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打铁出身的尉迟恭为什么武功那么厉害呢?

gong ivy
你好,我是文武看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隋唐演义》中尉迟恭打铁出身又武艺高超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先天条件盐铁在古代一直是属于官方严格管控的行业,在隋唐时期,官府是严禁民间打造兵器,都是由中央和各级地方设计专门的制造机构进行制作。所以对于招收工作的人员应该是比较严格的,力气要大,体力要足,体型要壮,不然不可能在铁匠坊熬下去。因此尉迟恭的先天条件本来就比一般人好;再者,在铁匠坊中日夜不断的挥舞锻造锤,也是在不断打熬自身气力。俗话说“一力降三会”,所以在先天条件这方面,尉迟恭在隋唐中也是排在前列。
2 后天条件尉迟恭在投军后进入唐军,尤其是后来跟着李世民。在古代军队中,大力士在军中向来比较受到青睐,同时唐军由于有突厥的帮助,可以建立一批骑兵,尉迟恭作为李世民的大将,在军中锻炼骑术,且不断与敌军战斗,通过战斗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说是马战步战都十分精通。所以尉迟恭才能在最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像之一。
以上是我的浅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

唐郎
小说中的尉迟恭虽然是铁匠出身,但却武艺高强,其实这并不矛盾。
大才藏于民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有没有发现,和这些人比起来,尉迟恭出身算好的了,但是论成就和能力,这些人怕还要强过尉迟恭,所以尉迟恭武艺高没什么奇怪的。
而且武艺高低都是比较出来的,不谈历史,就小说而言,尉迟恭厉害,主要是因为出世的晚,天下高手死伤殆尽,所以显得他武艺高强,若是早出世几年,和真正的大神比起来,尉迟恭就是一个战五渣。
隋唐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在后期可谓一时瑜亮,不分伯仲,但是尉迟恭即便出世较晚也并非从无败绩,他在两个人手中吃过憋,而且几乎没有反抗之力。
第一个是天下第五条好汉,原南阳侯,后寿州王麾下兵马大元帅伍云召。扬州大比武,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聚首,伍云召和瓦岗众将关系最好,于是和程咬金下棋赌钱取乐。
程咬金是个臭棋篓子,输了还耍赖,伍云召是世家子弟,又位高权重,根本不在乎这俩钱儿,再者知道程咬金就是这么个尿性,所以也无所谓。
