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是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牛气哄哄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温瑞安: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五大宗师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温瑞安目前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其代表作神州奇侠、《四大名捕》等被多家电视公司多次改编。
刘小P
1985 9月21日去世!
生平简介: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一说1937年生于大陆),
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
古龙被称为“新派”,他的武侠小说不是侠林的“正格”,他的身世,也
正像他的小说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艰辛。他14岁时,随着父母从香港移
居台湾读书,但仅仅过了4年,父母离婚,他成了没人管的大孩子,主活也常
常没有着落。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学完了淡江大学外文系(当时叫淡江英
专)的学业。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来就以古龙的名字专职写小说,靠
稿酬为生。他挣钱很厉害,却以不善理财著称,作过一些投资,但都无结果,
他花钱太厉害,来时赤条条,走时一副清贫
will
当然有的人说是柳残阳,“不读金古柳,枉在世上走”,呵呵
还有人说是卧龙生,个人感觉卧龙生、柳残阳无法和金古相比,唯有梁羽生稍微可以比肩一下
张昱菲
这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的大师。为什么金庸小说里面的大色狼,要用徐志摩的笔名,云中鹤呢?金庸家族是很牛逼的一族,“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就是指的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的祖上有位做过帝师。整个家族里的名人除了徐志摩,还有琼瑶和诗人穆旦,都是响当当的大才子。
在网络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不过金庸很讨厌自己的表哥,认为他负心薄幸,所以常在自己的小说中讽刺徐志摩。比如,《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中的老四叫做云中鹤,是个大淫贼,而徐志摩曾以“云中鹤”为笔名;金庸小说中的表哥都不是好人等等……
这个说法看上去证据充分,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徐志摩确实是金庸的表哥,因为金庸母亲徐禄出自硖石徐家,是徐志摩的堂姑妈,所以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不过若是说金庸很讨厌徐志摩,却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的老四绰号“云中鹤”,是个下三滥的淫贼,而徐志摩也用过“云中鹤”的笔名,所以金庸是在讽刺徐志摩。
其实淫贼云中鹤与徐志摩的云中鹤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在传统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以“云中鹤”为绰号的角色,例如《小五义》、《蜀山剑侠传》、《甘十九妹》中都有云中鹤,而且大多擅长轻功。金庸先生是饱读传统武侠小说的,那么他在描写一个擅长轻功的角色时,使用“云中鹤”这个名称,岂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无法证明淫贼云中鹤就是对徐志摩的讽刺。
嗡嗡啊
butbutloli
(一)金庸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余的三位,其之大成。
1、小说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纳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思想与流派;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功招数,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称单调而重复,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却一改旧风,将琴(笑傲江湖),棋(天龙八部的逍遥子)、书(神雕侠侣的朱子柳)、画(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创造了例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对于过招的描述更是让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金庸的小说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情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看得不忍释卷。代表作木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龙八部。
3、对于情感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登峰造极,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古文诗词,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个人自己填词之类的,这些辅助的运用对于情感的描写与烘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雕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句词也恰恰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而广为流传。如果留心的话,应该读读天龙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写情之老到与毒辣,无人能比。
4、不断的求新求变,许多人对古龙,温瑞安的求新求变颇为肯定与赞赏并视为对武侠的最大贡献,而实际上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真正对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功劳最大者乃金庸,须知道,古龙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只是流于文字的写法上,而对武侠这个主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贡献,这点从两位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确实从武侠这个词语本身来入手并经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的正邪对立并以汉族的代表人物陈家洛作为主线的情节,到中期的《天龙八部》的契丹族的萧峰作为歌颂并赞扬的对象,到后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杂种韦小宝这个绝世大英雄作为主角,金庸不断的在摒弃狭隘的民族观,从《飞狐外传》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雕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断的诠释与修正“何为武侠”这个词语的概念与范围,而这两点正是金庸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定义就是江湖恩仇与厮杀,而金庸向我们展示了武侠世界不仅仅是血腥的厮杀,更多的是一些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的元素。
5、对于武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侠小说对于主人公的武功总是这么几个套路,要么误服千年灵芝,要么被退隐江湖的武林怪杰输入一身内力而猛然傲视武林,更有多个美女投怀送抱,最终大仇得报,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类小说看得最多的是“几甲子功力”“俊朗”这类的单词,而在金庸梁羽生时代对这个情况一扫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对于爱情坚贞的这个定义最为催人泪下,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这个家伙,得到了七个美女老婆。
(二)古龙:
对于古龙的喜爱虽然远远比不上对金庸的喜爱,但是按照武侠四大家来说,古龙还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龙作品对于武侠的贡献应该莫过于他出色的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理念以及***一些武侠小说的意识流(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看***有一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可以发现与古龙好多的写法类似的地方),对于武功的描写独辟蹊径,古龙对于过招过程的描写并不擅长,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古龙式的过招场面来获得新的高峰,古龙笔下的武侠场面几乎没有多少过招的写法,而是把过招前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双方心理的描写,双方外部的描写,风雨欲来,乌云压城一样的紧张,而真正过招的时候,古龙创造了武侠的一个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够了,任何一点点地错误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手法把武侠推向了另外一座巅峰,其中代表的莫过于小李的飞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指,楚留香的轻功.....
古龙对于武侠的另一个贡献是古龙体,这种题材被后来大量的仿制抄袭以至于泛滥成灾,但是古龙创造了这个,并在他的手中将这个手法发挥的极致,古龙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无奇,唯有《护花铃》初显风范,可惜被代笔者把结局写的一塌糊涂(所以现在的护花铃甚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无结局的,一个是有结局的),到了铁血大旗綩花洗剑录情人箭〉开始为一个代表期,这段时期的主角大多丰满,故事情节复杂,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龙体开始显露出王者风范并在楚留香这部作品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后期的陆小凤与楚留香比起来,似乎抄袭了不少),这个古龙体正是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古龙真正成为武侠大家的一个标志。
不过古龙与金庸比起来差距是:古龙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机智与运气是几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备的两个元素,而且古龙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古龙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女性,正是这些的大量被运用复制,使得古龙的小说影响力的长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古龙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金庸的后面而俯视群雄。
不过古龙却有一点是金庸所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提到古龙,不能忘记《枪手·手枪》这部现代感的小说,也许有人说这部小说更像一部侦探现代小说,而实际上古龙是运用武侠的元素将现代故事采用武侠的手法来写,这部小说如果是古龙的爱好者的话一定都会看过。
许多人说古龙的小说千篇一律,到了后期越看越没劲,确实古龙的作品从楚留香开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种模式,这是古龙的悲哀,也是读者的悲哀,对于市场的妥协以及古龙的性格所致,后来的武侠小说雷同的很多,但是这点并不是说明古龙就放弃了蜕变,又必须提到古龙的最后一部小说猎鹰赌局,这部小说在古龙的小说中是为数极少的短篇武侠,而两个短篇所组成的小说开始采用的大量的新鲜的语言,古龙开始在修改自己的风格,并努力创造新的一种武侠小说的写法,实际上这部小说也确实慢慢的显露出了一种新的写法。这部小说中古龙很少采用了以前那种叙述的风格,而变得冲淡平实了(可能与古龙那个时期刚刚出院有关),可惜就在这个转折点上,古龙死了.........
