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有真爱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

《问:只有问正确的问题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主要让你明白“怎样去问。读到《问:只有问正确的问题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最后,你会不知不觉地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了解问问题的黄金法则,还能接触到问问题的技巧。...

兰.库珀

[历史]清史稿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

柯劭忞

[历史架空]延禧攻略

根据连续剧《延禧攻略》改编。魏璎珞劈开了姐姐的棺材。每个人都告诉她,姐姐是自杀的。但尸体上的伤痕告诉她——“妹妹,我是被人杀死的。”为了找到真凶,为了替姐姐复仇,魏璎珞下定决心:“我要进宫。”

笑脸猫

最新跟帖
曾经的干豆角98

曾经的干豆角98

说古代皇帝后佳丽三千还是往少了算,汉武帝后宫数万人,汉桓帝和汉灵帝后宫五六千人,东吴末帝后宫五六千人,晋武帝数万,后赵的石虎更是达到惊人的十万,如此多的妃嫔,要说他们有真爱,那是扯淡,像汉武帝跟陈阿娇,金屋不藏娇,跟卫子夫,几十年的夫妻,说死不也就死了。

然而数千年来几百位皇帝,有真爱的还真有几个。

第一对,汉宣帝和许皇后。

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刘病已被霍光等人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古人讲究阴阳调和,皇帝有了,就要立皇后,新君初立,朝臣们已经迫不及待上书请汉宣帝立皇后了。趋炎附势,古今皆然,在霍光权倾朝野的巨大阴影下,大家给出的皇后人选完全一致,那就是霍光之女,但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皇帝。

汉宣帝继位时年仅十七岁,相当年轻,但古人习惯早婚,他此时已经有妻子了,妻子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糟糠之妻不下堂是后世的话语,但汉宣帝对他的结发之妻也如这般,面对朝臣的压力,面对霍光的滔天权势,汉宣帝还是选择了摇头。当然,要委婉地摇,废过皇帝的霍光可不是吃素的。

于是,就有了那道最浪漫的诏书。

“在我贫寒微薄之时,有一把旧剑陪伴我身旁,如今我登上大位,却仍十分想念这把旧剑,众卿能帮我将其寻回吗?”

能登上朝堂的都不是笨蛋,大家开始还困惑不已,随即就都想通了。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朝臣们纷纷瞄向霍光,只见后者虽然脸色微黑,但是没什么其他表现。朝臣们于是定了心,争先恐后上书请求立汉宣帝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仿佛之前的奏疏都不是他们写的。

就这样,汉宣帝如愿立妻子为皇后,但是霍家人岂会轻易放弃皇后之位,没多久,许皇后死于难产(实际是被霍显毒死)。迫于霍光的权势,心知肚明的汉宣帝还是只能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一直等到霍光去世,他才着手处理霍家,最后将霍家灭族。

第二对,汉光武帝和阴丽华。

阴丽华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她出身名门,阴氏是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阴丽华在19岁时嫁给了29岁的刘秀,此时刘秀的兄长刘縯(yǎn)刚刚被更始帝刘玄斩杀,刘秀震惊之下为了保存自己,丝毫不觉悲伤,还提亲办婚事,以此降低刘玄的戒心。

刘秀以兵权换了命,却在成婚三个月后被刘玄派往河北,但刘玄只给了刘秀一个节杖,什么人马都不给,但刘秀凭借自己的能力迅速站稳脚跟,但为了夺取河北,刘秀同意迎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加强双方的互信。

虽然这只是刘秀扩大实力必行的一个手段,纯粹政治联姻,但这件事对阴丽华后来的一生造成了极大影响。

联姻后,诸多势力开始向刘秀倾斜,刘秀在数年间平定河北,并在此称帝。

刘秀入主洛阳后,很快就派人将阴丽华接到了身边,将其封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

东汉建立一年后,大臣们请求刘秀立候,刘秀希望立原配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认为东汉政局未稳(刘秀仅占据河北),联姻还有继续的必要,因此坚辞不受。

