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被演义版的小说黑化得面目全非、黑白颠倒?

丶灬尛坏坏"
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很无辜地被小说黑化得面目全非、黑白颠倒,真是名副其实的“躺”着也中枪。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哪些英雄人物惨遭毒手,不幸中弹。
先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黑化周瑜的。正史上的周瑜仪表非凡、才华横溢、谦虚豁达、雅量高致、功勋卓著,是一个完美的英雄男儿。《三国志》里写道:公瑾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周瑜性情豁达,度量宽广,真诚率直,人人都对他心服口服。而在《三国演义》里,周瑜却成了一个心肠歹毒、气量狭窄、嫉贤妒能、心术不正、自作聪明的小人。
罗贯中黑化周瑜,无非就是为了拔高诸葛亮。而事实上周瑜与诸葛亮并没有多少交集,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些著名的故事情节,都是罗贯中杜撰的,甚至连草船借箭都是罗贯中在张冠李戴。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原型来源于孙权探视曹营。
罗贯中黑化周瑜可谓是不遗余力,在周瑜临死的时候都不放弃再黑一把。在《三国演义》第57回中,诸葛亮得知周瑜病危,写了一封信给周瑜。周瑜看了之后,气得昏厥过去。临死的时候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真是彻底地把周瑜刻画成为了气量狭窄、嫉妒成性的小人一个。
深受无数人喜爱的《三国演义》就这样残忍地把周瑜黑化成了一根木炭,以至于人们都忘了周瑜本来应有的真实面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看看《水浒传》是如何黑化高俅的。在《水浒传》里,高俅是一个泼皮无赖,靠钻营投机上位的无耻之徒,他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心术不正、操弄权柄,再加上一个无恶不作、贪财好色的义子高衙内,两父子可谓坏到了人间极致,让人咬牙切齿、欲杀之而后快。
而正史上,高俅没那么坏,更没有那么一个坑爹的义子。高俅原本是苏轼的书童,擅长抄写誊录,写得一手好字。在苏轼的熏陶下,他还会诗词歌赋。不仅如此,高俅还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苏轼对高俅也很满意。在苏轼遭贬外放时,苏轼为了高俅的前程,把他推荐给了太尉王诜。王诜是端王赵佶(宋徽宗)的姑父,高俅由此进入了端王府,成了宋徽宗继位前的左右心腹。
高俅并非心术不正,相反他为人仗义,懂得知恩图报。高俅曾在刘仲武军中效力,刘仲武对他多有提拔照顾。后来刘仲武打了败仗,获罪下狱,高俅多次向宋徽宗求情,刘仲武才得以免除死罪。后来,刘仲武病死后,高俅还一直资助刘仲武的家人。另外史书还记载:高俅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这里讲的就是高俅对苏轼不忘旧情,每当苏轼的子女入京时,高俅都热情地接待照顾,还给予资助。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好人,但一定不是坏人。《水浒传》黑化高俅,也无非就是为了让梁山英雄们聚义造反有道义上的正当性而已。
《杨家将演义》把潘美黑化得面目全非。潘仁美,《杨家将演义》中的大奸臣。在小说里,潘仁美公报私仇,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其原型是潘美。而潘北宋名将,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先后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屡立战功,官至检校太师、同平章事。
其实,杨业的死和潘美一点关系都没有。杨业的死,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同时杨业自身也有很大的过错。当时潘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帅,王侁为监军。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各州百姓撤退。而实际掌控军队大权的王侁强迫杨业出击,并许诺在陈家谷口预设强弩步兵接应。而实战中,王侁发现战况不妙先行逃跑了。杨业久等援军不到,身负重伤被俘,绝食而死。
而在小说里,杨业是被潘仁美泄私愤、报私仇而故意派去当人肉炮灰的。潘仁美故意不派援军支援,致使杨业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撞死在李陵碑前。不仅如此,小说还恶毒地把潘美刻画成了勾结辽人、图谋篡位的卖国贼。
当然,历史是公正的。爱憎分明的朱元璋就非常地敬佩潘美,他评价潘美说:如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朱元璋把潘美列入历代功勋祠,从祀于帝王庙,供后人祭祀。
总结:演义小说毕竟不是正史,它只需要打动读者就好。小说需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需要剧烈冲突的人物矛盾,为了更加生动,为了更加猎奇,为了吸引眼球,难免会虚构人物角色、编造故事情节,甚至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根据个人喜好,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完美形象,不惜抹黑历史、篡改事实、丑化英雄。
除了以上的三位人物,被抹黑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武大郎和潘金莲,历史原型的他们两人实际上郎才女貌、非常恩爱。比如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其实是一位有才有德的正人君子。还有初唐时期的苏定方,原本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正直无私,却被《隋唐演义》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构陷忠良、大奸大恶的反面人物。
历史讲究真实,也是非常严肃的。当我们探讨历史人物时,还是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要被演义小说所诱导。那些被黑化的英雄,我们也应该还他们一个公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期待会飛的
最讨厌三国演义,丞相和公瑾被黑的太惨了

