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笔下的一些人物,年纪不大且基本没有师承,为何武功却高得出奇?

Suki宝乐园
你看书不仔细,他们大多都是有师承的,只不过他写很隐晦,几句话就一扫而过

michelle_
有的人是小时候到悬崖峭壁掏鸟蛋突然发现一个神秘山洞,里面就有不知名怪人的遗骸和武功秘籍!有的则是不小心滚下悬崖,在悬崖底部住着绝世高人而练就了超能本领!有的则是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路遇两大高手中的高手比武却两败俱伤,两人都没有传人却又离死不远了,临死前把都一身本领传授此人……。总之,这些他都没有交代,但武功高强是没必要奇怪的!要不第三四章就被人结果了!

summy010
写作风格吧,古龙跳出了大众武侠拜师学武报仇雪恨的套路,开创武侠版“福尔摩斯”。主角的武功是次要的,一定是风流潇洒机智过人。

陳堯YoYo
作者如此设定,自有一番匠心。
刚读完名剑风流,主角几天练成无相神功,将强敌格杀。因天分高,又肯努力。

烟辉
小说本质上写的是故事,不是人物传记或成长史。虽然把后者当作小说内容加杂进去也是完全可行的,但不是必要条件。

老土狼
因为古龙不擅长写武功招式,所以藏拙,另辟蹊径。

水心
哈哈,武侠小说本来是虚幻编出来的,你也信?不过既然问我就给你说说吧,不一定准确。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几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武侠小说大约起源于汉朝,在唐朝逐渐正式成型。到了元末明初之时,随着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武侠小说的到来迎来了黄金时代。不过作为古龙的武侠小说的与其他人写的武侠小说并不一样,书中的好汉和高手们基本都没有门派师承。比如李寻欢、傅红雪、西门吹雪、楚留香等等都是一出场就是武功高手,师承何派不得而知,但主人公一生的过程描述却特别详细,可能是古龙想把有限的笔墨放在主人公身上,而不想浪费大量精力去描绘他的前身吧。古龙的武侠小说对主人公的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给主人公以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小说中。
你看古龙的这些没有师承的主人公,哪一个不是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人、风行天下、为人真诚,不拘小节,慷慨豪迈。还是那句话,古龙只是想把大量的笔墨融入主人公精彩情节中,让观众看的淋漓畅快,不想浪费时间去说主人公那些没有精彩故事的前半生,亦或是古龙本身不善于写插叙这种文体吧,哈哈猜猜也无妨。

霁月
古龙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武侠小说大师,一生创作了七十多部小说。我认为古龙笔下的主人公武功高得出奇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作者古龙有意地隐去了主人公的学武过程。而把主人公最精彩的出奇制胜的武功直接表现出来,让人看得过瘾。例如,《陆小凤传奇》中,古龙压根就没写到叶孤城,陆小凤,花满楼,李寻欢等人是如何学武的,但是他们的武功都很高。往往是出奇制胜,一招制胜,过程很是精彩。我认为这可能与古龙的性情有关,古龙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一生浪迹在美酒与美女当中的性情中人。正因为如此,古龙一直都在追求精彩,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小说,他都想要极致的精彩,对于细枝末节他满不在乎,包括生死。举个例子,在他临死前,有一次在饭店里吃饭,台湾一位黑老大恰好也在。黑老大听说古龙也在,就叫人过去叫古龙过来敬酒。古龙压根就没鸟他,结果黑老大怒了,把古龙给打伤了。很不幸,古龙失血过多,被送到医院后,医院又没有足够的血,最后只好买了医院外一个吸毒者的血液。由此感染病毒,给古龙最后的死埋下了伏笔。古龙临死前几天还在猛烈地酗酒,根本不在乎生死。所以,他在武侠小说中不会像金庸那样把所有的武功招式都描写的细腻无比,在古龙这里只是白描式的武功,只有神而隐去了具体的形。他追求的是别致的美。
2.古龙描写的主人公都是一些适合练武的天赋异禀的人才。比如陆小凤,花满楼,谢晓峰,西门吹雪等人。他们也许曾经在什么地方学过武功,并且学的很好,然后才出山闯荡江湖。为了直奔主题,古龙直接让这些人亮剑,而没有去写他们是如何学武的。因此,也就造成一种错觉,让人们觉得他们没有师承,但是武功奇高。不排除有些天才能够自学成才,但是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几百年几千年才会有那么几个。大部分学武的人肯定是有师承的,并且下足了苦功夫,才有所成就的。西门吹雪和谢晓峰的剑,就是典型的例子。
3.古龙武侠小说的描写重点,不在细枝末节的武功是怎么学来的,而更在于表现一种人生哲理。遍观古龙的武侠小说,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他把中国传统的逻辑推理,诗歌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进他的小说里。在古龙的观念里,小说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小说,因为二者都有相同的人生哲理。在古龙的小说里,不仅仅是小说,还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而且这种浪子的感悟是很独特的。我认为,这才是古龙的武侠小说能够打动千万人心的成功所在。
总之,古龙笔下的人物并不是没有师承,也不是个个都是天纵异才,只是古龙有意地把这些内容给省去了。要说古龙武侠小说的精彩处,我认为还在于他借小说表达的人生思想。独到而精彩。

