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简单来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客观生活事件的过程。小说的叙事要符合客观生活的逻辑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好的小说。就在叙事之中吧客观生活的细节细细描绘,但是绝不等同于直接赤裸生活得客观状态,而是在描写的时候加入了情感,角度等等。小说的叙事是对客观生活的精简,并赋予描写的意义。如果用比喻的话,小说的叙事可以使客观生活的油画的韵致。
怎样理解和评价先锋小说流派
王珏温楠楠
苏轼的经济思想:“安万民,厚货财,省费用” (1)安万民 减少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干预。 孔子的十一税,轻徭薄赋,刘邦的约法三章,汉文帝景帝的与民休息,就是安民。 富国强兵只能是安民之后的自然结果。国家的权力,限于安民。国家直接追求富国强兵则必定贪腐不可收拾。 (2)厚货财 积累丰厚的财物。而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透支财政。 苏轼推崇汉文帝景地的人民富裕,国库充裕,反对民穷财尽。 政府发行纸币,他专门提出纸币发行量必须“锚定”财政结余。 宋朝是第一个发行纸币的,也是纸币管理最好的。国家为了信誉而回收纸币,宋朝也时有发生。元朝纸币一塌糊涂,明清干脆回到银币,不肖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3)省费用 改革先反腐。先有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限定改革者的权力,再有改革。如果先有“诗人你不能这样写”,则改革一定放大特权,改革必然就是掠夺。 反腐的路径,从节省政府开支开始。安民与省费,互为因果:减少人,减少权力,减少工作项目,没有运动,没有政府项目,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 于是,腐败限制了。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Dandelion小花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小说艺术的三要素,是因为这是由三者的关系决定的。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没有情节,人物的个性就没有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表现,使人物思想、情感、意志的外化。而环境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观的依据,是人物性格展示的具体场所,规定并制约着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轨迹。三者是小说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当然刻画人物是中心任务,情节和环境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原贴:怎样理解小说的三要素电大
葵花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其仕途始于仁宗时期、英宗时期,真正介入朝廷政务是在宋神宗时期。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文字里,有浪漫、豪情、旷达、洒脱,还有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热爱。在生活中的无数个场景里,我们都可以在苏东坡的文字里获得美的享受。举杯时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品茗时读“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踏青时读“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赏花时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有学者甚至称苏轼是一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眼前所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诗人。之所以说苏轼是一个诗人,而不讲他是一个文人、学者、政治家、书画家,是因为苏轼活的就像一首诗,五味米面酒肉,花草蛇虫鼠蚁都是苏东坡的生活构成。
这样一个诗人,在仕途上大部分时候处在逆境,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后被贬至黄州,东山再起后,又是被外调贬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一个部级干部被贬到副处级干部,不停地被贬,但他不悲观,以至于贬谪之路几乎要把宋朝偏远地区的版图走尽了。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于小热
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的,并以渗透着情感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因此,它更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独特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须经过作家心灵的中介加工。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结为“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
文学作为人的精神创造产品,带有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其最为直接和独特的作用是它的美悦作用。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得到情绪上、感觉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是认识作用。可以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最后是教育作用。文学作品能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原贴:怎样理解文学
浅浅月
原贴:怎样理解好古诗呢?
曦曦 win
原贴:怎样理解好古诗呢?
wangbao
原贴:怎样理解唐诗佳句?
疯子抱抱
原贴:怎样理解唐诗佳句?
樱宝最听话
chenpeng
katrinaxyt
大大卷卷卷
酸奶妹
Effie
云淡风清每一天
風輕雲凈
AsphodelGreen
freya_mo
原贴:怎样评价唐代文学?
haohaohuanhuan
原贴:怎样理解文学
wangbao
原贴:怎样理解文学
hocc99
陈鹄耆旧续闻记载:
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嘉佑二年(1057),苏轼参加礼部考试,考试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为文明快雄俊,阐明了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政治思想,发榜当取第一,误取第二名。复试,以“春秋对义”获第一。仁宗亲自殿试,进士及第制策入三等,实为头等,苏轼以弱冠之年一鸣惊人,名震京师。仁宗之语,也是出于由衷欣赏而发。
然而到了苏轼晚年,他写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谓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贬官的地方,苏轼以此自嘲自叹,固然见豁达自在,但仁宗的感慨和期许当然并没有实现。
仁宗的期许有没有错?
似乎并没有——那就是苏轼、苏辙兄弟确实有宰相之才,事实上苏辙就曾经当上了门下侍郎也就是副相之职,做得也有模有样;
要说完全正确,又似乎不对,苏轼却因为个人性格和其他种种原因,即使曾经当到尚书级官员,但却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
套用稻盛和夫的方程式,苏轼在能力和热情上没有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多少有点问题——但说到底,这个思维方式有问题,不是苏轼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在自污式自毁式情商得势的时代,苏轼这样鲜明可爱的个性变成了“错误”。
接下来的问题是,SO WHAT?!
一个在当时活出潇洒通脱的一生,赢得天下人钦仰;在后世诗文被传诵千古,人格魅力被喜爱羡慕的人,当不当高官显宦,也没有那么重要。
清初诗人杜濬(于皇)曾说:“即使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这当然是极而言之的清高孤介,可如果遇到苏轼恐怕就不同了,和一个有才的邻家大叔一起喝酒吃肉谈诗论画,应当是别样的快心事。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苏轼,恨不相逢的苏轼。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张天朋-行路者
之前有网友做出了苏轼一辈子走过的地方的地图
如果可以选一个古人一同旅行,我想我一定会选苏轼吧!
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啊!!!
文学家余光中说: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原来我和余老先生选的一样,不过我喜欢跟苏先生旅行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些署名“东坡”的美味食物。
东坡先生就曾经自嘲到:“自笑平生为口忙”。在《老饕赋》中一个老年吃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吃饱喝足起身来,又是个美妙的世界。
他作为一个穿越千年的顶级吃货,经常自己动手,研究制作最便宜、最好吃的美食。正是因为这些署名为“东坡”的美食,都十分接地气,所以才被百姓们追捧了千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经历生死大劫,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曾经的萧索之地。开始之时,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内心的恐惧煎熬,让苏轼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如此落寞悲凉的文字。但当没有经济收入的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东坡之地”后(朋友徐君猷把一块军地给他耕种),便迅速变回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自耕自足,与朋友杀牛喝酒,半夜爬墙回城。(要知道,当时黄州城规定,严禁宰杀耕牛,严禁半夜十二点进城。)他会嘲笑朋友陈慥被河东狮,吼到拐杖吓落;也会和卑田院乞儿聊天讲故事。
一天,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已至深夜,苏东坡饿了,继连和尚便令小和尚去做些吃的。小和尚来到厨房,发现只剩半碗连汤都干了的面条。他便把剩面放进小麻油里,把灶膛烧上火。小和尚本就是从睡梦中被叫醒,如今月色沉沉,他又不免打起盹来。
苏东坡饿坏了,索性自己跑来厨房,却发现锅里的干面已经被炸成了糊状。小和尚惴惴不安,东坡先生却吃的饶有兴致。这个面饼,已成金黄色,酥脆美味,东坡如获至宝。
第二天他就跑到街上的糕点作坊,告诉了老板做法,没想到这饼竟颇受欢迎。老板因为这饼是东坡告诉他的,便无耻的借用了苏东坡的名字,直接叫“东坡饼”。
除了“东坡饼”,这“东坡肉”也和黄州脱不了关系。黄州有句俗语:“稻草系猪猪不跑”,因为猪都太肥了,跑不动。在当时富人是不肯吃猪肉的,而穷人也不会吃。但生活窘迫的苏东坡却爱死这个猪肉了,兴起之时,还要为其写颂。
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少放水,用慢火,也别催它,等它火候到了自然香味飘出。一天吃两大碗,谁也管不了!”
慢火、少水、多酒,便是制作“东坡肉”这道菜的诀窍。选肉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入口香糯、肥而不腻。
在黄州的4年,是苏轼最难忘的时光。他在那里经历过精神孤独、物质困苦,却因自己如孩童般的天真与乐观,达到了创作的巅峰。在这期间所创作的诗文、书法、绘画与美食,都影响深远。
远离家乡,苏东坡为何能与当地人情事物,融合得这么好?他借柔奴之口,道出自己的处世哲学,“此心安处是吾乡”。从庙堂之高跌落市井田野,便要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得人间烟火,用那份人间温暖排解心中苦闷。
惠州时光,与狗抢食,其乐无穷从黄州离开后,他回到汴京,高居三品大员。经历过人生起伏的苏轼,却依旧无法放弃自己“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的为政原则。为了不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他索性怀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远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
一下到地方,为百姓做事,苏东坡便如鱼得水。他开始与佛印和尚开“八风吹不到,一屁打过江”的玩笑;开始治西湖,建苏堤,成为“工程苏”。
1091年,早已看透盛衰成败的苏东坡,却又被重新。这次他却再也无法全身而退。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掌政,重新启用改革党。苏东坡便又开始了他悲苦的贬谪生涯。
这次被贬之处是广东惠州,这一在当时与黄州相比更加偏远荒凉的地方。来到惠州,作为被人监管的犯官,生活依旧凄苦。但苏东坡创作诗文与美食的欲望却依旧未减。
在惠州的街市上一天只宰杀一只羊。苏轼作为犯官,自然不能与达官贵人争抢羊肉。于是苏轼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苏轼在吃这些在羊脊骨间的碎肉,吸骨头间的骨髓时,竟吃出了海鲜虾蟹的味道。苏东坡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吃法,还调侃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后来这羊脊骨便渐渐有了名气,还有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叫“羊蝎子”。人们喜欢用它做火锅清汤,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有滋阴补肾,养颜壮阳的功效。
儋州日子,海鲜相伴,北归却成永别但苏东坡在惠州的时光并不长,来惠州2年后,朝云因病去世。苏轼的人生也猝不及防的滑向深渊。一纸诏书,把他贬到了更为荒远的海南儋州。已然60多岁的苏东坡,跟亲人朋友一一交代后事,如同永别。
来到儋州,他的魔爪又伸向了牡蛎。他曾写信给他儿子: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苏叔党,东坡第三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怕朝中士大夫跑海南来跟我抢。”
谪居海南3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得以南渡北归,却在常州一病不起。1101年8月24日(916年前的今天)农历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在常州逝世。
在苏东坡去世前3个月,他曾写过这样一首类似一生总结的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起伏,但他最想夸耀的并非高居庙堂的时光,而是遭受贬谪的岁月。
他在孤寂与悲凉的人生境遇里,还不忘创造美食,传播美食。他用那颗洞察世事心创造了只属于他的人间烟火气。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pinkie330
作为一个蜀人,我对川籍文人的轶事,总是饶有兴致。谈到苏轼,有这样几点感受:
其一,苏轼出身显赫。他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谓学富五车、声名远播。苏轼还有一个弟弟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家一门三父子,可谓个个文曲星。
其二,苏轼是个学霸,20岁时考中进士,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苏轼参加科考时,答卷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赏识,认为是最好的卷子,本已判为第一,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的答卷,为了避嫌,硬生生将其拉下,使他只得了第二。
其三,苏轼是个全能多才的大文豪。说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令人咋舌:光保存下来的诗作即有2700余首,更有词作340余首传世,是北宋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还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其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此外,在书画创作方面,苏轼书法还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且是文人画派的开创者之一。同时,苏轼还是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苏轼涉猎的艺术领域如此之广,取得的成就如此炫目,这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其四,苏轼是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苏轼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从其所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就可见一斑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在亡妻王弗10周年忌日写下的一首小词,后被誉为“古今第一悼亡词”,其情其意,至真至纯,感人至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苏轼作为一个大男人、伟丈夫难得的人品。
其五,苏轼具有独特的人生卓见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他曾为京官,既遭改革派打击,又遭保守派排挤,更因写诗坐牢。但苏轼始终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乐观旷达的。他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迷佛,具有独特的人生卓见。在长期的贬谪流放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政治上从不怠政,努力为民造福,杭州西湖的苏公堤就是他当年为官的政绩,至今人们还在怀念他。至于在艺术上的进取,苏轼则一刻都没停止过,所以有了傲人的成就。而这一切成果,竟然都是在如此憋屈的环境条件下打拼出来的,真的令人起敬。所以,后人在遭遇逆境时,才会用这样一句话来给自己打气: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orenaissan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伟大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他还是个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旷达的胸襟。
然而反观他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起起落落,屡遭贬谪,漂泊不定。
但成就其伟大的,往往是最落魄时,
就如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苏东坡就是从苦难里开出的一朵花,
尽管饱经风雨,依旧笑对人生!
