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话,直接上排行,自带理由,请大家品评。我心中的古代十大军师是:
1、大周太师——姜尚
2、大汉留侯——张良
3、大明军师——刘基
4、黑衣宰相——姚广孝
5、前秦砥柱——王猛
6、兴隋名相——高颎
7、北魏司徒——崔浩
8、秦府高参——杜如晦
9、强魏克星——孙膑
10、不朽武侯——诸葛亮
既然军师有个“军”字,那么评判的侧重点,即为个人的军事谋略造诣和辅佐君主达成的军事成就。华夏历史悠长,智计之士不知凡几。榜上前十,龙争虎斗,优中选优,上榜理由,请看下文。
第一名:姜尚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姜尚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讲的就是他与西伯侯姬昌的故事。
姜尚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是姬昌的首席智囊,辅佐姬昌使周国日益强大。姬昌死后,姜尚又辅佐周武王姬发推翻商纣王,建立周朝。
周朝初创前后,诸多军事策略和奇谋巧计都是出自姜尚之手。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道: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这就确立了姜尚是中华历史上创立韬略理论的开山祖师的地位。
姜尚著述的《六韬》,也叫《太公兵法》,为后世传承了宝贵的知识经验,孙武、鬼谷子、张良、诸葛亮、刘基等后世许多智计高才都将《六韬》奉为圭臬。
以姜尚的功绩和地位,称他是“军师之祖”也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军师榜上姜尚稳居第一,众人皆需望其项背。
第二名:张良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被应用在了很多著名谋士的身上。但是其原版版权应该归张良所有,因为这是《史记》中刘邦称赞张良的话。
张良一身的本事多赖自身素质和黄石公传授的《素书》。
秦末农民起义之时,张良为报家仇国恨,追随刘邦打天下。他为刘邦屡出奇谋,扫平障碍,是刘邦创立汉朝的首功谋士。
凭张良之谋,大汉集团创下的功绩很多:
攻心降宛城、智计取峣(yáo)关、护主鸿门宴、暗渡陈仓、下邑之谋、借箸阻封、安抚韩信灭楚等等。
张良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他的谋略影响极为重大,屡次挽救大汉集团。
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助汉军杀出牢笼,夺取关中基业;
鸿门宴巧妙斡旋,保下刘邦性命;
下邑之谋,三王联合,重用韩信,终可与霸王一战。
借箸阻封,驳回了刘邦“分封土地,复立六国”的错误决定,避免大汉集团的土崩瓦解。
安抚韩信,在决战项羽的最重要关头,确保了历史走向大汉统一,避免了韩信自立的危险局面。
看后世的君主经常夸首席谋士“吾之子房也”,就知道张良在圈子里的地位有多高了。
综上,张良不论是功绩,还是谋略造诣,皆是军师中的翘楚,当居第二。
第三名:刘基
谋思迅捷人莫测,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作为朱元璋的顶级军师,辅佐其开创大明王朝。
朱元璋在创业时,一度陷入巨大的危机。两个最主要的敌人陈友谅、张士诚,对朱元璋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
朱元璋紧急请刘基入密室商量对策,刘基根据形势,为朱元璋定下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使得朱元璋绝处逢生,最终集中兵力先后消灭对手。
在朱元璋荡平江南,羽翼已成后,刘基主要负责灭元方略的制定,从中参与军机要务8年,最终成功将元朝残余势力彻底讨灭。
所以,以刘基的造诣和功绩,我推他为第三名。
第四名:姚广孝
道衍三教阴阳变,谋盖两朝定江山。
姚广孝,法名道衍,明成祖朱棣的首席智囊,靖难之役的幕后策划者,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
建文帝继位后,大行削藩,相继废除多个藩王,眼瞅着燕王朱棣也是在劫难逃,神奇的道衍和尚登场了。他多次进言献策,打消朱棣疑虑,坚定朱棣的起兵决心,以其过人的谋略,帮助朱棣最终推翻了建文帝,夺取皇位。
虽说靖难之役属于内战,但是姚广孝辅佐朱棣以一隅反击全国,而且最终还翻盘获胜,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只凭此旷世奇功,作为幕后主谋的姚广孝,就当得起这第四的位置。
第五名:王猛
纵横十载定北方,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字景略,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丞相,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及巴蜀地区。