黄一能广告影像工作室
答:因为写的是武侠小说,不是人物纪实。所以要用虚构人物的艺术手法,虚拟人物的姓氏,身世等等众多信息,留给读者想象,猜测的空间。古龙笔下有一些人物,年纪轻轻,却大多是人间绝世高手!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基本没有师承,似乎天生异禀,无师自通。亦或是机缘巧合,在山洞里偶然得到武功秘籍,最终练成绝世武功,成功逆袭报得血海深仇等故事情节,也是虛构的!只是给小说人物设下伏笔,留下一些悬念,让人物蒙上了一层神秘,传奇色彩,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经过古龙大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加工,添加新鲜感,神奇感,以期夺人眼目,摄人心魄!从而令人物更加传奇,故事引人入胜,大大增加小说的阅读量及销量!
正因为人物及故事皆是虚构,所以读者也大可不必太较真。给作者自由创作空间,让他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更能发挥其特长,驰骋其梦想,足以令小说润色,出彩!正因为如此,古龙塑造了众多丰富,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善有恶的人物形象。笔下的英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仗剑天涯,快意恩仇。反派人物往往阴险奸诈,心狠手辣却也是武功高强,一次次掀起江湖的血雨腥风,上演恩怨情仇的重头大戏,而小说结局都是同样定律——邪不胜正!因为人间善恶有报,自有公道!小说里虽有相似的情节套路,但经过大师的艺术加工,神来之笔,形成古龙武侠一派!成为与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大家。

Lilith’
这和古龙自身的经历有关,在写小说出名之前他过的是最底层的生活,然后一夜成名大放异彩,这些经历或多或少的被古龙写到了书里。还有就是古龙的创作一直追求求新求变,这样的创作也是跳出前人套路的方法。
古龙在写小说之前,生活过的相当潦倒,不同于金庸的出自书香门第,物质条件丰厚,古龙为了糊口,做过很多工作。
也正是这些经历,丰富了他以后的小说创作,他把自己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加工后写进了小说里面,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
出名前后有着巨大的落差,古龙更加愿意的是向社会各界朋友展露如今的风采,对于过去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闭口不谈。
所以到了古龙的笔下的人物,他们一出场就武功盖世,光芒四射,仿佛这些人是天生就如此厉害。
对人物过往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是古龙的特色,这种特色正是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古龙从出道到出名,都是自己摸索打拼的成果。
楚留香和胡铁花是武功高强的大侠,但是他们幼年也是在冰天雪地里苦练才有如此的武功。
如果你要问这些人物在没有出场前在干什么,肯定是在某一处发愤图强苦练武功,一如阿飞一般。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古龙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
古龙前期的作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着很多模仿的痕迹。
在这之前,武侠小说有着传统的套路,主角从出生到成长,一路练武打坏人最后成为一代大侠。
古龙写的多了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后期又一直在追求新意和变化,这种描写手法恰好独树一帜,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后面逐渐形成了古龙独有的风格。
切断人物的过去和师承,让人物有十足的神秘感,也更加引起读者的好奇,让人忍不住的去揣测这样的人物是出自哪里,家世如何,师承何处……
如同古龙惯用的开放式结尾一样引人思考,这都是古龙的高明之处。
古龙把自己的经历投影到作品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把故事娓娓道来,实在是巧妙至极。
读传统的武侠小说,是可以读一半猜一半,而古龙你不看到最后,永远不知道结局。