落落。
商纣王
在《封神演义》里:商纣王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生活奢靡。他为人性格残暴至极,为了讨妖妃妲己欢心,随意诛杀功臣。国内刑罚严苛至极,人民只要犯一点错,就可能会被处以凌迟、炮烙等刑。搞得人心惶惶,最终被周武王姬发,带领人民推翻商纣王暴政。
但历史上的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在位时,东夷叛乱,商纣王亲自率部平乱,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取得胜利。虽然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所以,商纣王并不是因为宠幸妖妃、生活淫奢而导致亡国的。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俨然成了,只会迎声附和诸葛亮的老好人形象,哪里有半点雄才伟略的风采。
但历史上的鲁肃:是东吴闪耀的明星、难得的顶尖人才。赤壁之战,正是鲁肃力荐孙权而主战,才有周瑜后来的战果。为收复荆州,鲁肃单刀赴会关羽,说得关羽哑口无言,最终逼迫刘备同意,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荆州。
在《三国演义》的“单刀赴会”里,却硬生生的把关羽和鲁肃来了个大调换,让人唏嘘不已。可以说,鲁肃是东吴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东吴在鲁肃统帅时期,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是顺利推进到吕蒙时期。
在《隋唐演义》里:苏定方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他先后在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为将,与瓦岗英雄为敌,先用暗箭射杀北平王罗艺,之后用计杀死罗成。之后,虽然苏定方降唐,但也以一副奸臣的嘴脸出现,最后被罗通杀死。十几年后,他的孙子苏宝同,更是成为西凉国大元帅,起兵犯唐,意为家族报仇,从而引发了薛丁山征西。
但历史上的苏定方:他战功卓著,功勋彪炳史册。他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lu_aki
九千岁魏忠贤,忠贤不死,大明不亡。

Parker
被演义小说黑化的历史人物,我想到的只有一个《说唐》里面的苏定方
其实好在我对苏定方的了解,本身是先从史料上开始的,所以对苏定方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了解。
最早接触说唐的时候,只记得苏定方是窦建德手下的一员大将,进攻燕山的过程中,张弓搭箭射死了罗艺,后来跟随刘黑闼在紫荆关用计坑杀了罗成。
由于罗成本身在小说之中是属于正面形象,因此苏定方凭借这一“功勋”,反倒引发了人们诟病。
苏定方在刘黑闼手下的时候,因为李世民爱才,所以阵前招降,苏定方于是阵前倒戈,因功被封为锡国公。
实际上站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角度上来说,苏定方此前和李唐属于不同阵营,所以双方有矛盾理所当然,而且从战场一系列战绩来看,苏定方也不愧为一代名将。
但因为和罗家的恩怨,使得苏定方在罗通扫北之中,被刻画为反派。苏定方与其两子在朝廷结为苏党,与以秦琼为主的瓦岗一党相互不睦
因为有罗成、罗艺两代人的血仇,罗通对苏定方一伙是深恶痛绝,当时苏定方两个儿子都在罗通帐下,为报私仇,罗通命令苏麟率先攻关,但失利以后被罗通斩首,苏凤为弟弟求情反遭到了责打,一气之下逃离。
而苏定方为了给儿子报仇,后来不许罗通进城,令罗通杀遍四门,奸计败露以后被罗通捉拿,遭到剖腹掏心而亡。
而其子苏凤后来逃到了西夏,又剩下一子一女,其子为苏宝同,后来阵前斩杀秦怀玉、罗通也在这一战中阵亡,引发薛丁山征西。
真实的“苏定方”其实说到底说唐这本小说本身在艺术价值上就不高,其思想也体现在冤冤相报之上,可以说罗、苏两家几代人相互仇杀,始终未能断绝,由于影响非常大,苏定方在几个版本的隋唐小说之中,都是作为反派来刻画,而且还异常的阴狠毒辣,其子其孙也始终与大唐作对。
但历史之中,苏定方却为唐初时期的名将,早年也确实跟随过窦建德、刘黑闼,但刘黑闼兵败身亡以后,苏定方隐居乡野,不为唐朝卖命,应该也说是很有气节的一个人。
一直到贞观年间,苏定方才被朝廷征召,总体来说,这时候的苏定方与大唐而言并无半点功勋,而当时朝堂之上以瓦岗一派早已经位极人臣。
贞观四年,苏定方跟随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这一战唐军大获全胜,苏定方也在这一战之中立下战功,被授予左武侯中郎将,此后20多年没有升迁。
但在瓦岗一派武将相继病逝以后,苏定方很快得到重用,特别是在唐高宗年间,多次率军出征,取得赫赫战功,而且在他为将的过程中,特别善于发现人才,他和被他提拔的裴行俭一起,后来都被配享太庙,成为唐朝的股肱大臣。
苏定方后来是病逝于军中的,享年七十六岁,可以说为了大唐这一生尽职尽责,历经两代帝王,对于安稳唐初具有重大的功勋,后世也认可苏定方在武将之上的功劳,唐中后期乃至宋代,苏定方都作为历朝历代知名武将列入武庙之中。

