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历史和历史小说的?

zoe_nothing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近百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恰好在得到上读到熊逸的小说和历史哪个更能启发人生?一文,之前借用了其中回复网友“结硬寨、打呆仗”的一个问题中的部分内容回应了#小说和历史哪个靠谱# 中国的史书和外国的史书,哪个更可信?(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69764051802439949/ ),那就再接着借用其中部分内容,来回应本问题。
小说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历史那样既模糊又残缺;其次,小说的文本一经问世就确定不移,并不存在被质疑、被颠覆的可能;第三,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社会的运作模式,人物的心理模式,往往高度逼真。
小说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历史那样既模糊又残缺;其次,小说的文本一经问世就确定不移,并不存在被质疑、被颠覆的可能;第三,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社会的运作模式,人物的心理模式,往往高度逼真(如正在央视热播的《人世间》、和我的归·去·来)。
如果你追求的只是人生的指导意义,我建议你扔掉历史,多读小说,哪怕是多看一点电视剧都是有用的;但如果你想了解社会的运作,那么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讲,读历史应该是第一选择,然后以其他人文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管理学、法学等等,作为辅助。
反过来,如果你专攻历史之外的任何人文学科,都很有必要精读历史——除了常规意义的历史之外,还要精读本学科的发展史,认真了解本学科里不同派别所争论的焦点问题。
那么,从技术层面来讲,怎样才能解决历史知识的不确定性问题呢?
很简单,一方面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在自己的意识里让实然问题和应然问题彻底绝缘;一方面兼收并蓄,因为小池塘的一个巨浪如果放进了大海,无非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水花。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我的财经图书“收官之作”投资的方法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lulu_xin
一个是史官笔下的事实
一个是小说家的事实
我相信史官笔下的事实,因为更加接近真实

美丽旅程
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历史未必是真实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为巩固自己的政权不断篡改历史,就连上千年被赞颂的民族英雄岳飞就被人质疑,连万世唾骂的奸臣秦桧也有人鸣冤叫屈翻案。真不知谁对谁错,谁真谁假?
这也许真应了一句老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SisFerro
历史具有客观且真实的特点,然历史小说可以不按其客观性、真实性来写照,甚至可以接受虚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张冠李戴等。同时历史小说按分类,可以大体分为二种。其一:纯属娱乐性,趣味性,无明显的意图或折射生活;其二:借助小说外衣,揭露时下社会风气抑或发泄个人不满等。
对于读者来说,可以按其个人需要来参考历史,抑或观看历史小说。在此,我们用大家详知的《三国演义》来分析历史小说巧借历史零碎元素打造其故事情节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同时用《水浒传》来分析小说作者借用历史人物与事件来揭露并发泄对当下的现状。
趣味性:历史魏蜀吴与小说《三国演义》东汉末年,汉灵帝将皇权托付给宦官(如:五侯),整日要不徘徊逗乐在楼阁之间,抑或醉卧在美色之塌。纵使忠臣冒死进谏,灵帝一句“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来搪塞大臣之言,使其望明天兮以无黎明之曙光,迈前路兮毫无寸土之印足。故有正式客观记载其迷乱生活!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辨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东汉之危机,故小说作者施耐庵借此为写作背景,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部分撰写了历史性的小说。
然小说毕竟没有陈寿《三国志》客观,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发现作者以“尊刘贬曹”为主要意图,重点写了三国的曹魏和蜀汉的纷争,而东吴竟然成了一个陪衬之角色,有违历史之客观性。
同时在一些事件的安排上,人物的刻画上都有违正史,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可谓一战成名,一战得到了曹操终生的赏识。然正史却记载,董卓的骁将华雄是被孙坚斩杀,并非关羽之功劳。将其正史附下,供读者参考: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闲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以少胜多,决定三国鼎立的赤壁之战,此乃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之所谓,而非诸葛亮之才华。同时周瑜本来体质弱,其为病死,而非“诸葛亮三气周瑜”而死。
可见,小说以故事情节的戏剧系为主,而非正史的客观性。
揭露性:历史宋徽宗期间与小说《水浒传》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朝堂之上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忠臣备受压迫,甚至被残害。同时在民间,百姓深受瘟疫、天灾等之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路边白骨有所堆积。国内如此这般惨状糜烂,国外又有金人时时南下,并发动多次进攻。故小说作者施耐庵借用“宋徽宗昏庸、高俅等奸臣当道、官府腐败、贪官污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为写作背景,描写了“官逼民反”的写照。同时在梁山泊工聚集了108位为民除害的好汉,他们打家劫舍,为民除害等等。
回顾《水浒传》中,对北宋的腐败等均借用高俅与林冲的矛盾展开的,在此我们用正史中对高俅的描写来还原北宋那段糜烂的“黑历史”。
宋史.李若水传:“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此处正史可看出高俅位及三司,然高俅却高官不思皇恩浩荡,在金兵入侵之际仍败坏军机,致使金人长驱直入。高俅此人的种种行迹百官均看在眼里,却敢怒不敢言,可在靖康元年(即:1126),高俅死亡时宋徽宗竟然以天子之躯来为其身穿丧服表达哀意。此乃为昏庸之君也!
可见,整个《水浒传》施耐庵想通过108为好汉来揭露宋朝的腐败与不堪,百姓的流离失所和苦不堪言。此种用意在其他小说中均有体验,如:红楼梦。
总结历史和历史小说的联系可谓是千丝万缕,然历史总归是历史,不然时间如何流逝,那段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历史小说总归是小说,小说有自己的属性。一段历史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来切入小说之中。
有人曾问竟然历史小说是虚构了,之存在历史就好了,为何还要允许小说的存在呢?本人的看法有一下几点:
其一:小说虽然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方面把历史错乱,但是有些历史的小故事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火烧赤壁。
其二:小说是一种继承文化与历史的题材之一,其优点等可以促使其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其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是值得被肯定和认同的。
其三:小说也体验了劳苦大众的心声,及传达出某种情愫或是思想的途径。
在结尾之处,我再次重复一句:对于读者来说,可以按其个人需要来参考历史,抑或观看历史小说。