也许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种对武侠的新的贡献。
(三)梁羽生
梁羽生可以用一个“四平八稳”来形容他在武侠中的地位,不可否认,梁羽生对于新派武侠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龙虎斗京华的问世开始改写了武侠小说从环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时代所缔造的武侠神化,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华,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这点上梁羽生功劳是很大的。
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读来却不是很吸引,我认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不管是名字,擅长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节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续并展开,从爷爷写到父亲写到儿子写道孙子写到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到儿子辈的时候就有点忍不住了,看到重孙子都出来的话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辈或者师傅大多在上一个故事都是作为主角来写的,这点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说的永远无法大气的一个缺陷。
3、叙述的历史化,同样的借鉴历史作为武侠的辅助,金庸对于历史的借鉴总是采用一分实,九分虚,却让人读来颇为相信,但是梁羽生对于历史的借鉴却采用的是五分实五分虚甚至更多的实更少的虚,让人读得时间长了觉得像在看历史小说一样,这点正是梁羽生小说致命的缺陷。
4、写外过多,写内过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内心描写,而对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语言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要知道,缺乏内心描写的文字远远没有内心丰富的来得更能感染读者,这点上与金庸对比起来,差距十分的远。这也是梁羽生虽然成名早于金庸但是盛名远远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个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两者区别可见一斑。
(四)温瑞安
对于温瑞安的小说,却是我也不是很喜欢,尤其是对于那种仿造古龙的写法更是让我觉得不屑,记得当年温瑞安凭借四大名捕系列与神州奇侠系列成名时,被评论界赞赏了古龙后期的一个大家,而实际上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微乎其微,其写法仿造古龙而画虎类犬,其情节继承类似于梁羽生的爷孙辈辈,其人物描写缺乏个性,楼主的文章中似乎有一句话:“温瑞安的小说中人物态善变了,双面间谍太多了”这点上我甚有体会,看到他的小说我总是不能确定谁是谁一伙的,即使是在决斗之后我仍然模糊。这点上造成了我阅读上的恐惧与厌烦。
不过有幸当年看过一本温瑞安的杂文集(名字不大记得了),而且是那种繁体版本的,那里面的温瑞安给我的印象与武侠里面的完全不同,才情横溢,桀骜不驯,锋芒毕露。当然这个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无关,题外话已。
至于黄易,他的作品我一本都没有看过,许多人说他的作品是一种灵幻的武侠,也有的说他的小说开辟了武侠的另一个局面,虽然他的寻秦记也曾热播,不过我始终不喜欢看,肯能是我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的片面性所致,我更容易接受武侠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在宋朝到清朝这个时代之间,我身边就有许多朋友推荐我看大唐双龙传与寻秦记,但是我始终没有兴趣接受,不过与那些书是盗版的无关。
个人力挺古龙为天下第二!
瘦不下来的许许
alinding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余的三位,其之大成。
1、小说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纳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思想与流派;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功招数,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称单调而重复,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却一改旧风,将琴(笑傲江湖),棋(天龙八部的逍遥子)、书(神雕侠侣的朱子柳)、画(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创造了例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对于过招的描述更是让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金庸的小说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情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看得不忍释卷。代表作木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龙八部。
3、对于情感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登峰造极,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古文诗词,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个人自己填词之类的,这些辅助的运用对于情感的描写与烘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雕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句词也恰恰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而广为流传。如果留心的话,应该读读天龙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写情之老到与毒辣,无人能比。
4、不断的求新求变,许多人对古龙,温瑞安的求新求变颇为肯定与赞赏并视为对武侠的最大贡献,而实际上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真正对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功劳最大者乃金庸,须知道,古龙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只是流于文字的写法上,而对武侠这个主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贡献,这点从两位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确实从武侠这个词语本身来入手并经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的正邪对立并以汉族的代表人物陈家洛作为主线的情节,到中期的《天龙八部》的契丹族的萧峰作为歌颂并赞扬的对象,到后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杂种韦小宝这个绝世大英雄作为主角,金庸不断的在摒弃狭隘的民族观,从《飞狐外传》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雕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断的诠释与修正“何为武侠”这个词语的概念与范围,而这两点正是金庸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定义就是江湖恩仇与厮杀,而金庸向我们展示了武侠世界不仅仅是血腥的厮杀,更多的是一些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的元素。
5、对于武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侠小说对于主人公的武功总是这么几个套路,要么误服千年灵芝,要么被退隐江湖的武林怪杰输入一身内力而猛然傲视武林,更有多个美女投怀送抱,最终大仇得报,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类小说看得最多的是“几甲子功力”“俊朗”这类的单词,而在金庸梁羽生时代对这个情况一扫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对于爱情坚贞的这个定义最为催人泪下,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这个家伙,得到了七个美女老婆。
(二)古龙:
对于古龙的喜爱虽然远远比不上对金庸的喜爱,但是按照武侠四大家来说,古龙还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龙作品对于武侠的贡献应该莫过于他出色的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理念以及***一些武侠小说的意识流(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看***有一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可以发现与古龙好多的写法类似的地方),对于武功的描写独辟蹊径,古龙对于过招过程的描写并不擅长,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古龙式的过招场面来获得新的高峰,古龙笔下的武侠场面几乎没有多少过招的写法,而是把过招前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双方心理的描写,双方外部的描写,风雨欲来,乌云压城一样的紧张,而真正过招的时候,古龙创造了武侠的一个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够了,任何一点点地错误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手法把武侠推向了另外一座巅峰,其中代表的莫过于小李的飞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指,楚留香的轻功.....
古龙对于武侠的另一个贡献是古龙体,这种题材被后来大量的仿制抄袭以至于泛滥成灾,但是古龙创造了这个,并在他的手中将这个手法发挥的极致,古龙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无奇,唯有《护花铃》初显风范,可惜被代笔者把结局写的一塌糊涂(所以现在的护花铃甚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无结局的,一个是有结局的),到了铁血大旗綩花洗剑录情人箭〉开始为一个代表期,这段时期的主角大多丰满,故事情节复杂,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龙体开始显露出王者风范并在楚留香这部作品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后期的陆小凤与楚留香比起来,似乎抄袭了不少),这个古龙体正是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古龙真正成为武侠大家的一个标志。
不过古龙与金庸比起来差距是:古龙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机智与运气是几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备的两个元素,而且古龙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古龙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女性,正是这些的大量被运用复制,使得古龙的小说影响力的长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古龙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金庸的后面而俯视群雄。
不过古龙却有一点是金庸所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提到古龙,不能忘记《枪手·手枪》这部现代感的小说,也许有人说这部小说更像一部侦探现代小说,而实际上古龙是运用武侠的元素将现代故事采用武侠的手法来写,这部小说如果是古龙的爱好者的话一定都会看过。
许多人说古龙的小说千篇一律,到了后期越看越没劲,确实古龙的作品从楚留香开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种模式,这是古龙的悲哀,也是读者的悲哀,对于市场的妥协以及古龙的性格所致,后来的武侠小说雷同的很多,但是这点并不是说明古龙就放弃了蜕变,又必须提到古龙的最后一部小说猎鹰赌局,这部小说在古龙的小说中是为数极少的短篇武侠,而两个短篇所组成的小说开始采用的大量的新鲜的语言,古龙开始在修改自己的风格,并努力创造新的一种武侠小说的写法,实际上这部小说也确实慢慢的显露出了一种新的写法。这部小说中古龙很少采用了以前那种叙述的风格,而变得冲淡平实了(可能与古龙那个时期刚刚出院有关),可惜就在这个转折点上,古龙死了.........
也许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种对武侠的新的贡献。
(三)梁羽生
梁羽生可以用一个“四平八稳”来形容他在武侠中的地位,不可否认,梁羽生对于新派武侠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龙虎斗京华的问世开始改写了武侠小说从环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时代所缔造的武侠神化,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华,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这点上梁羽生功劳是很大的。
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读来却不是很吸引,我认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不管是名字,擅长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节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续并展开,从爷爷写到父亲写到儿子写道孙子写到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到儿子辈的时候就有点忍不住了,看到重孙子都出来的话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辈或者师傅大多在上一个故事都是作为主角来写的,这点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说的永远无法大气的一个缺陷。
3、叙述的历史化,同样的借鉴历史作为武侠的辅助,金庸对于历史的借鉴总是采用一分实,九分虚,却让人读来颇为相信,但是梁羽生对于历史的借鉴却采用的是五分实五分虚甚至更多的实更少的虚,让人读得时间长了觉得像在看历史小说一样,这点正是梁羽生小说致命的缺陷。
4、写外过多,写内过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内心描写,而对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语言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要知道,缺乏内心描写的文字远远没有内心丰富的来得更能感染读者,这点上与金庸对比起来,差距十分的远。这也是梁羽生虽然成名早于金庸但是盛名远远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个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两者区别可见一斑。
(四)温瑞安
对于温瑞安的小说,却是我也不是很喜欢,尤其是对于那种仿造古龙的写法更是让我觉得不屑,记得当年温瑞安凭借四大名捕系列与神州奇侠系列成名时,被评论界赞赏了古龙后期的一个大家,而实际上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微乎其微,其写法仿造古龙而画虎类犬,其情节继承类似于梁羽生的爷孙辈辈,其人物描写缺乏个性,楼主的文章中似乎有一句话:“温瑞安的小说中人物态善变了,双面间谍太多了”这点上我甚有体会,看到他的小说我总是不能确定谁是谁一伙的,即使是在决斗之后我仍然模糊。这点上造成了我阅读上的恐惧与厌烦。
不过有幸当年看过一本温瑞安的杂文集(名字不大记得了),而且是那种繁体版本的,那里面的温瑞安给我的印象与武侠里面的完全不同,才情横溢,桀骜不驯,锋芒毕露。当然这个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无关,题外话已。
至于黄易,他的作品我一本都没有看过,许多人说他的作品是一种灵幻的武侠,也有的说他的小说开辟了武侠的另一个局面,虽然他的寻秦记也曾热播,不过我始终不喜欢看,肯能是我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的片面性所致,我更容易接受武侠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在宋朝到清朝这个时代之间,我身边就有许多朋友推荐我看大唐双龙传与寻秦记,但是我始终没有兴趣接受,不过与那些书是盗版的无关。
个人力挺古龙为天下第二!