局势一直动荡,刘秀最终册封郭圣通为皇后,其子刘疆为太子。

建武四年(28年)五月,阴丽华在元氏县生下长子刘阳,值得注意的是,阴丽华这时跟随在刘秀身边,而刘秀正在行军,刘秀为何要带怀孕的阴丽华行军不得而知,只知道刘秀因此将行军速度压到最低,只有平时一半。

阴丽华身为刘秀妃嫔,与刘秀同甘共苦,亲眼见证着这个王朝的建立。

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废郭圣通,封其为中山王太后。建武十九年(43年),刘秀改立刘阳为太子,改名庄,前太子刘疆退位东海王。

永平七年(64年),阴丽华去世,与刘秀合葬原陵,葬礼极为隆重,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后。

第三对,西魏文帝与乙弗皇后。

西魏、东魏相争时期,被北魏揍过的柔然再次强盛,对西魏构成极大威胁,为了国家安全,宇文泰劝元宝炬纳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瑰之女为皇后,以结好柔然,当然,权臣在傀儡皇帝面前,劝的语气可不怎么好。

元宝炬已有皇后,那就是乙弗氏,她生性节俭,平日穿旧衣、吃蔬菜,从不配饰珠玉罗绮,为人仁恕且没有嫉妒心。元宝炬一个傀儡皇帝,跟老婆感情很好,但在宇文泰逼迫下,同时出于国家考虑,元宝炬无奈废后。

被废后,乙弗氏逊居别宫,出家为尼。很快,柔然公主郁久闾被立为皇后。

郁久闾氏性情极妒,十分不满乙弗氏还住在都城,元宝炬只好派儿子元戊为秦州刺史,让乙弗氏随其一同赴镇。但是元宝炬还是对乙弗氏念念不忘,密令乙弗氏蓄发,有追还之意。

然而郁久闾氏依旧不肯罢休,大统六年(540年)春天,柔然大举南侵,元宝炬忍痛令乙弗氏自尽。同年,不久郁久闾氏难产而死。

乙弗氏后来与元宝炬合葬,夫妻二人生不能厮守,死可以同穴。

第四对,西魏废帝与宇文皇后。

西魏废帝元钦是元宝炬之子,在父亲死后即位,也是傀儡,他的妻子是权臣宇文泰之女,元钦在做太子之时,就已纳宇文氏为太子妃,继位后立为皇后。

虽然是权臣(显然元钦不会对这个权臣有太多好感)之女,但元钦与妻子的感情很好,宇文氏品行端淑,深受元钦爱重。元钦为了妻子不置嫔御,也就是说,后宫只有她一人,当然,这多少可能跟宇文泰有点关联。

第五对,隋文帝和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十四岁时嫁给十七岁的杨坚,从此夫妻俩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杨坚称帝建国的过程中,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独孤皇后为人谦卑识理,很受隋文帝宠爱,夫妻俩甚至黏到一起上下朝。隋文帝上朝时,皇后也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等候皇帝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

隋文帝虽然爱妻子,但是总也有想偷腥的时候,但她低估了独孤皇后,在她的压制下,隋文帝不设三妃,专宠她一人,隋文帝所有子女都是独孤皇后生的,而且她还干政,与丈夫并称二圣。

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病逝。

第六对,后周太祖和柴皇后。

柴氏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宫中的宫人,李存勖死后,宫人遣散。柴氏在归途中遇到大水,暂时无法渡河,暂居旅店,就在旅店中,柴氏遇到了郭威。

此时的郭威还是个小兵,潦倒不堪,衣服破破烂烂的,但柴氏慧眼如炬,她认定郭威会有出息,于是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郭威。

柴氏把郭威照顾的很好,夫妻两人感情很好。郭威经过多年打拼,最后成了后周太祖,可惜在此前,郭威留在汴京的家眷全被后汉皇帝刘承佑杀了,柴氏也没能幸免。

郭威即位后追封柴氏为皇后,从此再未立后。

第七对,明孝宗与张皇后。

对于这对不想多说,明孝宗一生只有一位皇后,没有妃嫔!

