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牛医术最高
哪个人写的小说好看
竹下天West
1、《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是200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是张分田。该书是“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之一。本书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多视角、多角度地再现了一个有“个性”的秦始皇;在客观介绍秦始皇的一生,品评他的功过得失时,还为读者解读了2000年来形成的“秦始皇现象”。
2、秦始皇嬴政全传
秦始皇嬴政全传是2012年2月1日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家淇、李金水。
秦始皇嬴政全传内容简介:秦始皇是一个史诗般的理想主义英雄。在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仅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世界的东方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秦始皇深刻地影响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盛誉,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帝王之一。
3、《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作者是孙皓晖。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该书于2008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全套出版,6部11卷。
201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了修订改版,6部11卷。
4、《秦始皇》
《秦始皇》是2015年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世浩。
本书利用现代历史学的各种取径,以原典史料为中心,结合考古成果、古代文物等,对历史人物秦始皇以接近管理学“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论述分析。
全书以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主轴,探讨了环绕在他身边的人物及具体历史事例,不但分析人物的性情,亦剖析当下的历史条件与局势,以及人物的策略、思考与抉择,最后再探究其是非成败的道理,以及对于今人的昭示与启迪。
5、《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一书是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图书,作者是翟文明 。
《秦始皇传》采用“以图读传”的崭新形式,精选数百张与秦始皇密切相关的精美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新颖的版式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立体再现千古一帝秦始皇叱咤风云的人生历程、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备受争议的千秋功过。以秦始皇这个典型的历史个案,反映出宏观的视野,给读者提供一把打开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原贴:写秦始皇的哪本书好看
王婷婷joyce
金庸老爷子已驾鹤西去,留下了14部皇皇经典武侠大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射雕英雄传》是儒家的正义、《笑傲江湖》是道家的洒脱、《鹿鼎记》是世俗的修炼,而《天龙八部》则是佛家的众生皆苦。许多人都认为《天龙八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说,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陈世骧和夏济安曾用8个字总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书中所有人物都是一个个悲剧。
“天龙八部”是佛教概念,代表8种神话种族,分别为:天众、龙众、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8类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代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将其作为书名映衬着“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那么我们来介绍八部分别对应的8个小说角色。
天众:萧峰,他本是契丹族人,因为父母被中原武林豪杰所害、自己被汉人抚养长大,因为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成为了丐帮的帮主,声望极高,人称“北乔峰”。但当其身世被揭露,乔峰被诬陷杀死义父义母、授业恩师玄苦大师等人,被天下人误解唾弃,聚贤庄一役和中原武林决裂、众叛亲离,后来又亲手打死了自己最爱的人阿朱,最后萧峰为了逼迫耶律洪基放弃打宋朝,自绝于雁门关外。
龙众:段誉,段誉是云南大理段正淳的儿子,下一任大理国皇帝,和父亲一样,段誉也是一个情痴,对见过的每一个美貌女子都产生过美好的向往,比如钟灵、木婉清、阿碧和王语嫣,然而他也是全书中被“情”折磨得最惨的人。他不好武功,不爱皇权,最后却学得绝世武功,被皇位牢牢束缚。
夜叉:虚竹,他是一个和尚,但从头到尾都只是遵守戒律、不曾领悟佛法,他运气很好,习得一身逍遥派武功,当上西夏驸马、灵鹫宫宫主,一个平庸的身居高位、没有安全感,灵鹫宫有锦衣玉食但虚竹却重新回到少林寺种地。
而干闼婆对应阿朱、阿修罗对应慕容复、迦楼罗对应鸠摩智、紧那罗对应阿紫、摩呼罗迦对应玄慈方丈,阿朱被乔峰一掌拍死,慕容复费尽心思想要光复大燕最终以失败告终,鸠摩智醉心于武功绝学、最终却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誉吸走而武功尽失,阿紫爱上了自己的姐夫、萧峰死后她跳崖而死,玄慈方丈作为当年“雁门关事件”的带头大哥最终和叶二娘一起赴死。
“天龙八部”指的就是芸芸众生,金庸想说的是佛家的众生皆苦,整本书都在说8个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兜兜1988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一家大小
这种人不少吧,萧峰虚竹联手改降龙二十八掌为十八掌,桃花岛的武功基本都是黄药师自创,周伯通自创七十二路空明拳,杨过自创黯然销魂掌,张三丰自创武当武功……
tenniswhr
八部天龙是指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天众”及“龙众”最重要,故称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
葛甲麒
“天龙八部”分别是指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金庸借用“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的性格、命运,来一一对应书中的8个角色,指引他们的生命轨迹。其中:
天众(又叫提婆,与天神首领地位一致)是指丐帮帮主萧峰。
龙众(四灵之一,有四种,天龙,海龙,藏龙,雨龙。)是指大理皇帝段誉。
夜叉(又叫捷疾鬼,亦名暴恶鬼,有善恶之分:爱吃人的是恶夜叉,护持佛法的是善夜叉)是指四大恶人。
乾闼婆(香神,主要负责为寻香、嗅香、食香,不吃肉,以香气为滋养)是指阿朱。
阿修罗(有男女之分,女的端庄,男的丑陋,最大的特质就是疑心甚重)是指大燕太子慕容复。
迦楼罗(又名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是指鸠摩智。
紧那罗(头生一角,是帝释天的奏乐神,善歌舞)是指阿紫。
摩呼罗伽(大蟒蛇神,是人形蛇首的样子)是指虚竹。
chelly
金庸、古龙、黄易,个人的风格不同
金庸的大气,可以划分为历史传奇系列,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丰厚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也比较复杂.
古龙的就是典型的逻辑推理故事,人物设计的简约不简单,每个故事都留个人相当的想象空间.
黄易的就是玄幻系列,但是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属于有理论基础的玄幻想象.
金庸的小说我看电视电影比较多,小说一本没看,觉得历史成分太厚重,而我看小说则是为了休闲放松,不喜欢看厚重的东西.古龙的小说我都看过,比较喜欢里面的逻辑气氛,但是不喜欢拍成片子的作品,感觉和书差的太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武打设计,也就香帅传奇还过的去.黄易的故事在改编时人物删减太多,也不是很喜欢看.
孙小花YOYO
平一指,胡青牛,程灵素,薛慕华。四位职业医生。前二位医术一流,却医治不好主角的病。幸亏主角有光环,要不早死了。薛慕华封号神医,只是混迹于聚贤庄的小人物。面对星宿老怪,苏星河,虚竹他只有靠边站,还敢和乔峰大侠作对。不自量力。
程灵素。第一主角胡一刀中毒,第二主角胡斐也中毒了。如果不是程灵素牺牲自己,主角又要换了。
黑洞少女
胡青牛第一吧。且不说临床治疗和著写医书。看一眼就断人生死,直言寿数几何,这已经不是医术的范畴了。如果一个医生看一眼就能断定一个人能活多少岁,那不是医生,是神棍。
suyee
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流传有很多版本的《西游记》,作者不详,但是最终《西游记》被清代文学家定性为明代作者吴承恩所写。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是元末明初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写的《水浒传》。有疑惑的人且听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小说故事所反映的内容。
一、《西游记》依靠神话故事来反映敏感的农民起义话题在章回体小说《西游记》中,1号男主角孙悟空是一个没爹生没爹养的野猴子,这里就影射着古代没有靠山的农民阶级。所以,孙悟空的成分是农民。孙悟空在学成本领归来之后,独立山头对抗天庭,也就是《西游记》中的统治阶级。大闹天宫是为了推翻统治阶级,是起义的具体行为。
在经历过天兵天将几次平定之后,天宫的统治者决定对这位农民起义头领进行招安,并且须以官职。但是农民起义头领,无法忍受官僚阶级,所以又反下天庭,并且不忘农民阶级兄弟,给他们带去了仙桃仙果。但最终这名农民起义头领还是被镇压了,并且被充军,最终被教化。
二、《水浒传》并不是一本农民起义小说,而是官僚内部斗争说到《水浒传》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本农民起义小说,但实际主线的内容却没有农民起义的任何内容。梁山的第1个首领是个亲近官僚的小人,第2个首领晁盖和第3个首领宋江都是曾经的公职人员。
而且《水浒传》中的108将当中大多都是曾经的公职人员。只不过是因为内部斗争或者被梁山众人陷害而不得不上了梁山。水泊梁山上的人员不仅没有什么农民的成分,更没有任何推翻当权者的起义行动,最多算匪类。
三、农民起义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没有定论农民起义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本来是没有定论的。因为西游记有很多的版本,并且在这些版本上很少见到作者的署名,所以《西游记》的实际作者是谁,并没有一个定论。
清代学者吴玉搢,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作者吴承恩的说法。但这仅仅只是一家之言,虽然吴承恩最终被广泛用于西游记作者的署名,但确实也没有实在的证据去证明清代学者吴玉搢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
四、何为农民起义,这是分辨《西游记》和《水浒传》谁是农民起义小说的重点对于农民起义的定义,通常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所以,根据农民起义的定义来对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进行分析,得出西游记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小说。
在《西游记》当中,作为农民映射的人物,孙悟空失去了花果山的土地管理权,反抗了天庭的秩序和建制。并且以坐上玉皇大帝的位置为目的,实施了具体行动。但最终起义失败了,并且作者用后面大量的篇幅,具体的告诉人们体制内妖怪和体制外妖怪的区别。
在《水浒传》当中,不管是宋江还是晁盖都不是所谓的农民阶级而是官员。他们既没有失去土地,也没有反抗秩序或者建制。而是积极地想要重新回到固有的秩序当中。
五、结语综上所述。
大型神话玄幻浪漫主义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内容是符合农民其定义的,而大型神话玄幻浪漫主义只是在当时作者对于小说主题的掩饰,毕竟都不敢署名。
大型官场现形记小说《水浒传》的内容是完全不符合农民起义定义的,所以《水浒传》不是农民起义小说。
因此,最早的农民起义小说的作者就是被清朝学者定义为《西游记》作者的吴承恩。
可颂
crazytom_27
大丁
就是爱玩乐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
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契诃夫: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凡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门清无会儿
闲谈三国人物,说起来个个喜欢。
沧海横流,他们都显示了英雄本色。
不可能一一说来,就简单说一下郭嘉吧。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当初,郭嘉先是投奔了袁绍。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占据冀州后,天下英才蜂拥而至。兵精粮足,野心勃勃,意欲与天下诸侯争霸。
对于郭嘉的到来,袁绍十分高兴,非常客气。
但经过交流、观察,郭嘉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
郭嘉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就要善于选择主公,只有如此才能够凡事皆成。袁公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谋略;想法很多,却无法实施;喜欢谋算,却不能决断。要想跟他共救天下危难而成就一番大业,很难啊。
此时,郭嘉仅仅二十一岁。
郭嘉如此年轻,但看问题非常深刻、老辣。用少年老成来形容,毫不为过,真正是英雄不在年高。
人们喜欢把郭嘉与诸葛亮对比,也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豹眼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但从郭嘉这番言论来看,跟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有得一拼。他们都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
不同之处在于,郭嘉主动出击,去寻找明主。诸葛亮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不断的发布广告。
共同之处,在于不是明主决不伺候。
辛评、郭图等人还在贪恋职位,存有幻想,但郭嘉却义无反顾地离开。
回到老家,郭嘉一呆就是六年。宁可闲着,也不肯将自己的旷世才能轻易付出,这本身就是不一般的格局和境界。
但郭嘉跟诸葛亮一样,纵然有冲天志向、旷世绝才,也仅仅把自己定位在辅佐明主的谋臣上,绝不做天下枭雄。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一位非常倚重的谋臣戏志才病逝,荀彧、程昱共同推荐了郭嘉给曹操。
曹操与郭嘉经过一番交流,君臣彼此感觉非常满意。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曹操很高兴地说:”能够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啊。“
郭嘉出来后,也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苦心等待的明主哦。”
从这番对话,就看出君臣之间是多么投缘,这真正是一段佳话。
豹眼也喜欢看演义,但越来越不受演义的影响,更喜欢独自去品味那些历史故事。
在豹眼看来,曹操与郭嘉这段对话,绝不次于刘备、诸葛亮之间的隆中对。
郭嘉经过荀彧等的引荐,直接就来投奔曹操。如果曹操也如袁绍一样,郭嘉一定会弃之而去。但如果郭嘉自视清高,等待曹操三顾茅庐,恐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这给豹眼以感悟,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必恃才傲物。只有去追求,才能掌握主动权。追求不等于苛求,也不等于委曲求全。这才是面对现实、理性的处事哲学。
诸葛亮的做法,似乎更为超然一些,但也就脱离了一些现实。
今天去阅读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去品评古人的是非,为得是给自己一些教益。
郭嘉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功勋。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郭嘉,但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病逝啦。这令曹操伤怀不已,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和哀叹: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君臣相知相得,这是多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郭嘉一向不拘小节,不遵礼法,经常被负责督察官吏行为的陈群打小报告。但曹操在褒扬陈群的同时,却对郭嘉的事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作为人臣,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可以啦。
郭嘉不仅仅是凭借能力,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忠诚得到了曹操足够的信任。这才是他人生成功的关键。
像孔融、许攸、祢衡等人,也不缺乏能力,也不按套路出牌,不得善终,不能不说是人生的遗憾。他们与郭嘉相比,应该说做人是失败的。
尽管诸葛亮也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寿命也远大于郭嘉,但给人的感觉,诸葛亮就是累死的。而郭嘉却貌似潇洒很多,寿命在天,不是人力可为。
郭嘉人生短暂,但却没有遗憾。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邢走天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引
说起三国,我们平常人脑海里可能闪现出“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系列计谋以及诸葛孔明、赵子龙、刘关张、曹孟德等一批鲜活的形象。但这只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人物以及情节,后世人颇受小说的误导以至于里面的人物颇受后人的误解。真正的说起三国,我就不得不为一个人正名了,他就是周瑜周公瑾!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之一,今天,我就要用我的笔为他正名!