禽兽
古龙的武打小说,不写过程,写思想斗争,写气势。

cocoguagua
古龙是和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宗师,除了前期一些作品外,自武林外史开始,就开启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往往也和金庸不一样,之所以他的小说中很多年轻且没有师承的人,武功却很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古龙小说前期的大多都是模仿,比如绝代双骄、大旗英雄传等就和金庸的风格相似,但从武林外史开始就渐渐开启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一直到后面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七种武器等精品都是以自己的风格在写,他的小说中很少写成长型人物,不会像金庸一样,会把一个人从小写到大,武功从弱写到强。可能是古龙出于创新的思考,不会重蹈金庸等人的老路,因为武功从弱到强,年龄从小到大的风格已经让金庸写到头了,难以更进一步,如果继续那样写,不过也是拾人牙慧,难以打破桎梏,因此,古龙在人物设计时更多的是写成型人物,注重短期内的剧情和故事,不会把时间放在人物成长和武学修练上。
二、主角的浪子属性。古龙本人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是个十足的浪子。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主角都是浪子,沈浪、李寻欢、叶开、楚留香、陆小凤这些笔下的主角无一不是浪子,浪子是什么?随心所欲,放浪不羁,不拘一格,和常人必然不同,肯定也不会去思考柴米油盐等问题,因此古龙也不会写这类人如何修练武功,有什么的身世背景,师门传承这些比较琐碎的东西,这样就和浪子的身份不符合了,就显得俗气了,只有一出场就自带光环,武功高强,足智多谋等标签,那样才显得有逼格,而且如果像陆小凤、楚留香这样的人武功若低了,在古龙勾心斗角,步步危机的江湖世界中恐怕活不过两集吧。
所以,古龙小说中经常有年纪轻轻,没有师承却武功高强的人,一是古龙出于写作风格创新的缘故,二是为了符合浪子的属性。

空城旧念
许多人提过这个问题,许多人想不通,因为他们不懂古龙,想要解开这个结,得先明白古龙。
古大侠48岁英年早逝。
金庸说:“古龙一生有成就。”
乔奇说:“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的成就有目共睹,用空前绝后来形容都不为过,古大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犹如踏月留香的楚留香,孤独吟唱的萧十一郎,嗜酒如命的李寻欢,惊才绝艳的谢晓峰,风流不羁的陆小凤,快乐成长的郭大路……
你只看到了古大侠的辉煌,可曾看见他的心伤?
古龙家庭不幸,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另娶,时常对他家暴,终于断绝父子关系,所以古大侠的小说里从来不写亲情,因为他没有感受过亲情的温暖。
他痛恨第三者,故此心理有些轻视女人,所以,许多读者看他的书,有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错觉,其实不然,他有大男人主义,但深情如他者没有几人,李寻欢、朱猛等人身上就有他的影子,他小说里的主角像他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哪怕再辉煌,他们都是血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古大侠不做作,诚于心才妙笔生花,诚于剑才有了西门吹雪。
古龙半工半读,靠朋友资助,大学肄业,他的前半生荆棘坎坷,是朋友陪他走了一程又一程,谁的少年时代不是这样?所以,他把朋友看得很重,他的书里写了一个又一个好朋友,写了一段又一段温暖的友情。
步入社会的他依然爱交朋友,对朋友倾心以待的作风不改,但社会上的朋友跟单纯的同学友情不一样,所以他书中有了龙啸云、木道人那样的朋友。“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古大侠依然实话实说,活得真实。
古龙并不快乐,但是他的书从来都是激励人向上,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最接近黎明的时候,人生也是一样,只要你把这段最黑暗的时光捱过去,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光明和希望!因为他做到了,所以毫不吝啬分享给读者。
悲伤不是永恒的,悲伤终究会被欢乐代替,或许这只是一种向往,但为什么要讲述那些悲伤呢?为什么要惹的别人不快乐?所以,他不写过去的悲伤往事,只写今朝。
大家认识古龙是在他成熟时,辉煌时,他小说中的主角也是一样,为什么要写年幼时的的浅薄?为什么要写不堪回首的过往?写那些只会让人消极,让人失望,所以他隐藏不说,写的是主角的热血、顽强、各种英雄事迹,写的是正能量,他把人性最好的一面送给读者。
英雄莫问出处,你认识的古龙如此好,何必追究他的过去?
同样的,楚留香如此好,何必追询他跟夜帝学武的那段幼年时光?小李飞刀能成风云第一刀,只要大家知道他曾经比别人努力,比别人刻苦就行了,何必追究老李探花为培养他费尽了思量?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过去,你可记得风四娘亲眼见过萧十一郎百折不挠冲瀑布逆流而上?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强者,成功没有侥幸的,难道成功人士非得向你道出他成功以前卑微的点点滴滴,你才承认他是成功者?
从传统观念来说,作者写小说,从主角的身世、幼年、少年各种经历、奇遇写起,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亮点,谱写传奇,古龙正是打破了传统观念才有了他的风格,不写主角的过去,你看到主角的第一眼,就认定他是个有故事的人,精彩的情节从此开始了。
没啥好奇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人都在江湖,当你遇到一个人,共历了几段故事,把故事分享出来,如此而已,用得着挖人家的过去?
江湖本就如此,古大侠写的是真实生活,有的人想多了,非得让他写传统小说才心理平衡,这不是强人所难嘛!如果真那样写,这世上哪还有古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致古龙。
愿古大侠在另一个世界挥毫泼墨,美酒盈樽、红颜长伴,家庭圆满,不再寂寞!

