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作家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漂移II
安意如
oO银灵儿Oo
肯定是家乡,以及高中母校郧阳中学走出来的梅洁呀!
梅洁,女,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河北作协散文艺术委员会主任。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70年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系毕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发表爱的履历、《生存的悖论》《一只苹果的忧伤》《大江北去》等诗歌、散文、中长篇纪实文学13部集、350余万字。曾获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首届“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2002年)、首届“全国冰心散文优秀作品奖”(2002年)、“第五届《十月》文学奖”(1995年) 、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等50余种奖项。《跋涉者》、童年旧事、贺坪峡印象、橄榄色的世界山苍苍,水茫茫等被收入中学语文读本及大学文学教材。
1981年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160余万字,7部集。其中童年旧事、贺坪峡印象、大血脉之忧思、山苍苍,水茫茫等22篇作品在省内外及全国获各种文学奖项24次;小狗威威、《跋涉者》、橄榄色的世界被分别收进小学、中学、大学课本及教材。其作品楼兰的忧郁被选入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篇报告文学橄榄色的世界在1991年第五期《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于同年被《新华文摘》10月全文转载,1992年又被《作品与争鸣》第一期转载,1995年被收入中国警官大学教材;长篇报告文学山苍苍,水茫茫在1993年第二期《十月》杂志发表后,在鄂西北及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鄂西北各厂矿、学术机关自发翻印达4万余册,成为大中专学生必读教材,16家报刊报道并评介这部作品,1993年4月《十月》杂志在北京为其召开作品讨论会,此部作品先后获“‘505’杯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五届《十月》文学奖”和“第五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三顶大奖。
zhangbo8304
对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回忆了读过的女作家作品,感觉还是挺倾向于亦舒的。作为一位多产的女作家,在家庭关系、男女感情、女性独立等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当然,有些见解不见得正确,不过,的确是亦舒个人的真实认识,可以算是一家之言吧,对一些超级前卫的做法,读者不必深究,就当做开阔了眼界,多了一种经验吧。亦舒的作品中,我个人对《同门》印象深刻。故事写了三个同出一门的年轻人,在感情、利益面前做出的人生抉择。实际上,感情、利益的选择是小说创作中的老话题,然而《同门》中的三人身份特殊——都是身负绝技的神偷,同时,师姐、师妹与师弟有千丝万缕的感情纠葛,三人的师傅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切在亦舒笔下不动声色一一道来,如同一幅长卷徐徐展开,尤其是小说结尾,师姐抚养了师妹的女儿,让人感到这样的故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给人的感觉是震撼,是唏嘘,是久久的回味。这样的阅读体验,我遇到的并不多。
会尖叫的绿
冰心
冰雪天使
毕淑敏
八面
我最喜欢方方的武汉日记。
臭臭
年轻时喜欢看三毛,席慕容,罗兰。现在不分人,看作品
jgd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他们过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无怨无尤的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萧红呼兰河传
字里行间都是无奈和悲苦,是人们对封建迷信的恪守,是对命运的顺从和麻木。
文笔平实又苍凉,生动又温和,每每读罢内心总会生出一种平静,而这平静中又生出一种静默的荒凉感。
czzhangyanaa
我最喜欢席慕容。
23岁那年,在书店里买了一本席慕容的《写给幸福》,读完之后,就喜欢上了席慕容所有的作品。
席慕容原本是个画家,这也许使她的散文和诗歌作品,融进了很多画画的意境和灵感,故而成就了她精美凝炼,淡雅灵动的文字。
读她的书,感觉就像是和她在聊天一样亲切。她在娓娓道来,以你能懂的最美语言,而你在侧耳聆听,以你最虔诚的心思。听着听着,你就会开始激动:“这不正是我想说未说的话吗”,“这不正是我欲诉未诉的情吗”,“这不正是我在夕阳黄昏的乡愁、 在萧萧雨夜的思念吗”……
“让你如何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让多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背而诵之,并把它认真地抄在纸上,寄给初恋的爱人,表达自己的真情!
最后,摘录几段我最喜欢的席慕容的经典句子:
灵魂绽放它自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
有些人,在我们尚没有明白他们的重要性之前,便悄悄的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GOSUM
毕淑敏
《红处方》
毕淑敏的《红处方》像是带给我们以上帝的视角观看了毒品的世界,那间戒毒医院于读者就像是自己隐身在墙角,站在走廊躺在病床,感同身受地体味着另一种人生。《红处方》是医生在开剧毒药品时使用的红纸称之《红处方》鲜艳的红,似血的红,血腥的红,让人感受到压抑。整个小说以院长简方宁自杀开始,到沈若鱼接过担子,走进戒毒医院结束,给我们讲述了医院里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命题,有毒的到底是毒品还是人心?
庄雨因为好奇被走毒品的人盯上,让其不能自拔,深爱她的丈夫想把他拉回来,没想到自己也跳进深渊,终于本该好好感激为他进行戒毒的简方宁,却因那变态的情感,他精心的将简方宁毁了。
业兴知道姐姐还等着他救命,却依旧抵不过毒品的诱惑,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姐姐在血癌中死亡。三大伯不吸毒,却假扮瘾君子打算在医院贩毒,为他的一家为他住在垃圾旁的一家赚钱。家庭条件充裕的北凉,其一生道路父母都铺平坦的富二代,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迷上摇滚,遭遇毒品,是他用毒品来麻痹自己。
从小有父母相依为命的琪仁,一次梦遗,并没有大惊小怪,他害怕的是梦中与自己翻云覆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母亲,他觉得恐惧,排斥,他变得狂躁叛逆,并由恋母情节发展为性的变态。小江苏像是可以给她安慰的人,只是这个救星是个瘾君子,于是琪仁找到了归宿。进而使这个家庭毁灭了。
毕淑敏的笔力不仅于此,他更指出了社会国家的恶行,我们这个社会对毒品的宽容,甚至期待让我觉得恐怖,宽容的是那些把毒品当作鲜花的人,期待的是那些靠毒品牟取暴利的人,特别是某些国家的政府,对于禁毒的软弱与束手无策的态度,更是毒品泛滥的推手。
毕淑敏是个大胆的人,他写下这些血淋淋的画面是给了我们一个课题,禁毒不仅是一个医院,一个国家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
与此同时,毕淑敏还揭示了另一个更深层的东西,为什么毒品有那么大的危害,仍然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跳进这个深渊中呢?他们是为了寻找快乐因为他们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