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魔幻小说有哪些
秋日麦芽
黛希马克
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
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期刊有哪些?
♂定格這珍惜の回憶こ℡♀
汪曾祺 受戒
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余华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严歌苓 少女小渔
迟子建 清水洗尘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信号员
盲人国
死者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变形记
羊脂球
项链
驿站长 ...展开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
汪曾祺 受戒
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余华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严歌苓 少女小渔
迟子建 清水洗尘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信号员
盲人国
死者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变形记
羊脂球
项链
驿站长
外套
套中人
一个人的遭遇
睡谷的传说
败坏优优城镇的人
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热爱生命
欧亨利的作品耐人寻味,像<<最后一片常春藤页>>
其他的<<山羊兹拉特>>
<<丹柯>>
<<情书>>(岩井俊二)
雨果: 克洛德.格
欧文: 鬼新郎
左拉: 陪衬人
都德: 三部大弥撒
哈代: 富于想象的妇人
海涅: 帕格尼尼
普希金: 黑桃皇后
莫泊桑: 蛮子大妈
梅里美: 伊尔的美神
狄更斯: 穷人的专利
果戈理: 旧式的地主
司各特: 流浪汉威利的故事
契科夫: 宝贝儿
高尔基: 切尔卡希
巴尔扎克: 不为人知的杰作
马克.吐温 田纳西的新闻界
杰克.伦敦 变节者
屠格涅夫: 总管
欧. 亨利 爱的牺牲收起
原贴:中国著名短篇小说有哪些
小舒vicky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孽海花 曾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南社丛刻 南社编刻 人境庐诗草 黄遵宪 老残游记 洪都百炼生(刘鹗) 尝试集 胡适 女神 郭沫若 沉沦 郁达夫 呐喊 鲁迅 繁星 冰心 雨天的书 周作人 志摩的诗 徐志摩 寄小读者 冰心 彷徨 鲁迅 野草 鲁迅 死水 闻一多 背影 朱自清 在黑暗中 丁玲 倪焕之 叶绍钧 啼笑因缘 张恨水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 鲁迅杂感选集 鲁迅著,何凝(瞿秋白)选编 望舒草 戴望舒 烙印 臧克家 子夜 茅盾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巴金 边城 沈从文 南行记 艾芜 死水微澜 李人 大堰河 艾青 湘行散记 沈从文 画梦录 何其芳 上海屋檐下 夏衍 萍踪忆语 韬奋 包身工 夏衍 骆驼祥子 老舍 黄河大合唱(组诗) 光未然 呼兰河传 萧红 屈原 郭沫若 十四行集 冯至 给战斗者 田间 速写三篇 张天翼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传奇 张爱玲 小城风波 沙汀 风雪夜归人 吴祖光 白毛女 延安鲁艺工作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王斌执笔,马可、张鲁、瞿维作曲 穆旦诗集 穆旦(查良铮) 财主底儿女们(上下) 路翎 果园城记 师陀 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 围城 钱钟书 人生采访 萧乾 雅舍小品 梁实秋 曹禺剧本选 曹禺 保卫延安 杜鹏程 红旗谱 梁斌 射雕英雄传 金庸 茶馆 老舍 关汉卿 田汉 青春之歌 杨沫 白洋淀纪事 孙犁 城南旧事 林海音 阿诗玛 李广田、公刘整理 创业史 柳青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燕山夜话 马南 毛泽东诗词选 毛泽东 李自成(第一卷) 姚雪垠 台北人 白先勇 家变 王文兴 将军族 陈映真 郭小川诗选 郭小川 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 解放区短篇小说选 多人 百合花 茹志鹃 四世同堂 老舍 随想录(1-5) 巴金 重放的鲜花 多人 傅雷家书 傅雷 干校六记 杨绛 芙蓉镇 古华 白色花绿原 牛汉编 九叶集 辛笛等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汪曾祺 棋王 阿城 北方的河 张承志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活动变人形 王蒙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北岛诗选 北岛 红高粱家族 莫言 古船 张炜 南渡记 宗璞 余光中诗选 刘登翰等选编 蒲桥集 汪曾祺 舒婷的诗歌 舒婷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老残游记》 《红楼梦》 懦林外史 《聊斋志异》 《拍案惊奇》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金瓶梅》 《古今小说》 《清忠谱》 《西游记》 《桃花扇》 《汉宫秋》 《长生殿》 《牡丹亭》 《墙头马上》 《赵氏孤儿》 《梧桐雨》 《救风尘》 《望江亭》 《西厢记》 霍小玉传 《莺莺传》 《窦娥冤》 枕中记 柳毅传 李娃传 《永乐大典》 《古文观止》 《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 《梦溪笔谈》 《资治通鉴》 《搜神记》 《文心雕龙》 《全唐诗》 《三国志》 《玉台新咏》 《史记》 《列子》 《乐府诗集》 《世说新语》 《汉书》 四史 《后汉书》 《二十四史》 《淮南子》 《古诗十九首》 《山海经》 《战国策》 《论语》
