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出版,作家最终可以拿到多少钱?

周游列国de00
看了暂坐,看了几次都看不下去了

wing~零
顶流作品一线作家的,上干万;
一流作品一线作家的,二三百万;
顶流作品二线作家的,一二百万;
一流作品二线作家的,几十万;
二流作品二线作家的,收入几万或倒贴出版社几万。

转山转水转天下
我的第一本认知变现—一个人投资者28年的观察和思考刚刚出版,在京东反应不错。

DoraYim
我一共写过六本文学书,目前一共出版了四本文学书,基本上没有赔钱,也没有赚钱,这已经属于很不错的了。当然,这主要取决于书的质量,也和作者的名气有直接的关系。这四本书都是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分别是:流年旧事、夜行的灯火、卧云先生浮生古词记、人道沉思录。另外,我还有两本包括长篇小说今年年底前出版,分别是我是一个异乡人、长生记。这两本书也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我是杰杰果
存着吧!手中存了不少,等百年以后再说。

525D三八二七
文学作品是否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还是最重要的,时代在发展,读者的口味也在变,看伤痕文学不如看言情小说来的爽快,看沉重世界不如看武侠小说,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品,不是谁都可以一鸣惊人的,很多文学爱好者往往沉浸自己的视野情绪中,只见社会的某些黑暗点,而不见浩浩荡荡的大潮流,怎么能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只能无病呻吟,自我陶醉罢了。

新友仔
“出版”是江湖场,荡进去后就不是你了!

虚实之间
此问题很难精准回答,但作为一个有着六年经验的图书出版人,我将从“出版方式”“报酬形式”“出版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出版方式首先,一般出版分为“常规出版”“合作出版”“自费出版”三种形式。
1.常规出版。行业内称“本版书”,简单来说也就是出版社或出版机构,通过选题论证,决定要出的书。一般由策划编辑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选题,出版社召开选题会。通过立项,然后由编辑联系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撰稿。
这类出版方式,作者基本都是可以拿到相应的报酬,具体怎么拿后面会讲。
2.合作出版。众所周知,一个正版图书必须要有“CIP”和“书号”,才能够进行商业流通。而书号都被出版社“垄断”,所以就会产生合作出版的形式。多见于民营出版机构与出版社的合作,合作的具体方式比较多样。简单理解,就是“半自费”形式。
3.自费出版。图书从选题策划、图书撰稿、到三校三审、出片印刷所有图书产生的环节产生的费用都有作者方买单。
二、报酬形式常见的报酬形式有“一次性买断”“千字稿酬”“版税支付”“版权费用”等。
“一次性买断”也就是根据你的文稿质量、字数、名气等综合评定给出一个价格。
“千字稿酬”与一次性买断很相似,也就是以千字为标准,比如“千字30-50元”等等。
“一次性买断”和“千字稿酬”的方式,它们的优势是可以提前拿到钱,但很多情况下都属于“贱卖”,并不是作者想要的。并且作品后面的更改也无法插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甚至,有时候署名权也会被买了去,沦落成为“枪手”。
“版税支付”,这可能是很多作者梦寐以求的方式了。不过图书出版发展到现在,无形中已经给作者分为三六九等。我暂且把作者分为三个等级:一流作者,二流作者,三流作者。一流作者的版税基本可以拿到至少10%的版税,甚至有些顶尖的可以拿到15%,甚至20%或者更高。二流作者的版税基本可以拿到6%-10%,三流作者可以拿到3%-5%,有时候会高一些,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版税的计算方式:
版税R=图书定价P×发行量Q×版税率r
假如题主三十万字的小说,图书定价为45元,发行了10万册,版税为8%,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作者能够拿到的税前报酬为36万元。
最后,“版权费用”,也就是小说出版后,被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看上,来进行购买版权,也会收获很大的报酬。
三、出版意义这部分纯属于个人感受。
在答题之前我看了很多评论,有人会认为自费出版很傻,也有人会认为“小人物”出版没有价值……
什么是一本好书?可能这是出版业永恒争论的话题。随着时代发展,同质化内容迭代,抄袭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困扰着出版业的良性发展。
在我看来,我觉得一本好书抛却作者名气、作者文笔等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他”,文艺一点说,就是要浸润他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每一本经典的图书,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假如出书只是为了钱,为了名气,为了评职称,这类书就是纯粹的“利己主义”。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出书”的追求,但在这条路上不可急切,因为从“钱”的角度讲,出书挣钱是很难的,很多书一年能发行到三万册都是比较难得的事情。甚至很多也就几千册,除了教辅类别和一些公版书。
这就是我的回答。@A先生说,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职场上路吧!

lizeng
我的三十万字长篇,八千买书号,自费出版一千册,现送人都不要!现己弃文从佛!