理由其一—为臣忠他力排众议,坚决拥护孙权继位。当初孙权继位之初,年轻并且没有威望,江东的臣子对他并不信服,而此时功勋显赫、手握重兵的周瑜却站出来支持孙权,他从不自恃身份为难孙权。对于孙权的命令,他坚决执行,从不打任何折扣。举个例子,当初赤壁之战后刘备来吴借地,他看出了刘氏集团的威胁竭力反对借给刘备,但是孙权作出决定后,虽竭力反对,还是执行了孙权的命令。
那一年,周公瑾三十五岁,英年早逝,孙权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进行哀悼。后来,孙权经常与别人追忆周瑜的功绩,称赞公瑾“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理由其二—为人仁周瑜为人豁达,常常推贤举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如此心胸狭窄之人吗?恰恰相反,他善于发现并且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人。再谈到他的胸怀,当初程普早年就追随孙坚,跟随孙坚打下了半壁江山,身为江东政权的元老,自然是看不起年少的周瑜,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欺辱他,而周瑜却处处谦让,对他十分尊敬。
时间一长,他也真正看出了周瑜的君子之风,程普大受感动,后来老人越来越钦佩周瑜,遂成忘年之交。后来还成了一桩美谈,他感慨的对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理由其三—为谋慧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纵观周瑜一生,大小战役无数,但是最出名的一战还是赤壁之战。当时东吴兵力只有三万,虽然孙刘联合抗操,但实际上主力依旧是东吴的兵力,而反观曹操军队,足足有二十多万。如果是一般人,听到三万对阵二十多万,早就吓得投降了,哪还有心思抵抗?可周瑜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还十分自信地告诉刘备“三万足矣”!而正是赤壁之战,奠定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时,周公瑾年龄方才34,豪情万丈,联刘抗操,以少胜多,建功立业。
理由其四—善音律“曲有误,周郎顾”。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此外,他虽是是“高富帅”,却还不忘发展自己的才华,他精通音乐,即使在酒宴之中喝了很多的酒,但只要乐队演奏有误,他立刻便能察觉。“曲有误,周郎顾”本是指周郎精通音律,后来民间便传出这样一种说法,一些女乐师因为周公瑾的俊美便为了多看几眼常常故意弹错几根弦。而范成大更是将周瑜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为臣忠,为人仁,为谋慧,善音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胜赤壁,定三分,官至东吴大都督,试问这样一个世间的美男子,有谁不爱?
部分资料选自:《三国志》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慵懒的瓶子
闲谈三国,也就是闲谈《三国演义》中的人和事。《三国演义》是一部由作者把正史变成历史小说的断代作品。我们大家平时看到并且阅读的大都是这部巨著。有一定层面的读者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把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史书《三国志》,变成了文字通俗易懂,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能勉强看下去的通俗化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更多的夸张,虚构,无中生有。每件事在作者的笔下说的娓娓动听,比如桃园结义,连环计,草船借箭,祭东风,空城计等无不是奇趣横生,驰骋于神出鬼没想象不到的境界!
三国在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有反面角色,正面人物。正面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赵云等。反面角色有曹操,董卓等。各个都是典型突出,无不各极其态。
我今天在这里就说说被列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吧,这个人物是我读了三国后一直喜欢的重要人物。她虽然出现在三国书中的章节不多,但她却为垂死挣扎的东汉王朝除去了暴虐无道的奸臣董卓!想当初董卓手握大权,残杀良臣,草菅人命,祸害百姓为所欲为,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就在如同朝廷司徒王允说的那样“百姓有倒悬之危,群臣有累卵之急!”的情况下受于重托。
貂蝉不负使命召唤,最终完成了当时男人们解决不了的任务:为国家除掉了暴凶董卓大快人心不在话下。
貂蝉令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原因我归纳有几点:
一、貂蝉知恩图报从书中得知她可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力养活,要不怎能自小逼迫离开父母,进入权贵人家学习歌舞等将成为备用的棋子。但她在王允府中生活多年,也一定受到了不错的待遇,以致使她对主人感恩戴德,在主人王允最困难时站出来,甘愿为恩人排难解忧。
二、貂蝉绝对是天姿丽质她从小就是被选入王府的,没有非常好的先天条件,那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能被看中的,只有了很好的相貌才有可能入选。要不然也不能成为日后人们广为称颂的美女呢!
三、聪明伶俐、有智慧和 手段貂蝉如果不聪明伶俐,就不会在众多的歌舞人群中脱颖而出!她不仅在歌舞方面突出,而且在其它方面又有独到之处。很会察言观色,一眼就能看出主人有难言之隐,而后就有了和主人在牡丹亭畔的肺腑之言。
貂蝉被送去董卓太师府后一系列表现活动,都提现了她的才智和手腕。成功的挑起董卓和干儿子吕布的矛盾,最终为朝廷铲除了奸佞暴虐之人董卓算是立了大功。
四、绝代佳人的悲惨结局虽说貂蝉有闭月羞花的绝世容颜,但还是一枚可用或不可用的棋子。最后凄然地为死去的吕布收尸后,便暗淡的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个弱女子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到底去了哪里,或是被害,或是被他人虏取都无从得知!
无论是读三国,或者后来观看电视剧,使我心灵震撼的均为貂蝉的人生命运!她也是我为之动容动心的悲情角儿。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水瓶儿
闲谈三国,我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貌美,才能出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
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除了上述的原因,还有以下三点:
一 作为臣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当时刘备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运筹帷幄,先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然后智取荆州,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后又联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继而入川,建立了蜀国。后来刘备为报杀弟之仇,死于白帝城,临终托孤,让诸葛亮辅佐刘禅。
诸葛亮牢记先帝遗诏,不忘先帝的统一大业,从228年――234年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战争,历经7年,建兴12年(234年)病死在五丈原。
他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连杜甫都写诗赞美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 作为丈夫不是看色娶妻。传说,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貌及丑,黄头发,黑皮肤,可知识渊博。诸葛亮不看外表,他看中的是黄月英的才学。
大家都知道,女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如果一个男人只爱你的外貌,那么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必定会遭到抛弃。诸葛亮不凭外貌择妻,而是爱妻子的才学、贤德,是天下最好的丈夫。
三 作为父亲教子有方。诸葛亮中年得子。按照常理,他应该十分宠溺自己的儿子。可是他不是这样。
诸葛亮留有三封家书,其中诫子书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有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育他的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努力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
总结:诸葛亮为臣子尽忠职守,为丈夫爱自己的妻子,为父教子有方,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
所以我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
诸葛亮只是《三国演义》里其中的一个人物。书中描写的人物众多:曹操、孙权、关羽、张飞、周瑜、赵子龙等等。个个人物性格特点分明,读三国既学习了历史又学习了文学写作手法,《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不朽名著。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loujin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东坡追忆羽扇纶巾的周瑜,辛弃疾感叹生子当生孙仲谋。我却比较欣赏那几位军师,曹操的荀彧,孙权的鲁肃,尤其是刘备的诸葛亮。
每每想起孔明的《出师表》,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世上难得的君子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有人说,诸葛亮后期迷恋于权力,特别是刘备临终嘱咐的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后人对诸葛亮的忠心有诸多怀疑,原来刘备对诸葛亮早就戒备,又不能明言,直到临终时才敢试探他。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指的猜疑诸葛亮的那些人啊。
司马徽说过,“卧龙雏凤,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两人皆有旷世之才,然而志向却不一样啊。卧龙愿埋名于阡陌之中,而雏凤则求有朝一日闻名于诸侯。
正是因为诸葛亮不想出仕,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如果他真的想要追求功名利禄,又何必让刘备三顾,而且又何必追随穷困潦倒的刘备呢?