Bellis
历史重视真实性,而历史小说可以合理想象和演义,以达到或优美之意象或道理之传播。

forward
有一句历史界流传的一句话: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没有真相,不论正史还是野史。你要信了就悲剧了。历代历史学家终其一生也只能考证出某一个朝代、某一个方面的真相。就算你从古墓里挖出来的都不可信!只要经过人主观加工过的就不是真相的全貌!
哪怕皇帝的起居注都不能全信!
历史小说和各种演绎就更不能相信那就是历史真相。
易中天教授曾经回答学生关于什么是历史真相的问题时就说:历史书没有所谓的真相全貌,有的也就是一点,就是时间事件记录,但关于事件的过程和起因,就不全是真相了。连史学鼻祖司马迁还记载刘邦是白龙所生。
那么,你亲身经历的就是历史真相吗?也不一定!易中天还讲了一个故事:十年狂热的年代,伟人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宏伟丙,其中有一个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他听不懂普通话,他看到伟人向广场狂热的人山人海不断的挥帽子,下面的人激动万分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位少数民族回村里后,村民们都围着他请他讲讲去北京受伟人接见的经历。这位少数民族说:主席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手里拿着帽子,不断向人们挥舞,说:这是谁的帽子?小面的人都激动的蹦跳着挣着抢着喊:我的帽子!我的帽子!
所以说,你亲身经历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

梦游草莓兔
历史和历史故事
文/侯瑛
历史是指真实发生的事件。记载历史一般都要真实地记载时间,朝代,人物功过。总之以真实为准则。不过有一句成语叫作“篡改历史”,可能真有在某个朝代当时真实存在过,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篡改一时,在后世也会有正义史学家给纠正过来。一句话历史是容不得半点虚构的成份,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记载一位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事,因为秉承一个史学家的责任,真实记载历史而被人害得很惨。
而历史故事就不一样了,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生发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就有虚构成份,它即以人物,事件为依托主体,又可以融入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加以创作。让人物丰满起来,让故事更吸引人。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是这样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的好处就是不枯燥,让人能在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里让我们记住那一段历史。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是不言而喻。
在我小时候就看过许多历史故事书,比如春秋战国故事、《东周列国故事》,还有一些评书《隋唐演义》、《薛家将》、五虎闹东京、《杨家将》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书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丰富了我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这样的历史故事书,我觉得当今依然可以是孩子们的优秀课外读本。只是如今电子网络时代,怕是孩子们兴趣都跑游戏上面去了。
都说读史能开智,能让后人通过历史事件来思考现实问题。在我们学校课堂上都会要求记住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始末。有的历史老师可能讲课就比较死板,单纯地划重点,死记硬背,就让学生觉得历史很枯燥而厌学了。而有的历史老师却能加入自己的见解,把历史如同一个个故事一样讲给学生们听。即记住了历史又活跃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就是很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了。
提问的朋友副标题部分,提到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历史故事。历史和历史故事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看待这些过去的人,事肯定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个理解和认识都会基于看待问题的人的学识和知识积累。知识广博,头脑就会越发清明,看待问题就会越发全面和理智。都说兼听则明,旁听则偏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是一粒尘沙,红尘中的过客,也终将湮没在历史当中,我们不应当狭隘,我们也不是上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Grace光芒万丈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是这样评价历史的: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首先历史原则上是客观的,大部分内容是需要考证的,但是史官在实际记载中,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很容易收到外界力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要对比多角度史料,才能更接近真相。
而历史小说就不同了,它只不过是借助了历史的一部分,来作为故事框架,更多的是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情节或导向性的加工。
像《三国演义》、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都有对历史的加工,粗分的话都是可以归于历史小说的。所以看待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了,不过对于大部分人物来说评价是不会出入太大的,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定论。