▲ 后赤壁赋卷宋·马和之绘
人 人 都 说 聪 明 好
我 被 聪 明 误 一 生
对于苏东坡,物道君喜欢用“横空出世”这个词,正如王国维所说:“这样的大天才世所罕见,要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出一个。”
但比起聪明一世的天才,屡遭贬谪的他却更愿意做个愚人。因为苏轼早年就在这“聪明”上面栽过大跟头。
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志向不凡,“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年少便名动京城,22岁中进士,得到当时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宋仁宗更是直接将他视作未来的宰相人选。
▲ 苏东坡像
只是好景不长。他初涉仕途便碰上新党王安石变法,没看清政治形势就直言直语上书宋神宗,指出变法弊端,结果被新党弹劾诬陷,贬为杭州通判,从此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没人敢否认苏轼的天才和抱负,但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畅,一生颠沛流离,其实回过头看,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又何尝不是当初的自以为是、不知变通。
▲上神宗皇帝书苏轼撰,批判王安石变法。
后来被贬为徐州太守的他算是看开了。每天睡懒觉、值晚班、读闲书,有人问起他有何才能,就说,只愿“占得人间一味愚。”
被贬黄州期间,他宁愿“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王朝云为他生下一个男孩,他写下洗儿诗,希望儿子鲁钝平凡,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其实,“愚且鲁”不过是外表,大智若愚才是内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锋芒毕露,往往是悲剧的主角。
大智若愚,是变小聪明为大智慧;不显山露水,其实是韬光养晦。
在漫长的贬谪生涯里,苏东坡决定装糊涂,他游赏奇山异水,书写锦绣文章,闻香品茗,谈佛论道,贫困时开荒犁田,逸兴至酿酒做菜。“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不如作个闲人,“且陶陶、乐尽天真”。
当糊涂时糊涂,众人皆醒时,你不妨醉一回。
▲李太白诗仙卷苏轼撰
▲苏东坡品古图作者:华冠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生涯里最悲惨的一次。当时还是湖州太守的苏轼身陷文字狱,捉拿的人凶神恶煞闯进府院,“执一太守,如执鸡犬”,在被押解进京的路上,苏轼曾想投湖自杀,但求死固然容易,他还是选择了面对命运的未知。
“乌台诗案”牵连甚广,苏轼坐了130天牢狱,深知在劫难逃写下绝命诗时,已经罢相的王安石为他求情:“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曹太后也提醒神宗说:“当年你祖父将他当做后世子孙的宰相来培养,怎么说杀就杀?”神宗才饶他一命,将他贬到黄州。
▲ 宋神宗—赵顼
▲ 为苏轼求情的曹太后
“乌台诗案”差点让苏轼丧命,而被贬黄州,却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苏轼是蛹,苏东坡是蝶,在黄州完成蜕变。大难不死,让他更想远离朝堂,一头扎进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初到黄州,生活环境十分糟糕,幸好太守徐君猷为他辟了“临皋亭”;俸禄微薄,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建了“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双清图苏轼 画
即使生活困顿,他还是看到了美好:“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全然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心态。于是大才子苏东坡,当起了最会生活的美食家。
黄州的猪肉价贱如泥土,他却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自创的“东坡肉”美味无比;做竹笋烧肉时,他打油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听起来就很有味道。
▲ 东坡肉
黄州临近长江,苏东坡经常跑到江边垂钓,蒸出来的“东坡鱼”美味可口,即使是味美而有毒的河豚,他也垂涎三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与好友乘舟游赤壁,饮清风餐明月,尝鲈鱼品美酒,挥毫写下两篇赤壁赋,填下了念奴娇 · 赤壁怀古。夜半敲门无人应,便倚杖听江声。
生活无华便朴实,人间有味是清欢。
于糟糠中见珠玉,在野菜里觅美食,简单中饱腹。
沐浴江上之清风,吸收明月之光华,精神上知足。
▲前赤壁赋苏轼 撰
日 啖 荔 枝 三 百 颗
不 辞 长 作 岭 南 人
苏东坡颠沛流离30年,一生漂泊不定,路过多少穷山恶水,经历无数天灾人祸,最困窘的时期莫过于被贬惠州和儋州,所幸有随遇而安的心态,若是换作别人,早已身心俱疲,怨声载道。苏东坡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苏东坡到了偏远的广东惠州,遍地瘴气,瘴疠和疟疾时时威胁人命。而且每天食不果腹,实在没东西吃时,他就买没人要的羊脊骨。煮熟后用热酒淋一下,撒上盐,放在火上烧烤来吃。最悲惨的是,小妾王朝云还身染瘟疫逝世。
▲ 东坡酒煮蚝
即便如此,他还是释然了,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当他发现丰腴甜美的荔枝,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写信跟儿子说,千万别让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
后来他被流放到闭塞落后的蛮荒之地海南儋州。自古被贬海南的官员无疑是被判死刑,无一生还,他索性带上一副棺材前往。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对六十多岁的苏东坡来说,倍感煎熬。
▲ 苏轼寒食帖帖心全图
▲牧马图 苏轼 画
但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他还庆幸没有岭南的瘴气:“唯有一幸,无甚瘴也。”他把儋州当成第二故乡,不仅努力学习当地方言,也在那里办学堂、搞学风,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位进士。
儋州人顿顿食薯,荤菜只有熏鼠、烧蝙蝠,他千方百计找到牡蛎,大呼味美;当地人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常年患病,苏东坡便亲自教乡民挖井取水,疾病便少了,人们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
▲秉烛夜游图宋· 马麟 根据苏轼的海棠所画。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命运的风雨无情地袭来,他总能用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冲刷掉那些巨大的悲伤。
生活不再别处,就在当下。
只有放下过去,与现实握手言和,才能享受当下。
对苏东坡来说,世事不过一场梦,当于静处品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人生这条路上,苏东坡且行且珍惜,诗酒趁年华。
▲东坡寒夜赋诗图局部。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_桃子小妖_
我记得,从前我真真儿的是不喜欢苏轼的。
十年前吧,也是中午,阳光也像我现在码字的时候一样温暖。那阵子我还年轻,还在念书。一帮同学下了课,在去“革命食堂”的路上,有人说起宋词,说起苏轼如何如何的好。当时的我还被柳永“偎红倚翠”的调调死死的圈住,根本无心向苏轼这边投过去哪怕一个眼神——“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于是很不经意地回了一句:“反正我不喜欢苏轼。”没想到,居然把发言那兄弟惹毛了,摆出了个要跟我理论八百回合的架势,直到旁边有人打圆场说:“哎,哎,干什么呢?人家只说不喜欢,又没说苏轼的东西不好,总要给人家爱憎的权力嘛”。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上苏轼的。但是现在,每一学年的宋代文学,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苏轼的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的时候,都必须要提前在心里悄悄地提醒自己:“绷住啊,绷住啊,可千万别失声,更别掉眼泪啊,太难为情了这个!”
我猜想,如果我真的绷不住哭出来了,讲台下面的几十双眼睛九成九要甩过来一个惊诧甚至是鄙夷的眼神:“这奇葩,干嘛呢?”
抱歉啊,各位。我也可以像黄健翔一样为自己的失声、失态跟你们赔不是,但是如果再让我来上一回,我还会是这样:看了这样的东西我他妈就是想哭,怎么了?!
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真实而温暖的人,看到过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离别,意味着失去。失去,谁都怕。六年前,我在一天之内同时失去了自己的女朋友和自己最好的兄弟(当然,别恶意地把他们两联系在一起啊),当我坐在南湖的游船上惨兮兮地吹着北风,那感觉,套一句电影台词——这个世界上最痛的事,是痛到不知道什么叫痛。
可是命运的安排就是无常。有些人注定要失去,有些感情注定要终结,就像钱塘江的潮水,它来了,又走了,来来去去都不由人 说的。“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原来大神也是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直到老了才明白这个道理,才放下这份牵挂的。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好像听到一个和蔼的老人在安慰我:你还年轻,成长需要经历磋磨。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谢安的传记我原来读过一点。据说谢安早年是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的。后来出仕做官,对这样的生活还念念不忘,总说有一天了结了天下的大事,还想回去东山寻找自己的归宿。可惜没能等到回去,他就死了。
功成、身退。连谢安这样出类拔萃的政治家都只做到了两个字,苏轼居然说他发愿要做到四个字!这正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苏轼不是于丹,不会用虚伪的心灵鸡汤来给我画大饼说“心灵的纯洁可以治好雾霾”。苏轼是现实的,他本来就是为了避祸从京城来到杭州的,这趟回去,凶多吉少,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苏轼来说,这点儿预见力应该是有的。但是无论再困难, 除非我不接这个工作,我要接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有志气!
但生活不是演戏。从前读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他说老师钱穆总教导他做学问要往最高的目标去努力。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讨论起这个话题,他说:“钱穆这样讲,那是因为他成功了,可是你没看到还有多少跟他一样努力的人被拍死在沙滩上呢?!”
对啊!那万一要是败了呢?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说,万一有一天我像谢安一样壮志未酬身先死,你可别哭啊:因为朋友之间的聚散,就像这钱塘江的潮水,来了,去了都让它顺其自然吧。
每一次读到这十一个字的时候,我脑子里都会浮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场景。成功或许是上天的恩赐,但是即便不成,一个为之奋斗的人,难道他付出的努力就不值得别人的尊重吗?自刎的田横,总好过在钟室被窝窝囊囊地处决的韩信吧。失败了,我会带着自己的尊严骄傲地离开。
这样的苏轼,我不得不承认,真的是喜欢他的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女真人、
谢邀。
你怎样评价苏轼?
