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美女们,没有现代的短裤和裙子,如何度过烈日炎炎的夏天的?如貂蝉、大小乔?

现在的夏天太热了,美女们都穿短裤和裙子过夏天,而三国时期没有这些,那么貂蝉、甄宓、孙尚香、大小乔等美女如何度过大夏天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

金庸

最新跟帖
于覅覅

于覅覅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一下自己认为的。

一,当时没有研制出裤子来,外衣再遮掩里面没衣服,通风性好,不会太热。天热了,外面的衣服也会穿的少些。这是个人的因素。

二,当时的布料应以蚕丝和棉麻为主,蚕丝微凉,棉麻透气,都是热天衣服的尚佳材料。这是衣服因素。

三,儒家思想的兴起,女性不会是没事就出头露面的,尤其大户人家的女子更不会随便见人了。热天多在屋中,可遮阳光。这是文化因素。

四,古时建筑,已经小有成绩,通风好,采光好 ,可谓冬暖夏凉 ,完全的体现了古人的技艺水平。在屋中皆可避暑。这是技术因素。

五,古时生产力低下,环境对人的约束会很大,人们只能找寻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生存。人是恒温动物,多会找适合的地方。这是环境因素。

所以说应该是不会太热的,当然了,热死就热死了,古时中暑死的也不在少数。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的。

joyeast

joyeast

古人会说:心静自然凉!

joulian

joulian

古代的夏天没这么热吧?

itravelwithyou

itravelwithyou

那个时候气温比较凉爽

yingtian_shao

yingtian_shao

古代多数时候只会太冷,不会太热吧。

六月best

六月best

不知道题主说的美女,是否包括农家女子,如果是待字闺中的女孩,父母会心疼她,不让出去暴晒,如果是成家立业的女子,该干嘛干嘛,栽秧,割谷,收割,锄地。哪管烈日炎炎,怎怨挥汉如雨?是生存重要?还是避暑重要?至如貂蝉、大乔、小乔,她们作为官宦之家的小姐、夫人,一般是不会出门的,免得晒黑了皮肤不好看,汗水浸湿了妆容不雅观,暑气冲了身子易发痧。她们在厅堂看书,凉亭观景,柳荫下抚琴,水榭边撩鱼,园子里赏花。
如果暑气蒸腾,酷热难当,倒也难不到她们,冬天收储在冰窑的冰块,正好发挥作用,叫小的们下窑取冰,置于铜盆内,室内温度立马下降几度。题主担心这些官家小姐、富家太太不能穿短裤,怕她们热出毛病来。其实这种担心过虑了,豪门女眷上身穿件抺胸短衣,下身穿件短裤,外罩一件蚕丝袍子,呆在家里的话不能算热。再说了,那时的人口较少,植被较多,面水而居,房前屋后树林成荫,没有如今城市里这般躁热,度夏的话,还是挺羡慕古人。如果你想穿越到三国时期,送一台发电机,外加一台空调给美女,她们可能要吹出病来。到时侯,王允要找你算帐,董卓也杀不成,吕布也除不了,这责任就背大了;还有孙策将军不会饶你,周瑜都督也不会饶你。

溺水的鱼骨头

溺水的鱼骨头


貂蝉等美女身体阴凉,对于烈炎夏日更有抵抗力。衣服穿得非常单薄,透气性比较强,似若无物,行走起来十分凉爽。所住大房子,冬暖夏凉,还有取之不尽的冷饮,所以美人(在下文皆以美人代之)得以度过夏日。

美人身体阴凉,不害怕夏日

自古以来,男为阳,女为阴。男人的身体为阳刚之体,女人的身体为阴柔之体,所以女人的身体比男人身体更加凉快一点,能够更适应寒热的天气。

更何况像貂蝉这等美女,比平常的人更加身体羸弱,可谓是弱不禁风。在三国演义中对貂蝉是这样描写的。

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从此处来看,貂蝉身体较为轻盈,比平常的女子是腰细身瘦,身体里面没有过多的脂肪,自然是不容易出汗,也不会觉得太热

美人穿上等丝绸凉快透气

在汉朝的时候,纺织技术就非常的高超,用蚕丝做出来的衣服轻如薄纱,这个在马王堆汉墓里就是有出土。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如果去掉袖口和领口,只剩下25克,折叠起来,可以放进火柴盒里。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由此可以看出,美人的衣服穿的十分单薄,而不是在我们想象古人穿着那么厚厚的衣服,天气又这么炎热,肯定会被热死的。反而是穿着这么凉快的衣服,比现在的服装好的太多,也并不需要像裙子这样的东西可以来度过炎热的夏天。

