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蔡先生,这是我的历史启蒙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
闲情悠然
我正在看中华全史i寅义,就是历朝史i寅义,一本书从盘古开天地讲到了民国,很是好的!管窥了漫长的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建议初中以上的人们都抽时间读一下,哪怕跑马观花的读一下,也受宜无穷。一本,仅46万字。
Kanita。阿荻雅
不仅看过,还有收藏。是对史记,通"鉴的补充,可以参照阅读,写的不错,看到清,另读东周列国,这样就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会有不小收获。
没看过。通俗的只看过柏杨《中国人史纲》三遍,写的软,颇有新意。
此外,短的还有清朝人编的纲鉴易知录,篇幅短,却也是极好的历史浓缩书,只是需要一点读文言文的基础。
xiaopingzi
蔡东藩,1890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京朝考得中,被分发福建,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一直以写作和教书为生,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离世。
蔡东藩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相当于二十四史,外加民国时期的历史。本人读过蔡东藩先生的《民国》和《五代史通俗演义》,非常的不错,它不像文言文的二十四史那样,拗口,难于理解,也不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太过白话;它是以历史为范本,但又不乏一部优良演义小说。
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不但我个人喜欢,也有很多伟人推荐,非常值得历史文学爱好者阅读。
据记载,1937年初,毛泽东专门致电党中央驻在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让其购买整套中国历史演义两套。这里的历史演义就是指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1936年,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函告会文堂说:“历朝通俗演义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做课外补充读物”
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认为此书是中国历史的入门读物。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
如果你喜欢历史,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值得一读。
蜜蜂探世界
因为以前读书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看不懂《史记》等史书,现在人基本上都识字,但古文功底有限,也看不懂史书,或者是对历史的真相不感兴趣。
而演义出来的历史故事有作者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迎合读者的口味而编造的情节,看起来有趣多了。
加上演义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就是白话,没文化的人也能听懂,文化不多的人也能看懂,把历史事迹讲述成故事,有的虽然取材于正史但已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者根本就是取材于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于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并以此表明作者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历史演义小说里最成功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它取材于《三国志》,但《三国演义》却有“清朝第一才子书”之称、这本七实三虚的著作,知名度、影响力远超过了《三国志》。
喜欢扒真相的读者都知道,罗贯中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好恶,杜撰了很多情节。他偏袒刘备一方,把曹操塑造成了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而把刘备塑造成了“仁爱”的化身;把很多别人的事迹安放到诸葛亮身上,把诸葛亮塑造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仙,而把本能文武双全、雅量高致、风流倜傥的男神周瑜塑造成了心胸狭窄被诸葛亮气死的倒霉蛋。
历史演义出来的故事过去很多是通过讲评书的形式而被老百姓喜闻乐见,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影视剧一样。评书在宋代就开始流行,到清末明初,创始人是柳敬亭,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说书人的一张嘴就给我们演义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所以,过去的茶馆里,茶余饭后人们常常围在桌子边上闲侃一些来自东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见闻及乱象,听着评书,各种逸闻怪谈也不胫而走,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再衍生更多的野史、传说。所谓民间故事就是这样来的。
在普及广播和收音机的年代,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当时轰动全国,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等。也非常受欢迎。所以,普通大众知道的都是演义出来的历史故事。
历史可以演义成小说,但小说一定不是历史。
我们看正史,可与别史、杂史对照着看。因为所谓正史,根据著作人的不同,有的往往带有国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绪夹杂在里面,当时或者后代往往曲笔或忌讳一些政治与秘闻,不敢如实记载。《史记》在正史里算是最可信的,当时司马迁著作后,在当时是本历史禁书,后来到东汉中期才渐渐公开。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只有有心人才去考证它。
Maggie欣欣
蟹妖。
我曾购得中华书局版本的绣像本之蔡东藩先生所著历朝通俗演义全套,通读下来,觉得受益较多。本书值得一读,力荐。
1、作为一套严肃的通俗历史读物,这套丛书值得一看。
当然,读者诸君最好有一点古文功底。本书写作者是清末的优贡生、知县候补,文白夹杂,以民国白话为主。可以说雅俗共赏,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最佳之推荐读物。
各册撰写各有千秋,初读来,开始可能略显枯燥,但是读得久了,也许能够深入其中,会心一笑。
2、这本书曾获得各界人物的好评。1937年1月,润之先生百忙之中,还嘱咐同事代购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他获此书,十分珍爱,后携之进京;据说其卧室床侧,一直放有此书。作家萧三在1939年春亲眼看到润之先生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