苏轼是个全才。
我们即使除了教科书之外再不读书,也知道苏轼在词牌方面的成就。苏轼在文学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对词牌主题的拓宽,在他之前的词牌体裁虽然在柳永的创新下一改短小的小令特色,开创叙事长调,但是整体的内容还是以闺阁相思、羁旅惆怅、离情别怨为主。
宋词中的高手很多,李清照、辛弃疾、叶梦得、张元干、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姜夔,可以说一个手掌数不过来。但是真正对词牌发展做出巨大推动的当属柳永、苏轼、欧阳修三人。
柳永在格式上拓展了词牌的空间,以一己之力为词牌打下群众基础;周邦彦借助大晟府的官方力量,在格式上集大成地规范了所有词牌,号称“词中老杜”;而苏轼开创了“以诗入词”的特色,让词牌的题材拓宽到世间万物,不再局限于“艳科”,开创了豪放一派,使得宋词终于成为可以与唐诗比肩的文学体裁。
苏轼在词牌史上的贡献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他的文学成就,又何止词牌一途。
在诗方面,苏轼的成就也数一数二。我们说唐诗宋词,只是词牌的成长和辉煌掩盖了宋诗的成就。有史以来,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唐诗、宋诗、清诗。宋诗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就远远高于清史,甚至可与唐诗比肩。只是被宋词掩盖了风华。
王荆公的半山体算得上宋诗翘楚,接下来就是苏轼。苏轼的诗风上承庄子和李白,在散文化、议论化、理性化上贡献巨大,直接奠定了宋诗高冷、说理范儿的基本风格。宋诗有三大家: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如果只评宋诗两巨头,苏轼也在其中。
散文和赋就不用说了,“唐宋八大家”中,苏门三杰均实力上榜。苏轼沿着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之路,扫除晚唐五代的颓靡之风,为散文的发展做出范文般的贡献。他的赤壁赋流传千年,不减瑰丽。在形式上将赋散文化的同时,保持了部分骈文的词语优美,同时将哲思引入表达,提升赋的内容层次。
这些都是文体之上层次和创新,苏轼的动手能力也非常强,用李清照的话说是“学际天人”。在书法上,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天然、随性,自开苏体一派。在绘画上,苏轼的成就和在词牌上一样,打开了山水墨画的新天地,中国国画史从他手上才真正发端。
真正的大学问家的境界,一通百通天下通。只要是文人涉及的领域,苏轼都是达到了当时的顶峰,并且做出了创新,不但集大成,还有新的高度。
更加难得的是苏轼性格天真浪漫,屡次被人陷害,弟弟苏辙劝他谨慎交友,他却说:“这天下全是好人,我谁都合得来。”而且相当自知:“这是我的毛病,改不了”。这种舒朗天真的性格也融入他的作品之中,所以我们看到苏轼的逆境中总是乐观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
而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思想高度,苏轼的思想兼通百家,精通儒释道。最可贵的是他并不偏信哪家思想,不为任何一家的思想所局限。
不偏执、不沉迷,反而比一般人要领悟得更加深刻、通透。
这是一个最难得的学问家的态度,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而实际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独立思考的人,往往会出现脑袋决定屁股的行为,在表现上更像一个“没有立场”的人。
苏轼就是一个“没有立场”的人。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激进,和王安石唱对台戏。王安石下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执政,全面废除新法。苏轼觉得新法有些地方是不错的,不应该全盘否定。于是又成为司马光的对头。
这样一个人,在世俗眼光中,就是“首鼠两端”,不知进退的傻子。苏轼何尝不知道呢,他自己都说,大腹便便,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知世故而不世故,坚持自己独立思考的人,唯独不是个会做官的人。做官需要能力,但是更需要站队。而苏轼反对新法的一部分,支持新法的一部分,他并非因为反对而反对,这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指导自己言行合一的人,在官场上是混不下去的。
但是却深受百姓喜爱,只因他是一个文学上的全才,还是一个正直而独立的人。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áηηîê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一个人,他的身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符号标签或者说角色,终其一生,他要把赋予在他身上的那些角色一一诠释好。不得不说,苏轼将他身上的兄弟情、夫妻情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上天对他的眷顾。由此,一片冰心在玉壶,清风明月伴天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千古绝唱,题目是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的弟弟苏辙,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是他的知己,兄弟俩的深情非比寻常。
苏轼性格轻快,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而弟弟苏辙沉稳,实际,拘谨,寡言。正如苏轼自己所说,一向出言不慎,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弟弟苏辙就规劝他,有人可以推心置腹而有人不可以,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苏辙曾用手捂住苏轼的嘴,告诉苏轼要三缄其口。
苏轼任职凤翔府判官,弟弟子由辞谢外职不就,照顾老父。子由为苏轼赴任送行,苏轼寄弟弟的第一首诗,表达了“风雨对床”之思和之约。这首诗的名字是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02夫妻情: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属于实际聪明能干的类型,知书达理,是苏轼仕途和生活上的贤内助。王弗比苏轼小三岁,但她却成熟周到,像苏轼的弟弟子由一样,也是时时提醒苏轼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样的朋友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该交。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对于王弗来说,“她觉得照顾他比崇拜他更重要”。所以说,王弗陪伴了苏轼十一个年头,也照顾了苏轼十一个年头。、
在妻子死后的第十周年,苏轼写下了最为凄凉的悼亡诗江城子,声声是泪,字字泣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总之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评价,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pluto
如何评价苏轼,网友们怎么看?让老囧谈谈自己的意见。
1.苏轼是个有情的人公元1076年中秋,他在密州大醉,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自己的弟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与结发妻子王弗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有客至,弗则立于屏后为轼把关。王弗死后十年,苏轼仍“不思量、自难忘”,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纪念。
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则患难与共,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官海沉浮25年。苏轼曾写祭文表达自己的哀思: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与黄庭坚、佛印经常一起赏月游湖,互相斗趣。如对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就是他们互斗的杰作!
2.苏轼是个有才的人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其才华自不必讲。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文测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测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则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则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亦好品茗游山。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曾亲自烹调猪肉。并即兴作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就是有名的“东坡肉”。
3.苏轼是位耿直的好官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激怒王安石,于是自请离京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任上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后又发生“乌台诗案”,被新党陷害,九死一生,幸有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王安石变法失败,旧党得势,苏轼刚被重用,他又向皇帝提出谏议,抨击旧党的腐败现象。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再次自求外调。
但他流放一处,却造福一方。“东苏处处筑苏堤”――其筑的苏堤就有三处。
总之,他作为兄弟丈夫朋友,值得珍爱;作为文人,值得崇拜;作为父母官,值得爱戴!
老囧所言,不知大家认可不?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Josie_Liang
如果要比较全面地评价苏轼,林语堂先生的总结是非常到位的了。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大部分知识分子们发自内心由衷的崇拜,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一位对生活报以极大热情的老饕。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君子不应做这些不入流的“女里女气”的事。还有人觉得,食物不该成为自己关注的东西,他们应该追求更高尚的。
然而,这些观点在苏东坡这都不怎么行得通。
东坡先生是四川眉山人。眉山这地方呢,向来都是川内美食的聚集地。四川人对吃,好像骨子里就有倔,很不愿将就,也很喜欢创造。
而东坡先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东坡肉就让先生在美食界名声大噪。
除了大名鼎鼎的东坡肉,还有东坡羹。还留下了“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这首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
虽然多次被贬谪,先生依然在贬谪之地寻找美味之物。东坡肉是在被贬黄州发明的。而在惠州期间,多甜食的惠州美食深得其心。而在詹舟,及今天的海南,即使当时那里还是蛮荒之地,东坡先生却在这里发现了好东西——牡蛎。甚至在吃过牡蛎之后,东坡先生觉得自己一个人吃实在是不厚道,于是提笔修书,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老爹在这里发现一个超级美味,你有时间一定要来尝一尝,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让那些大臣们知道了。这样的东坡哪还像位大文豪,分明就是位真吃货。
而先生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吃货,在常州时,先生就吃河豚吃到轻微中毒,却还说为了这样的人间美味,就是中毒身亡也不可惜。还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佳作。
先生是位乐天派,才不会食之无味。先生更是位美食家,才发现了身边这些令人回味的美好。苏轼向来别具一格,不仅是诗词,更是这人本身。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灬龙虾酱爱萝莉
苏东坡,这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苏轼诗词欣赏。
对于百姓,他一刻也不曾忘过,无论是在京城,在杭州,在黄州,还是最后被贬海南,无论他有权利还是没权利,他都尽力为百姓做事,造福一方。他自称是“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民”。
对于世上的人,他相信他们都是好人,他以一颗善心看待世界,哪怕是政治上与他不和的人,私下里仍可成为朋友。
对于朋友他肝胆相照,朋友有难必当全力相助。
对于妻子,他情深意重,对于王弗的死,他十年未忘,一首江城子感人至触粻鞭救庄嚼彪楔波盲深。
对于自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满腹的不合时宜”。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Chen_CC
如何评价苏东坡?这肯定是见仁见智的。前几天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古今第一文人是谁?好多朋友都投了苏东坡的票。可见东坡受欢迎的程度。古今第一文人的名号,因为有孔子在。当然是会有争议的。况且文无第一,古有名训。但是,我觉得把苏东坡看做千年以来最可爱的文人,恐怕不会有很大争议。
苏东坡有多少名头,还真不好说。但如果说从宋至今文人第一,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做为文人,在诗文词书画方面,有一项出类拔粹的,就可以留芳千古了。而苏东坡却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达到顶尖的水平。这也难怪他的一生招人忌恨。
先说文章,这是文人进身之阶,在苏东坡那个时代,最被重视的。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就是说,在唐宋五六百年的时间段上,人们先出八个文章写的最好的人,他是其中之一。
再说词,他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豪放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形式。在两宋之间选三个最优秀的词人,他是其中之一。同时,他也是宋诗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再说书,他是两宋时期排名第一的书法家,虽然有人不喜欢他的书法,但在宋代著名的四家“苏黄米蔡”中,他排在第一的位置是为大众所承认的。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画家。
以上做为文人的必修课,只要一门优秀,就可成名成家了,而苏东坡居然门门优秀。这就不能不让人忌妒了。可见苏东坡是真正的天才。据说,苏东坡出生之后,他家乡眉山上的草木都枯了。因为山川的灵秀都赋予他了。直等到苏东坡去世,他家乡的山水才又恢复了灵性。这当然是神话,可是,苏东坡的天才,却是公认的。
除了文人特性之外,苏东坡还应该算得上是政治家。和历史上其它一些著名文人相比。苏东坡不但文才好,而且还有优秀的政治才能。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才能和成就最高的人,我们把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比较一下,就能看出不同。
李白杜甫是唐朝文化的代表。这二人文学才能都非常了得,可是,他们的政治才能都很一般。李白虽然才华横溢,可是,那是指文学。说到政治上,他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唐玄宗时期。他不过是文学侍从之臣。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在政治上糊里糊涂的做了永王的幕僚。不但对永王没有什么帮助,差点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杜甫虽然在性格上与李白有差别,但政治才能上,也很一般。他的一生,也就是给别人做个幕僚。虽然他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理想,可是现实的政治水平,无法支撑他的理想,最后,只能以“诗圣”名世。