当初王猛与苻坚相遇,颇似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所以苻坚常把王猛比作自己的诸葛亮。
王猛虽然出身贫寒,隐居山中,但却是一个军政奇才。他在内主政,发展国力;在外领兵,开疆扩土,仅用了10年,就带领原本四面环敌的前秦,荡平群雄,统一北方地区。
王猛先稳定西北,巩固后方。他收服胡族各部,又先后率军压制东晋、前凉,令其不敢妄动。
之后,王猛借东晋北伐之机,谋划前燕。最终在灭燕战役中,他以六万精锐击破前燕三十万防御部队。
吞并前燕,前秦大势已成。收尾工作,又发兵灭了西北的仇池,劝降了被孤立的前凉,收服可陇西鲜卑、吐谷浑等部,还拿下了巴蜀地区。
如此一来,在王猛死前,前秦基本统一北方,还外加一个巴蜀地区。
可惜,王猛死得还是早了,否则苻坚也不会有淝水之败,搞得前秦土崩瓦解。
综上,王猛一生谋略超凡、功绩斐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排在第五,当之无愧。
第六名:高颎(jiǒng)
世务明达文武略,奇策密谋胸中藏。
高颎,字昭玄,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辅佐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消灭南陈,统一南北。
高颎出身渤海高氏,为人精明强干,知兵事,多智计。先后监军讨平尉迟迥叛乱和作为实际指挥者南下灭陈,其谋略高超,筹划稳妥,为隋朝统一南北立下主要功劳。
后来,高颎在突厥入侵战役中,谋划得当,大破都兰可汗,凯旋而归。
综合其造诣和功绩,高颎当排第六。
第七名:崔浩
料敌如神言必中,计无虚发比张良
崔浩,字伯渊,出身清河崔氏,魏名臣崔林之后,北魏顶级谋臣,常自比张良,辅佐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威逼南朝。
崔浩历仕北魏三代君王,到了拓跋焘一朝尤为被重用。他计无虚发,料敌如神,帮助拓跋焘灭亡胡夏、平定北凉、击破柔然,为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
观其平生造就,屡献奇谋,料事必中,可排第七。
第八名:杜如晦
目光如炬势立判,谋略深远帐筹谋
杜如晦,字克明,是隋唐时期李世民麾下的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时,杜如晦都随军为其出谋划策,确保胜利,为大唐的军事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杜如晦最初被李世民招入秦王府,作为参军。一路随李世民南征北讨,参赞军事。由于擅长分析判断形势,所以每每李世民出击前,都要根据杜如晦的准确判断,作出相应的军事方案,确保李世民在各大战役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杜如晦后来更多的功绩,多是在朝堂政事上,还有“房谋杜断”的功绩分流,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位。
第九名:孙膑
必攻不守因势制胜,得民慎战掌控主动
孙膑,本名孙伯灵,后来因为被同窗庞涓陷害,遭受膑刑才改的名。他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膑和庞涓原本同是鬼谷子门下,可惜庞涓怕地位有失,竟然害得孙膑差点没命。
孙膑的战绩其实多是来源于对魏国和庞涓的报复。
孙膑先是在桂陵之战中,扮猪吃老虎麻痹对手,然后围魏救赵调动庞涓回防,最后成功截击魏军,生擒庞涓。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输了,但主力还在,休养生息几年依然能再现锋芒。
但是接下来的马陵之战,孙膑用“减灶计”,引诱魏军追击,等到埋伏圈时,万箭齐发,聚歼魏军。这一战,庞涓身死,魏军主力丧尽,从此失去了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一蹶不振。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其军事思想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在后世多为借鉴,传播广泛。
根据其历史表现和功绩,我将他排在第九位。
第十名: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其实无需过多介绍,家喻户晓的千古良相,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实话单讲军略、功绩诸葛亮还真排不进军师前十。他的长处是内政,军事谋略造诣和军事成就他还不如同僚法正。更别说越国的范蠡、曹魏的郭嘉、后赵的张宾等一堆人还没位置排进来。
但是为了致敬我尊敬有加的蜀汉丞相,为他的坚毅不怠、执着坚守喝彩,所以决定将他提升到第十名。
以上就是霸气华丽的古代军师前十金榜,请大家品评指证,欢迎各抒己见,不吝赐教。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分享历史,欢迎关注留言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