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较为满意的原创散文分享给大家吗?怎么样?

最新跟帖
yan_liu1217

yan_liu1217

我较为满意的原创散文有棠梨花开,下面我把它分享给文朋好友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棠梨花开

冬去春又来,草绿花盛开!每年农历二月,公历三月初,家乡四周的棠梨花便断断续续地绽开了。她不仅给春天增添了无边的美景,还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美味。

家乡就像一个个婴儿,被抱在四面环山的大摇篮里。

站在村子中央,四面环顾群山,便可发现一树树点缀在群山衣裙上的棠梨花。这儿一树,那儿一片,稀密相间,蔚为壮观!

要吃辣子撒辣秧,要尝棠梨上山岗。棠梨花好吃,但棠梨花却不好摘。攀山而上,迎着一路倒挂刺的撕扯,好不容易才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还好,棠梨花已近在眼前,让人为之精神振作!仔细端详,还未绽开的花蕾是粉红色的,像微型荷包,小得可爱可怜,密密麻麻,令人馋涎欲滴;已盛开的棠梨花洁白如雪,像挂满了一树雪花,但却芳香扑鼻,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鲜鱼好吃网难抬,棠梨好吃花难摘!摘棠梨花了,看着满树花蕾,丰收在望令人欣喜。但一细瞧满树的刺钉,却又让人惧怕,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用着急!带上手套,先慢慢从枝空、刺空中小心翼翼地伸进手去,再拧着花柄耐心地摘吧!一朵,两朵!一把,两把!眼望花了,手摘酸了,身上挂破了,还得忍着!凭着认真与专注,靠着耐心与坚持,终于,你摘得了满满一袋,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可以再次披荆折棘回家了!

棠梨花不仅花美,而且味美!刚摘回来的棠梨花还不能食用,必须挑拣一次,除去花技花蒂,用水漂洗干净,再用锅烧开水煮熟,最后再漂洗一两次,干净后,才可以当山珍菜使用。有的用来伴肉炒,有的用来炒后与米汤煮,有的煮熟后冷藏或晒干后收藏,来了贵客后当拿手好菜加工后摆出来品尝!尝着棠梨花做成的各种苦凉清香美味佳肴,你一定会完全忘记了满身刺伤与劳累的痛苦,只留下与回味着劳动带来的种种幸福快乐感!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棠梨花,既爱她的洁白如雪美色,更爱她的清甜苦凉美味!

敬请大家赏析、点赞与指导!谢谢!


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的思想者

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九小时是属于老板的。

八小时是属于床板的。

一日三餐约莫两小时,是属于饭碗的!

另外,一小时是在上下班路上的,上下班路上当旅行,虽苦虽累,日久也就适应。

每天还要抽出一小时,至少半小时,读读书,上上网,读渎写写,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再忙也要上网浏览,玩微信,上QQ,刷微慱,登头条……时常忘了时间。

“若要日子甜,家无一人闲”,我对妻子言,她便放弃悠闲,也出门去挣钱。

于是,日常家务活,我们只能轮流突击干,侍候一个宝贝闺女,还要侍侯那些鸡们,狗们,鹅们。

还要打扫庭院,从前庭到后院,然后再整理房间。早有打算,心则不乱;环境整洁,心理才舒坦。

闲时少,怎么办?

只能抓紧时间。

生活只好删繁就简,不必要的,就要断舍离算完。同时也学会时间的统筹方法——即一段时间里穿插做二三件事情。

吃简单,穿也求简单,但心灵不能太简单。

常常要学学习充充电,不充电,我也赱不远。

为生活疲于奔命,不能不挣钱。钱不是好东西,生活刧离不了钱这个东西。

没有钱,拿啥去买柴米油盐?

没有钱,怎么来人情往还?

没有钱,何以让儿女成长,老人颐养天年?

电费水费电话费宽带费学杂费生活费农业化费曰常化费,这费那费,怎敢浪费?

人生能有几次搏,人到中年万事忙,趁着正年富力强,怎能耽于将安逸乐享!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忙而不乱,苦中有甜,心态乐观,总感觉最好的风光仍在前!

(文心一原创首发)


bluegrassrm

bluegrassrm

原创情感散文【云的心事,风不懂】

你说,远方有你不落寞。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忍住不笑,那么深情款款的话,怎么听来都是戏谑的味道,明知那只是一个无解的承诺,却总是没来由地失重在那痞痞的笑容里。

凭什么认定有伊人在水一方,痴守谁也理不清的果报,是谁给你的底气。

有一种惆怅叫云淡风轻,在某个清朗的日子里,偶尔也会停下脚步,看看天边的云彩,不经意间串起某个记忆的片段,云中无锦书,这儿亦是青鸟不到的地方。

风不知云的痛,云的心事散落在风里,驿动的心绪里居然没有失望的痕迹,这份恬淡让自己都感到陌生,什么时候心境已是这般老成?