此外还有像汉平帝与王皇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朱元璋与马皇后、金世宗与昭德皇后、北魏孝文帝与冯皇后、顺治帝与董鄂妃等等,都算是真爱吧,除了北魏孝文帝有点惨,只是单方向的(冯皇后与人私通,孝文帝因此气病,病重去世)。

相玉是缘

相玉是缘

古代皇帝往往是后佳丽三千,七十二嫔妃。更有晋武帝上万个佳丽,每天坐鹿车巡幸的奇葩。在数百个皇帝中还真能找出几个两小无猜白头偕老相爱一生的皇帝。
第一对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独孤皇后十四岁时嫁给十七岁的杨坚。在新婚之夜两人约"誓无异生之子”的诺言。两个人一生共养了十个儿女。既使杨坚后来做了皇帝,依然无姬侍。独孤皇后参与政治,对杨坚有广泛影响力。两人每次上朝,同辇而行,下朝后一同回官,同起同居形影不离,时人共尊∴二圣"第二位是北周开国皇帝寡妇控郭威。郭威是一个励志青年,身逢乱世从一个大头兵做起,征讨杀伐几十年最后成功当上皇帝。郭威在当军官时遇到第一个妻子柴氏。柴氏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死后,嫔妃遣散。在回路上,柴氏遇到郭威。两人婚后感情深厚,柴氏劝郭威多习诗书,这为郭威日后成为皇帝打下良好基础。郭威武当上皇帝后封柴氏为皇后。柴氏死后,郭威取寡妇杨氏,张氐皆封贵妃,最后取妻寡妇董氏。董氏也先他而去。郭威打击甚大,不久也驾崩了。第三位是明孝宗朱佑樘。他是一夫一妻制典范。他是无嫔妃,无耆好,无亲信的皇帝。/朱估樘和张皇后白头偕老相守一生,是古代皇帝典范。

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之久。在漫长的执政期间,他一共换了三位皇后,每位皇后的册立与退位,都是一则则惊心动魄的故事。

如今,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结束,百年前的帝王家的爱恨情仇,又再次撩拨观众的情绪。

这一次,我们想要通过分析乾隆的三位皇后,去探讨皇帝的感情世界与我们普通人的感情真的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爱富察,却给不了她爱情的样子

那一年,他还不是天子,是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雍正最宠爱的皇子皇孙,玉树临风。

那一年,她也不是皇后,是出身于富察氏,满清八旗中最尊贵的家族的少女,荳蔻芳华。

他们的相遇不是命运偶然的相遇,是早在皇太极入关的时候就已经朱砂红字写下的结果。

自从皇太极入关后,作为少数民族的满人为了统领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汉人,制定一连串的规定,一方面要维护满人的血统纯正性,一方面要巩固加强满族各大部落联盟的势力。

巩固势力核心就是巩固皇族和八旗的关系。(八旗是清朝的军事组织,曾在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年代立下汗马功劳。)

具体行动上,皇太极采用了和八旗联姻的制度。首先,只要是八旗出身的女子,都必须入宫选秀,被选中的女子,是作为皇帝或者贝勒的婚配对象。能被选上的,都是门第和德行皆高贵的女子。

富察皇后所在的富察氏,早在金朝时期就与皇室世代姻亲,入关后被封作八旗之首镶黄旗,极为荣耀。到了清代,富察家族许多成员位居要职,依靠赫赫战功,成为满人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这样的背景下,富察皇后在选秀中脱颖而出,被雍正帝指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作为嫡福晋,在乾隆即位后随即被册封为皇后,一切顺理成章。

除了出身名门,容貌姣好,富察皇后更因美好的品德深得帝心。刚登基的乾隆曾经多次强调自己的简朴,要体现关外祖先刻苦的精神。《清史稿》说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不爱化妆和珠宝,常常素面朝天。

