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1、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作者拜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朋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 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熙熙攘攘远方归来的村民们……文章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5、《詹天佑》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分别是居庸关、八达岭。 6、《怀念母亲》作者是季羡林 ,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作者对她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 突出了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9《穷人》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通过对心理活动、语言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的语句是:揍我一顿也好、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1、唯一的听众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 “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平静地望着我”文中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3、《只有一个地球》 这是一篇 文艺性说明文,读了
初中初二语文课文
冰山彩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第一组练习
一1、山中访友中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课文第五自然段,既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又采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5、“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句话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表现了作者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1、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以奇异的 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2、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1)丰富的想象。(2)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1、在本组课文中,我发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表达方法?
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第二组练习
一1、詹天佑是我国 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课文讲了他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事。
2、詹天佑的爱国精神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维护祖国尊严勇敢受命; 克服困难勘测线路;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3、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过程 遇到的困难 克服的方法 体现的精神
勘测
线路
天气恶劣
环境恶劣 严谨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开凿
隧道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爱国精神
科学态度
创造才能
八达岭:隧道长 中部凿井法
青龙
桥铁
路
坡度大
设计“人”字型线路 卓越的创造才能和爱国之心
二、1、《怀念母亲》的作者是 季羡林 。课文以 回忆 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2、解释词语: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结合课文内容,从以上词语中让我感受到: 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在文中找到表达作者同样情感的语句(至少三处)
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第三组练习
一、1、《穷人》是 俄 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的夜晚,桑娜 和 渔夫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课文通过对 环境 、心理活动 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 环境 描写,表现桑娜的 勤劳和善良 。
4、而文中细致的 心理 描写,表现了她既 紧张 又 担忧 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5、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 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样反映了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6、听老师读句子,写出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7、“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的意思是: 忍受 ,说明渔夫 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
二、1、唯一的听众记述了“我”在一位 音乐教授 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 到能够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文章开头点明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白痴,在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 作铺垫,与老教授的表现形成对比,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3、①老人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为帮“我”找回自信,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了 。
②“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③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第四组练习
一、1、《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举例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打比方)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③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④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
