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5部小说的口诀
qzlbeas
原贴:金庸15部小说
佳佳姓黄
金庸作品口诀如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作品的口诀为14个字,每个字代表他的一个作品。
口诀对应的作品:
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原贴:金庸作品的口诀是什么?
yyw2699
《书剑恩仇录》(1955 年)、《碧血剑》(1956 年)、《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雪山飞狐》(1959 年)、《神雕侠侣》(1959-1961 年)、《飞狐外传》 (1960 年)、《倚天屠龙记》(1961 年)、《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连城诀》(1963 年)、《天龙八部》(1963-1966 年)、《侠客行》(1965 年)、《笑傲江湖》(1967 年)、《越女剑》(1970 年)、《鹿鼎记》(1969-1972 年)
按故事发生时间顺序:
《越女剑》 东周、《天龙八部》 北宋、《射雕英雄传》 南宋、《神雕侠侣》 宋末元初、《倚天屠龙记》 元末明初、《笑傲江湖》 明、《碧血剑》 明末清初、《鸳鸯刀》 清初、《白马啸西风》 清、《鹿鼎记》 清 康熙、《书剑恩仇录》 清 乾隆、《飞狐外传》 清 乾隆、《雪山飞狐》 清 乾隆
《侠客行》与《连城诀》发生时间未知。
扩展资料: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14部武侠小说的首字,构成了这幅对联。加上另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作品集”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在当时流传很广,以致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根据金庸作品改变的电视剧、电影的流传,以今日传媒业之发达,说其传播程度远超柳永当不为虚。在几十年时间里,金庸作品被一再翻拍,牢牢占据电视机的荧屏,一批批明星因为主演金庸武侠剧而成名。
在图书方面,金庸作品畅销几十年,销售过亿册,大概也只有特殊时期下“毛选”所创造的记录能与之相比。而其作品由“盗版”而正版,由单品种到全系列的引进出版,更伴随着国人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
时至今日,金庸作品也从“成年人的童话”进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课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邓子
按写作出版时间顺序:
《书剑恩仇录》(1955 年)、《碧血剑》(1956 年)、《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雪山飞狐》(1959 年)、《神雕侠侣》(1959-1961 年)、《飞狐外传》 (1960 年)、《倚天屠龙记》(1961 年)、《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连城诀》(1963 年)、《天龙八部》(1963-1966 年)、《侠客行》(1965 年)、《笑傲江湖》(1967 年)、《越女剑》(1970 年)、《鹿鼎记》(1969-1972 年)
按故事发生时间顺序:
《越女剑》 东周、《天龙八部》 北宋、《射雕英雄传》 南宋、《神雕侠侣》 宋末元初、《倚天屠龙记》 元末明初、《笑傲江湖》 明、《碧血剑》 明末清初、《鸳鸯刀》 清初、《白马啸西风》 清、《鹿鼎记》 清 康熙、《书剑恩仇录》 清 乾隆、《飞狐外传》 清 乾隆、《雪山飞狐》 清 乾隆
扩展资料: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14部武侠小说的首字,构成了这幅对联。加上另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作品集”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在当时流传很广,以致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根据金庸作品改变的电视剧、电影的流传,以今日传媒业之发达,说其传播程度远超柳永当不为虚。在几十年时间里,金庸作品被一再翻拍,牢牢占据电视机的荧屏,一批批明星因为主演金庸武侠剧而成名。
在图书方面,金庸作品畅销几十年,销售过亿册,大概也只有特殊时期下“毛选”所创造的记录能与之相比。而其作品由“盗版”而正版,由单品种到全系列的引进出版,更伴随着国人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
时至今日,金庸作品也从“成年人的童话”进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课题。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weethd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被埋没数百年,鲜为人知。是金庸借李莫愁之口,以绝佳的情节作衬托,将这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传播得广为人知,使得此词再度得到人们关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文化的作用。 其二:就本书的客观作用来看,此书上承《射雕英雄传》,很好地为惦念《射》的读者安排了一个不算后续的后续,并且向下,为《倚天屠龙记》的宏观构造了一个环境,有首尾呼应之效。简而言之,此书为金庸构造的武侠世界撑起了顶梁,不可或缺。 其三:杨过之形象,实为经典中的经典。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多情却不滥情,什么叫做真善,什么叫做假恶。他的断臂堕崖之情节,正是祸兮福所倚的真实写照,从而使这一情节成为无数武侠小说争相模仿的桥段。无谓狗血,无谓天雷,金庸此书中的种种情节都算得上后世狗血、天雷的鼻祖了,所以人们称之为——经典。 其四:(这一原因完全是主观的个人因素)虽然我不喜欢尹志平的无能贪色,却喜欢他的一往情深;虽然小龙女跳崖的情节我难以接受,但我喜欢她首次出场的气势暗涌,夺人注意;虽然我不喜欢瑛姑的造型,但我喜欢老顽童的平易近人;虽然我不喜欢黄蓉的自私,但我喜欢郭靖的憨儍;虽然我不喜欢郭芙的刁蛮,但我喜欢郭襄的纯真、、、、、、所以,这部书并不完美,但它总是能优缺点互补,从而使整本书浑然一体,给人以极深的映象,极真的感动。以上,就是我的意见。
原贴:金庸15部小说
