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得没找到,但可以下载
叶圣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
[作品]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
本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珍品。海明威曾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在它面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这部作品...
lihouzhu
开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与普鲁士人同住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的无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最终她还是为了亲爱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的关卡之后,却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英雄,那些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出卖了她而又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羊脂球》充分地表达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的抨击。
莫泊桑的小说中为数不少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而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了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为了参加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赔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
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叔叔与“我”的家人相遇前后我家人对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的疑问。这些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也突出了作者是多么关心国家,以笔来当武器,来诉说社会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笔下,我读到了他对贵族们寡廉鲜耻的抨击;对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羡慕荣华的风气的讽刺;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的鄙视以及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歌颂,还有他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从莫泊桑的写作风格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历史家。他缺乏巴尔扎克那种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师福楼拜那样缜密细致,也不如左拉的视野那么宽广。可他却有一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于在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事中,发掘出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使得自己作品中的文学题材大大丰富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悍深刻,包罗万象,他的许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读来非常过瘾。课余读一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吧,只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但相信你会有不少收获的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kite
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磅、《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他的短篇太多了,仅举几例)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自传:当然还有他的自传
以上分类除了我自己的阅读之外,主要依据的是许汝社编译马克·吐温年表。马克吐温的创作年表如下:
1852.5.1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
(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译者)
1864.6 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4.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7 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 《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12 《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译者)
1874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附近的夸雷农庄。
1876.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876.10 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1876.12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勃里斯出版。时间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这样就没有能赶上圣诞节的好生意季节。马克·吐温开始考虑换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 阿星在纽约的“第五条街剧院”演出。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钱财上有亏损。
1877.11 开始写《王子与贫儿》。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880.3 国外旅游记出版。出版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1882.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
1885.2.18 《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 麻省康谷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放在书架上,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虽然如此,到五月份时,赫克出售了五万一千本。
(按,这样的禁书是个别单位的,并非全国性的——译者)
1885.12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兰特回忆录,格兰特一家收益四十万元,
使得他们能免于破产。马克·吐温也深信自己有经商的天才。
(格兰特将军,1869—1877任总统。格兰特与马克·吐温交谊较深——译者)
1886.1 马克·吐温开始写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
1889.12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 汤姆·索亚在国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 《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96.5 冉·达克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6.11 侦探汤姆.索亚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7.11 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901.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