反观与他齐名的庞统,为了成名,到处毛遂自荐,而且先到孙权处,后被冷落才改投刘备。
诸葛亮投奔刘备之时,刘备寄居于刘表之新野,两手空空。是他建议刘备联合东吴,合力挫败曹操,才能据有荆州的数郡之地。庞统来投奔刘备之时,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地盘,也算是一方诸侯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投奔刘备是为了名利吗?我想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吧。因此,才有了下一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曹操三代皆怀疑司马懿,司马懿父子不负众疑,最后篡夺曹魏江山。刘备临终之前召来诸葛亮,他面对奄奄一息的刘备和年幼无知的刘禅,却不为刘备的让国之举所动心,声泪俱下地表达自己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禅之决心。
行动是言语最好的证明,诸葛亮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呢?南征益州各郡,北伐曹魏,诸葛亮这一生未尝有半点怠慢之心。
记得刘备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据有荆州、益州,一旦时机成熟,则挥师北伐,恢复汉室。
诸葛亮出山不久,便助刘备据有了荆州的一席之地,之后刘备得益州之后,眼看着一切皆按计划进行,如果加以时日,那么光复汉室并非不可能。
这时,关羽为了逞一时之英雄,贸然北进,结果丢失荆州,还搭上了性命。然后,刘备又为了泄心头之愤,撕毁吴蜀联盟,不但没有夺回寸土之地,还搭上了益州的大部分家底。
刘关兄弟潇潇洒洒出口气、轰轰烈烈地走了,留下一片狼藉给诸葛亮。关键刘备临终之前,还不忘提醒诸葛亮“终定大事”,什么大事,光复汉室。诸葛亮这个巧妇有多难,几乎再度回到初次见刘备的情形。
就为了这一声嘱托,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病死在战场之上。并非诸葛亮不知道失去荆州之后,北伐的可行性有多低,他是为了刘备的遗愿在拼命啊。否则凭他的谋略,余生安守益州绰绰有余,又何须担上穷兵黩武的质疑呢。
结语:他从南阳阡陌中来,感三顾茅庐之恩,舍苟且偷生之安,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果君子也。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wasabizeng
三国时期,种群并起,王侯各立,谋士名家,才子佳人……数不尽的英雄泪,道不完的女儿情。之此中,若问最喜何人,吾言孟德之第三子,曹氏子建。
吾之喜,原因有三。
一喜子建少年聪颖善诗文;二喜子建才子风流天下闻;三喜子建名仕气度兄弟情。
十岁诵诗书,他以他出彩的诗赋文章,成为父亲曹操眼中的“可担大事”之人。我们知道,曹操乃乱世枭雄,断事识人都非常精准,固然因为子建是自己的儿子有所偏爱,可也并没有说错。只是,子建那时年轻气盛,心境不稳,又加上生于那样的富贵人家。不免有些自大狂妄,恃才傲物。再有就是曹操并非只有一子,可他丞相的位置只能有一个继承人,那么,以才闻名的子建自然就会落于人后了。
我们都知道,风光是给别人看的,面对自己的家人可能更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温情。子建生于王侯世家,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帝王心计。可惜,他没有。所以,这一生他注定与帝王之位失之交臂。
我们常说,别和帝王谈亲情。可是子建偏偏就谈了,不仅谈了还挺成功。
父亲去世,他也很悲痛,所以种日对酒狂歌,以借此来排解他对故去亲人的思念。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并无不可。可是在那个时候,这是不孝,是大不敬。于是,来自许昌的金戈铁马,破门而入。在身披金甲的将军让人将他押解回都时,身为曹操三公子的气势终于汹涌而出。“吾乃先王嫡亲三子,岂容尔等宵小在此放肆!”顿时,来人被他的威严所慑,不敢上前。
然而,这都城之行,是避无可避了。
其实他不是不敬先王,相反,他是太敬了,以至于承受不了父王的去世才迟迟未至灵前叩拜。可来自兄长的冷漠让他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就能避免的。
金銮殿前,众臣逼迫,王兄施压。终于让他看清了帝王亲情,然而,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一首七步诗震惊朝野,也惊起了那龙椅上人最后的一点亲缘。
自此,子建退隐,终日吟诗作对,再不问这天下纷纭,人间草木。只是他的身体里到底流着曹家的血,那龙椅之上的人总不免对他小心防备。
于是,他成了陈郡之主,谥号思。史称:陈思王。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旦丁
既然是闲谈三国,喜欢的三国人物是哪个,那么我想,就从一名男人的角度来说,三国之中,最喜欢的人,其实是卞夫人!
三国之中,出场的美女众多,有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列,有羞花闭月之称的貂蝉,有铜雀春深锁二桥的大乔小乔,有擅于卜易,忍辱负重的孙诩之妻徐氏,有被称之为洛神的甄宓,还有文武双全的孙尚香等等。
可是,貂蝉的八卦太多,大乔小乔的老公命短,徐氏只能够敬重,甄宓太过悲惨,孙尚香空守活寡,这些美女,都只适合远远地看一眼,便够了。总是不适合在一起的。
卞夫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作为一名男子良配美眷首选。
首先,卞夫人出身歌者舞伎,想来外貌不会太差,但是和貂蝉、大小乔、甄宓这些美女比起来,又不会太漂亮。所谓娶妻在德不在美,找一个漂亮又不绝色的美女做老婆,可以心安。
同时,虽然卞夫人出身歌者舞伎,难免抛头露面,在古代是一种卑贱的职业。可是,当今之世,谁不以抛头露面,以有歌舞技艺的能力为荣,要不然,抖音、快手什么的,也不会这么繁荣,明星网红,也不会成为许多小女孩心中的理想职业。
卞夫人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实在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她的职业,却又要比许多人高尚出许多了。
而且,找这样有才有艺,有闯南走北,很有见识的女人做伴侣,人生便不会索然无趣,生活也不会平寡清淡。
其次,卞夫人还是一名贤内助。
当初,曹操在外创业,袁术觑觎曹操的地盘和资源,造谣说曹操已死的消息,弄得曹家上下一篇混乱,曹府内外的人纷纷想要散伙。这时候卞夫人就挺身而出,走出来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曹操的后方大营也因此而安稳;
而且卞夫人为人贤能豁达,比如曹操姬妾众多,有一些人留下年幼的孩子早逝,可是卞夫人代行养育之责,都能尽心尽意抚养教育,即使是曹操的最早的丁夫人,卞夫人也能够对她以礼相待。
当然,卞夫人这种女子,也是个很会持家的人。她推崇节俭,生活简单自然,不会因为自己是曹操的老婆,一天到晚想着 “买”、“买”、“买”,她穿的衣服简洁大方,身边的饰物也不追求什么珠玉金宝,家里的家具也不用彩漆绘画,追求名贵家具,只要搭配得当,看着用着方便就可以。有一次曹操在外头得到了几副精美的耳环,拿回去让卞夫人先挑,卞夫人的选择出乎意料——她只拿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卞夫人淡淡地说:“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
最后,卞夫人在子女培养上还很有一套。
卞夫人生有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四个兄弟。这四个兄弟的才能,不要说是曹家兄弟,就算是和天下英雄如刘备、孙权、刘表、袁绍、刘焉这些人比较起来,都是出类拔萃的。除了曹熊死的比较早之外,曹丕文武双全,他的才思不在曹植之下;曹植是三国第一才子,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 古及今共分一斗”;曹彰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出众,可是在军事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以霍去病为榜样,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有才有貌、有德有能、能生会养,像卞夫人这样的三国第一女子,又怎么会让人不喜呢?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果小王
最喜欢的人是周瑜,当然是历史上的周瑜,可不是小说里那个能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这得算是一个和诸葛亮一样近乎完美的人,先说周瑜出身于庐江周氏家族,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再说长相,周瑜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周瑜身材魁伟,斯文儒雅,仪容俊美,肤白俊美的让女人都嫉妒,论长相周瑜估计比现在的影视剧偶像男星还得帅。
再来说说历史上的周瑜为人品行,历史上的周瑜为人品行非常高雅,完全不似小说之中气量狭小之辈,历史上的周瑜气度恢弘谈吐不凡,当时东吴众臣之中都敬重周瑜,唯独老将程普仗着资历年龄都比周瑜老而深,经常侮辱周瑜,而周瑜气度恢弘,始终自降身份迁就程普,后来程普终于明白了周瑜团结同僚的良苦用心,从此程普越加敬重周瑜,逢人就说“与周郎交往如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从此后世就多了饮醇自醉的成语,用来形容与宽厚的人交朋友让人心醉,令人敬服。
论能力周瑜文武双全,不仅饱读诗书,且还能骑马开弓上的战场,并且周瑜精通音律,在当时素有“曲有误,周郎顾”之称。
周瑜早期辅佐孙策称霸江东,为孙策孙权兄弟统治江东奠定了基业,后来曹操占领荆州发动赤壁之战,周瑜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军马联合当时被曹操追杀的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周瑜除了事业上的成功、非凡的能力、俊美的容貌,他还娶到了当时闻名天下的美女小乔,俊男美女,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周瑜可以算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生赢家,他的人生可以说完美无瑕了。
也正因为周瑜的人生太过于完美,这种事情老天是不允许的,所以才让他英年早逝,周瑜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但是后世人没有忘记周瑜,唐朝开始就把周瑜列为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到了宋朝更是对周瑜追封有加,宋徽宗追尊周瑜为平虏伯,周瑜在宋代也是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jessicadeng24
我最喜欢刘禅。与三国的英雄豪杰们相比,刘禅的行为逻辑更接近平凡的小人物,更容易让庸庸碌碌的现代人感同身受。
刘禅的目标,从来不是匡扶汉室,更不是一统三国,他只想过点平常的小日子,有吃有喝就够了,只是历史硬是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子,章武三年,仅有17岁的刘禅成了蜀汉后主。
登基之后,刘禅把所有权力都放给诸葛亮,毫无保留,“政事无巨细,悉决于亮”,他还乖乖遵从老爸的意愿,娶了张飞的女儿立为皇后。以诸葛亮权力之大,在哪个朝代都容易引发君臣之争,但在刘禅这儿一点事都没有,他知道诸葛亮各方面都远胜自己,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言听计从,毫无二心。
这并不是刘禅有多高的政治智慧,只是他本就是个安于现状的庸碌之人,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信赖完全出于本能,甚至于诸葛亮死前安排的人,刘禅也严格照办,让丞相留府长史蒋琬接了班。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来投降蜀国,刘禅亲自安慰他:“你父亲不是被我爹手刃杀死的,而是在战场上战死的。”还指着自己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姜维和宦官黄皓有矛盾,求刘禅一定要杀了黄皓,刘禅又发挥和稀泥神功,说黄只是个小人,还让他主动给姜维赔罪。以刘禅的脾性,他既不会惩罚黄皓也不会伤害姜维,只是姜维害怕黄皓暗害自己,才躲了起来。
后主刘禅,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老好人啊,如果他不是皇帝,不会有这么多人骂他昏庸无能,如果他是普通的乡野村民,一定会成为全村最喜爱的那个可爱大叔。
平心而论,蜀国之亡,绝不是刘禅的锅,而是历史的必然,弱小的蜀国能坚持到最后实属不易,而刘禅已经为诸葛亮创造了极为宽松的舞台,以诸葛亮之才智尚且难以逆天而行,何况后来的姜维呢?所以刘禅明哲保身,主动投降,避免了蜀国遭遇战火之苦,又因为"乐不思蜀"的著名典故,躲开了司马一家的疑心,最终受封安乐公,安享晚年,活了64岁。
历史把刘禅这个小人物推上了蜀国最高的地位,他的才能和意志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但他毫无权力私欲,给诸葛亮、蒋琬和姜维以充分的发挥空间,他虽然任用小人黄皓,但从未因谗言而滥杀忠臣,他只想让自己和大家好好的活着,他以这样的善良维系着群臣的生命,对于蜀国的存亡他并不关心,所以他甘愿投降,所以他乐不思蜀。
刘禅爱的不是江山,不是权力,而是生活,是生命,以己推人,他也爱惜着每个蜀国臣民的生命。他是如此平凡而善良,堪称三国乱世最可爱的人。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刘禅必然能成为一个盛世之主。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lesley羊羊
滚滚黄河东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喜欢猛张飞,1947年,保卫延安作战胜利,毛主席赞赏彭德怀,曾经写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主席把彭总比作张飞。
先说张飞的武功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六作“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这个人物的武功和军事指挥能力都很不错。“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三国演义》中,评价三弟张飞。他不仅武功高强,还是一个大嗓门,当阳桥头喝退百万兵。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兵败长坂坡,形势十万危急,此时的张飞仅带二十骑兵断后,随时都有被灭的可能。曹操大军到后,只见张飞怒目圆睁,持矛骑马立于桥上。张飞大喊三声叫着: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我乃燕人张翼德也!我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万马肃静,没人敢出声应战。曹操见状,便向左右将领说:我曾听关羽讲,我二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啊!刚说完,曹操身边的部将夏侯杰听闻张飞的喝声,便肝胆碎裂,跌倒于马下。张飞胆大心细有一句歇后语说:“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三国演义》中,瓦口关一役,张飞率军攻打张郃把守的宕渠山宕渠、蒙头、荡石三寨,张郃坚守不战。张飞想出了计策,让敌人引兵出战。这一次,他大战曹操手下的张郃,得胜。
