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经典的推理小说推荐?
兜兜里藏的糖
平时推理小说看的比较多,跟大家分享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作品:
一、京极夏彦,妖怪推理系列,首推《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
京极夏彦的作品确实是初读起来有些生涩,然而你一旦进入了作品的世界,就会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诡异的事件,巧妙的作案手法与推理过程在这两部作品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黑暗扭曲的社会现实又让作品不至于是真的脱离实际,读完让你背脊发凉,因为这有可能是真的。。看起来虚幻,实际上禁得起推敲,这就是京极夏彦的功力。
二、道尾秀介《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如果说京极夏彦的作品,是诡异中带着真实。那道尾秀介的作品就是诡异中带着诡异了。可能很多朋友没听说过道尾秀介的大名。但他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届的超新人,他的作品以而恐怖,悬疑,黑暗著称,这其中,又以这本《向日葵不开的夏天》为代表。
据说从这个书名就已经暗示了这部作品是超现实的题材,可是恐怕任谁也不会想得到,这么一个简直可以作为校园小说书名的标题,内容确是如此诡异。强烈的视觉感和极佳的节奏,使得作品的悬疑氛围渲染十分范围,侦探与凶手的斗智斗勇也让人看的过瘾,结尾又一次反转让所有人都会为之震惊。
三、东野圭吾《恶意》。要说东野的作品这么多,我要推荐一本的话,那一定就是《恶意》。大家也说了很多,也不想再赘述。只说一句,人性之恶,诡计之巧,尽在这部《恶意》
四、绫辻行人,十角馆杀人。著名的馆系列。首推第一部十角馆。其实馆系列我向来都是觉得推理不够精细,如同岛田庄司名声很大的《斜屋犯罪》一样,都是硬生生利用地形制造诡计的典范,我都认为不够有现实性,过于夸张,因而降低了可看性。但是十角馆在故事性及诡计上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我认为是馆系列的巅峰了。
clawchen
看了之前诸多网友的回答,感觉大多数都是各大书评榜的简单罗列,没什么实际意义,还不如直接百度。所以,才下决心给大伙献上一份真正具备可读性的推理书单。
为什么叔儿要特意强调“可读性”,原因有三,一来,现在毕竟是21世纪的快速阅读时代,诸如柯南·道尔、莫里斯·勒布朗,乃至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等推理巨匠的古典推理作品,大多数都是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书中对彼时欧美社会的描写与当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绝大多数读者无法产生共鸣,缺少阅读快感;二来,还有一部分作品,虽然久负盛名,但华语译本已绝版多年,不好寻找,这些也不做推荐;第三,就是某些在豆瓣上评分超高的国产推理小说,因刷分现象严重,也忽略不计。
好了,废话就这么多,接下来,说正事。
首先,当然是国内读者最为熟悉的东野圭吾。
谈到东野的作品,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和《解忧杂货店》这三部小说。当然,它们都足够优秀,也具备极高的可读性,但事实上,除去这几部,东野还有另外几部少人问津的作品也有着不俗的水准。这其中,包括了《大雪中的山庄》《幻夜》《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黑笑小说歪笑小说《恋爱的贡多拉》《单恋》《秘密》和《假面饭店》。
《大雪中的山庄》完全是东野独特创作视角的展现,是对“暴风雪山庄”杀人诡计的一次另类尝试,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于以往同类作品的阅读体验。去年夏天,该书刚刚出版中文简体译本,此前曾以《雪地杀机》和在大雪封闭的山庄里的译名在台湾地区两次出版,并被华语推理小说爱好者传为“神作”。
《幻夜》算是《白夜行》的续作,当然这是你需要读到最后一页才能明白的问题。整体来看,《幻夜》的故事比《白夜行》更为虐心。同样是一部虐心的作品,《秘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看过该书,叔儿可是好几天吃嘛嘛不香。
《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黑笑小说歪笑小说算是东野对编辑、出版行业和推理小说作品的另类调侃,其中充斥着黑色幽默,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人或对日系推理小说如数家珍的朋友,一定会不停捧腹大笑。同样的黑色幽默,还发生在《恋爱的贡多拉》中,该书对恋爱、出轨、结婚、小三儿等问题的调侃句句戳中痛点,非常适合年轻读者阅读。
《假面饭店》是一部标准的本格推理,绝对堪称东野本格推理的巅峰之作,而且书中对日本服务行业的介绍真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差距。而《单恋》则是东野完完全全的一部社会派作品,对“性别认同障碍”这类社会异类群体的关注引人深思。
说完东野,再说另外一个在国内拥有巨大人气的日本推理作家岛田庄司。多年来,岛田的作品在国内出版很多,绝大多数经典都能找到中文简体译本。对于这位“新本格”的代表人物,叔儿强力推荐占星术魔法杀人《斜屋犯罪》和《异邦骑士》。
占星术魔法杀人是“无头尸”或“换尸”类诡计最经典的代表,其推理、解谜过程也堪称完美。但遗憾的是,这个杀人诡计动画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都有过模仿,这也可能会造成阅读过程中的提前泄密而丧失阅读快感。
《斜屋犯罪》则是密室杀人的经典代表作,岛田对杀人手法的构思,以及超越密室构建杀人场景的设计都堪称完美,而且小说中还被融入了足够的恐怖氛围。而《异邦骑士》简直就是对杀人手段的极致幻想和演绎,同时还具备了极高的可读性。