丽江一棵树客栈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金庸的15部小说的时间顺序是什么?我希望能从前向后看,这样里面的人物关系就能比较明确了。一定要准确,谢谢!
解析: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60《飞狐外传》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但是我觉得你按成书顺序阅读不见得会对理清人物关系有直接的作用:)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因为已有武当愚茶道长,故在倚天之后) 七、笑傲江湖-明中(鹿鼎记:前朝有令狐冲
QueenSmile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决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越女剑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xoxojing
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1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凡有华人处,皆能读金庸”,如此描述并不夸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这句话,也早就脍炙人口,被人铭记。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荣誉的文化人物,已经非常罕见。金庸先生的成就并不只在文学上,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这些称号都证明了他在当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体之广、对现实生活影响之大,恐怕很难再被后人超越。因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波澜壮阔的一个世纪,他的离去,会让人产生“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感慨,也会让人对过去中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
金庸先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他连接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不同时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已经成为华人圈内外的`文学经典。在外国并不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状况的时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张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能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说明金庸的独到之处,也是其作品的永恒与经典之处。
陈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侠小说的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提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侠的精髓在于“侠是灵魂,武是躯壳”,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产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于他通过武侠书写人性、展现历史,这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一样,守护着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对武侠小说和通俗文学界而言,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但是,对更多关注中国文学、文化的民众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会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价值和影响力在未来会得到更大的彰显。
金庸的15部小说2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射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历年来其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也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
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政论、散文等。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共创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陆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来又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诗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学界,金庸也涉足传媒界多年,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受聘于上海大公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查良镛被报馆调派来港,其后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金庸1959年创办明报,直至1993年退出报业管理层。他也多年为明报撰写社评,“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为美谈。