房屋阴凉,隔温效果好

古人对所建造的房子可是非常的有讲究。自古以来就是坐北朝南,而且东西两面的窗户都不会打开,外加上有层层厚瓦能够隔绝大部分阳光的温度。再加上美人所住的房子,建筑高大,通气强,容易招风。


美人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根本不会担心到阳光晒到自己,安心的在房屋里睡觉就可以了,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空调房。

取之不尽的冰饮,解渴最佳

在面对这么炎热的夏天,古人是有许多方法的。在冬天的时候,在河流结冰的地方挖一块大大的冰块,置入一个冰窖里面,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就可以用了。这个外面是经过层层的防护,而且深度可以隔绝外部的温度,所以到了夏天的时候,这些冰块还在。古人就是用这些冰块来降温,而且也可以做出各种冰饮。

早在夏朝的时候,就有类似冰箱的物品的出现,这个类似于冰箱的东西叫做冰鉴,只要将冰块放进里面的盒子,而把冷饮放在周围,就可以使冷饮凉快,到时候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三国时期,自然也是可以做到的喝冷饮的。

美人依附在大人物的身边。大人物有钱有势,为了能够让美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惜花费大量的心思让她们开心,做到这些事情都是非常轻松的。所以美人的夏天都是过得很好。

在你们心目中,这些美人过得怎么样呢?
陈莎

陈莎

感谢邀请,老陈通史为您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历史;选择老陈通史老陈与您共话古今,其实在古代女子避暑是有自己的独特方式的,具体方式如下!三国时期女子如何避暑?

冰柜解暑,冰镇各种水果以及冰水帮助解暑

早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冰柜,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冰柜而是叫做冰鉴;其实就是一个大铜箱子,然后四周分出隔热层,上面再盖一个大大的铜盖子,将冰放置在冰柜的周围,然后将一水果或者水放在中间,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青衣薄纱,古人的衣料非常薄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马王堆之中出土了一件禅衣,非常的薄用现在的工艺都难再次呈现出来,所以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这些美女们所穿的衣服本身并不事会很热,所以这也间接的起到了降温的作用!

不用抛头露面,多是在屋内避暑乘凉

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很少抛头露面的,特别像是题主所说的这种比较知名的女子,一般更是不用每天奔波,所以基本都是在屋内,而且还有下人伺候着,有人扇着风坐在冬暖夏凉的堂屋之中,吃着冰镇西瓜和冰镇水,那滋味要多爽有多爽了,所以古代美女们,是根本不会被酷暑所影响的!

風.遺忘.眼淚

風.遺忘.眼淚

古时富贵人家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到。成天在闺房中绣花写字。

在说古时的衣衫纯丝织品,如长沙马王堆出的汉朝素沙蝉衣,仅仅只有四十八克重。古时早已有了采冰之法,富贵人家冬天把大块大块的冰切割,储藏起来以备夏天之用。

在房中放置一个柜子,放入冬天采集储藏来冰块,房子中自然生凉。至于贫穷的人家,只能用扇子来纳凉。




懒兔纸

懒兔纸

“三国时期的美女们,没有现代的短裤和裙子,如何度过烈日炎炎的夏天的?如貂蝉、大小乔?”其实题主小瞧了古代人们的智慧了。古代不仅在衣着上,在居住和饮食上都有可以清凉度夏的“绝招”。

其实从中国远古时期开始,经过几千年、数万年的发展,到了三国时期,各项生活用品和设施已经十分完备,这时候的人们已经考虑如何渡过炎炎夏日了。

一、衣服

那时候人们度夏的衣服大多数不像大家认为那样是昂贵的丝绸,反而是在田野间就可以获得的葛。毛传曰: “精曰絺,粗曰綌。”絺、綌都是葛衣的称呼,精制的为絺,粗糙的为綌。韩非子·五蠹记载就是这样:“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这么说过:“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就算是到了唐代、宋代,葛衣也是继续得到着应用,比如 唐朝的韩翃有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代的陆游:“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所有这些都记载着葛这种织物的用途就是夏天穿的衣服。因为其穿上离身爽利,所以在一些朝代还作为贡品。当然,还有一些人穿纱、穿罗。比如战国时的中国历史上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神女赋里就记载:“动雾縠以轻步”,縠即轻纱,轻到什么程度呢?像雾一样,可见其质地的轻薄。后来的朝代很多官员在上朝时也是贴身为葛、外为纱,尽量在保持仪容的同时,也便于身体与外界的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的目的。至于各位美女们也不用出大门,是葛是纱,自己尽情选择就是了。