好多年已不与文字纠缠,是放逐,还是放纵,早已分不清楚。

一时兴起,跑去别人的空间胡闹,起起落落的感慨里,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恍然记起那个千古情痴说过,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任凭哪里去罢了。读来莫名的心痛,却释怀于刻骨铭心的决绝。

子若不来,念念不忘,是因为有念可想,倘有一天,云累了,风倦了呢?过眼烟云,乘风而去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阳朔真美

阳朔真美

往夕如故

白云下的村子啊,一直都是那么美!特别是冬天的阳光照得人全身暖洋洋的。家里那只慵懒的猫咪吧嗒双眼,时而伸伸腿,寻找着最舒服的姿势享受着难得的阳光。

故乡的夏夜,寂寥、通透,常常是星光灿烂,月光明亮。当人们吃过晚饭,炊烟散尽,倦鸟归巢,正是大家乘凉歇息,抽烟喝茶,磕唠家常的时候,也是那个时期我听爷爷讲故事的时间。爷爷的故事古老、陈旧,常常是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她给我们讲得最多的是:“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牛郎与织女”、“三姑记”和“天仙配”等流传甚广的民间经典故事。

没有一个人,是不爱香的。盛夏的午后,清新的夏日茉莉,正在散香。泡了一壶香片,“香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是花茶,确是如此。茉莉香片,绿茶香片。莲花香片,每一个名字都美得让人心驰神往。

旧电影里,北京城里的老太太,会问客:“先生可要香片?”就是这么一句话,不用多着色,就听出了岁月的悠悠往事。说不准,老太太年轻时就在宫中当差,是见识过大世面的人儿。那范儿,即便是老去,也有着人烟俱净的清雅与得体。

一个女人自带的香氛,注定是光阴里绣出的心思。夏日午后,适合在一本书里。从檀木柜中,翻出了很早读过的茉莉香片,那是属于张爱玲的别致香气。

那个上海女子,轻落几行文字,就把我们拉进了她的故事。她在小说的开头写道:“我给您沏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一点……”她的香片是生活的苦味调制成的,旗袍袖下的纤手,几笔风情,就把日子勾勒得有棱有廓。

寻常午后,泡一壶茉莉花茶,如今已经少有人称呼它为“香片”。我们把精致丢在了庸俗里,即便是留下点情怀,也会随着风烟消失殆尽。

旧上海的香遇,是留声机里唱出的调子,是女人发髻里盘起的心事,是腕间的玉镯触碰着瓷杯的声响,是针线细密的旗袍上写着的含蓄。

女人用不同的花朵,研磨出胭脂香,涂抹在岁月的脸上,有晕红和羞涩。女人用香,由古至今。就连是邻家姑娘,也会抹上雪花膏。迎面走过,留下一缕香氛,让男子忍不住驻足呼吸,生出想象。

迈过旧时的风情,在我的少女时期,喜欢上一种带着香气的卡片。商家会用各种香氛融入纸张中,做成礼品卡,贺年卡,明信片。一到放学,我就会在卖卡片的摊位前,停留许久。

那时的卡片很便宜,积攒一些零花钱,偷偷买了好闻的卡片,放在衣服兜里,夹在书本里,或者压在枕头下。还没有到用香水的年纪,明信片上的味道,就成了我对少女时期美妙气息的记忆。

偷偷喜欢过的人,送上一张别致的明信片,上面写几句心里话。写的人是真心的,读的人是认真的。那些打动过我们的句子,带着不同的香味,留在了属于青春的萌动中。后来的记忆里,那些年少的情事,带着少年的香气,浮起沉下,再浮起,反复不断。

香遇,是少女时期收藏着的情事。那时,从明信片到笔记本,都盛着好闻的香味。而今,在某个夏日午后,我的笔下依然停留有曾经的气息,像是夏日的栀子花开,又像是夜晚的茉莉幽香。

前些日子,在高铁站的一个书店里,偶遇小香书系列,才发现已经很久没有翻开那个带着香味的笔记本了。久远的记忆,被香气拉近。高铁站,人来人往。这家书店里人并不多,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站在收银台,看上去干净清秀。

我在摆着书本的柜台前,看见了那套掌上阅读的小香书。能够拿在手上阅读的书,体积很小,内容和寻常书本一样丰富。四书五经,唐诗宋诗,加起来有十二本,每本售价十二元。

售货的女孩过来为我介绍,她拿起一本小书,放在我的鼻翼之下,顿时一股清香飘来,经久不散。爱了爱了,原本就爱书中墨香,倘若在阅读时还有香气陪伴,那岂不是愈加美妙。

回到家中,拿出来在晕黄的灯光下欣赏。线装的小书,有着古朴的外表,原纸的制作没有太多的矫情,就连那香气,也是若有若无,却又弥久长留。无事翻来,古书中的处世之道,唐诗宋词中的诗词雅韵,跃然于掌心。

就连同呼吸,都不一样。小香书,成了我的枕边书。睡前读上几句,以此来治愈心灵的荒芜。有时也会放入背包。闲暇时拿在手上读几页。日久,书香竟然入骨,化成了流淌在体内的一股清流。

某年,在火车上偶遇一个女孩,她给我讲过一些关于爱情的故事。清秀的女孩,叫着苏沫。这让我想起了“枝叶扶苏,相濡以沫。”

苏沫在西双版纳的椰风中遇见了一见钟情的男孩。一段时间下来,两人相处甚欢。离别后,男孩在电话那头说:“送你一件礼物吧。”苏沫轻启朱唇,送来一句不似在人间的话语。“那你那就送我一个木箱吧,用香樟木做成的箱子,能够装下我的秘密。”