dltjjzhb
很多武侠小说家都把主人公的身世,武功等详细地介绍一番,而且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金庸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他的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传承关系,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然而古龙笔下的侠客都有很重的神秘色彩,他们的家世,武功师承等等都从来没有人知道,甚至其姓名的真假都难以考证,他们就像没有过去,就带着那么一身神秘的武功突然降临了。这种人物背景的崭新处理方式,与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大异其趣。
比如《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阿飞,《萧十一郎》中的萧十一郎,都是带着这种神秘的色彩出场的。
古龙小说中侠客的成长经历也同样神秘而富有特色,如《欢乐英雄》中写王动这个人物时,对于王动的身世背景与武功的来历,古龙刻意地写道:
他的父母并不是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的朋友们,也没有问过他的家庭背景,只问过他:“你武功是怎么练出来的?”
他的武功,是他小时候在外面野的时候学来的——一个很神秘的老人,每天都在暗林中等着他、逼着他苦练。
他始终不知道这老人是谁,也不知道他传授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直到他第一次打架的时候才知道。
这是他的奇遇,又奇怪,又神秘。
王动的父母究竟是谁,师傅是谁,武功习自何门何派,在《欢乐英雄》的故事中并不重要。所以古龙将他们一并隐藏起来,以凸显王动身份的神秘性,反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增添了一份想像的空间。
又如在《流星·蝴蝶·剑》中,古龙在处理孟星魂的背景时,写道:
他第一次见到高老大的时候,才六岁。那时他已饿了三天。
饥饿对每一个六岁大的孩子来说,甚至比死更可怕,比“等死”更不可忍受。
他饿倒在路上,几乎连甚么都看不到了。
六岁大的孩子就能感觉到“死”,本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那时他的确已感觉到死——也许死了反倒好些。
他没有死,是因为有双手伸过来,给了他大半个馒头。
高老大的手。
又冷、又硬的馒头。
当他接过这块馒头的时候,眼泪就如春天的泉水般流了下来,泪水浸馒头,他永远不能忘记又苦又咸的泪水就着馒头咽下咽喉的滋味。
孟星魂父母何在?为何饿倒在路上?古龙没写,但留给了读者空间。古龙着重要刻画的是孟星魂童年的孤独与无助,而高老大给他的半个馒头就买下了他的人和心,使他后来成为了一名杀手。这个六岁孩童的饥饿与面对死亡的经历,成为孟星魂的所有背景,也反映出古龙所说的武侠小说“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这一观念。
古龙所写的武功也独成一家,他不再具体写一招一式的比拼,而是把武功较量浓缩为一着决胜负的形式。他说:“武侠小说不是教你去打人、杀人的!”他的笔下没有许许多多好听的剑法招式的名称,但他的武功却绝对有效:他强调气势,强调迎战人的心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武功有影响;他笔下的胜负往往在一招之间就有了分晓,比如东瀛的“迎风一刀斩”,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他们在一招之间充满了变化,而到最高境界则是没有了变化,变为速度、智慧和意志的比拼,只要速度足够,发现对手的破绽,就立于不败之地。古龙认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一种“禅”的境界,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李寻欢道:“你的环呢?”
上官金虹道:“环已在。”
李寻欢道:“在哪里?”
上官金虹道:“在心里!”
李寻欢道:“心里?”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虽无环,心中却有环!”
李寻欢的瞳孔突然收缩。
上官金虹的环,竟是看不见的!
正因为看不见,所以就无所不在,无处不至。它可能已到了你眼前,已到了你咽喉,已到了你灵魂中。
直到你整个人都已被它摧毁,还是看不见它的存在!
“手中无环,心中有环!”
这正是武学的巅峰!
这已是“仙佛”的境界!
老人道:“他们自以为‘手中无环,心中有环’,就已到了武学的巅峰,其实还差得远哩!”
少女吃吃笑道:“差多远?”
老人道:“至少还差十万八千里。”
少女道:“要怎么样才真正是武学的巅峰。”
老人道:“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还差一点?
老人道:“还差一点。”
他缓缓接着道:“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渗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这已经不是纯粹的谈武功,而是渗透了一种深刻的禅机,把武功与禅结合起来,是古龙武功最大的特色,这种虚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小说中人物的武功陡然上升了几个层次,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种其他武侠小说家所难以企及的境界。这无疑要比一招一式的描写高明了许多。

我会平
因为古龙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是帮派成员,就梦想着他自己不用那么辛苦麻烦就成为高手。所以小说里的主人翁就实现了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