结果初出茅庐的尉迟恭不知深浅,看不惯程咬金的嘴脸,再加上也想赢点钱,于是提出和程咬金下棋。伍云召本来也不爱和程咬金玩,就是取个乐,于是把位置让给尉迟恭。
下到一半,程咬金眼看要玩完,又开始耍赖,说不玩了,拿着银子就要走,尉迟恭哪里肯干,一把抓住,两人吵了几句,尉迟恭也是个暴脾气,抓住就打,直接惹怒了旁边的伍云召。
伍云召觉得我们朋友之间闹着玩,你非插一杠子,还敢在我面前打人,于是上前一把掀翻尉迟恭,一顿痛打,程咬金觉得不好意思,瓦岗众将也都赶来劝解,伍云召这才放手,尉迟恭被打得全身剧痛,灰头土脸的走了。
第二个让他吃瘪的就是天下第七的罗成。罗成是白虎星临凡,一条丈八滚云枪二百四十斤重,枪法冠绝天下。当时唐郑交锋,罗成还在王世充麾下做一字并肩王,他不好意思和表哥秦琼、义兄程咬金等人交战,秦琼他们也是这个心思,结果尉迟恭虎劲又上来了,主动请缨。
与罗成一交手,只三四枪就被杀得手忙脚乱,回马就跑,如果不是秦琼及时救应,尉迟恭险些死在罗成枪下。
第二次,程咬金出马,与罗成玩套活,尉迟恭以为罗成今日不济事,拦住撤退的罗成,结果又被数枪杀败。尉迟恭还因此对程咬金惊为天人,以为之前程咬金是故意藏拙。
罗成归唐后,李世民设宴款待,尉迟恭看罗成相貌俊美,又不高大,以为罗成只是马上功夫厉害,有心给他难堪,于是突然发难,将罗成举过头顶,让罗成求饶,结果被罗成一个双风贯耳,拍的跌倒在地,头晕眼花,从此彻底心服,再不敢跟罗成放肆。
直到罗成阵亡,尉迟恭才算天下无敌,与之能一较长短的只有秦叔宝一人。
敬德前世真身其实说起尉迟恭武艺高与他的前世真身也不无关系,他本就是天选辅佐真主的神祇,上界的黑煞神临凡。
起初玉帝让黑煞神临凡,后期出世,助紫薇星(李世民)扫平天下,但黑煞神不敢,因为他惹不起左天蓬大帅星,玉帝好说歹说,最后让左天蓬在黑煞神出世后带三分病,二人只打得个平手,黑煞神才领旨下界。
左天蓬就是秦叔宝,在前期经历颇多,被各路高手血虐,比如潼关内三挡老杨林;潼关外九战魏文通;大战尚师徒以致摔死黄骠马、别断虎头枪;四明山被李元霸一锤打弯虎头枪;铜旗阵得裴元庆、尚师徒阴魂相助,金锏倒铜旗……这些战绩成了他后来被人仰望的资本,但同样也留下了不少隐疾,美良川与尉迟恭三鞭换两锏,表面看占了便宜,实际上险些吐血。
在小说中,当时的隋唐英雄天神临凡的人物不少,尉迟恭是其中之一,所以天赋异禀,武艺高强也不足为奇。
而且,即便没有这样身世的凡人,也有出身草莽的高手,比如雄阔海,金鼎太行山的山大王,使一对一百六十斤的板钢双斧,妥妥的草根,既不是星宿临凡,也不像伍云召那样世家大族子弟,却凭武艺高居天下第四。这样对比看,尉迟恭大致排名在秦琼与单雄信之间位列十七完全合情合理。
其实抛开小说,当今社会民间不起眼的角落也有不少大才大能,只不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尉迟恭能脱颖而出,机遇也很重要,要么怎么说,乱世出英雄呢。