3、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它容易破碎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
二、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这篇饱含深情的演说辞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2、文章首先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3、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是:“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产生了 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它的作用是: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组练习
一1鲁迅原名 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 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课文少年闰土选自小说 《故乡》。毛泽东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二 1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2 文中回忆闰土讲述的四件事,写得最详细的是 看瓜刺猹,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其次是雪地捕鸟,表现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写得较简略的是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表现了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
3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
三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 周晔 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
的 四 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理解句子
1〉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此处简短的
语言 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表面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 对话 描写。“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谈笑似的话语中,体现了鲁迅先生 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些是 表情 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第七组练习
一老人与海鸥
1.本课内容分 两 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 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场面,展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理解句子:“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3.“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二《最后一头战象》
1.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出了四个感人的片断:“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以充满深情地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理解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头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 动作 、 神情 、的描写。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和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 “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 行为 、神态 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 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 。
第八组练习
伯牙绝弦
1.伯牙绝弦所比喻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 魅力 所在。
2.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古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善于 的意思。两个“善哉”表达 赞叹 之意。
3.理解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钟身不复鼓。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4.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春秋时代 人,关于它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 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月光曲》
1.贝多芬是 德国 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 举足轻重 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本课讲述了德国 著名音乐学家贝多芬,因 同情 穷鞋匠兄妹并为它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 痴迷 ,而 即兴 创作出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皮皮Leong
鲁迅的幸与不幸(1)
从教育部出来,鲁迅回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独自一人住着三间房子,他叫它补树书屋。是寂寞也是心性,他用抄录古碑帖来打发时光。天黑了,蚊子多了,踱出居室,摇着蒲扇坐在院里的槐树下,仰头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虫每每冰凉的落在他的额头上。
这是一九一七年夏季的一天,鲁迅已是三十六岁的中年人了。此时的心境,且看他的自
鲁迅的幸与不幸(2)
这两则资料很有意味。周作人的书,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对胡适的态度不能不受时局的影响,他本人是太炎门生,笔下不会不有所倚侧。称刘半农为博士是同情和怜悯,称胡适是嘲讽,这心态先就不对。除去这两点,应当说所记基本是实情。至于说英美派绅士即胡适等人,看不起刘半农且明嘲暗讽,怕言重了。心里看不起,脸上或许会不屑,言语上怎样伤害,想来不会吧。他们的存在,他们与日俱隆的声誉,对刘半农这样没有留学经历,且与太炎门生们过从甚密的教授,无形间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再就是,刘半农不前不后,恰于“民九”即一九二○年赴法留学,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五四运动的热闹劲儿过去了,要在北大这样的学术重镇生存,凭靠的不是一时的痛快,而是学术上的建树,这样的情势之下,刘半农就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资历了。就是英美派绅士不明嘲暗讽,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本事吗?只能说刘半农是个有上进之心的人,是个能与时俱进的人。这一点,他比那些太炎门生们,要高明多了。这与他当时年龄不太大也有关系,刘半农当年不过二十九岁,与胡适同年出生。
