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讲讲王洛宾和三毛的故事吗?
wildlemon
在三毛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荷西是她知名度最高的男人。
但,有一个异性,三毛因为他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和委屈。
这个人就是时住在新疆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三毛认识王洛宾纯属偶然——这事得从中间人司马中原说起。
三毛生前好友司马中原曾在香港作家夏婕那听到王洛宾的故事。
夏婕说,她在新疆下放时,曾跟王洛宾接触过很长一段时间。
王洛宾早前命运悲哀,晚年时爱人又先他而去,但他仍然死守新疆,坚持采集民间歌谣。
每天黄昏,王洛宾就坐在门前看夕阳,太阳落山了,就对着爱妻的遗像,弹曲子给她听。
西北的落日、执着凄美的爱情故事、丧妻之痛……深深地打动了三毛。
天性浪漫的三毛,还没等司马中原说完,就哭红了双眼:“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就是这句话,让太多人误会:三毛对王洛宾有好感,所以选择远赴新疆去看他——这是对三毛最大的误会。
三毛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对一个浪漫的地方、浪漫的爱情故事产生探索的心,对于她来说,再正常不过。
三毛之所以被王洛宾的故事感动,与王同样遭受丧失伴侣之痛有莫大的关系。
在王洛宾的爱情故事里,三毛仿佛看见了荷西,看见了因荷西离去而日夜痛苦的自己。
所以,对于王洛宾,三毛更多的是理解与怜惜。
至于前去新疆,就算没有王洛宾,她的西北之行也是计划之中了。
游历过撒哈拉、中南美洲(1981-1982)的三毛,对于沙漠、荒原的广阔与寂寥情有独钟。
说她因此试图重拾与荷西在一起的沙漠时光,未尝不可。
坊间之所以大传特传三毛与王洛宾有过情感纠葛,始作俑者是王洛宾本人。
因为与三毛有过这样一段往事,王洛宾因此被各大媒体邀请。
在节目上,王洛宾十分“大方”地谈起他与三毛在新疆时的种种往事,声称三毛爱他,要嫁给他。
这实在有点添油加醋。
三毛与王既未同居也未确立关系,只是旅居新疆时常去探望他,竟被王说出这般版本,实在让三毛无辜躺枪很多年。
三毛过世后,司马中原对于从夏婕那里转述王洛宾的故事给三毛,十分愧疚。
每每有媒体报道王与三毛的“旷世奇恋”,司马中原都愤愤不已……
微凉小老太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为爱远赴万里,为情梦断红尘,这就是王洛宾与三毛之间无言的故事!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位坚强而矍铄的老人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上百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都是他在极端的生命状态下挖掘整理创作的,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他生命的印迹。这个人就是王洛宾
《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就算时光倒流,生命再一次重演,我选择的仍是这条同样的道路,这就是三毛,一个曾经在遇到王骆宾之前,有过荷西式爱情的台湾女流浪作家!
就这样,在荷西死后,岁月漫长,为了模糊自己对荷西伤痛的记忆,偶然的歌声,触动了三毛的心,一个机会的把握,让三毛和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姑且称之为三毛式的爱情。
因为当时的三毛是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共同生活,足以证明三毛对王洛宾的爱有多深,这份感情不是我们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见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
从1990年5月到8月的短短三个月,三毛就给王洛宾写信达15封之多。而那时的三毛只想和王洛宾独享时光。见过之后,三毛却再也不能平静。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
三毛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感情,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再也难舍难分。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心中描摹着一位饱经磨难的艺术家的风采,渐渐,年龄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为一体。
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面对行将就木的老人而言,王洛宾已经无从说服自己再投入爱情之中。
心灰意冷的三毛只有一个人离开了。临别后的十天,三毛在台湾的家中提笔给王洛宾写了第一封信。
信中她写到: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
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最后三毛在离开王洛宾四个多月之后,因为在爱情,事业上失意,再加上为病所困,她终于在医院自缢身亡。王洛宾得到消息之后悲痛不已,他以为拒绝是为她好,可没有想到自己却将她推向了死亡。从此以后王洛宾心如死灰,整日以酒买醉,在他去世之前写下了一首献给三毛的情歌,这也是他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逝者已逝,读过三毛的游记,见证过荷西式的爱情,流浪,流浪……直到有一天,不见了荷西,她却带来一段更为疯狂,更三毛式的爱情,三毛失去了生的意义,最终注定梦断红颜,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息!
