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的小说
黄小仙小姐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淼姑娘_
金庸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的先后顺序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尘鱼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江成子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小楠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drmao3706
第二等级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侠客行》就稍差一些,不过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上面这些,如果你喜欢武侠,喜欢金庸,是一定要看的。
第三等级的《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就不是那么有看的价值了,尤其是《越女剑》,图书资料很少,在网上应该能找到,不过不是很好看。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感觉自己写的,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可是很有资格的“金迷”“古迷”,对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如数家珍。
给我分吧。有时间交流一下。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经过
◆MOKALIN◆
1955 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奠定武侠文学基业。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 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写《射雕英雄传》连载於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雪山飞狐》连载于《新晚报》。
1960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 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经过
大甜很爱你
金庸一生只十五部作品,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决,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前十四部皆是长篇,组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后一篇是唯一一篇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段冰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安妮88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的名字
八贝勒
金庸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的先后顺序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60《飞狐外传》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miller_j
二○○○年出席北京大学举办的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初会马幼垣教授,马公治学的主要范畴是中国古典小说和海军史,原来他与“小查诗人”还是“中表之亲”。会间马公提议编一部金庸词典。或许大学教授生得好命,凡筹划研究项目,总会想到要先解决经费问题。结果“镛表哥”对“垣表弟”的建议并不热衷,于是乎金庸小说研究史上的第一部大型词典编纂计划,就给扼杀于萌芽阶段。但是差不多与此同时,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开始为金庸小说作注,这可以说是编一部小型金庸词典的先期准备工作。 陈志明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和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续编分别在○七、○八年由东方出版社刊行,两编都分上下册,书介言道:“这是国内金庸研究者中第一次有人从这个角度对金庸作品进行全面笺释,数据丰富,具有相当工具性和收藏性。”出版商强调其工具书的作用,那也可以算是一部小词典吧。 金庸小说进军中国内地已近二十年,到了今天仍有不少论者歧视之为“通俗小说”而菲薄之。金庸小说实是“典雅小说”,笔者常想,假如有机会与此辈面谈,或会不客气的问:“小说中的典故,十成中你懂得几成?有几成是你知道出自何经何典?”我深信那些没有细看过小说而妄发谬论的人定必为之语塞,若说懂得多,则一经考校就会黔驴技穷;若言知的少,还凭甚么评金庸小说为“通俗”?那就等于投降认输。 陈志明这两编四册可以让读者加深了解金庸小说的典雅,数据尚算丰富,发前人未发之议的不在此多作介绍,读者可自行体会,不过此书仍有不少缺失。首先是体例欠妥。可能是作者的写作计划在通俗可读与学术谨严之间游移不定。大部分条目引用小说原文过长,这样虽然可以便利记性不好的读者,但作为工具书就显得浪费笔墨。一些条目只摘引原典出处而不作注解,微嫌躲懒,有失为普罗读者注释典故的本意,这在互联网上已有网民评及。正编和续编出版相隔只一年,两编分收的条目漫无准则,读者想找一个典故,实不知该在正编还是续编检索,足见出版安排欠缺周详规划。编次亦非常混乱,竟然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排列,收条目又不按书中出现顺序。如此种种,作为消闲读物仍属有趣,若作为工具书则翻查不便。例如《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丘处机的一条排得很后,那是迁就被成吉思汗召见的一节,其余六子则系在初次出场。浅见以为当以出版顺序或历史先后来排,现在以《飞狐外传》先行的排法未免媚俗。 作者的著述野心可不小,自序声称:“『文史』二字,在这里取其广义,大凡诗词典赋、琴棋书画、山川风物、典章制度,各类『典故』,皆包罗其中。”