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书?
[作品]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卷:三国纪》: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
淡兰色的薄荷水
三国,三国志,
天天向上
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
王小肥同学
三国演义最好看,无法超越。
然后就是,原来这就是三国系列,比较推荐。
mytrue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想到三国时期,相信我们很多人都会非常熟悉了,奸雄曹操,仁义关羽每个人角色都深入人心。而相信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都是从一本叫做《三国演义》的小说中认识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纪传体国别史不同,它是一本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所以说到有哪些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书,想必《三国演义》便是最著名的一本了。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近百年的历史。通过对政治、战争的描写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刻画,描述了蜀魏吴三个国家间的故事。通过对社会阶层的刻画,计谋对决的异彩纷呈,武将场面打斗的生动描绘,给予了小说阅读者一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塑造了一群历经千年依然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
可以说三国演义的成功是我们历史小说的一个开山之作,是第一部长篇文人小说,给予后人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很大的借鉴作用,所以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书本,就不得不提到《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小禾子
1、首先是正史类,这个是必看的。《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关于两汉三国的部分。
2、另外,为了解三国相关的历史,前后的《汉书》、《后汉书》、晋书都是要看的。
此外,古人编写的一些史书,如汉晋春秋、建康实录、《后汉纪》、《华阳国志》都是要看的。
3、小说类。正经的、不正经的。
正经的一般是古人的写的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后汉演义》、三国志平话;不正经的就是今天大部分小说家写的三国小说(别打我),这个量非常大,打开某小说网站,点开秦汉三国目录,就会看到上万本三国时期的小说,不信,我截图给您看。
这三万多本,应该70%-80%是三国相关的。一些书动不动200、300百万字,上千万字的也有……
4、回归正题,继续正经的,今人、古人都有:
制度方面的:
5、字典类的书籍:
下面说一些制度方面的书籍,今人、古人的都有:《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两汉太守刺史表》、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金泥玉屑丛考》、《三国食货志》、武经总要、《考工记》、《梦溪笔谈》、隶释、隶续
6、地理方面的书籍:
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校证》、水经注疏、水经注图(外二种)、《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7、汇编篇:
《曹操集》、诸葛亮研究集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两晋南朝文补遗、《二十五史补编》
8、简牍研究类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汉唐籍帐制度研究走马楼吴简佃田、赋稅词语研究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简牍与秦汉社会
后面还有许多。因为今人关于三国两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的研究著作浩如烟海,为比较历史研究之范围,我才疏学浅,就不再献丑罗列了。
hhh_hch
东汉未年,朝庭与百姓的关系犹如"使饿虎守庖厨、飢虎牧羊豚",敲骨吸收髓的剥削与压迫,使整个社会犹如一座岩浆翻滚、行将爆发的火山,而黄巾起义,使社会陷入空前的混乱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烈,堪称空前绝后。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暨以后的三国纷争中,是"星汉灿烂"的时代一一英雄辈出,烽烟和黃沙弥漫!
这个时代战争密集频繁、时势造就无数英雄豪杰、指点江山、奋笔疾书,留下一段段至今令人心潮澎湃的传奇故事!
首推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巜三国演义》。这部书在中国流传了几百年,开始是由茶肆、戏楼的说书先生、艺人口口相传到跻身四大名著,这部小说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可估量,相信许多人对魏代汉祚、司马篡魏的"天道轮回"十分熟悉。
当然,动人情节让我们忽略了《三国演义》的本质,常常与真实的历史混为一谈。
史籍中关于三国二晋的历史研究相对于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记载、研究少得多,究其原因,汉未,三国,二晋的历史过于复杂,从东汉未年到天下三分到晋祚被刘裕取而代之,不过才几百年,但是朝令夕改的制度和走马灯似的历史人物让人头晕!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西晋学者陈寿撰写的《三国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历史,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巜吴书》20卷。
这部书有个特点,作为晋朝官员,陈寿肯定要将魏摆在正统的地位,用本纪记述魏国君主的事情,蜀、物则称传,但是在蜀吴章节,仍然用本纪方式即编年体的方式,按年月日记载蜀吴国君事情。
陈寿将三个王朝并列,风险很大,但是,却留下十分明确、清楚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亊件。所以《三国志》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不可低估。