黄侃的心态就是鲁迅的心态,刘半农的处境就是鲁迅的处境,还没有进入北大,鲁迅的心态和处境,已大致确定了。这是我们事后的分析,当时鲁迅怕是懵然不知的。
经过四个月的准备,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鲁迅高高兴兴地踏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讲堂,讲起他精心准备的中国小说史了。
这就是鲁迅的不幸。没有赶上昔日的辉煌,却恰好承担了今天的艰窘。好在他是有大本事的,自负与才学让他一时还感受不到历史的冷落。已然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更让他兴奋不已,一展雄才,此其时矣。只有当豪华落尽之际,才会感到岁月的无情,人生流转的无奈。
以上只是就北大的情形而言,若是放眼那个大的时代,对鲁迅的处境,就可以看得更清了。
述: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件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奏了效,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呐喊·自序)
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一天下午,他的留日时期的好朋友,同为太炎门生的钱玄同来访,谈到夜半时分始离去。两人有这样一番对话:
“你抄这些有什么用?”钱玄同翻着鲁迅古碑的抄本。
“没有什么用。”鲁迅说。
“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这番对话,后来鲁迅把它写在小说集《呐喊》的自序里。接着说,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在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仅没有人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几番交谈之后,鲁迅终于答应做文章,这便是转年四月间写的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出了本名为《呐喊》的小说集。
这是鲁迅的幸。若没有《新青年》的创办,没有较早参与《新青年》编务的钱玄同的督促,这位十多年前就雄心勃勃翻译出版域外短篇小说集的老文学青年,会在抄古碑的日子里销蚀下去。
正是这些短篇小说,奠定了鲁迅最初的声名。
鲁迅是教育部的佥事,这是个不小的官儿,若他一直以票友的身份参与新文化运动,保持一种局外人的心态,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麻烦了。
鲁迅的不幸在于,后来以兼职的身份进了北京大学教书,这就把他拖进是非的漩涡里了。
是二弟周作人,把鲁迅引进北大的。
一九一七年春天,鲁迅托蔡元培的面子,把二弟从南方叫到北京,进了北大。初来时,因是四月间,只有美学课需人,此外便是预科的国文,这些课周作人说他都不能胜任。当时国史馆刚由北大接收,改为国史编纂处,蔡元培让他去做编译员,到了八月,中文系有了空缺,改任文科教授。
转眼到了一九二○年八月,中文系安排下学期的课程,系主任马幼渔想让周作人开一门叫中国小说史的课,每周两小时,周作人答应了。回家和鲁迅说起,觉得哥哥去教更为合适,鲁迅说去试试也好。鲁迅的本事,马幼渔是知道的,自然不会见怪周作人的举贤不避亲。八月六日晚间,马幼渔便将北京大学的聘书送到绍兴会馆补树书屋,交到鲁迅手上。因为鲁迅是教育部的现任官员,属兼职,按北大的规定只能聘为讲师。当年的讲师和教授,没有学术资格上的差别,只是专职与兼职的区分。
如果说一九一七年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刚主政不久,正在援引人才,各种改革措施纷纷出台,英美派和太炎门生的矛盾还不怎么彰显的话,经过五四运动,随着更多的英美留学生进入北大,这种矛盾,和由矛盾而引起的斗争,就一天甚似一天了。因为北大老人中,还有一部分是留学法国的,而这些留学法国的,和留学日本的,有着同一渊源(好些是先去日本后去法国),因此有些书上,将英美派与太炎门生的矛盾,扩大一点称作与法日派的矛盾。通俗一点,也可说是新派与旧派。
鲁迅一进入北大,以他的留学出身,师承,还有籍贯,很快便和太炎门生们打成一片。他本人就是太炎门生。对新派人物取怎样一种态度,也就不难想见了。其时北大旧派的势力还是相当大的,只能说新派对旧派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威胁,却不能说新派主动对旧派施以攻击。至于旧派对新派的攻击,周作人晚年谈到蔡元培时是这样说的:
他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校里边先有人表示不满,新的一边还没有表示排斥旧的意思,旧的方面却首先表示出来了。最初是造谣言,因为北大最初开讲元曲,便说在教室里唱起戏文来了,又因提倡白话文的缘故,便说用金瓶梅当教科书了。其次是旧教员在教室中谩骂,别的人还隐藏一点,黄季刚最大胆,往往直言不讳。他骂一般新的教员附和蔡孑民,说他们“曲学阿世”,所以后来滑稽的人便给蔡孑民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世”,如去校长室一趟,自称去“阿世”去。知道这个名称,而且常常使用的,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诸人,鲁迅也是其中之一,往往见诸书简中,成为一个典故。(《知堂回想录》第523页)
新派对旧派心理上的威胁,最典型的例子该是刘半农的留法读博士了。周作人也有记述:
现在要讲刘半农,这也与胡适之有关,因为他之成为法国博士,乃是胡适之所促成的。我们普通称胡适之为胡博士,也叫刘半农为刘博士,但是很有区别,刘的博士是被动的,多半含有同情和怜悯的性质。胡的博士却是能动的,纯粹是出于嘲讽的了。刘半农当初在上海卖文为活,写“礼拜六派”的文章。但是响应了《新青年》的号召,成为文学革命的战士,确有不可及的地方……可是英美派的绅士很看他不起,明嘲暗讽,使他不安于位,遂想往外国留学,民九乃以公费赴法国。留法六年,始获得博士学位,而这学位乃是国家授与的,与别国的由私立大学所授的不同,他屡自称国家博士,虽然有点可笑,但这是可以原谅的。(《知堂回想录》第358页)
勤劳的祥子为何会死去
骆驼祥子 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gpeleven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二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①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②,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③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爬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淘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了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④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⑤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 仄歪⑥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她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甩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①【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②【疟子】即疟(nüè)疾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症状是发了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③【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生时的症状。④【挂花】负伤流血。⑤【蹿cuan】向上或向前跳。⑥【仄zè歪】倾斜,歪斜。