这就是三毛和王洛宾之间的故事!我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和感到惋惜![流泪][流泪][流泪]
mumu天天向上
三毛自杀后第二天王洛宾伤心痛苦 两人是恋人关系
提拉米苏
其实,两个人虽然说年龄差距太大,但两个人却有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情感牵扯,两个人都是才子才女,: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己在对方的心里扎了根,所以王洛宾才会在三毛死后心己空了,后悔没给三毛答案,让三毛带着遗憾走了,最后自己借洒日日夜夜买醉想早点见到三毛自己的心愿!
赵小白
4月16日,是一个特别的纪念日,多年前的这一天,音乐家王洛宾和三毛在乌鲁木齐见面了。
1990年,三毛在了解了王洛宾的生平故事之后,去乌鲁木齐看望王洛宾。当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整个文艺圈为之震动,要知道,那正是三毛最走红的年代,也是王洛宾的歌不停传唱的年代。谁也没想到,这样两个大神,竟然和我们同处在一个时空里,并且会有这样一个交汇的机遇。
▲王洛宾和三毛,这张图片,应该是当时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的截图。在三毛探访王洛宾的那段时间,一家电视台正在为王洛宾拍摄纪录片,三毛也在其中出镜。
几乎所有重要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
中国文化史中,有那么多次见面,李白见杜甫,萧红见鲁迅,张爱玲见胡适,这些见面,各有各的情境,也各有各的缘由,但唯独三毛见王洛宾,是那么特别,那么不寻常。他们不在同一个领域,不在同一种语境,甚至似乎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却打破这重重坚固的次元壁,见了面,并且怀着善意,试图创造一份情谊。
▲王洛宾和三毛。
是爱情?是友情?抑或是两个创作者单纯的仰慕?在当时没有答案,在多年后,更不会有答案了。我们只知道,这次见面的欢愉并没有持续太久。而四个月后,三毛去世的消息传来,王洛宾写下一首名为《等待》的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和三毛,以及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信。
或许,他们在寻求更大的印证、指认和映照。
诗和诗的印证,诗人和诗人的映照。
1
我的朋友李修文,刚刚出了一本书,名叫诗来见我,在封面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中国人,无论你身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中,总有那么一句两句诗词,在等待着我们,或早或晚,我们都要和它们破镜重圆,互相指认着彼此。”
他还说,中国诗词的好,不是因为一句两句的所谓好句,它早已变成身份证一样的东西,在我们人生当中的关口、要害,在遭遇一些不为人知的特别幽微的经验时,可以被这些诗词准确地映照。就是说,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已经被那些看似古早的句子说尽了,它已经抵达终点,在那里等着我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还需要一本歌来见我,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歌,在情感和经验的终点等着我们,等着我们的指认和印证,等着映照我们,那么,王洛宾的歌,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
▲王洛宾先生一张较为正式的照片。
许多场合,当我们需要合唱一首歌的时候,需要一首,从年代上来讲,可以让五零后到零零后同时合唱,从情感体验上来说,能让北方人和南方人感同身受的歌的时候,我们举目四望,发现这些歌是且只能是王洛宾的歌。
有些歌最终困在了自己的时代里,有些歌困在了自己的江南或者西北,只有王洛宾的歌,作为一个整体,冲破了自己所在的时代,也冲破了自己所依赖的地理。《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在银色的月光下半个月亮爬上来《永隔一江水》《青春舞曲》《康定情歌》总是等在某个地方,等着映照我们。
▲在王洛宾的很多照片上,都可以看到他手拿吉他的样子。在那样颠沛流离的年代,吉他这种便于携带的乐器,就像慌乱生活中的一个奇迹。