Rain帆布鞋
除金古之外,以前的秦红,梁羽生,温瑞安的都值得一看如今尚还余黄易为甚,还有温世仁的秦时明月不错,可惜未完便以仙逝。今人有也很多人说步非烟,和沧月的武侠不错,可惜我却不以为然,楼主不妨自己去看下便知。。。。。。。
jixian33
miller
【思品时间(武侠时间)侃金庸第1401期: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到底区别在哪里?答案其实只有2个字!】
文/江湖一枝花
大侠们好,本文我们来说说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金庸和古龙都是武侠世界的两大宗师,如果论辈分,金庸无疑是古龙的前辈,而且古龙也亲口说过,他是因为看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方才提笔书写武侠的。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各有千秋,而且影响力都非常深远。金庸笔下的人物角色、古龙笔下的人物角色,有许多都非常经典。比如古龙小说中小李飞刀李寻欢、盗帅楚留香、陆小凤、萧十一郎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人物。而金庸笔下的郭靖、杨过、萧峰还有韦小宝等角色,一样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风格迥异,如果要问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区别在哪?答案可能会很多。
有人可能会说,金庸和古龙的区别在于女人。可以说,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金庸笔下的女子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从《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再到《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无一不是沉鱼落雁的仙女。而古龙笔下的女子,多是风尘女子,她们往往风华绝代、风情万种。可能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但是我们却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古龙笔下的风四娘。当然,金庸和古龙的区别不是女人。
那么是啥?刀剑?古龙爱刀,金庸好剑,这已经是江湖中人公认的事实。刀古朴大气,剑高贵飘逸,刀不讲究招式,它只讲究效果和力道,而剑却非常注重招式。古龙笔下的刀很多,名刀也很多,刀客也不少。而金庸笔下的剑客也非常多。然而,如果说金庸和古龙区别在刀剑,恐怕还不行。因为金庸笔下的剑一样能打出刀的效果,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的玄铁重剑,就是一个例子。而古龙笔下的刀,也能打出金庸剑的效果,最典型的人物当然是小李飞刀李寻欢。那么古龙和金庸到底区别在哪两个字?
一枝花认为,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的差别虽然很大,但是最核心的地方,其实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天下”。我们都知道金庸先生喜欢将故事背景放置在历史潮河之中,而且很多历史情节大多发生在家国危机的历史背景里。如此一来,在国家有难的大背景下,金庸笔下的侠客自然多了一份担当。这种担当就是对“天下”的关怀,萧峰如此、郭靖如此、张无忌如此,就算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亦是如此。然而,在古龙武侠中,我们却找不到“天下”,因为古龙写的是“江湖”,江湖中的恩怨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因此古龙更多的是刻画人的内心、人的性情,也因为如此,古龙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金庸笔下的天下则是一种责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
因此,一枝花认为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的差距就在于此,即天下和江湖的区别。至于哪个境界更高?大侠们不妨留下您对金庸和古龙的评价。本文就到这里,多谢您的阅读。
tracysm
和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家主要是梁羽生和温瑞安。
武侠小说的四大名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简称金古梁温。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作品有:《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46)、《三剑楼随笔》(1956)、《射雕英雄传》(1957)、《神雕侠侣》(1959)、《雪山飞狐》(1959)、《飞狐外传》(1960)、《白马啸西风》(1961)、《倚天屠龙记》(1961)、《连城诀》(1963)、《天龙八部》(1963)、《侠客行》(1965)、《笑傲江湖》(1967)、《鹿鼎记》(1969)、《越女剑》(1970)等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品有:苍穹神剑(1960)(古龙处女作)第一出版社、月异星邪(1960)第一出版社、剑气书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湘妃剑(1960)又称金剑残骨令真善美出版社、剑毒梅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孤星传(1960)真善美出版社、失魂引(1961)明祥出版社、游侠录(1961)海光出版社、护花铃(1962)又称诸神岛春秋出版社、彩环曲(1962)春秋出版社、残金缺玉(1962)华源出版社、。飘香剑雨(1963)华源出版社、。剑玄录(1963)满华出版社、剑客行(1963)又称风云男儿明祥出版社、浣花洗剑录(1964)真善美出版社、情人箭(1964)真善美出版社、大旗英雄传(1965)又称铁血大旗真善美出版社、武林外史(1966)春秋出版社、名剑风流(1966)春秋出版社、。绝代双骄(1967)春秋出版社、。铁血传奇(1967)又称《楚留香传奇》,分为:《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真善美出版社、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又分《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春秋出版社、萧十一郎(1970)春秋出版社、流星·蝴蝶·剑(1970)春秋出版社、鬼恋侠情(1970)又称《借尸还魂》楚留香传奇续集1 春秋出版社、蝙蝠传奇(1971)楚留香传奇续集2 春秋出版社、欢乐英雄(1971)春秋出版社、大人物(1971)春秋出版社、桃花传奇(1972)楚留香传奇续集3 春秋出版社、九月鹰飞(1972)春秋出版社、七种武器系列(仅完成六部)、长生剑(1971)汉麟出版社、碧玉刀(1971)汉麟出版社、孔雀翎(1972)汉麟出版社、多情环(1972)汉麟出版社、霸王枪(1973)汉麟出版社、离别钩(1979)春秋出版社、陆小凤系列(共六部)、陆小凤传奇(1972)春秋出版社、绣花大盗(1973)春秋出版社、决战前后(19973)春秋出版社、银钩赌坊(1974)春秋出版社、幽灵山庄(1975)春秋出版社、凤舞九天(1975)春秋出版社、火并萧十一郎(1973)《萧十一郎》后传南琪出版社、天涯·明月·刀(1973)汉麟出版社、绝不低头(1973)汉麟出版社、拳头(1973)又称愤怒的小马南琪出版社、七杀手(1973)汉麟出版社、剑 ·花 ·烟雨江南(1974)汉麟出版社、边城浪子(1974)《天涯·明月·刀》后传汉麟出版社、血鹦鹉(1975)汉麟出版社、三少爷的剑(1975)桂冠出版社、。白玉老虎(1976)桂冠出版社、漂泊英雄传(1976)南琪出版社、大地飞鹰(1976)南琪出版社、圆月弯刀(1977)汉麟出版社、飞刀 ·又见飞刀(1977)汉麟出版社、碧血洗银枪(1977)桂冠出版社、新月传奇(1978)楚留香传奇续集4 汉麟出版社、英雄无泪(1978)汉麟出版社、七星龙王(1979)春秋出版社、午夜兰花(1979)楚留香后传汉麟出版社风铃中的刀声(1980)万盛出版社、剑神一笑(1981)万盛出版社、白玉雕龙(1981)万盛出版社、怒剑狂花(1982)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那一剑的风情(1982)万盛出版社(大部分由丁情代笔)、边城刀声(1983)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猎鹰 ·赌局(1984)万盛出版社等。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作品有:唐朝:(共4部)《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宋朝:(共6部)《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明朝:(共8部)《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广陵剑》;清朝:(共17部)《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等。
温瑞安,1954年01月0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祖籍广东梅县,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五大宗师(金、古、梁、温、黄)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温瑞安目前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碎梦刀》 大阵仗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
神州奇侠系列—正传·神州奇侠—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外传·血河车—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人世间》—后传·大侠传奇—《大侠传奇》—别传·唐方一战—《侠少》 《唐方一战》等
橙子
yishenyuqin