整体把握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2.深入一层,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富有特色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倔强的个性,奇崛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 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两件具体故事
前一天晚上:老头子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第二天中午:老头子凭水上功夫为大菱报仇。
问题研究
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点明环境气氛,突出环境险恶,交代背景,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更突出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4.怎样理解“在淀里,像一片苇叶,直奔着东南去了。”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船比作一片苇叶,突出小船轻快的特点,老头子乘船技术的娴熟和行踪神出鬼没。 5.“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天上钻”理解 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的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6.3、4段肖像描写作用? 有外貌描写和服饰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精明强干、敏锐机智,英勇果敢,有自信自尊的特点。 7.“老头子就叫他们睡一觉……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赏析。 一方面体现了老头子的孩子们的喜爱和安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老头子自信的特点。 8.赏析“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把眼前的环境比做一个梦,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部队后的惊喜、激动的心情。 9.赏析“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新军……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们的成长描写的有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的安于着时光的流逝。“北斗”即使是在的事物,也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10、14段“趴”等一系列动词体现? 充分说明了两股女孩有炮火中的紧张环境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轻松愉悦的心理。 11."俊"体现? 朴实,清新的泥土气息,体现了老头子的身份。 12.老头子的信心来自? 对环境的熟悉,高超的水上功夫,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13.26段动词作用? 老头子反应灵敏,对地东正经验丰富。 14.38段景物描写作用? 烘托老头子寅女孩受伤而自责,沉痛的心理。飒飒的风响正像老头子不平静的心。 15.39段语言描写作用? 未能圆满完成任务,向部队的保证落了空,没脸见部队。与“过于自尊自信”相照应。 16.“连珠箭”体现? 比喻。老头子内疚,痛苦的心理。感到耻辱和无地自容。 17.47段心理描写作用? 为能圆满完成任务而懊悔,内疚,自责的心理,表现了对小姐妹的爱护和对敌人的痛恨,为下文向敌人复仇奠定基础。 18.“顽固的老玉米”赏析。 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老头子对敌人无比的狠,他要让敌人长足血债,“砸”“顽固的老玉米”也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感情色彩鲜明。 19.老头子不带枪,是不是鲁莽? 不是。因为他又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凭着对白洋淀的熟悉,高超的水上技艺,对敌斗争的力气——船桨,鱼钩,使他在斗争中游刃有余,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诗情画意扣人心弦的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抗日战争必胜。
练习说明
一、通读全文,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要求通过解读、复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一小题抓住一句话,展开想像和联想,领会句子的含义。第二小题抓住老头子思想性格核心,作具体分析。此题有阅读训练,有口语训练,有内容研讨,有想像、联想训练。 1.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二、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本题引导学生品读两个片段,在品读中细细体味,在品读中展开想像。 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听着受伤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伤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强烈地自责,他感到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三、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本题学习景物描写。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摘抄一遍,细心揣摩,对这种描写的高明之处有所领悟,可以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森林里去了。 ⑤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⑥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⑦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⑧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天堂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恋上你的圈
鲁迅的幸与不幸(1)
从教育部出来,鲁迅回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独自一人住着三间房子,他叫它补树书屋。是寂寞也是心性,他用抄录古碑帖来打发时光。天黑了,蚊子多了,踱出居室,摇着蒲扇坐在院里的槐树下,仰头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虫每每冰凉的落在他的额头上。
这是一九一七年夏季的一天,鲁迅已是三十六岁的中年人了。此时的心境,且看他的自
鲁迅的幸与不幸(2)
这两则资料很有意味。周作人的书,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对胡适的态度不能不受时局的影响,他本人是太炎门生,笔下不会不有所倚侧。称刘半农为博士是同情和怜悯,称胡适是嘲讽,这心态先就不对。除去这两点,应当说所记基本是实情。至于说英美派绅士即胡适等人,看不起刘半农且明嘲暗讽,怕言重了。心里看不起,脸上或许会不屑,言语上怎样伤害,想来不会吧。他们的存在,他们与日俱隆的声誉,对刘半农这样没有留学经历,且与太炎门生们过从甚密的教授,无形间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再就是,刘半农不前不后,恰于“民九”即一九二○年赴法留学,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五四运动的热闹劲儿过去了,要在北大这样的学术重镇生存,凭靠的不是一时的痛快,而是学术上的建树,这样的情势之下,刘半农就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资历了。就是英美派绅士不明嘲暗讽,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本事吗?只能说刘半农是个有上进之心的人,是个能与时俱进的人。这一点,他比那些太炎门生们,要高明多了。这与他当时年龄不太大也有关系,刘半农当年不过二十九岁,与胡适同年出生。
