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文学作品中,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是什么?
妩佳
首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应该不只是属于畅销的侦探小说,应该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吧。如果咱们把这个概念界定清楚,把阿婆的作品定义成为文学作品了。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把作品的故事结尾处理到像阿婆作品那样的惊艳,震撼的。
可以说,如果提到故事的结尾,任何作品都可以说一下,但是阿婆的作品,却不能说,只言片语都不能说,就是不能所谓的剧透。个人认为,剧透阿婆的作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阿婆的作品,本人读的不多,但是如果让我推荐几本几部结尾震撼的作品,三本吧。
1,《无人生还》。
且看在一个孤岛上,十几个人逐步的,离奇的死去,确实为何?(只能说这些,剧透不道德。)
2,《东方快车谋杀案》
读这部书,结尾时候,我记得当初就说了一句话“我X,牛B!”
还是那句话,读了的人,无所谓。真的剧透,对未读的朋友。真的不道德。还是强烈推荐。
3,《控方证人》
这本书的知名度和《无人生还》快车杀人案比起来,没有这两部大。但是说到惊艳的结尾故事,这本书不亚于它们。尤其是这本书拍成的电影版本,更是惊艳。
连过十一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于男人来说,她不过是其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模糊的存在。而她从爱上他的那刻起,给了她全部无私到极致的爱。奄奄一息之际写了这封信,给予了他最后的一丝束缚,可还是真心要他珍重。
全书以女性视觉,书信体述说了这一故事,结局最后男人读了这封信,回想她仿佛是远处飘缈悠扬的乐曲……
草莓的园子
《狼图腾》这本书最奇妙之处在于,它有两个结局。
一个结局,是正文的结局,小狼最终死去,狼皮在空中飘舞:
风声呼啸、白毛狂飞,小狼像一条金色的飞龙,腾云驾雾,载雪乘风,快乐飞翔,飞向腾格里、飞向天狼星、飞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飞向千万年来所有战死的蒙古草原狼的灵魂集聚之地……那一刹,陈阵相信,他已见到了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狼图腾。
这是一个诗意的结局,但却不是真正的结局。
真正的结局,在后面的《尾声》和理性探掘两个章节,写了很长,但用全书最后一句话总结,就是:
狼群已成为历史,草原已成为回忆,游牧文明彻底终结,就连蒙古草原狼在内蒙古草原上留下的最后一点儿痕迹——那个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将被黄沙埋没。
前者惊羡,后者震撼。
·._C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一次看到这篇文言文,就感觉里面的景色是我想要的,当然不仅仅只是这景色。至今我还背的出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Lesley~
题主的答案是惊羡和震撼,我心里倒是冒出了托尔金老爷子的《魔戒》。
《指环王》的电影想来很多人都看过,但是私以为书才能最好的诠释其经典,整书三卷,卷卷都带着浓郁的中土气息和磅礴的战争场面。
而结尾,对于我读后的感受来说,则完全符合题主的问题。
矮人远去,精灵消逝,佛拉多跟随甘道夫踏上了未知的旅途,你在书中经历的所有美好仿佛都随着这个告别而告别,带着浓郁的惊羡,惊羡他们还能往新的地方前进。
然而在之之余,则是深深的空虚,是真的,越往后读越舍不得读完,在这之后,就没有中土世界了,再也没有了,人类统治中土,永远而孤独。
最后的灰港,带着一丝夕阳渐渐离你远去,或许若干年后,再也没有吟游诗人歌唱这里的故事,或许人们只会把他当做书里的情节,当做神话来津津乐道。
如同现在一般。
各位看官,如果觉得咱两三观一致,记得给我个关注哦~
元宝
答:在我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令我感到最惊羡最震撼的结尾是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这部书是以解放初期,白鹿原上的知名人物鹿子霖的悲剧为结尾,看过这部书的读者都知道,在《白鹿原》这部书中,鹿子霖与白嘉轩同是白鹿村敬同一祖宗的大户人家,两人都是聪明而颇有心计的人,白嘉轩的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关中乡村文化及白鹿原人做人的信仰及道德标尺,而鹿子霖的为人处世风格,却有着典型的关中农民式的圆滑与小聪明,族长白嘉轩既是鹿子霖心里敬重的人,亦是他心里的敌人。鹿子霖不仅贪财,且他懂敛财,他在与白嘉轩的明争暗斗中,此长彼消,特别是他出谋划策通过小娥对白嘉轩的不满,成功将白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拉下水。未解放前,鹿子霖用他的小聪明过着比较富裕洒脱的生活,但鹿子霖却没有摆脱富贵思淫欲这一法则,他利用自已的富有和小聪明和手中的一点小权,淫尽了周边稍有姿色的女性,他明里只有两个儿子,但他后认下的几十个干儿子,其实都是他的骨肉至亲。白鹿原解放后,失势的鹿子霖精神失常,常脱得一丝不挂满村乱跑,后他的妻子不得己将他锁在柴火房里,在一次寒潮侵袭白鹿原的一天夜里,他停止了呼吸,他的老婆鹿贺氏发现他死了,也发现他刚穿上身的棉裤里的尿液结成了黄蜡蜡的冰块……
作家笔下的鹿子霖圆滑而好色,而作家在这部书的结尾却以鹿子霖棉裤里的尿液变成黄蜡蜡的冰块为结尾,似乎是作家还有着另一层意思在告诉他的读者,但哪意思是什么呢?因无法确定,为整部作品罩上了一层似隐似现的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