而苏东坡就不一样了。他不断文学才华出众,政治能力也很不一般。当初他考中进士的时候,宋仁宗就是以未来的宰相相期许的。虽然他一生没有做过宰相。可是,做地方官的所取得的成就,也能体现出他的政治才能。比如他任职杭州时建的西湖苏堤,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呢。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之外,苏东坡还是思想家。学过哲学史的都知道,宋朝儒学有四个有名的流派,称为濂洛关闽四大派。濂是濂溪周敦颐,洛是洛阳二程,关是关中学派张载,(《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就是关中学派传人。)闽是福建朱熹。其实除了四派之外,还有两派在当时很有名,一是王安石开创的“荆公新学”。一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蜀学。这两派之所以没成为主流。荆公新学,大概是因变法失败。而蜀学没成为主流我个人感觉,与苏东坡太聪明了可能有些关系。因为聪明人感觉很好理解的事情,不聪明的人就会觉得很难。个人猜测,未必准确。
以上是苏东坡个人成就的大体情况,总之,他是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思想家。但我不得不说,所有的这些成就都不是我喜欢苏东坡的原因。我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性格的可爱。他是千年来唯一一个集天才与普通人与一身的人。他的性格是让人觉得可亲的,可感的。
苏东坡自己曾说过,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贩夫走卒。这话说的不错,而遍翻历史,这话也只有苏东坡说得,也只有苏东坡做的到。
我们还是把苏东坡与李白比较一下,这二位都是天才级的人物。李白可以以布衣傲王候。但李白可以伏下身来与社会最下层交往吗?显然是不能的。他所交往的都是王候将相。比较著名的一个土财主汪伦,为了见李白一面,花费了多少心思和金钱。(不过这也值得,要不是李白的那首诗,谁会知道有个汪伦呢?)可是,苏东坡不一样,他是真正的,既能与王候将相交往,又能与贩夫走卒交朋友。这里的交朋友不是一做做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就是说,苏东坡做为大神级的学术名星,政治名星,文化名星,可以与博士后交朋友,也可以和大字不识几个的下层交朋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假设一下,我们穿越到唐宋时期,遇到李白的时候,他不会理你。因为你和他不是一个层次的。遇到苏东坡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和他成为朋友。这正是苏东坡的可爱之处。
苏东坡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这当然是一笔精神财富。可是,我觉得,苏东坡留给我们更多的,可能还是他旷达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处世风格。这些东西,可能对我们的人生更有益。
苏东坡虽然聪明,但他待人很真诚,一辈子被人陷害,但他从不害人。这从他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
先看他对待去世妻子王弗的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日,明月夜,短松岗。
看看他对兄弟的感情: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中国历史上,有两家父子兄弟被称为“三”的。汉末曹操与两个儿子曹丕与曹植,被称为“三曹”。宋代的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这两家六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是势均力敌。可是在兄弟之情上,可就没有办法比了。曹氏兄弟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而苏氏兄弟却是“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不了因”。对比之下,不免让人唏嘘。
苏东坡一生犯小人,遭遇坎坷,他却乐观霍达。从不怨天尤人。白头萧散满霜风,滕床小阁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在艰难困苦中能保持这样的心境,世间恐怕没有几个。
苏东坡有首有名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是这样写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曾想,假如自己半夜回家,家里看门的叫不醒,自己会怎样呢?敲门都不应,肯定会气的眼发蒙。而不会倚杖听江声。能够倚杖听江声。确是人生的境界。
苏东坡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读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能感受到他性格的丰富性。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永远给人带来力量。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trumpet
感谢邀请!我的想法是,苏东坡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的珠穆朗玛!下面用一篇长文介绍苏东坡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苏东坡,像一个参透了人生的世外高人,用中国文人全部的智慧,隐忍而巧妙地同命运抗争,在挫折面前,他把自己活成一株小草,任你风吹雨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纵然你泼我一头污水,我自质地清白而笑容灿烂。他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悲喜剧,乐观的人看见他青年得意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人生辉煌,悲观的人感慨他中年失势而晚景凄凉。他命运的轨迹犹如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数十载官场载沉载浮,得意是他人生不长的插曲,而挫折是他人生永恒的主题。遭此生活欺骗,苏东坡要是普希金,早就怒发冲冠跳河去了。不过,中国的贵族基本没有和别人决斗的传统,实在看不下去派个刺客把对头刺杀了事,战国时代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刺客与死士就是明证。中国文人也没有和人生死磕的基因,仕途不畅或心情不爽时,他们要么退隐山林和渔樵为伴,比如陶渊明,要么跳河了事,比如屈原。幸运的是,苏东坡是一个天生“乐天派”,他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在宋朝的凄风冷雨中,顽强地活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奇。
天府奇才,文化大师
天府之国四川给历史捧出了光彩夺目的苏东坡家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家在文学史上简直就是个奇迹。苏洵、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苏”,在后来的“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排行榜上,他们父子就占了三个名额,足见其父子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历史上估计只有曹操父子可以与之媲美了。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但苏轼父亲苏洵却是个大器晚成的典范。《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此君少年时代游山玩水调皮捣蛋,直到二十七岁才如梦方醒,发奋读书,最终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屹立于中国文学之巅。这个励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现在还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发奋图强而腰缠万贯或著作等身。
苏洵五十二岁时做了秘书省校书郎,据说是专门给皇帝写史,就宋朝那几个不成器的皇帝,非要把他们写成尧舜禹那样的贤君,怎么看都是对苏洵的一种折磨。然而,苏家的祖坟青烟袅袅,大器晚成的父亲却教出了两个少年成名的儿子,苏轼、苏辙分别于21岁、19岁同年高中进士,比老爸可是强多了。虽然父子三人成名时间迥然相异,但命运的轨迹却出奇的相似。苏轼沿着少年一战成名,中年坎坷多难,老年惨不忍睹的命运不断滑落,而他的弟弟苏辙,虽性格上持正稳重生活上衣食无忧,但仕途上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这个王朝弥漫着浓厚的小资气息,让士人们忘记了金戈铁马,终日出入青楼楚馆,与舞姬为伴,在填词作赋中消磨时光。整个大宋沉浸在温柔乡中。那时,以柳永为代表的“忧伤小情歌”大行其道,号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郎词”。宋代所推崇的明星也是柳永、秦观、晏几道那样病态的忧郁青年。不难想象,整个宋朝都被男女之情、相思之怨、离别之苦的氛围所笼罩。
这是一个柔情似水的时代,更是一个“缺钙”的时代。幸好,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苏东坡横空出世。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气息横扫北宋文坛,以气象恢弘的豪放词与花娇柳媚的婉约风一争雄雌,成为豪放词派一代宗师。正如南宋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没有苏东坡,就像民间流传的淫词小调十八摸一样,宋词很有可能最终沦为“淫词艳科”。苏东坡给温婉柔弱的宋代词坛注入了大量的雄性激素,从而如胡寅在酒边集序中所说,“一扫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目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为人,在挫折面前,处变不惊;在理想面前,明知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他奇迹般的做到了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其为文,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是他把文学视野从闺阁闲愁、画楼绣户、亭台院落的儿女情长,拓展到跌宕多姿的世俗生活,拓展到丰富多彩美好的大自然,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的,皆可入诗、入词、入画,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珠穆朗玛。
苏轼的一生,既是面对现实奋力拼争的一生,也是摆脱名缰利锁超然物外的一生。宋朝文艺界那可怕的流言击不倒他;新党旧党争相流放折磨不死他;那些忘恩负义的文艺流氓奈何不了他。他始终坚守着中国文人的最高道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顺境时平静而不嚣张;处逆境中随遇而安但不消极;如日中天之际不害人;凄风冷雨之时不媚人;居庙堂之高时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时乐天知命。这简直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在艰难世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文人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有人说,佛家要求人以出世之身怀入世之心,道家提倡人以入世之身行出世之事,而儒家则以入世之身行入世之事。这个实在有点绕,用通俗的话说,儒家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事,道家教我们如何修身,而佛家教我们如何养心。而苏东坡完美地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融会贯通,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更重要的体现在他对生命的体认和感悟上。在六十四年的人生苦旅中,儒家思想给了他金刚怒目猛志常在的百折不挠、积极奋进的力量,佛老哲学给了他身处逆境超然物外自我解脱的胸怀。在命运扼住他的咽喉之时,他没有像屈原一样绝望跳江,没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像陶渊明一样退隐山林逃避社会,而是“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我以为,这就是苏东坡的最高境界。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helloamy
一、政治上,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早年有改革政治的抱负。但王安石变法时,他却以为王安石措施矫枉过正,他站在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一边。等到反对派得势时,他又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可举之处,主张“参用所长”。他的这种政治态度的变化,使他在改革派和反对派两方面都得不到信任,因此他始终处于不得志的境地。长期在外任职,甚至被一贬再贬。乌台诗案差点儿要了他的命。
二、文学上,他是一代宗师,诗、词、文各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他是豪放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三百多首,从题材上来说,不少词突破了婉约派专写男女爱情、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束缚,把山川风物、农舍民俗、怀古述志等新鲜题材带进词里,使词能与诗一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有的表现作者慷慨报国的志愿,描写了多方面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各种复杂的心情。从艺术上来说,有的善于塑造各种鲜明的艺术形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一些英雄人物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江城子中的亲射虎的孙郎,使香粉气十足的婉约词相形见绌。这些词具有作者鲜明的个性,表现出豪放的风格。虽然他有的词也写男女爱情或月下思亲,但不以“香软"媚人,以清新、含蓄取胜。他的词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诗反映时代现实,表现了他复杂的思想感情,他的诗分几个方面:一是同情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如荔枝叹,借古讽今,公开点名谴责权贵不顾人民死活,竞相进贡邀宠的无耻行径;二是抒发报国无门、归隐不得的苦闷心情。“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的诗句即是明证;三是表现热爱乡土、随遇而安的思想情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传唱千古。四歌咏自然风物,激发读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尽西湖的妩媚、秀丽,“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尽无穷的情趣……苏轼的文,更是牛啊,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放鹤亭记等十七篇散文入选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的《古文观止》,占了宋代入选篇目的三分之一,在入选的唐宋散文作家作品数量名列第二,第一韩愈二十四篇、老三欧阳修十三篇,柳宗元十一篇,四人作品占唐宋散文的百分之七十,可见苏轼的散文成就,出人投地的典故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谦虚,更在于当时的文艺青年苏轼的光芒四射!