黄侃的心态就是鲁迅的心态,刘半农的处境就是鲁迅的处境,还没有进入北大,鲁迅的心态和处境,已大致确定了。这是我们事后的分析,当时鲁迅怕是懵然不知的。
经过四个月的准备,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鲁迅高高兴兴地踏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讲堂,讲起他精心准备的中国小说史了。
这就是鲁迅的不幸。没有赶上昔日的辉煌,却恰好承担了今天的艰窘。好在他是有大本事的,自负与才学让他一时还感受不到历史的冷落。已然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更让他兴奋不已,一展雄才,此其时矣。只有当豪华落尽之际,才会感到岁月的无情,人生流转的无奈。
以上只是就北大的情形而言,若是放眼那个大的时代,对鲁迅的处境,就可以看得更清了。
述: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件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奏了效,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呐喊·自序)
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一天下午,他的留日时期的好朋友,同为太炎门生的钱玄同来访,谈到夜半时分始离去。两人有这样一番对话:
“你抄这些有什么用?”钱玄同翻着鲁迅古碑的抄本。
“没有什么用。”鲁迅说。
“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这番对话,后来鲁迅把它写在小说集《呐喊》的自序里。接着说,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在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仅没有人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几番交谈之后,鲁迅终于答应做文章,这便是转年四月间写的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出了本名为《呐喊》的小说集。
这是鲁迅的幸。若没有《新青年》的创办,没有较早参与《新青年》编务的钱玄同的督促,这位十多年前就雄心勃勃翻译出版域外短篇小说集的老文学青年,会在抄古碑的日子里销蚀下去。
正是这些短篇小说,奠定了鲁迅最初的声名。
鲁迅是教育部的佥事,这是个不小的官儿,若他一直以票友的身份参与新文化运动,保持一种局外人的心态,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麻烦了。
鲁迅的不幸在于,后来以兼职的身份进了北京大学教书,这就把他拖进是非的漩涡里了。
是二弟周作人,把鲁迅引进北大的。
一九一七年春天,鲁迅托蔡元培的面子,把二弟从南方叫到北京,进了北大。初来时,因是四月间,只有美学课需人,此外便是预科的国文,这些课周作人说他都不能胜任。当时国史馆刚由北大接收,改为国史编纂处,蔡元培让他去做编译员,到了八月,中文系有了空缺,改任文科教授。
转眼到了一九二○年八月,中文系安排下学期的课程,系主任马幼渔想让周作人开一门叫中国小说史的课,每周两小时,周作人答应了。回家和鲁迅说起,觉得哥哥去教更为合适,鲁迅说去试试也好。鲁迅的本事,马幼渔是知道的,自然不会见怪周作人的举贤不避亲。八月六日晚间,马幼渔便将北京大学的聘书送到绍兴会馆补树书屋,交到鲁迅手上。因为鲁迅是教育部的现任官员,属兼职,按北大的规定只能聘为讲师。当年的讲师和教授,没有学术资格上的差别,只是专职与兼职的区分。
如果说一九一七年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刚主政不久,正在援引人才,各种改革措施纷纷出台,英美派和太炎门生的矛盾还不怎么彰显的话,经过五四运动,随着更多的英美留学生进入北大,这种矛盾,和由矛盾而引起的斗争,就一天甚似一天了。因为北大老人中,还有一部分是留学法国的,而这些留学法国的,和留学日本的,有着同一渊源(好些是先去日本后去法国),因此有些书上,将英美派与太炎门生的矛盾,扩大一点称作与法日派的矛盾。通俗一点,也可说是新派与旧派。
鲁迅一进入北大,以他的留学出身,师承,还有籍贯,很快便和太炎门生们打成一片。他本人就是太炎门生。对新派人物取怎样一种态度,也就不难想见了。其时北大旧派的势力还是相当大的,只能说新派对旧派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威胁,却不能说新派主动对旧派施以攻击。至于旧派对新派的攻击,周作人晚年谈到蔡元培时是这样说的:
他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校里边先有人表示不满,新的一边还没有表示排斥旧的意思,旧的方面却首先表示出来了。最初是造谣言,因为北大最初开讲元曲,便说在教室里唱起戏文来了,又因提倡白话文的缘故,便说用金瓶梅当教科书了。其次是旧教员在教室中谩骂,别的人还隐藏一点,黄季刚最大胆,往往直言不讳。他骂一般新的教员附和蔡孑民,说他们“曲学阿世”,所以后来滑稽的人便给蔡孑民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世”,如去校长室一趟,自称去“阿世”去。知道这个名称,而且常常使用的,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诸人,鲁迅也是其中之一,往往见诸书简中,成为一个典故。(《知堂回想录》第523页)
新派对旧派心理上的威胁,最典型的例子该是刘半农的留法读博士了。周作人也有记述:
现在要讲刘半农,这也与胡适之有关,因为他之成为法国博士,乃是胡适之所促成的。我们普通称胡适之为胡博士,也叫刘半农为刘博士,但是很有区别,刘的博士是被动的,多半含有同情和怜悯的性质。胡的博士却是能动的,纯粹是出于嘲讽的了。刘半农当初在上海卖文为活,写“礼拜六派”的文章。但是响应了《新青年》的号召,成为文学革命的战士,确有不可及的地方……可是英美派的绅士很看他不起,明嘲暗讽,使他不安于位,遂想往外国留学,民九乃以公费赴法国。留法六年,始获得博士学位,而这学位乃是国家授与的,与别国的由私立大学所授的不同,他屡自称国家博士,虽然有点可笑,但这是可以原谅的。(《知堂回想录》第358页)
勤劳的祥子为何会死去
骆驼祥子 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本来都一样
1.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 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驮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这个寒假,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保尔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在这种理想的支配下,保尔拼命的战斗,忘我的工作,坚强的一直比钢铁还坚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为此,他受过刑,作过牢。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跨战马,挥战刀,同白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斗严寒,战冰雪,忍饥挨饿,奋力抢修铁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工厂里忘我的工作。特别感人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还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不著作曾经用30多种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多册,影响几代人。至今还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我们学生也有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师,画家,医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像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人民造福!
