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毒妇" 吕雉把戚夫人制成"人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brynnwang
戚夫人在刘邦生前一个劲吹枕头风要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刘邦死后,吕后本来没想对戚夫人太怎么样,只是把她弄入冷宫,可是戚夫人天天在那期期艾艾的,还说她儿子怎么怎么样,这下彻底激怒了吕雉,不但她自身难保还把她儿子也搭进去了

凹凸妞妞
戚夫人,(本名:戚懿,前224年一前194年),山东定陶人,汉高祖之爱妃,赵王刘如意之母。
刘邦和项羽大战时,途经山东定陶,遇见戚懿。戚懿是当时的歌舞名家,且非常漂亮,刘邦非常喜欢,二人走到了一起。
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刘邦的结发妻子。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
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汉二年(前205年)六月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戚夫人受刘邦宠幸,想要刘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刘邦也觉得刘盈不像他,也想改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朝中大臣周昌、叔孙通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吕后得到消息,让他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张良献计。张良认为只有请出商山四皓来捕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改变主意。
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在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伤。而且,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严重。刘邦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废立太子的愿望更加强烈。
一次朝宴,刘邦发现太子身旁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上前询问,果然是商山四皓。刘邦请商山四皓好好照顾太子。
商山四皓离开时,刘邦指着他们的背影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是现在商山四皓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己经形成,难以更动了”。戚夫人听说后,失声痛哭。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戚夫人抓起来,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在永舂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于是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溥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呂雉知道后,认为要斩草除根。于是把刘如意从封国召回京城,用毒药害死了。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药药坏了喉咙,关在厕所里,起名“人彘”。
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戚姫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啦!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
他受不住惊吓,惠帝从此一厥不起,天天借洒浇愁,不理朝政,只当了七年皇帝就病死了,年方24岁。

Livia
我是逐梦,我来解答。
一、嫉妒研究史书会发现,与吕后同时期的嫔妃,像汉文帝和母亲薄姬就没受到吕太后的责难,一起去了封地代国。除了戚姬之外也很少有吕后恶意对待的记载。后面就像朱虚侯刘章,在宴会中杀了吕后的亲属,吕后也没有加罪与他。为什么吕后要讲戚姬做成人彘呢?
关于此,清代史学家赵翼就做了详细地分析。他在研究汉朝的史书时,将吕雉和武则天做了比较。他觉得归根结底就是“嫉妒”二字,吕后再强也是个女人,女人经常会有嫉妒之心。而吕后最嫉妒的就是戚夫人母子,他给出几点理由:
1、深受刘邦宠幸
2、差点夺了刘盈的帝位
二、吕后的身份在刘邦还是小亭长之时,算是官宦人家的吕雉就下嫁给刘邦。当时的沛县县令就向吕太公求婚,但是吕太公没有同意,因为吕太公认为刘邦不同常人,而他的女儿也是一个奇女子,于是做主将吕后嫁予刘邦。
如果将吕后的事迹放在现在来讲,吕后和刘邦早期就是夫妻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吕后帮助刘邦打理家业,相夫教子,陪刘邦从亭长到皇帝,可以说在这其中,吕后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过程中,还经历过很多的事,如吕后被项羽俘虏,面临生死危局等等。等到刘邦成为汉帝国的董事长,和她白手起家的吕后就是董事长夫人,按理来说,即使公司在上市过程中,股份被奖励给一些核心员工(那些封侯的人),但是吕后还具备很大的股份。而这时刘邦随着地位的上升,却变心了,他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这些女人都没有和刘邦一起打理过汉帝国,却凭借年龄、貌美的优势,轻易获得刘邦的喜爱,甚至还要抢她和刘邦一起打下的汉帝国。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取得的东西,理应由自己和自己的儿女来继承,凭什么?戚姬差点让我吕后一无所有,我也要让你一无所有。
资料来源:
《史记》
《廿二史札记》

cynthialjq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吕雉予以高度的肯定: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么高得评价,但是为什么又要记上“人彘”这一事件来拉低吕后得形象呢?当了解整个故事之后才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戚夫人一辈子不仅对国家无功,反而扰乱皇帝视听,这样的人即使不被吕太后杀害,也要被其他人所杀。
相反,吕后曾经历沙场,执政期间国泰民安,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
对这种历史判断,司马迁无疑比任何人都透澈与客观。所以,他根本不会利用人彘事件来贬低吕太后,反而为戚夫人喊冤。
看到戚夫人变为人彘后,惠帝的反应是懦弱、无能的。皇帝是要管理群雄激烈斗争的,也要面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他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统治者,受了一点刺激就备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作为帝皇的能力很难让人信服。
这便是司马迁给人们一种暗示:惠帝极其软弱,不适于做统治一个帝国的皇帝。人彘事件只是用了他母亲的凶残反衬出汉惠帝的懦弱和不堪一击。
戚夫人在朝廷里既没有身居要位的皇亲国戚,也没有聪明的头脑,只会恃宠而骄向吕后挑衅。
然而,最要紧的是她还没有好好了解清楚对手的背景——吕后可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女强人,面对任何可以动摇自己儿子地位的人和事,都是无法容忍的。
戚夫人可谓是十分拎不清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以卵击石,最后引火自焚。
刘邦去世后,本来吕后也只是将她囚禁起来,每天舂米吃点苦头,想羞辱她一番罢了。
没想到戚夫人明明处于劣势,却锋芒毕露,还哼歌表露自己的得意洋洋,直接让吕后怒火中烧,起了杀心。
可见,幼稚的戚夫人是因为没有头脑的野心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周园圆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历史是为胜利者写的。

幻想1°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两个女人半斤八两!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儿!做事风格都够绝!不过戚夫人先亮剑,就不要怪吕雉后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