此时,她正站在一棵香樟树下,和远方的男孩通电话,头上的香樟散发出的自然香气,直入心底,就像是男孩的温情,体贴得让人迷恋。

年轻时的爱情里,没有太多世俗的东西。简单得喜欢就是喜欢,爱就爱了,不求富有,但寻真心。

男孩在电话里沉默着,然后郑重地回答:“我回老家去弄一些香樟木,找一个木匠铺,亲手为你做一个木箱。”

那天苏沫在火车上讲述时,窗外的风景流动,远处的白云飘在天空。我仿佛回到了与爱情有关的年纪,竟和她有了感同身受。爱是一剂香,治愈了我们在尘世里受过的伤。

苏沫的脸上,有着与年纪不匹配的云淡风轻。我想,她的故事一定不止这些。她用的是一款叫着“邂逅”的香水,味道特别熟悉。苏沫告诉我,这是前男友送的礼物。两人的关系总是在一种拉扯的状态下,极不舒服而分手。

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说过:“相爱着的人又是往往的爱闹意见,反而是漠不相干的人能够相互容忍。”说起前男友,苏沫面无表情,也许早就原谅。那一场又一场的撕扯,已经就把爱消耗殆尽。反而是说起现在相处的那个男孩,脸上多了一层温柔。

偶遇的苏沫把自己的故事,送给了我。许多年来,都没有打开过。而今我把它写下来,就像当年我们给喜欢的人写明信片,写过之后,寄出或者留着,都不重要。

夏日午后,泡一壶香片,读几页香书,写一段香艳的爱情故事。时光里,竟然晃动着人影绰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别致的气息。

时光如流,其香如故。

AUGUST_RUSH

AUGUST_RUSH

这样的超短篇算吗?

再次来到会址,聆听历史的声音。冬日里,暖阳下,时光正好。

大头疼宝贝

大头疼宝贝

我喜欢旧旧的街道,老老的房子,这就是一篇闲逛老街时的感想。

老房子

穿过这条小巷,伴随着夹杂而来的远远近近的犬吠叫声,让人恍如置身郊外乡村。这条小巷里的都是老房子,据说大多建于民国,虽然颓败,但也很有自己的风格,缩在大街的里面,自有它的风情。

我对这种老房子实在是爱得不得了。这些房子一般都建有两层,底下那一层比二层高许多,目测有四五米的样子。我常偷偷地透过泛着暗哑光芒的木质趟栊门往里面看。

就算已值正午但屋内的光线却依旧朦朦胧胧。如若是在夏日,屋内的老式吊扇会把渗入的阳光搞得地面光影斑驳。吊扇“吱,吱,吱”的叫声,伴着墙壁的老式吊钟摆动声,加上那泛黄的光线,人如堕入旧式粤语电影的场景。

你会看到有木质的屏风板间隔在房屋中间,由一个一个的小木格组成,如同一堵木制的间墙,间墙边会有木质楼梯直上二楼。楼上是卧室,楼下就是会客和吃饭的地方。

房子外墙的砖一早已经变成了灰黑色,看上去很有古老的韵味,房顶是尖尖的,铺着瓦片。瓦片排得整整齐齐,排列到了屋角的边缘却又会翘起一点小角,显得沉静中又带着点活泼。

这青的瓦,灰的墙,上面还有一些小植物在上面扎下了根。一个个亭亭玉立,乍一看就像是一棵棵小松,青翠苍茫。它们就那样挨挨挤挤的站着,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瓦松。

瓦松也如青松一般,终年不败。到了春天,这娇小的身躯却又把蕴藏一冬的力量爆发,一个个全身披挂满了红铃铛,颤颤巍巍地矗立着,红得逼人的眼,把整个瓦面装扮得喜气洋洋。

灰墙上的窗户如同镶嵌在墙上,平平的,只是窗头都被修饰成了圆拱形,像女子的弯眉,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溅进来,也也许是为了美观,免得整幢房子显得刻板吧。

这种房子,我们在外面都可以看到建有那个阳台,小小窄窄的,木质的栏杆已换成了不锈钢了。若是有个古妆的佳人在那收晾衣服,备不住手一抖,便会有衩杆掉落打到头上。可惜此时没有佳人,我也不是西门庆。

最爱的却是这些房子中那一两幢是有一个小院子的。那院子的围墙便有一人高,人在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风景的。却有一株三角梅枝条纤巧的搭在墙边,又斜着腰身探出了墙头,顶着头上红艳艳的一团火,开得煞是热闹。于是,在路上经过的行人,便总会不由自主的抬头看那一抹艳红。

三角梅没有惑人的香气的颜色,虽然也不会多种多样,可是那艳红的一丛却也会叫人迷恋,就如同这些老房子,就算时代一变再变,也总是有她迷人之处。

tulipde

tulipde

我较为满意的散文是在高中时期写的,那时候真的是给我一支笔我就能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下面放出我高二时写的原创散文:一场春雨。

昨日早上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去领早餐时,蒙蒙雨软软飘着,细如尘埃,风带着寒意柔柔拂过,这种天气说真的寒了些,若是在外待久了,也能感到一点“室外不胜寒”的清冷。

今天到我们组扫保洁区,雨还是如蛛丝般细小,并不碍事。但落叶满地而地面已被浸湿,要扫干净大面积的落叶无疑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我那为数不多的耐心亦快要散尽了。幸好大家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不久这一大片缱绻在潮湿水泥地上的落叶都被清理干净了。