如此自许未免过于托大,包罗二字尤见轻率,如果能够稍自谦抑,于篇名后加上“举隅”两字,就不至于言过其实。 比如人物条目,《书剑恩仇录》花国状元选举一节,出过场而有对白的袁枚、厉鹗、赵翼、沈德潜、蒋士铨、纪晓岚、郑板桥等文士都有立项(只是照抄《清史稿》,不过辨正江左三大家、江右三大家则可记一功)。那就不得了!《鹿鼎记》连没有正式出场的黄梧也立项,那么戏份不轻的重臣如杰书、索额图、明珠,武将如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地方大员如慕天颜等都不应付之阙如。再如制度,于《鹿鼎记》介绍了八旗,但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六部、绿营制度等都不注。 作者搜罗小说中出现过的诗词戏曲比较全面,只可惜没有提到少年杨过曾经背熟的全真大道歌。而对《鹿鼎记》和《倚天屠龙记》回目的“集注”,则嫌夸大其词。需知《鹿鼎记》回目用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的联句,部分只抄录原诗而不注已经欠妥,更与“集”无关。而不注《天龙八部》回目词,以及《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回目联句,亦为重大疏漏。 作者本意包罗,但是研究过程似无系统规划,如注释小说中的佛家语亦多遗漏。《天龙八部》鸠摩智在大理天龙寺演练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摩诃指”,《鹿鼎记》澄观老和尚赞叹“晦明师叔”(即韦小宝)他日必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两个佛家名词都是当注而未注。还有金庸修改原典的情况,亦未有适当的考异。例如《神雕侠侣》李莫愁整日挂在嘴边的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元好问的原作是“恨人间情是何物”,金庸的改动实有画龙点睛之功。 陈志明这两篇作品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以一人之力、没有耗费太多资源而能从八年来“评点和注释”的材料编出是书,亦实难能可贵。而其最大价值,相信是可以用最短时间,向读者证明金庸小说是“典雅小说”而非“通俗小说”。我想二十世纪的其它所有“通俗小说”该没有一部像金庸作品那样,引用这么多的“文史典故”,陈氏所罗列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原贴:《金庸》写的什么?
angel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ayida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helen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sueky
金庸总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古龙总共写了六十部武侠小说。其实金庸和古龙不相上下,之所以金庸的小说比较出名主要是因为,古龙死的比较早,没有来得及整理自己的小说,导致很多小说不连贯。另外古龙的小说对于武打动作描写比较简单拍电视剧的时候很难拍,而金庸对武功描写比较详尽,更容易拍出来。
凌小菲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 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写《射雕英雄传》连载於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雪山飞狐》连载于《新晚报》。
1960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 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经过
米仁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还有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还有一点其他的作品,但不是小说,就不多举例了。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Fumeng_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咕咕kisswa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曼曼蹦蹦兔
越女剑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鸳鸯刀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 三十三剑客图 袁崇焕评传 月云 金庸散文集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shedk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念小雨
楼上好牛啊,《英雄志》都成凤歌写的了
凤歌的文字是模仿金庸风格的,继承了金庸小说的稳重和大气。当年我看《昆仑》前传《铁血天骄》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惊艳啊.......简直太像金庸了!然后凤歌又写《昆仑》,这部小说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成功,百分之八十的金庸风格,但是也正是太成功了,所以批评也很多,像什么结构不够紧凑啦,过于模仿金庸的语言啦,等等。个人只喜欢金庸,因为当时金庸小说我早就看完几遍了,看到昆仑,便把它当作了金庸的替代品。《昆仑》很精彩,虽然还很难和金庸小说相提并论。
随后又写的《沧海》,就差得多了。
大陆新武侠作者中,凤歌算是出自金庸门下的了。
至于声称要革金庸先生的命的步非烟,还是滚远些吧。
至于楼上所说的《英雄志》,乃是台湾人孙晓所做,至今还未连载完成,尚缺大结局。
有言道: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不得不说,英雄志是部佳作。全文沉郁顿挫,恢宏壮美,波谰万变。而其内涵之深厚,比之《天龙八部》也实在是不遑多让。
可惜的是孙晓的英雄志前后风格未能统一,且行文之处,瑕疵,无聊的场景,在18卷之后渐渐增多。还是希望孙晓大结局之后可以将英雄志系统的修改一下,让其风格更完善。哎,毕竟不是大师——金庸之后,没有大师。
不过还是推荐你读读,号称男人的武侠的英雄志,读起来有着和金庸相似又不同的享受.......