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其歌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侧面批判非正义性的战争,痛斥以强欺弱的民族霸 权主义,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够了解到他对少数民族的英雄极为偏爱,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体现博大的胸襟,展现其肝胆之侠义风范,而跌宕起伏的剧情又能够凸显出金庸先生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从外在装饰与内在渗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完善的表现出来。他不仅写传统武林世界,还写侠士之义气,这些属于民族传统特质,字里行间流露出传统文化色彩。他描写英雄除暴安良,出于公义之心;描写有所不为,出于羞恶之心;描写挺身赴难,出于是非之心,浓厚的传统道德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体现着浓厚的现代精神,他将侠义精神从单纯的哥们义气提升到“为国民侠之大”的高度,突破旧武侠小说观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从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细选出10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浓重的祖国文化之精髓。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
红木桶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但是我觉得你按成书顺序阅读不见得会对理清人物关系有直接的作用:)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因为已有武当愚茶道长,故在倚天之后) 七、笑傲江湖-明中(鹿鼎记:前朝有令狐冲
豆芽
《倚天屠龙记》第二回‘武当山顶松柏长’中觉远弥留状态背诵的部分经文:
气沉于渊力凝山根,故示以虚以无胜有,运气之时,须得气运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虚实须分清,一处有一处,处处总此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要用意不用劲,随人所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者制于人……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通,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力从人借,气从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得开合,便如阴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3版: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胜,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盛于老阴,少阴盛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1,太极拳论(根据武派太极拳的记录,王宗岳的《太极拳谱》(王谱),是武禹襄之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当县令时,"闻盐店有王宗岳拳谱,求索得之",然后交武禹襄研究。武氏是文人而爱好太极拳,不以授拳为业,所以得到拳谱后并不秘密收藏,除与外甥李亦畲一同研究外,也与同乡名手杨露禅一家分享(杨露禅的儿子在河北永年家乡跟武禹襄学文),于是王宗岳拳谱得以广为流传。)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贫道在笑笑乱弹金书的武学中太极出自九阳这一观点,显然现实太极—〉九阳得到启发,在自己作品中用九阳—〉太极的形式来构建武侠小说中的武学体系。下面为太极拳论内容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原贴: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口诀
囍儿小虎妹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另外,《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不过也有人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间的故事,《连城诀》大概也是明朝年间的故事。但因为这只是推论,故没有列在上面。
走啊走的考拉
岂知朱颜终薄命,从此萧郎是畸零
说乔峰是金氏十四部中第一英雄,大约无有疑问。乔峰身上没有陈家洛的幼稚软弱,没有张无忌的优柔寡断,他为人武功均磅礴大气,有些像郭靖,却比头脑愚钝的郭大侠更有细密心思;令狐冲本性恬淡,更适合做逸士散人,杨过则是天生情种,绝对的爱情至上,有了小龙女他才没空做英雄做大侠,其余胡斐狄云袁承志等人,各有呆处,在乔帮主赫赫神威之下,真是黯淡无光。
只有大英雄,方配得上大悲剧。
说乔峰像莎翁之奥赛罗,就像把美人譬作鲜花,不是个新鲜比喻。奥赛罗是黑皮肤的外族摩尔人,乔峰也是不为汉人所容的契丹人,更相似的是:受命运播弄、恶人作祟,乔峰和奥赛罗都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
原贴:金庸15部小说
希希则天
金庸14部小说作品的口诀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此外还有一部小说《越女剑》口诀中没有体现,该小说发表于1970年,是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扩展资料:
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还有: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参考资料:
原贴:金庸作品的口诀是什么?
luxtz
金庸武侠小说选
--------------------------------------------------------------------------------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笑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其他
金庸小传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 越女剑