如今一旦提起武侠小说,似乎都以金庸为泰山北斗。而在我心中,中国新兴的新派武侠小说派系中,应该至少是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足鼎立。 80年代,在很多中学同学都在为金庸武侠小说痴迷,我还是比较清高,由于小学时就看了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中国经典,对于武侠题材,一直兴趣不太大。曾经出于好奇,看过《三侠五义》等古典武侠,其实更喜欢里面的包公故事,到了《小五义》就再看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什么新概念武侠,九阴白骨爪啊,九阴真经什么的。 一次偶然机会,上海“新民晚报”开始连载一部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一天百无聊赖之际,没事看了一两篇后,居然被里面的情节给吸引住了。因此每天就等新民晚报来,从此也就记住了梁羽生这个名字。 七剑下天山里,人物众多,前后线索繁杂,故事情节很丰富,也很有历史感,虽然是杜撰,但娱乐性很强,几代人物交错的经历,颇有令人唏嘘之处。后来禁不住,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了几本梁羽生的小说。又去借了同学的其他武侠小说看,慢慢的才看了一些金庸、古龙的经典作品。 新派武侠故事情节方面,一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参入江湖对秘籍的追杀。从社会动荡、对秘籍和武林盟主地位的争夺、,体现出人性的善恶。这也基本上成为很多新派小说的骨架子 在这这位作者中,金庸的小说风格,比较阳刚,除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属于非常另类之外,其他角色,无论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刚强的气质。女性角色虽然写得色彩斑斓,个性丰富,但一般处于陪村的地位。笔锋上,金庸有明写,有暗藏。绝对不把人物心理写透,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小说的笔法。金庸的小说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人物、历史、武功、情节交错有致,人物情节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儒、道、释的思想,武打场面精彩纷呈、瑰丽无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门人。不少小说也被一次次拍成了电视系列剧。当年梁羽生比较自己和金庸,说金庸是“洋才子”,其实从金庸小说来看,他的中国风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说人物中,不少最后以出家了结冤孽,这是非常典型中国士子的心态。金庸的一些西风写法不占主要地位。其实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风格,只是为了更加迎合当代读者的口味。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笔法上是比金庸更为纯中国式的风格。梁羽生文笔功底好,常常会在小说中穿插诗词。小说结构,很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梁羽生的风格和金庸相反,比较阴柔些。男性主人公,往往潇洒俊逸,如“萍踪侠影”的张丹枫,简直就是一副中国经典的美男士子。即便是一些比较愤世的人物如金世遗,也带着一丝愤怒寂寞中的多情和潇洒。笔锋阴柔的梁羽生所书写的最成功的角色,还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女侠。其中,尤以“白发魔女”这个人物,写得令人难忘,成为中国新时代武侠小说中流传最广的女性武侠人物。梁羽生对女性角色偏爱相当明显,不少他的小说,都以女性侠客为名字,如《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赚、《江湖三女侠》等。除了江湖上的打打杀杀、历史上前朝后世的纠葛,写人物之间的情感,是梁羽生武侠故事的真正核心。对于任何人物,除了各自所附的历史责任之外,最令小说人物无法忘怀的,是那些过去爱情的回忆、现在感情的纠葛、和对未来浪漫的憧憬。即便是男性阳刚代表的七剑之一的凌未飞,在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梁羽生是继往开来的新武侠作家,也就不奇怪在他文字中,有着很浓重的中国古典小说风格。 和金庸、梁羽生的中国风武侠不同的,古龙的小说最有西方小说的味道,小说语言古文的色彩已经很淡,句子结构、描述语言,都很现代。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描绘,入木三分。恶人之恶思恶行,简直恶到了骨子里,聪明人的聪明绝顶,简直登峰造极。古龙对于武打的描写不多,往往更多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波动、对于周围或寂寞、或诡异、或炫丽的气氛的渲染、以及对情节扑朔迷离的处理,把读者的胃口吊得很厉害。对于人性的善恶,是古龙一向的主题。小李飞刀,虽然不是排名第一的大侠,却总能是把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击倒,总结的时候,小李会说,不是我能打过对方,而是对方一直想看看我的飞刀是否厉害,结果这个心态要了他的命。楚留香很多时候武功也非敌方对手,于是利用自己的智慧甚至外表和调情,来寻找机会将对手击倒在地。失败的一方,往往不是因为武功差,而是自己个性的弱点成为了致命的原因。对于人性善恶贪婪的描述,是古龙小说的一大特色。古龙的小说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人物学会接受自己和生活的不完美,要珍惜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萧十一郎结尾女主人公才感到,原来萧十一郎并不爱她,于是她终于和一直默默爱着自己的另外一位大侠走到一起。“绝代双骄”、“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之作。他的一些作品即便是结尾,也不让读者安心,楚留香、萧十一郎的那种“似终还有”余音缭绕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又充满遐想。 三位作者的个性,也和他们的小说风格很一致。金庸大家风范,做人很高调。写作之后,为了改善香港报纸的一片八卦风气,自己办了著名的“明报”,为香港的文学和出版界作出贡献。后来年事已高,便退出明报,就任浙江大学的文学院院长,继续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可谓是三位新武侠作家中的儒生大家,士子风范。 梁羽生为人很低调。犹如三人中的隐士。即便是他的小说如日中天之际,他也仅仅通过笔墨和读者交流。和高调入世的金庸完全不同。梁羽生对于自己的名头似乎从来也不在意。看到新武侠小说逐渐露出颓势,便封笔不出,飘然而去,移居海外,潜心研究历史。在他身上,更有中国传统道家的潇洒飘逸。 古龙的文笔可以说最为诡异绮丽,写东西常常令人惊讶不已,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奇才,文风也最为独特。我常常觉得,他的武侠小说,如果要翻译成西方语言,估计很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古龙天赋极高,为人豪迈,酗酒度日。听说他常常还没有动笔开始写小说,已经把出版社给他预付的稿费给喝光了。千金散去换佳酿的古龙虽然目下无尘,却常常混迹于娱乐界,享尽名利、美酒和佳人。酒色迷离的生活和他天才的文学作品,让他功成名就,但是否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文学梦,这个答案,我们不可能知道。酒精最终让古龙英年早逝,不到50岁,名利场中的一位奇才狂士,便撒手人间。 虽然我也曾看过其他一些新派武侠小说,相比较,这三位的代表性最鲜明。梁羽生当年开创新武侠风格,一个原因,就是要把武侠的文学性提升上来。而不是仅仅为了奇兵异宝秘籍而打个没完,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好人斗坏人的套路。在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笔下,武侠终于有了突破,侠义的核心依然,在华丽的武打和扑朔迷离的江湖恩怨中,新武侠小说里,有着更多人性两面的变化莫测,历史长河的无尽感慨,儒家士子风范的坚韧不屈,两情欢悦凄美的唏嘘,看破红尘后的深层忏悔,和对人生宇宙真理不断的探寻。 他们三位的新武侠文学成就,应该说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风格独特。到了今天,他们的作品依然风靡大众,是众多电影、电视局、甚至网络游戏的灵感所在。在华人世界文学中,也许武侠文学还是处于“二流”地位,但在近几十年来中华文学普遍低迷的发展中,武侠文学中的新武侠派别,地的确确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阿龙
梁羽生,写过很多,萍踪侠影。。。
倪匡,最著名当属 卫斯理系列 了,还帮金庸代过笔
方白羽,武侠结合玄幻,代表作 游戏时代
沧月,很有名的女武侠,代表作 听雪楼系列
江南,杂志九州志的主编,代表作 九州·缥缈录
还有很多,看你的喜好啦
旸子
温瑞安是新派,仿古龙,还有卧龙生,他是具有重复性的复仇武侠,看几部足矣,诸葛青云艳情武侠,李亮诙谐武侠,黄易神马类型都写,还有慕容美,柳残阳等,这些是现代的大家,可以看看,但是后面和金庸相比都有差距,唯一可以齐名的就是古龙,梁羽生都差点,因为太注重古典小说的风格了,情节上有所重复。更早的近代有还珠楼主,向凯然,赵焕亭,白羽,朱贞木,王度庐,郑证因等,你要想详细了解去查查武侠小说家的南北派别即可,就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
喵了个咪思
1、金庸小说多有具体历史朝代做背景,而古龙小说则年代不详
2、金庸小说多平铺直叙,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描写景物仍栩栩如生,给人无限遐想(例:段誉在无量山摔下悬崖,在崖底所见景色。)而对人物内心感受大多直接以内心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龙小说则擅长以情景烘托人物内心气氛,并且常用短句营造心理环境。
3、金庸故事中的爱情往往是几女争一男,但男一号和几女中的女一号属于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型,比较提倡一夫一妻,强调专一(韦小宝除外);古龙小说男主角大多风流多情
4、金庸小说对男女主角的起名往往追求普通(如郭靖黄蓉、赵敏、胡斐等),但对配角起名可以看出花过一番心思(如木婉清、袁紫衣、赵钱孙、云中鹤);而古龙则恰恰相反(如主角西门吹雪、叶孤城、萧十一郎,配角往往张三李四)
雪狼
无所谓一、二吧。对于古龙迷来说,古龙就是第一;对于梁羽生的fans来说,梁羽生就是第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哪来这么绝对的答案。只看你更喜欢谁而已。
张茗凯