(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1910年冬春 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原贴: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vivian1217
1. 柯南·道尔 红发会
“凡红发男性,年满二十一岁,身体健康,智力健全者即属符合条件。……”这则广告有些另类
2. [英] 奥希兹女男爵 英伦银行窃案
出自短篇集《角落里的老人》,谜底很简单,却难以想到
3. [英] 切斯特顿 天主的锤子
几乎每个布朗神父探案小说都可以算作“最佳短篇侦探小说”
4. [美] 康奈尔·伍尔里奇 《后窗》
希区柯克的同名电影比这篇小说更有名
5. [美] 斯坦利·埃林 特种佳肴
神秘的斯碧若餐馆与阿默斯坦羔羊肉,孙二娘包子铺的现代外国版
6. [英] 罗尔德·达尔 从南方来的人
迷恋赌博到这种程度,结尾确实骇人听闻
7. 西村京太郎 敦厚的诈骗犯
诈骗是为了自己被别人杀死,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了
8. 博尔赫斯 交叉小径的花园
这个无须多说
9. 王朔 我是“狼”
一起子虚乌有的案件,但却是火欲——单立人探案集中最好的一篇
10. 格非 雨季的感觉
结尾揭开谜底,这篇小说中有一位侦探,却没有侦破什么案件
原贴:短篇推理小说集
米米JG
1)《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读了这篇莫泊桑写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感慨良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叔叔”于勒有了钱,我们全家人都盼望他早日归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奢华的生活。 但是这次旅行,当“我们”在船上看见了他,他并没有发什么财,而是又老又穷苦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时。“父亲”和“母亲”却像遇到瘟神一样,尽量躲着他。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没有钱。 换个角度想想。难道于勒真的没有认出自己的侄子么?难道真的没有认出买自己牡蛎的是自己的哥哥么?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认出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以前犯下许多错,不好意思和他相认。 再想想,为什么于勒没有回自己的家乡呢?答案可以从船长口里得知:“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的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这样说来,于勒已经从以前的“流氓”变成现在知道钱来之不易历尽沧桑的“卖牡蛎的老人”了,他最起码也知道了要自力更生。而克拉丽丝却看他现在没钱,怕他回来吃他们的。这说明了“我的母亲”是见钱眼开的市井妇人。而“我的父亲”菲利普也和母亲一样“见利忘义”,他们认定“我的叔叔”这辈子没有出息。 如果我是克拉丽丝,我也会和弟弟相认,因为人犯错误是难免的,若能改邪归正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原谅他;如果我是菲利普,不管我的弟弟再穷,再流氓也好,我也会和他相认的,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不磨灭的。 2)《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所写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刻薄,社会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蔑视剖析,反映了当时人虚荣骄傲的人性弱点,从中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启示。 在读西蒙的爸爸时,我深刻的感到当时人 思想的浓重,西蒙虽是个小孩可却承受了外界对他“强大”的压力——说他没有爸爸,小小的身躯哪经受的住那样唾沫星子的狂轰乱炸,他的心渐渐扭曲让他有了跳河的想,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身材高的工人菲利普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了力量并答应做他的爸爸,这让西蒙的脸上又重回了往常微笑。这篇文章让我深刻了解当时西蒙母亲与西蒙两人在当时的镇上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受尽别人白眼那种痛苦而又挣扎的心情,西蒙在学校又受尽同学嘲笑,被同学殴打,只因为他没有爸爸。就算一个父亲去世的孩子在西蒙面前也得意洋洋的说;”我的爸爸在墓地里”。这一句句的生硬的话语把西蒙的心深深刺痛了,可世上也有善良的人——菲利普,他让这个小家庭摆脱厄运的缠绕,让他们的脸上重回快乐。 当今的社会我想与莫泊桑笔下的社会也差不多吧!也有欺凌弱小、专横跋扈之人,也有富有爱心体谅他人的人。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民众自发的捐款捐物活动接连不断,这一次重大地震把我们中国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让我们看到患难见真情,团结让我成为可以抵御一切困难的万里长城。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恒不变的美德,莫泊桑所写的每一篇都没离开过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 在我们所学过的《项链》中,描绘的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玛蒂尔德。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她有了华丽的衣服后又想要珠宝首饰来引人注目。当时也就是这样的社会,社会中的女人只要凭相貌就能找个好人家一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她们的资本就是长相,可玛蒂尔德是个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写玛蒂尔德为了能在宴会上吸引众人的眼球,在宴会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对赞扬的渴望,对进入上流社会的向往,都是为了与后文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之后一改以往性格,变得勤劳、善良、节俭、朴素形成强烈的对比,并提出个人观点赞扬玛蒂尔德敢于承担、坚毅的品格,对她以前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表示否定。从玛蒂尔德这个小人物映射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人们只是寻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读了莫泊桑的文章让我更认真的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去掉人性的贪念,虽然这很难,但去掉一点去掉一点,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 3)《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趣,想好好读这篇文章,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有读成,竟也淡忘了。后来初中又教了我的叔叔于勒,渐渐想起了莫泊桑。终于在前几天,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花了几天的时间,我通读了这本书,感触很大。 这本书开头的一篇就是《羊脂球》,这让我兴奋不已,终于可以读他的成名作了。等我读完这本书,发现它中大多数文章是以英法战争做背景的,所有的文章都讲述了一种社会现象。