3、这一套著作的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文学价值。蔡先生著作绝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
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
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当然他的这部演义小说如果从伟大的文学小说角度上来研究,则艺术性也许要逊色很多。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也用了一些野史和传说,都作了说明。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从不敢任意编造。
4、写作过程: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700万字以上的历史演义。他从《前汉通俗演义》之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民国通俗演义》(含了许廑父先生续的40回);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全书共11部、1040回。
这11部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
最先写的是《清史演义》,出版于1916年。成书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民国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一○、前汉一一、后汉写完最后一部《后汉演义》,已经到了1926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十一部演义,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到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的《民国演义》四集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四十四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书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学、淡泊,生活清苦,著述为生。
5、蔡先生的生平历程: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生于1877年7月(清光绪三年),卒于1945年3月。蔡先生14岁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愿涉足官场称病归家。曾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为生。 他在著作中常自称作于临江书舍,临江即萧山浦阳江在临浦一带的别名。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著有留青别集、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中等新论说文范、《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
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蔡东藩的家乡临浦镇沦陷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避难。1945年春,蔡先生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
formel
觉得《民国演义》不错!(于八0年看过,具体段落早巳糢糊,其巜演义》辛亥革命攝人心魂,仍激怀不巳)不过十余年史演义,特别写辛亥革命得到国人广泛支持,以当时文献为信史裁缝蕐服,如㪤如叙地笔融,展画图卷历史氣氛,有古风仪一一一"尚断崖草木(世,葉梦得)遥拥峥荣!漫雲涛吞吐,何处问豪英?信劳身,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抑扬顿挫!连妓女都成立联合会体現革命热情或支持革命的热情。是而今史学家万难下笔。蔡东蕃是当時世事人,目睹耳闻,真可贵笔。
亦念lyy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历史巨著。值得拜读。
一、人物
1.《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作者:蔡东藩。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1945年春逝世,享年69岁。
2.这套演义,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3.它是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风靡海内外。
二、作品
1.他从1916年开始,到1926年为止,以十年的时间,阅读正史及其他史籍数千余件,先后完成了清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等共11部演义,共计1040回,约600余万字。
2.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内容跨越时间长,人物之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
3.作品最大特色,在于他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力求主要情节都有历史记载作为依据,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
三、阅读
1.《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选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的是,他关注历史深处的人物命运。
2.作品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有质感、有个性。从中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国家的命脉,和个人的命运。将中国的文化用到极致。
3.他发挥一己之长,书写历史,用通俗演义的形式,讲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帮助国人从历史的启迪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全身心“以书报国”,以“演义”书写历史的华彩,流芳千古。
lookrainet
蔡东藩先生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实在是一本适合大众的通俗好书,蔡东藩生于清末长于民国,对中国历史和旧学有着扎实的深厚功底,更兼民国白话文的推广,所以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通篇以半文半白写成,而且将各朝各代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连接而成,雅俗共赏,挺适合希望了解中国历史,但是头疼于正史中复杂的纪年,人物官职变化之类枯燥文字的人看。