希拉的梦想
尉迟恭,大唐开国第一猛将,凌烟阁上排名第七,本来就很厉害。象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这样子虚乌有的人物,演义都要费心凭空杜撰,本就勇冠大唐的尉迟恭为什么不好好表现?历史上尉迟恭善于用马槊,马槊是隋唐时最具杀伤力的兵器,锋刃长二尺,柄长一丈二,也就是说真实生活中的尉迟恭在一丈四的距离上就能取人性命。铁匠扔大锤的,力大,会使马槊,隋唐善使槊者必为将,善使槊者必勇冠三军,敌人的枪矛没有槊长,还没够着他就被他杀了,你说厉不厉害?隋唐最好的防护装具是锁子明光甲,一套最轻便的锁子明光甲净重72斤,现在影中穿着明光甲飞檐走壁显然是糊弄观众的,穿着72斤的铠甲是蹦哒不起来的。一套锁子明光甲,一柄马槊,一匹骏马,尉迟恭打遍天下无敌手。

BrendaLOST
过年贴门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习俗之一,表达了人们驱邪逐魔、祈福迎祥的美好心愿。而能成为门神的,一般都是芸芸百姓心目中的忠义勇猛之士,唐代名将尉迟恭,就是其中一位。
尉迟恭(585—658年),字敬德,山西朔州人,自小就很有力气,喜欢习武。隋朝末年,尉迟恭从军入伍,由于天性勇猛及武艺高强,不久就被提拔为官,隋朝亡后,曾在刘武周军中为将,唐武德三年(620年),他率八千人马归降李世民。李世民早就耳闻尉迟恭的勇武彪悍无人能及,因此,对他的到来非常高兴,并给予了极大信任,视为肱骨心腹。从此,尉迟恭为李唐皇朝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被唐太宗列为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唐代最有影响的武将之一。
单骑救主
武艺上,尉迟恭最擅长的是马枪。这从文献中记述的二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说的是武德三年(620年)7月的一天,尉迟恭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猎,不巧遇上了王世充带领的数万兵马。见到李世民,王世充军中大将单雄信带领骑兵猛扑过来,想生擒李世民。
就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恭驱马冲向单雄信。就在两骑快要接近时,只听尉迟恭炸雷般地猛吼一声,斜刺里一枪便把单雄信挑下马来。尉迟恭保护李世民杀出包围后,又带领一队能征惯战的将士返回继续与王世充作战,几个回合下来,敌军死的死,降的降,唐军大获全胜。为了褒奖尉迟恭的救护有功,李世民特地赐予金银一箱,从此也更加器重他了。为此,后人曾有诗云:“榆窠救主显英雄,杀透重围几万重。二十四年真帝主,兴唐全赖尉迟恭。”
教训李元吉
第二个说的是尉迟恭与齐王李元吉比武之事。原来尉迟恭的马枪技艺除了刺杀外,还能灵巧地避开敌人刺来的枪,或干脆将对方的枪夺到自己手中,并回手刺杀敌人。可是,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听说后不以为然,认为尉迟恭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高手。什么时候有机会,一定要与他比试一下,让他好好见识一下自己的枪法。李元吉从小就桀骜不驯,且力大骁勇,特别善于马上使枪。
有一天,李世民与诸人谈论武艺,话语中,很赞赏尉迟恭的避枪、夺枪之技。但李元吉对李世民说:“什么避枪、夺枪,那是因为尉迟恭所遇到的都是些枪技平平者,要不,让咱俩试试!”对于这位一贯轻狂好斗的弟弟,李世民早就想教训他一番,于是点头同意说:“尉迟将军,那你就与齐王较量一番吧。”见李世民答应自己与尉迟恭比武,李元吉非常高兴,感到炫耀本事的机会到了。他拿过一杆长枪,准备像平时军中比试枪技一样去掉枪刃。但尉迟恭见后对李元吉说:“齐王殿下,请不要拿掉枪刃,因为即便有刃,你的枪也刺不到我;但是我的枪却要去掉枪刃,因为怕不小心伤到了殿下。”
听到尉迟恭这句话,李元吉不由怒从心起,暗忖:此话分明是羞辱我,你要这样比,那可怨不得我了!于是就提枪催马冲来,恨不得一枪刺死尉迟恭。可连续几个回合下来,李元吉一枪都没有刺到尉迟恭,反而有点气喘吁吁,真是颜面丢尽。只见尉迟恭在马上双手一拱,说声“多谢殿下承让”,然后回到李世民旁。
李世民看到尉迟恭在马上左躲右闪的避枪情形,不由暗暗叫好,他问道:“尉迟将军,你倒说说,避枪与夺枪,这两种技艺究竟哪个更难?”尉迟恭回答说:“依臣看来,避枪,全凭眼睛的观察;而夺枪,除此以外还须勇力和技能。因此,夺枪要比避枪难。”李世民点点头,又吩咐道:“既然这样,你的避枪之技已展示过了,现在,你去把齐王的长枪夺过来!”一连几枪都没有刺中对手的李元吉,正憋着一肚子火,现在听说李世民命令尉迟恭要夺自己的枪,顿时转怒为喜,心想:这可是个一扫前耻的好机会,绝不能错过。于是,他持枪驱马,铆足了劲要把尉迟恭变为自己的枪下之鬼,给自己出口恶气。
可是,就在自己的枪尖快要刺中尉迟恭时,不知怎么回事,手中的枪“刷”一下就被夺了过去。“齐王殿下,你怎么不拿好了?这回可要拿紧了。”尉迟恭一边笑着说,一边将枪交还给李元吉。李元吉又羞又恼,接过枪,瞅准机会又猛扎过去。谁知,这一枪还是落了个空,手中的枪转眼之间再次被夺。一连三次,都是如此,李元吉终于领略到了尉迟恭的过人之处。
历史上,唐太宗对于尉迟恭的枪技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朕手持弓箭,尉迟将军你拿长枪与朕配合,敌人虽有百万之众,又岂能奈何我们!”君臣武艺的珠联璧合,真可谓历史佳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尉迟恭马枪技艺的出众。