我把《羊脂球》读了一遍又一遍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于普鲁士人同在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可想而知,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她最终还是为了他亲爱的“同胞”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关卡之后,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他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高大形象,那些与她同车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表现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 莫泊桑的小说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被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陪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骑马主人公为全家组织的唯一一次郊外活动,因其出风头的可望而尴尬收场——他撞到了一个老妇人,后者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被迫担当起了赡养老妇人终生的责任,对于生活本不宽裕的家庭,这天异于雪上加霜,另外还有其他的,这些都是莫泊桑对社会的不满,也可以突出他是多么关心国家,以笔来当武器,来诉说社会的不足。另外,在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受爱国主义感染,手持猎枪深入密林展开游击活动。也可看出他的爱国。 我们也要学习莫泊桑爱国,指出国家缺点,关心国家,为国争光。以国家的大任为己任。 4)《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语文阅读篇目本月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结果令我郁闷至极,原因是想都没想就读的契诃夫的作品,然后非常认真地用两个小时完成了一片气势恢宏的,构思巧妙的读后感,结果意识到错误的时候为时已晚啊啊啊!!!及时赶制一片,结果还被置顶精华,非常神奇,发上共享下~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勃兰先生为全家组织郊游。他们家贫困,夫妻两人均是没落贵族,有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困苦。格里勃兰先生获得了一笔额外报酬,于是组织了一场郊游。因为他想显摆自己,出风头,结果骑马撞到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原本是家政服务人员,结果声称因此丧失劳动能力。于是格里勃兰先生被迫担当起赡养老妇人的终身责任。这对于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简直是雪上加霜…… 读完此文,思维过程基本是这样的:这老女人真没人品——>她也是被逼无奈啊——>唉,还是应该低调。 的确,这个老妇人很没有人品。本身已经康复了,但是依然装病,骗取格里勃兰先生的赡养费。其中有一段描写读完令我感到非常恶心……文中说: “从早到完她不停嘴的吃,慢慢的胖了起来。她很快活的和病人谈天说地,好像已经习惯于这种不走不动的生活,就仿佛经过了五十年的上下楼梯,拍打褥垫,上楼送煤炭,这儿扫扫那儿刷刷的生活,这是她分所应得的休息。”? 作者将老妇人的形象描写得仿佛吸血鬼一般,或者说一头猪一样,整天除了吃,除了享受,其他别无所求,让我想想就觉得恶心……而且作者还写道: “她听凭他们检查,听凭他们摸、按,一面睁着刁钻得眼睛偷偷看他们。” 可见老妇人的狡猾,为了能继续骗取赡养费,不惜一切手段,用尽计策,小市民那种狭隘、自私的性格被展现无疑。 所以,为人处事,人品第一。虽然装病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着,欺骗别人或许不会被发现,但是在不劳而获的同时,自己的人品、尊严、人格也随之消失殆尽……以人格换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享受,万不可取! 但是,反过来想,这也是社会逼迫的啊,老妇人说不定也和很多人一样,奋斗了一生,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社会上打拼,结果不还只是那微薄的收入和困苦的生活?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可言,她早已麻木,早已无奈,当然对于这个可以让自己生活发生巨变的机会,她必然会抓住。自然不会管和她命运一样的格里勃兰先生的处境。社会环境造就人,这一点也不错! 还有,做事要低调啊!格里勃兰先生就是因为想出风头,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我们的确为灾难而痛心,但是的确,从中不难明白,不论何时都要低调处事,低调做人。我以此自勉,从此低调做事,但愿无愧于心。还记得年初就有帖子说什么生辰八字预测,今年福大祸大,唯有低调处事,才能趋利弊害,现在看起来的确很有道理。虽然低调可能不能抢到风头,但是却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我们的人生也必然是这样! 读罢全文,沉思良久,若有所思,若有所得。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请叫我Nancy小姐
【篇一】《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我已经阅读过很多次了,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认为是名人的作品,觉得有必要读一读。看了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没有太过于华丽的辞藻和语句,十分平淡,甚至有些庸俗,但也正因为如此,它读起来才更平易近人,更加现实和亲切,十分有趣。我很认真地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又一次读,我自以为已经把这本书读透了,但老师说:“体现这本书的价值的是它的语言特点和人物描写的手法,要再一次去细细地体会,你一定会发现新的东西。”显然,我以前只关注了它的语言方面的特殊之处和故事的趣味,并没有看它的人物表现的手法。我又从头开始,去品读书的巧妙的描写手法,果然收获了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
莫泊桑的人物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它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写资产阶级小市民、小职员的日常生活,原来十分平淡无趣的素材,经过他的妙笔,变得津津有味。他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人物的一举一动都若电影片一样,不知不觉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因此才让读者读的有趣。
由于莫泊桑亲自经历过普法战争,对战争的见闻十分丰富,所以他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想《羊脂球》,就是描写当时法国一行人逃亡的事件。书中对那一行人各自的性格、神态描写十分细致又生动有趣,比喻的修辞手法应用的也和巧妙。很沉重地体现出了羊脂球的痛苦无奈和那一行人的卑鄙、忘恩负义。两个朋友也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这两个人的正义、爱国之心让人十分敬佩,作者运用了许多反面人物来衬托出他们的正直。
这些短篇小说大都批判了人性的贪婪、罪恶与黑暗,指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卑贱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但也有正义和善良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献身,为了坚贞的爱情抛弃一切。它们让我体会到了很多。让我明白了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一些黑暗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们感受到的社会就是快乐的,美好的。这就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带给我的。
【篇二】《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本书中短篇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泛,它们构成了19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世俗图,包括普法战争,巴黎的小职员的生活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城乡风光与琐事。所以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期间,肯定会被莫泊桑那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
