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很野鸡实际上却很厉害的人物?

DistanceL28
不知道霍去病与辛弃疾算不算很野鸡的名字
反正我第一次听见这两个名字的时候就很奇怪,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得了疾病,然后父母给孩子取了“去病、弃疾”的名字。
但这两人确实是实打实的民族英雄。
霍去病: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抗击凶匈奴名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
霍去病年少成名,17岁封冠军侯,一生征战沙场,鲜衣怒马喊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志。
但天妒英才,霍去病人生寥寥二十几载,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
辛弃疾:南宋著名军事家、文学家,年轻时也是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大人物,一生理想便是抗金报国。
但其“归正人”的身份,一直在南宋朝堂郁郁不得志。
要说辛弃疾厉害就厉害在这里,能文能武,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起于行伍,以武出生,终以文立业。”并且,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等等……
可以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报国志向。
中晚年辛弃疾,再也没有拿起过武器,直至临终前,才被朝廷受命抗金,但此时的辛弃疾已病入膏肓,在遗憾中了却了自己一生。

fiu
姬旦
周公旦,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
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在武装镇压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叔”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他一生礼贤下士。其言论,散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总之,言孔子必及周公,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这种尊崇除了政治上的某种需要之外,其主要方面则反映了古人对西周优秀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周公这位伟人的真诚敬仰。这在历史上曾为继承、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文化起过积极作用。
周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杰出开创者。孔子与周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渊源关系,在教育实践上也存在着继承关系。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曾起过巨大作用。

jnnzz
杨大眼

叮咚咚努力完成清单
朱重八,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首选人物。
朱重八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他爹是老农民,大字不识几个。朱元璋排行第八,所以叫做朱重八。至于他厉不厉害。我来讲讲他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元末明初,民不聊生。朱元璋从一个要饭和尚白手起家,一开始是到红巾军当一个大头兵。刘邦在起家的时候起码还是亭长,起兵后还是个小头目,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比他还难得多。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士兵就是炮灰的存在。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一步步获得军功,爬了上来,成为将军。这其中也有他夫人马皇后的帮助。
马皇后何许人也?她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后,而是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唯一女儿。
朱元璋在占据南京以后,也还是深处强敌环伺的情况。陈友谅差点就攻破南京,鄱阳湖大战可不是闹着玩的。而张士诚也不是省油的灯,占据着最为富庶的苏杭地区。
可就算是这么艰难,朱元璋还是破开了困境。而后指挥徐达等大将率军拿下元大都,驱除鞑虏,恢复了中华。
尔后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打下了大明数百年的根基。毕竟古言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而我们的伟人是如何评价朱元璋的呢?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这样评价: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毕竟朱元璋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是要受人批判的。
朱重八作为一个没文化的农民,在乱世中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不可谓不是历史上名字野鸡,实际上却很厉害人物的代表。
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大家看过吗?看过请留言呀~

ustinov
名字野鸡,实际厉害的人还真不少…
举个例子,我认为的中国历史中最厉害人物可排名前三的明朝大圣人王守仁名字听起来逼格很高,可是我们河南省驻马店的名人王守义名字和王守仁只差一个字,读起来就一股子调料味。
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那一个都是威震华夏的绝世名将。我们把名字和姓氏调换一下,变成:张羽、赵飞、马云、黄超、关忠,除了那个名字之外,其余的名字是不是听起来也很平淡,你说这几个名字是村里面种田老汉也有人信,因为毫无霸气。
所以名字是不是野鸡不在于这个名字,而是这个名字落在谁的头上,曹操这个名字就很野鸡,可是没人去谈论这个名字,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不得了。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名字听起来很怪,但是拥有这个名字的人却大有来头。
姬黑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之子晋成公名字叫姬黑臀,因为他出生时屁股有些黑,也有说是他出生时屁股有块黑色的胎记,所以就取名了黑臀,这种取名方式在春秋时期比较常见,比如公名叫姬黑肩,鲁成公叫姬黑肱,名字虽然听起来挺搞笑的,但这可都是春秋时期一方诸侯。
小野妹子这个名字一听就不是中国人,没错,这是一个倭人,也就是后来的日本人。小野妹子是日本飞鸟时期的知名政治家,出现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因为公元607年,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出使隋朝,并且通过学习东方先进的制度,使日本从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小野妹子虽然听着很卡哇伊,但是却是一个秃顶日本爷们。
杨大眼没错,这个人就是叫杨大眼,可不是什么浑号。杨大眼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的知名武将,他武力强大,当时人们极力推崇他的骁勇果敢,认为蜀汉“关羽、张飞”不过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听起来很野鸡的历史人物非常厉害,有兴趣可以去搜索看看。