遥望张飞大明灯烛,正坐在帐中饮酒。张郃当先大喊一声,山头擂鼓为助,直杀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飞假装在阵前喝酒叫骂,麻痹张郃,用计引出张郃交战。然后,一举败之。计败张郃,这是燕人张翼德一生的巅峰之战。
张飞的义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家都很讲义气。关羽入曹营,降汉不降曹,后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军中时,张飞挺矛便刺,大骂关羽“不义”。
最后,张飞之死很憋屈,这也暴露了他的性格弱点:性格暴躁,不体恤下级。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liuhngs
三国最喜欢的吗?我觉得曹操的谋士贾诩应该是了。
贾诩是曹操的谋士,魏文帝曹丕的师傅,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本是董卓的部将,后来董卓失败后又投奔李傕、郭汜使其反攻长安,李傕失败后,贾诩又投奔了张绣,最后成为了曹操的谋士。
贾诩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看事情明白,却不像杨修那样事事都要显摆。他知道隐藏自己的聪明,能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该不显山不露水,何时该谏言献策出力。贾诩一辈子不功高盖主,不拉帮结派,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在此乱世保全家人,顾全名声,这种人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了吧。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王姑娘爱吃零食
诸葛孔明:小人物的大情怀
(我是任兄,执笔文史,关注我@任兄文史汇,览中华文化精粹,知文史趣事~)
三国时期涌现出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互相争霸天下的刘备、曹操、孙权,也有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今天任兄来说说自己喜欢的三国军事家——诸葛亮。
说起孔明先生,我脑海中首先想到了孔明先生的大情怀,故事需要从历史典故三顾茅庐说起。
诸葛亮在自己的诗作《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个布衣之士,可以让比自己地位高贵的刘备三顾茅庐,可见当诸葛亮是具备很高的价值的!诸葛亮在日后无论是对政治还是对经济都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在刘备三兄弟的邀请下,诸葛亮离开茅庐,踏上他的政治仕途。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策略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战曹操,也就有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惨重,无奈北还。
无奈刘备病重早逝,当时依旧三足鼎立,天下未定。当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刘禅,如果刘禅没有才干,诸葛亮可以自行取代刘禅。”
显然,凭借诸葛亮的才能取代刘禅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可以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他尽心尽的辅佐刘禅,我想尽管刘禅不具备做帝王的能力,但是诸葛亮这样做他自己绝不会后悔,他完成了先帝刘备托付他辅助刘禅的遗愿。
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见解独到、战功显赫,在政治、经济上也做出甚大贡献。
政治上,诸葛亮带头提倡廉政,以身作则,提倡政治廉明。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与法正、李严、等人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诸葛亮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在当时对蜀汉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上,诸葛亮实行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扩充了人口。同时还兴修水利,为后世的水利事业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是刘禅对诸葛亮的评价,从刘禅的评价中也不难看出诸葛亮一心一意辅助刘禅,同时诸葛亮也具备明睿笃诚的品质。当然个人喜欢诸葛亮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从前出师表中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求富贵,也不行闻达于诸侯,觉得做个布衣之士,安安心心的也是挺好的。但是最后是什么让诸葛亮离开了茅庐,辅助刘备的呢?是诸葛亮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诸葛亮是一个小人物,自己过得很好,能够满足,原本可以安心悠闲的过自己的乡野生活,可他心中兼济着天下的苍生,放心不下战争中的老百姓,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的生活,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茅庐,踏上政治仕途。
诸葛亮的才智,不是我所喜欢的,他的大情怀才是我所敬佩的,我所以喜欢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helen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大忠臣,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后世称道。爱国、尽忠的历史人物是我个人所深爱他的原因。
一、诸葛亮能够学以致用诸葛亮在隆中高卧时,读书十分刻苦,他读书的独特方法是“独观其大略”,着重对精神实质的领会,不搞寻章摘句经学家那一套。因此他涉猎广,钻研深,有独到的发现。他在论诸子一文中就十分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诸子”的优点和缺点。他说:“老子常与养生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秦、张仪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他不仅对先秦时代的老子,商鞅,苏秦,张仪,白起等历史人物深有研究,而且对于近代以敢谏出名的哀帝丞相王嘉,以及对同时代的那个评说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子将,也了如指掌。从而做到取人所长,避人之短。这便是他“独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所取得的成果。
从现存的《诸葛亮集》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曾经博览群书,诸如天文地理、兵书器械、农工算计等。是一位知识十分丰富的博学家,一位学以致用的实干家。
二、诸葛亮荐贤用能“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这是诸葛亮一句名言。
诸葛亮出山之后的二十七年中在蜀国制定各种治国方针策略,在国家治理上做出出色的成绩。在人才使用上,他不断推荐和选拔有用的人才,使蜀汉政权后继有人。刘备死后,尽管刘婵很不成器,但蜀汉仍然维系40年。最能表现诸葛亮能推贤用能的是对文臣蒋琬和武将姜维的任用。此二人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栽培和重用,成为西蜀后期顶梁柱。
三、诸葛亮以法治蜀李严是西蜀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曾与诸葛亮一同接受刘备的托孤,辅助刘后主。但诸葛亮四出祁山时,他假传刘后主的命令,让诸葛亮退兵,贻误军国大事,被依据法典削职为民。
对于李严这样高级别官吏这样处罚,无疑是严厉的,他体现了以法治蜀的精神。诸葛亮认为只要执法无私,赏罚分明,就能振奋人心巩固西蜀政权。
在《三国演义》的世界中,诸葛亮擅长治理国家,通过重用贤能、法治以及符合国情、民情的治国策略。把国家治理的相当好。即便在诸葛亮离世,蜀汉政权仍然在后来的30多年间没有出现过任何动乱或者叛变,长治久安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曹军破城,这是他一生最卓越的成绩。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咖啡绿
三国是中国历史最为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并起演绎精彩。可以说三国时期的格局在中国历史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并对后期经商从政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居风采,但我个人较为欣赏吴国大都督鲁肃,其人心胸宽广,胸怀天下,且性格豪爽,虽然在三国里吴国存在率较低但并不能掩盖鲁肃之风采。坚定联蜀抗魏,在公瑾去逝以后,接任大都督更是启用大批人才大胆革新,使吴国比蜀国生存更为长久。
性格冷静沉着,关羽单刀赴会指名约谈鲁肃甚至放言吴国唯子敬一人是英雄,关公何等人物眼高于顶能把鲁肃放在心上足以见得鲁肃是有大智慧。但事实确实是鲁肃阻止了在江边对关羽的绞杀,没有最先引起蜀吴厮杀,给吴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幸福的kitty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群雄逐鹿,豪强并起,而在诸多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曹操。
曹操这个人在人们的心中印象不算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就是“奸臣”,甚至是“奸贼”。但是在我的心中则认为他是个,一个真实的人。
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有复杂多变的心理和行动,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处事。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人。当然,他不是圣人,办过的错事也很多,所以不能说他是好人,但是他真实。
人们最恨他的一点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吧。说实话,当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也是恨不得跳脚大骂的,可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发现这就是演义中的一种夸张的方式,结合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史书上是“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结合当时的环境,可以说是曹操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对自我的安慰和排解,当然这不能洗刷他的罪过,能够凄怆,还没有丧尽天良。至少,曹操敢把这种话公开的说出来,足以说明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
曹操还是个真性情的人,也非常豁达,征战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时,留下了一份遗令,出乎意料的不谈政治,只是对琐事的一些安排,比如让各房的女人们学着编织草鞋卖等等,颇有些絮絮叨叨,婆婆妈妈。但我认为这比那些充满官腔套话的“遗嘱”
真实的多。曹操也是一凡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一凡人,临终前的遗言流露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感情。
曹操虽然也会翻脸不认人,比如许攸,当年也是辅佐他,帮助过他的人,因为侍功对曹操不恭敬客气,后来曹操毫不客气的收拾了他;但是对于背叛他的手下和朋友,曹操还是很看重当年的情谊的。比如当年曹操出任兖州牧就是陈宫的功劳,后来陈宫帮吕布打曹操,被俘以后死不投降。曹操流泪为他送行。陈宫死后,曹操赡养了他的老母,帮他把女儿嫁了,对他们家比当初是朋友的时候还要好。虽然道不同,但是不妨碍对朋友的真情实意。
所以说,曹操是个真实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聪明又愚蠢,狡诈又真诚,豁达又猜疑,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性格他都表现得落落大方,真诚坦然。
这些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一个真实的人,无论好与坏,坦坦荡荡。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就是我喜欢曹操的原因。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刘小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的历史英雄可以说比比皆是,有人喜欢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有人喜欢惟贤惟德的刘备;也有人将乱世枭雄曹操奉若上宾,但是对我来说,真要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欣赏的人物,我会选择孙权,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
胆智过人新版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孙权九岁当使者,伶牙俐齿惊众人。历史中孙坚带传国玉玺回江东,路遇刘表手下黄祖埋伏,不幸中箭身亡,尸体也落入刘表手中。古人重忠孝,为拿回孙坚尸体,江东需要孙策镇守,而讨回尸体的重任何人能担?没有人吱声,只有时年九岁的孙权毛遂自荐,一身胆气,即便面对刘表的轻视追问,依旧能够言语缜密,利用黄祖换回孙坚尸体,虽说电视剧为显示孙权的优秀,有夸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剧要突出的不就是孙权的胆气与智慧过人之处吗?如此年纪就能够说服一方诸侯议和,并且达成目的,试问有多少人穷其一生才能达到如此人生巅峰?