王洛宾的歌,为什么会出现,会流传,会汇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为什么能够成为足以塑造中国人的民族观、认同感、情感观的精神武器,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向世界呈示自己的时候,可以顺利递出的一张名片,跨越时间,跨越语言,跨越文化。还有,王洛宾的歌,在今天又有什么意义,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这正是李修文的诗来见我试图解决的问题,也是即将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试图解决的问题。
2
原创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由海淀文旅集团出品,庄一担任编剧和导演,作曲和音乐总监,是著名音乐人金培达(他为电影《伊莎贝拉》所做的原声,依然是我最爱的电影原声),王洛宾之子王海成先生担任艺术顾问。。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海报。
未来的某天(在故事里,是2141年后的某天),以华生和卷福形象出现的仿生人,向人们介绍2021年到2141年发生的里程碑事件。
在这段时间里,地球变得不适宜生存,人们派出“牧羊人号”飞船,去开普勒186f星球上建立新家园,飞行过程中,飞船遭遇事故,通信系统被毁,与地球失去联系,飞船燃料也过度消耗,只有偏离原有航线,他们只有冒险进入小行星群,试图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编剧/导演庄一。他的戏剧作品有舞台剧《风尘三侠》《谋杀电视机》山居甄嬛传,歌剧《林徽因》。
就在此时,飞船指挥官颜凌和生物学家陈曦,接受到一段神秘的射电信号,经过分析,发现那是王洛宾再创作的九首歌。为了破解这段信息的真正含义,就要了解王洛宾,了解他和那些歌的关系,于是,他们进入能够根据电波信号创造虚拟现实的娱乐系统海豚秘境。王洛宾的生平故事于是一一重现。
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创作抗日歌曲;在车马店的聚会演出上,遇到维族青年演唱达坂城;在六盘山下寻访花儿歌手五朵梅;在郑君里拍摄民族万岁的外景地,青海的金银滩草原,遇到藏族姑娘卓玛;在战乱年代,遭遇军阀马步芳;被抓进监狱;晚年在乌鲁木齐,遇到三毛的来访。
▲曾经在王洛宾的歌中出现的几位女性,第一位,是一位监狱女看守撒阿黛,王洛宾以她为原型写下撒阿黛,第二位是藏族姑娘萨耶卓玛,她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主人公,第三张照片,站在中间的是王洛宾,旁边是他的第一任妻子。
和王洛宾的这些人生阶段相配的歌,也以改编后的形式出现,歌和人生互相注解,歌和青海、甘肃、新疆的风物人情相互诠释。王洛宾的人生得以重现,这是非常巧妙的叙事方式,也是引入更多层级的时空、人物关系的最好方式。而这些时空、人物,最终都在王洛宾的歌里融汇。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用这样一个方式,重现了王洛宾的歌产生的环境,用最大的诚意,赋予这些歌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些歌足以在一颗陌生的星球上塑造新的生命,并且使他们在恶劣的环境里维系生命,类似于我们对那些神药的夸张描述“起死人而肉白骨”,甚至更进一步,几乎类似于“女娲补天”和“创世纪”。
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生命,就有了生命,而这一切的起源,只是宇宙深处一缕歌声。
3
当然,这是艺术的夸张,不过,只要你来过孕育过这些歌的地方,就知道它为什么会被赋予这么强大的期待。
干旱、降水少、土地贫瘠,很多地方是荒山、戈壁、沙漠,山多、沟深,交通不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肉眼可见的村庄,也要走很久。
实地见识过西北的风貌之后,你才会知道,为什么西北人那样唱歌,那样穿衣服,为什么唱歌那么重要。
▲前天路过青海,那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
比如花儿的发声方式,那种竭力突破人体器官的极限,加强共鸣,强化声音穿透力的歌唱方式,和唱歌的时候,把手搭在嘴边做喇叭状的姿态,都是为了让声音传递得更远。这是荒野训练出来的歌唱方式。
还有新疆乐手在演出时,往往有大量的即兴、变奏,不管你是舞者还是歌者,想要加入他们,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来建立默契。那是因为他们的演出,通常是在家庭、村镇的聚会上来进行的,没有形式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要求,反而,因为白天太长了,出行太远了,有大量的时间需要消磨,每一首歌都要变来变去,每一次循环,都要加入新的元素,才能抗过漫长的时间和遥远的距离。
还有新疆人的衣服,不管是男人的袷袢,还是女人们用艾德莱丝绸做的裙子,总是异常鲜艳,在我生活在新疆的时候,曾经对此大惑不解,后来我在席慕蓉的书里,看到了相似的疑惑,她也曾疑惑,为什么蒙族人的衣服那么鲜艳,但当她真正到了草原之后,疑惑瞬间消失,因为,在那么广袤的大地上,人们只有把自己打扮得像一棵花树,才能被人看见,才能点缀大地。