这只是华南四月份雨季的开始,先来提个醒,让大家做好迎接狂风骤雨的准备,至少得准备好一把伞吧。然而我记性不好,把伞忘在家里了。

雨季,雨季,大雨总是要来到的,而且是颇有气势的降临。

下午我们正徜徉在中国地理的天空中,老师看到天暗下来了,又看见我们正朝窗外看去,就解释了起来。昨天在广州下了大雨,雨带也在向我们这里移来,估计几分钟后就会有大雨,要收衣服的每个宿舍派个代表回去收。说是可以回去收衣服,然而大家都没有动身,似乎都在叹服老师的料事如神。说完不久,窗外隐隐约约传来细碎的声音,再一听,雨声已经近在耳边了。老师看着我们左右讨论了一下,并不动身去收衣服,笑笑说,那就继续上课。就着雨声,我们重新把目光聚集在老师身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更清晰也更大声了。

偶尔传来风敲击窗户的声音,和着雨声,我一时间轻松了不少,也渐渐静下心来,享去受不可多得的闲适时光。那时脑海里浮出来的是蒋捷的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中,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我能听雨课堂中,又有另一番情趣。同学虽然也关注窗外的雨,但他们的感受和情感都与我有异,我既是在教室里与他们一起听雨,又是在一个人将这雨的印记描摹在心里,想到不一样的事,产生有别于他人的情感。

小雨千丝万缕如不断促织中的细网,傍晚放晴,小鸟在枝条繁密处啁啾,这时天地的生机才渐渐起来。山与天交接处天色明亮,残阳穿过重重乌云落在操场上,落在篮球架上。打球的声音隐隐从操场传来,远远望去,只见那篮球被抛掷于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在夕阳下变得悠远。隔江而望,必定会感叹清波下的澄明霞光,远山外的苍凉暮色。江上辽阔而行舟几点,逝水东流而云霞依旧。

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越来越远,转过几个弯,又将绕回来。那夕阳倦了,也就犹豫着慢慢下山了。那雨下着下着也烦了,想着,还是等过几日再来吧。

小丙张嘎

小丙张嘎

这是我获得青云奖的散文散文:母亲的名字,愿与文友们一起学习。

每个人都有名字,现代人居多,一大堆,掰掰手指头,居然能达好多种:乳名、学名、笔名、微信名、QQ 名……

母亲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她的名字叫法也有好几个:小时候,叫二妮(家中排行老二);嫁人后,就是父亲的名字加上“家”字(农村老家,习惯喊谁家的媳妇称为某某家的);有了三个女儿后,村里人叫的比较花哨了,除了称为某某家,还叫为丽丽她娘,娟娟她娘,园园她娘……

母亲叫什么名字啊?她总该有个大名啊!我一直疑惑,小时候,不敢当面问她,小孩子当面问大人名字为大不敬,不尊敬长辈会挨训,我怕问不出来还挨打就不了了之。

后来看了家里的户口本才知道母亲的大名——叫徐淑芬,那个年代叫芬、虹、芳、菊的特别多。名字也是一个年代的烙印,至于啥寓意老百姓也不会有太多讲究,反正女孩名字不会有太多用途,又不用上学也不用参加工作。

母亲的大名很少有人叫起,无论在乡邻里聊天还是出门赶集,大家都习惯于称之为我所说的那几个名字。

但母亲还是很在乎她的名字,有一次,村里有个老太太管我家借东西,进门就喊“淑芬啊,在家不?”

母亲连忙起身迎接,把东西借给人家后,转身笑成一朵花对我说:“没想到,你庄婶居然知道我的名字。”

我纳闷,让人记住名字这很正常的一件事母亲竟为何如此高兴。

在娘家做姑娘时,家里一堆兄弟姐妹,无论父母还是邻居只能捡最通俗易懂好记的名字来喊,那个年代,都是这种叫法。谁家的孩子都不那么重视,像野草或者不知名的小花一样,土生土长在角落里,不会太多人注意,依然顽强生长。

“二妮”是她的名字,全天下有很多叫二妮的,甚至于一个村叫二妮的都能蹦出好几个来。家里人叫她况且还带着亲情,而外人叫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好记。

她的大名是因为上学时姥爷才起的,这叫学名,总该正规点,她总算有了专属自己的名字。她很高兴自己的名字,因为上学又让自己与众不同。

母亲认的字不多,只上了三年学。只会简单的字,她的名字很难写,但她会写,只是歪歪扭扭落在纸上,半天才能辨认出“徐淑芬”三个字。

我和姐姐们看她写的名字,就笑她:娘啊,你写的名字不好看,只有你和你闺女们才认识啊!

她却很开心:你们认识记住我的名字就可以了,记住了,你们娘的名字叫徐淑芬啊,你们的娘和你们一样,都有大名。

她开始絮絮叨叨给我们讲她上学时的趣事,虽然只上了三年学,她会记得每一件小事,那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是上学让她认识了一些字并会写自己名字。她的同龄人很多都是一年学都没有上,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她比那些人骄傲很多。

我们问她:怎么不上学了啊,是因为家里穷吗?