神赐
梁羽生 金庸 古龙这三位无需多言了吧其他的有:黄易: 大唐双龙传 寻秦记 边荒传说温瑞安: 逆水寒 四大名捕系列其他较著名的还有卧龙生:《金剑雕翎》《新仙鹤神针》《飞燕惊龙》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天心七剑荡群魔《一剑光寒十四州》独孤红:据说是洪门的掌门人《刺马》京华风云录倪匡:《六指琴魔》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司马翎:《关洛风云录》黄鹰:古龙后生,《天蚕变》、大侠沈胜衣系列 于东楼:《短刀行》铁剑流星据说几乎帮所有的名家代过笔,有“天下第一枪手”之称。 萧逸:《七禽掌》《甘十九妹》齐称 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金庸、古龙是民国以来四代盟主。台湾武侠四大家: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后三者称三剑客) 北派五大家 还珠楼主 白羽 郑证因 王度庐 朱贞木“天下第一枪手”于东楼
原贴:中国著名武侠大师有哪些?
zzz小鬼
1、明代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2、清代小说《红楼梦》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cocospring
亮子
一)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国统区)01、鲁 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狂人日记》(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1918 始用“鲁迅”笔名)呐 喊(小说集,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14篇小说。彷 徨(小说集,有《祝福》等11篇小说。《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有《铸剑》等10篇小说)02、叶盛陶:原名叶绍钧《倪焕之》(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多收了三五斗(短篇)03、茅 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蚀》三步曲”:《幻灭》、动摇、《追求》(三个连续的中篇)“农 村 三步曲”:《春蚕》、《秋收》、残冬(三个连续的短篇)《子夜》(长篇, 1932年 ) 《林家铺子》(短篇)04、郁达夫:《沉沦》(长篇) 《春风沉醉的晚上》(短篇) 薄奠(短篇)05、老 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骆驼祥子》(长篇) 《四世同堂》(长篇)06、柔 石:原名赵平复《为奴隶的母亲》(短篇) 《二月》(长篇)07、巴 金:原名李市甘,笔名巴金“爱情三步曲”:《雾》、《雨》、《电》 “激流三步曲”:《家》、《春》、《秋》08、萧 红:原名张乃莹《生死场》(中篇 该小说受到鲁迅的称赞)09、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边城》(中篇) (二)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解放区)01、丁 玲:原名蒋冰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 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02、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长篇) 《李有才板话》(中篇)《小二黑结婚》(短篇)03、周立波:《暴风骤雨》(长篇 获“斯大林文学奖”)04、孙 犁:原名孙树勋《风云初记》(长篇) 铁木前传(中篇) 《荷花淀》(短篇)05、刘白羽:政治委员(短篇) 火光在前(中篇) (三)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建国初) 01、欧阳山:三家巷(长篇)02、杨 沫:《青春之歌》(长篇 1958年)03、梁 斌:《红旗谱》(长篇 1958年)04、曲 波:《林海雪原》(长篇 1957年)05、茹志鹃:《百合花》(短篇)06、王愿坚:《党费》(短篇)七根火柴(短篇)普通劳动者(短篇)07、峻 青:党员登记表(短篇)08、杜鹏程:《保卫延安》(长篇 1954年)09、吴 强:《红日》(长篇 1955年)10、柳 青:《创业史》(长篇 1959年 )11、周而复:《白求恩大夫》(长篇)《上海的早晨》(长篇)12、王 蒙:《青春万岁》(长篇)组织部来了年轻人 (短篇)
water_yeye
卡德蕾拉
1、明代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2、清代小说《红楼梦》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原贴:中国明清小说有哪些著名的
楚里帕里琼斯Aileen
andichao
原贴:中国著名武侠大师有哪些?