毛豆子。
陈世美,地地道道的清官,就因为老乡去找他办事,他没办,老乡返乡的路上遇到了戏班子,就开始唱戏,黑化他[捂脸]

宫522
历史人物的好与坏,谁也没经历过,谁也不知道,靠史书谁也不知道真假,所以说历史成就谎言

小龟以梦为马
周瑜 苏定方

筱縙
苏定方被民间演义黑的一塌糊涂,他是盛唐名将一生功勋卓著,然而由于民间评书小说流传更广,这样一个战神却被不少人以为是反面人物。
演义评书中的苏定方在说唐系列的民间演义和评书中,苏定方是最大的反派之一,随着版本的不断加工,苏定方完全成了一个奸臣的形象。
作为说唐系列初期主角之一的罗成,就是被苏定方在淤泥河之战中设计杀死,后来归降唐朝的苏定方被刻画成了奸臣,甚至还有了勾结突厥的情节。
不仅是苏定方,整个苏定方家族在说唐系列中都是反派,他的儿子苏麟和苏凤都勾结突厥,结果最后是罗通为父亲罗成报仇,将苏麟斩首,将苏定方剖腹掏心。
而这并没有完,苏凤逃到了哈密国逃到了哈密国(也有西凉国一说),生下了儿子苏宝同和女儿苏锦莲,他病死前嘱咐儿子苏宝同为全家报仇。
苏宝同长大后又成了新的大反派,当然最终结局自然是被正义的薛丁山杀死。
历史上的苏定方苏烈,字定方,他是河北省武邑县人,河北人尚武善战,苏定方年少时弓马娴熟,他早年投靠窦建德。窦建德被杀后,他又追随刘黑闼反唐,骁勇善战屡破唐军,刘黑闼败亡后,苏定方退隐乡间不愿为唐朝效力。
李世民即位后,苏定方被召用,至此为唐朝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苏定方对敌屡屡以少胜多,比如攻灭东突厥之战中,李靖带先锋3000骑兵乘雪夜突袭颉利可汗的牙帐,而苏定方一马当先仅仅带领几百骑兵就突入牙帐,颉利可汗仅仅带数十骑逃跑,李靖率军随后赶到,此战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
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带大军征讨西突厥,西突厥两万骑兵与唐军交战,一时之间僵持不下,苏定方亲率五百名骑兵,突袭直捣敌军大营,一举成功,斩杀突厥一千多人。
这只是苏定方的战绩的一小部分,可以看出他经常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而随着官职升迁,他的帅才也凸显出来。
公元657年,高宗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攻灭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西突厥灭亡后,原来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大唐,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
之后苏定方又开拓西域征战四方,公元660年,他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十万征讨百济。
在苏定方的指挥下唐军经过半年血战, 攻灭百济,献俘于长安。之后苏定方长期镇守边陲,公元667年,苏定方病逝,年七十六岁,唐高宗非常悲痛,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一点感想苏定方是唐朝名将,在唐高宗时期得到重用,他参与了攻灭东突厥的战役,指挥了攻灭西突厥和百济的战役,这就是“一人灭三国”的由来,但实际上如果把西域等小国算是,苏定方灭国要多得多。
说唐系列苏定方最早的形象还算正面,但是后来就完全成了大反派,这真的是很不公平,希望对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要戏说。

小小小盼达
苏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