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龙小说没金庸小说好看
小傻新
曾经也看过几部古龙的作品,但总觉得既不实际又太过华丽,让人有一种厌恶的感情。武侠小说会有一定的通病,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内容虚假的离奇,当然高于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泡沫也就没有人愿意看了,毕竟喜欢看史实的人不多。但如果泡沫太多就会让人处于朦胧之中,看不到方向。为什么翻版古龙的没有金庸的多,为什么古龙作品达不到金庸的层次,这就是答案
wanglp
这个有几种。
有自己做买卖的,如江南七怪中大部分。
有家里做买卖的,如林平之家里开镖局的。
有门派有产业的,大部分门派都是,如少林武当等弟子,还有乔峰。
有宗教形式信众捐献的,如明教。
有出门闯荡家里给钱的,如郭靖,小鱼儿,花无缺。
有家里本身就是有钱人家的,如段誉,李寻欢。
诺拉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一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ping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着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ping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ping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ji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二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曾引言道:“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又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⑥这是比较中肯的说法,金庸的语言的确有速度感,是白话小说,很俗,而这也恰恰是金庸语言的长处。只是,王朔用金庸的优点或长处去批金庸,孔门卖文之际未免有点贻笑方家的味道。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20year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
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黄蓉、小龙女以及李莫愁,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pingdian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故事创作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却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即使是《天龙八部》这么一部气势恢宏、多头并进的作品也得如此。这就要提及语式中的讲述与描述。讲述与描述的区别体现在叙事角度、人称转换、叙事与故事的距离以及叙事态度上,“讲述是历时性的叙述,提供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去以及有关信息”;而描述则“比较含蓄,多用客观或‘中性’的语调”,是“给定了场面的戏剧性的现时性的叙述型语式”⑧。讲述与描述的灵活运用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的最后一段写道:“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是描述性的,后面又接着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这又是讲述了。在这段话里,描述转换成讲述是不着痕迹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袁崇焕ping传时肯定更会有这种感觉。
金庸对语言是花了不少工夫的,他的风格是“经过了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他还说:“写小说内容求‘雅俗共赏’,文字能‘清简流畅’,此吾之愿也。”⑨王安石的诗说得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金庸曾多次修改自己的小说,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一肩挑”的良苦用心比起“批阅十载,增删数次”的曹公雪芹来也毫不逊色。例如,金庸在章目上就将《书剑恩仇录》的第一二回由“古道骏马惊白发,险侠神驼飞翠翎”改成了 “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这使得这两章章目在意境、平仄等方面都更切合文本。又如在《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金庸增加了张十五说书的故事。这种说书艺术将叙述者、听者、读者等自由结合,作者自由出入其间,以生动逼真的临场感,满足了读者理清来龙去脉的愿望,唤醒了读者心目中潜藏的人物形象。而这种艺术与别的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鹿鼎记》中更是得到了最佳的展示,为这部20世纪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的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 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笔冲破了小说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俗雅之界,对语言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英国gov在香港施行的重英轻中的殖民教育做出了无声的反抗。
三
金庸懂得挖掘现实,更懂得挖掘远离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梦回江湖后,在金庸用小说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引领读者想象并把握历史的脉搏的同时,理想却只能一点一滴地积淀现实,因为理想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却永远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所以,无论当年多么叱咤风云的金庸小说主人公,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江湖这一“母体”。如郭靖与黄蓉。他们的爱情以牺牲黄蓉的代价来对郭靖做出一种虚幻的补偿,令一个活泼、轻柔、聪慧、灵敏的女子来向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做出一种超乎生死的承诺,这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我们却无法不看到郭靖在许多时候都可以抛弃黄蓉,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本就是儒教文化中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般的“仁中自有颜如玉”的麻醉剂而已。又如“自由之神” 令狐冲,他生性率直、兴味随意、活的潇洒,是金庸小说中最洒脱之人;但他又是最遵守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他依恋师门,极力维护师傅、师弟,他交友只认情义,不分正邪,他受到委屈从来是反躬自问,不责怪他人。个性的张扬与道德的完善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不过,令狐冲也毫无振奋的勇气和信念,倘若不是作者及时安排任我行之死,他必定也死了;倘若不是安排岳灵珊对令狐冲的背叛,令狐冲的爱情也必将在岳灵珊和任盈盈的无所取舍中霜冷长河。这就意味着令狐冲的结局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性的结局”,他的归隐和乔峰意义上的死毫无区别。
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又恰恰在此,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并防止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和创伤的暴露,充满热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陈平原说:“不敢说没有江湖就不存在侠客;可武侠小说中倘若没有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侠客就不可能纵横驰骋大显神威。”正如《西游记》写的最好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金庸小说的美在那浪漫主义建构的艺术画廊里,是乔峰大战少林、聚义庄之时;是郭靖华山论剑之日;是令狐冲挥舞独孤九剑之间;是杨过携手小龙女的刹那;是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瞬间;是韦小宝脚底抹油的顷刻……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①②杜南发: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见钟晓毅、费勇编《金庸传奇》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④金庸:天龙八部•后记、天龙八部•目录,《金庸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⑤李渔:闲情偶寄•科浑第五,作家出版社1995年
⑥王朔:我看金庸,北京《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日
⑦陈墨:金庸小说人物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⑧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⑨金庸:求全之悔不虞之誉,见朱汉民、江堤主编金庸:中国历史大势,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原贴:金庸小说为什么这般好看?