无底洞
有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司马光等。
1、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
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
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3、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4、范晔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bluestar_wei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有专职的文史官员,但能称名史学家者了了数人。司马迁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位史学家,后有班固相随,北宋司马光,近代有范文澜……(孤陋寡闻)
lisaloveowen
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司马光等。
1、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
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
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3、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4、范晔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Vince言西早
回答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历史学家,借此也将我国几种体裁的史学著名的发展脉络做个梳理,便于理解记忆。
过去讲“六经皆史”,只能说“六经”中保留或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中国真正的系统完备的历史著作,还是从《史记》开始,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学家。
司马迁,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在朝中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辩解受宫刑,后改任中书令。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立志写一部通史,虽未着手写通史,但积累很多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
司马迁继承父业,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写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中国史书的典范,为“二十五史”之首。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班固(32—92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散文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有史记后传未完成稿。班固继承父志,撰写《汉书》100篇,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专记西汉历史。书中的观点反映了朝廷立场,被称为正宗史学,但对历史学发展有贡献。班超、班昭也参与了《汉书》的写作。
陈寿(233—297年),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蜀汉时曾任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西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他经过10年时间,完成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记叙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的历史。该书无“表”、“志”,但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的大事都有记载。
南朝宋武帝刘裕时,范晔曾任冠军长史,秘书丞等职, 432年贬为宣城太守,始写《后汉书》,编撰90卷,后人将别人编的志30卷并入,总为120卷。他创立了“独行”、“党锢”、“逸民”等类卷,创立了“列女传”,选载多是有才能的妇女,而不同于后来史书中的夫死守节的烈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章学诚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近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就更多了,范文澜、翦伯赞、陈寅恪、陈垣、郭沫若等等。
羞兰花
按照时间来说,有作者可考的历史学家并不多,但是流传下来作品的那些人,他们已经名留青史了。
第一位:左丘明

春秋时史学家(约前502-约前422)。曾为鲁国太史。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孔子时鲁国人,一说在其前。双目失明。传为《左传》与《国语》的作者,但颇有争议。