武侠小说的四大名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简称金古梁温。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作品有:《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46)、《三剑楼随笔》(1956)、《射雕英雄传》(1957)、《神雕侠侣》(1959)、《雪山飞狐》(1959)、《飞狐外传》(1960)、《白马啸西风》(1961)、《倚天屠龙记》(1961)、《连城诀》(1963)、《天龙八部》(1963)、《侠客行》(1965)、《笑傲江湖》(1967)、《鹿鼎记》(1969)、《越女剑》(1970)等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品有:苍穹神剑(1960)(古龙处女作)第一出版社、月异星邪(1960)第一出版社、剑气书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湘妃剑(1960)又称金剑残骨令真善美出版社、剑毒梅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孤星传(1960)真善美出版社、失魂引(1961)明祥出版社、游侠录(1961)海光出版社、护花铃(1962)又称诸神岛春秋出版社、彩环曲(1962)春秋出版社、残金缺玉(1962)华源出版社、。飘香剑雨(1963)华源出版社、。剑玄录(1963)满华出版社、剑客行(1963)又称风云男儿明祥出版社、浣花洗剑录(1964)真善美出版社、情人箭(1964)真善美出版社、大旗英雄传(1965)又称铁血大旗真善美出版社、武林外史(1966)春秋出版社、名剑风流(1966)春秋出版社、。绝代双骄(1967)春秋出版社、。铁血传奇(1967)又称《楚留香传奇》,分为:《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真善美出版社、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又分《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春秋出版社、萧十一郎(1970)春秋出版社、流星·蝴蝶·剑(1970)春秋出版社、鬼恋侠情(1970)又称《借尸还魂》楚留香传奇续集1 春秋出版社、蝙蝠传奇(1971)楚留香传奇续集2 春秋出版社、欢乐英雄(1971)春秋出版社、大人物(1971)春秋出版社、桃花传奇(1972)楚留香传奇续集3 春秋出版社、九月鹰飞(1972)春秋出版社、七种武器系列(仅完成六部)、长生剑(1971)汉麟出版社、碧玉刀(1971)汉麟出版社、孔雀翎(1972)汉麟出版社、多情环(1972)汉麟出版社、霸王枪(1973)汉麟出版社、离别钩(1979)春秋出版社、陆小凤系列(共六部)、陆小凤传奇(1972)春秋出版社、绣花大盗(1973)春秋出版社、决战前后(19973)春秋出版社、银钩赌坊(1974)春秋出版社、幽灵山庄(1975)春秋出版社、凤舞九天(1975)春秋出版社、火并萧十一郎(1973)《萧十一郎》后传南琪出版社、天涯·明月·刀(1973)汉麟出版社、绝不低头(1973)汉麟出版社、拳头(1973)又称愤怒的小马南琪出版社、七杀手(1973)汉麟出版社、剑 ·花 ·烟雨江南(1974)汉麟出版社、边城浪子(1974)《天涯·明月·刀》后传汉麟出版社、血鹦鹉(1975)汉麟出版社、三少爷的剑(1975)桂冠出版社、。白玉老虎(1976)桂冠出版社、漂泊英雄传(1976)南琪出版社、大地飞鹰(1976)南琪出版社、圆月弯刀(1977)汉麟出版社、飞刀 ·又见飞刀(1977)汉麟出版社、碧血洗银枪(1977)桂冠出版社、新月传奇(1978)楚留香传奇续集4 汉麟出版社、英雄无泪(1978)汉麟出版社、七星龙王(1979)春秋出版社、午夜兰花(1979)楚留香后传汉麟出版社风铃中的刀声(1980)万盛出版社、剑神一笑(1981)万盛出版社、白玉雕龙(1981)万盛出版社、怒剑狂花(1982)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那一剑的风情(1982)万盛出版社(大部分由丁情代笔)、边城刀声(1983)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猎鹰 ·赌局(1984)万盛出版社等。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作品有:唐朝:(共4部)《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宋朝:(共6部)《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明朝:(共8部)《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广陵剑》;清朝:(共17部)《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等。
温瑞安,1954年01月0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祖籍广东梅县,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五大宗师(金、古、梁、温、黄)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温瑞安目前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碎梦刀》 大阵仗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少年无情> <大阵仗>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四大名捕破神枪>
神州奇侠系列—正传·神州奇侠—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外传·血河车—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人世间》—后传·大侠传奇—《大侠传奇》—别传·唐方一战—《侠少》 《唐方一战》等
新用户不说话
Jeremy
周小西
金庸和古龙都是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巨头。金庸的小说不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转。古龙的小说有很多,后期有些是别人以古龙的名字代笔写的。想知道谁才是武侠宗师?个人认为是金庸。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耐看,人物刻画的也很丰满,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个人认为是其中的登峰之作。从拍摄的影视剧就可以看得出来,金庸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被拍成电视剧,而且好几部被翻拍了不止一次。个人印象好像就鸳鸯刀和越女剑没拍,可能是我看的少不知道。古龙的小说也有很多的经典的比如风云第一刀系列,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但是个人认为没有金庸的影响力大。所以我觉得金庸才是武侠宗师。
oscar
在武侠小说领域,金庸和古龙都是公认的大师。
不管是人称三大家的金古梁,还是那句“不看金古柳(残阳),枉在世上走”,总之不管你怎么排,这两个人都是武侠小说里边排名前二的。
与此同时,金庸又是公认的第一,为什么呢?作为一个曾经狂热的武侠小说爱好者,不揣冒昧,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金庸的小说一共有15部,号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除了几个短篇,长篇小说真是红遍大江南北,没看过小说,也看过电视剧,也知道书中的主角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真可谓人人耳熟能详,人人如数家珍。
为什么金庸小说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金庸先生被公认为武侠作家的NO.1?
个人认为金庸小说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1,金庸小说在布局上,后来居上,引人入胜。
有人评价说,金庸才大如海,他的小说开始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后边铺陈排序,奇峰突出,场面宏大,然后掀起一个个高潮。就像是登山一样,山下平平无奇,一路攀援而上,景色越来越壮丽,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且还评价说,梁羽生恰恰相反,开头比较吸引人,后边就归于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
就像人吃东西,先清淡前菜,开胃爽口,后肥甘厚味,大快朵颐。
第2,金庸小说在内容上,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金庸本人学贯中西,吸收了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手法。而且本人学识渊博,所以他的小说里边儿包罗万象:
飞狐外传里关于太极拳的描述,
射雕英雄传关于数学的描写,
天龙八部里关于易经和佛学,围棋的描写,
鹿鼎记里关于官场的描写,
笑傲江湖关于政治的描写……
金庸“自创”的那些武功,更是让人心向往之。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凌波微步,黯然销魂掌,弹指神通,打狗棒法,九阴白骨爪,龙爪手……
第3,金庸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各有不同,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金庸小说的主角性格都不一样,经历也基本不重复。韦小宝浮滑机灵,令狐冲潇洒任性,郭靖敦厚木讷,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忠厚聪明,跟普通人更加接近。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笑傲江湖,五岳剑派的5个掌门,个个都不一样。
左冷禅,冷峻险刻,野心勃勃,
岳不群,道貌岸然,心机深沉,
莫大先生,形容猥琐,深藏不露。
天门道人,性如烈火,暴躁易怒。
定闲师太,风度闲雅,温婉如玉。
这5个人不仅性格不一样,而且连外形也都不一样,
比如岳不群面如冠玉,是个很帅的中年书生,定闲温文尔雅,永远都是那么淡定,
莫大先生,落拓江湖,拿着一把胡琴,像个卖唱的乞丐老头。
而书中少林寺的方证大师,也是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僧。
武当山的冲虚道长,也是面黄肌瘦,貌不惊人像一个种田的农夫。
这一点要比古龙技高一筹,古龙的主角虽然也有区别,但是也有很大重复的部分,比如你能说清,楚留香和陆小凤,性格上有什么大的区别吗?
