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吗?

最新跟帖
虹彩妹妹

虹彩妹妹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人们往往都将宦官和太监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宦官和太监最初并不是一回事。若要 搞明白宦官和太监的来龙去脉,还需从头说起。
宦官之称自古有之,其身份是宫廷里为帝王和王世子弟服务的官员,与后世的太监差不多。但宦官与太监有个重要区别,那就是东汉以前的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之人,全部用阉割者作为宦官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最早出现在唐高宗年间,是宫廷中掌管车驾和服饰的官员,正职叫太监,副职叫少监;辽代政府中也设秘书监、太府监和少府监太监之职,金元承袭辽制度,也在宫廷或者朝廷里设置太监一职,但这时与后来的太监不是一回事。

到了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的人必须是宦官,高级宦官叫太监,低级的叫宦官,比如明代的西厂提督太监、司礼太监等等,都是品级比较高的宦官。

太监和宦官混为一体是清代的事情了,这时宦官就是太监,太监就是宦官,这种说法也一直影响到现在。

四库词话

四库词话

太监和宦官当然不是一回事。

先说太监,太监之名最早见于北魏,是宫廷女官的一种,本与阉人无涉。而宦官最早也不尽然为阉人,所谓“宦官”,包括了士人与阉人。在秦汉时,男人还没有完全被排斥在宫帏之外,尚有许多士人服侍于宫禁,尤其是皇帝身边,“宫里只有一个男人(即皇帝)”的情况还没有出现。但到东汉时,宦官势力越来越大,皇帝深居宫中,也越来越不出来接见大臣,此后宦官就单指那些被阉割后服务于宫中的特殊人员了。


“宦官”有了确指,宦官或宦者也成了宫廷阉人的最常用词汇。

但历代宦官制度不同,各有其官制,比如西汉时曾由司马迁担任的“中书令”,东汉著名的“十常侍”所任的中常侍,各代宦官官职的官称各有不同。有趣的是,中书令、常侍、太监等官,时而又由士人、文官担任,最典型的便是中书令一职,后世竟然成为中枢宰相之职。这说明了,宦官在中国政治史上,从来都不只是在宫苑里任门禁、洒扫等服务性工作的贱役,事实上是古代王朝的“官”的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内官)。


再说太监,历代中央及内府机构中,凡带一个“监”字的衙门,常称其主官为太监、少监、监丞等名色(当然也有不称太监的,比如著名的国子监,其主官在明清就称祭酒)。如少府监的太监、少监,将作监的大(太)监等。太监一词自北魏创造出来后,一千多年来,时不时会出现一下,他们大体上都是在京机构,主要为宫廷服务的。


(少府监管内府事务,然而其主官太监却不是阉人)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立完备的宦官制度,将宦官组织分为监、司、局、库等类型,其中监的地位最高,其长官初称令、丞,约在洪武十七年,定制内官监、司礼监、御马监等“十二监”,监的长官依次为太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监丞,此时所称的太监,是内府各监的首领。一般来说,一个监的太监不过数人或十余人。


然而,明代宦官队伍日益扩张,常维持在二万多人的巨大规模。内官的官职日形猥滥,官儿太多,常常一个监的太监员数达到数十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皇帝不称朕案:明朝末年宦官主要以其差使决定地位高低,而不是他所任太监或少监等本官官职,比如司礼监太监也不少,只有系“秉笔、随堂、提督”等衔的司礼太监才地位尊显),太监也就越来越不值钱。到了末年,开始出现以“太监”概指宦官的情形。

太监太多了,它也就不再是宦官中的高贵者,而成为宦官群体的通称。太监可说是明代贬值最快的官职了!

到了清代初年,复设宦官十三衙门,便将所有宦官统称为太监。自此,太监便与宦官划等号了。

seanfino

seanfino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专门为皇帝及其家族成员服务,被叫作“宦官”,也叫“太监”。那么,“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儿吗?

准确是说,是一回事儿,也不是一回事儿。后来是一回事儿了,最早的时候不是一回事儿。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且听慢慢道来。

“宦官”的说法比“太监”要早。有些史学家认为,在夏商周的宫廷里就有了宦官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也大都设置了宦官一职。秦王朝建立后,创立了一整套与宫廷体制相适应的宦官机构。当时,宦官一般都是身份卑贱的人,如民间百姓贫困的年幼子弟,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仅少数身在帝王之侧,蒙受重信,多数只是一般的奴仆。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也就是说,宦官当时只是一个职位,不是只有阉人才能担任。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皇帝,很多影响后世的规矩都是汉武帝立下的。据说,宦官全部用阉人这个规矩也是汉武帝立下的。汉武帝考虑到皇宫内廷都是女人,为了避免发生秽乱宫帷的事,便杜绝其他成年男子在宫内当差。与此同时,也规定内廷当值的宦官都由阉人担任。不过,此时的宦官依然还叫做宦官,并不叫太监。

在隋唐以后,朝廷设内侍省,其长官称为“监”或“少监”,而地位较高的内监就叫做“太监”。这太监本来也只是一个职位,可到了唐高宗时,规定要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所以从此之后宦官就被大量称为太监了。

到了明代,因为宦官权势变得很大,官府内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为“太监”,民间也一直沿用。于是,太监与宦官也就成“一回事儿”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女人们爱说的“老公”一词最早也与太监有关。据说太监们也渴望有家庭的生活,由于生理缺陷和现实制约,就出现了与宫女组成的“家庭”。而明清时代的太监也被称为“老公”。这就是“老公”说法的来历。

bobpig

bobpig

宦官与太监不是一会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宦官,是对在宫廷中为君王及其亲属生活服役的宫役人员的总称。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使用宦官的记载,但当时的宦官并非俱是阉人,而且真正管事的都是那些生理正常的士人。秦代设有少府,它实则是皇室的御用机构,皇家的衣食主行一应事物都由它负责,所任之人多是宦者出。西汉时宦官也兼用士人,著名的词赋家杨雄职:给事黄门,位执戟,经学家孔安国掌御唾壶,他们皆行宦官事。

到东汉时邓绥太后临朝听政,为了避嫌宦官才全部用了阉人。从此以后宦官都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曾经阉割,二是在宫中服役。

把人阉了再让他服役并非古代中国的专利,古希腊、波斯人都有便用阉人的风俗,太监这个词Eunuch便源于古希腊。公元前8~6世纪的希腊大量制造波斯阉人高价出卖给奴隶主用来监视妇女。

朝鲜、印度都有使用阉人的习俗,如朝鲜的李氏王朝末期仍在使用宦官。|

辽代少府监、秘书监都设有太监,此时的太监是官职称谓,非阉人。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官吏亦非刑余之人。

明太祖建立大明帝国设立了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的24衙门。十二监的长官才为掌印太监,由宦官当任,此时太监和宦官才有了共同属性。

到了清朝宦官一职被取消,阉人一律通称太监,直至清亡。

donglin9

donglin9

谢邀!

一、宦官

先看一下百科里边对宦官的解释:

二、太监

再看一下对太监的解释:

三、区别

宦官是一批专门服侍皇帝的人员,可以是阉人,也可以不是,他们也可以是一个宦官群体。东汉以后,宦官才指的是受阉割的群体。

明朝建立了完备的宦官制度,将宦官组织分为监、司、局、库等类型。其中监的地位最高,其长官初称令、丞。监的长官依次为太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监丞。此时所称的太监,是内府各监的首领。

到了清代初年,复设宦官十三衙门,便将所有宦官统称为太监。自此,太监便与宦官划等号了。

流氓老兔子

流氓老兔子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