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定与奔波为主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以安定与奔波为主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提到的作品

[作品]老人与海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位老人孤身在海上捕鱼,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等终于钓到大鱼,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刺死。返航途中突遭鲨鱼袭击,经过一天一夜的缠斗,大鱼仅存骨架。但老人并未失去希望和信心,休整...

欧内斯特·海明威

[作品]丧钟为谁而鸣

《译文名著精选•丧钟为谁而鸣》主要内容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丧钟为谁而鸣》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

海明威

[作品]永别了,武器

·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 ·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 ·权威译本,完美呈现 《永别了,武器》一书为海明威战争题材作品的代表作是海明威在一战后写成的一部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也是20世纪20...

欧内斯特·海明威

最新跟帖
韩非

韩非

海明威精神

一、海明威个性中的孤独因素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艺术大师。他成长在一个战争和暴力横行的时代,使得他的思想呈现出复杂和矛盾的状态。海明威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参加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身中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这种时代和个人性格特征,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了拳击、斗牛、狩猎、捕鱼、战争等题材,这些都是力量的象征。当然,还杂揉着酒、暴力、性、孤独和亡。海明威一生笔耕不辍,他所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文学风格的重要标志,与其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交相辉映、难解难分,被后人所称道。创造了刚毅不屈、视如归的“硬汉”典型,但又往往是孤独和绝望的,特别是“亡”和“男子汉气概”,贯穿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

二、海明威作品中硬汉的“孤独”情结及他们的悲剧命运

历数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经历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落到充实,从缺憾到丰满的过程。巴恩斯是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较为成功的硬汉形象;亨利同他类似的是一个没有奋斗目标、灰色消沉、迷惘的抗争者;而乔丹则是较为完美的的一个战士形象,具有坚韧不拔的英雄气质,体现海明威作品中硬汉面对亡的态度;桑提亚哥可以说是海硬汉精神的集大成者,他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是一个渔民和老人,还在于他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他对待失败的风度完美的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一)从系列悲剧性的硬汉上表现的“孤独”情结

纵观海明威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英雄人物都是悲剧人物,都难以逃脱亡的结局。的确,他们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在同外在的力量抗衡着,似乎逃脱不出荒诞冷酷世界命运的摆布,始终徘徊在残酷、希望渺茫的世界,虽然这一切从另一个角度更是衬托出他们的英雄气概,显现出人物自信、勇敢、刚毅和强悍的伟大精神力量①。但是无法遮掩的是硬汉性格中隐藏的无助、无奈和渴望认同,揭示了人性中的共性,更为壮观地透露出硬汉们的孤芳自赏、孤军奋战的“孤独”情结。

海明威自己就是一个硬汉,这个身上残留着百余弹片,一只膝盖用白金制成的硬汉,战争、敌人、挫折甚至包括病痛与无助,都不曾打败他,但人在命运的面前却可以被掠去一切,掠去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精神领地。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自己结束了62岁的生命,他自杀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病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家园被命运掠去了,他无法抗衡,除了以亡来寻找生命的另一处净土外,他别无选择。最终用双管猎枪了结了生命。“一切故事的结局都是亡",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一段告白。也是他无法逃脱命运的无助的最后的呐喊。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的海明威,同他笔下的硬汉一样是脆弱的,因为他最终没能用乐观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亡,只能选择逃避,而这一切,不正是硬汉所无法跨越的孤独和无奈所致吗?

海明威的这种情结,自然不自然地影射在他的作品中。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临的哈利非常具体实在的感受到神的力量,他幻觉到了神的模样:“它呼呼地喘着气,慢慢地挨到身上来,它不具任何形态,它爬到哈利身上,把全部重量都压到他胸口。”在他的笔下,亡是异常恐怖的。

由于海明威是借助“冰山”原则进行创作的,因而他的悲剧作品也就是深沉的,显得极为含蓄。这种悲剧的情怀,由于“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的区别而显得更加含而不露。海明威是个感情奔放的人,但在具体创作中却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使自己那丰富的情感不会在作品中毫无节制地宣泄出来,尽量使自己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写得冷静而不露声色,而读者却分明体验到作者深厚的情感。例如:

“自杀的男人有很多吗,爸爸?”

“不太多,尼克。”

“女人呢,多不多?”