▲乌鲁木齐一家经营艾德莱丝绸的店铺。
所以丹纳在《艺术哲学》里说,一个地方的艺术,和这个地方的地理、气候、物产乃至居民性格,息息相关。
只有从这些元素里长出来的歌,才有强大的力量。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李修文在和诗来见我有关的一次演讲中解释了,因为这种从原始的环境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往往是“根本词汇”,或者也可以说,它是“元故事”,它是我们最基本的情感要素,是最基本的叙事结构模型。
《在那遥远的地方》用了很特殊的形式,来呈现这种“根本词汇”一样的情感力量。这个故事出现的背景,是荒莽宇宙,凶险叵测的旅行,对未来一片茫然的星际探索。这种背景,这种探索,和王洛宾所在的时代的探索,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样荒莽,一样凶险叵测,只不过背景更换了,方式更换了,强度改变了。但对当事人来说,凶险程度是一样的。
就像荞麦说的:“我发现人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你刚好能承受你所遭遇的。”
▲1946年,王洛宾在青海草原。
在王洛宾每个人生的重要关口,他遇到了那些歌,记下了那些歌,用自己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了再创作,这些歌因此就像黑匣子,记录了他那个时代,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的特质,那个时代,人似乎更浓烈,更淳厚,更记下了乱世之中的情谊、勇气、乐观。在一片荒莽乱世中,人们还是热烈地唱着姑娘、大眼睛、月亮、哈密瓜、玫瑰花。
最重要的是,王洛宾和他的歌,蕴藏着一种可贵的信念,就是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里所说的,他相信“音乐世界的绝对真实”,那些人的浓烈特质,那些勇气和乐观,爱和希望,是真实的。不是出自于歌者的虚妄,也不是出自创作者的无限度添加。而是因为“在苦难之中,为别人创造出美好,这就是生命力啊”。
这种相信,让这些歌成为信念的载体。
承载信念,歌是效率最高的载体,因为“语言有时容易产生误解 所以用音乐”。
所以,在剧中出现了这样的台词:“一个人相信什么,宏观世界就会变成什么”,“你要是用最悲观的角度,就是选择了最惨的那个宇宙。”
记录了这些人和事,蕴藏着这种热情的歌,就像煤块,储存了太阳的能量,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不论在什么时代,不管是在新疆青海还是外太空,这些“煤块”都曾熊熊燃烧,释放出爱、希望、勇气。
“歌”这种东西,在这里被夸大了,它成为地外星球的生命驱动元素,成为几代人的激情催化。
4
我们本地有句俗语:“吃了五谷想六谷”,五谷,是生活之必须,六谷,是余情余孽,是奢望,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一切。但事实上,“五谷”中就已蕴含“六谷”,我们不是为生活必须的饮食男女而活着,而是用生活必须为支撑,去追求那些“六谷”。
当生命终止的时候,“五谷”是要还回去的,而“六谷”却能留下来。就像谢铭佑在泥土里唱的, “从土里来,往土里埋”,他唱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我们的身体,与泥土、青草、朽木同构。但那些来自泥土的歌,却能摆脱这种宿命。
那本我一再提及的歌之版图中所说,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相信,歌是一种带有神迹的事物,它能显示神灵的存在,也能让人们作为土地使用权的见证,人们迁徙、开路,是为了传递歌,而不是因为迁徙开路,导致了歌的传递。把歌传下去,就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王洛宾和他的歌,也是这种带着使命的歌,可能在他游走西北大地,收集歌曲,记录歌曲,改编再创作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的使命,这种使命是要拉远距离,要从“大历史”的角度才能看到的。
他只是忠于他的信念,用他的方式,去收录蕴藏在那些原初民歌中最基本的东西:爱情、热情、生命力、勇气、忧伤,并且对它们进行再创作。但正是因为这种懵懂,这些歌才毫无目的,也因此蓄满生命的原动力,才能成为“根本词汇”,成为“元故事”。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主演。上图,蔡鹏和崔秀丽;下图,桑可舟和徐梦迪。
这些“根本词汇”,不管包裹了什么样的地理、民族外衣,不管用了什么节奏、乐器,都不会阻碍它们的被理解、被领会,更不会阻碍它们的传播。即便他歌里的月亮换成星星,阿拉木汗换成卓玛或者翠花或者卡梅拉,草原换成森林换成大海甚至都市,这些歌依然成立,歌里的情愫依然芬芳。