越女剑(英文版)
●金庸非武侠文集
“大国者下流” 相思曲与小说 北国初春有所思
快乐和庄严 历史性的一局棋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书的“续集” 谈各国象棋 围棋杂谈
也谈对联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金庸的中国历史观
三十三剑客图 金庸北大讲演纪录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韦小宝这小家伙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袁崇焕评传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野兔hare
原贴:金庸15部小说
文乃香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乐芝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大不理士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鼓乐倾
按写作出版时间顺序: 《书剑恩仇录》(1955 年)、《碧血剑》(1956 年)、《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雪山飞狐》(1959 年)、《神雕侠侣》(1959-1961 年)、《飞狐外传》 (1960 年)、《倚天屠龙记》(1961 年)、《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连城诀》(1963 年)、《天龙八部》(1963-1966 年)、《侠客行》(1965 年)、《笑傲江湖》(1967 年)、《越女剑》(1970 年)、《鹿鼎记》(1969-1972 年) 按故事发生时间顺序: 《越女剑》 东周、《天龙八部》 北宋、《射雕英雄传》 南宋、《神雕侠侣》 宋末元初、《倚天屠龙记》 元末明初、《笑傲江湖》 明、《碧血剑》 明末清初、《鸳鸯刀》 清初、《白马啸西风》 清、《鹿鼎记》 清 康熙、《书剑恩仇录》 清 乾隆、《飞狐外传》 清 乾隆、《雪山飞狐》 清 乾隆 《侠客行》与《连城诀》发生时间未知。
妖月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按写作顺寻
《书剑恩仇录》(1955 年)
《碧血剑》(1956 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
《雪山飞狐》(1959 年)
《神雕侠侣》(1959-1961 年)
《飞狐外传》 (1960 年)
《倚天屠龙记》(1961 年)
《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
《连城诀》(1963 年)
《天龙八部》(1963-1966 年)
《侠客行》(1965 年)
《笑傲江湖》(1967 年)
《越女剑》(1970 年)
《鹿鼎记》(1969-1972 年)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
里花石
风景这边独好
--------------------------------------------------------------------------------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笑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其他
金庸小传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 越女剑
越女剑(英文版)
●金庸非武侠文集
“大国者下流” 相思曲与小说 北国初春有所思
快乐和庄严 历史性的一局棋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书的“续集” 谈各国象棋 围棋杂谈
也谈对联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金庸的中国历史观
三十三剑客图 金庸北大讲演纪录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韦小宝这小家伙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袁崇焕评传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乐意vera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彭涕涕
爱情小说 武侠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小说
现代文学 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 网络文学
纪实文学 轻松文学
电脑书籍 诗歌散文
品
爱情小说 武侠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小说
现代文学 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 网络文学
纪实文学 轻松文学
电脑书籍 诗歌散文
儿童文学 历史书籍
百科书籍 生活艺术
哲学宗教 军事天地
政治经济 英文读物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啸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品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啸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啸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娜家小妞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
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还有一部:越女剑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didoTian
---传外狐飞 笑傲江湖---
---狐飞山雪 书剑恩仇录--
----诀城连 神雕侠侣---
---部八龙天 侠客行----
--传雄英雕射 倚天屠龙记--
--风西啸马白 碧血剑----
----记鼎鹿 鸳鸯刀----