有次皇后听说乾隆抱怨:"以前满族在关外的时候,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绒毛缘个边就算很好的装饰,不像现在竞相奢华。"她便干脆选用鹿尾巴毛,亲手作了个荷包送给乾隆,表示不忘本的心意。

(孝贤皇后亲手做的荷包,简朴大方,至今还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她是所有后宫中,最能呼应乾隆心中理想女性形象的皇后,也是最好的贤内助。乾隆称赞皇后专心打理后宫事务,让他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国事。

但一切赞誉,富贵和荣宠,都是乾隆作为帝王的赏赐,乾隆眼中看待富察皇后都是贤惠,但是他永远给不了富察皇后想要的爱情。

在历史上,经历两次丧子的富察皇后身体已经相当衰弱,为了尽皇后的本分,仍然勉强打起精神陪乾隆巡视山东,途中却患上风寒。为了不耽误皇帝的行程,她要求船队继续出发,不给自己停船休养的时间,最后病重无力回天。

在剧中,她为了表现母仪天下的风范,放弃自己少女时代的跳舞的爱好;她识大体,懂体统,爱人在侧,却不敢伸手去牵;她气度谦和,照顾后宫诸妃,抚育各位皇子,不争不斗,却被其他嫔妃设计失去两个孩子,最后崩溃自尽。

她为了乾隆,为了帝王心中的皇后,她极力克制并做得很好。但富察皇后内心渴望的爱情模样,不曾经历。

(富察皇后从楼上跃下)

乾隆写的四万多首诗歌中,有一百多首悼亡诗是写给她的,其中一首描述他梦到富察皇后的情景:

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乾隆梦中的皇后,全身依然散发着贤惠的气质,即使像梦中嘱托这种话语,也全是照顾好太后和其他孩子,从来没有一句为自己而说。

乾隆对富察是满意的,是的,只能用“满意”来形容了。

李宗盛在《》中写道:“可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可以奉献一生,为她所爱的人。”永远的白月光,永远照耀着他人,又有谁明白她真正想要的爱情?

爱情,或许就是为值得的人,做不值得的事。

( “从今以后,我只是富察·容音。” 图源:微博@吉川流)

对继后:强扭的爱情,没有甜蜜

乾隆十五年,富察皇后已经去世两年,乾隆册立辉发那拉氏为继后。

但是这个册立有个特别说明,是太后要求自己再立一个皇后,帮助自己管理六宫事务。言下之意就是:我妈觉得我太累了,需要一个人帮忙管家里的那些事儿,挑来挑去,我妈觉得你挺好。我是一个孝子,需要听老妈的,所以就册封你。

"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仪天下…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恩……固宣函承慈命,以慰圣心……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上奉对母,襄助朕……”(清高宗实录)

但是这事儿如果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就很难理解:一个男人娶自己,先把话都说在前头了,不是为了爱情,是为了帮忙管理家务。也不知道当时辉发那拉氏究竟作何感想。

与富察氏不同,辉发那拉氏在明代就被努尔哈赤所灭,族人被打散并入八旗,因此势力相当弱小。即便被册封为皇后,也充其量是个太后授意,不得不立的六宫“管事”。

没有娘家势力作为后援,为了取得皇帝的关注甚至是爱情,继后在事业方面十分积极上心。

历史上,娴妃在册立皇后前一直无子,但在作为继后的两年后,迎来了她的生育高峰期: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十八年生皇五女,乾隆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如此频繁的生育,可看成是她在后宫内积极行动的成果。

在剧中,娴妃册立后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女强人。大至宫廷开支、税赋收入、义卖赈灾都能一手包办,小至内务府太监到她家骗取赏银,也能明察秋毫。

然而,如此操劳烦心,尽心尽力,不仅没能让他收获皇帝的怜爱,还葬送了她的青春。

在下江南西湖畔的一天,皇帝用完早膳后,也没忘记给继后赏赐几道菜。但到了晚上,皇帝忽然下诏给福隆安,走水路把皇后送回京城,并说:严格监视,越快越好。

继后返回京城后,乾隆紧接着宣旨收回继后的册宝,将她幽禁在翊坤宫,只剩两名宫女服侍。第二年,继后郁郁而终,死后不设神牌、也无祭享,甚至连封号也没有。她陪伴皇上的第三次江南之旅,提前并且永远结束了。