当然,莫泊桑在写作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他还未成名时,便遇到了一个令他焦急万分的问题。原来,他从小酷爱写作,并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没有什么特色,因此一直没有成名。莫泊桑很疑惑,便去找他的师傅福楼拜,希望能通过福楼拜的指导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福楼拜便让他去观察自家门前来往的马车并记录。然而,莫泊桑并没有发现马车有什么好写的。于是,他登门再次拜访,通过福楼拜的又一次的点拨,莫泊桑终于找到了写作的技巧,从门前经过的马车身上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在那之后,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努力,积累了许多素材,并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成为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其中之一。
【篇三】《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这本书主要由莫泊桑的三十篇短篇小说组成。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着重描写了人间百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了解19世纪法国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而他对人性的剖析又是那么的深刻。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叔叔于勒这篇。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了一个破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的生活拮据、困窘。但他们又幻想着能过上富裕、体面的生活。他们全家都期盼着远在美洲的于勒能给他们带来大笔的财富,让他们从此过上体面、富裕的生活。这时,于勒在他们心中,就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无比盼望着于勒的归来。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真正的于勒——一个衣衫褴褛的牡蛎贩子。这时,神的形象轰然倒塌。他们唯恐被于勒认出来而避之不及。他们对于勒无比嫌恶,甚至连“我”给了于勒一点小费,都被父母亲责骂。
这篇小说,通过对“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的截然迥异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当时法国人的势利、庸俗和冷漠。
【篇四】《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莫泊桑所写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刻薄,社会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蔑视剖析,反映了当时人虚荣骄傲的人性弱点,从中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启示。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在他的作品里,有着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像战争的溃败,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的聚会,官僚机构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里的喧闹……无一例外都有着形象的描绘,都能使人陷入深刻的思考之中。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公共人物,从上层的贵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自由职业者,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都得到了十分鲜明的勾画。在法国广阔的天地中,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都有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
我认为朴实、自然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个最明显的、最重要的标志,在选材上,莫泊的短篇小说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为内容,就像是在给人们讲述一件刚发生不久的事情一样,在平淡的语言中含有莫泊桑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评判或者想法,又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他的文章中,找不到那些华丽的词藻,他总是以一些十分细微的、十分隐蔽的线索,将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十分巧妙地串连在了一起,一步一步地将读者引入文章的中心区域,一点一点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读者。就像书中《一家人》这篇文章,几乎没有任何情节可言,但是莫泊桑却生动入微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或许这种生活状态是一种生活现实,但这些我们观察不到的细节,作者却能一一明列,环环相扣。
在文章的写作中,莫泊桑不拘泥于所有的条条框框,他挣脱了一切束缚,将自己的思绪随意地挥散在纸上。他所描写的,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又是生活中某一个片断,或者是某一瞬间,或者是一段心理活动,又或者是一种精神状态。正是以这种优美的语言,那些平实不起眼的情景便化成了莫泊桑笔下的小镇情貌、田舍风光等自然景色,从而给人们眼中呈现了一幅幅构思清晰的图画。
莫泊桑把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了空前的水平,他抛弃了一切常规,以平实的语言使人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怀。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恒不变的美德,莫泊桑所写的每一篇都没离开过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读了莫泊桑的文章让我更认真的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去掉人性的贪念,虽然这很难,但去掉一点去掉一点,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
mIao-_
读了这篇莫泊桑写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感慨良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叔叔”于勒有了钱,我们全家人都盼望他早日归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奢华的生活。
但是这次旅行,当“我们”在船上看见了他,他并没有发什么财,而是又老又穷苦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时。“父亲”和“母亲”却像遇到瘟神一样,尽量躲着他。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没有钱。
换个角度想想。难道于勒真的没有认出自己的侄子么?难道真的没有认出买自己牡蛎的是自己的哥哥么?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认出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以前犯下许多错,不好意思和他相认。
再想想,为什么于勒没有回自己的家乡呢?答案可以从船长口里得知:“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的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这样说来,于勒已经从以前的“流氓”变成现在知道钱来之不易历尽沧桑的“卖牡蛎的老人”了,他最起码也知道了要自力更生。而克拉丽丝却看他现在没钱,怕他回来吃他们的。这说明了“我的母亲”是见钱眼开的市井妇人。而“我的父亲”菲利普也和母亲一样“见利忘义”,他们认定“我的叔叔”这辈子没有出息。
如果我是克拉丽丝,我也会和弟弟相认,因为人犯错误是难免的,若能改邪归正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原谅他;如果我是菲利普,不管我的弟弟再穷,再流氓也好,我也会和他相认的,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不磨灭的。