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突出的是文学价值极高,所以我们这些非历史专业的人看起来也是十分有趣,但是依然因为文言文写就,便不是所有大众都能读得十分容易的,而二十四史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物志,官职变化,事迹等罗列记叙,读来十分枯燥,而且同样文言文又有距离感。也是我水平有限,史记还好,读书时拿来读其他的真是痛不欲生,没有一丝流畅感。只能说这些书对我这样水平不高的比较傲气,不算友好吧。
前些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火爆网络,引起大众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当年明月就是依托于正史,明实录等历史记载,通过个人风趣幽默的文笔把人物事件去串联起来,吸引读者的目光,不脱离正史,能把故事讲的清楚有趣,而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也有这个方面的趋势,脱胎于正史,却把人物事件以故事的方式串联,可读性十分之高。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文字上主体还是半文半白,没有了文言文的距离感,从秦至民国的历史,通篇以故事形式写就,当得起通俗二字,和明朝那些事的方式差不多,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作为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又不是专业研究,没有基础的初读者如我还是很推崇这本书的。好看不好看,看了才知道,读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嘛。
stefsky
楚汉通俗演义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回设筵宴吕公择双婿斩白蛇刘邦聚芒砀
评语:此开篇第一回也,以棋枰起首,从铸剑一路说开,盖剑如帝皇之位,得剑亦得天下也。
刘邦一介白衣,浑浑噩噩几十载,徒为一亭长,非其无能,实运数未到也。
开篇所叙,皆为史实,看似无须多用笔墨,然亦不得不用许多笔墨,其中奥妙,看了便知。
有诗道:“楚河汉界立两军,枰纹方尺起战云。运筹帷幄斗智勇,胸有兵将百万雄。”
此乃一首象棋诗也。说是两方棋手博弈,楚河汉界各自一边,凭智凭勇于方尺的棋枰上捉对厮杀,弄出个胜败来。北宋大家程颢,亦有咏象棋诗一首,道是:“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看官看了便知,此说象棋当是楚汉故事演化出来。然象棋之博弈尚是心中战事,从大里说只是弄个高低胜负,小处讲也只是图一乐趣。却不知,那楚汉相争实是真博弈,叫项刘两家五年的纷争相斗,打里头引出……
无尽的深夜
实不相瞒,我为了这部书曾破费了两次,前几年我从书店买了一套,还没有看就被人借去,到现在也没还,去年我又从网上买了一套,现在有时间正在阅读。开卷有益,读历史为的就是鉴古而知今,处事而识人。
蔡东藩先生学识渊博,聪颖好学,不幸的是生活在晚清时代,当时社会动荡,民众贫困,民族危机,正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蔡先生想从历史的经验启迪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也是心存报国之志,以笔为戎,挥斥方遒,力图以通俗的历史演义,唤醒民众思想觉悟,撰写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这部书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念念不忘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安危,群众的疾苦。他热情拥护共和,赞成民主;坚决反对帝制,憎恨专制,借以发挥新道德、新政治、新精神,盼望实现民主共治的新社会。
蔡东藩生平经历了辛亥革命、满清灭亡、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日本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目睹了社会变迁的许多轶闻趣事,辛亥革命以后,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治多变,军阀混战,人民罹难,危害民主,破坏共和,蔡东藩对此痛心疾首,虽无法挽救国家动荡不安的狂澜。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的伟大贡献。不幸的是在祖国解放前夕,于1945年溘然与世长辞。
Swiss1030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
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尤其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小说与历史“质”的差异上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
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但它在虚实方面的成功结合,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虚实结合的成功范例。
从语法角度看,“历史小说”是一个偏正词组,它的主体是“小说”,“历史”则是对主体的限制和修饰。
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为了使人物表现得更为丰满,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但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臆造和歪曲。
具体的,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也能用虚构的人物(非重要人物)同历史人物相混合,还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
它要求作者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但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描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以《张居正》为例,通观全书,作者对万历新政写得出色的在于节制宫廷用度、控驭宦官与外戚的权势等笔墨,由于作者确当地把握了历史上张居正与李太后、小皇帝、冯保、李伟等人的关系,有实有虚,虚实处理自如得当,人物的思想精神自然显现,很有生气。
作者直言其创作的历史观是十四个字:“不以道德论英雄,应为苍生谋福祉”。
扩展资料: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参考资料:
周小澄在路上
正在读且在改写民国这部分,以期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蔡先生是胸怀华夏的仁人志士,可以说其襟怀不逊鲁迅。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蔡先生,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传承下去。
木未成舟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不看史书,这倒怪起三国演义来了?看完三国演义,想了解三国历史可以去看三国志之类的啊,他自己又没去做深入研究,这真不不怪三国演义。很多人喜欢拿演义说历史,那是他自己没看史书,这和其他人拿史书说历史并不冲突,有的不读史书就来说史还说的头头是道,只能说他读史读错了方向,你这时候还和他争历史,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明明知道他不读书的,还去讨论这问题,这不说明你傻吗?
