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什么时间编撰完成的?
坐着火车走遍中国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1] ),36000余册,约八亿字。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阿siu
据可靠记载:公元1773年乾隆38年开始历时八年到公元1781年乾隆46年完成初稿编撰!希望可以帮到你!
syclovezy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小母狼与大兔子
是在乾隆年间1782年编成的
ada910
盛世鸿阔,需要巨作来彰显,于是《四库全书》就应运而生了。这部中华史上最大最全的文化著作,成书于乾隆中期,是乾隆皇帝的文治成绩最为亮耀眼的一部分,足以让他在后世文人学者里生根。
乾隆爷想要修一部中华最大的书,于是就有了《四库全书》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大清王朝到了乾隆时已经是繁荣稳定,于是乾隆皇帝就有了修书之心。于是以纪昀为首的三百六十位官员学者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辛苦整理编撰,用38000人抄写,最终,这部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的文学著作在乾隆四十七年初步成书,后又经过十年的矫正,最终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最全的文化典籍,在这部浩瀚巨作里,医、文、史、哲、宗教等学科的知识都能找到。全书共八亿字,成书后乾隆皇帝命人抄写七部分藏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里。
四库全书
lxm_tomato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58391092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1]),36000余册,约八亿字[2]。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3]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4]《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czcchen
清朝,乾隆年间,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提到过
离离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奏请自《永乐大典》中辑录古代亡佚典籍,弘历亲自批准设置四库全书馆,准备以十年时间,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纂修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工作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至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缮写完毕,历时十多年。以后又检查书籍内容,校对错误缺漏,并补充一批书籍入四库,直至五十八年(1793年)编纂工作才全部告竣。它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历代的重要著作,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九千零七十卷,包罗宏大,丰富浩瀚,收录书籍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部官修的大类书,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使许多有价值的古代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但是所谓全书,其实也在毁书,禁毁书籍总数高达2629种。因每种书籍由几部至十几部不等,据学者统计,所销毁的书籍总数至少在10万部左右。为了巩固清王朝统治。修改书籍更是不计其数。
清朝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励精图治,至乾隆中叶已臻全盛,乾隆在武功方面自称“十全武功”,在文治方面也有颇足道者,那就是亲自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全书》所以得名,是因为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包括《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
(钦定《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亲自谕令汇集古今群书,“宜及时采集,会送京师,以张千古同文之盛”,“以光册府,而裨艺林”,做到“四库七略,益昭美备”。于是,乾隆第二年即决定以《四库全书》来命名此次盛举。
(乾隆)
乾隆把江南作为搜书的重要区域,尤其对民间的藏书之家极为热心,如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嘉兴项氏的“天籁阁”等。清朝屡兴文字狱,文人动辄得咎,不能不对乾隆此举抱有看法,而乾隆则“开诚布公”道:“书中即有忌讳字面,并无妨碍……不过将书毁弃,转谕其家不必收藏,与藏书之人并无干涉,必不肯因此加罪”。在乾隆的“交心话”之下,征书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民间藏书家进献甚巨,乾隆并将其表彰,以鼓励天下臣民积极进献。
(天一阁)
乾隆并下令充分利用官方藏书,特别是从前朝《永乐大典》中,摘录罕见书籍,并收入和存目了西洋传教士参与撰述的著作。并组织强大的官方编纂机构,正总裁、副总裁、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等任用有序,互相配合,汇集了当时一大批饱学之士、博学鸿儒,如纪昀、姚鼐、戴震、邵晋涵等人。
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至四十六年冬,《四库全书》才完成第一部缮写工作,乾隆并自三十九年起陆续设立“文津阁”(避暑山庄)、文源阁(圆明园)、文渊阁(紫禁城)、文溯阁(盛京)、文宗阁(镇江)、文汇阁(扬州)、文澜阁(杭州),每阁存放一部《四库全书》,以昭人文之盛。
四库全书共收录书籍3488种,存目更高达6783种,其中对于散佚、残损等书多有补获,失而复得。但之所以说《四库全书》“寓禁于征”,是因为在征集编纂过程中,统治者对于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书籍采取了销毁、删改等手段,未能呈现某些古书的原貌。据当时官员的上报统计,禁毁书籍总数高达2629种。因每种书籍由几部至十几部不等,据学者统计,所销毁的书籍总数至少在10万部左右,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古籍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舍予^*^音欠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和珅等 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 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一说约8亿字)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66属。经部分10类:即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分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分14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分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妮儿妮卡酱_NISA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 。
《四库全书》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宫内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另三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即浙江三阁,又称南三阁,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中国近代,由于战乱不断,七部《四库全书》中现仅存四套(其中3套完整和1套残缺)。
镇江文宗阁本、扬州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圆明园文源阁本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
故宫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阳文溯阁本于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1966年10月,因中苏关系紧张,为保《四库全书》安全,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于戈壁沙漠中,后藏兰州甘肃省图书馆。
避暑山庄文津阁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杭州文澜阁本藏书楼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光绪七年(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经历1915-1923年的乙卯补抄和1923-1925年的癸亥补抄后大体恢复旧观,现藏杭州浙江省图书馆。
shion
乾隆年间完成的。简单说,乾隆号称“十全老人”或“十全武功”,其中一全就是完成四库全书的编纂!
qianyujing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Sundian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