而且古龙小说的主角长得都很帅,武功都很高,而且几乎都是一出来就那么高,没有打怪升级的过程,这当然不算错,但是古龙中后期水平最高的小说,几乎都是这样,难免会有重复之感。
周星驰在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也恶搞过这样一个情节。
大侠就一定要长得很帅吗?不是。
同理,掌门也一定要长得高大威猛吗?未必,公司的董事长,CEO,一定是高富帅吗?
富则有之,帅却未必。比如杰克马。
第4,金庸小说在情节上以真为假,以假乱真,而极少重复。
金庸每每能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写进小说里,并虚构一部分情节,以假乱真。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关于朱元璋和明教的情节,如果没看过历史,只看过小说,你会想,怪不得朱元璋建国叫明朝,原来他是出身明教。
比如韦小宝和罗刹国签订合约,上面连签名的情节都写的有模有样,俨然真的一样。你不禁开始怀疑,莫非当年的条约真是韦小宝签的?
又所谓其实康熙六下江南,就是为了寻找韦小宝,都让人看的一愣一愣。
所以说金庸先生若是做销售,也绝对是一把高手。事实上人家明报就办得很好,开始连载武侠小说,吸引眼球,提升名气,后期开始丰富内容,写社论,提高度。
第5,金庸小说在结构上,比较严谨,漏洞较少。用现在的话来说,很少有太监文,也较少bug。(是很少,不是没有)
金庸先生比较爱惜羽毛,小说结构严谨,没有烂尾。而且金庸在封笔之后,不厌其烦的对小说进行修缮。修改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比如补充修改,为什么生性谨细的乔峰,不加思索就把50左右的段正淳,误认为30年前的带头大哥。)删除一些比较玄幻,与主干关系不大的情节。(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玉面火猴)
这一点相比古龙,是很大的优点。
第6,部分开放式结尾,就像国画的留白,给人无穷的想象力。
比如雪山飞狐里,胡斐到底有没有砍那一刀?倚天屠龙记最后,张无忌到底跟谁结婚了?侠客行最后,石破天到底是不是石清的儿子?
几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为此争来吵去,哈哈。
第7,后期的金庸小说,立意博大,价值上升。
比如笑傲江湖,影射的是官场和政治。用金庸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书中所写的左冷禅(企图建立霸权者)岳不群,方证,都是政治人物。这样就跳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有了严肃文学的意义。
再比如鹿鼎记用一个反传统的武侠小说,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基本上除了拍马屁啥都不会,用一套妓院里学来的一点东西,居然在皇宫大内,神龙教,天地会,吴三桂的地盘,甚至远至罗刹异域,无往不利。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也是武侠小说一个巨大的提升。严格意义上说,鹿鼎记已经不算传统的武侠小说,而像是通俗文学。
第8,我认为金庸小说最大的优点,其实是细节描写。细节上引人入胜,让人有画面感,甚至有同理心。
比如,令狐冲率领江湖群豪去少林寺迎接盈盈,万籁俱寂之时,突然想,小师妹这时候不知道在干什么?
令狐冲啊令狐冲,你带领数千江湖豪杰,去少林寺迎接心上人,闹得天下皆知,这时候心里想的,还是那个终日不能忘的小师妹?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自己的媳妇儿身边,很温馨的做着某件事请,却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初恋?
比如灭绝师太在临死之前向周芷若交代遗言的时候,提到我恩师风陵师太,不禁让人心里一动,心头一痛。
书中写到郭襄一生痴恋神雕大侠杨过,在40岁时大彻大悟,出家创了峨眉一派。可是大彻大悟的大悟的郭襄,收了衣钵弟子,还是起名叫风陵,纪念他和杨过初次见面的风陵渡口。真是一见杨过误终身哪!
其实这样的细节,书中还有。宋青书首次出场和灭绝师太请教的时候,灭绝师太使出了一招黑沼灵狐,把宋青书的剑击飞,这一招,也是郭襄为了纪念和杨过当年捕捉九尾灵狐所创的招数。
再比如金庸书中暗藏的那些线索,
比如名字:令狐冲,任盈盈,这本来就是一对儿,所谓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五大宗师,对应五色五行和天干地支。
东方甲乙木,所以东邪黄薬师,名中带木,穿青色衣衫(书中铁枪庙里提到黄药师在岛上,一件青衫)
西方庚辛金,所以西毒欧阳峰,名中带金,穿白色衣衫(书中欧阳锋出场时,是身材高大的白衣人)
南方丙丁火,所以南帝一灯大师,名中带火,穿红色袈裟。
北方壬癸水,所以北丐洪七公,名中带水,穿黑色衣裳,书中好像没明确写,不过乞丐的衣服不黑也差不多,哈哈。
中央戊己土,所以中神通王重阳,名中带土,穿土黄色道袍。
说完金庸,再聊一下古龙。
古龙的性格和金庸大不相同,金庸接近于古代的文人,生性严谨,笔力雄厚,学识渊博,是武侠的一代盟主。
古龙接近于他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游侠浪子,慷慨豪迈,贪杯好色,及时行乐。行文则想象奇诡,求新求变,是武侠的一代宗师。
古龙开始写武侠小说,还脱不了传统武侠的窠臼。大部分情节类似,比如少年人身负血海深仇,苦练武功,一路奇遇,得报大仇。
后期古龙名声渐显,也开始有更高的追求,开始思考武侠小说的创新,用古龙的话来说,武侠小说,不能再一味的追求情节,而应该重在刻画人性。因为情节总会用尽,而人性丰富如烟海。
所以用金庸的话来说,他的小说,后期比前期好,长篇比短篇好。
而古龙的小说,中期偏后的时候最好。
因为古龙在后期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常常烂尾。而且在创新上也有点误入歧途,比如血鹦鹉。所谓10万滴魔血,汇成了一只鹦鹉,这已经不像武侠,而像玄幻小说。
个人最喜欢的古龙小说,是《多情剑客无情剑》系列,也就是俗称的小李飞刀。
楚留香传奇前几部,
陆小凤传奇,
欢乐英雄,
七种武器系列。
古龙小说(我们只说水平高的代表作)的优点是,
第1,武侠推理,另辟蹊径。
典型代表如楚留香系列和陆小凤系列,虽然是武侠,但是每次都像是在破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比如楚留香传奇系列。
第1部《血海飘香》,最后写到李红袖,宋甜儿,苏蓉蓉,三个美少女被劫,到底是谁劫的?为什么要这么干?引出了第2部《大沙漠》,
大沙漠第2部结尾,出来了一个人,把敌人全部收拾了,留名画眉鸟。画眉鸟又是谁?引出了第三部《画眉鸟》。
第2,想象奇诡,情节奇特。
比如陆小凤传奇里,
幽灵山庄这个组织的诡异恐惧,老刀把子的压迫感,
海外奇人小老头的高深莫测,
银钩赌坊里的计中计,案中案,和关于东北风光的描写,给人感觉确实冷,但是又有很大的吸引力。
比如孤高绝世的剑客叶孤城谋划造反,
比如300年来第一捕快金九龄竟然是绣花大道。
比如楚留香传奇里边的沙漠奇遇,用鹰来拉船,蝙蝠传奇里的海上奇遇,销金窟。
比如绝代双骄里的十二星象,尤其是子鼠魏无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第3,打破传统,新派武侠。代表作《欢乐英雄》
这个时候的古龙估计身体状况良好,心情也不错,所以写了一个穷的叮当响,但是非常欢乐的另类武侠。
郭大路,王动,燕七。几个人实在是另类的武侠主角,他们竟然没有钱?他们竟然会为生计发愁?
这是小说家到了一定的境界,开始写接地气的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侠。
谁说大侠就一定有钱?大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也得有合理的途径。
第4,喻理于文,用武侠故事来讲道理。
代表作7种武器,每种看似无敌的武器,背后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比如长生剑代表的是微笑,
孔雀翎代表的是信心。
多情环代表的是仇恨。
碧玉刀代表的是诚实。
第5,别开生面的动作戏(场面很经典,但是对影视剧导演很不友好)
比如李寻欢的小李飞刀,人称“因果律武器”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所以出手必中。
比如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那一战,这么精彩的场面,居然没有写过程,只写了一个结果!门推开,李寻欢出来了,只说了三个字,他败了。
这这……只能说大师确实是大师,要是一般的人这样写,不会读者骂死才怪,这么大的场面,你居然一笔带过?
