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一部小说多少时间
亮子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自传体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一公升的维他奶
我就是写小说,如果你是写网文的话,这个稿费他不能用数字来说明,为什么第一,你肯定是新人,如果要在小说网站签约,因为签约才有稿费,而你这个类型现在已经不是很火了,而且你又是新人,网站只给你分成,一个月十来万字顶多三五百元,具体看你选择的网站福利情况,而且现在玄幻都是百万起步,也就是起码得几百万字网站才看中,如果你只是中篇,完结也正能挣2000——5000左右而已,如果追你的书人多的话,有人愿意花钱看你也能多挣点,这也是往好的情况说,坏的情况签不了约,或者签的晚,具体稿费也得考虑各种因素什么的
huaxuanfeng
这要分怎么个读法,是精读还是略读。
一般培养阅读能力,分析人物和情景等,就要精读,精读就要读懂读透。估计最快要一个星期。
如果说是略读,知道大概情景,那么一天也是可以读完的。
爱惜×2/yb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一共15本
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成名作;“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神雕侠侣(1959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雪山飞狐(1959年)
飞狐外传(1960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天龙八部(1963年)
连城诀(1963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越女剑(1970年)—
尘鱼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tuttii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1970年的《越女剑》由于金庸本人不太欣赏,因而未入对联内。
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鹿鼎记》封笔,共创作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下表括号内列出各书开始创作的时间:
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成名作;“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神雕侠侣(1959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雪山飞狐(1959年)
飞狐外传(1960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天龙八部(1963年)
连城诀(1963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
======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连载于报刊。其后由伟青书店作单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份人接触及大部份影视作品都是改编自这个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陈墨认为新修版虽然改善旧作中的错漏之处,却又产生新的问题。
燕青徐
有长有短,因为金庸以前写武侠是每天晚上到凌晨写1000字,然后在报上刊载。
像鹿鼎记连载了1年就写了1年。
不像现在写小说的,是不限定的,可以一天24小时写,可以几天写一点。
金庸是按照报上连载的时间完成小说的。
短的话,连载几个月就写了几个月
长的话,连载了1年就写了1年。
原贴:金庸写一部小说用多少时间
腹黑小牛
扫读用不了多少时间,三五个小时就够了。就是一页十行地把整本小说都看一遍,能知道大概的人物情节。
囫囵吞枣式阅读,认真地沉浸在剧情、角色里,全神贯注地去看的话,大概需要20个小时,也就是差不多一天。
精读的话,要花费的时间就多了。对人物情节作者生平故事背景都要去研究,分析,保守估计要150个小时,大约一周的时间才能对小说研究得相对透彻。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阅读量,学习方法,记忆力,注意力都有所不同。具体要花多长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分析起来就更轻松些,能做到举一反三,但因为设计的知识点延伸太多,也有可能他研究起来就没完没了,反而耗费了更多的时间。一个文化程度低的人精读起来就更困难,进度慢,但由于他的知识稀少,肚子里墨水有限,反而用不了太多时间,因为他进行不了太多联想。
تۇران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400小迪
没签约之前, 一天一更就好,不要超过4千字。三千多就好,写一定存稿在选择网站上传,个人推荐你去17K,起点不适合新人,在同类网站中,17K对新人的福利是最好,最高的。还有交流群,全都是作者,在里面可以帮助你很多。写小说是一个长久过程,太急躁的结果就是很快的结束。你签约之前先稳定更新一个月,每天更一章三千字左右的就好。这样可以加大你签约几率。
Hazel
小说不在于字数,而在于质量,我就认为今何在的书就很好,关键他是真正在写小说,而不是赚钱
艳˙ゃ
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鹿鼎记》封笔,共创作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下表括号内列出各书开始创作的时间:
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成名作;“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神雕侠侣(1959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雪山飞狐(1959年)
飞狐外传(1960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天龙八部(1963年)
连城诀(1963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
======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连载于报刊。其后由伟青书店作单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份人接触及大部份影视作品都是改编自这个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陈墨认为新修版虽然改善旧作中的错漏之处,却又产生新的问题。
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说》中,形容看到新版《射雕英雄传》后,“怀疑自己得失忆症,因为改动得实在太多了!”
xingyinzhe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白夜MOON
原贴:一部长篇小说写多少字最好
凹凸妞妞
某烨
启星写作网校惠老师答:
如果在校期间,想写网络小说时间不够,那你毕业后仍然时间不够。但不少大神作者都出自学校或者上班族。那么,他们的时间是从哪里挤出来的呢?