zhuzhuge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问题!
尉迟恭,字号敬德!面给如炭,善使钢鞭,骑乌骓马!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仓邙山力救李世民;玄武门斩杀李元吉。和秦叔宝一起被民间奉为门神。
自幼打铁的尉迟恭为什么在后期能有开挂般的人生?
因为他自幼打铁,练就了一身的好身体,让他在投入军营后,能在普通人中出类拔萃。并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有人说他的师傅是李靖,在入军后得到李靖的教导,并教授他一生武艺。
好的基础加上高强的武艺,让他在后面半生中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实验室大肚腩
尉迟恭,唐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位第七,列武将之首。《隋唐演义》中,尉迟恭天下好汉排第十七位,骑一匹踏雪乌雅千里马,使一对90斤水磨竹节钢鞭,神勇无比,天下无敌。
尉迟恭是胡人,身高体大,力猛过人,自小打铁,把身体力气打造得十分坚强,加入隋军后,便有⺀万人敌″的威名。投唐后,枪挑单雄信,射杀李元吉,两次救了李世民,在唐开国武将中,居功至伟。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射杀李元吉,提李建成人头至李渊处,宣告李世民争储胜利,为李世民立下头号战功。
尉迟恭作为《隋唐演义》后半部主角,勇猛无敌,武功盖世,地位崇高。由于隋唐排名前的好汉都战死了,只留下尉迟恭秦琼程咬金了,正好由他们享受了胜利的果实。

lovejoelle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还是尉迟恭自身条件好,又有高手师傅引导,自然而然地成为武功高强之人。更何况,英雄不问出处,再平凡的行业也有栋梁之才诞生。李自成曾是放羊娃,朱元璋也是丐帮出身。最后不都成了盖世英雄了嘛。

Miss`X
因樊哙杀猪,所以尉迟恭就被写成打铁的。

ジ 回憶「帶著傷
以出身论英雄本来就是不对的,每个人之前的地位并不代表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如果抓住一些机会便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抓住,即便是金子也有可能被埋没。地位不代表能力,能力能改变地位

