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说得好的另给分
提到的作品

[作品]野草

鲁迅诗文精选集

鲁迅

[作品]传奇

1 金锁记 2 倾城之恋 3 茉莉香片 4 沉香屑 第一炉香 5 沉香屑 第二炉香 6 琉璃瓦 7 心经 8 年青的时候 9 花凋 10 封锁

张爱玲

[作品]鲁迅全集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

鲁迅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萧萧

本书为沈从文短篇小说集。阅读本书,沿着这条温情脉脉的情感细流,在忆往里捕捉都市人生中无从寻觅的静谧与宁和,面对孤独并进而坚守,深化了沈从文敏感的体悟力,并进而凝炼成一种自觉的人生探索。《牛》、《菜园》...

沈从文

[作品]边城

2013最新修订纪念典藏版

沈从文

[作品]万象

摄影图文集

落落

[作品]无轨列车

《无轨列车》 《读书》十年·关于梵澄先生——日记摘抄 扬之水 祖父叶玉麟散记 叶扬 钵水斋主 郑重 闲话绅士俱乐部 恺蒂 一个...

陆灏

[作品]药味集

从作者散文创作来看,本书与《夜读集》风格相近,曾于1941年由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单行本。"药味"之命,乃是因为书中所收文章,看似闲适,但是用心品茗却令人颇感苦闷,在苦味中希望能对他人有所裨益,故以此为...

周作人

[作品]现代

20世纪是政治权力获得巨大扩张的岁月,是意识形态、社会科学兴盛甚至泛滥的岁月、是许多国家推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岁月。《知识分子》的作者保罗·约翰逊在颠覆知识分子之后,又企图在这里揭示20世纪历史灾难的根...

保罗・约翰逊

[作品]微雨

《微雨》简介: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适应了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创造了自身的辉煌。为了显示新文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我们选择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品原集,汇编成这套“新文学碑...

李金发

[作品]长河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

沈从文

[作品]文学季刊

《文学季刊》是郑振铎、靳以和巴金等人在上世纪在十年代于北京和上海两地文学界架起的一座桥梁,它超越党派和集团之上,打破学院与文坛的隔阂,以朴素的格调,厚实的作品,宏大的气魄,更健壮更勇猛的精神,推出了京...

周立民

[作品]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埃德加·斯诺

[作品]人间世

聖嚴法師自生活中汲取真實的題材,在本書中以最受大眾關心的主題,從個人生活的如何紓解壓力、珍惜照顧自己、善用失業空檔等,到人我關係中的走出感情挫折、建立和諧家庭、經營幸福婚姻、如何邁向成功等,都為失焦的...

圣严法师

[作品]野玫瑰

本书分开卷篇;地狱篇;官场篇;请客篇;送礼篇;钱财篇;农村篇;城市篇;环境篇;乘车篇;经营篇;企业篇;天堂篇。

王士圭

[作品]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高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几乎所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作家的名篇佳作都...

[作品]食客与凶年

本书收《“过秦楼”》、《我求静寂》、《你当然晓得》、《你在夜间》等90余首。

李金发

[作品]无望村的馆主

的众多版本有不同的版本本性,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初版本(开明本)和福建本.福建本对初版本进行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体特征等方面的修改,这导致了作品的语义系统和艺术系统的改变.这些修改既有艺术完善方面的考...

师陀

[作品]新月

爱德华深深迷上贝拉,也喜欢上了她身上独特的香味。无奈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她十八岁生日派对上,贝拉不慎割伤了胳膊,流淌的鲜血勾起了爱德华家人嗜血的本性。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爱德华和他的家族离开了福克...

斯蒂芬妮·梅尔

[作品]都市风景线

本册中,收短篇小说《游戏》、《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等10篇,译作8篇。均为作家有影响的代表作。我们在编辑整理过程中,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除对本书的错别字加以订正外,其余均未作大的改动,以保持原作的语言...

刘吶鸥

[作品]战国策

《战国策(修订版)》内容简介:《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也有一些历史史实和人物的记录。其书作者不详,大概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故书中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战国策》一书名称为刘向校定其书时...

刘向

[现言]弃妇

“你爱我吗?”她突然止住哭泣,睁大水瞳看他。“爱?”他的目光嵌在她白得几乎透明的脸上,弯了弯嘴角,他说,“当然,我爱你,不过…”话音顿了顿,他的笑容愈发诡异和阴森,“前提是你没和别的男人…。”本是天之...

落地春心

最新跟帖
启蒙高小五

启蒙高小五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着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crystal53455

crystal5345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方面,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出版会刊新诗歌,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自觉地与无产阶级革命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自由主义文艺中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庞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等.以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自然幽默”,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与各体别,所谓个人笔调是也.”内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1931~1933年,左联又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了思想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

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蕼、骆宾其、李辉英、舒群、罗烽、白朗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10月创刊,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的诗歌,以艾青、田间为首,并培育了绿原、亦门(阿垅)、曾卓、鲁藜、邹荻帆、牛汉、冀汸、彭燕郊等一批青年诗人,形成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战国策派或战国派: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战国》周刊,称为战国策派或战国派.他们自称是抗战文学思潮中的另一种声音.他们虽然也主张和宣传”抗战”,但他们却错误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

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附】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白话文.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特点: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内容: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艺术价值:

1、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

2、诗歌意象新奇。

3、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

******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

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

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

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

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主要刊物: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基本特征: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陈铨、林同济。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时间问题,没法一一细谈,上面的一些有的也不太全面,是我自己备考的一部分参考资料,试着看看吧)

superhoco

superhoco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Miss米米小米

Miss米米小米

装,带着一顶帽
百搭狐叔

百搭狐叔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