她说:不是啊,因为文化大革命,天天要批斗老师,不学正经知识。

她气不过,她不忍心看到教她读书写字的老师天天批斗,所以就辍学了。

辍学后,看弟弟妹妹、干农活、干家务,她又重新叫回了“二妮”这个名字。

结婚嫁人后,成为父亲的媳妇,然后生孩子,继续完成她的人生任务。她也顺从她的命运,慢慢忘记自己,不会太多想起她的名字。也习惯于别人的叫法,大家都是如此,她总不能告诉别人,她的名字叫徐淑芬,别人会认为她矫情与神经病。

一旦有人叫起她的名字,她忽然想起,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人记得她,她的名字代表的是真正的那个“她”,不再是女儿,妻子与母亲,完全只代表着她自己。

人生如戏,她有着多重身份。她在别人嘴里的名字,代表着她的身份,每一种身份代表着她必须进入角色,扮演着她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母亲的名字伴随着她一生,但记住她名字的人很少很少。她是多么普通的母亲,一生在黄土地生活。就像黄土地一样,年年种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果实,人们看见了丰收的景象,却忘记了是黄土地给予果实最初的营养。我记住了母亲的名字,也记住她给予我人生最初的梦想与奋斗。

人生七十古来稀,她已经年近七十,她的名字用的越来越少。

或许只在领农村养老金时,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发给她应得的那部分;也或许坐火车去探望她远嫁的女儿时,身份证上有她的名字,在取票机上刷一下,顺利拿上车票,抱着大兜小兜的行李,走进拥挤的车厢;更或许她会把她的名字告诉外孙子外孙女们,但孩子们却对隔辈的名字不太感兴趣,也不想知道里面的故事,她也就笑着摇摇头,知趣的离开。

我用文字播种她所有的爱,用真情记住她每一点每一滴,如果说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名字这个题目,也许是因为我想和她一样,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自己发一个小小的光,这也正是自己写作的意义所在。

Lcici

Lcici

【王典馥】三角梅,你送我醉美诗意(原创散文)

文/王典馥(四川)

仲春之际,晨步校园,银雾覃烟。

倏地抬头,一隅芬芳,好一色三角梅!

我素以为翠色欲流的盛春,实为至美——不是吗?

近观,那里,摇荡万条绿丝绦的依依情怀,也不乏相思似春色的浓浓诗意。漫步校园深处的致远楼,俯瞰楼台南北,我钟情于绚丽红花。

倏地,思绪转向繁茂绿叶,其间三角梅的景致依稀卓然纯色,也弥漫着胜似正月春蕾的馥郁芳香,彰显一种紫色的淡雅。

远眺,那紫红的三角梅已飘然逸荡。一簇簇,释放繁茂殷实的厚重热情;一团团,捧出耀眼红火的紫色诗意,煞是迷人,这正可谓“芳草萋萋三月尽,诗意盎然四时天”。

时空引路,诗意招手。

我情不自禁地想倾力搜罗唐人中吟咏盎然绽放的三角梅的紫色诗意的名篇,以助我兴。

殊不知,穿越时空,千般愁苦,我所获得的不啻有亘古吟诵春色的诸如“丽影缤纷迎暖日,红妆窈窕绽芳丛”之类的千古绝唱,还有“过眼斑斓花弄影,彤彤开似锦霞迎”一般的百代佳篇。

可是啊,我却总寻觅不到一首如李太白、似苏东坡的那些歌咏三角梅风姿的杰作,顷刻间,顿生一丝遗憾之慨。

或许,古人过于追逐绿肥红瘦的繁华,忽略了这花期恒长、不善张扬的三角梅的内秀之美,乃至唐宋元明清的万千诗苑中,还未发现一首成功吟咏古朴内敛的三角梅的诗词名篇。随之而来的残缺,则是无数咏物写景的诗词歌赋中无法遴选一首能够镌刻在闪光的诗史书册上的三角梅诗。

有感于斯,感慨百般,突生奇想:并非职业诗人的我这回要诗兴盎然,权当自荐作一回“草根诗人”。于是,一首吟咏三角梅的七言之诗脱口而出,响彻人间:

凭栏远眺绿中花,

一簇生枝满苑霞。

渺渺清香穿宇过,

忙欢春燕向天涯。

暮春初夏,悄然无声盛放的三角梅充满激情。不经意间,她捧出了宛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般的诗意美,全在这深沉寂寞的花枝上。

这里,无需用王安石咏梅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深邃意境作陪衬,我以为,三角梅的质朴之美已然极致。诚然,我的陶醉也随三角梅捧出的诗意之美走向极致。

曾经,多少有些许拒绝婉约、倾慕豪放之意的我,总不喜欢乍暖还寒的暮春,歆羡于初夏三角梅的款款美颜,虽然她静静地在校园绽放。

时空定格,却跃然延伸。那唐诗的渐染,宋词的熏陶,加上历代文人对三角梅的别然景仰,催促我快步进入校园西面的清寂曲径。拢叶沾花,闻香嚼味,我沉浸在这自由盛放的三角梅的奇妙境界之中。

请不要窃喜,你看,你闻。三角梅,她那寂寞人生也有淡淡芬芳,芬芳人生更能点缀人世间的浓浓诗意。在我的眼里,这一切,只有诗意盎然的三角梅,才能浓化我孤独时的鲜活希冀,怡然我无助时的丰茂馥郁……。

三角梅呵,你那早被世人忽略的诗蕴仍有一种“我在故我开”的自怜,不得不令我心怀一种敬畏、拥抱一种绮丽,更让我对你种下一种依恋、平添一种情思:我要让你——三角梅的紫色诗意,尽情绽放于天地间!