原贴:求类似金庸写的小说
懋子_LP10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沧海〓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whwptalent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呼吸的海7581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 三十三剑客图 袁崇焕评传 月云 金庸散文集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paradize
老残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的名字
逢香必醉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陈小末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我的存在是问号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小晴歌
原贴:金庸写的十四天书
饼饼猴
《碧血剑》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发表于1956年,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剑》的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
在艺术形式方面,金庸在写作时就寻求着突破。他吸取外国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一次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身世、性格特点、故事,全都通过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动情的回叙和追忆展现出来。而这种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它的运用,为以后武侠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开了一个先例。
原贴:金庸写袁崇焕的小说?
bertha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背包玩世界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snaileva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小蕊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彪poon
原贴:金庸写的所有小说
卩灬晨er灬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都有哪些?
Wen0_0Wen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有哪些
西江源远牧歌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像风一样自由
听起来,雅俗共赏这句话似乎一点儿不陌生,甚至有些老生常谈。然而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不论是“纯”文学还是“俗”文学——若真能作到雅俗共赏,却绝非易事。可以说,雅俗共赏是文学艺术的至高至大的境界。
我们知道,一部小说要写得“好看”,殊非易事,而要写得“耐看”则更是困难。倘若要要求它既“好看”又“耐看”,只怕就要“难于上青天”了。
而金庸的小说偏偏就能如此。
表面上看,金庸的小说与其它的武侠小说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其它的武侠小说的好处,诸如紧张,曲折、悬念、起伏、打斗等等,金庸的小说一应俱全。也就是说,金庸的小说首先和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都具备了“热闹”和“曲折”,因而“好看”这一武侠小说的必要条件。
问题是,金庸的小说,“游戏”而又有其“味”,“胡说”而又有其“道”,有味有道,便非同一般。
首先,金庸不是一昧地“传奇”和“讲故事”,而是不断地“求真”兼而“写人”。
金庸小说的妙处在于其事虽奇而其人却真,而且以人统帅了故事,而并非以故事统帅了人。一般的武侠小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其人物、尤其是其主人公不仅善恶分明,正邪清楚,而且这些人物简直就是某一种概念的公式,让人一看就知,了无深趣。另一种情况是根本没有什么人物性格,只是追求一种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甚至漏洞百出而又低级下流的“故事”或“传奇”。更多的情况是以上两种情况“合二为一”,即一些概念公式化的人物和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而金庸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几乎从一开始就出人物的性格,而且绝对地统帅了故事,即金庸的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发展需要及其可能性、必然性等等去安排的。如《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跳崖不死,一则是因为她爱极杨过,情愿为之牺牲,二则是因为她早年生长于古墓,又习“玉女心经”所以能安于寂寞,十六年安然度过。而十六年后杨过之跳崖,一则是因为他于小龙女之死靡他,至情至性,二则是因为他的性格本身就是有易走极端这一成分在内。为此,此事虽奇,而此情节却真而且美,而且十分动人。其人则更鲜明、更突出。