三、苏东坡还是杰出的书画家、哲学家,他是千百年来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大儒。
四、苏东坡是一名风流才子,他重情重义,他的风流韵事留芳千古。
他的江城子写尽了他对亡妻王弗的无限思念、无穷感伤;他对王朝云的深情也让千百年来才女们发出“嫁人必嫁苏东坡"的慨叹!下面我简介一下苏轼、王朝云的爱情往事。
一、浪漫初遇
宋熙宁四年,东坡因反对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与两三文友同游西湖,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舞在中央的王朝云以艳丽姿色、高超舞技,牢牢地吸引往苏坡的眼球,恰巧西湖天气突变,山水迷蒙,湖山佳人唤醒东坡灵感,于是佳句脱口而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朝云时年十二,决意追随东坡终身,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余载,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惠州的艰难岁月,到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苏钱先后为她作诗多首,1096年七月,朝云染时疫病逝,时年34岁。临去,诵六如偈以绝。八月,葬于惠州西湖栖禅寺东南。苏轼撰墓志铭,赞她“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寺僧在墓前建六如亭,苏轼还先后作诗悼朝云等诗词各两首。
真是人生处处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东坡,千古一人,如有幸,愿终生做东坡门下走狗!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贰妮
朋友们大家好,苏轼苏子瞻是我的偶像如果想要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苏轼,那么就看我的原创大宋第一超男——苏东坡收藏小齐哥, 以下是我截取的片段,保证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年轻时平步入仕,才华过人。“乌台诗案”(1079)让他的人生走上了被贬之路,凭着才华和人脉躲过了落地成盒的噩运。被贬黄州缺衣少粮的时候,她发现了城东坡上的一块空地,二话不说,抡起镐头就开干。从此以后苏轼苏子瞻有了他的另一个名字苏东坡。
他还开创了宋朝的“舌尖上的中国”东坡肉,东坡肘子你一定吃过,没吃过也一定走在要吃的路上。苏先生热爱生活他在逆境中,创造了各种美食。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leechen_et
我是“红雨说历史”,说起苏轼,我一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他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大文豪?想来想去他就是苏东坡,那个人见人爱的苏东坡。
苏轼的作品几乎陪伴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即使读书时间不长,你也一定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开创了豪放词派,使得词从委婉风格“杨柳岸,晓风残月”拓展而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门弟子秦观,黄庭坚等等都可称得上一代词豪诗杰。他的诗同样成就很高,独领风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的文前后赤壁赋气势磅礴,挥洒自如。另外琴棋书画他样样精通,还有不错的厨艺。
密州时,苏轼以计策收拾了虐待百姓的官兵。杭州时候,多次为民申冤,徐州市和老百姓一同抗洪救灾,十足的为人民服务啊。苏轼担任过官职的地方都留下了人们对他的好评,和他辛劳当官的身影。
他被贬之后还能写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这时候的作品。心怀阔达的苏轼看到自己的政敌王安石(“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和王安石关系很大)。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同游览了金陵城(南京)。
你所知道的苏轼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讨论吧。我是红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红雨说历史”,谢谢您的阅读。
文/红雨说历史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leeliang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如果要作评价,我认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个评价无可置疑。
苏轼在诗、词、文、赋、书等方面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殊不为过。而且作为传统士大夫的立功、立言、立德几个方面都堪称典范。
先谈谈诗,苏轼流传下来的诗一生有三千多首,很多诗即使今天读起来仍然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手,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诗很丰富,题材多样,涉及到方方面面,形式也很丰富,此不赘述。
词,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先河,常常突破格律,一阕念奴娇·赤壁怀古,倾倒无数文人雅士。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颇具禅意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抒发豪迈爱国情怀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缅怀兄弟手足情谊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真意切,追思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特立独行个性的理性表达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有谈史议政的政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代表作品有进策思治论留侯论见解新颖,不落窠臼,笔势纵横,善于腾挪,体现出受《孟子》、《战国策》等散文思想影响。
苏轼文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还是叙事纪游的散文及赋,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有不少广为传颂的名作,如人物碑传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写景的游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等。
书,除诗、词、文、赋而外,苏轼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苏轼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寒食帖
洞庭春色赋
苏轼,除了文人的角色,更是一名一心为民的士大夫,仕途中立下了不朽功业。杭州西子湖畔的苏堤就是最好的见证,关注民生,造福后世。
为了民生,有时甚至不惜开罪于权贵,“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遭遇的最大坎坷,由于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深受记恨,元丰二年,变法新党不惜罗织罪名加害于苏轼,受冤狱迫害长达半年之久,除夕前一天出狱,大年初一就顶着暴雪在瑟瑟寒风中和长子踽踽南行,前往黄州。
苏轼一生坎坷,除了乌台诗案,还有两次被贬谪的经历,一次是绍圣元年被贬远宁节度使,惠州安置,另一次是绍圣四年被贬海南儋州。建中靖国元年,直到客死在回程的路上常州。
尽管苏轼一生经历了各种官场挫折,但始终坚贞不渝,乐观豁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及赏心悦目的书法名篇,同时成就了像苏堤一样的民生工程,建立了不朽功业,其立功、立言、立德诸方面成为后世士大夫的典范,留下千古绝响。如果单从一个方面,譬如诗,与唐人李、杜比也许成就不是最大的,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一生能有如此成就者,集前世之大成,后世也无人超越,堪称历史高峰,实不为过。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甜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每个人对苏轼的评价也会有差异。
我眼中的苏轼首先是具有高尚之伟大人格。“乌台诗案”发生前,苏轼可谓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当时的皇帝英宗将苏轼作为宰相来培养。“乌台诗案”让苏轼从云端跌落,差点被砍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人生的巨大反差,不仅没有打垮苏轼,反而让他变得更加豁达,更加从容。
在狱中,苏轼曾给弟弟子由写诗道“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在黄州,苏轼写词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谓的英雄人物,最终会随时间逝去,看淡了所谓的功名。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的豁达与乐观,古今又有多少人能达到此境界呢?
苏轼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苏轼可谓是旷世奇才,诗、词 、书、画、文章样样精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只有高尚之伟大人格才能写出高尚伟大之文章。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Amy_7MiAoji
苏轼的木石图,上个月在香港以4.636亿港币拍买成交,仅此一点足以说明,他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地位之高。大江东去,淘尽泥沙,更显英雄豪杰本色。苏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骄傲。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funny_cui
苏轼的慧眼识人与返璞归真,成就了苏轼不羁的一生。
苏轼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然而这位20岁就中进士的“东坡居士”,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屡受排挤,多次被贬。
虽然仕途上屡屡碰壁,但他的心性豁达淡然,在每一个被贬之地都能寻到乐趣,怡然自得的精神值得我们所学习。
苏轼的词开豪放派的先声,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擅长书法,可谓博学多才的妙人。妙为才情,趣从心境,无论人生经历多少的不如意,苏轼都能泰然处之,才趣横生。
坎坷的对冲仕途
苏轼曾经和谢景温交好,谢景温博学多闻,颇具辩才,与范仲淹、欧阳修关系融洽。苏轼和他的关系刚开始也不错,后来因一件看似非常平常的小事,改变了苏轼对谢景温的看法。事件缘由有一次两人在郊外行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一脚,就把这只已经受伤的小鸟踢到了一旁。面对谢景温这样的做法,苏轼感到心凉,这种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岂能深交。后来证明苏轼的想法是对的,由于苏轼当时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对苏轼极为不满,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王安石对谢景温有提拔之恩,后来谢景温与王安石合谋加害苏轼,企图将苏轼治罪,让其丢官罢职,但最终在皇上那里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
苏轼曾经和同年中进士的章惇过从甚密,无话不谈,有一次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碰到一处特殊地形。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惇知道苏轼书法好,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宝”,苏轼不敢。章惇神色平静地轻松走过,用绳子系在树上,以玩杂技般的高难度手法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比”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苏轼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事实证明,后因政见不合,为铲除异己,章惇对苏轼大下毒手,他将苏轼贬到贫苦偏远的惠州。苏轼到了惠州之后以苦为乐,写诗曰:“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到京城,章惇却睡不着觉了:将你贬的这么远,你还能睡得这么香!他嫌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再次贬他到更偏远的儋州(今属海南)。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的事,由此可见章惇之狠。《宋史》将章惇列入奸臣传,说他“穷凶极恶”,可见品性为人所不齿。
苏轼这一生交友甚广,据有心人统计,可以查证的交往对象达以前三百多人,与人打交道,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累、最复杂的事,苏轼以细节识人,不失是一条捷径。其识人的准确度之高,让人佩服,这也和他的言正身端是分不开的。
被贬的悠哉生活
古往今来,赤子童心,天性浪漫,在生命中永葆一份天真品质的文人不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位。
苏轼有着孩童的顽皮,洒脱豁达中透着天真可爱的至纯。苏轼初贬黄州时,与朋友出去游玩,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挟弹击江水”。你能想到一个年过四十五岁,华发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屡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这种充满童趣的游戏,的确是童心未泯的至情至性啊。
天真总是和无邪相连,所以苏轼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所以,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和报复。
天真更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永葆天真的源头。是一种对超越世俗的美好向往,是一份赤子的坦诚之心,坦然恬淡,心清眼明。
预览更多精彩美文,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有态度的女王展颜。
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婚姻与个人成长,我手写我心,感谢与你相遇。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xln
苏轼,成也诗词,败也诗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与唐婉的爱情千古流传,不畏惧权贵却被乌台诗案打到倒。
相信很多人一提到苏轼,都能想起他那首著名的词,那么我将从一他的一首词写起,从他的政治立场剖析一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写于公元1706年,此时的入苏轼在密州出任太守,这一年的中秋之日,他想起来弟弟苏辙,有感而发这下这首名词!
丙辰年也就是1706年的中秋节,苏轼高兴地喝酒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喝的是酩酊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上阙用一句发问: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这是苏轼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
然后苏轼端起酒杯,试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苏轼想要乘着清风到天上去,又盖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这一句很矛盾,想往高处去。但害怕寒冷,这好像是苏轼说自己的仕途吧!
喝着喝着,苏轼貌似跳起来了,趁着月色他翩翩起舞,与明月之下的清影玩耍起来,这般景象哪像是在人间。苏轼的洒脱自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笔锋一转来到下阙,苏辙写到,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好像挂在雕花的窗户上一样,同时也照着毫无睡意的自己。苏轼失眠了,或许是喝酒太多了,或许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对官场的感慨,对弟弟的思念吧!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这一句道出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对上调安排的不公的讨问。可同时苏轼也知道人有悲欢离合的常态,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换,这种事情自古来难以周全。苏轼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中秋佳节美好的月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随后苏轼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与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七年时间里苏轼官场几经风波,大起大落,在官场的失意使得他更加思念远在天边的弟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苏轼的这首词以明月为意象,他对亲人的思念深化为对天地宇宙的思考,他既认识到现实的无奈,但也对现实抱有美好的期盼,这一点与古代绝大多数的文人一样充满着浪漫乐观主义色彩。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都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刘永等人走很大的区别,苏轼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才华横溢的苏轼在政治上也是独树一帜,他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不依附任何政治派别。苏轼与弟弟和父亲共同参加科举考试,他的文章清奇别具一格,以至于欧阳修都怀疑这是以及徒弟曾巩写的,欧阳修低调的给了苏轼第二名的。
在政治派别上,王安石属于新势力的改革派,他主持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力图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而欧阳修属于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他极力的反对王安石变法。这家两派各自有自己的支持者。
王安石背后的支持者是宋神宗,他极力想改变宋朝的现状,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极力变法。而手守旧派的支持者是高太后,特别是宋哲宗继伟后,高太后立马启用司马光,两派水火不容,各有自己的政治观点。
而苏轼一开始反对变法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变法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并不能按照王安石的初衷执行,有些政策太急,不合时宜,因此他站在反对派一边。
后来,司马光上台后极力大几王安石等改革派,苏轼觉得不管是那种派车都是为个人的政治诉求而互相抨击,并没有真正让百姓的得到实惠,让国家振作起来,他不想乱入这种政治漩涡,因此多次申请外调。可见他的政治观点和他的诗词文章一样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因诗词被欧阳修的栽培而名动京师,却因为政治漩涡而自请调离京城,苏轼成也诗词败也诗词,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随后修苏提流放儋州,最终在常州病逝!