juliachan
我的绘画之路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学画画。”于是,我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开心的时候,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喜悦;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用颜料画下自己的烦恼。绘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绘画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漫画、水粉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漫画人物,是我一直以来酷爱的。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我一直自己在努力,自己在尝试怎样把漫画人物画得更好。从开始画漫画到现在,我已经用掉了不知多少本素描本,现在翻出来看,别有一番风味,尽管以前画的不是很好,但每一副画都凝聚了我对绘画的热爱。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漫画水平是非常棒的,虽然我恨日本人,但他们的漫画水平,确实让我佩服。在家里有了电脑之后,我便在网上找一些日本的漫画,然后自己临摹下来,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光是漫画,其他的我也非常喜欢。在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参加绘画班,还参加过好几次等级考试,一本本证书我一直珍藏着。
我的一个姐姐也十分喜欢绘画。在她房间里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她的画——那是她在10多岁的时候,不顾她妈妈的反对,执意要在自己的墙上,画上最美的东西,她大胆、粗矿的线条深深让我体会到她对绘画的热爱,于是,我跟她有了共同话题。
此外,服装设计和家居装潢我也很喜欢。它们都给我以美的享受。我有一本素描本特别是设计服装的,有时候画了几副,就拿去给我姐姐看,让她给我提点意见。
我觉得,绘画是一样很高雅的艺术,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现在会伴随着我走下去,我相信,以后也会,绘画会伴随着我的一生。因为,我对它有独特的感情。以前,我学过电子琴、古筝、书法等等,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惟独绘画,我坚持了将近有10年了,这份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绘画。
_沧溟_
一 山中访友
1. 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一切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作者说话、交流,成了作者的朋友,所以作者进山看景成了山中访友。
2. 老桥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虚名,任劳任怨,作者对老桥的赞美和敬3. 描写:古桥/拟人 树林/拟人想象 山中的一切/排比拟人 石头/联想 雷阵雨/想象4.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首尾呼应
二 山雨
1. 这篇如诗般的散文,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图。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山雨的余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草虫的村落
1.草虫的村落中蕴藏着亲情、友情、音乐、快乐、勤勉、智慧、团结、生机。2.这篇课文作者郭枫以奇特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以草虫的眼光,把细密的草茎想象成茂盛的森林;把草虫生活的地方想象成村落‘把草虫走的路径想象成大街小巷’把小虫包围蜥蜴的情形想象成友好交流。3.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比喻想象 他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比喻想象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他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比喻拟人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比喻
四 索溪峪的野
1.野的含义:原义不讲情理。本文义不经人工雕琢,一切顺其自然返璞归真。2.给野加双引号的作用:强调3.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几个方面体现索溪峪的野。总分结构
五 詹天佑
1. 这篇课文以人名为题,以詹天佑的热爱祖国,工作严谨的精神贯穿全文。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用具体的方法安排材料。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体现了詹天佑充满智慧工作严谨。詹天佑对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工作到位。詹天佑是在地理险恶,被帝国主义者嘲笑,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个爱国,维护国家尊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的人。2. 课文从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几件事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 怀念母亲
1.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不变的爱意。2. 频来入梦的原因: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对两位母亲的怀念思念 3. 为什么凄凉又甜蜜:说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能与朋友相聚感到孤寂,说甜蜜是因为作者想到在故国的情景,幸福感无处不在。
七 彩色的翅膀
1. 表达了战士们热爱祖国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思想感情。2. 战士们都咬着……每个战士的心田。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兴奋开心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用一系列动词表现
八 中华少年
1.诗人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九 穷人
1.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穷人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悲惨命运,赞美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2.桑娜:勤劳善良有爱心无私有同情心贤惠。渔夫:勤劳善良有爱心无私有同情心
十 别饿坏了那匹马
1.“别饿坏了那匹马”出现三次,贯穿全文,层层推进。2.“我”:手不释卷求知若渴爱书如命父亲:有同情心为他人着想正直残疾青年:善良不计一己得失善解人意碧云:善良为他人着想
十一 唯一的听众
1.我为什么会忘记老人是个聋子?因为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聋子,我每天用心拉琴,老人每天用心听琴。2.从老人的眼中能看出老人对我的关心鼓励以及对我的期望。3.老人并没有耳聋,因为他看到我没有信心很自卑所以说自己耳聋
十二 用心灵去倾听
1.苏珊:善良善解人意尊重孩子的语言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蔼可亲乐于助人。2.三件事:1.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2.在我痛苦时给予安慰3.耐心倾听我的心声
3.“汤米我要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为了不想让汤米知道苏珊死了很难过鼓励汤米要乐观面对生活。
十三 只有一个地球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养育人类孕育万物,破碎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地球的危害。
十四 鹿和狼的故事
1.启发:丛林中的生物有着优胜劣汰但又唇齿相依的生物链。我们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生态灾难。我们看待一件事要多层次多角度防止片面性。
