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代小说
小猪555
30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第1节 从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
1.“左翼文学”在文坛上的主流地位与30年代文坛上“三足鼎立”的奇观。“左翼文学”创作上的两个时期。
2. 蒋光慈的短裤党、《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在初期革命小说中的代表性。“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
3. 柔石风格迥然不同的《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优秀的小说。
4.吴组缃用科学社会理论来分析农村的“人心大变”的《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和樊家铺。
5. 叶紫的《丰收》与其他“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区别。
6. 丁玲小说从《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到《水》的变化过程。
7. 张天翼、沙汀、艾芜等“左翼新秀”与初期左翼创作的不同。张天翼的包氏父子。沙汀与艾芜的文学之路。沙汀表现四川农村社会黑暗的“揭露”小说与兽道。艾芜的《南行记》与山峡中的神秘色彩。
第2节 “鸳鸯蝴蝶”与都市“新感觉”
1.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在市民读者中的影响。礼拜六与“星社”。各类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通俗文学作家为适应现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
3.张资平小说的创作变化。叶灵凤小说的前卫意识、梦幻色彩和唯美风格以及他与新感觉派的关系。
4.“新感觉派”的形成:《无轨列车》与《现代》。新感觉主义与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及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5.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
6.穆时英从题材到风格的根本性变化。《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对上海生活精髓的概括。“穆时英风”。
7.施蛰存与新感觉派的联系与区别。施蛰存小说的变化。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第3节 沈从文与“京派”作家的文学理想
1.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沈从文小说的两大题材。八骏图与绅士的太太。柏子与《萧萧》。《边城》与沈从文的理想人生。《边城》与沈从文的理想文体。
2. 沈从文与“京海之争”。京派的形成:骆驼草与大公报·文艺副刊。京派的主要作家。“京派”与“京味”。京派与“乡土文学”的血缘联系。京派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特征。
3. 废名小说的风格特点以及对沈从文的影响。《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