一代文豪就此落幕,而他留下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今却成了表达男女思念之情的名句!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王星星
11世纪欧阳修之后领袖一代文坛巨擘。当年欧阳修是主考官,看了苏轼的文章赞赏有加。后来他说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他对儿子说,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他的著作被禁阅时,有人还在暗中偷读呢。
他是一个心怀苍生,忠心为国的儒者。他说过要致君尧舜,他做谏官为皇帝不怕丢官上万言书,在地方,他关心水灾旱灾,为宽免百姓欠债而恳请朝廷。与百姓做真正的朋友。
他是三教合一的修练者。他一生和佛道有缘,不仅在思想上,在诗词创作上,而且他还有很多和尚朋友,比如佛印参寥等,他常去寺院,修炼瑜伽,朝云深深受了他的影响。他的一句话让歌妓出了家。这是何等的深厚。
他是一个画家书法家,或者说是艺术家。他的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时人竞相临摹的范本。他的绘画开风气之先。无论理论还是作品都无比高深,翘楚天下。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生活,懂生活,朋友多,爱好广,乐天派,他好幸福!@头条家的史先生 @头条读书会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CathyCat﹏小賤喵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画像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林琳的style
苏轼可谓是全才,说到唐诗,大家第一会想到的应该是李白,而说到宋词,就非苏轼莫属了。苏轼在诗词、美食、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本人最喜欢的宋词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苏轼的诗词就会让人有一种内心激动的感觉,觉得特别豪爽。不论苏轼的诗词文书画等如何,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乐观洒脱的状态,我觉得他这种状态与精神很值得我们现在人学习,能让心态得到跟大的调整。
如果你做事或者生活等遇到了不愉快的,或者可以读一读苏轼的诗词~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面瘫白
【苏轼雕像】
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对后代之人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章只说一下苏轼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写文章的观察与体会,以此作为对他的评价吧。
苏轼十岁的那年,有一天,他看见父亲苏洵写文章,便天真地问父亲写文章的秘诀。
父亲看着眼前的这个还很小的儿子,对他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我就告你:“仔细关察,认真体会,在文字里选择适当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小苏轼看着父亲,对这几句话似乎没有听懂。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风轻轻的吹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父亲指着这美好的夜景,对儿子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不能根据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体会,在这两句话中各加上一个字,让这两个句子更加切合实景。″
小苏轼观察着实景,仔细的思考了一会便说:“前面的一句加上一个"摇″字,后面的一句加上一个“映”字,使这两句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苏洵摇了摇头说:"句子是通顺的,但是太平淡,缺乏韵味,再仔细的想一想,有什么比这两个更好的字呢?″
小苏轼想了一会儿,把这两个字改为“舞″和“隐″,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父亲听了微微的点了点头,说:“有点意思了,但还是显得嫌平了些。″
苏轼用尽脑子也想不出还有哪两个字更合适,就问:“爹爹,你说用两个什么字好呢?″
父亲对小儿子苏轼说:“自己去想,学习文化可不能偷懒啊!″
苏轼想啊,看啊,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独自一人走出家门,来到了院子里。
这个夜间真美,月光透过丝丝垂柳的枝条照在地上,一阵轻风吹过,将月亮的影子筛碎了。
此时此刻,他想象园中皎洁的月光,照到盛开的梅花上,花朵在溶溶的月光中渐渐地淡了下去,花色与月色融为一体,消失了。
就在这时,有两个字飞速的跳到了他的脑中,他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这个"扶″字杨柳的轻盈体态与春风的情意,把景和物写活了。
这个"失″字写出了梅花和月色溶在一起,分不清楚是花色还是月色,把诗的最高境界烘托了出来。
就这样,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训练,苏轼终于成为他所生活年代的大散文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应该向苏轼学习。养成一个经常性的注意观察身边的一切事与物,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出来的文章。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爱刀的厨子
苏轼,一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情调的人
作为一个文人,苏轼大概可以不问生活日常的;作为一位古代的男子,苏轼大概可以“君子远庖厨”的,但我们却看到了一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情调的人。他一生多是以“失意人”谪居在外,但这位东坡先生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无论在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这蓬勃的生命力就来自于他本身“趣味”的高雅与丰富,正是梁启超所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当苏轼以“罪人”身份居黄州时,虽有官职团练副使,但已无俸禄可领,生活困窘程度可以想象。然而窘迫的生活难不倒一个有趣味、有创造力的人!他借城东地种粮,取名“东坡”,自盖房屋取名“雪堂”,他自制猪肉而成有名的“东坡肉”。
我们感到,苏轼的幽默不仅仅是调节生活气氛,更是透着他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高超的人生智慧。“以广博的智慧照瞩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于是以一种拈花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泪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脱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觉得人生可爱,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就同我们欣赏小孩儿的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开放,不以为忤。”
但也正如宗白华所说,这种幽默的态度不是谩骂和讥讽,而是在冷隽里含着“热”(同见宗白华的文章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这“热”是对生命的热情,是对人生的热爱。作为一个文人,苏轼的最大的趣味莫过于对于文艺的趣味了。他的诗词文足以代表宋代文学的最高峰,而且在书法绘画领域也造诣颇深,哲学史学亦有成就。
每次谪居在外,都是他文学艺术的创作高峰期和收获期。谪居海南时,他修订了在黄州所作的苏氏易传和《论语说》,并完成了书传,以及还有未完成的史学批判专著志林,就如其弟苏辙所说“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他自己也曾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苏籀栾城遗言引苏轼语)文学艺术之于苏轼,是其个人趣味,更是他的生命出口、患难之中的心灵家园。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高路也不太平啊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人,他在诗词,书法,画,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在中国文坛拥有极高的地位,散文入选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称“欧苏”,与辛弃疾称“苏辛”,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提出“士人画”等。这其中,苏轼在宋词及中国古代的词的创作上成就最高,无人可比。他开创了宋词“以诗为词,诗词一体”的先河,他摒弃词体的浓艳,他不仅赋词寓意,提高了诗词的表达意境,还拓宽了词的题材,不在局限于狭小的生活场景,多了对自然和生活情趣的描写。
除了文人身份,他还是著名的治水名臣。苏堤的修建既解决了西湖的蓄水与排泄,还阻止了钱塘江潮水泛滥冲击杭州城内的隐患。
如果你认为他只是这样,不,在吃上他同样下功夫。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时候,当地人不吃猪肉,他亲自下手教当地人烹饪方法,后来在杭州当地人感念他的政绩,知道他在黄州爱吃肉,就做给他,也就是我们今天叫的“东坡肉”,这也是这道菜名字的由来。被贬徐州,“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被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将野雉的做法写的淋漓尽致,等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妥妥的被诗词耽误的美食家。
然而,还不止这些,这个该称“斜杠青年”的人还有惊喜。他游赤壁,道出“江上清风,山间朗月,闲人得之”,如此美景,谁有功夫看是谁的,这分明是哲学家附体。
苏轼的一生值得人学习,称赞的地方还有很多。他虽然经历几次贬谪,仕途浮沉,但是他从来不怨恨任何人,他是历史上少数的从来没有害过人的人,是个好人。他因“乌台诗案”被判死刑,包括他很多朋友都被牵连,是王安石和朝中的一些人自请上书为他求情,才逃过一劫,改为流放。而苏轼是保守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在这件事情上对苏轼是有怨愤的,却为他求情,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处世。
还有,我们今天提到苏轼还有他对待亲人和妻子的情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思念弟弟有感而发,他死在儋州北返的途中常州,却让家人将其安葬在汝州郏城县,要求以后与弟弟葬在一处。
此外,苏轼谈吐幽默风趣。曾有次参加宴会,众人争菜,他等众人抢完,大吟“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将所有的菜都放到了自己面前。
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所以,今天以文人墨客已不足以称呼他,他是宋朝文人的符号,是我们现代人眼中的“斜杠青年”,在他的身上找不到缺点,可以堪称完人。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Yumi
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传奇,他聪明好学,心胸坦荡,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于他性格豪放,秉性耿直,又加上恃才傲物,在仕途上差一点毁了一生,一生沉浮于宦海风波,导致他一生漂泊不定。在爱情方面,他始终如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佳句,就是最好的证明。苏轼在中国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诗词脍炙人口,学识渊博,空前绝后。书法方面,自成一体,在书法界独领风骚。在画方面,也是独树一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danni wan
感觉苏轼是古代诗人中最“接地气儿”的,他一生放任不羁,温柔敦厚,他无所畏惧而又快乐地过了一生,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先是诗人和画家,后是一名官员。
他留给后人的诗约1700首,私人书简800通,墨迹提跋约600件。可以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曾对朋友说:“我一生之乐在执笔为文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他的才华和文采举世瞩目,他的文字给人带来力量,更带来温暖。
可见,苏轼虽一生官运辗转,命运困于党争,但却活出了最好的人生。
完美到无可挑剔,想不出还有其他人比他更有趣。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山水情趣,亲做美食。他写西湖之后,别人不用再描写西湖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他写过明月之后,别就不用再写月亮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写过赤壁之后,武赤壁的名声就被文赤壁超过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写过庐山之后,人们都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写过岭南之后,从此岭南变得不再蛮荒而适合居住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写过猪肉之后,猪肉不再是比牛羊肉低端的美食了-----火候足时他自美。
他到过杭州,杭州百姓认为他就是杭州的苏轼。
他到过黄州,黄州百姓认为他就是黄州的苏轼。
他到过惠州,惠州百姓就认为他是惠州的苏轼。
他到过海南,海南就出了第一个进士。
总结:回顾一生,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季羡林先生在谈及苏轼时提到,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面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它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再多的天赋异禀、洒脱旷达他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我喜爱他也正是因为他烟尘气的一面。他的人格注定是人类群星中闪耀的那一颗。每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xuweio
评价苏轼可有很多角度,从苏轼与其弟弟苏辙人生态度对比的角度,可以窥见这位伟大的最为中国文人喜爱的大文豪的别样生命奥秘。
苏轼与苏辙,堪称手足情深的典范,而且也可以说是最高典范。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却迥异,一急一缓,一松一紧,一密一疏,一浓一淡。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以不同的增加生命宽度的方式来增加生命的长度。毫无疑问,苏轼是以不可一日闲过的方式增加生命宽度的楷模。因此,他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创造着,随处留下名垂千古的政绩就不说了,仅仅是他文艺上的全天才的成就,即使分在三五人身上,也都可以成为一流大师而绰绰有余。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而生活上的风流潇洒,放任不羁,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而同样颇有才气的弟弟苏辙却不这样紧紧张张过日子,也可能与他生育子女过多而磨其性受其累有关,他竟育有三儿七女。相较于兄长的锋芒毕露,苏辙显得内敛保守。他曾很认真当面劝慰兄长苏轼:“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是啊,日子要过得清闲一些,越清闲无事,时光就显得慢,日子过得慢了,慢得一天长似两天,那一生下来就等于增加了一倍的寿命,这才是长寿之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慢生活。而苏辙在他的慢生活中也有不凡的业绩,虽然诗文方面的成就与其兄长差距甚大,但也是宋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现在想想苏辙的放慢生活节奏的话也还是颇有道理的。日子过得太紧张,时间不够用,没感觉怎么过,人就老了,人生就过完了。细水才能长流,的确也是一种长寿之道,但却又是无所作为的长寿之道。如果一生无所作为,只是吃喝玩乐一通,那寿命再长,又有什么意义?