到了这里,那些和王洛宾的歌有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这样一个音乐剧,为什么会用科幻形式,也得到了解答。
王洛宾和他的歌,本身就是某种“科技”产品,它可以储能,储存信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被释放出来,可以无限循环,永不停歇。
这也是所有“歌”的使命。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充满了科技感,舞台设计和海报,都以科幻风格呈现。舞台的主体,是航天器的太空舱,突出了太空感、隔离感和漫游感。舞台的转换功能,和航天器的设备功能融为一体,以此实现空间的切换。尤其有趣的是海豚秘境,以投影的方式,通过影像的变幻和演员的变装,体现不同空间的转换。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主演和他们的舞队。
归根到底,是因为“歌”本身,就蕴藏了科幻感。
它从荒凉纷乱、但又浓烈淳厚的上个世纪,传到今天,让今天的我们心有所感,也就能继续传递下去,到五十年后,乃至2141年,让未来的人们心有所感,甚至成为人类接头时候的暗号,以及和人类有关的衍生文明的驱动程序。因为,人们生活的环境变了,但“根本词汇”不会变,内心的“元故事”不会变。
肉体的生命做不到的,歌却可以。这件事,本身就足够科幻。
所以,当我们看到《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开头时,当我们看到,寻找新家园的人类飞船,在宇宙深处,收到了来历不明的信号,并且犹豫着要不要接收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三体》,宇宙间传来神秘的信号,我们要不要接收,要不要回应?
《三体》给出的答案是: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回答之后,就是百万年的劫难。
但《在那遥远的地方》,虽然以神秘的信号作为开头,之后的情绪走向,却更像是《星际穿越》,爱能唤醒一切,爱也能穿越一切,爱甚至能够“创世纪”。
“只要你相信爱,无论你做的选择是对是错,无论结果如何,爱都不会消失”。
所以,要接收。因为,那些歌里藏着的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情感的秘密,我们的“根本词汇”和“元故事”。接收了这些歌,我们就有了生命,有了过去,也才能走进未来。即便你我生活在城市,将来很可能生活在马斯克的火星基地,但那些古典时代的月亮、大眼睛、黑辫子、玫瑰花,才能让你我有别于人工智能。
在2021年,这样一个全世界充满惊慌的当下,我更喜欢这样一种情绪走向。因为,这也正是所有的“歌”的意义,“歌”的功用。
在苦难中,创造美好,在荒漠中,点燃篝火,这就是歌的生命力所在。人们相信这样的未来,也就更愿意吟唱和传递这样的歌,歌因此获得久远的生命力。
朱越峰
爱情,艺术人生。
1900
很少看这两本书,不做回答
蝠翼清流
王洛宾和三毛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以说,“风中女侠”三毛的一生是传奇的一声,尤其是在爱情故事方面,无论是和荷西刻骨铭心的爱还是和“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忘年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不朽的“爱情传说”,犹如王洛宾的西部民歌一样“传唱不断”。
【王洛宾与三毛初识】
1988年,台湾影视制作人凌峰先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外景队,寻找《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此后,王洛宾第一次在台湾荧屏和新闻媒体上亮相,抢了个头彩。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当三毛看到夏婕的报道后极端兴奋,立即向夏婕查询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急切地想到大陆看望她心中崇拜已久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理由。在乌鲁木齐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去参观边疆神秘的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向往直奔王洛宾家。
gz路人甲
加班吃v吃-%%
味极拉面
王洛宾和三毛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爱情故事听说的吗?