第二位: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探访古迹。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得览皇家图书秘籍。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改革历法,共订太初历。后因为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体裁。
第三位:班固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初继父修史记后传,因被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因弟超辩明其冤,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又奉诏续成前书,历20余年,终成包举西汉一代历史的《汉书》。创立了用纪传体写断代史的方法。又著白虎通义,记录章帝建初四年(79年)白虎观辩论经学的结果。所作两都赋等影响颇大。永元元年(89年)以中护军从窦宪攻匈奴。后因窦宪获罪株连,死于狱中。明张溥辑有班兰台集。
第四位:班昭

班昭(约49—约120)东汉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嫁同郡曹寿。其兄班固死时,所撰《汉书》之八表及天文志尚未成稿。她奉命与马续补作。《汉书》出,以难通晓,马融等从其受读。常出入宫禁,为和帝后及嫔妃之师,被尊称为“曹大家”。著作有《女诫》及东征赋等。
第五位:陈寿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受教于谯周,后为蜀汉观阁令史,因不屈于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泰始十年(274年)编成《诸葛亮集》。晋灭吴后,他搜集三国时官私著述,历时10年,著成《三国志》。时人誉其有良史之才。另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
第六位: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职。奉文
Fencer08
中国十大历史学家及理由
1、 左丘明
2、 司马迁
3、 班固
4、 陈寿
5、 范晔
6、 刘知几
7、 杜佑
8、 司马光
9、 章学诚
10、梁启超
1、理由一,左丘明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奠基人、先秦史官文化时代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史学家、相传他所著《左传》与早前的《尚书》相比,应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史、堪称中国史学形成的标志;理由二,《左传》与五经中的《春秋》有明显的互文性联系,其记人叙事不但更清晰完整,而且史料更丰富,范围远超出一国一地,对社会重大发展变革更加敏锐,典籍专家孔颖达特别指出“传实经虚”以示区别;理由三,《左传》作为纪传史学的最早范本,具有很高史学文学价值,尤擅战争描写,许多场面已成为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和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人物性格鲜明,夹叙夹议手法简洁,述评公允,对人事的预言精准。
2、理由一,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汉史传文学泰斗,他的史学地位在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大师;理由二,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的《史记》对汉族与周边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一视同仁,首开记录社会经济的范例,不但有耿直犯颜的公义勇气、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拨乱反正的调查研究,而且,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叙事的整体构思、对史实因果关系的精辟分析、层次分明而五种类型相融的体例编制所具的原创性,都堪称千古典范;理由三,《史记》既是史家之绝唱,又是无韵之离骚,表现出发愤著书的顽强毅力,其人物之鲜明丰满、叙事之简洁老练、语言之丰富多彩都代表了中国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
3、理由一,班固是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中国断代史学第一人,传世名著《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经班氏家族门生四人之手历数十年呕心沥血而成;理由二,班固治史意在追述西汉帝业,“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体例仿效《史记》而有所增删,内容因事命篇,述及五朝70余年大事,开创了以群雄夺权为始,以篡权贼臣被诛告终的断代记述新格局;理由三,班固叙事规模宏大,内容广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内外征战与国际关系、物质生产与文化交流,以五行灾变说来取代司马迁的兴衰规律论,观念有蜕化而体例有改进,对后世官方正统史学影响深远。