正因为如此,苏轼以紧日子快生活的方式,将生活增加到无限宽,创造了不可想象不可企及的人生价值,留下了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衣被后人,流芳至今,去世之后的千年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到他的生命鲜活的存在着,并且深刻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他就像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山川一样地存在着,这样的生命不是无限长了吗?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样收尾: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以此增加生命的宽度,这不仅是一种质的意义上的长寿,而且还能让生命永恒。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孜小宜爱做梦
苏东坡,是圣人。
500年有王者出。每千年才有圣人出。
孔圣人就不说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强大到引领11世纪整个亚洲的风潮,也不说了。
最重要的是,苏东坡领先世界的人文精神。
任职杭州知州,苏东坡首创向平民和贫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及药物赠送的官方医院,就是安乐坊。仅此一条,秒杀欧洲人800年。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破破
苏轼在文学上的才华、地位不用我来评说了,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已经足以证明,我来说说苏轼的为官执政才华吧。
从为官经历上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真的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的为百姓做过不少实事。在湖州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在杭州任职时疏浚西湖利国利民,还给我们留下了名传千古的苏堤;在海南岛儋州时兴办学堂,施文教,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
同时苏轼是北宋一代少有的明白人,知道怎么救这个国家。一方面他看不惯改革派的贪功冒进、大刀阔斧,另一方面又看不惯保守派的因循守旧、贪污腐化,苏轼每一次都要为民、为国请命批评执政者的错误,使得自己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但咱们后人从北宋灭亡中再看看苏轼给皇帝的上书每一条都说到点子上了。
苏轼这辈子就是不明白在政治上难得糊涂,做正确的事也会给自己带来大祸。熙宁四年苏轼出于好意谈新法弊病激怒了王安石被赶出京城。元丰二年新党不愿意放过苏轼,竟然弄出了北宋唯一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差点打破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杀了苏轼。苏轼有为官的才华却缺少为官的心机,使得自己颠沛流离了一辈子最后客死异乡,惜哉苏轼,悲哉苏轼。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陽陽安。
老有人邀请我回答: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但苏轼为什么不算一个伟大的诗人?
我想了很久,我想苏诗之所以不够伟大或许源于一种伟大而强烈的悲剧感的缺失。
陶屈李杜的诗,都可以发现一种悲剧感,被时代和社会排斥在外的悲剧感。这种悲剧感就像陈子昂感遇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屈原的悲剧在于君臣不相遇合,美政无法实现,无论是离骚还是九歌,都可以发现信仰的破灭,他所珍惜的一切的那个时代被碾压,人才变质,法度不正,君主不辨,尽管如此“路漫漫求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越发高贵,这是一种壮烈的悲剧感。没有希望没有归属,这种悲剧只有死亡才能终止。我们不翻翻《离骚》,就翻翻《九歌》吧: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九歌·国殇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九歌·云中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九歌·湘君儒家思想为屈原提供了行道的精神支撑,但并未其提供道不行的化解之法,一旦理想受挫,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火山喷发式的激情和强烈的死亡意识。这是屈原的悲剧感。
陶渊明虽然看似静穆,实则未必全是静穆。考察反复的出仕经历,可知他的志向并非归隐。正如鲁迅所言:
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才是完整的陶渊明,一个在政治黑暗的时代洁身自好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南山种豆的是陶渊明,猛志常在的也是陶渊明,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后者的升华。陶渊明的伟大正在于有这种悲剧的底色,而将对其进行审美超越,道之不行,吾将安归?那就归于田园,在最后一块土地保留心灵的圣洁吧。他的伟大还在于为后世不能行道的文人开辟了精神家园,而苏轼正是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的。这是另外一种伟大,伟大不只激情,还有坚守。
李白是个简单纯粹的诗人,正因为简单纯粹,所以仙气逼人,几乎在后世的诗人中很难发现一个比李白更为透明的诗人。李白的理想是先入世后出世,先兼济后独善,但李白哪样都没做到。李白不屑科举,不屑于庸碌,漫游十三载,是为扬名,扬名是为做官,做官是为实现理想。李白的理想是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但显然在唐玄宗时代,李白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的,而实际上李白也没有太高的政治能力,李白好道也并非倾慕于道家思想,所以一旦在遇挫,就会吟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就会唱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弹琴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也会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好道,但并非彻底,一旦有机会从政实现理想,便毫不犹豫从政去了,如入李磷幕府仍然唱,“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李白,一个充满激情、矛盾、挫折、豪气、仙气的李白,为什么叫“谪仙人”,就是对诗风的概括,也是对其悲剧性命运的概括。我们在读豪气如斯的《将进酒》时也会感觉到隐藏在文字下的深深的悲剧感。
杜甫的悲剧就在于作为一个纯正的儒家思想信仰者,他见证了开元盛世,又见证了安史之乱,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二首)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眼睁睁看着梦破灭了,却无能为力,这种冲击感和反差对于杜甫来说,尤其难以接受。
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自称“乾坤一腐儒”,是个纯正的儒家思想信仰者,存在的目的就是尽一己之力,辅助君王,仁民爱物。但显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平时里所信仰的儒家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一无是处,仿佛国家君主的合理性也值得怀疑,那么我该去信仰什么呢?我该到哪里去呢?
研究古代文学的都知道,由杜甫开始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政治本体的合理性遭到怀疑,而杜甫就是在诗中表达了这种怀疑性,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如此,在这个诗中他对百姓的命运的同情越深切,对信仰的怀疑也越强烈,理想和现实格格不入,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杜甫后期的诗中,望岳那种凌人胸怀荡然无存,只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那种人被抛到天地之间无所皈依的孤独感显而易见,但杜甫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孤独,但不并不自我隔绝,自我放弃,仍然执着为百姓悲苦的命运而写作,这是一个诗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传统士大夫人格的典型代表,在泥土里禹禹前行,并塑造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因为如此,他才伟大,但伟大,他的悲剧性也就更加强烈。
但苏轼不一样。但苏轼显然是个懂得自我排解和解脱的人。苏轼是比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更具哲思和理性的人,他的《东坡易传》就是哲学代表作,是列入《宋元学案》的,是宋代理学派别之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简单来说就是道的本质是变化的,世界也是变化的,自然即合理,人的情感具有合理性,(参考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艺术观),既然如此,一切都是变化的,升沉起伏乃是人生常态,又何必如此执着而不知变通呢?苏轼常说“我手写我口”,那么既然内心无所滞碍,那作品又何来的强烈的悲剧感呢?
但苏轼的人生显然是个悲剧,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元祐党祸,多次遭到贬谪,但并非一蹶不振。原因就在于他对现实的悲剧进行了审美超越,并从中建立起合理性和新的价值。人生本来便是寿夭不等,德不配位,祸福不均,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来未必有价值,但作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必须去建立价值,那么暂时的祸福在人类的总体命运来看又算得了什么,但个人必须去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必依靠外来的价值判断,而是“我欲仁,而斯仁至矣”。在内心创造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评判标准,那么外来的悲剧于我何伤?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么超越了现实的悲剧,内心的丰满,何来的悲剧呢?即使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品中满是一种宁静的安谧。一种哲人的睿思。就拿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来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所见即是平凡也是生机,但代价正是丧失了那种伟大的悲剧性。
结语:虽然苏轼比起前四人来说,他的情感不那么强烈,他的命运比起前四人却更为曲折,可他却真正做到了仁民爱物,修苏堤,抗洪救灾,拯救溺婴,提携后生,更何况他哲学精深、词文亦妙、书画兼善,在诗坛或许他没有前四人那么熠熠生辉,那么伟大,但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似水无痕zf
你怎样评价苏轼?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想要真正地评价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那都是不太可能,毕竟想要真正地评价一个人,至少要与对方极为熟悉,也就是说要在同一时代,还有就是在文学上也是相当,至少我们离他已经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并且我们当下也没有一个人能够与苏轼相媲美,所以说不可能准确地评价苏轼,也只能是稍稍谈一谈自己对于苏轼的看法,以及读他作品时的感受。
那想要系统地了解苏轼,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学上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所以还是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谈起。
苏轼的少年时代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037年7月1日出生了四川眉山,可能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会成欧阳修之后,北宋中后期的文坛领袖。但是小时候的苏轼便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并且读书也是过目不忘,另外他家学深厚,父亲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只不过是在一直不太顺畅,所以也就把所有的希望都衬托在这个儿子身上。
少年时代的苏轼大概可能也是与很多的小孩一样,平时也比较喜欢贪玩,可是他即使是如此,却是极为喜爱学习,每当玩累了之后,便是会坐下来认真读书,为此他父亲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也没有过多的评价,毕竟对于一个小孩,那自然是不需要太过于严厉,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
那苏轼也是一天一天地长大,学问自然也增长了不少,往往能够出口成章,并且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不仅诗写得好,文章更是一绝,于是到了嘉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这一年他刚刚19岁,于是跟着父亲和弟弟离开四川眉山,去到中原参加科举考试,从此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也正式向我们走来。
初出茅庐苏轼这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原本是信心十足,以为自己一定可以高中状元,可是谁曾想到,他并没有高中,只是获得了第二名。那这主要的原因,还是要怪当时的欧阳修,当时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正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当他读到苏轼的文章时惊为天人,可是当他仔细思考过了之后,认为普天下之下能够写出如此绝美文章的只有自己的弟子曾巩,对于这一点他也是极为有自信。
可是当欧阳修揭开纸封时才发现自己看走眼了,原来那一份试卷正是苏轼的,所以事后欧阳修羞愧不已,还志门设宴席款待苏轼,并且写诗赞美他的才学,认为自己在过三十年后,再也不会有记得,而苏轼会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一定会在北宋的文坛上大放异彩,事实也正如欧阳修所预料的那样,他成为了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
由于”乌台诗案“人生陷入绝境自从获得了欧阳修的赏识,以及他的提携之后,苏轼在文坛上开始大放异彩,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开始走红,比现在的那些明星还要红,所到之处到处都是他的粉丝,这对于苏轼来说无疑是一种奖励,所以他也开始成为了北宋文坛的骄傲,即使是连当时的王安石对于他也是大为欣赏,要知道王安石可是一位牛人,也极其的自负,能够入他法眼的北宋可能没有几个,那么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好景不长,随后他由于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改革派的打压和排挤,为此他在湖州的任上给宋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谢表,可是被人抓住了小辫子,认为他大为不敬,不仅是藐视王安石的变法,同时也讽刺了宋神宗,从而令他遭到了灾难性的打击,被打入了死牢,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也正是从这一事件之后,苏轼的发生则是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并且还差一点丢掉性命,幸好当时的王安石站出来为他求情,这才令他捡回了一条命,于是死罪饶过,活罪难免,也就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先是被贬到了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此后又是岭南的惠州,再最后又是一叶扁舟,把他送往到了更为偏远的海南儋州。
苏轼的晚年苏轼这些被贬的经历,也让他开始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写下了无数经典的名篇佳作,特别是在黄州时期,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题西林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这些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相信很多人也是极为熟悉。
1101年宋徽宗继位,他为了表示自己的仁爱之心,于是大赦天下,苏轼这才有机会返回中原,于是当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内心感慨万千,为此连夜又是以一叶扁舟,开始从儋州回来,他沿着水路一路北上,可是到达了常州之后,由于诗人太累了,最终还是病倒了,直到第二年的8月份原本以为差不多好了,可是谁能够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到了8月24日这一天,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在常州逝世,从此北宋的文坛也从这里结束了。
苏轼的评价稍稍了解苏轼的生平之后,这样就能够更为直观,也更能够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么后世关于苏轼的评价有很多,各个朝代的文人对于他都有着极高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很难准确地评价苏轼。那以我个来说,谈一谈读他作品的感受,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苏轼的诗词,譬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经典的作品。
那最为令我感动的则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悼亡词,那我们也知道他的这首词,也正是写给他的妻子王弗,两人十几岁时就结婚成为夫妇,并且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所以在这首词中,苏轼描写得极为深情,也很是伤感,通篇充满了一种悲痛之感,也最是能够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以及对于妻子的怀念。
如果要让我说的话,苏轼是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也是一位深情的男子,同时也是生活中的强者。中国古代历来都不缺少伟大的文学大师,可是却缺少苏轼这种天才,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他身上的那种精神,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地受到世人的喜爱?我说就是他身上的那种精神,其实直到今天我依旧还是这么认为,也正是他身上那种坚强的品德最令人感动,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下,他都是能够从容地面对,这也正是苏轼最伟大的一个地方。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旋er
用文字写作的人很多,象苏轼那样用文字来为民请命的人屈指可数。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几度被朝廷召来召去,还因为治国理念、主张政见不合,被人利用他的诗词来大作文章“穿小鞋”,而命险朝政。
在他被流放的岁月里,除了孜孜不倦的创作,留下许多杰出的文学作作品;还处处身体力行地为当地的百姓施以仁政、兴修水利等,无处不典行他以民为本的主张。
苏轼的文学成就,让不少人难以望其项背,人格魅力更是令所有人敬仰!我们从他的文学作品里既看到家国情怀的去处,也有人情烟火的所在。在他被贬到这贬到哪的所到之地,苏轼关注民生,体察入微,政绩斐然,树立人文关怀的最佳表率!