他不读史书的问题,凭什么要大家一起来承担?
还有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史书不可信,那这就搞笑了,史书不可信,你又没经历过那年代,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历史资料是哪里来的?自己发明的吗?史书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也会有记录不对的地方,但你一棒子全打死又算什么?去相信野史?历史是严谨的,有孤本不为证,而且需要史料去佐证。或许等野史发现了新的历史资料去佐证,它就是新的历史了,只是,你发现了吗?
katrina_wang
前汉演义很好,是各种历史演之的母本,以历史为本,只演义不造史。而现在的一些东西背离了这一精神,不仅演义,更敢造史,乱七八糟,颠倒是非,让人不敢称为演义。
无求品自高
历史演义: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宋代讲史话本形式上虽分卷分目,但段落标题不甚分明。元代的讲史话本分段及标题比较明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已分回(则),并用七言单句标题,这是章回小说“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后的演义小说则都采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义小说繁荣大盛的时代,而《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这种繁荣的起点。讲史小说发展到后代为何叫作“演义”,一般认为是由俗到雅的变化。“演义”一词出於晋代潘岳西征赋,是援引古事,敷陈其义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演义小说题名上常标明“按鉴演义”或“演义按鉴”,以忠於历史相号召。同时又在题名上常标明“通俗演义”,则说明敷演历史故事。但万历年间出现的徵播奏捷传通俗演义,却是写万历间事,这里“演义”概念已扩大,非专指敷演古事。
原贴:历史演义小说名词解释
馨馨之火
历史演义小说指的是敷演历史故事的古代长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是从宋元话本中的讲史发展而来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他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演义小说包括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也就是《东周列国志》;还有相传也是罗贯中所作的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原贴:历史演义小说名词解释
tantan_
我看过他的书,那还是1966年读初中时,从一个同学那里借来的,只是那本书只看了一半就没兴趣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的书写得太欠缺文采、枯燥无味了,只有记实,没有演义,不适合消遣。
闲云野鹤的刷子
sherrylee1211
SophiaDian
牡丹木
罗崇斌
桔桔子a520
佛山zhihua
zizi
爱旅行的鱼
帝姫桃瑶
CD-Gao2012
海雅
zhanyiwei
|▍﹎沐mU.
skullvi
果子丫
Solvang
wangqiao
andre
潇洒旅途
漠河江畔人家
zoebeebee
吊儿郎当妞
RICO17
'威廉' 张
嗯嗯
小福星
once
游走的鱼
南南和北北
四大历史演义小说为: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2、《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4、《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原贴:四大历史演义小说?
云裳仙子
玄狐小妖
壹次心的Lizzy
玛雅文字
倒霉,本来我巳就此问题作了回答并被头条推为首页。不想我孙女翻弄我手机时把这条给翻没了。看了其他几位的答案,推荐的不是上海的,就是江苏浙江的,竟无一人提安徽。难道安徽样样不如人?不见得吧!因此我再来一次推荐,早在1996年,就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综合各种版本出版的巜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确是一个好版本、好历朝通俗演义、好历史读本。
该书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将其分为六大分册精印,更利于广大读者收藏。每分册都是大部头,每部分量都够重!