4、理由一,陈寿是西晋时代最重要的史学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史学名著《三国志》属首次撰述的当代史书;理由二,陈寿以天下大事分合有律的史学理念整体观照纷争战乱,魏、蜀、吴三书贯通编撰,既相对独立、各有君臣朝纲,又相互勾连、浑然一体,宏伟地展现了从群雄割据到三足鼎立再到西晋统一的全过程,开创了以帝王年号划分史界的先例;理由三,陈寿治史,首先确保史料的原真性,同时又带入忌讳与美饰笔法,详略主次褒贬取舍合度,力避“讳败夸胜”,编撰特点在于突出英雄的谋略作用,文臣优先于武将,其优美文笔和精彩纷呈的战争权谋描写,直接影响了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5、理由一,范晔是南朝首屈一指的史学家、纪传史学的代表作家、种类繁多的东汉史之集大成者和佼佼者;理由二,他“详观古今著述”,自成一格,“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纪传体例虽非他独创,但因他而成熟完备,列传叙事,以类相从,所述广泛涉及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许多民族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理由三,他的《后汉书》力图“正一代得失”,其主观史学特点鲜明,猛烈抨击外戚后妃干政、军阀权贵暴乱的现实,多有真知灼见,作者自称其文采杰思为“天下之奇作”,但叙事过于简略,引起许多史家为其作注,今本《后汉书》即加入了司马彪续汉书志30卷为补注。
6、理由一,刘知几是中国史学走向自觉时代的伟大史学家、唐朝史学泰斗,他打破了学术界独尊皇家正史的局面,私撰《史通》代表了盛世史学的最高成就;理由二,作为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巨著的《史通》,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千年史学的成果,突出了纪传体史学的正统主流地位,其学术范围“上穷王道,下谈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指斥史界弊端,以为鉴戒,为史书规范化和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他最重要的史学思想是“实录直书”与“激扬名教”的对立统一,既注重史料考据核查,又强调公义之名、教理之善,并把义理置于真相之前,他对中国史学方法论和史官制度的成熟具有指导意义,并发展出史学评论分支学科。
7、理由一,杜佑是中晚唐时期最重要的史学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奠基人、社会风俗史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通典》建立了认识社会结构的新体系和历史编纂的新系列;理由二,他治史的超前性在于率先从政体入手“探讨礼法刑政”,从过去对个人作为的描述兴趣转移到追寻社会制度变革的因果关系,他著名的“理道”说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论发展为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政理”掌握,堪称史学创举;理由三,他以社会进化观反对是古非今论,力主“随时立制、既弊而变”,启发了经世致用史学思想萌芽,他重视以家庭为细胞的经济基础与礼仪伦常关系的考察,开创了社会风俗史研究的新范畴,预示了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8、理由一,司马光是西汉以后千年一现的史学大师、不但代表了宋朝史学的最高成就,而且把中国编年体通史发展到巅峰状态;理由二,他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多人协力的集体智慧,皇帝御赐书名并提供思想指导,其书规模宏伟、结构严整、秩序井然,纵览1362年史实,范围也超越了治乱兴衰,开创了社会文化史学的新思路,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通鉴学派;理由三,它首次将“国家兴衰” 与“生民休戚”并列的先进史学观意义重大,对历次农民起义给与了更多关注与反省,其感慨论评虽为权谋之术,体现了正统保守观念,以资当朝借鉴,但其民本之思、法制之识、和平之意、用贤之策,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朝政及史家。
9、理由一,章学诚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清王朝盛极而衰时代史学界的领头羊;理由二,他博闻强记、著作等身,30年心血写成“性命之文”《文史通义》,以臻不朽,立意纠正“世俗风尚”之偏颇,校勘文史诸论之讹误,主张文与史互通互义,复兴先秦跨学科融汇的优良传统,并脚踏实地建立起庞大的学术体系;理由三,他以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理念发展了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的精神,充分发挥史学叙事论理、经世致用的功能,认为六经诸子皆为史,可通用通变,他在修正整理旧史、考证史书体裁演变源流、提倡方志专修、强化学术基本功训练方面的贡献均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史学。
10、理由一,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杰出的学术大师和史学家、史学革命的发动机、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奠基人;理由二,他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在哲学、文学、艺术、教育、比较文化等学科多有建树,是引进宣传西方文化及史学并用以改造国学的旗手,新世纪之初接连发表重要史论中国史叙论(1901)《新史学》(1902),终结了近代旧史学,拉开了现代新史学的序幕;理由三,他清算了两千年中国官方史学的弊端,批判“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倡导以进化论为指导的人民史观,他把史学革命推广到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领域,其史学救国论震惊朝野,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平心而论,他对史学的破坏性贡献要大于建设性。