淡水清藍
我文笔不好。
金庸的小说主角大部分都是那种热血,正义,有情有义,感情丰富。
古龙的小说主角大部分都是孤傲,独行,只有自身利益,没有绝对正义与邪恶。
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
torakimnara
首先我不赞同“但现在的许多许多作品也很好,甚至超过了他们”这句话,因为单讲武侠小说这个领域,我认为还没谁没哪部作品(只指现当代的)能超过金庸的作品的。至于为什么不拍摄其他的作品,这就得问制作影视这方面的人了,可能跟版权啊知名度啊投资啊有关,再者拍摄金庸古龙的电视剧在收视率方面有保证,你如果拍当代比如大陆新武侠作品的电视剧,是有一定风险的,你别看某某作家的作品销量到百万千万,你问一问你周围的人,十个人中有几个人读过或者知道有这么一部作品,但是你问他(她)金庸的作品,他(她)可能没读过,但一定知道或看过电视剧,这就是市场占有率。我本人从三四年级时开始读武侠,迷过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于东楼……,高中时还一期一期买今古传奇·武侠版,但是现在大学了,我只看金庸作品(另外还看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新版(三联版)的已看完,买了全套新修版的正在看。
陈亚红99
阿阿阿四
可能是因为写作的出发点就不同吧,毕竟古龙先生是为了吃饭写作,“为等米下锅而作”。然而楼上诸位的观点我还是不敢苟同的,古龙的小说注重的是意境,可能和古大侠的出身有关,毕竟不是中文毕业的;而金庸则在于情节曲折,文采华丽。古龙的小说侧重于心理活动描写,而这是电视剧很难表现的,其实就我个人观点,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古龙的,古龙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无女人,这是传说中的英雄豪客的固有特点。而在历史中最为有名的代表我想应该就是 游侠--李白了。他们有很多共同点,而最为一样的是都是在酒后文思泉涌。当然,古龙没有李白那么大的名气,在文学上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然而有一点,怪就怪他太贪酒了,又不象李白那么喜欢运动,身体夸了,小说创作刚刚达到成熟期,人没有了,当然不及金庸先生前后N次修改了。最后 不知道 金庸=古龙+琼瑶 从和说起 ,是说古龙小说没有爱情吗,或是爱情考试不合格?楼主提到的《流星蝴蝶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不知道你看了几本古龙的小说?不知道你的加法公式从何而来?我想如果连看都没有看过,下次就不要乱说话了,免得丢人而不自知。
stellachenly
还在翻拍,已属悲哀。武侠界鼎盛时期,有名有姓的作家数千计。现在写纯武侠的人,糊口都难。如今的江湖,早就换了颜色,看小说的人,首选玄幻、仙侠和言情,武侠已鲜有问津了。金庸和和古龙能熬到今天,很不容易。除了金古,梁羽生和萧逸的作品还在拍,比如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甘十九妹,马鸣风萧萧。
我小时候,一条街上就有许多的书店,金庸、古龙、卧龙生和萧逸的作品,横竖摆着几排。几年后呢,租书都要合着影碟、歌碟一起租,生意不好了。如今呢,找得到几家租书的?