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继后的侄子、副都统讷苏肯收到乾隆的满文上谕里写道:"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启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

(继后断发)

继后吵着要出家,剪去了头发。在满洲旧俗中,主人或者尊长去世时,作为属下或者晚辈,要截发(剪发)表示惋惜。比如顺治帝崩逝,官书便记载,“男摘冠缨,截发辫,女去首饰,剪发。”继后剪去头发的行为,是在诅咒长辈去死的意思。

(这一次,连鼓吹皇帝册立继后的太后,也不站在皇后这边了)

继后的悲剧,可以说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错误了。乾隆当初册立她是因为她能干,能帮忙管理后宫,但是在乾隆的潜意识里,他根本不希望后宫女性太能干,免得发生干政。

比如,乾隆皇帝虽然很孝顺,但是有次皇太后对他说:"听说京城附近有个灵验的寺庙最近快塌了,你拨点钱去修修吧。"乾隆为了孝顺明面上答应下来,但一回头就下旨怒骂伺候太后的太监说:"你们为何对皇太后乱说外面的事情,让她用尽孝的名义让我去修庙?"

连照顾自己长大的母亲,都禁止她听闻宫外事情,以免干政,那么一个熟悉宫外官场各种大小事情的继后,乾隆心里是有多忧虑。

但是偏偏继后却认为,自己日日夜夜地为自己的丈夫分忧,自己的丈夫一定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可是现实却残忍地摆在眼前:为数不多的宠爱都转移到了令妃身上,而自己的能干却成为了乾隆的心病。

关于皇后断发的原因,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乾隆在“十五阿哥请安折”的朱批第三竖行,只用了四个字写道:皇后疯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积极上进,统领六宫的皇后,是经历了什么事,才会让她精神崩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让她之前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但单从这四个字,我们却很容易得知一件事:乾隆没爱过她。

你用尽全力去爱的样子,真的很令人讨厌。

对令妃:你身上有富察的影子

相较于前面两位皇后,魏璎珞的起点无疑是最低的:第一,她是汉人,第二,她属于包衣阶级。包衣阶层虽然也在八旗内,但属于奴隶阶层,选秀进宫也只能当个做杂役的宫女,等到 25 岁被放出宫。

清史记载,令妃的人生的确如剧中那般开挂。她刚受封就是贵人,同年被封为令嫔,又只用三年的时间升到令妃,在废后的同年晋升为皇贵妃,而且乾隆此后并未封后,她实际就是后宫之首。对比她的同仁,就可以知道她晋升的速度有多快。

她也是随驾出巡次数最多的嫔妃。乾隆出巡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她,即便她怀着身孕。她的孩子,则交给其他妃嫔照料。这幅塞宴四事图画的就是是乾隆二十五年九月九日,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盛大塞宴四事的情景,而这天,正好是令妃的生日。

(怀孕的令妃被一堆后宫妃子簇拥着)

但不同于剧中魏璎珞“驯龙高手”的强势人设,历史上的令妃其实是个温润如玉的女子。令妃是乾隆赐名。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是美好之意。

乾隆喜欢的,是她的“柔嘉之质”。或者说,乾隆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

起初魏氏以宫女身份进宫,受到皇后富察氏的眷顾,陪伴在皇后身侧,她时常学习皇后的仪姿。乾隆看着也甚是欢喜,爱屋及乌,便将魏氏封为贵人。

乾隆在给富察皇后的祭告中曾写道“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令妃是皇后一手教导的,死后也让她们葬一起,以便服侍皇后。

乾隆的另一首悼亡诗里,评价令妃“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看着令嫔,就好像富察皇后依然陪在身边。

乾隆二十五年,令妃生下后来的嘉庆帝,十五阿哥永琰。当时乾隆正在木兰围猎,听人来报,乾隆却不以为然。据清实录记载,后来乾隆甚至曾祈求上苍如果储位所托非人,就让儿子短折而死。

追封令妃为皇后时,乾隆增加了一段刻薄的解释:“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大意是追封令妃为皇后,只是因为他是皇帝的生母,就不必再大费周章举行天地庙祀大典了。

我们不知道当令贵妃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因为被封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二十年了。

纵使她的儿子继承了大统,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富察皇后的替代品,她的心里会不会有一丝不甘呢?