不,网络上和书本上看到的。
悟空问答,有多的问题没有任何的鸡毛意义,包括我现在回答的这个问题。
我现在回答的这个问题就如同泼妇骂街,存在即难受。
我之所以回答了这个问题是为了那个要命的认证回答,4道问题。认证通过后,我就可以写一些有生命力的东西了。
提问者我想问你:玉皇大帝帅不帅?王母娘娘美不美?请您回答,请您见了上帝以后回答。
以下字符请不要浪费时间看了,我就是为了凑字数,使篇幅达标,谢谢。
故事如下:
一直以来,有关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恋是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曾经还有人搬出书信证实三毛曾经追求过王洛宾。但在三毛家人看来,三毛是藏不住话的人,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他们都很清楚,三毛“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
三毛在大学期间曾有个男朋友,家里人都认识,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来三毛出国,这段感情也就淡了。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不过此人后来因病去世,让她很难过。
直到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而荷西因为意外去世之后,使得三毛无法承受了。荷西之后,三毛曾拒绝过追求者,陈田心说,“三毛很单纯,她心中有话就会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认识了这个人。
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做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伴侣。三毛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三毛真的爱过王洛宾?看过这些你就知道了……
在三毛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荷西是她知名度最高的男人。但,有一个异性,三毛因为他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和委屈。
这个人就是时住在新疆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三毛认识王洛宾纯属偶然——这事得从中间人司马中原说起。
三毛生前好友司马中原曾在香港作家夏婕那听到王洛宾的故事。
夏婕说,她在新疆下放时,曾跟王洛宾接触过很长一段时间。
王洛宾早前命运悲哀,晚年时爱人又先他而去,但他仍然死守新疆,坚持采集民间歌谣。
每天黄昏,王洛宾就坐在门前看夕阳,太阳落山了,就对着爱妻的遗像,弹曲子给她听。
西北的落日、执着凄美的爱情故事、丧妻之痛……深深地打动了三毛。
天性浪漫的三毛,还没等司马中原说完,就哭红了双眼:“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就是这句话,让太多人误会:三毛对王洛宾有好感,所以选择远赴新疆去看他——这是对三毛最大的误会。
三毛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对一个浪漫的地方、浪漫的爱情故事产生探索的心,对于她来说,再正常不过。
三毛之所以被王洛宾的故事感动,与王同样遭受丧失伴侣之痛有莫大的关系。
在王洛宾的爱情故事里,三毛仿佛看见了荷西,看见了因荷西离去而日夜痛苦的自己。
所以,对于王洛宾,三毛更多的是理解与怜惜。
至于前去新疆,就算没有王洛宾,她的西北之行也是计划之中了。
游历过撒哈拉、中南美洲(1981-1982)的三毛,对于沙漠、荒原的广阔与寂寥情有独钟。
说她因此试图重拾与荷西在一起的沙漠时光,未尝不可。
坊间之所以大传特传三毛与王洛宾有过情感纠葛,始作俑者是王洛宾本人。因为与三毛有过这样一段往事,王洛宾因此被各大媒体邀请。
在节目上,王洛宾十分“大方”地谈起他与三毛在新疆时的种种往事,声称三毛爱他,要嫁给他。
这实在有点添油加醋。
三毛与王既未同居也未确立关系,只是旅居新疆时常去探望他,竟被王说出这般版本,实在让三毛无辜躺枪很多年。
三毛过世后,司马中原对于从夏婕那里转述王洛宾的故事给三毛,十分愧疚。
每每有媒体报道王与三毛的“旷世奇恋”,司马中原都愤愤不已……
感谢大家发时间来看我的回答,一起成长,一起感受,一起提高,一起纠错,有漏尿之处请送纸尿裤。
我是”薅吉他的音乐劳动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拜拜。
mariarose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子,有人问明明是个女子为何取了这样一个笔名,因为在她3岁时读了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我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三毛的成名作都是她在流浪时完成的,的确,三毛从出生到最后自缢,这颗心似乎一直都在流浪,他爱的要么死了要么就是她得不到的。爱神似乎跟三毛开了个玩笑,三毛这一生都在被情伤,偏偏她又是个重情的女子。而她的自缢不是偶然,一生坎坷被欺骗的三毛内心彻底崩溃了。