旭日东升,天朗气明,远方放出金光。

我徜徉于莲峰阁那斑斓蓬勃的夏景之围,倾心端详紫色泛金的三角梅,小小的心扉快然涌动起一抹瑰丽无比的人生诗意

——三角梅啊,你是一首横贯天地、前无古人的沧桑骊歌,你给了我醉美诗意!

回望,依恋:紫红色的三角梅挂满一树,朝霞满天。

此刻,我文思顿然富足,诗情如树如花。

沉静而多情的三角梅啊,我由衷地感谢你:你殷勤地赠给我那辽阔无边的紫色诗意,我已虔诚地收下了。

是的,我深味三角梅紫色的蕴藉。我想与远方描绘的愿景一起,将用它去采撷三尺讲台的纵横诗意,用它去默默守望春华秋实,去倾情捕捉花满人间、香满天地的杏坛奇观。

三角梅,但愿我,对你一生守望!




淺 晿*

淺 晿*

在母亲墓前

东方揭晓,我怀着无比痛切的心情爬上了清冷的山头,瞻仰与世长辞已近一年的母亲之墓。

坟墓上的周围已长出了青草,中间夹着各种盛开的野花,分外妖娆;两边的青松林立,翠绿葱葱。我既没献花圈,也没摆供品,一切哀悼仪式只是在再简单不过的情景下进行。

我站在母亲墓碑前,低头默哀,母亲的英容笑貌又历历在目,浮现眼前,泪水不由自主的在我的脸上淌流。

小鸟在哀鸣,松涛在呜咽,除此之外一切又是那么的宁静,一切又是那么的肃穆。我没言语,也不祈祷,整个心绪都倾注在悲痛欲绝之中,不能自己,以致青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腿,还有拂面而来的寒风,我全然不觉。

太阳已经升上了山头,映红了我的脸颊,直射到墓碑上,把坟墓装缀的更加庄严肃穆,这时我才从遥远痛苦的回忆之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站立在母亲墓碑前已经过去了整整上半午时间。因为自母亲去世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总是苏轼的那句诗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今天我终于能够在母亲墓前,我要紧紧的抓住这难得的时刻,和我敬爱的慈母好好的诉诉衷肠!要知道,母亲,去年你突然离去让我心力交瘁悲痛的我,只能每夜走进梦里去扑捉你的颜容寻觅你的踪影啊。

今天,我才深切地意识到:母亲,她真的走了。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柔,很体贴。我对她的感恩无以报答!在现在的我的心里只有对她那永远的无尽怀念!




 小乐

小乐

向远方——自己毕业那年意气风发,读了舒婷的致像树一时间情不自禁,有感而发,下笔就成。比较青春励志。算是自己的初心初志吧,主要表达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希翼和果干,勇气。也甘心为同行的人做绿叶,守护,至死不渝!



christianmasson

christianmasson

我写过几百篇散文,数年间相继在全国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也出版过5部散文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篇原创抒情散文一条大江。

散文

。。。一条大江

。。。郭宪伟

这是一条如情似梦的大江。

她带着秦岭山脉火一般的热情,奔腾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森林河谷,逶迤于绿草芳甸,徜徉于平滩沙渚。她日夜不停地从我的眼前流过,从我的心上流过,从我的梦中流过……这就是我故乡的嘉陵江。

嘉陵江是柔情百肠的。

她从大山中呼啸而出时,便一反烈火般的性格,瞬间变得柔情似水了。她低吟浅唱,一咏三叹,迂回萦绕,九曲回肠。时而驻足江岸古刹,静听夜半客船时的悠远钟声,时而穿过桑林橘园,把田野的芳香带向远方,时而依偎江堤,让两岸明灯璀璨,流光溢彩。她像一位多情的女性,在川东北的土地上踟蹰缠绵。这里有她眷念的红土地,这里有她日思夜想的父老乡亲,这里有她难以舍弃的朝气蓬勃的城市和牧童遥指的村庄……她就这样一步一回头地绕呵缠呵,像大堰河一样,尽情地用她的乳汁,哺乳着她的儿女,养育着两岸的文明,生生不息,从远古一直到今天。

这,就是我母亲般的嘉陵江。

源远流长的江水呵,洗亮了纪信的忠义,浸润了陈寿的笔墨,醉过杜甫,醉过岑参,醉过李商隐,醉过汉唐诗风、明清文墨。“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只应添得清宵梦,却见满江流月明。”古人抑扬顿挫的吟哦,千百年来,漾起嘉陵江厚重的文化波澜。

嘉陵江是清丽旖旎的。

她有着遗世独立的天生丽质和动人风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湛蓝湛蓝令人心醉的江水,上映蓝天白云,下皴绿树山峦,雾气氤氲,轻纱曼舞,夕阳辉映,浮光耀金,百舸争流,渔歌唱晚。孤鹜于水中嬉戏,白鹭于浅滩蹁跹,一幅清丽与空寂的画图尽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在众多河流被人为糟蹋得蓬头垢面惨不忍睹的今天,她却用俏丽动人的容颜,给人们以愉悦,以慰藉,用她那源远流长的一江清流,承载着两岸一切生灵的生存和繁衍。嘉陵江就这样于这无私的美丽和慷慨的奉献中默默无言地流淌。

嘉陵江柔情蜿蜒地流淌,桑林玉翠,丝绸罗带,橙黄橘绿,稻麦飘香,装点着河岸的昨天和今天。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座座乡镇栉比水岸,阆苑江山秀,青居曲流长,蓬州桑梓翠,绸都第一坊。那一座座高筑的水坝,汇集的不是一片水域,而是一条流淌着银的理想,泛滥着金的希望,洋溢着川东北大地今天骄傲和明天辉煌的大江。