harrison_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倾向最先出现于绘 画领域。1905 年成立于德国德累斯顿的一个画家集团 “桥社”以及1911 出 现于慕尼黑的另一个画家集团 “青铜士”是表现主义的先驱,“青铜士”集 团中的康定斯基是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杰出大师。
1914 年前后表现主义文学运 动在德国兴起。它首先出现在戏剧领域,最早的两位表现主义作家是盖欧尔格·凯撒【主要作品有: 从清晨到午夜(1916年)、 煤气 (1918—1920)、珊瑚(1918)、并存(1923)、谣传(1924)、 士兵塔纳卡)(1940)、《八音盒)(1943)】和 思斯特·托勒【主要作品:《转 变 (1919)、 群众与人(1921)、 机器破坏者(1922)、 亨克 曼(1923)】。也有人认为:表现主义作为文学流派尽管出现在 1914 年前后的德国,但表现主义的先驱可追溯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 (1849—1912)。他的鬼魂奏鸣曲(1907) 情节怪诞,人鬼同处一室,是表现主义 和象征派的共同源头
。
一战后 (20 年代),是表现主义的鼎盛期。在捷克,有恰佩克 (1890—1938),代表作 万能机器人;在奥地利,则是卡夫卡,在美国,有表现主义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 (1888—1953),作品有 《天边外》、榆树下的家毛猿、玛斯王、悲掉等。
20 年代末和30 年代初,表现主义 开始衰落,但它对后来的文学,尤其是50 年代产生的荒诞派戏剧有很大 的影响。
首先提出荒诞派戏剧这一流派概念的,是英国文学批评家马 丁·埃斯林。在其 《荒诞派戏剧》一书中,他首次给这个流派冠以“荒诞派” 名称,改变了人们以往将其笼统地称之为先锋派的情况。荒诞派作为一种文学潮流,最大的成就在于戏剧,其代表作家如下
在法国的是
1 ,塞缪尔·贝克特 (1906——),爱尔兰人。最著名的即1952年的《等待戈多》它不是荒诞派戏剧的第一个剧本,却最先引起了轰动,使之名声大振。除此之外,贝克 特的剧作还有 结局(1957)、哑剧(1957)、倒下的人们(1957)、 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1959)、 尸骸(1959)、 啊,美好的日子 (1961)、 卡斯康多(1963)、 哑剧(1964)
2 ,尤金·尤涅斯库 ,罗马尼亚人。代表作秃头歌女(1950), 另外的剧作有《椅子(1950)阿美迪式脱身术(1954)、《新房客》(1957)、 《犀牛》(1959)、 饥与渴(1966)、 可怕的妓院(1974)等。作品大致用支离破碎、荒诞无稽的舞台形象表现物质对人的压迫。
3, 阿尔图尔·阿达莫夫 (1908——1970),生于高加索。受二战创伤甚大。作品,滑稽模仿。侵犯(1950)、大手术与小手术(1950)、塔 拉纳教授 (1953),以及 弹子球机器(1955)。
4 ,让·热奈 (1910——1986),法国人。1947年,他 创作 女仆获得极大名声,还有严加 监视 (1951)、 《阳台》(1956)、 黑奴(1959)、 屏风(1962)
在法国之外的是
5,哈罗尔德·品特 (1930——),英国戏剧家。作品有《送菜升降机》 (1957)、生日宴会》 (1958)、 看管人(1960)、 《侏儒》(1961)、 搜集证据(1962)、 茶会(1965)、 虚无乡(1975)等
6 爱德华·弗兰克林·阿尔比 (1928——)美国剧作家。1958 年,他写作 《动物园的故事》,1960年搬上舞台后,引起轰动,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人物。这之后,又创作了 贝西·史密斯之死 (1960)、 《美国梦》(1961)、 谁害怕弗吉尼亚·吴尔夫?(1962)
以上人名,作品名的翻译或与其他的不同。
上面的介绍是我根据几本文学史编辑的,所提到的作家中我只片段的接触过卡夫卡,斯特林堡,尤金·奥尼尔,因此,具体的总体评价就谈不上了。我看过《荒诞派戏剧选》和相关的资料,像《等待戈多》结局啊,美好的日子大手术与小手术《新房客》秃头歌女《犀牛》阿美迪式脱身术女仆弹子球机器谁害怕弗吉尼亚·吴尔夫?等皆是珍品。荒诞派的剧作要是有可能,应该是每一篇皆看的,滑稽可笑和恐惧心酸,异化和无路可去,唯有如是形容了
老兄看过卡夫卡了,可以去看下尤金·奥尼尔,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
希望有所帮助
Incidence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使我受益匪浅。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描写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描述,但其内涵却是一种对过去社会的讽刺与批判。它反映了那时的社会不公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腐败的社会中的最深处“黑暗”。在作者的笔下,各种任务都写得是那么得生动详细,连那些雪景、舞会场面、人们的来历,讲解得都是那样的详细,使我们可以真正地看到富人与穷人只见的区别与对人的态度,还有对社会的看待与真实的生活写照。它就像一部电影,一点一点地为我们讲述着故事。每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是那样的富有情趣,那样的生动,句子使用得是那样的老练,简直毫无半句废话,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另外,读后让我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小市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虽然他们被生活所迫,但都有一个善良、朴实的心。当今的社会,也有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我们每个人伸出援助之手。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xywycn
夜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
晕的兴,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像反而增了些阴黯。桌旁坐着个
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
额上虽然已画着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样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
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
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为受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得苍白,
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近来,那孩子特别地会哭,犹如半年前刚屡奶的时候。仿佛给谁骤
然打了一下似地,不知怎么一来就拉开喉咙直叫。叫开了头便难得停,
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于是百般地抚慰,把自己年轻时抚慰孩子的
语名一一背诵了出来。可是不大见效,似乎孩子嫌那些太古旧太拙劣了。
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壁呜咽,一壁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
才算收场。
今晚那老妇人却似感得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
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在另一方
面。她又感得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
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晚上,在她,这几天真
不好过。除了孩子的啼哭,黄晕的灯光里,她仿佛看见隐隐闪闪的好些
形像。有时又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滩,在这里或是那里,——这是血!里
外,汽车奔弛而过,笨重的运货车有韵律地响着铁轮,她就仿佛看见一
辆汽车载着被捆缚的两个,他们的手足上是累赘而击角有声的镣铐。门
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找她同
孩子来的。邻家的门环儿一声响,那更使她心头突地一跳。本来已届少
眠年龄的她这样提心吊胆地尝味恐怖的味道,就一刻也不得入梦。睡时,
灯是不最点的,她怕楼上的灯光招惹另外的是非。也希冀前能得干净,
完全一片黑。然而没有用,隐隐闪闪的那些形像还是显现,鲜红的一滩
还是落山的太阳般似乎尽在那里扩大开来。于是,只得紧紧地抱住梦里
时而呜咽的孩子..