二、住处

中国古代虽然在7000多千年前就发明了烧制砖的技术,秦汉时期也发明了“秦砖汉瓦”,但由于燃料及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大面积的铺开,只是在建筑部分宫殿以及塔类建筑时使用。直到明朝之前,大部分建筑还是用的版筑夯土技术,东汉时期发明了制作土坯的做“墼”技术,以土坯砌墙比夯土显得美观。这些建筑最多以瓦做顶,但是墙壁均为土为原料制作的,以土为墙的优点,就是因为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房屋就冬暖夏凉。诸位美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再在房间里放几块冬季取自江河湖里、储藏在冰窖里的冰块,把房屋门窗关闭,自然温度就下来了。

三、饮食

既然住处里说了冰窖了,在这里说一下冰窖的情况以及对它的管理。

据《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仲春,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意思即:有专门管理冰窖的官叫“凌人”,在严冬的时候于河道里凿冰,为防止融化,要按照每年冰的用量三倍凿取。春天时就可以用了,或用冰鉴。或于酒浆中使用。祭祀时、会宾客时都可以用冰招待。王死了,也要用冰镇之避免融化。夏天时按照王的旨意奖励大臣。而到了秋天就要把冰窖腾空打扫干净了。

所以,有了冰,做冷饮就不难了。在我国周朝时就有很多种饮料,比如同是《周礼》记载的: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

“浆人”为管饮料之官,王的饮料共有六种,其中凉、医者皆为冰镇之饮料。另外还有“凌人”所管的冰鉴,可以存食物,还可以使食物变得冰凉爽口。所以在三国时期,用冰更不是难事,而用冰制作的食物就更多了。

有了这些衣物、住处、饮食,这些美女们比普通人能够更加舒适的渡过炎炎夏日的。

maryands

maryands

你这是瞎操心。古代贵族享乐的方式可比现代人厉害多了。大乔和小乔在东吴属于顶尖的贵妇人,有无数的仆人为她们服侍,避暑自然不在话下。

古代的自雨亭

比如专门有一种自雨亭,有的是引山泉从亭檐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风,名叫自雨亭。盛夏的时候坐在自雨亭里面仿佛就像在深秋一样凉爽,十分舒服,还有的是利用机械装置把水引导到凉亭顶部,然后放水,以此形成自雨亭,舒爽宜人。

冰鉴

战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古代“冰箱”。他有内外两层,夏天的时候在在外层放上冰块,内层放上食物,相当于简易版的冰箱。

避暑山庄

古代贵族,有钱人都会修建避暑山庄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清代皇帝的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在夏季最高温度不过28摄氏度,可想而知有多么舒适。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逗霸滴黄块块

逗霸滴黄块块

烈日炎炎,古人虽没有现代的空调房可以避暑,但古人凭借智慧,消暑方法花样百出,比现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冰窖:节能环保型空调

古代皇宫为了消暑,都会设置部门专门负责冬天挖制大型冰窖,有些称为“冰井”,取冰储存,以备来年夏天之用。

宋高承《事物纪原》云:“《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邺城旧事有冰井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宋朝会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务,隶皇城司也。”

将同样形状尺寸的冰块让人放入冰窖,遮盖严实。一到夏天,取冰出来时,跟当初放进去没有两样。至于冰窖的规模,大清回典上曾有明确记载,在清代有5口冰窖,一口冰窖可以放25000块冰,几口冰窖的冰叠起来有五层楼那么高,可见规模之大。

一到夏天,冰块派上了大用场。在宫廷内使用花梨木、红木等材料做成的“冰桶”,将冬天储存的的冰块放置其中,吸收室内的暑气。或者在室内敞开一个大碟子,内放置几块冰。于是整个房间一片清凉。

后来,有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自己挖冰窖藏冰,夏天到街市上去卖,“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不过,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风扇

古代的手摇风扇材质多种多样,有竹片、羽毛、苇叶、绢纱,纸张发明后,也有用纸张编制的,后来,文人墨客在风扇上题词写字,兼具附庸风雅之功用。可是风扇风力小,且久了会劳累。古人有发明了一种大型清凉机械风扇,用流水转动扇叶,扇叶对凉水吹,室内凉风阵阵,无比舒适。

凉屋

为了消暑,有钱人家专门建“凉屋”供自己使用。凉屋是依水而建,水流自然流下,水送至屋顶四散流下,屋面微斜,水沿着屋檐往下流淌,形成人工“水帘洞”一般的情景。屋顶上的水流帮助室内抵御阳光照射,“水帘”在遮挡阳光的同时,微风吹过,热风也变成了凉风。

清凉用品

凉席。在古代,凉席又称“夏簟”或“凉簟”。李清照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簟就是一种凉席。