其次,金庸的小说为他人所不及之处及在于其将“传奇”与“历史”巧妙结合,并使之浑然一体。
一般的武侠小说总是写到江湖上的一已恩怨,绿林中的明火执仗,草莽间的凶杀打斗。而金庸的小说则是每每将“历史”引入“传奇”,从而使其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兼而成为中国古代英雄史诗。金庸的小说大多有明确的历史年代及其具体的背景,之所以如此,是想要增加其“可信性”。然而,其意义与作用远非如此,即一是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之外,还将“历史引入传奇”:金庸的小说中有许多真人(历史人物),然而他们的事迹则多半是出自传说或野史的假事(即不足信之事)。另一方面又努力将虚构的人物及其故事写得更真实更可信。就这样,真人假事与假人真事浑然一体,叫人不能相信亦不能不信。——在“历史事实”这一层次上是不可信的,但在“艺术真实”或““哲学真实”这一层次上又“极可信”。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风采及深刻的底蕴。既写出了“江湖”(传奇),又写出了“江山”(历史),处于江湖与江山之间,处于传奇与历史之间,另辟蹊径,自立于“武林”与文坛。
原贴:金庸写的小说好在哪里
大大大空想家
原贴:金庸写的多少小说
BIGCICI
武功
1.一字慧剑门 ------ 周公剑 ------ 天龙八部
2. 九翼道人 ------ 蜀道难牌法 ------ 天龙八部
3. 九翼道人 ------ 雷动於九天之上剑法 ------ 天龙八部
4. 大理段氏 ------ 一阳指 ------ 天龙八部
5. 大理段氏 ------ 五罗轻烟掌 ------ 天龙八部
6. 大理段氏 ------ 六脉神剑 ------ 天龙八部
7. 丐帮 ------ 降龙十八掌 ------ 天龙八部
8. 五台山清凉寺 ------ 心意气混元功 ------ 天龙八部
9. 五台山清凉寺 ------ 伏虎拳 ------ 天龙八部
10. 五台山清凉寺 ------ 伏魔剑 ------ 天龙八部
11. 五台山清凉寺 ------ 普门杖法 ------ 天龙八部
12. 天龙寺 ------ 枯荣禅功 ------ 天龙八部
13. 天龙寺 ------ 狮子吼 ------ 天龙八部
14. 太乙派 ------ 羽衣刀 ------ 天龙八部
15. 太别山 ------ 回打软鞭十三式 ------ 天龙八部
16. 少林派 ------ 袖里乾坤 ------ 天龙八部
17. 少林派 ------ 一拍两散 ------ 天龙八部
18. 少林派 ------ 大金刚拳 ------ 天龙八部
19. 少林派 ------ 大金刚掌 ------ 天龙八部
20. 少林派 ------ 大韦陀杵 ------ 天龙八部
21. 少林派 ------ 大智无定指 ------ 天龙八部
22. 少林派 ------ 如来千手式 ------ 天龙八部
23. 少林派 ------ 天竺佛指 ------ 天龙八部
24. 少林派 ------ 少林长拳 ------ 天龙八部
25. 少林派 ------ 去烦恼指 ------ 天龙八部
26. 少林派 ------ 伏魔杖法 ------ 天龙八部
27. 少林派 ------ 因陀罗抓 ------ 天龙八部
28. 少林派 ------ 多罗叶指 ------ 天龙八部
29. 少林派 ------ 拈花指 ------ 天龙八部
30. 少林派 ------ 易筋经 ------ 天龙八部
31. 少林派 ------ 金刚指 ------ 天龙八部
32. 少林派 ------ 降魔刀法 ------ 天龙八部
33. 少林派 ------ 降魔禅杖 ------ 天龙八部
34. 少林派 ------ 韦陀杵 ------ 天龙八部
35. 少林派 ------ 韦陀掌 ------ 天龙八部
36. 少林派 ------ 般若掌 ------ 天龙八部
37. 少林派 ------ 寂灭爪 ------ 天龙八部
38. 少林派 ------ 袈裟伏魔功 ------ 天龙八部
39. 少林派 ------ 无相劫指 ------ 天龙八部
40. 少林派 ------ 达摩掌 ------ 天龙八部
41. 少林派 ------ 摩诃指 ------ 天龙八部
42. 少林派 ------ 擒龙功 ------ 天龙八部
43. 少林派 ------ 燃木刀法 ------ 天龙八部
44. 少林派 ------ 龙爪手 ------ 天龙八部
45. 少林派 ------ 鹰爪功 ------ 天龙八部
46. 少林派 ------ 少林擒拿十八打 ------ 天龙八部
47. 少林派 ------ 罗汉拳 ------ 天龙八部
48. 少林派 ------ 如影随形腿 ------ 天龙八部
49. 北渔拓跋氏 ------ 渔叟钩法 ------ 天龙八部
50. 古笃诚 ------ 盘根错节十八斧 ------ 天龙八部
51. 尼摩星 ------ 释迦掷象功 ------ 天龙八部
52. 白世镜 ------ 缠丝擒拿手 ------ 天龙八部
53. 伏牛派 ------ 百胜软鞭 ------ 天龙八部
54. 朱子柳 ------ 哀牢山三十六剑 ------ 天龙八部
55. 朱子柳 ------ 书法武学 ------ 天龙八部
56. 江南史家 ------ 回风拂柳刀 ------ 天龙八部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顺序
小漂回来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顺序
从祛痘开始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顶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金庸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写武侠小说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