帝王的爱情,是妻子的一场梦

乾隆一生立了三个皇后,他最爱的是谁?

归根到底,他最爱的是自己。

生性朴素的富察皇后,符合乾隆登基时自我标榜的“简朴”人设,但是在母仪天下的教条下,失去了自己的模样。

精明干练的继后,符合乾隆对“六宫之主”的想象,却最终触怒乾隆恐惧女性干政的逆鳞。

不争不求的令妃,符合帝王对柔情的需求,却从未得到真正的宠爱。

这些皇后的模样都是为了迎合他的需求而生,没有一位凭借自己真实的灵魂,进入他的内心。

生在帝王之家,物质财富应有尽有。但是爱情,或许注定就是一场梦。

在这个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有的人站上了权力的巅峰,看似胜利。但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付出真心的人,都是输家。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潇然在心

潇然在心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相对于皇权,亲情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为了高高在上的帝位,父子可以反目,兄弟可以相互残杀。血浓于水的亲情尚且如此,遑论男女之间的爱情。况且,皇帝的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原也只是为了皇帝的欲望和子嗣而已,而后宫的这些佳丽们,入宫或自愿或不自愿,在她们眼里,那个共同的皇帝男人,也只是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获得荣华富贵的工具而已。因此,帝王家的爱情,往往只能是一种传说,但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也偶尔会有几对有真爱情的,甚至爱的感天动地,数量不多,但有。

朱元璋和马皇后

这是一对模范夫妻,说到爱情,可能他们两个人自己都会傻笑。因为在他们两个人的日子里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无可替代的依靠,相互搀扶,相濡以沫。

朱元璋没落的时候,马皇后以大帅义女的身份下嫁了朱元璋,从此,两个人就永远连到了一起。朱元璋坐牢的时候,她天天偷着往牢房里送饭,为了能让朱元璋吃上一口热饭,她被刚出锅的烧饼烫伤了胸口。朱元璋在战场上受伤的时候,她一个女人愣是背着自己的丈夫,逃出了生天。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爱情,她只知道,朱元璋是她的男人,她为自己的男人做啥都是应该的。上天没有负她,朱元璋也没有负她。

朱元璋当皇帝了,从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放牛娃生生变成了黄袍加身的人间帝王。而她也因为此为女人的至尊,一朝国母,母仪天下。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很快有了三宫六院,有了佳丽三千,哪个都比马皇后年轻,哪个都比马皇后漂亮。但马皇后没有因此吃醋,只是积极地替丈夫管理好后宫。她相信在朱元璋的心里,她和那些女人是不一样的。事实也确实哪此。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富有四海,他要给马皇后的家族泼天的富贵。但马皇后的回答是自己没有族人了。她认为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自己这个皇帝男人也富不到哪里去。作为妻子,勤俭持家是自己的本分,尽管身处皇宫,尽管贵为皇后,她也没有忘了纺纱织布。她是皇帝的妻子,天下是皇帝的,也就是自己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于朱元璋来说,尽管后宫有三千佳丽,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代替马皇后,她们是皇帝的女人,而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妻子。

朱元璋的残忍嗜杀是历史上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个让多少人都为之胆颤的铁血皇帝,在马皇后的面前却是另外的一幅面孔。朱元璋要杀宋濂,她认为有违师道。为了救宋濂一命,她和朱元璋玩起了绝食,老朱乖乖投降。小样儿,还收拾不了你?