下面,再介绍几部日系推理。
贵志佑介的玻璃之锤,堪称对本格派和社会派最完美的融合,其密室杀人的设计也颇为巧妙。绫辻行人的《替身》,绝对是一部超级好看的叙述性诡计推理作品,看到最后一定有大骂作者的冲动。松本清张的《点与线》,是时刻表诡计的经典代表作品。
最后,再说几部欧美推理小说。
劳伦斯·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和《父之罪》,让叔儿爱上了硬汉派推理。迈克尔·康奈利的《诗人》一次次的反转,绝对堪称欧美推理小说的最佳之作,一定不要错过。杰夫里·迪弗的《石猴子》,是一部少见的欧美叙述性诡计作品,对美国华人偷渡客群体生态的描写,也颇具看点。罗伯特·陆德伦的西格玛协议则完全是一种观看欧美动作大片的阅读体验。
华语推理小说方面,叔儿强烈推荐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千万不要被电影改编所迷惑,原著小说可是完全能够比拟欧美日推理的顶级作品。
老人家
陈浩基的网内人
自有网络以来,人们的沟通变得不再有距离的束缚,资讯的获取变得更加的便利,“剁手”只在弹指之间,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通讯时代,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还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面,我们有自己的新的名字、形象、社交圈,我们可以活的和现实中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可以变得很强大,也可以被万人敬仰,这就是网络世界的魅力。而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网内人
网内人,书如其名,讲述的是一个围绕网络展开的复仇故事,这本小说里面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个案子,那就是一起自杀事件,但区别于别的推理小说,这起自杀案背后的复杂程度以及那令人生寒的人性恶意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起谋杀案。
wangxm
什么叫强烈?
看推理自然要从福尔摩斯看起,然后古典推理可以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日系有本格派的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社会派有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宫部美雪。新本格有京极夏彦,乙一,绫辻行人。
ldandlyc
推理小说不推荐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就是在耍流氓。
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系列丛书也是非要值得看的。而阿加莎也是被称为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埃勒里·奎因则是将本格推理推到极致的人,他的作品绝对值得一读。
说完以前的,我们看看这几年出的几部作品。
东野圭吾绝对是这几年最被大众所熟知的作家之一,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恶意》等写的非常好,但他本人实在算不得是本格推理作家,所以这里不强推。
同样是日本作家,青崎有吾的推理小说完成度就很高,他的体育馆杀人事件敲响密室之门。推理方面都挺不错,唯一值得吐槽的就是他的文笔实在不咋的,甚至有点苍白。
国内的有:周浩晖《死亡通知单》,改编成电视剧《暗黑者》。雷米的《心理罪》蜘蛛的《十宗罪》都是比较不错的。
lingappz
这个因人而异,各花入各眼,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有:
一、《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阿瑟.柯南道尔先生的这一杰作可能是最著名的推理小说,自然要推荐。这部小说几乎影响了后来的所有的和推理有关系的作家,甚至不写推理的人都有很多人被其影响。印象深刻的有《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
二、《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大侦探波洛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了一桩谋杀案。他乘上东方快车,夜里被吵醒三次,第二天清晨发现美国商人雷切尔被谋杀,波洛根据他所观察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对同车人员的讯问,并依此进行逻辑推理,成功地破解了这桩奇案。
三、马普尔小姐系列
还是出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她笔下的第二号侦探,也是为数不多的女侦探,讲述了一个英国乡间的老小姐,通过闲聊和观察,并从生活琐事入手,找到作案者的蛛丝马迹,破解了不少乡间疑案。阿加莎的尼罗河上惨案也是经典之作。
四、证明三部曲
分为《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三部,其第一和第三部都被拍成电影,分别描述了为保名誉地位杀害儿子的母亲、三对夫妻之间的四桩杀人案,掩盖凶案真相的偏辟小山村,是森村诚一的代表作。
rainyyip
平原上的摩西
左耳东冬