Milky1010
这个问题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什么是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一门学科。不能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发生变化、发展、超越,不能有歪曲、捏造,篡改的现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这就是历史。
二、历史小说不同,它来源于历史。是相对客观描述和表现历史这一事件,基于是小说的形式,在不违背历史的大前提条件下,个别细节、人物、过程甚至一些次要事件都可以夸大和虚构。
历史这个名词大家不难理解,因为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我们来重点说说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发展趋势,它以历史上或某个人物或事件为描写对象。写历史小说要求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可查,不允许虚构。只能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作为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譬如大家看到的岳飞传;岳飞生平、事件、经历大致相同,无非是儿子多了。大将牛皋憨头憨脑,很有福气,实际牛皋作为岳飞账下先锋是足智多谋,不是憨头巴脑的。所以历史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因为小说的作用,历史小说容许适当的虚构和粉饰,所以写出的人物形象较鲜明,较生动有一定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其目的要脍炙人口卖座的。所以,历史小说它虽然给读者提供一定历史知识,但它更多给予读者以启示、教育和娱乐。
最后总结,前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后者是多少有历史底子的天马行空。

dreamingm
历史小说的本质就是小说,而之所以称为小说,是因为它有虚构成分。而历史必然是真的,我这里说的历史不是指史书记载上的历史,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时间长河之中的人事物。毕竟史书是为成功者书写的,虽然现在已成为我们考证过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不可不承认一些史书中有虚构改动的成分。

sunyilun
历史一般情况下记录的是真实的事件人物,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历史小说更是要遵循历史的真实性来写,不要胡写,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他就是个疯子

dengxiao
尽量的去读懂那一段历史的人物思想。比方说朱元璋为什么宁愿立所以朱允炆这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孙子为太子都不愿意立朱棣这个曾经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儿子为太子。综合当时的背景环境与政治,再去尽量读懂历史人物的思想,我觉得很有趣![酷拽]

乖多多
具有两个不同:一是完全真实和大体真实,二是客观中立和主观偏好。
历史要忠于事实,不能够虚编乱造。发生了什么就记载什么,即使他是英雄人物,也不能够编写一些光辉事迹。编写不是历史干的事,是历史小说的任务,历史小说在大体真实(王朝的兴衰灭亡就是不能更改的,就是一个大体)的情况下,可以编造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可以的。
历史要客观中立,不能带有主观情感。在古代史学家看来,《史记》就不是一本合格的史书,它的主观倾向性太大,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偏向于文学性。而《汉书》,则被认为是一本正宗的史书,相对来说,更加客观中立。
历史小说可以带有主观偏好。像《三国演义》,就是历史小说的代表。罗贯中明显偏爱于蜀汉,所以有老百姓听到刘备败了,大哭流涕,听到曹操败了,兴高采烈的说法。这就是罗贯中主观笔法的效果。

爱游尤
浅谈历史和历史小说(一)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例人类活动进程的文字型式。什么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文人用自己判断力对历史某一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后的文学载体,是直是假只有天知道。(二)历史是由谁编撰普写的?答: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代代相传,无一例外。(三)什么是小说家?小说家,自古有之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历来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诸君看到此早己一目了然,心知肚明。这就是我对历史和历史小说的看法。即使是职业的历史学家,也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