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在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
茫的未来。往那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辩认。怕有些猛兽或者
陷阱隐在这雾海里边吧?她想十分九会的。而伴同前去冒险的,只这才
能学话的孩子;简直等于孤零的一个。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
男乘的,你姓甚?”
“张。”大男随口回答。孩子于尚未解悟姓的意义的时候,自己的
姓往往被教练成口头的熟语,同叫爹爹妈妈一样地惯习。
“不!不!”老妇人轻轻呵斥。她想他的新功课还没弄得熟,有点
儿发愁,只得重行矫正他说,“不要瞎说,那个姓张!我教你,大男姓
孙。记着,孙,孙..”
“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发音带十二分的稚气。
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闭两
闭就表示心头一阵酸,周身经验到哭泣时的一切感觉。“不错,姓孙,
孙。再来问你,大男姓甚?”
“孙。”大男玩皮地学舌,同时伸手想去取老妇人头上那翡翠簪儿。
“乖的,大男乖的。”老妇人把大男紧紧抱住,脸孔依贴着他的花
洋布衫。“随便那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大男的手臂给老妇人抱住,不能取那翡翠簪儿,“哇..”突然哭
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得开头,安然而过已成梦想,便故作柔和
的声音来呜他:“大男乖的..不要哭呀..花囝囝来看大男了..坐
着红桥子来了..坐着花马车来了..”
大男照例地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妈妈
呀..”
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伤心的是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
着自己的心。害怕的是屋墙很单薄,左右邻舍留心一听就会起疑念。然
而给他医治却不容易;一句明知无效的“妈妈就会来的”战兢兢地说了
再说,只使大男哭得更响一点,而且张大了水汪汪的眼睛四望,看妈妈
从那里来。
老妇人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自己的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
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她来回地走着,背诵那些
又古旧又拙劣的抚慰孩子的语句。屋内的器物仿佛跟着哭声的震荡而晃
动起来,灯焰似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滩血!她闭了疲劳的眼,
不敢再看。耳际虽有孩子撕裂似的哭声,却同在神怪的空山里一样,幽
寂得教血都变冷。
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
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
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
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她恨不得阿弟一颗心给她看,
让她一下子知道他所知道的一切。
阿弟走进屋内,向四下看一周,便一屁股坐下来,张开了口腔喘气。
是四十左右商人模样的人,眼的四围刻着纤细的皱纹形成永久的笑意,
眼睛颇细,鼻子也不大,额上渍着汗水发亮,但是他正感着了阵阵寒冷
呢。他见大男啼哭,想起袋子里的几个荸荠,但摸了出来授给他,“你
吃荸荠,不要哭吧。”
大男原也倦了,几个荸荠又多少有点引诱力,便伸两只小手接受了,
一壁抽咽一壁咬着荸荠。这才让老妇人仍得坐在桌旁。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模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悲痛而超乎
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才看见了来。”
老妇人几乎欲拉了阿弟便引她跑出去看,但恐怖心告诉她不应该这
样鲁莽,只得怅然地“喔!”
“阿姊,你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是不是?其实也不一定,像今
天遇见的那个弟兄,他就是一个好人。”他感服地竖着右手的大拇指。
“就是你去找他的那一个不是?”