现在确实有一些优秀的武侠作品,但整个江湖已不属于武侠,根本就没有市场,也没有关注度。所谓经典作品,必然是经过验证的,经得住时代考验的。新作,何来验证,更不会有人愿意把宝压在新武侠上。金古还算好的了,诸如像诸葛青云、云中岳和司马翎这样的优秀作家,估计快被人遗忘了,书都忘了,何谈拍戏呢?
素瓜豆
之所以会翻拍?是因为金庸古龙迷很多,为什么金庸古龙迷多?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剧情非常吸引人,因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经久不衰,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拍的电影几乎没什么人看,你还会翻拍他们的电影吗 ?毕竟拍电影也需要成本,赔钱的买卖没有人会做,因此之所以会不断的翻拍,是因为看的人多,能赚到钱,所以才会反复翻拍,这也说明了他们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六几年到现在的人群基本上都很喜爱,你提到的超过他们的作品,我是没有见过,如果可以的话,麻烦你介绍一二,我很期待,谢谢!
樱桃没有丸子没有樱桃
金庸写的是人间理想奇遇,必有正邪、正则奇遇连连或臂助不断;邪则必改正或必不胜正!追求的是武功越强责任越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万人敬仰的大侠梦!更符合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期盼,且有民族大义贯穿符合上层需求!古龙写的是人间现实遭遇,没有正邪只有立场与好坏!立场相同把酒言歌、不同则刀剑相向!追求的是武功越高我越自在的自我追寻!不得不说现实但看起来却越觉虚幻,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也不符合上层需求!确像剑与刀,同为兵器一个佩于腰间温文尔雅为世人称君子;一个持之于手张狂霸道为世人称凶兵!一个圆润一个偏执!
(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喜勿责!)
ramses
因为他们的小说相对来说比较过时。到现在盗墓系列的小说也层出不穷。且都是整个系列的。这个对于市场和读者的视野都是有一定的冲击,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题材小说。并为之沉迷。
悠.悠ぃ
各人的喜好不同,我喜欢古龙的小说。古龙小说最大特点就是曲折离奇。建议你看,欢乐英雄,萧十一郎,碧血洗银枪,大旗英雄传等。没有人规定武侠小说要写成金镛那种模式,只要有人喜欢看就行了。事实上,古龙小说很受欢迎。
jimmy_vianna
因为你关注他们你就觉得他们出名。其他人不关注的武侠,言情的根本不认识什么金庸,古龙。那现在的小说家,韩寒,郭敬明,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等等也很出名。就像我不关注明星,什么吴亦凡鹿晗反正是不认识。最新女明星一个也不认得
鸿笺小字
主要人物的死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往往残缺的美才更能让人刻骨铭心``这大慨就是名著与YY小说的区别吧``但是主要人物的死个人认为并不是悲剧``至少在金大虾古先生的书里``我们至少还庆幸我喜欢的谁谁谁还活着``我想``着应该不算悲剧吧`~
niexuan
金庸写人间,古龙写天涯
金庸和古龙,都各自发出过对人生和命运的终极之问。
金庸问的是:“我是谁?”古龙问的是“天涯远不远?”