不为时间不足找理由。曾经有个漫画,说一个上班族,工作特别繁忙,没有时间上厕所,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休息,生怕自己生病。没想到,自己真的一病不起。现在终于有时间生病了。在生病期间,他有时间上厕所,有时间吃饭,也有时间休息了。
所以,时间不足的人,往往是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分配时间而已。当迫不得已而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有的是时间,而其余的事情,都成了次要。
利用时间的碎片创作。每天可以找出半个小时, 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写作,足够了。写作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作,这就很适合碎片化时间的写作。什么是碎片化呢?早晨早起半个小时,晚上睡前半个小时,手机少看半个小时。一天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挤出来了。
尤其是现代人,看手机的时间是可怕的。一刷视频,半个小时过去了,一看新闻,又半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就是这样白白流失了。
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每天可以为自己整理出几个小时,是很轻松的事情。
要有写作的决心。大多数的写作者,刚开始创作的动力,就来源于热爱。而这个动力,足够了。我们很多作者,因为热爱,而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热爱,他们的业余时间成为超越别人的机会。
一个人的业余时间,决定了他的人生。因为工作的八小时,大多人都是不得不做某些事,而业余的八小时,却可以自由支配。而这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塑造了不同的人生。(首发于公众号网络作家报)
绿叶百合飘
平时没有多少时间,的确是业余作者搞创作的一大苦恼。我突然想起王安忆的母亲、活跃于 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她的作品曾受到茅盾先生的高度赞赏,她的小说《百合花》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她一直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业余写小说。为了挤出写作的时间,她想出了一个方法:将晚上九个钟头时间分成三段——第一段睡三个钟头,然后起床写作三个钟头,最后又上床睡觉。这样,她就可以每天腾出三个钟头搞创作,也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雷锋同志有句名言,时间是挤出来的。喜爱文学创作的朋友,只要这种爱好够强烈,时间是不难挤出来的。
写小说的人常常会产生如电光石火般的灵感,这些灵感一旦闪出,就森紧紧抓住,不可错过。记得我年轻时一度醉心于文学,有时上班路上也往往会突发灵感,晚上回家后就把早上一闪念的构思写下来。记得我第一次在广州羊城晚报文学 副刊花地上发表的小说琴的梦就是上班路上产生了灵感然后抓住而写就的,这篇小说后来还被翻译成英文转载于当时的外文版《中国文学》上面,
当然,要写好小说,是必须经过许多努力的,要不断向前辈的经典作品学习,要关心社会,要不断思考人生。我觉得写小说是一种很好的爱好,它使你一辈子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
水手辛巴德
经常看小说的人,大部分都有想写小说的心愿,但苦于没有技巧、时间、心思,最终就草草而终。如果真要想写好一本小说,我认为需要做到几点吧。
写作其实是枯燥的事情,特别是写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反馈或者想不到后续情节时,放弃的概率就会增大。如果你真想写一本小说,那我建议你先养成每天写作的坚持。从每天写一个小故事开始,字数不在于多少,重点是要有写作这个动作。
2、学习天赋在写作上确实是加分项,但是勤奋和努力则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很多作者,其实都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刻,但是坚持一项,就刷掉很多人了。
写作的时候,很多人怕自己不懂写什么,怎么写。这些技巧其实有许多书籍文章来学习。比如《故事》小说课,这些书籍有很专业的技巧知识,小说构架搭建等内容,想要写好一本小说,这些都是需要作者自己去学习练习的。这些是写小说的底层基础。
3、修改再厉害的大神,写的初稿都是很“垃圾”的。初稿只是先把脉络写出来,而修改才是写好小说的重要步骤。第一稿的文章,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是语句或者逻辑。只有通过不断地修改,才有可能把文章提升,进而得到一段不错的文字。要相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这三点,是写好一本小说需要具备的要素。剩下的就看你对这个目标的坚信程度了。当你能写出一本,两本,三本小说,写作技巧故事构架越来越娴熟,那么写出好小说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了。
kantershof343
文城
按创作顺序的话,就是:
1,1955 年,《书剑恩仇录》,历史背景大概是在公元1756年前后。
2,1956年,《碧血剑》, 历史背景是公元1634年到1644年。
3,1957年至1959年,《射雕英雄传》,背景是公元1206年-1227年。
4,1959年,《雪山飞狐》,历史背景是从公元1780年3月15日开始。
5,1959年到1961年,《神雕侠侣》,背景是在公元1239年-1260年。
6,1960年,《飞狐外传》,背景是公元1766年-1770年。
7,1961年,《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
8,1961年,《白马啸西风》,背景是清朝的,时间不明。
9,1961年,《鸳鸯刀》,背景是在清朝。
10,1963年,《连城诀》,背景是在清朝。
11,1963年至1966年,《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12,1965年,《侠客行》,明朝。
13,1967年,《笑傲江湖》,明朝中期。
14,1970年《越女剑》,春秋末年。
15,1969年到1972年,《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康熙年间。
原贴:金庸小说故事时间顺序?