但是回头想,又有一种独特的逼格,又觉得这样很牛逼。
言而总之,古龙的精品,是可以和金庸一较高下的,但是因为古龙的性格原因和健康原因,他的很多小说烂尾了,很多小说里有很大的bug,而且高水平的比例较少,而金庸的小说写的比较详实,完备,细节更丰富,场面宏大,更适合影视剧创作,所以更受导演青睐,所以影响力也更大。
晓游
两人各具特色,金庸注重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萧峰为辽国不侵犯宋朝,自刎于雁门关外,郭靖与黄蓉夫妇为守住襄阳城,双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古龙注重江湖恩怨,注重人性中的善与恶,善于制造悬念,小说中经常求新求变,环环相扣,奇峰迭起,不到最后你绝对猜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古龙善于使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比如绝代双骄中本是双胞胎的两兄弟,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性格的不同,多情剑客无情剑李寻欢和阿飞之间与上官金虹和荆无命之间关系与命运的对比,边城浪子中叶开与傅红雪之间的对比。
如果说金庸是匠师,那么古龙便是才子。
ScarlettHui
没有可比性,个人认为金庸是武侠宗师。古龙笔下的江湖很复杂,也是这种复杂才最江湖流。但要论宗师,我觉得只有将江湖,民族大义结合才能称的上宗师,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金庸古龙风格不同,不可比,说金庸比古龙好看的,都是不太明白武侠小说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喜欢古龙
老师叫我Wendyd
应该是金庸吧。毕竟我个人偏爱金庸。他的江湖武学很丰富。每一步都是从主角的小时候开始。不像古龙出来就是大侠了。每一部的主角都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有了后来的大侠之称。每一套武功都有独特的意义,而且武功颇多,名字挺好听的。 个人觉得古龙的武侠小说,每一部基本都是主角,一出来就是大侠,一出来就是名震江湖。毕竟没有哪个人的成功不需要磨练。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像社会中那些成功的人。也像古代中那些传奇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joeney
如果把武侠世界比作金字塔,那么他们2人无疑都是站立在金字塔顶端。
金庸长中篇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短篇小说越女剑。里面的人物不管主角配角哪怕是跑龙套的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如早起TVB里的演员兢兢业业,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演绎的十分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特别对郭靖的描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把一个虚拟的人物写的铿锵有力,我想金庸先生是把自己早期的抱负都融入了作品里面,论侠无人能出金庸其右。
再说古龙的作品很多,他是能把武侠做到产量化的高手,但是数量那么多,除部分由人代笔影响质量以外,很多都是佳品。古龙里的侠更接近生活,他眼里的侠也许不是真正意义里的侠,跟我们一样酗酒,跟我们一样好色。也许他写的更多的是自己,笔下的盗帅楚留香,4条眉毛陆小凤,沈浪,小李探花等等,或多或少都跟他本人的生活相符。(我特别喜欢郑少秋饰演的楚留香。)
二人对于武功的描写也是各有千秋,金庸重于形,也就是招式,而古龙重于意,古龙小说高手对决更多的是对于环境和双方心态的变化,等抓住里眼球的时候,忽然胜负已分,但是他还能告诉你原来高手生死相博就是这样,一招之间。
你猜猜这是啥
有道是“金庸山高,古龙山险”,倘若非要二人一决高下,我偏向于金庸略胜一筹。原因如下:
作者背景金庸有着丰厚的家学渊源,海宁查家自清朝以来,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自小受家庭影响,金庸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文化底蕴,这反应到他作品里,便是包罗万象,这就是所谓的“金庸山高”;而古龙家庭背景自然没有金庸这么深厚,但是他天资聪颖。当时金庸成名已久,他知道自己无论怎么模仿传统模式写武侠小说,也不过是个蹩脚平庸的模仿者,所以他开始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将戏剧、推理、诗歌、自己的特殊人生感悟融合进小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武侠流派,所谓“古龙山险”。但金庸作为武侠集大成者,古龙还是略逊一筹。
两者的写作态度截然不同。当年金庸最初连载小说的时候,他还创办了明报,他经常是白天写社评,晚上写小说,异常的辛苦,但是他还是持之以恒;而了解古龙的人,都知道他背景复杂,这是个挥霍无度的主儿。当时他写作就是为了赚钱,有时候甚至是去骗钱。他经常会有一稿多投,甚至是给出版社写了个开头,就要求拿稿费,出版社看中他名气,便给了全款稿费,但他拿到钱就跑了。
作品质量金庸一共十五部作品,作品质量稳步上升,一直写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技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他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突破自己,所以就封笔不写了。由此可见,金庸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追求;古龙与之相比,颇为高产,他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如果不是早逝,可能还会继续创作。但是古龙的作品质量就参差不一了,甚至还经常写一半,最后由他人代笔完成。因此,古龙作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不及金庸。
金庸三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将作品早期创作中存在的疏漏,都一一加以修正,力求尽善尽美;而由于古龙早逝,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就算他还健在,以他作品数量之巨、问题之多、古龙之任性,他也不会去修改。此外二人的作品虽然都被翻拍为影视剧,但金庸作品本身故事情节连贯,有利于直接翻拍;而古龙的作品翻拍时,编剧都要大肆修改。因此金庸作品的翻拍剧影响自然比古龙大,导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综上所述金庸凭借自己的学识,以及认真创作的态度,可以略胜于古龙一筹;但古龙是天纵奇才,他对于武侠小说的创新,亦功不可没。
二人都可以称为一代宗师!
嘉道文流,一个文史知识的原创作者,喜欢我就和我互动吧!Le_Patrick
梁羽生、金庸、古龙并称新派武侠三大宗师,都是新派武侠的奠基人,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武侠作品在华人世界广泛传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金庸先生,金大侠,1924年生,武侠作品被书迷们串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总共十五补作品。金大侠很多作品都被拍摄成为了电影、电视剧,流传度很广。金大侠的武侠世界刻画了很多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侠客,小说内容逻辑严谨,步步为营,中间穿插历史典故,很多时候让人与正史混淆。
古龙先生,1938年生,是个风流才子,有落拓江湖载酒行的说法,过过刀光剑影的生活,小说也多少受此影响。48岁因病去世,有作品集五十九部,还有很多托名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作品。我们熟悉的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录等。古龙先生刻画了很多游戏人间,放荡不羁的浪子。小说内容以内容离奇,潇洒飘逸见长,很多一招制敌的功夫。
倪匡与二人都有过交集,据说曾经帮金大侠代写过部分天龙八部,帮古龙代写过楚留香。他曾在古龙讣告中说古龙“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另一个武侠宗师黄易曾评价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fishzheng
紫懿悠扬
木小皮
全都是酱油
爱伦坡一世
金庸和古龙无疑是武侠史上的两座大山。
他们也是少有的能被称为文学家的武侠小说家。
一个是将继承与发展武侠小说,将其从通俗小说推向巅峰的新派宗师。
一个是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的新派宗师。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古龙是武侠小说的革新者,他们用各自擅长的东西把武侠小说推向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又亲手终结了武侠。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式,是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革新,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金庸武侠小说,处处透着中华文化,将历史与武侠结合在一起,把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这些人物对于“侠”的认知、理解。
金庸出身在书香门第,1939年上初三时就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
抗战胜利后做记者,写武侠也是在《新晚报》就职的时候开始的,梁羽生写《龙虎斗京华》,金庸写《书剑恩仇录》,从此武侠进入了新派武侠时期。
武侠小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被主流文学所瞧不上,地位其实就跟现在的网文差不多。
梁羽生和金庸均有不凡的文学功底,虽然早期的作品有诸多不足,但是金庸作品气势磅礴、结构严谨(长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漏洞,在较真的人看来无法接受,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本身也写过小说,有所体会)、人物形象丰满,擅长写大场面,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相当细腻。
金庸喜欢将中华文化融入到武侠小说中,代入感很强。虽然有一些历史上的错误,但是就小说本身而言,瑕不掩瑜。