作者蔡东藩,浙江萧山人。治学严谨,务实求真,诚如他自己所说”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他说”吾国之有史,由来旧矣”,”鄙人不敏,尝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由今追昔,溯而上之,以至秦汉”。”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班马可作,当亦不笑我粗疏也。惟书成仓卒,不无讹词,匡而正之,是在海内之通儒”。
蔡东藩先生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描绘出旧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取得了思想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和教科书。
此书我通读过一遍,有些篇目看过多次,受益匪浅。总的感觉,历史轮廓清楚,行文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不失一本好历史读本。唯一有点不大感冒的,就是描述战争场面太多,错综复杂,打来打去,把人打得一头雾水,理不出头绪来,实为憾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啃”大部头没有点认真劲和耐心还真不行。
高雅其实一点也不高_
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和《民国演义》共11部,1040回约600万字。从秦汉写到民国,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之经典!该套书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取材谨慎,严格追求历史的真实性。蔡东藩对中国历史作过深入的研究,由于熟悉典藉,史实考据又十分谨慎,所写历史演义,才能“语皆有本”。以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蔡东藩的这些书经常被毛主席放置床侧,1937年1月,毛主席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曾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部。他所说的“中国历史演义”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主席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著作中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人对此书视为宝贝,珍藏备极。购有四种版本:1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2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双色绣像图文版11卷本。3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六卷本。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11卷本。另外本人还买过一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的精装六卷本,不过后来送人了。个人认为:几种版本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双色绣像版最好,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的精装11卷本次之(因为该版删去自序,夹评和回末总评,故虽装祯精良然美中不足)。除红旗出版社出的之外,都是无删全本。红旗出版社出的精装六卷本装祯豪华,纸质上好,印刷精良,遗憾删去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五代史演义、民国演义,是为残本。
becky19850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自1916年出版以来,据某网站介绍,曾经重印过几十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而在这么多版本中,我最喜欢中国书店出版社的简体横排本。
因为,这个版本以1935年上海会文堂初始定本为底本,一字未删,原貌重现!
而且,在某卖书网站,这个版本的好评达到2万多条,是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最好的版本。我大概是三年前买的这个版本,感觉这个版本简洁、大方、干净、清晰,拿过来即使不读,随便翻翻,都是一种享受。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民国历史学家蔡东藩写作的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蔡东藩为了写这部书,曾经差点儿挨枪子。
蔡东藩(1877—1945),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
蔡东藩从小聪明好学,14岁考中秀才,成了闻名乡里的“神童”。当时,一些富家子弟平时不努力读书,但又想考功名,就向蔡东藩求援,请他这个“神童”代考。因为蔡东藩两个哥哥先后夭折,父母又先后去世,家里接连办丧事,债台高筑,就违心接受了这一任务,不想,他这个秀才竟然在考试中帮人家考上了举人,人家一高兴,给了他一大笔酬金,他一次就将债务全部偿清了。
别看蔡东藩帮人代考,但他对自己却是极为严苛的。后来,他参加了全国的“优贡举”考试,被列为优等,受到了溥仪的接见,并被分配到福建为候补知县。但他到福建后,因为家里穷,手头无钱打点上面,受尽了白眼和冷遇。
蔡东藩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和攀附逢迎,失落之余,他把心一横,干脆辞职回家了。
不久,辛亥革命暴发,虽然建立了民国,但当时军阀林立,帝制随时有复辟的危险。蔡东藩痛恨帝制,向往和平,盼望着国家走上稳定繁荣的道路,他因此开始埋头书斋,开始写《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人家以革命救国,他想以“演义救国”。
从1915年开始,蔡东藩用了10年时间,从秦朝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总共写了2166年的历史,共11部,1040回,650多万字,总名叫《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他还写了《慈禧太后演义》。
蔡东藩撰写史,严格地做到“无一事无来历”,以真实的态度,写“真历史”,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然而,蔡东藩写清朝历史,却是清朝刚刚灭亡之时,很多人奴性仍在,对满清念念不忘,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1916年,上海会文堂书局率先出版了蔡东藩的《清史通俗演义》,因为是首次清史出版,故一经出版,立刻畅销,风靡全国。
一天,一个军人模样的人跑到会文堂书局,要找蔡东藩算帐,当时他不在,对方就留下了一包东西,蔡东藩收到后打开一看,里面却滚出两败俱伤勃朗宁手枪子弹 !
这是那些迷恋于帝制的人,对蔡东藩写史的观点不满,对他进行生命的恐吓。
但蔡东藩却说:“要我改变观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就是蔡东藩写“真历史”的坚定态度。
芒果烧仙草
通俗历史演义属于文学类型作品。
它集三分正七分假或七分正三分假的历史,野史与作者内心呐喊和民众眼球热度于一体。通俗历史演义就像话本评书,经过说书人的艺术再造,琅琅上口吸引人,庙堂民间广流传。
原贴:通俗历史演义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