心态成熟孙权的心态成熟不仅表现在九岁即能出使议事,还表现在面对满朝文武他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关系。古之成大事者皆有贵人相助,什么聚贤堂,英才阁,不在乎拉拢人才为几用,孙权便是其中佼佼者,他自幼跟随父兄参与大臣议事,并且均有独到见解。他能因为凌统重伤亲自为他更衣,凌统死后视其子女为己出;摒弃众人想法,重用俘虏潘浚,潘浚从此忠心耿耿,试问如此心态成熟之人如何大业不成?
帝王之相古史记载刘备是身长七尺五寸,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观耳。世间皆依次描述起帝王之相,而孙权也不弱之,史书描述孙权:“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硕大口。”除此之外,孙权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对待部下足够真诚,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之谈劝诫吕蒙读书,所以才有士别三日已非吴下啊蒙之佳话。相比于刘备怒摔阿斗,白帝城托孤之虚伪,孙权或许更受人们拥戴,吴国虽灭,却胜于蜀国,和孙权的帝王魅力是分不开的。
因此,若论个人因素,最喜欢孙权。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无敌甲鱼
曹操!
若让我生于乱世的话,我也愿做个“乱世奸雄”!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还是诗人,而且对曹操是奸雄之说也不过是罗贯中笔下所写而以,改朝换代是很正常的事,当年刘邦也是灭秦建汉的!只不过到了曹操时就变成“篡谋”了!若没曹操让献帝来治国的话,就当时的乱世来说汉还是会被灭,因为治国是靠本事并不是靠心,我看不出献帝有哪方面的治国才能,虽然他有一颗热诚的心!而且终曹操一生他也没篡汉自立,刘备就不同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合称就是“封禅”。“封禅”不用说大家都应知吧,可看出这家伙的假仁义!曹操不同,他敢做就不怕别人议论,他曾当着众谋士说:“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也!”曹操曾说过若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不是空话,称帝的袁术就是被曹所灭的。
刘备自称汉中王,结果促使曹决心联孙灭刘而送了关羽之命,夷陵一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本钱又都败光,还自命什么复兴汉室,汉帝才刚被废,他就急着称帝,没见这位所谓的“英雄”派人去找过被逐的汉帝!三国脸皮之厚非刘备莫属!
曹操就算是“乱世奸雄”!古往今来的中国有几人能和他相比,又有几人即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逆风飞扬
《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人物:
曹操: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
司马炎:虽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貌似他没什么能耐,在三国中纯属龙套角色……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个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不过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本领,军事上十分窝囊,早期浑浑噩噩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败亡于军事上。
关羽:忠勇义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却号称“武圣”,砍无名小将是他的专长,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飞:勇猛却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一条心,未能出战彝陵实在是遗憾……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
庞统:虽与诸葛齐名,境遇却十分凄凉,不是得不到刘备重视,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视……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庞统悲惨地沦为华丽的龙套……
我想,只要一提《三国演义》,大家一定就会众说纷纭,有的会说:“曹操太奸诈了,居然把汉献帝的王位篡夺了。”也有人说:“我喜欢张飞,他义气过人,胆量无人能比,而且有时还会用一点小计谋。”但我想大部分人一定喜欢诸葛亮,以为他足智多谋,但我却不喜欢他,我更喜欢关羽,关羽是一个仗义执言,豪爽,武艺高强,勇敢的人。
关羽,字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人称“美髯公”。手拿“冷艳锯”——“青龙偃月刀”,被刘备封为“汉寿侯”。
在关云长单刀赴会一会中,足可体现关于的勇敢,他只带一把扑刀,一个人也不带便去吴国,如中吴国之计,被杀,怎么办?他的勇敢已将顾虑去除了。好友在关于长刮骨疗毒中更是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骨头都在发出悉悉声,血接了一盆又一盆,可关公却全无惧色,继续与马良对弈,安然无恙!
关羽武艺十分高强,他过五关斩六将,杀过庞德、颜良、文丑擒过于禁。他斩过无数大将!被评为五虎上将之首。有一次董卓讨伐袁绍,袁绍问刘备和部下们“谁愿意去?”关羽说:“我愿往。”袁绍大骂:“一个弓箭手如何敌得过华雄?”关云长立下了军令状。袁绍为他准备了一杯温酒。关羽长:“回来再喝。”只听外面喊声一片,不一会儿,关羽提着华雄的首级回来了。这时酒还没凉呢。真乃猛将也!
关羽不仅武艺高强,十分勇敢,而且十分仁义,有一次他与黄忠交战时,忽然黄忠马失前蹄,原来因为他马久日不用,懈怠了,关于长见此景,双手拿刀,大喝一声:“回去换马,再与吾交战。”还有一次当曹操逃到华容道时,“仰天长笑”,笑孔明不会用兵,不在此处放些人马,这是一阵大吼乃是关云长,他杀败了魏军,完全可以杀死曹操,可因为他仁义。放了曹操。因此曹操败走华容道也成为了一篇名文!
关羽,仁义,勇敢,武艺高强,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人物。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滴水@狂潮
最喜欢的是曹操。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他爱惜人才,“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二是他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胸怀天下,执着奋斗的人,“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志载,歌以咏志。”三是他的身先士卒的典范作用。每次打仗,他都亲自带兵上阵,几次差点没命,但依然前行,由于他的示范带头作用,故他能在群雄里崛起。四是他文学才华出众,诗歌成为建安诗派的领袖人物。五是善于招揽谋臣武将为自己所用。谋臣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等都是天下最优秀的,武将更不用说招揽了很多有能耐的人。六是在关键时刻大度,放走关羽,前期收容刘备等人,对祢衡那样大骂他侮辱他,他却不杀。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一抹蓝
喜欢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首先他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发展了生产,使魏国成为三国时期最强大的一方!他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观沧海优美词句流传至今!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定居点和后续
我喜欢关羽。
首先,关羽肯定是良将。先从关羽的带兵说一说。
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
刘备在涿郡募集兵马时,关羽替刘备御侮、刘备当平原令的时候,关羽分统刘备部曲,刘备杀车胄,夺徐州之后,刘备让关羽守下邳,行使下邳太守的职权,可以说这是刘备培养关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的开端。足见刘备信任关羽,关羽也有一定的带兵能力。
然后我们看看关羽实际的战绩,刘备占据徐州之后,公元200年,曹操亲征刘备,把刘备打败,他就暂降曹操,当然了,他这个投降主要是为了保护刘备妻子。在曹营期间,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万军丛中取上将颜良首级,已经能证明武艺高强了,关羽品行更是人中之杰,杀了颜良,报了曹操恩惠,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刘备)。曹操知道他忠义,必然会走,也不让将领拦他。
后来刘备投奔刘表,被曹操追得到处跑,刘备又让关羽带了一支部队,到江陵去接应他。
赤壁之战后,刘备收服荆州诸郡,关羽任襄阳太守,驻扎在长江以北,防备曹军,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江陵之战和关羽绝北道之战。三国志·李通传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关羽绝北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周瑜和刘备攻击江陵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切段曹仁驻守的江陵和乐进驻守的襄阳之间的联系,破坏曹军江陵—襄阳南北一线的交通线,牵制曹操在汉水一线部署的军队。
战略上讲,关羽绝北道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关羽所部遭到李通、徐晃、乐进等人的攻击,连吃败仗。徐晃、李通等人的部队开进了江陵,与曹仁会师。但是关羽绝北道的作战行动,成功地消耗了曹操援军的力量,牵制了曹操在汉水沿线部署的军队,为周瑜拿下江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之后刘备入主益州,又让他都督荆州事务,稳住大后方,让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曾为流矢所中,医生给他刮骨疗伤,他也是割肉饮酒,言笑自若,可见他忍耐力之强。
219年,他主动出击,围攻樊城,时值大雨,汉水溢出,前来援助的于禁七军被大水淹没,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趁机出击,擒获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也惊惧不已,准备迁都,以避关羽锋芒。这里要注意,三国演义中说是关羽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其实是不对的,当时是老天爷帮了关羽,大雨连绵,汉水发了大水,把于禁的七军淹没了,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主动出击,战胜了七军,但即使水不是关羽放的,那也说明,关羽善于把握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有良将必备之要素。
这之后,局势发生变化,曹操见关羽势头大涨,就联合了孙权,让孙权从后方袭击关羽,占据了关羽的大后方江陵,糜方,傅士仁投降。曹操又派遣徐晃带兵救援,打败了关羽,这让关羽腹背受敌,他进是不行了,退的话,江陵也被吕蒙占领了。于是他只好退保麦城,最后在撤退的途中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杀。
关羽这一生,除了200年败于下邳,樊城败退,几乎没什么败绩,有大将之材,刘备出兵的时候,大多分兵给他,让他独当一面,足见他还是有较好的领兵作战能力的。陈寿和郭嘉也说他号称万人之敌,武力值是相当高的,也通晓兵略,可以说是蜀汉第一强将。
然后说说关羽的缺点,他的缺点主要是性格上太傲了,导致他和同事或者下级处理不好关系,当然了,他是刘备刚起兵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和刘备睡一张床的铁杆兄弟,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了好几十年的元勋老臣,论功劳,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他,有些时候,难免得意忘形,对下级和同僚有所轻视,糜芳,傅士仁被关羽轻视,所以在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他俩也不来救援。孙权也曾经想把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他不但不让,还把使者骂了一顿,这就彻底的和孙权翻脸了,一点余地和后路也没给自己留,有一点缺乏大略,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他的性格缺陷也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是关羽处于一个被曹操和孙权夹击的不利境地,曹操和孙权都想要控制荆州,自然要除掉关羽这个大敌。所以,他在荆州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关羽进攻樊城的时机不太对,我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之战,是在219年5月结束的,而关羽进攻樊城,是在219年7月,破七军是在8月,关羽死在当年12月,也就是说,刘备攻取汉中和关羽攻樊城是一前一后,这两次大规模战事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