抹茶留香
1、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3、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
4、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5、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rockyolive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学家
1、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公元前422)
入选理由:左丘明古代杰历史奠基、先秦史官文化代第位名考史家、相传所著《左传》与早前《尚书》相比应第部完备编史、堪称史形标志;二《左传》与五经《春秋》明显互文性联系其记叙事更清晰完整且史料更丰富范围远超社重发展变革更加敏锐典籍专家孔颖达特别指传实经虚示区别;三《左传》具高史文价值尤擅战争描写许场面已军事史著名战例家喻户晓语典故物性格鲜明夹叙夹议手简洁述评公允事预言精准《左传》书史占重要位影响世史至深且远梁启超评价商周史界革命并非誉
2、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
入选理由:司马迁古代伟历史家、西汉史传文泰斗史位前古、者世界堪称流师;二作第部通史《史记》汉族与周边民族家历史视同仁首记录社经济范例耿直犯颜公义勇气、严谨求实治态度、拨乱反调查研究且其究际通古今变家言宏叙事整体构思、史实关系精辟析、层明五种类型相融体例编制所具原创性都堪称千古典范;三《史记》既史家绝唱韵离骚表现发愤著书顽强毅力其物鲜明丰满、叙事简洁练、语言丰富彩都代表史传文高
3、班固(32~92)
入选理由:班固东汉期杰史家、断代史第传世名著《汉书》作第部断代史经班氏家族门四手历数十呕沥血;二班固治史意追述西汉帝业综其行事旁贯五经洽通体例仿效《史记》所增删内容事命篇述及五朝70余事创群雄夺权始篡权贼臣诛告终断代记述新格局;三班固叙事规模宏内容广涉经济基础层建筑、内外征战与际关系、物质产与文化交流五行灾变说取代司马迁兴衰规律论观念蜕化体例改进世官统史影响深远
4、陈寿(233~297)
入选理由:陈寿西晋代重要史家才华横溢文家其史名著三志属首撰述代史书;二陈寿事合律史理念整体观照纷争战乱魏、蜀、吴三书贯通编撰既相独立、各君臣朝纲相互勾连、浑体宏伟展现群雄割据三足鼎立再西晋统全程创帝王号划史界先例;三陈寿治史首先确保史料原真性同带入忌讳与美饰笔详略主褒贬取舍合度力避讳败夸胜编撰特点于突英雄谋略作用文臣优先于武其优美文笔精彩纷呈战争权谋描写直接影响经典说三演义
5、范晔(398~445)
入选理由:范晔南朝首屈指史家、纪传史代表作家、种类繁东汉史集者佼佼者;二详观古今著述自格删众家汉书家作纪传体例虽非独创熟完备列传叙事类相所述广泛涉及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许民族社风貌思想文化;三《汉书》力图代失其主观史特点鲜明猛烈抨击外戚妃干政、军阀权贵暴乱现实真知灼见作者自称其文采杰思奇作叙事于简略引起许史家其作注今本《汉书》即加入司马彪续汉书志30卷补注
6、刘知几(661~721)
入选理由:刘知几史走向自觉代伟史家、唐朝史泰斗打破术界独尊皇家史局面私撰《史通》代表盛世史高;二作第部史理论巨著《史通》系统全面总结千史突纪传体史统主流位其术范围穷王道谈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指斥史界弊端鉴戒史书规范化史史科建设奠定基础;重要史思想实录直书与激扬名教立统既注重史料考据核查强调公义名、教理善并义理置于真相前史论史官制度熟具指导意义并发展史评论支科
7、杜佑(735~812)
入选理由:杜佑晚唐期重要史家、政治思想史奠基、社风俗史创者代表作《通典》建立认识社结构新体系历史编纂新系列;二治史超前性于率先政体入手探讨礼刑政作描述兴趣转移追寻社制度变革关系著名理道说司马迁通古今变论发展历史兴衰规律政理掌握堪称史创举;三社进化观反古非今论力主随立制、既弊变启发经世致用史思想萌芽重视家庭细胞经济基础与礼仪伦关系考察创社风俗史研究新范畴预示史发展新趋势
8、司马光(1019~1086)
入选理由:司马光西汉千现史师、代表宋朝史高且编体通史发展巅峰状态;二朽巨著《资治通鉴》某种程度体现协力集体智慧皇帝御赐书名并提供思想指导其书规模宏伟、结构严整、秩序井纵览1362史实范围超越治乱兴衰创社文化史新思路形源远流通鉴派;三首家兴衰 与民休戚并列先进史观意义重历农民起义给与更关注与反省其慨论评虽权谋术体现统保守观念资朝借鉴其民本思、制识、平意、用贤策极影响世朝政及史家
9、章诚(1738~1801)
入选理由:章诚传统史位师、古典史终结者、清王朝盛极衰代史界领羊;二博闻强记、著作等身30血写性命文《文史通义》,臻朽立意纠世俗风尚偏颇校勘文史诸论讹误主张文与史互通互义复兴先秦跨科融汇优良传统并脚踏实建立起庞术体系;三主客观辩证统理念发展司马迁述往事思者精神充发挥史叙事论理、经世致用功能认六经诸皆史通用通变修整理旧史、考证史书体裁演变源流、建立志理论体系、强化术基本功训练面贡献均直接影响近代现代史梁启超评价道:章实斋清代第史师志尤所专精提倡故其作品宜斯界精模范
10、梁启超(1873~1929)
入选理由:梁启超近现代交杰术师史家、史革命发机、现代新史奠基;二识渊博功力深厚哲、文、艺术、教育、比较文化等科建树引进宣传西文化及史并用改造旗手新世纪初接连发表重要史论史叙论(1901)新史(1902)终结近代旧史拉现代新史序幕;三清算两千官史弊端批判书民作
scott_cyg
Bling Bling
马珺猫咪
原贴:中国著名的诗词有哪些?