苏轼的政治抱负虽然无法在朝廷里如愿,可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在民间发挥到极致!
他的美德和高风亮节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回归文学 @把书读薄 @大掌柜237 @老戴街拍 @周馨铭 @山川文社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darling
苏轼一代大文豪! 浑身才气冲霄汉。可是,又满肚子的不和时宜! 屡遭贬官,流放幽远。好再,自得其乐,天生乐观吧! 唉! 古来圣贤皆寂寞,为有饮者留其名。然风华绝世,百代流芳! 大丈夫此生能如苏轼,虽历尽坎坷,也不枉生liao吧!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紫~铃
我个人认为苏轼是历代文人智商最高的人!无论诗词书画文都有顶级传世之作。更为可贵的是他一心为民的为官经历,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多地为官,不管职位的高低,总能竞竞业业,留下许多至今为人称颂的故事!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ppcy666
怎么评价苏轼?苏轼这个人经历太丰富,非三言两语能说清,今天本尊瞌睡来了,不想多写,给一个整体的评价^O^
苏轼是一个有文化又有点皮,既深情又多
情、既耿直又略带三分狡黠,戴着子瞻帽、挺着大肚腩的文学巨匠、词中巨擘、政治家、美食家、书法家、画家、情圣~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小野人
谢谢邀请,苏轼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师,好知己。我太喜欢苏轼了,我喜欢他的性格,豪爽正直;我崇拜他的才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敬佩他的为人品德,真实洒脱;他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人生态度,他的赤子之心,他的乐天顺命,他的自强不息。苏东坡不是完美的人,在我看来正因为他的不完美才成就了他千古文人的楷模,他是千年以来国内外最受欢迎的文人巨匠,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师长,更像是我们的知己,苏东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村灰哥JUVE1897
苏轼天才纵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他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文坛领袖。文章、诗、词,奇峰突兀,傲立当世。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豪健雄放,自由驰骋,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风格豪放,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为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也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苏轼,而苏轼成就了宋词,中国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人屈指可数,而苏轼横空出世,创立豪放词派并影响至今,堪称伟大。
他的书法、绘画造诣尤高,传世的寒食帖价值连城。他独创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酥”至今让人们回味无穷。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苏轼在人生最后阶段总结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瞻州惠州”。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不平。这与他天纵奇才分不开的,恃才傲物,刚直自信,不随时变通,为同僚所忌,所以一直不得其时。
但他从不屈服,乐观旷达,幽默机智,令人可亲可敬。苏轼去世后,北宋王朝几次发动“倒苏”,消除苏轼在当时的影响,但事实证明,苏轼在地方的功绩和文化上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是深受人们爱戴的。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洲
苏轼人生可谓跌宕起伏 ,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苏轼关心民众疾苦,他处处为民着想,也有能力的禁受住了种种考验
苏轼是可以和所有人做朋友的人,他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讨吃要饭的,眼见得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以赤子之心对待他们
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古今各体兼善,而以七古为最优,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提出了“词的诗化”理论,也改变了词风,创立了豪放词风,宋朝以前婉约柔和的
苏轼还是一个美食家,比如大家熟知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等,咱苏东坡,可是荔枝的铁杆粉丝,估计苏轼还在暗喜,天天几百颗,真是爽到爆,但是荔枝这玩意吃多了上火,得了痔疮,苏轼到了海南更是蛤蟆,生蚝什么的通通不放过,还叫儿子别告诉朝中的那些当官的,怕他们来和他
苏轼经历过许多坎坷 ,但是他并未因此否定人生,用乐观旷达来面对这一切,并可以苦中作乐
苏轼也有缺点,说话太直,不吐不快,对人性的认知不足,其实他没什么恶意,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已
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流淌的慢时光
苏轼大才子是我最羡慕的诗人,特别是他有趣的灵魂。
首先,苏轼的天赋让我从小羡慕到大,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几笔就勾勒出的山河美景、千古波澜和复杂心情;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二十一世纪都能让人共鸣。
而且据说苏轼少时读书便被老师喜欢,出入职场,面试官欧阳修也对他赞赏有佳,可以说是才华逼人了。
再者,苏轼的性格实在让我羡慕,永远那么热爱生活,哪怕工作不顺心,哪怕被贬黄冈,也会研究研究美食,带家人去开垦荒地。这份豁达有几个人能做到?
苏轼大才子的段子手特质也让我羡慕,说的文绉绉就是他的高级幽默。一个能经常跟弟弟吐槽隔壁夫妻吵架的大才子,可以说是进能庙堂杀伐,退能家长里短了。
总之,千古才子很多,但能像苏轼这样既有天赋,又爱人间烟火的人怕是不多,豁达潇洒又永远坚定的苏东坡,自然是我这种市井凡人羡慕的对象。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小狐狸增增
我对于苏轼,发生景仰之心,是有一次看到《书法研究》杂志的一篇文章上说:他十二岁时于纱縠行宅地中凿地得奇石,竟能制成“天砚”。后来以此“天砚”磨墨书成“远景楼记法帖”,此帖楷书端重严凝,如怒貌扶石,极得徐季海神力。自始,世称苏书宋代第一。如此天赋又逢异遇,竟获天赐宝物,怎不叫人好生羡慕啊!
还有他那豪放词风,写出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不但在诗词及书法上有极高的造诣。就是在治业精勤上也异乎一般仕人。他两次在杭州任内,竭力进行民生建设。
他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时,正值王安石变化,力行青苗、免役、市易及盐法等。地方骚然,违法者众。他到任翌日即是小除夕。他后来在文中说起:值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由此可见他治事之勤。
他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时,与上次任通判相隔已过了十五年。这次他以官米救济灾民,并发动民力疏浚西湖与城内运河。又将西湖中所浚出的泥土,在湖中筑了一道长堤,使北山与南屏得以相通。这条堤,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称之为苏堤。苏堤春晓便是西湖十景之一。杭州人对苏轼的民生治迹,是极为怀念的,常谓:堤上花枝尽姓苏。可见苏轼遗爱颇深,弥足千古。
我对苏轼的评价就是:精于艺事兼又政事精勤者,苏轼可称宋之第一人也!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小刀面
苏轼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呆萌的人。不信,可以看下面解释。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苏轼的定风波,大家都很熟悉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一篇游兰溪,好像是在初中语文课本的单元小结之类的东西里面,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大概就是说他前两天因为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买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个聋哑人看病如何如何,这件事发生于元丰五年三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想起来了,定风波前面有一句说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我当时上课看到这里,是真的笑,笑出声。
两件事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这个逗比在三月七号去沙湖看地的时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没伞,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想想当时那副情景,苏东坡一个人淋着雨,“竹杖芒鞋”,边吟边走,悠哉游哉,看着“同行皆狼狈”,还“余独不觉”,真是潇洒如意,装的一手好X。
然而装X是要遭雷劈的,淋着雨看起来挺潇洒,回去之后就感冒了。
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 · 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我是风流帅,苏大才子,你没有逗我。,古诗狂放的我看多了,但是这么直白的还是第一次。
至于怎么评价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感觉他的豪放,只有李白可以与之媲美。同时他也真的是一个清官,为国为民。反正不管咋样,他就是我的最爱。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jonahvv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从小就刻苦学习,获得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21岁就和弟弟一起考中进士,作了地方官。26岁向皇帝提出政治改良主张,但他对当时的社会弊端认识的很肤浅,所以当王安石推进激烈的新法改革时,苏轼同旧党站在一起反对。他自己请求出任杭州通判,又去密州,徐州等地作刺史。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入狱。之后被贬当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即位,旧党重新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侍读、龙图阁学士。这时旧党废除一切新法、苏轼不满,主张"参用所长"并上疏力荐、遭攻击被贬去杭州等多地去当太守。59岁时.新党上台执政、苏轼被一贬再贬、从惠州到海南岛的琼州。
1100年徽宗上台,苏轼被赦,次年死于常州。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宋代诗歌新风貌;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境界,提高了品位;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突出的成绩,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当地方官时,他按照儒家仁政爱民的标准作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救灾,治水,改进农业生産,很有政绩,頗受人民欢迎。
苏轼生前著作頗丰,现有东坡全集100多卷,遗诗2700多首,还有300多首词和许多优秀的散文。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BuBu
时代的气息是孕育文人气质的土壤,什么样的时代影响着诞生什么样的文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北宋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与文人士大夫共天下,使得文人和官员的身份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和性格的挥洒,欧阳修号称圣贤,不是学习孔孟之道,而是平起平坐。张横渠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完全就是内圣外王的圣人气象,而苏轼恰是这个巅峰时代的巅峰人物,一个绝对的佼佼者。不仅因为他是文人和士大夫的全才结合体,也不仅因为他在每个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在书法方面是苏、黄、米、蔡之首,在文章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方面开豪放一派,是宗师级的人物,而更是因为苏轼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就是李白,文化史上的另一座丰碑,天才的属性让他们不同于其他人,李白斗酒诗百篇,而苏轼同样挥洒豪迈,气度自然,不刻意雕琢,呼吸吐纳,皆成文章,越是自然挥洒,越是浑然天成,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无论处境如何,依然本色不改,快意十足。毫无疑问,苏轼是文坛千年难遇的文化泰斗,闪耀的巨星。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
美人鱼的地盘777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清代著名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将苏轼列为了我国的四大著名诗人之一。
王国维说过:“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他诗词里所表达出来的豪气、超然和真情让人折服、令人陶醉。其诗、词、赋俱佳,尤其是对词贡献极大,他开启了以词咏志的先河,使词最终成为与诗并列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他的诗词传诵不衰,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
原贴:你怎样评价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