皇宫大内,乃至整个大明天下,她马皇后是唯一敢叫他朱重八的人。她死了,世间再无朱重八,剩下的只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了。

Jill--jill

Jill--jill

皇帝也是人,当然也是有爱情的啦,古往今来,历史上痴情的皇帝并不在少数。

唐玄宗与杨贵妃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身为天可汗的唐玄宗面对自己爱的女人时也会流露出温情的一面,他们此时不再是大唐的皇帝和皇后,反而更像是平凡的百姓,妻子依偎在丈夫的肩头,而唐玄宗对杨贵妃说着让人脸红的情话。这一刻的唐玄宗一定是很幸福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岭南的荔枝,但是古代交通不便,新鲜荔枝无法长期保存。唐玄宗绞尽脑汁,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让沿途运送荔枝的人不得停留,层层接力,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才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也就是为了博取杨贵妃的一个微笑。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小便已成婚,那时候长孙皇后才十三岁,而唐太宗也才比她大三岁。但是虽然年纪小,但是长孙皇后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唐太宗生命历程的转折口,都少不了长孙皇后的指点,从玄武门之变再到大唐皇帝,几十年的相处让长孙皇后成为最了解李世民的人。

魏征提出政见直言不讳,唐太宗大怒直言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听说后连忙替魏征求情:有魏征这种人是国家的福分啊,怎么还可以杀呢?唐太宗也马上觉得脸红,连忙解释道:我这是开玩笑的,不要当真。得此贤内助,何愁治理不好国家。

长孙皇后得重病,唐太宗亲自以身试药,尽心竭力的照顾好他的妻子。李世明是十分幸运的,在皇宫这个孤独的地方,有一个真正懂他的人,这一辈子便值得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

马皇后为元末起义军郭子兴的养女,原名马秀英。当时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郭子兴看中了朱元璋,认定他日后必成大事,于是将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

随后朱元璋征战南北,马秀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

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开过功臣,马皇后数次阻挠才挽留下一批官员。但是残暴的朱元璋对待马皇后十分温情,因为那是他的结发妻子,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创作不易,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墨书Iris

墨书Iris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美女,那皇帝还会有真爱吗?谁说皇帝就没有真爱了,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感情,所以他们必然有真爱!就比如以下几位较为“痴情”的皇帝吧!

大脚马皇后:老朱,猪八八,你看看我啊,你爱我吗?

朱元璋:我爱你,爱死你啦。。。

大脚马皇后:肉麻,你太坏啦,知道啦,马上520啦,记得买花我。

独孤皇后:老不死的杨坚,你又去那个妖精那里,快快现形。三秒不到达战场,我就不让你进门。

隋文帝杨坚:来啦来啦,别发火,没有小妖精,只有老巫婆,那就是你。

独孤皇后:你要翻天啊,欠把耳朵(就是拎耳朵)

隋文帝杨坚:夫人,娘子,姑奶奶,别别轻一点。我最爱你啦。

独孤皇后:嗯啦,这还差不多,以后记得也要如此,还有马上520啦,记得买礼物。

隋文帝杨坚:好的好的,你要啥有啥。只要不打我。虽然打是亲,骂是爱。可是打多啦会出事。

后周太祖郭威:睡梦中说,老婆,你说我现在算是功成名就吗?

柴皇后:嗯啦嗯啦,不负我当年慧眼识真龙,你的表现超过我预期。(郭威是乞丐时候被柴皇后看中做的风投)

后周太祖郭威:哎可惜你不在啦,我也终身未立皇后,那个最重要的位置只有你能座。(称帝前柴皇后已经去世,郭威到死没立皇后)

柴皇后:看中你,投资你,帮助你,只是因为我爱你。

后周太祖郭威:泪流满面。520我该怎么过。

以上是历史上皇帝有真爱的典型代表,还有光绪帝和珍妃,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等等很多,。只不过是大部分皇帝很博爱而已,他们有条件,你有吗

0o荼毒

0o荼毒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