诸葛亮为刘备所订的大战略(隆中对)就是先占据荆州和益州,等到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洛阳,同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直取长安,这种同步出击的两路钳形攻势,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一举而定天下,可是现在刘备和关羽的这两次大规模战事,并不是两路同步出击,而是一前一后,那就意味着,曹操虽然先丢掉了汉中,但是在关羽后来发动对樊城攻势的时候,他并没有两线作战的困难,可以把主力投入樊城之战,他先是派了于禁带领的七军,后来又派了徐晃的援军去救援樊城,终于将关羽击败了。这是两路钳形攻势之间没有配合所造成的结果,算是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zhangfw
谈到三国,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个十足的智慧达人。知晓天文地理,预测未来。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在隆中对中预知未来将是三分天下时局,后来的形势也是完全按他的分析预测趁势走向来发展。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智算华容口关羽放走曹操、以及后来的北伐中空城计、木马运粮等的种种神算预知事件,读来实在惊叹佩服。最终病死五丈原,还死人吓退司马懿,死后魏延反骨事件爆发的防治措施,早已超越人类智慧想象了。谈三国离不开谈诸葛亮,离开诸葛亮的三国,将是不完整的三国。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大兵
闲谈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引子
长江之水,滔滔东流,不息不止。江水卷起的浪花,曾经调弄过多少英雄好汉,然而英雄已逝,浪花依旧。功过是非,已止息为历史长河中一颗颗卵石,沉眠于江底。山似青松,万古长青,依旧屹立。最美不过夕阳红,又有几人还在欣赏?在不知不觉中添上许些银鬓的渔夫,还在江边披星戴月,对皎洁秋月、和煦春风也习以为常,却不觉同样的秋月春风在历史上曾涤洗过一场英雄争风。在相遇的日子里,喝着家乡甘醇的浊酒,从古到今许多事,也只是在笑谈中无了踪迹……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如易中天品三国,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三国,对于对于错,应该也没有几个人能说的清楚,历史就是历史,早就没有它的背景。每件事情,你要是站在他的角度,确实有他的对的地方。对于三国演义,因为是小说,不免就会为了个主题或者作者的喜欢去描述。
我认为,诸葛孔明也不是那么神机妙算,曹操也不是那么疑神疑鬼,周瑜也不是那么气度极小。
在书中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如鲁迅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感觉,巧借东风,真的太神化,只能说是小说的一种手法。例子:周瑜想找个借口杀了诸葛亮,命令他三十天造十万支箭,不料诸葛亮说战争将即三十天会误了大事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周瑜派鲁肃去察看,诸葛亮让鲁肃给自己一条船不让周瑜知道。第一天在睡觉,第二天在弹琴,直道第三天夜里江面大雾弥漫,诸葛亮带着鲁肃去取箭。两人坐在船中,让士兵击鼓,曹操由于江面大雾弥漫看不清东西,只好命令弩手放箭。此时,诸葛亮稳坐舟中饮酒而鲁肃吓得浑身颤抖。过了一会,江面大雾快散时,诸葛亮命令一边返回,一边大喊“谢曹丞相赠箭!”等到曹操要追时,已经晚了 。
接下来,聊曹操。他真的疑神疑鬼吗?或许,他这样不能信任人,怎么能登上历史这样高度的舞台?例子:曹操七万大军对阵袁绍十余万大军,此刻,曹操几乎倾尽全部力量在官渡一带和袁绍对峙,此时的曹操胜则功成名就,一统河北;败则身败名裂,生死难料,他只有一条路:战胜袁绍,这是其一。其二:官渡之战,决定性的一役乃火烧乌巢,此计乃袁绍谋士许攸之策,也就是袁绍军内部有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曹操不能相信敌方投靠的谋士许攸,也就不会有闻名一世的官渡之战。
还有,周瑜真的很小气吗?我感觉未必,所谓三气周瑜,我个人感觉只是为了塑造才智几近天人的诸葛亮形象,不惜牺牲一代帅才,用三次斗智失败而被活活气死来描绘周瑜。这个问题,从周瑜出身名门,家教甚好,少年得志,能统观全局,是难得的帅才,所以才有孙策的“外事不决用周瑜”之托。可见周瑜必定是心胸广博之人,程普周瑜之争更是体现了周瑜之大度。由此可见周瑜之大度丝毫不逊于司马懿,诸葛亮寥寥数语根本不会刺激到周瑜,更何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而且从他“气死”时还推荐和诸葛亮较有交情的鲁肃,更可看出他的心胸宽广,决非小肚鸡肠之人。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吗?凡成大事者,有几个那么容易动怒。如《孙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既然周瑜也是个儒士,必饱读诗书,怎么可能不懂其中道理呢?
我挑了其中三个主角聊聊,未必说《三国演义》写的有缺欠,只是1000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能说孰好孰坏,只是说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就好。读书,不必要太多框架,毕竟书不是教义,历史制作只是让大家明白历史的智慧,思索历史的轨迹。
还有,我感觉,读三国,真的是受益匪浅。比如说,舍军保帅,有时候,为了得到些什么,就要失去些什么。人生不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就如,现在很多同学看到自己的高中同学在社会中有30000左右的工资,真的很羡慕,感觉读书好像没有用似的,认为出去不也是为了工作于赚钱吗?既然别人不读大学都可以赚到,为什么还要读呢?我感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你付出4年时间,在其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多少社会知识教授,但我认为大家出去,在以后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比没有读大学的好(这里不讨论特殊例子)。人生有得必有失。
时间问题,就不多闲聊。三国演义,这一两千字是没法详尽聊尽其中的春。因为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irisendless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三国,个人比较喜欢有争议的曹操。
提到曹操,大家可能对他不会有什么好的看法,因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而被大家误解。其实这句话是小说作者为了贬低曹操而加上了天下二字。原话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并没有那么夸张。
为什么喜欢曹操呢?
第一,曹操为人真实
曹操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的很真实,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全都表现出来,不会藏着掖着,与刘备比起来坦诚了许多,如果撇开身份,但看这两位人物的话,大部分人可能会更喜欢曹操的直爽吧。王允生日宴上,汉朝的王公大臣们提及董卓痛哭流涕,恨不得啖其肉,可是当曹操说出杀董卓的时候,王公大臣们瞪大了眼睛,被吓了一跳,都不敢说话,这是多么虚伪的一幕。曹操敢于说出来杀他,并付诸与实践,虽然刺董失败,却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第二,曹操爱才如命
提起爱才,大家脑海中一定是刘备三顾茅庐。在我看来,曹操的爱才不亚于刘备,长坂坡前曹操若不是看中了赵云,哪有七进七出的事情。在战乱时代,敌人多一名得力干将,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恨不得除掉一个是一个,而曹操由于爱才,不忍伤其性命,可见他的爱才之深。对于关羽,曹操一直喜爱有加,(1)曹操任由关羽去留,即便去找敌人刘备也放行,(2)关羽水淹七军等,让曹操损失惨重,但曹操获悉关羽被杀,内心悲痛,还将孙权送来的关羽人头,以诸侯墓葬之,可见重视!官渡之战时,袁绍的手下有个叫陈琳的(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写了讨贼檄文,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曹操打败袁绍之后,非但没有杀陈琳,反而给他加官进爵。
第三、严于律己,公正执法
年轻时的曹操就胸怀大志,敢做敢当。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他忠于职守,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他在面对中常侍蹇硕的叔叔违法时,不避权贵,“就棒责之”,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威名颇震”,这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曹操在行军途中,所骑马匹受惊,踩踏良田,按律当斩。于是曹操欲拔剑自刎。郭嘉等部下苦劝:“古者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最后仍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
第四、才华横溢
曹操的才华以及他在诗坛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怎样的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是何等的霸气。曹操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于是便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佳句。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qianshuwen
小时候读的是三国演义,最喜欢赵云,帅,文武双全,人又好,在演义里面绝对是最完美的人设(诸葛毕竟过度谨慎)。
初中高中读了三国志,资治通鉴,又看了易中天老师的节目,最喜欢的人变成了曹操,狡猾又憨厚,冷酷又性情,理性又感性,东荡西杀又纵情诗酒(色),壮志凌云又有点小家子气,一个矛盾但是可爱到真实的英雄。
刚出社会工作,喜欢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天才,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给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找到了最优解;中晚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初心,真正的伟人和最接近完美的人。
工作不顺,频频跳槽的时候喜欢刘备,虚伪甚至狡猾到卑劣(得荆州益州的手段说白了都不算光彩,而且个人很怀疑刘琦死那么早的原因),但是从现在的角度看,一个人,从摆地摊卖草鞋开始,创业N次破产N次,跳槽至少6家公司,但是仍然坚韧不屈,最后屌丝逆袭,终成霸业,太不容易了。
工作开始稳定了之后,觉得还是刘禅好。人生最长不过百年,功业霸业理想梦想都是过眼烟云,平安喜乐,啥也不操心,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一个人最好归宿。
点赞啊,老铁们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群众点歌
谈三国,很有趣。喜欢武力的人,会喜欢蜀汉的五虎上将,喜欢权谋的人会喜欢郭嘉陈宫庞统等人,喜欢神话人物可能会喜欢诸葛亮或者关羽,至于我,我喜欢罗贯中,哈哈哈,开玩笑,我喜欢曹操。
说到曹操,人们都会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会说这是枭雄,是篡汉的元首。可是,我觉得,相比号称仁慈实则软弱的刘备、号称智勇兼备实则血气旺盛的孙权,有勇有谋的曹操更有血有肉。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除董卓这件事时第一个敢出头的是谁,是曹操。要知道董卓当时身边有吕布,那可是第一猛将,曹操敢去献刀,足见其勇气。
其次,曹操有智谋而且自律。在曹操的军队里有法律,一次他自己的马惊慌践踏了百姓的田粮,他要割自己的头谢罪,后来在将士的劝说下才割发代首,这在于一个诸侯身上很难得。
最后,曹操有英雄气概。青梅煮酒,曹操与刘备论天下英雄,在他眼里只有他和刘备是英雄,而刘备我个人觉得配不上这个称号,他自己估计也觉得是吧,所以借着惊雷掉著掩盖惊慌。而且曹操有才气,他自己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文学家,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每读到都能感觉到一位英雄的气概。至于他的猜忌、他的气量我觉得很正常,因为这些,他才是一个正常人。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堕入轮回的haru酱
小时候崇拜关羽,单骑驱,千里行,万人敌。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真是厉害!