十五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空气与人类的生命十分重要息息相关一定要保护好。2.“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眷恋不可分割的关系。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谁也没有权利去破坏神圣的大地,大地提供丰富资源养育我们,我们应该爱护大地的一切4.“任何降临在大地身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到大地的孩子身上”我们和大地的关系不可分割,如果我们破坏大地,我们和大地共兴亡。
十六 青山不老
1.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现它的价值的?天气环境恶劣之下2.老人实现的价值是什么?他把沙化地变成了绿洲,他造福人类绿化环境的精神。3.老人精神: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人类、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十七 少年闰土
1.选自鲁迅的《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见多识广,活泼开朗的闰土。课文主要讲了闰土给我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四件事。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话是写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作者先描写出一幅月夜下宁静的景象。环境描写起到烘托人物形象作用。
3.闰土生活在海边的农村,而作者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见多识广,而作者孤陋寡闻。说明作者向往农村生活。
十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课文写了五件事: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是因果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总结全文。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指没有光线,实际上是指旧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名连一点自由的民主都没有。“碰壁”表面上指碰到墙壁,实际上指鲁迅先生在革命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迫害。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委婉的批评作者读书囫囵吞枣。4.鲁迅先生对青少年关心爱护、对旧社会罪恶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和蔼可亲、语言风趣、
5.为什么严肃起来?因为车夫的遭遇,使他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而且联想到更多的苦难中国人民,所以他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十九 一面
1.讲述了作者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和为革命事业愿牺牲一切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鲁迅先生敬佩、怀念和喜爱之情。2.进行3次外貌描写,6次写到了鲁迅的瘦。3.3次外貌描写不同在于观察距离和观察细致程度4.从外貌看出他坚强刚毅顽强乐观。5.“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作者与鲁迅见了一面,这给他极大的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作者巨大的力量。
6.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不顾自己的健康忘我地工作,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二十 有的人
1.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对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全文用了对比手法。
二十一 老人与海鸥
1.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我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默契和谐,海鸥翻飞的景象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晴里带着期盼。我体会到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3.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白色漩涡中脱出生来。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语意未尽。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需要强调。从描写海鸥的词语我体会到海鸥对老人尊敬爱戴和依依不舍。
二十二 跑进家来的松鼠
1.松鼠在我家做了三件事: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烟囱垫窝2.松鼠可爱活泼,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关心和喜爱。
二十三 最后一头战象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的在上面摩挲着,眼晴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从逢的老朋友。从作者对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嘎羧见到象鞍时心中的激动,对过去的怀念与回味。2.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扑啦啦跳出水面。久久凝望也许是在想二十六年前,战场上那惊天动地的场面。亲了又亲礁石也许是他曾经洒过鲜血,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在呼唤战友的灵魂,诉说对战友的怀念。
二十四 金色的脚印
1.狐狸们和正太郎的关系变化:先是有距离,老狐狸对他十分惧怕,后来是互相信任,友善2.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当然他有更深刻的含义。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的东西。文中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与人类和谐友善的相处,还有正太郎对动物生命的珍爱。这些正是一种美好崇高的情感。因此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来赞美这些珍贵的有意义的东西。
二十六 月光曲
1.第九段:先是表现音乐舒缓柔和,然后气势逐渐增强,最后高昂激越。2.文中两个您:第一个表示猜测,第二个表示肯定3.贝多芬用美妙的琴声把盲姑娘带入了月光下的大海,所以盲姑娘看到大海了是他用心感受音乐。4.因为贝多芬同情兄妹两,盲姑娘有那么热爱音乐,被兄妹两互相体贴关心的亲情所感动,所以给他们弹琴。5.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弹完一首再弹一首。
二十七 蒙娜丽莎之约
1.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二十八 我的舞台
1.我为什么对两位大师提出抗议?因为我自尊心强烈,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热爱。台上认真演戏,台下认真看戏。2.在作者眼里做人和看戏事紧密联系的,不仅要认真演戏还要老实做人。
睡在树上的鱼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复习资料
第一组练习
一1、山中访友中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课文第五自然段,既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又采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5、“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句话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表现了作者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1、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以奇异的 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2、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1)丰富的想象。(2)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1、在本组课文中,我发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表达方法?