lemontea景杉
距今1400多年前的中国南北朝时代,有一位出身于代郡武川镇(北魏著名的北方六镇之一)的名叫大野虎的年轻人。
这个名字念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不是因为它有点像日本名,而是它跟某个厕所用品有关。
虽然这个名字画风清奇,但他少有大志,武艺高超,随着武川军人集团在北魏末年的乱世中大展拳脚,他先后跟随了两个不得了的老板,第一个是北魏大将贺拔岳,第二个是西魏的开创者宇文泰。
大野虎帮助宇文泰消灭了秦州刺史侯莫陈悦和割据灵州的军阀曹泥,随着宇文泰称霸关中,他的地位水涨船高,多次参加与东魏高欢的战争,西魏建立后大封功臣,于公元537年封他为陇西公、柱国大将军,与宇文泰,元欣,李弼,独孤信等七人并封,史称“西魏八大柱国”,成为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后来,又加封为太尉,左仆射。
大野虎共生了八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大野昞承袭了他的爵位,到了大野昞的儿子大野渊这一代,北周外戚杨坚把持朝政,下令所有祖先为汉人的大臣都从鲜卑姓氏改回汉姓,于是大野渊改名为李渊……
当然,杨坚在改名之前也有个不得了的鲜卑名字:普六茹坚……
大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唐朝之前十年,东边的岛国派来了第一位访隋使者,这位大老爷们的名字叫做:小野妹子。
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尊爷爷大野虎为太祖景皇帝,他认为大伙儿起夜用的玩意“虎子”,对他爷爷实在是不敬,于是下令把“虎”改“马”,至于民间俗物带有虎字的,统统改成马,这马马虎虎的,我就想问马儿到底招谁惹谁了……
那个,叫“马X”好像也挺尴尬的,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统一改名叫“马桶”。
李渊:再把你家大夜壶叫“虎子”的,打五十大板,诶我好像说错了什么……

smile曦蕊
关令尹喜!儒、释、道三家真正的创始人!

jxkitty
山本五十六丨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悬崖上的百合
威廉•华莱士,从农民到将军

joanzwq
还有比这个更野鸡的名字吗——和尚,还他么的。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耶律和尚,字特抹,生卒年月不详,为辽太祖弟弟的后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不多,都着重提到他性格——善滑稽。
辽兴宗重熙亲近宗室,尤其喜欢耶律和尚。耶律和尚每次侍奉宴饮,虽然诙谐,从未失言,因此愈发得到器重。重熙十六年(1047年),出任怀化军节度使,不久召为御史大夫。
从上面这些文字来看,这个和尚虽然爱搞笑,但是头脑清醒,言行得体,属于智商情商都很高的那类人。
作为契丹王室血统,他也比较能打。辽史·列传第二十五记载:“大安四年,为倒塌岭节度使。顷之,为禁军都监。是冬,讨磨古斯,斩首二千馀级。十年,复讨之。既捷,授南院宣徽使。”
大安四年是1088年,磨古斯是早期鞑靼(阻卜部),6年中耶律和尚带队征讨两次,都打赢了,第一次斩杀了2000多人,战争规模不小。
另外,耶律和尚人很文雅,品行好,经常以钱财抚恤亲友,人们都敬重他。但他从来不曾被用为重权之臣。为什么呢?
因为喜欢喝酒。
耶律和尚究竟多能喝,不知道,反正史书上说他,“人称为‘酒仙’云”。在古时候喝酒能喝到写进史书,显然不是一般的生猛。而且到了晚年愈加厉害。
品德好,会处事,又是王室血统,按理说应该鹏程万里,耶律和尚为什么要自毁前途呢?
“吾非不知,顾人生如风灯石火,不饮将为甚。”
这是耶律和尚的回答。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不知道,但我看人生如风灯石火,非常短暂,不喝酒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潇洒的人,一个看透了人生本质的人,一个享受生活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我喜欢的人。了不起!

Yur203
朱元璋厉害不?他原先的名字就很野鸡,看过电视剧《朱元璋》的可能有所了解,朱元璋原先的名字就叫做“朱重八”当然也可以叫做“朱八八”!
其实,不仅是朱元璋的名字野鸡,他们家族里人的名字都很野鸡: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五四
很明显老朱家名字里都带有数字,这样取名字非常简单,直接把生辰拿来做名字也实用,也说明了老朱家几代人都是贫苦出身,压根就没有个文化人。也可以看出来元朝统治者对贫苦人民的压榨,贫苦人家几代人都没有翻身的机会,连名字也只能草草起个。
生于贫苦人家,朱重八只能给人放牛,后来当乞丐、做和尚,以此来糊口。
见多了元朝对贫苦人民的压榨,朱重八愤然投入郭子兴的起义大军,反抗元朝的统治。他从一个小士兵做起,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明,一步步往上爬,最终成为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到最后一统天下,不可谓不厉害啊!
也就是在成为军队中的人物后,朱重八才把他的名字从“重八”改为了“元璋”,这璋的意思是一种相当坚硬、尖锐的玉器,在他的名字中也就是“诛元璋”,他希望能够凭一己之力推翻元朝的统治。最终他也实现自己的理想,创立了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