“难得有。”

看似毫无情感、毫无感受、平淡无奇的两句对话,但却显示了一个受到亡影响的孩子对生命、亡的本能的感受,最后他“相信他永远不会”,既是生命不朽的渴望,也是对亡的本能恐惧。

千百年来人类精神的孤独、迷惘和漂泊,被无数的文学作品、文学主题所反复提出,反复呐喊。海明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人的本体存在问题,大声喊出了千年文学命题中纠缠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人难以认清自己,始终脱离不了生老病的程序,脱离不了精神上的孤独。尤其作为生命强者的硬汉们,如果不能优雅从容的姿态面对和战胜强大的有形以及无形的对手和敌人,必然陷于精神上的退化和异化,陷于孤独和恐慌,最终被冷酷的命运所吞噬。

海明威的悲剧又多是英雄们孤独的个人奋斗。斗争、失败乃至于亡是海明威作品的基本主题。这些悲剧反映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无奈。《太阳照样升起》书名来自圣经语录,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太远冉冉升起寄予了人类无限的希望,但主人公杰克却被看成:“你是个漂泊异乡的人,你和国土失去了联系,你过分讲究虚伪的欧洲标准毁了你,你迷上了女人,你整天闲聊,不务正业,你是个漂泊异乡的人,懂吗?你在咖啡馆里闲逛。”正是人物内心无法排解的彷徨若失、心灰意懒的情绪,心灵深处无法宣泄的悲哀,外在的表现为酗酒和狂欢,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亨利和卡萨玲已经逃离了战场,来到中立国瑞士,他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幸福和安定的,但在分娩时候,难产却夺去了她的生命,这种人类繁衍过程中极小的概率偏偏被他们遇上了。哈利到非洲去打猎,这本是极其危险的,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是在和凶猛动物的搏斗中,而在一个小小的荆棘刺上。乔丹从开始接受任务的时候,亡的阴影就笼罩着他。这些浓重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亡情结,是萦绕在一位位硬汉身上难以割舍的历程,组成这些硬汉个性中孤独、痛苦和无助的重要部分。

对亡的恐惧和逃避;残忍和罪恶,痛苦与亡充斥海明威的作品,源自人物对现实和未来的无从把握,绝望到无以再绝望。《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在卡萨玲后,不顾护士的阻拦,坚持要进屋去看她的遗容。海明威把主人公悲哀到近乎麻木程度的神情,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医生顺着过道走着,我回到病房门口。

“你现在还不能进来,“一名护士说。

“不,我要进来。”

“你还不能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一位也出去。”

我把护士赶走,关上门,熄了灯,可这也没有什么用,这像是同一尊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来,出了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

这种含而不露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空间。凄风苦雨中亨利一个人,没有目标,不知所向。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徘徊在街头,伴随着他的只有那似乎永远也不能停下的雨……

海明威还惯用在小说的序言中凸现蕴含内在的意义和矛盾。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的题记中,意味深长地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句:

“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居。

每个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

欧洲就会缺其一隅。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了,

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这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这本是一部具有广阔视野的战争题材的小说里,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探讨了生与的问题,个人幸福与人类命运的问题,描写了乔丹为了保卫自由的信念和政治理想,而镇静自若勇敢地面对亡的英雄主义行为。但在序言中,却引用如此宿命的引言,不能不给读者在最初就确立一种悲观、困惑和悲剧情结。

(二)从《老人与海》中看英雄的“孤独”及悲剧命运

在海明威最为著名的《老人与海》中,他以其简练的笔墨,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尊敬人生奋斗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歌颂了老渔夫与大自然抗衡时的英勇不屈,也歌颂了劳动者的英勇气概。老人在大海上三天经历做出壮观而又富有悲剧色彩的描写,使人读后对主人公的悲壮行为充满了伤感之情。老人具有的勇气、尊严和忍受能力等高尚品德,成为一代又一代后人崇敬和赞美的典范。海明威也因这个作品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文章中,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压迫和反抗,老人为了自身的价值、尊严、生存以及冥冥中的使命而出海,向命运挑战、搏击——结局早已注定,但老人即使在像失败的旗帜一样的破帆下,也不承认自己失败。鲨鱼则是无时不在的困难和艰险。老人自身的意识中棒球冠军的想象以及无意识(梦)中对狮子的发现,也是人类自身性格的喻现——胜利欲望和不服输的念头。小说以老人梦见狮子作为结尾,还原了作品的主题——决不服输,继续向命运挑战。

虽然这个作品中昂扬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仍旧无法摆脱硬汉内心的孤独,桑提亚哥这个具有海明威硬汉全部品性的英雄,只身一人搏斗在远离人烟的大海上。在博大、深邃、凶悍神秘莫测的大海面前显得如此孱弱、渺小。他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属于老年人”的孤独感,喊出了“要是孩子在这里该多好啊!”这句震撼人心的呼声,并多次反复出现!是何等的孤独啊!一个独臂挥舞的英雄,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该是怎样的悲哀啊!