不敢说是最好的推理小说,毕竟大家各有喜好,我仅代表叶秋臣个人观点,说说自己最欣赏的吧。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推理小说不应是一直卖关子凶手到底是谁,然后在大结局的最后一刻揭晓。而是那种你明明知道凶手是谁,明明知道你即便提前翻到最后一页也不会完全了解整个故事的那种。此前说的那种一直卖关子凶手是谁的,可能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但若是对这个凶手,或者她本身不是凶手,而是引导另一个人去完成了凶手的行为,为什么他们都接受了这样的方式和生活,你会觉得自己一个字,一个画面也不想错过。你会觉得反反复复的读,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线索,新的领悟,这才是我本人最喜欢的类型。
《白夜行》就是这样。 其实从书本的封面,第一个案件的死者,雪穗妈妈去世时她包里钥匙的声响,我们已经可以从文字里猜到大致的过程。但就是这样漫长等待的日子里再发生的故事,才更值得我们去探索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为什么变成了今天的样子,他们内心究竟遭受了怎样的迫害。
遭受这样迫害的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畸形的三观去完成了各自的一生。 亮司最后的死亡,让雪穗甚至失去了她一直引以为傲的演技。她只能回头,只能背对一切人,如果她表现丝毫的悲伤,那么必然会失去亮司以死来为她造的最后一面屏障。从此之后,他们再也无法完成牵手一起白夜行的人生,而是一人行。 有很多人讨论过雪穗是否爱过亮司,我认为是爱过的,甚至转身时也许为他留下了唯一一滴发自真心的眼泪,只是我们无从看到。小说从头到尾都没有以两个主角的视角去阐述整个故事,这才是最巧妙的安排。
但字里行间,我相信雪穗说的那个人,都是亮司。
“那些人上的学校,不是烂得要命吗?”江利子皱着眉头说,“要是我,绝对不想进那种学校。”
“可是,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不得已才上那所学校的。”雪穗说。
以及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吧?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代替太阳的东西是什么呢?”
“你说呢?也许夏美以后会有明白的一天。”说着,雪穗朝着前方调整坐姿,“好了,我们走吧。”
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获取更多新鲜娱乐资讯~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头条号@叶秋臣)所有,叶秋臣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转发分享--
godbo
继福尔摩斯以后,我读过的震撼到我的当属奎因的挑战读者模式。
推荐去看看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奎因的很多著作都有“挑战读者”的情节设置,作者给出所有案件相关线索,与读者公平竞赛。你要做的就是开动大脑,试试能不能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抽丝剥茧,理出真相。
就从经典的x的悲剧开始看吧。后面可以去看整个悲剧系列以及国名系列。
可欣儿
《无人生还》
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印第安岛上。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罗杰斯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众人正在惶恐之际,来宾之一忽然死亡,噩梦由此开始了。
《莫格街凶杀案》由莫格街凶杀案、莉姬亚、失窃的信函、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莫蕾拉等5个独立的短篇悬疑故事组成。
江户川乱步的作品,有点恐怖。
一个杀人狂,一个盗窃古董的罪犯,和一个聪明的私人侦探,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外国大使、仆人、警察……到底谁是真正的黄金假面人……
最佳密室推理小说
讲述了行进在尼罗河上的一起游艇上发生的三起杀人事件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对事件的调查,最终波洛将游客召集起来,揭示了三起案件的真相。
全书有12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有一家咖啡馆,名叫“ABC咖啡馆 ”。
咖啡馆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老人,每天在那里吃蛋糕、喝咖啡。一次,一位女记者无意中和老人攀谈起来,结果老人足不出户,仅仅凭借报纸的报道,就非常准确的破获了一起谋杀案。以后记者一碰到案件就去找老人,老人都以这种神奇的方式解决了这些案子。
讲述了十九世纪末。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某日清晨,一位租住在一个小房间里的绅士被杀。房间门窗紧锁,是一件不折不扣密室。凶器不见踪影,凶手是怎样行凶?行凶之后又是怎样逃离密室的呢?不可思议。
将读者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事件推理的若干个关键逻辑点上,如遗嘱的去向、领带的颜色、茶杯的使用、弹孔的存在、打字机的特质等等。《希腊棺材之谜》的谜团之精巧、逻辑之严谨、布局之合理、行文之流畅都是推理小说中难得一见的经典。
云云云云琪
天才枪手
神秘天蝎
推荐丹尼尔·席尔瓦的暗杀大师系列。
尽管编辑在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的腰封上就已说明:当好莱坞对这一系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趋之若鹜时,作者丹尼尔·席尔瓦以“没人能演出暗杀大师的味道”为由拒绝了这些请求。但在阅读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的过程中,我还是忍不住脑补了一万遍,到底谁更适合出演小说的主人公传奇特工、暗杀大师加百列呢?