无良女青年
赫连勃勃
(381年~425年),原姓刘氏,字敖云[1],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胡夏开国皇帝,追封胡夏桓帝刘卫辰之子,母为苻太后。
赫连勃勃姿容俊美,生性残忍。十岁时,死里逃生,投奔叱干部,归顺后秦文桓帝姚兴。义熙二年(406年),拜安北将军、五原郡公,镇守朔方。袭杀高平公没奕于(岳父),兼并军队物资,自号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改姓赫连,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率兵征战四方。攻打南凉,大破秃发傉檀。攻打后秦,歼灭王奚,降伏王买德等人。攻打东晋,歼灭东晋名将蒯恩、傅弘之、朱龄石、朱超石等人,尽占关中之地。战功赫赫,英武绝人。宋武帝刘裕曾叹:“吾所不如也!”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无敌黑小黑
说一个南宋理学家吧。这位名字用网络话来说,真是秀儿。
真德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原名叫慎德秀,因为避讳宋孝宗赵昚(shen)的名字而改名为真德秀。
看人家这名字够不够野鸡,真德秀真的很秀啊。但是真德秀文采能力都很强,曾经出任过翰林学士,后出任副宰相,学问深得很,他是南宋继朱熹之后最为正宗的理学传人。
真德秀开创了西山真氏学派,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看名字就知道了,人家是真的秀啊!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kin哲
小时候听到历史老师讲山本五十六的时候,很容易带入小兵张嘎的太君形象,到后来才知道同样作为留洋军人,(当时包括后期中国也有一些留洋军人,如孙立人),是日本海军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的一员干将!

我爱格桑花6628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刘病已了
“病已”、“病已”,就是说咱们孩子已经得过病了,以后就不要再得了,健健康康的吧。这名字虽然说充满了家大人对孩子美好的愿望,但是还是起得有点随意了,明显比同样带有美好祝愿的霍去病、辛弃疾之类名字,档次低很多,简直直逼后来的狗剩子、二楞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拥有如此随意名字的人,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大汉天子说起来,刘病已的出身还是不错的,他的太爷爷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他的爷爷是曾经的太子刘据。只不过,这孩子命苦,刚刚出生不久,他爷爷就被人陷害,因“巫蛊之祸”自杀了,他的父亲、母亲等等家大人也都一股脑地死了,只剩下孤零零地他被扔进了临时监狱里,当时他的父母甚至都没给他留下一个名字。后来,他在那个监狱里一生呆到了五岁。
他之所以拥有刘病已这个名字,还要感谢一个人,当时负责追查巫蛊一案的负责人丙吉。善良的丙吉深知太子刘据为人所害,所以对这位皇曾孙有着别样的照顾,他虽然不能将他释放,但是却安排了几个忠厚谨慎的女囚来哺育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苦命孩子。后来,一场大病还差点夺走了这个孩子的命,好在照顾得当,苍天眷顾,他终于缓过来了,于是,丙吉便给他起了刘病已这个名字。
登基称帝五岁的刘病已赶上皇恩大赦终于出了监狱,后来得蒙爷爷刘据的门客张贺抚养,终于长大成人。
公元前74年,年轻的汉昭帝病逝,权臣霍光等人将远在昌邑的刘贺迎进宫中为帝,却不料想刘贺的顽劣本性仅仅27天,便已搞得天怒人怨,不得不承请昭帝亡妻上官太后,废掉刘贺。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丙吉等人便将流落民间的刘病已推到了霍光的面前,就这样,十八岁的刘病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天子。
不过,依靠运气和血统成为大汉天子实际上倒也不能说明刘病已有多历史,然而,他在位的26年里,所做到的事却实在是当真的了不起了。在他统治的这段时间里,大汉朝的经济一改武帝后期的秃势,西域、西羌无不臣服,连昔日与大汉对抗多时的匈奴,也在他统治时期成为了大汉朝的附庸,当时的呼韩邪单于甚至自愿行跪拜之礼。
由于他的统治,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四夷宾服、国力强盛,所以也为他嬴来了“孝宣中兴”的美誉。
改名缘由不过,由于他的名字刘病已实在太过“接地气”了,以至于黎民百姓们太容易因触犯忌讳而犯罪受罚。公元前64年五月,为了让百姓们避讳更加容易,刘病已更名为刘询,与此同时下令,将之前那些因为触讳而受罚的人们全部释放。
所以,历史上更多人只知道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然而却不知道,在他一生当中的更多时间里,他的名字叫做刘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