“是呀。我找着了他,在一家小茶馆里。我好言好语同他说,有这
样这样两个人,想来该有数。现在,人是完了,求他的恩典,大慈大悲,
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他眉头一皱,原有眼睛四围的皱纹见得
更为显著,同时搔头咂嘴,表示进行并不顺利。“他却不大理睬,说别
麻烦吧,完了的人也多得很,男的,女的,长衫的,短褂的,谁记得清
这样两个,那样两个;况且棺木是不让去认的。我既然找到了他,那里
肯放手。我又同他说了,告诉他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是夫妻两个,女
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
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唉!不用说吧,总之什么都说了,
只少跪下来对他叩头。”
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胧欲睡了,几个
荸荠已落在她的袖弯里。
“这一番话却动了他的心。”阿弟带着矜夸的声调接续说;永久作
笑意的脸上浮现真实的笑,但立刻就收敛了。“这叫人情人情,只要是
人,同他讲情,没有讲不通的。他不像起先这样讲官话了,想了想叹口
气说,‘人是有这样两个的。谁不是爹娘的心肝骨肉!听你讲得伤心,
就给你指点了吧。不过好好儿夫妻两个,为什么不安分过日子,却去干
那一些勾当!’我说这可不大明白,我们生意人不懂他们念书人的心思,
大概是——”
“嘘..”老妇人舒口气,她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她同她
的阿弟一样不懂女儿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
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不是一类人为什么得到同样的结果?这
是她近来时刻想起,致非常苦闷的问题。可是没有人给她解答。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多万谢,那里敢怠慢,
提早就到那里去等着。六点过一歇,他果真来了,换了平常人的衣服。
他引着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谈。啊——”
他停住了。他不敢回想;然而那些见闻偏同无赖汉一般撩拨着他,
使他不得不回想。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说不定她会
昏厥不省人事。——两个人向野里走。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
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远处树同建筑物的黑影动也不动,像
怪物摆着阵势。偶或有两三点萤火飘起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
得眨眼么?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似在天末的那边。却
有微细的嘶嘶声在空中流荡,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早上还下雨,
湿泥地不容易走,又看不见,好几回险些儿跌倒。那弟兄嘴唇粘着支纸
烟,一壁吸烟一壁幽幽地说,“他们两个都不行,没有一点气概,带出
来就索索地抖,像两只鸡。面色灰了,你看我,我看你,眼泪水直淌,
想说话又说不上。你知道,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我们不怕打仗,抬起
枪来一阵地扳机关,我想你也该会,就只怕抬不动枪。敌人在前面呀,
开中的,开不中的,你都不知道他们面长面短。若说人是捆好在前面,
一根头发一根眉毛都看得清楚,要动手,那就怕。没有别的,到底明明
白白是一个人呀。更其是那些没有一点气概的,眼泪水溅到你手上,抖
得你牙齿发软,那简直干不了。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
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那晓这就差了准儿,中在
男的臂膀上。他痛得一阵挣扎。女的呼娘呼儿直叫起来,像个发了狂。
老实说,我心里难受了,回转头,不想再看。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
两个染了满身红。”那弟兄这样叙述,听他的似乎气都透不来了;两腿
僵僵地提起了不敢放下,仿佛放下就会踏着个骷髅。然而总得要走,只
好紧紧跟随那弟兄的步子,前胸差不多贴着他的背心。
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同时又搔头皮,知道有下文,愕然问,
“他谈些什么?他看见他们那个的么?”
他们怎样“那个”的,这问题,她也想了好几天好几夜了,但终于
苦闷。枪,看见过的,兵,警察背在背上,是乌亮亮的一根管子。难道
结果女儿女婿的就是这东西么?她不信。女儿女婿的形像,真个画都画
得出。那一处地方该吃枪的呢?她不能想像。血,怎样从他们身体里流
出来?气,怎样消散而终于断绝?这些都模糊之极,像个朦胧的梦。因
此,她有时感觉到女儿女婿实在并没有“那个,”会有一天,搭,搭,
搭,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活活的可爱的两个。
但只是这么感觉到自己,而且也有点模糊,像个朦胧的梦。
“他没有看见。”阿弟连忙闪避。“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
都送了人,他得一条外国裤子,身上穿的就是。”
“那是淡灰色的,去年八月里做。”老妇人眯着眼凝视着灯火说。
“这没看清,因为天黑,野里没有灯。湿泥地真难走,好几回险些
儿滑跌;幸亏是皮底鞋,不然一定湿透。走到一处,他说到了。我仔细
地看,十来棵大黑树立在那边,树下一条一条死白的东西就是棺木。”
他低下头来了,微秃的额顶在灯光里发亮。受了那弟兄“十七号,十八
号,你去认一认吧”的指示而向那些棺木走去时的心情,他不敢说,也
不能说。种种可怕的尸体,皱着眉咬着牙的,裂了肩洞了胸的,鼻子开
花的,腿膀成段的,仿佛即将踢开棺木板一齐撞到他身上来。心情是超
过了恐惧而几乎麻木了。还是那弟兄划着几根火柴提醒他“这就是,你
看,十七,十八,”他才迷惘地向小火光所指的白板面看。起初似乎是
蠕蠕而动的蛇样的东西,定睛再看,这才不动,是墨笔写的十七,这一
边,十八,两个外国号码。“甥女儿,我看你来了,”他默默祝祷,望
她不要跟了来,连忙逃回小路。——这些不说吧,他想定了,接续说,
“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
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明
莹着仅有的泪。她重行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幽幽悄悄来通报恶消息时的
况味;惊吓,悲伤,晕眩,寒冷,种种搅和一起,使她感觉心头异样空
虚,身体也似飘飘浮浮地,不倚着一点什么。她知道搭,搭,搭,叩门
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活活的可爱的两个,这种事情
绝不会有的了。已被收起,号码十七,十八,这是铁一样的真凭实据!