ゞ大白兎ゞ╃♡
原贴:中国著名的诗词有哪些?
青稞酒
NO.1时光之轮作者:罗伯特·乔丹
要我说,我大概可以写无数页来阐述时光之轮的败笔(乔丹实在不擅长描写女性角色、系列从第四本开始水准就急转直下、该系列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该收尾了……等等),但它的正面效应远远盖住了其弊端,喜爱时光之轮的读者热衷于庞大的故事背景设定,而此作满足了他们对史诗作品的渴望。你再也找不到比这设定更详尽的巨著了(其实这也有缺点,那就是每出一本新书,读者都得把这个超长系列再读一遍,否则就会跟不上几位主角的节奏),乔丹显然是继托尔金之后最热衷于为魔幻小说建筑庞大背景世界的作家。就像前面提到的,时中的一大堆角色,情节还有各种线索交织成一副巨大的织锦,打造出了史上最伟大的魔幻小说系列。乔丹因为逝世而没有完成它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我们希望布兰登·山德森,能够给我们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NO.2黑暗塔作者:史蒂芬·金
黑暗塔其实和时光之轮有很多相似之处:系列的前四本都是最出彩的,而且你会发觉不管是罗伯特·乔丹还是斯蒂芬·金,都不擅长为自己的作品收尾。这就导致了黑暗塔的结局颇具争议,还有类似于金把自己代入故事中的那些决定也令人质疑。
话虽如此,就像时一样,黑暗塔系列虽缺点颇多,但瑕不掩瑜。金创造的“枪侠”罗兰成为了魔幻小说主角中的偶像人物,而他所创造的世界(多维空间?交叉宇宙?)与现实生活的那些共通之处,也让人觉得真实又触手可及。很可惜斯蒂芬·金并没有太多的着墨于魔幻氛围上,因为他太擅长构筑世界了。何况他的每部作品都像电话黄页那么厚,正是魔幻类适合的长度。
NO.3刺客正传作者:罗宾·荷布
僵尸!可以说,刺客三部曲中的一大威胁来自于那群想要将六大公国人民僵尸化的、类似于将精神抽离肉体的离魂术。该系列列在此名单上,是因为我其实是一个僵尸学爱好者,但该作无论故事还是写作手法都是拔尖的。小说的开头很老套(男主角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后来发觉其实是身份显赫的私生子……之类的),但到此为止。荷布创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主角,他也是我所读到过的最具人性的角色。
NO.4碟形世界作者:特里·普拉切特
特里·普拉切特的碟形世界也许不像一般魔幻作品那样庄严,但它却因为其纯粹的娱乐性上了我们的榜单。普拉切特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能够在巧妙嘲仿同类作品的同时,创造出一个结构慎密又极其有趣的灵魂。
Caros
191
原贴:中国著名小说家有哪些
大奔王子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期刊有哪些?
茉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