一脸油墨
金庸小说表面上看的是武侠,背地里是人性,顺便还能学到历史知识。没错,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都脱离不了其特定时代背景,那么按照历史年代的话,应该如何排序?
(一)春秋战国-《越女剑》
毫无疑问,金庸的《越女剑》取材于先秦古籍《吴越春秋》、《艺文类聚》、古典小说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其时代背景是在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之时。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
越女善剑之事,在历史上也却又其事,在金庸小说中这名越女名为阿青,而传她一手精妙绝伦的剑术师傅,竟是一头山中老白猿,而越国士兵得到了阿青指点剑术之后,战力大增,终于一举战胜了吴国。
对比其他金庸武侠世界的设定,《越女剑》无疑显得格外质朴,因为这里是没有内功的,而越女以一敌千的剑术,则完全是招式上的取胜。
(二)宋辽夏金-《天龙八部》
在跨越了周秦汉唐之后,金庸的笔锋一转直接来到了五国对峙的纷争之时,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辽国、北宋、西夏、大理、吐蕃五国之间轮番较量。而最有意思之处在于,此书的几个男主角也基本上分属五国重要势力:
乔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虚竹是西夏国的驸马、而段誉是大理国世子,甚至是大理国王、慕容复是鲜卑后裔。之所以采取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来才能为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儿女情长辗转腾挪。
这部书里,不乏很多经典的武功设定,内功成为武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尤其以虚竹为代表。
南宋时期,宋金对峙的时候,蒙古国开始崛起,时间跨度从宋宁宗到成吉思汗去世。射雕中的主人公是郭靖和黄蓉,神雕中则是杨过和小龙女,将所有矛盾融入在南宋和蒙古征伐的历史背景中,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取舍,无疑使得两部作品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射雕的高手以五绝为代表,到了神雕时,郭靖和杨过也逐渐跻身于五绝行列,整体武力值水平很高。
倚天中,明教中有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家伙,将整部书定位到了明朝。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汉人、南人备受欺压与凌辱,故而天下豪杰奋起反抗。书中主角是张三丰、张翠山和张无忌,最终在明教教主张无忌手中,完成了反元大业的初创。
笑傲中,明教变成了日月神教,但显然时代还在明朝。此时的日月神教已经变成了地下反派势力,而武林正派则是以五座山为名的五岳剑派。辟邪剑法、《葵花宝典》、独孤九剑这几部武功典籍成为经典,至于高手,则以东方不败为尊。
侠客中,时代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关于石破天的设定很有意思,这是之前的主角完全不同。他看似痴傻,却练成了绝世武功,而且武功之高,几乎是已经到了玄幻的程度,这在金庸的书里是不多见的。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突然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鹿鼎记中的主角,突破了金庸以往的做法,韦小宝被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的小人物,清廷、天地会、藩王各方角力的同时,让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各大势力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不得不说很有深意。
连城诀时代稍后,大约是在韦小宝隐居以后。主要情节还是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所谓反清复明的宝藏。鸳鸯刀以两把宝刀为引,讲述了一个“仁者无敌”的故事,很是老套,是一篇挽救明报》之作。
(六)清代乾隆-《书剑恩仇录》、《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
书剑的主角是陈家洛,设定是乾隆的弟弟,却领导着反清的地下组织红花会,政治上的蹩脚,人品上的低劣,让人很难喜欢这个角色。白马的背景大体是在乾隆平定回疆时期,是一个寻宝的故事。雪山的主角之一福康安,也是乾隆有关,是其私生子。
原贴:金庸小说历史时间顺序?
David Ben
原贴:金庸小说按时间排序
jiumei
原贴:金庸写一部小说用多少时间
枸杞
何葉葉_Yolanda
coysol
Julian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游遍世界的小猪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很让我无话可说。《侠客行》、《碧血剑》、《鸳鸯刀》、《连城诀》也没有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东西。我在正文中分别有几篇文章,不再一一赘叙了。
《白马啸西风》里最打动我的是这句话:“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办法?”每次读到,都不禁叹息。
一般认为,《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只有肉欲,没有爱情。可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肉欲,就不是爱情吗?爱情真的是我们想像中的、宣扬中的那般纯净和美好吗?
西江源远牧歌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大大大空想家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