是史密斯夫妇中身手矫捷、处变不惊的布拉德·皮特?“007”系列电影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詹姆斯·邦德?碟中谍系列里形象百变、神秘莫测的阿汤哥?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身手利落却心怀仁慈的里昂?然而,加百列就是加百列;他的魅力独一无二,他的故事充满传奇;他就是加百利,他就是“暗杀大师”。无怪乎连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这对美国政坛上最有名的夫妇都是他的忠实粉丝:达拉斯晨报则毫无保留地断言:“在‘暗杀大师’系列作品中,席尔瓦创造了一个传奇般的秘密特工,他拥有的才能会让詹姆斯·邦德流下眼泪。”1.谁是加百列?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初,也许是因为翻译时小说的语言和表达都打了折扣的缘故,我并未体会到作为一本悬疑小说,暗杀大师有何特别之处。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逐渐地被紧张生动的情节吸引的透不过气来。小说的作者丹尼尔·席尔瓦曾任战地记者,足迹遍布中东类的敏感地带,丰富的实战体验为其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那么,到底谁才是“暗杀大师”?
小说的序幕部分中,他是年轻的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救生员蒂莫西·皮尔眼中的“陌生人”,是值得这个小伙子钦佩与致敬的人。从“陌生人”那里,皮尔学会“驾船、修理老旧汽车,学会领悟忠诚的力量与歌剧的优美……”。“陌生人”行踪神秘、深居简出,在康沃尔郡的纳瓦斯港这样的“天涯海角”蛰居的日子里,给皮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少年及青年阶段皮尔的眼中,“陌生人”神秘莫测却魅力无穷;对皮尔短短的几个回忆片段的闪现,充满了电影版的画面感,另阅读过程中的我也不禁心生疑问:到底是怎样的人物才能让“这个挺着宽大结实的肩膀、长得像电影明星的二十二岁青年”将其视为教父一般的存在?紧接着,作者用一系列艺术品连环盗窃案告诉了读者们“陌生人”的真实身份---他是前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顶级特工,没有任务的时候,他最大的爱好和特长是修复古画---也只有这些出自名师大家的手笔,才能请的动他重新出山。伦勃朗的一副年轻女人的画像失窃及其背后的秘密,使“暗杀大师”加百列重出江湖,也牵动了全球亿万读者的好奇心。《圣经》中的“加百列”是天堂的警卫长,担任着整个天界的警戒工作;在圣经故事中,末日审判的号角据传就是由他吹响的,他是智慧的化身及象征。我想,这也是小说作者为自己的主人公取名为“加百列”的原因之一吧。这位有着祖母绿色眼睛的男人已近中年,“中等个头、体型瘦削”,任摩萨德“天谴”行动主力,三年内暗杀十三人,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而不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则是一名技术精湛、艺术修养深厚的修画师。饱经沧桑、历经风雨的古老名画在他的手下,重新焕发活力,熠熠生辉,传递着古老欧洲的文化及历史文脉。2.谁是“伦勃朗”?故事,就是围绕着一系列欧洲名画的被盗展开的。卡拉瓦乔的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文森特·梵高的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伦勃朗的年轻女人的画像……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是结合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看的。只有理解了百花齐放的西方现当代美术作品之魅力和体会到古往今来西方美术大师流誉千古不朽之作的魅力,才能对作为修画师的加百列更能理解。但除了修画师,他还是摩萨德的传奇,“他具有过于强烈的是非感;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他的伟大成就不是靠枪拼来的,而是凭借着坚定不移的决心:正义必须战胜邪恶……对于他而言,案件就如同一幅破损的画,不能任凭它被泛黄的清漆遮盖光泽,在时光流逝中留下伤疤。”正是凭借着对于正义及画作的热爱,加百列决定从伦勃朗画作的源头---阿姆斯特丹找起,寻找这幅画,以及它背后的故事。3.草蛇灰线、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一部好的悬疑小说大凡必须具有如下特点:离奇的源头、神秘的社会背景与环境、环环相扣的情节、草蛇灰线的伏笔、高潮迭起的情节推动、逻辑严谨的推理论证,外加一个挺身而出、以维持正义为己任的侦探。暗杀大师系列中,这个身手不凡的侦探就是加百列。