后来粉吴国后,慢慢不喜欢关羽的傲气,也颇为颜良不平(演义里),还看不起黄忠,还要找马超单挑,事儿真多。但是真牛啊,又打出个水淹七军,服了服了,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不过论喜欢,还得再说
我现在很少再通读三国了,跳着看的时候,有几处章节是必看的,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曹操在景山上看见子龙威不可当,不让放冷箭,佩服佩服!子龙死的时候,阿斗还哭了: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
还有汉水,一杆枪耍的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曹操问当阳长坂英雄尚在,也是震惊。子龙一身是胆,痛快痛快
还有孟德败走华容道,
却说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不说江中鏖兵。且说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吕蒙遥望中军火起,也放十数处火,接应甘宁。潘璋、董袭分头放火呐喊,四下里鼓声大震。曹操与张辽引百余骑,在火林内走,看前面无一处不着。正走之间,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数骑到。操令军寻路。张辽指道:“只有乌林地面,空阔可走。”操径奔乌林。正走间,背后一军赶到,大叫:“曹贼休走!”火光中现出吕蒙旗号。操摧军马向前,留张辽断后,抵敌吕蒙。却见前面火把又起,从山谷中拥出一军,大叫:“凌统在此!”曹操肝胆皆裂。忽刺斜里一彪军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彼此混战一场,夺路望北而走。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操教二将引一千军马开路,其余留着护身。操得这支生力军马,心中稍安。马延、张二将飞骑前行。不到十里,喊声起处,一彪军出。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后军飞报曹操。操此时指望合淝有兵救应,不想孙权在合淝路口,望见江中火光,知是我军得胜,便教陆逊举火为号,太史慈见了,与陆逊合兵一处,冲杀将来。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见张郃,操令断后。
哈哈,徐盛丁奉,蒋钦周泰,陈武潘璋,程普黄盖韩当,甘宁太史慈,吕蒙凌统,江东全明星啊,直杀得孟德屁滚尿流,痛快痛快
还有逍遥津,跟上面差不多的江东全明星队,被张辽杀得屁滚尿流,辽来来响彻海内外,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痛快痛快!
不过论战绩还是迅哥儿给力啊,参加了赤壁,濡须口翻盘关键,带头夷陵弄死对方几十万,石亭弄死对方几十万,直接气死了了一个皇帝,一个大都督,乖乖。出将入相,舍我其谁!
最喜欢的还是丞相,一个人干了曹操,荀彧,荀攸,马钧四个的活,全三国都在给他铺垫,第一流的人物都得给他低头(包括上面那个人和司马懿),到处都是他的传说,功盖三分国不是吹的啊!!!贼魏延,不是你打翻七星灯,再给丞相续十年命,天下未可知呢,哭唧唧~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桃花仙菇釀
义薄云天关云长。
关羽在三国中,既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又是刘备手下的大将。
最感人的一段故事,就是刘备兵败投奔袁绍,而关羽与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所擒。曹操知道关羽是个将才,他爱惜人才,想要留住关羽为他所用,对关羽关怀备至,也非常尊重。
当时曹操和袁绍大战,关羽不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一来是报答曹操的恩情,二来也是职责所在,关羽阵前会袁绍的大将颜良,并将颜良斩杀阵前。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当袁绍知道是关羽杀了他的大将颜良时,对刘备有些不满和戒备,下面的一些人吵嚷着要杀刘备,好在刘备凭三寸不烂之舌巧辩过关。
因为曹操知道关羽的心不在曹营,虽高官厚禄封赏于他,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关羽此刻最关心的是找到自己的兄长刘备,送两位嫂嫂到兄长身边。当关羽知道刘备的消息后,他执意要走,曹操的手下打算杀了关羽,但曹操不许。
在曹操看来,关羽此举是义,是各为其主,并不是背信弃义的那种小人,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曹操敬关羽是个英雄,就答应他带着两位刘夫人走。
关羽的义让人感动,他回到刘备身边,帮助刘备东征西逃,也算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后来因为曹操战败,关羽在华容道拦截兵败的曹操,因为当初曹操对他的恩情,关羽不忍杀曹操,更不能忘恩负义,最终放走了曹操,才给了曹操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以说,关羽首先是一个义薄云天的好男儿,为兄长刘备的江山出生入死,其次才是一位战功卓越的将军。可惜后来关羽在征战中遇埋伏,兵败被擒被杀。当时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孙权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而蜀汉只得为关羽建衣冠冢。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小紅姐
孙策,可惜死的太早,要不然东吴会有更大的发展,加上孙策本人也能打,自然是好于孙权的,加上孙策死后,孙权自然没有没有孙策有那么大的声望,相比较于曹操,刘备等人,孙权属于二代了,天然的劣势。在扩张领土这方面还是孙策厉害,东吴是他一片一片打下来的。
加上孙策周瑜的默契,东吴也许后来也能独自跟曹操杠一下。又不至于把荆州白白让给刘备,荆州被抢走是东吴很大的损失,趁机也让刘备强大了起来,但是孙策在的话就不一定了。孙策周瑜强强联手,刘备说不准就不是对手。
有人会说孙策只会打仗,肯定治国不如孙权,我不否认孙权确实挺厉害的,但是孙权也有他的局限性,一直到死,东吴都还是那一块地方,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是什么?人口和土地,有土地才有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人口才有兵源,三国时期中国南方还没完全开发出来,那时候北方才是经济中心,人口密集,而孙权在时做了什么,可以说平平无奇,蜀国被灭时,他为什么不趁机强大起来,发展了几十年最终还是被灭了。孙权没胆去北方,孙策就不一定,扩张领土是他的强项啊,所以说可惜了孙策。
有孙策在说不定东吴会好一些!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小郦γ^o^γ
我更喜欢关羽!!忠义双全!赤胆忠心![耶][耶]
三国里能人贤者数不胜数,各有千秋,比如吕布武功盖世、诸葛亮才华横溢、曹操霸道总裁…………
但是像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难能可贵,这也是被后人万代景仰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可爱][可爱]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LADY更更
三国英雄无数,数风流人物,还得看曹孟德。
蜀国和吴国有很多名将流芳后世,如孙仲谋、关云长等,反倒是魏国很少,或者名气不如后两国。什么原因呢?因为魏国有个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相比之下,曹操一方面要北抗匈奴,一方面要南抗蜀吴,不断扩大了地盘和影响力,同时还牢牢掌握住汉献帝这个最重要的人,成为权谋、军事、政治、经济集一身的统治者。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悦嘉安来
看三国,谈三国。一般来说三国时期是从东汉末年184年黄巾大起义开始到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的这一段历史。因为罗贯中的一部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故事可以说是举世皆知,比如曹操夜献宝刀刺董卓,貂蝉戏吕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铜雀台上锁二乔,更有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袁绍中原相争的官渡之战、孙刘抗曹的赤壁之战、蜀汉伐吴的夷陵之战。三国里面的很多人物更是耳熟能详:刘备,诸葛亮,庞统,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曹操,曹丕,曹植,荀彧,郭嘉,程煜,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孙坚,孙策,孙权,周瑜,吕蒙,陆逊,鲁肃,太史慈,黄盖,程普,等等。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人物或实或虚,亦真亦幻,都是为小说服务的。而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任由史学家编撰评说,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我想基本的事实还是有的。刘备自幼家道中落,家境不殷,以织席贩履为生,后求学于卢植,结识到公孙瓒这个贵人。适逢张角帅黄巾军起义,天下豪强纷纷借剿匪之名蜂拥而起,招兵买马,拥兵自重,进而争夺地盘,欲图霸业。刘备以一平民之身,不甘寂寞,趁势而起,识人知人得人心,身边逐渐聚集起如关羽、张飞、孙乾、糜竺这般武将谋士,后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佐,终于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历史功业。
纵观刘备的成长历程,这是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成功史。刘备的奋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挫折,艰难坎坷。刘备投陶谦而得徐州,后因吕布背叛而失;刘备假讨袁术复得徐州,又为曹操所破尽失妻子儿女;刘备附刘表,又被曹操追得几欲投江。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但是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以仁义誉天下,得民心,总能拉起队伍,最终干成大事!