巜裴松之注三国志》《三国志》只有65卷,正文内容还不如裴松之注释的一半。以下简称:裴注。
裴松之是东晋时朝庭的国子博士,当然应该算大师了,以后仼宋(五代时)的中书侍郞,宋文帝认为巜三国志》记事简略,令其䃼注。裴松之收集原始材料,博引众家著作原文,以史实删减增䃼。
比如,究竟刘备三顾茅庐一事,《诸葛亮传》已经十分清楚,是刘备三顾茅庐,但魏人魚豢的巜魏略》却是截然不同的记载,裴注将其都收录于书,并加以说明,
当然,也有后世学者认为裴注引用的材料过于"繁芜",并认为一些材料是陈寿弃之不用的,但是,这对保存历史资料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关于三国的书籍和资料尚有《后汉书》巜资治通鉴》。
文化范畴的还有三国志平话
巜三国志平话》形成于宋,出自民间艺人之。这部书开始涉及到吕布和董卓,那位侍女也有了正式的名字一一貂蝉。
巜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是元代杂剧,虽然上叙二书都是民间艺人的再创作,却对以后罗
贯中创作小说巜三国演义》产生深刻影响,小说中人物形象因此更清晰、明确、鲜明。
JasminumP
现在以三国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不少,但以三国为背景的书却极少见,除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记传体《三国志》和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之外,再无其它,即便是现代电影电视剧也只能以这两本书为基础,进行夸张式的加工而成,也无新意。
以三国为背景的书为何那么少,原因有两条:
一、一部《三国志》、《三国演义》对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详尽的描述,各历史人物作了充分的展示,也就说《三国志》对当时事件进行罗列,人物进行立卷,而《三国演义》则对这些人物事件一一进行演绎,详细道来,形成故事,这两部书如同三国的百科全书,已成为人们共识的精典。如果再有人写三国为背景的书,不管是写史还是写小说,必难超越前者,甚至可能味同嚼腊,自然无法流传。
以《红楼梦》为例,其后四十回为高鄂所续,但书中结局不认可的人很多,文笔功力也有欠缺,后来刘心武先生穷其二十年精力再续红楼梦,叫好者也不多见。但《红楼梦》是续写,而三国都是完整版,内容挖掘将尽,更难有人以此背景再写书。
二、三国是个短暂的时代,要写的内容仅在那个时段里,难以找到新的题材和亮点。另外文史功底深厚的作家难以出现也是原因之一,面对《三国志》、《三国演义》这两座高山有难以逾越之感。所以以三国为背景的书不再多见。
当然,除这两本书以外,古代还有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后汉书》等也包含了三国的历史内容,但它记述的是更大一个范围,并非仅以三国为背景而写的。
edot
三国时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英雄智士,各显神通,共同创造了那段令后世神往的历史,至今让人神往不已。那么让三国精彩留传下来的书籍有那些呢?
首先有以三国为背景的史书。主要有刘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后汉书》、《三国志》、汉晋春秋都是记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在这些史书中,以《三国志》记述最为有研究价值。此外还有东吴人编的曹瞒传、北魏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唐人编的晋书等史书,以及近代的《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书籍。史书是供我们考证史实,研读了解真实历史的书,是演义、传闻的基础。其次有以三国为背景的演义、平话等小说。主要有宋元时期流传的三国志平话、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民国时期蔡东蕃写的《后汉演义》等,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有名,留传最广,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近代及今天成书的一些三国故事、网络小说,大都是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人云:三人成虎。《三国演义》写得太好了,成了家喻户晓的书籍,同时又以三国历史走向为脉络,展开丰富想象,把三国中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写活了,其故事性观赏性俱佳,留传最广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广为传咏,以致形成了今天最为热门的各种三国文化。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可以说对我们今天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一部演义小说,把那段已过千余年的三国历史炒热了,炒得妇孺皆知,炒得人人品评三国,炒得专家们想利用其哗众取宠,炒得影视界大腕为它疯狂。罗贯中先生,你可知您的一部《三国演义》,为后世带来多么大的红利吗?
万峰林
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书,最著名的莫过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了,但是这本书经过毛氏父子的修订加工后,已经成为承载儒家思想——忠君义气的代表,并不是对三国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
《三国演义》这本书归根结底是一本小说,人物性格扁平化、片面化、单一化,人物故事张冠李戴,根本不是历史事实,当成艺术文本看,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所以,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要是想要了解真实史实的,可以去读《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的三国部分。
时至当代,以三国为背景的书很多,可谓洋洋大观。以下各推荐3本:
一、三国题材文学演义作品(虚构类):
1、马伯庸:三国机密(上、中、下)
2、王晓磊:卑鄙的圣人:曹操
3、陈某:火凤燎原
二、三国人物传记
1、张亚新:曹操大传
2、余明侠:诸葛亮评传
3、柳春藩:正说诸葛亮
三、三国历史专著类:
1、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2、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3、柳春藩的三国小全史
其实以三国为背景的书还有很多,主要看你想要了解什么,用来做什么,以上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