在情节的铺陈过程中,我的思绪跟着加百列在法国马赛、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色列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等城市中不断地闪回。运用蒙太奇手法,小说作者将这些平行“镜头”剪辑组合,最终将伦勃朗油画背后的故事和其所牵涉的一系列秘密在读者面前水落石出。伦勃朗的年轻女人的画像不仅是一副出自名家之手的旷世奇作,其背后更隐藏了半个世纪前的针对犹太人的罪恶及其后隐藏的欲望。跟随着加百列的脚步,读者也为“每一步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罪恶”(巴尔扎克语)而心悸,为公众人物冠冕堂皇的背后所隐藏的欲望与罪恶而不齿,并最终为“正义战胜邪恶”而欣喜。于读者而言,作者用娴熟的手法将美术、逻辑、推理、犯罪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熔于一炉,实在是一场悬疑与推理的盛筵。4.对犹太人遭遇的深切关怀作为一部悬疑小说,暗杀大师之寻找伦勃朗无疑是优秀的。故事疑窦丛生、悬念迭起、情节离奇之类的赞美评价这个故事,可以说毫不夸张。但就整本书而言,其魅力和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在书末尾的按语部分,作者明确指出,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是本“虚构小说,本书中所提及和刻画的姓名、任务、地点和事件纯粹是作者想象力的产物,是虚构之物。”然而,“小说中所提及的艺术品失窃数据为真实数据;……莉娜·赫茨菲尔德及其家人的故事纯属虚构,但很遗憾,她的‘证言’中对荷兰犹太人大屠杀运动的详细描述为历史事实……多亏了勇敢无畏的育儿所工作人员和荷兰抵抗运动认识,几百条年轻的生命最终获救。这也是荷兰在犹太人大屠杀那段惨淡岁月中仅有的几个闪光点之一。”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这段历史也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有了作者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我也仿佛荷兰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历史纪念馆的资料库徜徉,听取荷兰剧院纪念堂的工作人员讲述剧院历史上的那些惨痛的事实……诚然,在大屠杀中丧生的六百万生灵的记忆不应该被遗忘,这也正是小说作者将故事情节嵌入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除了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伊朗核危机,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大国针对危机的博弈,这些事实都被作者巧妙地融入了故事情节中;虚实结合、真真假假,我想,这也正是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系列小说的魅力所在。“2010年3月,当我快要完成书稿时,《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称伊朗公然对抗联合国……那一消息来源于情报官员……但报道中没有提到一副遗失已久的伦勃朗油画……也没有一个两鬓斑白、中等身材、时常沿着康沃尔海边悬崖独自散步的男人。”“假做真时真亦假”,尽管这个“两鬓斑白、中等身材、时常沿着康沃尔海边悬崖独自散步的男人”并不存在,但也丝毫挡不住我对于“暗杀大师”其余系列的期待,让我们对暗杀大师的其他故事拭目以待吧!
阿多给
首推阿加莎·克里斯蒂,尤其推荐波洛系列,星星出版的话是蓝色封面。(马普尔小姐系列是红色,其他的是黄色,比如说《无人生还》)
主要推荐以下4本“阿婆”:
1、《罗杰疑案》
2、《无人生还》
3、《东方快车谋杀案》
4、《尼罗河上的惨案》
其次,东野圭吾的书也不错看。主要推荐加贺系列的,推理细腻,冷酷的故事背后却塑造了暖心的加贺。
加贺系列一共十本。
1、《毕业》
讲述加贺在毕业时的故事,还有他的初恋。小团体的友谊破裂,如同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他的巡礼之年,早期的本格推理,密室杀人。
2、《沉睡的森林》
这本也有加贺的恋情,关于芭蕾舞团的案件。
3、谁杀了她
烧脑书,结局并没有明说是谁杀了她,读者自己找答案,细节很好,强推。若是需要分析的话,可以到各大东野圭吾书迷聚集地,参与讨论。这本书读者参与度很高。
4、《恶意》
很不错的社会派推理,也有点本格的意味,是转型作之一,评分很高。强推。
5、《我杀了他》
承续谁杀了她,也是一本结局靠猜的烧脑书,同样读者的参与度很高。
6、只差一个谎言
短篇集。偶尔透露一点加贺的友情。
7、《红手指》
社会派推理,一开始就知道凶手,但还是读得停不下来。
8、《新参者》
围绕日本桥附近的风土人情,描写细腻。推理有趣。
9、《麒麟之翼》
关于父爱与相信。
10、祈祷落幕时
关于加贺母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