----------------越女剑----------------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TT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岛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还有一部是《越女剑》
原贴:金庸15部小说的名字
释小然
淡藍橡皮.iav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决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越女剑
原贴:金庸的15部小说名字?
minniezhang
谢邀。
金庸武侠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小说人物性格丰满,另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各式各样的武功绝学了。那么,这些武功口诀是哪里来的呢?我以为主要来自两方面内容。
第一,这些武功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堂堂大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且中华武术又是国粹,虽然真正的武术并不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可以飞檐走壁、排山倒海、以一敌百等那么夸张,但是,各门派很多武术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太极拳、罗汉拳等等。这些就为金庸先生创作武侠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金庸在访谈里也提到小说里的武功口诀参照了传统的哲学、医药、武术等典籍里的内容。
第二,这些武功源自金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熟读金书,我们可以发现金庸特别喜欢从阿拉伯数字汲取武学灵感。这些“数字武学”往往都能够威震江湖、流传后世。比如,从数字“1”中发明了大理段氏的“一阳指”、少林“一指禅”等;从数字“2”中发明了昆仑派的两仪剑法、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等;从数字“3”中发明华山派剑宗绝招夺命连环三仙剑、全真派三花聚顶掌等;从数字“5”中发明了五毒神掌;从数字“6”中发明了大理段氏六脉神剑;从数字“7”中发明了七伤拳;从数字“8”中发明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
当然,金庸最喜欢数字“9”,因为在他的武侠世界,凡是用带有“九”字的武功都特别厉害,比如九阴真经、九阳神功、独孤九剑等等,这些傲视天下的绝学,随便拿出来练会都能成为一等一的高手。
Wills_Lee_FTD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耐看,是因为他写的好;他写得好,是因为他博学,古文学史信手拈来。金庸书中提到的武功很多,也有很多口诀,这些口诀都是来之有源,今天选几个和大家共享。
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九阴真经按照射雕的说法,是宋朝的黄裳所写,但是黄裳是南北宋之间的人物,卒于宋高祖赵构建炎三年。所以说九阴真经是他写的纯属杜撰了。
《道德经》第77章,写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看到这些,是不是感觉很像,大胆推测,这段应该是来源于《道德经》之中。
小无相功“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这是《天龙八部》里面李秋水的绝技。鸠摩智在曼陀山庄偷书时候看到了小无相功的口诀。金庸先生说,小无相功来源于道家,我们看看道家老祖宗的著作。
《老子》第十五章,写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九阳神功“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出自金庸《倚天屠龙记》,这句话十分有名,应该是金庸老先生自己写的。
欢迎关注,说说历史,道道地理。
风过疏竹
金书里武功口诀的来源,金庸先生自己曾在访谈里提及,一部分是参照哲学、医药典籍自己编篡,还有一部分,就是真正的武术典籍上的内容,他进行了摘抄。当然,对于那些特别奇幻的东西,据综艺节目里蔡澜先生跟倪匡先生所言,“我们相信他是……乱写。”
比如,射雕里的“九阴真经”,是比较著名的借鉴易来写的,“亢龙有悔”的理论,就是照抄少林心意把的;《天龙八部》里的“六脉神剑”“一阳指”,是参照原有的武功图谱加以改编,为此,大理段氏的后人还不太要脸的给金庸先生添了点麻烦;《笑傲江湖》里的“独孤九剑”,其中一部分理论是“少林达摩剑”里的;《倚天屠龙记》里的“九阳神功”理论,基本上来自于张三丰著的《拳经》,太极拳太极剑那些,更是直接照抄,完全是原文,一个字都没改。“七伤拳”里提到的“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催肝肠。 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魂魄飞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南拳里的五合三催演变而来的,蔡李佛什么的,再加一点青龙拳、燕青拳的理论,融合金庸先生自己杜撰的东西,形成这么一锅杂烩。
所以,金书里的武术描绘看起来很“真”,就像《鹿鼎记》里韦小宝撒谎一样,并不完全是假的。这些描绘的里头确实有一部分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武术理论,可能是金庸先生打哪儿翻出来的几本武术书里抄来的,再加上哲学、医学典籍里摘几条大道理一蒙盖,他用自己的文笔一串联,嘿!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当然了,这在懂武术的人眼里看起来,无异于胡说八道,很多武术理论似是而非,看起来说的是一个意思,其实满拧。不过,这并无碍于金书的精彩,而且更给金书的武侠世界增添了几分色彩。再不济,总也比当今某些小说里,根底尚浅的作者们编出来的细一想竟然完全不通的东西要好看百倍吧。
金老,高人也。
波拉波拉
金庸小说都是有历史背景的,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虚拟的情节、武功与历史真实事件,人物相结合,给人以真的感觉。那些令我们心向神往的武功口诀是怎么来的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作为一代大师的金先生正是具备这种了超乎常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知识,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和思想精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神往的武功和秘籍。