武侠小说的核心是“武”和“侠”,武是表面的东西,没有武,那也就不存在武侠二字,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之多,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而那些盖世神功,引人入胜,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幻想自己能够有机会习得那些神功。小时候看《笑傲江湖》,最想学会的是独孤九剑,一个人拿着一把剑乱挥乱舞,有人前来,我大喝一声,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现在想来,还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从另一面说明金庸小说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陈青云的《毒手佛心》,很抱歉,一是没看完,二是看过的部分写了些什么也全然记不得了,陈青云也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有台湾鬼派作家之称,被誉为“鬼派天下第一人”,但和金庸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这里要说的就是金庸小说中了不起的地方,不靠“奇”来取胜,而是靠深厚的笔力,“奇”虽然可以短暂吸引读者眼球,但看过了难免视觉疲劳,而金庸小说中虽然有很多重复的东西,但是你能看到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金庸写实,古龙写意。
所以在古龙小说中,你看到的是和金庸截然不同的武侠世界,没有历史背景(这么说并不严谨,是少有历史背景),虚构的人物,重意不重招,尤其是中后期,带有强烈古龙色彩的武侠小说,虽然有很多伟大的对决,却很少写实,而是用意境来代替,这其中虽有古龙不擅长写国术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古龙另辟蹊径,对此古龙自己也说过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去如何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金庸写故事,古龙写人生(人性)。
金庸的故事很好看,而古龙小说,却有太多的地方不像小说,而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人生哲理。
写武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必须要改变,如果不改变,看了开头已经猜到后面是什么样,因为奇诡的故事被人写了千百遍就不再奇诡。
所以古龙要写人,写人生,写人性,写人的感情,他们不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开心,也会难受,是人就会遇到坎坷,遇到挫折,他们不会幸运到出门就能捡到什么武功秘籍,他们的武功是如何炼成,古龙不去交代,古龙要告诉大家的不是你如何找到名师如何学会神功,而是当你已经是高手之后如何在江湖上生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你是刀神李寻欢,还是剑神谢晓峰,不管你是盗帅楚留香还是四条眉毛的陆小凤,如果是在别人的小说里,他们恐怕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麻烦。
所以古龙能写出太多关于人性的思考,把这些思考融入到武侠小说中。
金庸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写实也是写意,不在于文字的风格(文字的风格确实差异很大),而是在写人性这一块。金庸后期小说,对于人性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刻,这也是写小说的趋势,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最后都要回归到人性。
本文由又见叶飘零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kemily
金庸的特点主要在三个:
一、故事以真实历史为背景。
除了《笑傲江湖》,金庸先生想要表达各朝代均适用的人物,没有指定朝代外(其实也能根据书中的线索确定下来),其它所有小说都有明确的背景时间。
这是金庸先生为了让故事更真实,和更反映人文道理而设定的。
二、小说了武侠故事,更有精彩的其它知识。
最常见的有琴棋书画,尤其是酒的文化在各小说中都有表述。
另外,戏剧、音律、瓷器;道家、法家、儒家、佛家……你能看到各种准确而丰富的知识。
三、人物的塑造重于故事情节。
金庸最厉害的便是塑造人物的能力,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能写出个性鲜明的角色。
比如《天龙八部》中岳老三一个角色就受到很多人喜欢,射雕中黄老邪的性格也让大量金迷支持。
可以这么说,金庸先生小说中,几乎所有多次出场的人物,都能让人记住。
古龙最大的特点我觉得在两个:一、人物潇洒。
古龙的人物就不想金庸那样刻板,人物背景交代得清楚,来历,甚至容貌清清楚楚。他主要塑造一个人物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行。
他笔下的人物均是个性爽朗,无拘无束的,这和古龙的个性也联系紧密。
二、武术写意。
金庸的武功表现特征明显,表象,甚至内功、招术、心法口诀一般都齐全,而古龙就随意得太多了。
他擅长将一个人的本领用比喻,夸张,侧面反映的方式去表达。至于这功夫到底强到何处,很难摸得清楚,跟现在的玄幻差不多。
wuzhidavid
金庸武侠人物反映的是正常人的思维情绪;有背景,有学习,有际遇,有环境,有人情,有文化,有民族,有国家,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古龙小说的人物背景模糊,只有大概,都是严重的心里缺陷人群,屡遭变故,每天都活在纠结苦闷,或者放纵不羁之中。
作品总是作家修养本身的一部分,必然有其个性和生活烙印。
O哦荔啊
梁羽生的武侠在于虚招(招式大多用诗词来形容)。金庸的武侠在于实招(有招有式有板有眼)。古龙的武侠在于无招(招式在于一个快字)。那个最厉害?我看是古龙的最厉害。所谓天下功夫唯快不破,无招胜有招。
怪勒勒勒勒勒叔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
古龙的武侠小说是现实江湖。
金庸的武侠小说强究侠之大者为囯为民。
古龙的武侠小说道尽兄弟情深,风流韵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大多是英雄,他们的武功都是由弱变强。
古龙的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大多有浪子情怀,他们都是一出场便是武林高手。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常有奇迹发生,他们都有贵人相助。
古龙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经历磨难,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金庸写大义,古龙写人心。
古龙是真的闯过江湖的,他小说里的江湖人心更险。
金庸小说扬扬洒洒,一气呵成。
古龙小说曲折离奇,虎头蛇尾。
水山寒一
中国武侠小说发展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相继诞生梁羽生和金庸两位宗师,稍晚的时候彼岸的台湾有个笔名叫古龙的天才横空出世,他们三人共同缔造了武侠世界的巅峰。即便之后的温瑞安和他们齐名,黄易的想象力更加超前,也不能动摇三人在塔尖的地位。
梁羽生、金庸、古龙他们三个的写作风格各异,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造就了自己独有的体系。他们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塞外奇侠传》、《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等,古龙的《楚留香传奇》、《风云第一刀》、《陆小凤传奇》、《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七种武器系列等等,至于金庸,更是被称颂为“金庸小说养活了大半个娱乐圈”。我们分别来看金庸和古龙的风格:
金庸是海宁望族,自幼就涉猎广泛,少年由于战乱颠沛流离,母亲病逝,讽刺汉奸主任被开除……他早年的经济颇多,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同时又接触西方思想和文学,这些东西都决定了他后来中西合璧的写作风格,金庸作品大多是依托历史而作,常常达到真假难辨的地步。加上他的格局观,写出来的故事往往是场面恢弘大气,情节环环相扣,首位衔接紧密。打斗场面招式系列描写详细而又不失呆板。人物描写方面尤为出彩,不管是主人公还是其他角色,都是个性鲜明,缤彩纷呈。同时,金庸作品对中国文化、旅游、宗教的推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龙接受的教育偏向西方,或许受到悬疑文学的影响,古龙的作品总是悬念丛生,惊奇不断。如果大家是从影视了解的古龙作品,那么真不能说就了解古龙作品了。因为古龙小说改编的影视基本已经面目全非了。古龙的文学功底比起金庸梁羽生来说是逊色一些,这和他们早年的家庭生活经历有关。所以古龙是另辟蹊径,重点塑造故事情节,以奇致胜。他也因此突破了前辈卧龙生、上官鼎、诸葛青云、陈青云等前辈或同辈的封锁,站在比他们更高的山峰上。有人说金庸是在讲述别人的事迹,古龙却是在描述自己。古龙几乎每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难以言明的相同点,他们都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孤独。不同于金庸小说的完整性,古龙的小说很多都更像是故事集,如《楚留香》、陆小凤都是由很多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古龙对打斗的描写是开了武侠先河的,作为武侠小说,从来没人像古龙作品中的那么简单,又那么吸引人。等到打斗结束,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讲的是信心,说的是勇气,描述的是亲情、爱情、友情。古龙非常擅长用打斗的形式抽象的描述信念和情谊的力量。相比较金庸对人物的塑造,古龙的主人公往往并不完美,比如傅红雪是个残疾、还有羊癫疯,李寻欢把爱情当做友情的筹码,楚留香总是摸着没有嗅觉的鼻子……古龙对大多数主要人物的描写都是非常经典的,对比下来,他对很多次要人物和一些女性角色的塑造就显得太潦草了。古龙小说很少有宏大场面的描写,可即便这样,古龙武侠依然是非常精彩,非常经典的。
总之,金庸、古龙是风格完全不同却又同样伟大优秀的武侠作家。虽然两位大师已经仙游,但他们一定不会淡出我们的视线,就如同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萧峰、楚留香、孟星魂、陆小凤、谢晓峰、李寻欢这些形象永远在我们记忆深处一样。
残花冷月轻
金庸的武侠让人知道结果,大侠成长日记,特别是影视剧拍的好,给金庸武侠增加知名度。古龙的武侠集推理,哲理,书信体以及创新上非常吸引读者,让人很难忘记。特别在武侠创新上绝对超越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