fingers_
问这个问题?看在什么年代;还有一条,就是作者的身价,是否有名声效应;另还有就是作品的内容,是否符合同时代读者的阅读要求;再最后就是稿酬所得与出版单位的明文规定。
象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写作可就有很高的收入,鲁迅凭写作不但能养家,而且鲁迅凭稿费还在北京、上海置办了许多房产,从鲁迅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但鲁迅凭稿费日子过的舒服,而且他的兄弟都跟首沾光。象当年的郭沫若也是凭写作收入,日子过的十分滋润,老婆养了好几个。
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文化作品的匮乏,读者对文化作品需要量又大,当时的文学类作品所得稿酬很高。
现举几例,以供参考:
巴金文集获稿酬:229624元;
茅盾文集获稿酬192260元;
杜鹏程《保卫延安》:稿费107400元;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70248元;
《艾青诗选》:稿费58836元;
曲波《林海雪原》:54349元: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49326;
杨沫《青春之歌》:43400元;
华君武:58-62年漫画集:43000元;
沙汀还乡记、41600元;
周立波《暴风骤雨》:4万;
吴强《红日》:4万;
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35985元;
梁文斌《播火记》:3万。
上学时,听班主任讲,安徽作家陈登科所著的《风雷》,当年所得稿费10万元。
这稿费所得,是纯收入,那时还没有个人收入所得税,关健这稿费支出若有亏损,是财政买单(每年出版社出书,出多少书,出什么样内容人的书?都有内部规定)。
这出版社也不会亏,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出版社出书,由各级新华书店负责销售,有的畅销书藉还一版再版,若有积压是新华书店的事,新华书店自有新华书店的潜规则。
更要了解当年的人工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那时候有一部长篇作品问世,作者不亚于现在上亿资产的富翁,且作者个人还有价值度。
如此的诱惑,误导了许多有文化的青年人,可以说,当年许多文学青年为了能当上作家,业余写作,许多人荒废了职业,荒芜了人生,更有甚者夫妻不睦,最后失败者居多,想想真令人唏嘘。
到现在,还有人执迷不悟,想在文学路上独辟蹊径,再往细处想,现在的文学领域,已经是“圈子领域”、“经济领域”;在八十年代,编辑之间有编辑的潜规则,互通人情稿,互相吹捧,你封我“泰斗”,我吹你“新秀”;你赠我银钱,我为你作序。
出版社有出版社的规定,自负盈亏,从审稿-到签字-到付印,谁作主谁负责(这犹如银行放贷款,谁放谁回收)。
当然,想当作家还是有路子的,可以拿钱找出版社出书,后来“自作自售”,出版社和印刷厂各算各的帐,若想指望新华书店给你卖书,只能说拜拜了。
现在的新华书店已不是过去的新华书店,许多县级新华书店都将大厅转租给他人开门面,只在二楼边角处设几个橱窗象征性的卖几本书,标示着这个机构还在运转。
假若真是好作品,真营销成功?或作品被某平台看中拍成影视片,那作者的名声效应就来了。
题主不妨一试。

对门齐小姐
这个问题太笼统,首先得看作家的名气,然后看作品的质量,三要看作品出版上市的平台即谁来操刀,四要看推出作品的时机,五要看图书市场瞬移的运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余华新作文城,年前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由新经典今年三月发行,起印五十万册,发行当月又加印十万册。有了这样巨大的发行量,按照百分之十版税,定价五十九元,最低版税应该不低于三百万。再如诺奖得主莫言的晚熟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市,去年八月推出,起印六十万册,估计版税也不低于三百万。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座,作家出版社推出,版税收入也不低于前两位大咖。铁凝《大浴女》,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二OOO年三月出版上市,起印二十万册,定价二十元,版税按照百分之十算,应该也在当时拿到四十万,在当时不算低。当年二OOO年三月,我的一部长篇校园小说校园情报快递,中国戏剧出版社,由书商运作,二渠道发行,累计发行十万册,定价十三块八,与以上大咖比就差强人意了。至于一般性其他省市一级作家,只要自己不花钱,不自费,能够出版上市,印个五千到一万册,估计版税稿费也就一两万,就已经烧高香了。甚至,有时没有稿费,会给一些样书。当然,能够不花钱,不自费出书的作家,已经凤毛麟角了。估计国内一年也不超过五百部。全国一年出版一万多部长篇小说,数据很惊人,其实百分之九十都可能是印个一两千册自费书,基本靠作者送人,然后再循环到废品收购站,毫无影响力。作家这个行当,名利双收的金字塔顶峰上可能也就这么三五人,应该不超过五十人,其他都是日子很难,虾走虾道,不依靠各级省市作家体制,甚或多数或等同于自生自灭,也就很难有真正的大作品出来。

小小莉莲
首先要评估书的销量,一般两千以下,自己拿钱出书。
若有销量,大约按照6%-8%的版税支付稿费。就是书的销售额100万(以定价为准)给作者6到8万。

星n_n星
一本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出版,作家最终可以拿到多少钱是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原因是就要看这本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是如何出版的,是自费的,那就要由作者本人先掏出版费,然后作者再将书投放市场,买书的人越多,作者赚的钱也就越多。否则,之能赠送朋友或者留下做个纪念了。如果是出版社编辑在审稿之后,感觉这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立意新颖,故事精彩,适合大众阅读的口味,又无敏感的描写,出版后,出版社会有较大的赢利空间,在这种情形下,出版社就会与作者签定相关协议,确定初版的版权、稿酬等事宜,如果书出版后,销量特大,那么出版社和作者都会赚到不少钱,但无法给出准确的能赚多少钱数,特别是作者,将会赢得名利双收。

王娜
这个问题有点搞笑,现在写小说的人太多,有水平的几乎没有,即是贾平凹的巜暂坐》,也是行文拉杂,根本称不上文学,只是文化这个平台被他们占着,他写的还不如头条上的男女八卦。

喜三石
哈哈,如今出书只要有出版社的批号,自己投资就可以出版。这种出版物需要自己推销,没有稿酬。
还有一种是出版社特约的,大多都是名人。列入出版计划的读物,由新华书店负责销售。这种出版物有稿费,具体多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