嘉陵江流淌在我的梦中。

我曾经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眺望伏尔加河,觉得她虽然雄浑壮阔,却少了嘉陵江的秀丽恬静;我曾在湄南河边漫步,那菩提树下的风情着实妖娆,却怎么也感受不到嘉陵江给我的心醉;我也曾在高空中俯瞰密西西比河,她玉带般地穿越广袤的北美大地,却没有嘉陵江柔情般的逶迤,缥缈般的空灵;就是那条风姿绰约的莱茵河,也比不上嘉陵江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迷人魅力……阅读了世上大江大河,浏览了山间小溪曲流,缱绻于怀的,还是嘉陵江如诗如画的低吟浅唱和魂牵梦萦的九曲回肠。

嘉陵江呵,我的梦中的天堂。

我曾多次在两岸愁肠百结的山路上行走,望着那起伏不平乳房裸露的丘陵,走过枯叶残根水清鱼瘦的荷塘,去寻觅蒹葭苍苍渔火舟横的野渡,总是希望嘉陵江的每一弯曲流都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倩影,每一朵浪花都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绝唱,每一处桑梓都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妩媚,每一条小溪都显出“杨柳依依,清且涟漪”的温情,每一垄禾田都有“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乐章。我渴望在江水的流淌中,读到川东北少女般的茂盛和童贞般的嫩绿,我更期待在船工们高亢的号子声中,看到川东北大地上雄姿英发,傲立于世的伟岸形象……

生生牵挂的,最是嘉陵江的希望。

眺望那从天际而来的一江绿水,我仿佛在川东北大地那一行行永不回头的脚印里,看到已屹立于岸边新的蓝图和新的希望;在那长声吆吆的汽笛声中,我似乎听到嘉陵江那颗萌动的灵魂和狂跳的心脏;在那奔腾呼啸的浪花里,我已经感悟到故乡人民身上一种奋进的力量,它在凝聚,它在升腾,它在爆发,它在裂变,它在创造着一个新的辉煌,宛如每天早晨在江中升起的太阳,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充满着生命的希望。

嘉陵江,一条满载着希望和梦想的大江。

作家郭宪伟近照

作者 简介

郭宪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南充市文化局原局长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250余万字,出版市井俗人、天地苍茫等文学著作8部,获“全国孙犁散文奖”及其他国、省、市级文学奖若干。

duoduole

duoduole

原创散文:生命的本质

如果说生命只是记忆中的一朵浪花,那何为生命的本质?我的回答是:生命是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这是生命的归宿和永恒,也是生命的本质所在,也是生命的社会属性。如果说生命是一朵浪花,它可以在大海中尽情的怒放,虽然短暂但却美丽。即使隐去,也仍是大海的水,永远奔腾不息。

我愿做一颗小草,为春天增添绿色,为大地母亲增添美好。我愿做一棵小树,成长成材,做祖国大厦的栋梁。我愿做一粒沙子,铺成高速公路,让车辆快速行驶。我愿做一块砖,为大厦奠基,使大厦盖的更高更大。我愿做一朵小花,装扮春天的美丽,美化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愿做一颗螺丝钉,铆在建设的机器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我愿做一颗小小的石头,“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我愿做一头牛,为大地耕耘,为丰收出力。我愿做一只百灵鸟,为春天鸣叫,为山水歌唱。

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就要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一是立目标,二是学本领,三是见行动。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芸芸众生都是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在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静女其姝

静女其姝

我有不少散文,发个春天应景的吧!

春天的味道

春天是什么味道?春天的味道是父母的味道,是哥嫂的味道,是老家的味道,是可以在舌尖萦绕的味道。

老家又给我寄来了一大包春天的礼物:嫩嫩的春笋、饱满的蕨菜、绿油油的野蒜、香喷喷的黑腌菜、爽歪歪的菜苔酸菜、美在舌尖的臭干子和香干子……只需我买上猪肉,各种美味大餐就会应运而生啦!

三四月的大山里,一切都活起来了:拱出地面的春笋,迫不及待;偷偷钻出地面的蕨菜,亭亭玉立;潇洒铺满地面的野蒜,洋洋洒洒;田埂上,躲在草丛里的马兰头,羞羞答答;还有那一蓬荆棘丛上,有令人渴望的美味(刺缝)……

春天赐予了山里人天然的食材,山里人便用自己的智慧烹制出经年不衰的美味。

春笋烧腊肉抑或酸菜炒笋丝?腊肉是春节前腌制的,春天到来,温度升高,以前没有冰箱,最保鲜的方法便是尽快与当季的美味融合,春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先用肥嫩的肥腊肉下锅炸油,煸至透明状,当满锅底都是油,满鼻子都是香味时,倒入汆过水的笋片,再加入大块的腌肉,用力翻炒,加水,慢慢炖制;大约两个小时,笋的鲜味钻入咸肉,咸肉的油脂包裹着笋的每一个毛孔,他们的组合有一种奇异的美味,当然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奢侈的美味。