一位位硬汉们在孤零零的和自己的灵魂和世界的搏斗中,过着最紧张的内心反省生活,永远没有安宁,桑提亚哥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捕到大鱼后又被鲨鱼吃光的惨象中,领悟到人生原是一场打不赢的仗,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由此,也可以看出海明威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躁动不安的世界,渗透着对人类本质和生存意义的无休止的探求。在他看来,在人生这场战斗中,人是孤独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鲨鱼结成了一群同谋者,周围充满了莫名其妙的野蛮的一致性。在强硬的背后,表现了无法改变现实的软弱感、绝望感,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焦虑、苦恼和困惑。

由于追求的坚定和道路的孤单,常常必须强大的自信和自制,方能保持足够乐观的心态持续自己的道路,然而海明威笔下的人物最终还是无法远离孤独和怜悯,这就像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到处宣称自己年轻的人突然服了老一样,委实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动。没有人可以击垮他,打败他的是自己内心的脆弱。而这不是一个随意的比方,这也正好是个事实:在《老人与海》的字里行间,海明威第一次显出了老态。他写了老人;不仅如此,——因为写了什么并不足以证明你就是什么,更重要的还与他的写作方式的转变有关:他的叙述不再以蒙太奇的手法体现生硬和突兀,结尾不再戛然而止,人物一直在自言自语;同时,他还写了孩子,不过不再是他自己的童年,而是一个老人眼里的孩子,一个宽厚的声音里的孩子,一个和老人同样不缺乏坚韧但却拥有孤独的孩子。

三、海明威英雄“孤独”的生命意义

海明威的作品紧紧契合着时代的流动脉搏,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表现了人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生存状态以及精神饱受磨砺的艰辛历程。海明威笔下的一些“硬汉”孤独的另一方面是总在计较输赢,比如说《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渔民圣地亚哥。他有一句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②人生不是拳坛,也不是战场,注定是曲折、反复无常,没有一个人会是各个方面的常胜将军,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我们中国人的海纳百川的气魄,从容面对,以一种欣赏的人生姿态领略生命的过程,而总是想着胜败呢?为什么不能在和谐的整体或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考虑自己的责任与职守。奇怪的是只为胜利而生的圣地亚哥又不避讳言败。他一再说自己被鲨鱼打败了,这不是直接否定了他那“人生不败”的信条了吗?海明威年过半百时他创作了《老人与海》(小说于1952年发表时海明威53岁)。也许他希望自己像圣地亚哥那样廉颇不老。但这种情绪背后是不是蛰伏着恐惧与怯懦?人的智慧始于对自己局限性的认识,谦卑地接受自然历程和生老病,学会如何坦然步入老年,何尝不是一种成熟的勇气。古话说“强自取折”,海明威的自杀(1961年)恰恰说明他缺少的正是这种成熟的勇气。正如他作品中的一位位硬汉一样,终究没有战胜人生的孤独、困惑和绝望。

当然,艺术创作来源生活,海明威的每一部作品都和他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作家特殊的生活背景,特定的历史阶段,需要铸造一位位刚毅强悍的男子形象,也正是这种历史环境,限制了人物性格塑造的韧性。

今天,站在21世纪的门槛,再回首读解海明威及其笔下的硬汉,不由自主地引发对现实的思考,能否以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笑对如磐风雨,升华自己的人生经历,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尊重生命,超越自我的狭隘,做一个能够承受失败、孤独,可以坦然、从容地历练生命苦难的精神硬汉,是带给我们后人的甚为现实的启迪。

因此,当我们一次次拜读海明威的作品,一次次和文中的人物交流对话时,也深切地体味到封闭在这些硬汉性格中的无助、无奈和渴望认同,感悟人物心灵深处隐藏的真实,他们同样具有我们人性中的某些共性,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立体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性,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立体鲜活、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北欧闲人

北欧闲人

肯定是可以写的
sugon

sugo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