从刘备故事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十之八九都是甘于现状,默默无闻。人生在世,是留名青史,还是雁过无名,这恐怕是很多人忧思不得解的难题。所以我喜欢刘备,喜欢的是小人物的如何奋斗的历史。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黑色道尔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赵云,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继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
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
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于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于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于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米仓之约
憨臣猛将
闲谈三国,我第一喜欢东吳的鲁肃鲁子敬。第二喜欢蜀汉名将趙雲趙子龙。吳臣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比如在说服孙权,周瑜与刘备联合抗曹上,他既不反对吳侯帐下张昭为首的那一群投降派建议与北方议和的主张,也不反对诸葛亮舌战群儒,游遂吳侯与刘使君联合抗击曹操大军南下的纵横谋略。始终气度宏大地听取各方意见,为促成孙刘联盟装憨卖傻让投降派们都拿他没法。火烧赤壁后,为了向刘备,诸葛亮讨要荆州,你看他既受孙权的埋怨又一次又一次地由周瑜逼着,去荆州面见刘备和诸葛亮,搞得刘备还也不是,不还也不是干脆要么躲他,要么掩面大哭,不知吃了多少夹板气,却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周瑜和诸葛亮围绕一个荊州的归宿上周旋着,平衡着关糸,不怕别人拿自己当老实人欺侮耍弄。其做人的忠厚器量一直是很大的。同样,趙云忠義双全,从不背主,但又从不唯主是听,也是很让人敬服的。比如夷陵大战,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非要为关羽报仇雪恨,讨伐东吳。趙云不怕伤了刘备的心,直言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恨也。吳蜀之盟不可以因私废公。刘备怎么都不听,决定东征灭吳。结果诸葛亮劝不住,趙子龙亦劝不住,终于打出长江三峡后,刘备终在彝陵遭遇陆逊火烧连营之败,幸得诸葛亮遣押运粮草的趙云火速进兵前线,从火线的败兵中才救下刘备。否则难说刘备不做陆逊的俘虏呀。所以像鲁肃,趙云这种忠义之人,包容之人,历来是少有的。人们要效仿,似应效仿这样的人。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逞 强 、
看完电视剧比较喜欢诸葛亮,觉得他太厉害了,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看完三国志开始喜欢司马懿,后来觉得他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简单说一下我喜欢他的原因吧,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士族。晋王朝的奠基者,一生也是征战沙场,他最显著的成绩是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和远征辽东。我喜欢这个人的原因是,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大败于禁,关羽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感到威胁准备迁都,然而司马懿却能令静的分析于禁打败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国家的损失不严重。而且迁都就意味着示弱,反而会引起人心不稳。劝阻曹操迁都,且将孙权拉进来,这也是后来关羽死于东吴人之手的一个原因。这一计可谓是又改变了三国的局面,孙权被扯进来以后派吕蒙偷袭公安,关羽也被俘杀。关羽死在东吴之手,孙刘联盟破裂且刘备要伐吴为关羽报仇,还未动身,张飞又死于下人之手,杀死张飞的人还投了东吴。仇恨又加一等,刘备举国伐吴,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蜀国的实力也被大大消减。
这次危机曹操没有出兵也没有割地,就换来了一个大好的喘息机会。
也是因为这个我喜欢司马懿的,做事考虑的太全面了。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崂山顽石
大家好,我是观历史品人心,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通过三国人物对比来讲,我还是喜欢司马懿。 因为他有智谋、有隐忍、有韬略。
三国中,有英雄豪杰,如关羽、赵子龙等;有乱世枭雄,如曹操等;有隐忍不发者,如司马懿等,就是因为司马懿的性格特点,他笑到了最后,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
一、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是不显山不露水,主要是通过韬光养晦来积蓄自己的实力,不到关键时候绝不会暴露自己的实力,他就像一只老虎,在捕食过程中,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待时机成熟,会一击毙命。司马懿遵循了大自然的适者生存的法则,隐忍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二、司马懿智谋过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亮北伐时遇到了司马懿,所以北伐并未成功。司马懿因时因势而变,找到了诸葛亮北伐的致命弱点,就是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司马懿对于他的上司曹操的计谋就是“装傻”,不表现出任何的野心,也绝不会让曹操看透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司马懿先后伺候了曹操、曹丕、曹睿,活到了73岁,比诸葛亮多活20年,正是因为他的长寿,才有机会奠定了他一统三国的根基。司马懿长寿与家族基因与养生都有关系。司马家族普遍都长寿,这是基因的影响。另外,他非常喜欢练五禽戏,每日必练,至今五禽戏还被人们俸为养生的秘诀。他的弟弟因为练习五禽戏竟然活到了93岁。还有一点,就是司马懿性格温和,遇事不愠不火,做事有章法,这也是他长寿的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世界第一帅男
既然是闲谈,那就不必论成败得失,只聊一聊是否有趣。三国中,我最喜欢的是"鬼才"郭嘉,只因为乱世中他的那一份真实,一份洒脱。
郭嘉的才三国中谋士如云,但有称号的寥寥无几。卧龙、凤雏、毒士、冢虎……,郭嘉的称号是"鬼才"。天才总是比别人更好的解决问题,鬼才也是永远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郭嘉的一生都是与众不同,"十胜十败"论给了曹操信心,下邳擒吕布稳定了后方,遗计平二袁则是属于鬼才的绝笔。郭嘉从来不像诸葛亮或是荀彧一般走到台前,但幕后本就是属于鬼才的舞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做张良其实更加潇洒。
郭嘉的真实颍川是三国迈不过去的一个地方,荀彧、荀攸、徐庶、陈群等等都出自这里,当然还有郭嘉。郭嘉来自颍川的寒门,虽然没有家势的支持但也少了世家子弟的束缚,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辅佐曹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曹操是郭嘉的伯乐也是知己。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最了解他的是郭嘉,不只把他当主君的也只有郭嘉。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两个人都是放浪形骸的人,都喜欢喝酒喜欢女人。郭嘉的一生都忠于曹操,也只忠于曹操。他不用像荀彧那样在忠于曹还是忠于汉之家徘徊,也不像贾诩一样担心不被信任而藏拙,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可以活的真实自我。
郭嘉的早夭郭嘉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信任他的主公,能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光彩;郭嘉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未能坚持到理想的实现。郭嘉见到了曹操击败袁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却等不到统一的一天。"鬼才不死卧龙不出",如果赤壁的时候郭嘉还在,会不会是个不一样的结果,魏国会不会统一三国?我们不知道结果,只会留有遗憾,遗憾的还有曹操自己,还有他口中的奉孝!
郭嘉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成功者,他倒在了成功的路上,留有遗憾。但喜欢他不是因为成败,而是他的才华,他的洒脱与真实,以及那一点点的遗憾。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fybertas
曹操 字孟德,乳名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蒿里行
曹操.东汉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因剿黄巾起义军而立战功,被表彰在朝廷做官,刺杀董卓未遂而逃亡……后而讨伐董卓,兴兵袁绍,绞吕布,伐刘表破张鲁,平定了中原和北方大地。为天下太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纵观曹操一生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书。
屡屡受挫但志向非常坚定,敢作敢为大丈夫,不似刘备等心机太重,就会做戏(会哭)。
经过我近几年来的个人研究和感受,最让我钦佩的三国人物当属曹孟德。数三国英雄曹操算第一个。大丈夫能屈能伸,敢作敢为。曹操相比孙权和刘备深明大义的多,各路英雄都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奋斗,尔虞我诈是三国的时代,个个都是人精,都在算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唯独曹操是为了天下苍生和天下太平而奋斗。只不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他写坏了,在封建社会必须把他写坏,而凸显出刘备的好(外号刘皇叔,对王朝来说算是正统)都是为了得天下,凭什么就说我孟德是奸贼呢?就是因为政治因素,曹操必须成奸臣。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beckbowie
曹操
以我们对三国文化的认知,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正史,如三国志,二是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二者同源于历史,却又带给我们不同的历史认知。
先从对大众更为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奸绝”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千年,曹操就是正统思想中的不安因素。挟天子令诸侯,乱世中的枭雄。在小说中,曹操生性多疑,切可算作是天下混乱的始作俑者之一,让读者感觉似乎没有了曹操,天下就会太平。同时,对曹操反派角色的刻画,恰恰衬托了刘备,诸葛等一众正面人物的光辉,这也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正是如此描写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可多得的曹操,一个在书中传承几百年,甚至刻进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人物形象。
狡猾奸诈,生性多疑,残酷无情的曹操。“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大杀一阵,斩首万余”。"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吕伯奢全家,依然用阴谋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将其残杀后,又"分其肢体号令"。
珍惜人才,以诚待人的曹操。用现在的话讲,曹操是一个政治智慧高到极点的人。单从待人这方面说,曹操礼贤下士,“赤脚迎许攸、两祭典韦、三哭郭嘉”,对待明知不会归顺的关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爱惜,甚至是敬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性格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以上两段就能概括的,也正因此,小说带给了我们一个值得细心品味,回味无穷的人物形象。
再说正史中的曹操,毛主席评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在政治及军事方面:曹操统一了北方地区,客观的说曹操也是以相对弱小的实力起家,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地区的军阀混战,建立魏国。在当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平衡氏族与新生精英的矛盾,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从三曹诸多流传千古的诗章中不难发现,曹操的气魄,抱负,以及他对其继任者和后世的影响。
文学造诣方面:
观沧海——何等的家国情怀!
龟虽寿——何等的壮志豪情!
短歌行——何等的心怀天下!
蒿里行——何等的悲天悯人!
曹操的诗句大多表达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悲悯,也是心中壮志豪情的流露。若无人间疾苦在心中,何以凯歌流传了千年!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旖旎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及三国英雄,算得上数不胜数—刘备、曹操、孙权等等,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而在众多英雄、谋士中,我还是偏爱刘禅。其原因有二。
其一:刘禅善良善良,是三国最不该出现的词,偏偏出现在了蜀汉后主刘禅的身上。作为一位皇帝,刘禅本应决策果断,但他做不到。
对诸葛亮的全权掌控蜀汉,刘禅选择默认;对蜀汉羸弱,刘禅选择百姓休养生息;对邓艾攻打到成都城下,刘禅选择投降。
刘禅种种行为,看似“软弱”,甚至是“一无是处”,就连邓艾率军攻打到成都城下,面对子孙逼迫、大臣相劝,刘禅依旧选择了开城投降,这不是无用又是什么?
这并非无用,而是善良。刘禅登基第一天,就宣布与民更始,百姓修养。而诸葛亮北伐期间,刘禅更是将军事大权全权交给诸葛亮。当邓艾攻打到成都城下,蜀汉的确能顽强反抗,刘禅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两年,但是这又如何?
以百万人之动乱换一人之安稳,刘禅做不到。所以当儿子刘堪在面前自尽,刘禅依旧打开城门,准备投降。
其二:刘禅大气君子以厚德载物,刘禅在君王之中,算得上一位“君子”。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理应辅证,并非专政。
但是之后军政独揽、执意北伐,诸葛亮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臣子所为,而刘禅并未表现不满,而是“以父事之”!
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劝谏其:亲贤臣、远小人。其中寓意,多是指刘禅宠信黄皓,此时刘禅已经弱冠之年,凡事自有判断。诸葛亮言语间,略显突兀。但刘禅却无计较,甚至虚心接受。诸葛亮死后,刘禅大哭几日,早朝不能事,这份感情也不是作伪。
由此可见,刘禅是一个善良、大气的有识之君。但这也是刘禅悲哀的地方,这份才能守业容易,但想扩展疆土、恢复大汉昔日荣光,却稍显不足!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幸幸幸_宝
荀彧
一、谋略战术
1、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2、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
2、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奇袭荆州。
二、持重、荐贤
1、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
2、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三、评价
1、曹操:吾之子房也。
2、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3、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mihu2
关于三国,我比较欣赏的是曹操,此人为乱世之枭雄,以宦官后代,开一代伟业,着实厉害。又为魏晋文学的代表,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政治文学军事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成就,实属不易。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蔣委員長-jason
曹操
关于曹操,我知道许多人对他褒贬不一,他本人确实也劣迹斑斑。但是在我看来,刘备太过伪善,诸葛太过完美,只有缺点多多的曹操才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气度、魄力。
曹操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提醒他要注意敌人用火攻,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大败而归。换了别的君主,恐怕是要一顿大发雷霆,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甚至可能要将之前提意见的谋士杀掉。但是曹操打了败仗安顿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赏哪些提醒过他的谋士,丝毫不掩盖做错事情。
曹操当年出兵征讨张绣时,张绣不战而降,因此曹操相当飘飘然,先是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后是想要挖走张绣手下的一个人才。是兔子也有脾气吧,何况张绣还不只是个兔子。于是张绣直杀进曹营,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这场仗里,曹操损失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儿子、侄子和爱将典韦。最后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召集将领,当众检点自己的错误。要知道,在古代一军之将要道歉认错有多么不容易,然而曹操做到了,这就是他的气度。
当然,敢于认错只是曹操值得称颂了一个方面,曹操的气魄还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在此也就不再多做赘述。除了这些具体的事情之外,曹操的诗作也是将其气魄体现了淋漓尽致,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能写出此番诗作的人,必是胸中有乾坤。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西门萧恒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对关羽有着崇敬和崇拜。在三国演义中,把关羽写的太好了,仁,忠,信,义全都有。可是,在正史中,确实不一样的。而周瑜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不想诸葛亮,是杜毅出来的。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他的妻子小乔也称国色,是后世不少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形象。
所以,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周瑜!
原贴: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