两只小蜜蜂
有句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

水天sky
打铁,打多了,古代的人平均体力不好,他是一个例外

凌儿MM
尉迟恭父亲是山西朔州麻衣县的县令,因此来说尉迟恭也算是个官二代,按理说,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尉迟恭,应该好好读书以求将来考个好功名,但是尉迟恭却对读书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别人并不看好的职业打铁感兴趣,为此,他天天到街头的铁匠铺看人打铁,并想拜师学习打铁。
然而,由于其父的关系,铁匠铺的掌柜起初并不想收他,但后来,由于尉迟恭父亲因病亡故,无依无靠的尉迟恭就被铁匠铺掌柜收留学习了打铁
在隋唐演义中尉迟恭很早就展现了自己的勇武,他善使马槊,李世民也经常带着他一起去侦查,尉迟恭在正史里面,武力值是相当高的,比如他曾单独挑落了瓦岗猛将单雄信,自己又多次在乱军中把李世民救出来。
尉迟恭更是闪避技能点满,他非常善于避开对方的攻击,比如他与李元吉的较量,自己多次躲开李元吉的攻击,没费多少力气就三次把李元吉手上的长矛夺了过来。
论个人表现,尉迟恭在唐初的猛将里面也是拔尖的,因此他才能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尉迟恭在军队里面,更像是李世民身边的保镖,因此他才能经常在李世民身边活动,成为秦王府的核心人员,甚至连李世民商议政变的时候,尉迟恭都能参与进去。
而说起他的师傅也是大名鼎鼎的谢弘,这谢弘乃是唐国公李渊的把兄弟,也是“兴唐五道”之一蔚迟恭。这尉迟恭的一身本领都是他师傅传授。原来这尉迟恭乃是家住河东朔州马邑县人,可是这尉迟恭乃是个孤儿,他父亲在他九岁就去世了,将尉迟恭托付给把兄弟乔公山。乔公山对待尉迟恭如同亲生儿子,让他读书识字。
身长九尺蔚迟恭,铁脸圆睛,横唇阔口,满嘴蝦须,双鼻高耸,头戴铁幞头,身穿红勒甲,手持一根竹节钢鞭,竟如黑煞天神之状。
可是这尉迟恭本身也不是个爱学习读书的人,他一心喜欢上了打铁的行业,乔公山也没办法,因此让尉迟恭在梅掌柜的三兴铁铺当了铁匠,从此打铁为生。
尉迟恭在铁匠铺也勤快能干,加上他天生神力,抡捶使斧都不在话下。而且尉迟恭很快就学会了铁匠的技术,当然这也离不开梅掌柜的悉心教导。
尉迟恭手艺高超,什么锹镐锄耙都不打,专打十八般兵刃。甭管什么兵刃,即使不在大九种、小九种之内,只要画出图形,或是给说个样子,就能打得出来。
这梅掌柜有一个未出阁的闺女叫梅秀英。而梅掌柜夫妇就看中了尉迟恭,于是将女儿嫁给了尉迟恭。没过两年梅掌柜夫妇去世,这个铁匠铺就归尉迟恭了。
尉迟恭虽然打铁有技术,可是做生意却没有能耐,铁匠铺是一日不如一日,而尉迟恭却喜欢上了喝酒,整天喝酒把家业都给败光了。只好腆着脸皮去乔公山那里寻求帮助,可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尉迟恭总是来,人家也烦了,尉迟恭被扫地出门了。
正当尉迟恭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铁匠铺来了一个人,他头戴九梁道冠,身穿八卦道氅,两肩担日月图形,前后心绣着陰陽太极图,大红中衣,自袜子,福字履。面色红赤,剑眉朗目,准头端正,四字阔口,大耳有轮,颏下满副灿白髯。这个人是谁?他就是谢弘。
谢弘来到铁匠铺出了一百两银子要打一对竹节钢鞭,要纯钢十三节,说完人家就走了。尉迟恭拿着银子又喝酒吃肉,挥霍了。但是为了应付老道士,不得不去汉朝的武灵王坟,将坟前的石人砸了炼钢。
可是尉迟恭就是炼不出钢来,老道士去取钢鞭。尉迟恭无法交差,老道士又给了一百两银子。尉迟恭夫妇于是加班加点,梅秀英拉风箱烧火,他炼钢打鞭。终于打出了一对纯钢十三节的钢鞭。可是尉迟恭发现,这钢鞭其中一条钢鞭因为粗心少了一节,只好用木头顶在上面。
可是老道士是何许人也,他早就发现了。对此他并没有生气,还说这只十三节的可以称雄鞭,这只十二节的可以称雌鞭,这对雌雄双鞭。
甚至说自己精通十八般武艺,要收弟子,而且还管饭。尉迟恭一听管饭,还教武艺于是拜他为师。这老道士就教了尉迟恭三年,将所学本事都传授给尉迟恭。尉迟恭从此成了大隋第十八条好汉。
当尉迟恭学成出师的时候,老道士还给尉迟恭指了一条明路。他说:“好汉不怕出身低,别看你这打铁的尉迟恭,将来也可以做国家的一员大将。隋朝无道,天下大乱,唐主李渊已经占据了长安城,自立武德天子,布仁德,救国救民。唐朝初创,正在缺少将才之时。你应当去投军报国,就凭你这能耐,将来必定高宫得做,俊马得骑,门排画戟,户列簪缨。”当然这谢弘还说过,鞭在人在,鞭断人亡。
当然,尉迟恭的投军之路并不顺利,在他投靠李唐无果的情况下,又去投靠了"鸡冠子"刘武周,并得到了刘武周的重用,而尉迟恭也没让刘武周失望,在跟唐朝军队对战期间,尉迟恭"日闯三关,夜夺八寨"打的唐朝军队连连败退,好在有秦琼的出现,在美良川一战中,"三鞭换二锏"最终收复了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