瓷枕。中国古代瓷器很发达,上了一层釉的瓷枕清凉舒适,夏日与肌肤接触让人心旷神怡。

服装。古代女子虽然不像现在可以穿短裤短衣,不能裸露胳膊卢腿。可是她们也有薄如蝉翼的面料,如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罗衣”,衣服宽大却轻若无物,重不足一两,透气性强,穿起来非常凉爽。

消暑冷饮

现代人有冰棍,在古代一样有。他们利用冬天储存的冰块,放到木桶里,用模具插入其中,洒点盐水降低融点,在用配以蔗糖,在每个模具里插入小竹竿,过一会就制成了冰棍。

凉水。古代有利用储存的冰块加上黄糖,制作“凉水”沿街叫卖的,有些还加入杨梅、桃子等,凉水由此叫做“冰糖水”。

还有利用中药材、莲子等制作的凉水、凉茶消暑,甚至现代还盛行的“王老吉”凉茶。

古人消暑的办法还有很多,天气炎热并没有让他们烦恼,相对于现代社会的空调,他们的消暑办法,环保又节能。反而现代社会因为过于依赖空调,而生出了各种“空调病”,这就是社会进化后带来的副作用吧。

LeeLoVeSho

LeeLoVeSho

这个问题实际上问中国古代的避暑问题。中国古代的人也很聪明,他们也会采取很多办法来避暑。

一、凉席、凉榻和扇子。这些在现在很多地方还在用,竹子制作的卧具是消暑的佳品,到了晚上,古人或登高楼,或寻水泮,去避暑纳凉。古诗云,“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二、古人的衣物,绫罗绸缎十分轻薄,比起现在的化纤衣物要好得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暑的效果。

三、在地下挖有冰窖,用于冬季存冰。有了这些天然冰,在夏天就可以用来降温解暑。或放在冰鉴中,或制造成冰盏小吃之类。《天龙八部》中的虚竹和尚就是在大辽的宫殿冰窖里遇到梦姑的。

四、去避暑胜地纳凉避暑。一般是到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比如鸡公山这样的地方。

五、还有一些特别的装置,比如人造瀑布水帘之类的设施,可以降温避暑。

就先说这么几条,请大家补充。

sudan

sudan

可不要小看古代劳动人民是智慧创造力!按我们现代人来说,在炎炎夏日之下,离开空调好像一天也撑不下去,可是在空调还没有发明问世之前,老一辈人摇摇蒲扇不照样度过炎炎夏日?其实古人们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早就发明运用了各种纳凉消暑办法,今天我们就穿越回三国,看看三国时期的美女们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


一,三国美女诸如貂蝉,大小乔,可都是富户,有专人服侍大蒲扇子人工扇风。

就拿貂蝉来说,司徒王允一直在调教貂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待合适时机为了兴复汉室,挑拨董卓吕布关系,最后吕布为了红颜怒杀董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貂蝉只是一枚棋子,但是,在王允府里也好在董卓吕布府里也好,伺候她的人不会少,婢女们拿着大蒲扇子,左一下又一下,阵阵凉风,舒心异常。

最早的大蒲扇子:古今注中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婢女们就是拿着类似的大蒲扇子为女主人扇风纳凉。


二,三国时期美女们的服饰特点,和现代女性相比较,自带凉爽属性

在当今社会,炎炎夏日之下,美女们走在街头,大多数都是着短袖短裙,在遥远的古代三国时期,美女们诸如大小乔,貂蝉等,她们也是穿的裙子,其中最有名的是“留仙裙”,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女们上身穿的襦,即短衣,下身穿裙,在炎炎夏日之下,短衣长裙,和现代女性比起来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美女们穿着短衣长裙自带凉爽属性)


三,三国时期,貂蝉,大小乔们属于官小姐级别人群,因此,府中纳凉消暑美食必不会少

像貂蝉先后跟王允董卓吕布,大小乔这对姐妹花也是出自官宦之家,她们的府内生活条件自不会差,因此,婢女们在炎炎夏日会经常做一些消暑清凉茶水食品来食用,试问,穿着清凉的服饰,婢女们打着小扇,喝着消暑清凉的食品,炎炎夏日对她们来说会很难度过吗?



综上所述,其实在古代三国时期,纳凉消暑的办法还有很多,譬如建造凉亭,储存冰水等等,仅仅以上三种足以应付炎炎夏日,但是这还是局限于官宦有钱人家小姐,诸如貂蝉,大小乔等美女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料,普通百姓家庭女性,在炎炎夏日之下,婢女打蒲扇是不可能了,自己摇扇子吧,至于清凉消暑食物,对普通百姓而言也是一种奢望。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violalan

violala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