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第二组练习
一1、詹天佑是我国 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课文讲了他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事。
2、詹天佑的爱国精神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维护祖国尊严勇敢受命; 克服困难勘测线路;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3、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过程 遇到的困难 克服的方法 体现的精神
勘测
线路
天气恶劣
环境恶劣 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开凿
隧道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爱国精神
科学态度
创造才能
八达岭:隧道长 中部凿井法
青龙
桥铁
路
坡度大
设计“人”字型线路 卓越的创造才能和爱国之心
二、1、《怀念母亲》的作者是 季羡林 。课文以 回忆 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2、解释词语: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结合课文内容,从以上词语中让我感受到: 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在文中找到表达作者同样情感的语句(至少三处)
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第三组练习
一、1、《穷人》是 俄 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的夜晚,桑娜 和 渔夫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
2、课文通过对 环境 、心理活动 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 环境 描写,表现桑娜的 勤劳和善良 。
4、而文中细致的 心理 描写,表现了她既 紧张 又 担忧 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5、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 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样反映了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6、听老师读句子,写出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7、“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的意思是: 忍受 ,说明渔夫 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
二、1、唯一的听众记述了“我”在一位 音乐教授 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 到能够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文章开头点明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白痴,在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 作铺垫,与 老教授的表现 形成对比,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3、①老人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为帮“我”找回自信,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了 。
②“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③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第四组练习
一、1、《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举例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打比方)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③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④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
3、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它容易破碎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
二、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这篇饱含深情的演说辞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2、文章首先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3、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是:“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产生了 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它的作用是: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组练习
一1鲁迅原名 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 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课文少年闰土选自小说 《故乡》。毛泽东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二 1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2 文中回忆闰土讲述的四件事,写得最详细的是 看瓜刺猹,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其次是雪地捕鸟,表现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写得较简略的是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表现了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
3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
三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 周晔 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
的 四 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理解句子
1〉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此处简短的
语言 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表面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 对话 描写。“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谈笑似的话语中,体现了鲁迅先生 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些是 表情 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第七组练习
一老人与海鸥
1.本课内容分 两 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 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场面,展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理解句子:“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3.“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二《最后一头战象》
1.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出了四个感人的片断:“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以充满深情地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理解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头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 动作 、 神情 、的描写。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和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 “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 行为 、神态 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 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 。
第八组练习
伯牙绝弦
1.伯牙绝弦所比喻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 魅力 所在。
2.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古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善于 的意思。两个“善哉”表达 赞叹 之意。
3.理解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钟身不复鼓。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4.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春秋时代 人,关于它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 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月光曲》
1.贝多芬是 德国 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 举足轻重 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本课讲述了德国 著名音乐学家贝多芬,因 同情 穷鞋匠兄妹并为它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 痴迷 ,而 即兴 创作出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ChingAringChing
fengwanfei
云飞
Nic
studio
凉夏薄荷
masakivivi
lizhuowh
宁缺、毋滥
离岸既是彼岸
zhangyutingannie
独一无二的琴
lifei_
♥羽、墨♠
megangle
美丽的包公湖,碧波荡漾,游船悠然的荡在湖面。湖岸的柳树清脆欲滴,景色特别优美宜人。我们的学校和著名景点包公祠都座落西岸湖畔。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可爱的学校吧!
进了我们学校的大门,迎面是一幢高大洁白的楼房,上面写着三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逸夫楼”,它是我国著名慈善家邵逸夫老先生捐赠的。逸夫楼朴素整洁、美观大方,它是一座教学楼,一、二、六年级和校办公室在这座楼里。紧邻它的北边还有一座洁白漂亮的教学楼,两座楼房形成了一个“L”形状的字母。楼前的几株白玉兰树,洁白的花、翠绿的叶,非常漂亮。
走进教学楼,楼梯和走廊都被同学们打扫的干干净净,连扶手也擦得一尘不染。透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你会看到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课的样子。从里面还不时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四·三班就在北楼的三层。教室里干净、整洁,桌椅整齐,墙壁上布置粘贴着同学们的手抄报和优秀作文,后黑板上是我们漂亮的学习园地。从这些你能感觉到我们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穿过北教学楼下面的门洞就来到了操场,我们在这里上早操和体育课,操场中间两个篮球场被椭圆形的红色塑胶跑道环绕着,跑道用白色分道线分成了四个赛道,显得格外醒目。操场的南边摆放几张乒乓球台,这里是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同学们的乐园。北边是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有高低杠、天梯、单杠、双杠等等。往西边看,有一座高高大大的讲台,讲台的旁边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红色的花岗岩基座,四周围着一圈不锈钢护栏。旗杆顶端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那是同学们每天迎着朝阳升起来的。蓝天、白云、红旗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转过身向东看,东边是一堵白色的花窗围墙,透过花窗向外看你会看到包公祠那古香古色的门楼和高高的石阶,非常漂亮。
课余时间我们的操场就变成了同学们的乐园,看,有的同学在打乒乓球,有的同学在做游戏,还有的同学在玩健身器材呢······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一派热闹的景象,校园里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就是我们那美丽可爱的学校——开封市向阳路小学。
邪恶熊宝宝
dong275
carriecharlottel
melody58
原贴:适合初中的语文小知识
一叶梧桐
原贴:适合初中的语文小知识
不经意的转弯
原贴:一篇旧版小学语文课文
萌一
踏雪
盛装舞步的精灵
小熊在江湖
疯猫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