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
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采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
板不算薄。”——分明是句善意的谎话。不知怎么,同时忽然起了不可
遏的疑念,那弟兄不要记错了号码吧。再想总不至于,但这疑念仍毒蛇
般钻他的心。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说,身体索索地震动。睡着的孩子手
臂张动,似乎要醒来,结果翻了个身。老妇人一壁理平孩子的花洋布衫,
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
的命!”以下转有郁抑的低诉。“你姊夫去世那年,你甥女儿还只五岁。
把她养大来,像像样样成个人,在孤苦的我,不是容易的事啊。她嫁了,
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欢喜。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她
右手下意识地抚摩孩子的头顶)我欢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
爱爱互相对待,我更欢喜,因为这样像人样儿。唉!像人样儿却成十七,
十八!真是空地天坍下来,骇得我魂都散了。为了什么呢?是我的女儿,
我的女婿呀,总得让我知道。却说不必问了。就是你,也说不必问,问
没有好处。——怕什么呢!我是姓张的丈母,映川的娘,我要到街上去
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的全体,语声毫无顾
忌地哀厉而响亮。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
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
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可名的恐惧,侧耳听了听外面有无声息,勉勉
强强地说,“这何必,就说姓孙又有什么要紧。——喔,我想着了,”
他伸手掏衣袋。他记起刚才在黑暗的途中,那弟兄给他一团折皱的硬纸,
说是那男的托他想法送与亲人的,忘了,一直留在外国裤子袋里。他的
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如遇怪秘的魔物;又不好不接,便用手心承受了,
松松地捏站,偷窃似地赶忙往衣袋里一塞。于是,本来惴惴的心又加增
老大的不自在。
“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衣袋里有铜元触击的声音。
“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一
种热望(切念的人在叩门,急忙迎出去时怀着的那种热望)一忽儿完全
占领了她。女儿女婿的声音笑貌,虽只十天还不到,似已隔绝了不知几
多年。现在这字条,将诉说他们的一切,解答她的种种疑问,使她与他
们心心相通,那自然成了她目前整个世界。
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印有好几个指印,
又有一处焦痕,反面定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
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
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
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
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
真是怪!”他想起那弟兄告诉他的话,同时想起传闻的“再二十年又是
一打好汉”那种英雄气概。既无所恨,为什么要索索地抖,泪水直淌呢?
若不是他的甥女甥婿,简直要看不起了。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
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室内十分静寂;小孩的鼾声微细到几乎无闻。
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这字条了。岂但看明白,并且参透了里边的
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的女儿女婿的心思。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
布全身,心中也觉充实了好些。睁眼四看,熟习的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
静处在灯光里。侧耳听外面,没有别的,有远处送来的唱戏声,和着圆
熟的胡琴。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
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
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提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
呀..”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毕
(原载1927 年10 月《小说月报》18 卷10 号)
出走的勇气
valerie
韩毅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箴玉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缇拉米苏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原贴:史铁生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lulovelee
你好,我是【ofazz17636】,很高兴为你解答。开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与普鲁士人同住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的无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最终她还是为了亲爱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的关卡之后,却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英雄,那些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出卖了她而又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羊脂球》充分地表达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的抨击。 莫泊桑的小说中为数不少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而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了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为了参加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赔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 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叔叔与“我”的家人相遇前后我家人对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的疑问。这些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也突出了作者是多么关心国家,以笔来当武器,来诉说社会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笔下,我读到了他对贵族们寡廉鲜耻的抨击;对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羡慕荣华的风气的讽刺;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的鄙视以及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歌颂,还有他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从莫泊桑的写作风格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历史家。他缺乏巴尔扎克那种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师福楼拜那样缜密细致,也不如左拉的视野那么宽广。可他却有一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于在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事中,发掘出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使得自己作品中的文学题材大大丰富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悍深刻,包罗万象,他的许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读来非常过瘾。课余读一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吧,只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但相信你会有不少收获的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超级小溪
原贴:求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