小说中战斗力惊人的降龙十八掌全部出自周易六十四卦,其中乾卦中就有六掌之多如:‘亢龙有悔’‘飞龙在天’;天龙寺镇寺之宝六脉神剑出自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北冥神功则是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那一段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还有比如凌波微步、黯然销魂掌、拈花指、无相劫指、易筋经、太玄经等等都是从古代文化典籍中提取,加工,润色而成的。在金先生笔下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
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心无外物作为“武学” 的最高境界。
悠闲的猫
一部分实事求是,另一部分自己瞎编的。
从“道”上说,有九阴真经中开头一句“天之道,人之道”,具体写了什么就不多说了。
从“理”上说,医术中的针灸与要理,武术中的套路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并没有深入了解。
从“食”上说,各种美食数不胜数,并为此产生了一系列故事,酒,美食,美人。
至于瞎编的,自然是金庸里的故事了,虽然看上去荡气回肠,无时无刻不显现出金庸小说人物的魅力,却仍遮挡不住江湖险恶,人心叵测。
当然在“理”上,化用了各种不可能为可能,以易演化武学,以经包容道理,事物有阴阳,却未有极阴与极阳,必然阴中藏阳,阳中藏阴,化乾卦为已用,飞龙在天,利在大吉。
绿色芥茉
金庸学究天人,他写的武功好多是有出处的。王重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为道教北宗的北五祖之一,且确建过活死人墓,全真七子也确有其人,且各创一派,"武穆遗书”也确有此书,明末有人据此创立了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形意拳,老顽童的空明拳拳理是道德经上的原话,九阴真经也是根据道德经来的,九阳真经是根据武式太极拳的口诀来的,降龙十八掌主要是根据周易中的乾坤两卦来的,北冥神功是根据庄子的逍遥游来的,扫地僧是六祖惠能的事改编的…
头号可爱
小时候,最爱看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不但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而且书里描写的武功绝技五花八门,内功,轻功,点穴,掌法,剑法,暗器,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瞭乱,大开眼界,惊异不已!那时候,很祟拜金先生,觉得他武功一定很了不起,很想跟他学习武功!后来才知道,金先生并不会武功!不会武功,又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真是奇了怪了!书里描写的武功招式和武功口诀活灵活现,维妙维肖,难道都是金先生坐在家里乱想,瞎编的?细读金先生的作品,很为他的文学素养及功底折服,书中常有先生创作的诗词出现,观赏价值颇高。于是,我明白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了金先生创作的灵感,创作的源泉和力量!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使金先生具备了超乎常人的文化底蕴!诗词和成语便也成为金先生创作武功招式和口诀的法宝!金先生治学严谨,捕风捉影的事,我想他是绝对不会做出来的!能写出这么好的武侠作品来,生活中肯定是有原型存在的!中国传统武术及武林人物给予金先生的启迪,借鉴肯定是不会少的!他们对金先生的传世作品一定是影响巨大,功不可没的!而中华武林各门各派的拳谱,拳经又为金先生创造武功招式和武功口诀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金庸先生能够成为武侠巨匠,一代宗师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了!我想,要成为金先生这样的武侠大师,旷世奇才,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补益自身先天之不足,那是确定无疑的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交朋友,开阔眼界也一定是不能少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发扬,光大,昌盛,我辈义不容辞,责任重大!
星 竹
感谢邀请。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的武功口诀我猜测一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书籍里的文化知识,然后金庸先生自己改编加工了一下就用了。二可能是金庸先生自己琢磨出来的,觉得这些口诀具有东方古老的特色就用了。
维纳小莎
原贴: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口诀
wonderful_
莫寻绎
旅行中最美的是人
原贴:关于金庸15部作品
重来
真相就是,这些口诀都是金庸编的。
金庸先生自己曾在访谈里提及,一部分是参照哲学、医药典籍自己编篡,还有一部分,就是真正的武术典籍上的内容,他进行了摘抄。当然,对于那些特别奇幻的东西,据综艺节目里蔡澜先生跟倪匡先生所言,“我们相信他是……乱写。”
比如,射雕里的“九阴真经”,是比较著名的借鉴易来写的,“亢龙有悔”的理论,就是照抄少林心意把的;《天龙八部》里的“六脉神剑”“一阳指”,是参照原有的武功图谱加以改编,为此,大理段氏的后人还不太要脸的给金庸先生添了点麻烦;《笑傲江湖》里的“独孤九剑”,其中一部分理论是“少林达摩剑”里的;《倚天屠龙记》里的“九阳神功”理论,基本上来自于张三丰著的《拳经》,太极拳太极剑那些,更是直接照抄,完全是原文,一个字都没改。“七伤拳”里提到的“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催肝肠。 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魂魄飞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南拳里的五合三催演变而来的,蔡李佛什么的,再加一点青龙拳、燕青拳的理论,融合金庸先生自己杜撰的东西,形成这么一锅杂烩。
原贴:金庸武功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