酸菜炒笋丝则是最平常的一种美味。春天来了,地里的青菜只要一晚上的功夫,就会起苔开花,一大片一大片的,稍稍耽搁,就像极了油菜花。勤劳的主妇们,起个大早,掐下那一根根菜苔,只要未开花的都是能要的,放在地里晒两个太阳;然后洗干净,切碎,加盐,用手慢慢搓揉,最后放入瓦罐中,压上大小合适的鹅卵石;为了能尽快吃上酸菜,聪明的主妇会把瓦罐放在锅灶边;较高的温度会促进发酵,这是现在明白的道理。相比冬天的大缸酸菜,我更喜欢吃菜苔腌成的春酸菜,如果说缸酸菜是浑厚大气的,春酸菜则是清秀干净的,清酸里混有一丝苦味,用它来搭配春笋丝,再加点辣椒粉:酸辣、清香、鲜咸,会让你满口生津,所有的味蕾打开迎接,是嗷嗷待哺的期待。最关键的一点是炒制这道菜没有任何门槛,小白也会做出让自己惊讶的美味。

蕨菜怎么炒才会特别美?配上野蒜?不,野蒜是必须的配菜,大山的秘诀是加一样调料。在江南的大山里,家家都有,而且是平常一物:豆腐乳汤。冬至过后,从田里找来一把稻草,捋下外皮,平铺在大盆里(如夏天用的澡盆);把稍稍晾晒的老豆腐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放在干净的稻草上,只能铺一层哦!盆上再盖上透气的布;接着把大盆推到床底下,不再管它。大约两周左右,把大盆拉出来,揭开布,只见白嫩的豆腐已经变脸了,块块豆腐上面是紫色的毛茸茸的一层,如果你嫌这紫色还不够壮观,或者你喜欢口感更软烂一些,可以再继续霉几天的。盐和辣椒粉在锅里炒一下就是拌豆腐乳的调料,当每块豆腐乳都裹上调料后放入瓦罐里,大约一周就可以吃了。放的时间越长,盐水浸渍的时间越长,瓦罐的底部就会有一层浓浓的汤汁。这个汤汁就是能让蕨菜鲜美无比的法宝。

看着老家寄来的包裹,看着这些曾经那么熟悉的食品,思绪万千。从我很小开始,母亲便在一个离家20多里的小山村教书,每天早出晚归,每年三四月份,几乎每天放学时,母亲都会带回家一大包蕨菜和小笋,那是她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去附近的小山上采来的,在那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这些食品曾经慰藉着我们的肚子并丰富了我们的味蕾。

我离开家乡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季节变换的标志是什么?是每年老家寄来的包裹。红烧蹄髈和咸肉意味着要过春节了,而春笋和蕨菜的到来,则向我宣告:春天到了。春天的味道就是老家的味道,是萦绕在舌尖、留存在心底的美味。



lovecocco

lovecocco

我分享一篇我前几年写得。

清明,别忘了他们

今天是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早晨骑车行走在上班的路上,行人像往常一样多,车辆也像往常一样堵。到了一个路口,看到一些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统一的校服,胸前别着小白花,在鲜艳的少先队队旗引领下,到烈士陵园去扫墓。由于学生的队伍较长,给本来就拥堵的交通造成了更大的拥堵,一些人等得不耐烦了,有的说:净添乱,人都死了,还扫什么墓。还有的说:搞形式主义。对此,我感慨万千,想到了我们中学时,在生活还极度不富裕的情况下,省吃俭用,学校雇用一个公交车,奔波一百多公里,还要到烈士陵园扫墓。因此,我想对一些人说,如果说给烈士扫墓纪念英烈,是形式主义的话,那社会就非常需要这样的形式主义,非常需要这种不忘历史的形式主义,非常需要这种爱国的形式主义。国家要大力宣扬这种形式主义。我还想对一些人说,你们不要忘记你们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国旗是英雄的鲜血染成的,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就是叛徒。

由此,我想到了最近网上广泛传播、火爆朋友圈的关于纪念对越作战的视频。我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我以前所在部队曾经在87年参加对越论战,我以前单位的一些同事也曾经参加了那场战争,因此,我特别关注这方面的视频。看到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从全国各地到广西、云南烈士陵园进行祭奠,他们来自的不同地方,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现役军人、有工人、有农民、有企业家。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他们脸上长满了皱纹,有的身体虽然不是太好,有的甚至直不起腰了,但他们依然精神抖擞,老战士们穿着当时的老军装,戴着军功章,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整齐的口号,唱着革命的歌曲,列队、等车、鞠躬、敬酒……组织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这个充满着浮躁、功力的社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依然是我们的骄傲,依然是社会的脊梁。我感到热血澎湃,感到了精神的力量。

我也曾看到一些参战老兵家庭困难的视频。有一个烈士在参战前的日记中写道:“儿子今天的牺牲,只为父母今后生活的美好”,但至今烈士的父母仍住着全村最破旧的房子,过着像拾荒者一样的生活,不知烈士在天之灵能不能瞑目。有的退伍返乡后生活窘迫,妻离子散。有的参战老兵复转到企业,企业破产下岗后,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看到这些视频,我无语了、我流泪了,不只是流泪,我的心在流血。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英勇的战士是强大国防的基础。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要牺牲要流血,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也要解决战士的后顾之忧,给他们的家人、父母以体面的生活,给他们最高的尊严,不能让他们伤心。

马上清明节了,抽出我们宝贵的时间,少休闲一天去陵园祭奠烈士,愿革命烈士安息。

老笨伯

老笨伯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