早年就患抑郁症
三毛的精神疾病是早早就有的,那事得从他初中时说起,偏科严重的三毛数学总是不合格。但是为了不影响升学,在小考时候她都把课本上的练习题背了出来。因此数学老师怀疑她作弊,并且让她做自己重新做的题目,三毛得了0分,数学老师因此在班级上批评三毛。由此三毛得病了,逃学,在公墓看小说,幸好他有一对慈爱又有条件的父母。他们把她带到台湾的美国学校继续学业,但是曾经被当做“骗子”的伤痛在三毛抹不掉了,三毛割腕自杀了过,即使心理医生也挽救不了她那颗受伤的心灵。
多情女子无情郎
陈平(三毛)第一段单恋是和她的美术老师顾福生,陈平在自己的作品里有这么一段话形容自己初见恩师的心情:
“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三毛 《我的快乐天堂》
可惜这份一见钟情,似乎很短暂,后顾福生因要出国介绍韩湘宁教陈平学画画,而韩湘宁也因要出国又介绍了彭万墀。
顾福生解开了三毛多年来的心结,她开始愿意打开心扉,愿意卸下枷锁。也开始打扮自己,事实上,三毛是个美丽的女子,只是不自信,那还不归罪于那个数学老师。三毛在书中写道,人生有几个7年,我竟然把那7年的时光耗费了。
而对于陈平的第一份双向恋爱还是大学时期,和一个叫梁光明,但是陈平逼婚逼的太紧,结局当然是不幸的,陈平第二次割脉。1967年陈平西班牙留学途中邂逅了画家邓国川,家人反对下想和他结婚,在婚前知晓邓是有家室的。紧接着是德国老师,是在网球场认识的,可惜的是德国老师在他们打算结婚的时候猝死了。陈平第三次服安眠药自杀。
自杀未果后,陈平正式流浪生活开始,她无限期的放逐自己,直到遇到了荷西,那次,陈平终于披上了婚纱,终于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这次应该不会了吧。然而命运之神对陈平太过苛刻,荷西在一次潜水中丧失。陈平被家人接回台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平听到了王洛宾的歌在那遥远的远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那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调让陈平泪水夺眶而出,似乎就是写自己。她决定要认识这个王洛宾,不远万里,报了大陆旅行团来到了新疆见到了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王洛宾。陈平和王洛宾聊了很多自己对他的歌的看法,王洛宾带着她浏览了新疆的沙漠,那段时间,陈平仿佛又回到了撒哈拉。
荷西就在自己的身边,几日后回到台湾,写信给王洛宾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王洛宾看了,但是世俗观念重的他无法对这份情谊做回答。三毛第二次来到新疆,大大方方的住进了王洛宾家,给他洗衣服,给他做饭。
但是一个多月了,王洛宾那铁做的心雷打不动。三毛失望了,就算痴情的她也做不到死缠烂打,回顾自己坎坷的情感经历,多年来靠安眠药才能入睡的她在那一晚成功自杀了,告别了自己苦痛的人生。悄悄的她走了,挥了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lyrics_cn
一直不相信世间有刻骨铭心的爱情,直到看到他们的爱
perfectsellman
只要当事人知道!
trydecode
一直以来,有关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恋是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曾经还有人搬出书信证实三毛曾经追求过王洛宾。但在三毛家人看来,三毛是藏不住话的人,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他们都很清楚,三毛“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三毛在大学期间曾有个男朋友,家里人都认识,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来三毛出国,这段感情也就淡了。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不过此人后来因病去世,让她很难过。
直到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而荷西因为意外去世之后,使得三毛无法承受了。荷西之后,三毛曾拒绝过追求者,陈田心说,“三毛很单纯,她心中有话就会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认识了这个人;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做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伴侣。三毛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大头瓜
心心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