前一问,是充裕、富足后的哲思,问的是人生的意义;后一问,是孤独、漂泊中的追寻,问的是人生的归宿。
金庸的侠是人间的侠,就像你和我这些凡俗之人,永远被人情世故包裹着,父母师长亲友君臣,江湖庙堂家族草莽,各种关系,侠客们都要一一面对。
他们基本上来历分明——书香世家陈家洛,屌丝孤儿小杨过,又高又富段公子,土鳖翻身郭大侠。最来历不明的韦小宝,你也至少知道他娘是谁。
你知道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口音,他们的初恋。他们被金庸抛入江湖,就像你从校园踏入社会,万千巨浪,无数暗涌,他们遇到的每一点希望,每一个陷阱,每一步成长,你都感同身受。
古龙的侠不一样。他的侠是天涯的侠。
古龙不是不能写人间,但是能驾驭的范围窄,就像一个歌手音域有限。一写到小人物,就只好请出小酒馆老板张老实;一写到王公巨贾的生活,想来想去,也只有波斯地毯、小牛腰肉、美女脱光了往怀里钻。他写不出他们吃什么饭、送什么礼、聊什么天。
于是,古龙独辟蹊径,决然离开人间,把他的侠客发配去天涯。
他的侠客没有来历,宛如孤星,仿佛自天地肇始、江湖开辟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冷冷地在那里。
他们永远在赶路,却不知道要去何方。你不知道他们的故乡,不知道他们的初恋。你能看到他们此刻身边的女人,却不知道他们曾经爱过谁。郭靖遇到黄蓉,我们知道他多半会想起华筝;胡斐遇到苗若兰,我们知道他多半会想起程灵素。但陆小凤碰到一个姑娘呢?鬼才知道他会想起谁。
古龙的侠客,从不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件事:生存和死亡。他们生活的场景只有三种:床、酒馆、山顶(或者是房顶)——在床上纵情,在酒馆里社交,在山顶上决战。他们面对的人也只有三种:朋友、敌人、路人。或许你要问:还有女人呢?回答是:女人用过后基本属于路人那一类。
金庸写太阳,古龙写明月
这是两人的第二点不同。
金庸的侠客,常常是太阳般的武士。他们生时颂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死前唱的是“焚我残躯、熊熊圣火”;他们最伟大的战斗,华山、襄阳城、光明顶、雁门关,都发生在白天;他们最强大的团体明教,崇拜的是炽热的火焰;他们最强的武者姓东方,最好的武功名葵花,一切都指向太阳。
古龙的侠客,则属于月夜。
楚留香是属于月夜的——“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
傅红雪是属于月夜的——“明月在哪里?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每一个侠客都带着浓浓的夜的气质。在白天,他们是慵懒的、是潜伏的,只有到了夜晚才会出现。正如阿飞是月夜下的狼,西门吹雪是月夜下的冰,陆小凤是月夜下的精灵,李寻欢是月夜下的神。
所以,古龙最伟大的战斗常常发生在晚上。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那一战,是晚上——“燃着灯,灯芯已将燃尽”;西门吹雪和叶孤城那一战,也是晚上——“月圆之夜、紫禁之巅”。古龙的英雄,从不爱在白天决定自己的命运。
金庸写剑,古龙写刀
这是他们的第三个不同。
剑是白刃中的君王,高贵,优雅,平衡。金庸的江湖是属于剑的,十四部书里,刀真正唱了主角的只有三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鸳鸯刀》,其余几乎全是剑的天下。
如果没有雪山飞狐,没有胡家刀法,真不知道金庸对剑要偏心眼到什么程度。
与剑不同,刀是兵器中的狂客,粗犷、暴力、直接。古龙的江湖,归根结底是属于刀客的江湖。
在古龙的潜意识里,常常觉得剑是虚伪、骄狂、自负的。他最爱写的一类角色,就是挂着名剑、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然后被人各种羞辱各种虐。古龙要用孤傲的刀,来颠覆这个矫情的世界。
他塑造了无数成名兵器,但最伟大的毫无疑问——是小李飞刀。他的侠客里,用刀的永远比用剑的迷人——用飞刀的李寻欢比用剑的阿飞有味道,同样用飞刀的叶开比用剑的路小佳有味道,用割鹿刀的萧十一郎比用剑的连城璧有味道,就连古龙悉心打造的剑神西门吹雪,我觉得也没有孤独的刀客傅红雪来得深刻、复杂、动人。
这就是金庸和古龙的区别。
金庸是,人间,太阳,剑。
古龙是,天涯,明月,刀。
转自六神磊磊
金庸和古龙 只差三个词而已
Celine雯
张小新
-
-、、表示无奈,,首先这俩作者虽都写武侠写江湖,他们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没有可比性.具体点说
就是金庸的大气,善于描摹每个角色的性格,而古龙之妙在于对氛围的渲染,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也有人和你不同,更喜欢古龙的。还有我个人看、金庸似乎更喜欢圆满一点,尽管有所遗憾
但是他笔下的人物结局都不错(萧峰那叫英雄-
-嗯你懂的),而古龙更趋向于现实、、(那时第一次看的是圆月弯刀-
-哇靠那个纠结的)
moona831
kanashini
你这么问是感觉古龙比金庸差吗?
我感觉造成你这印象的应当和古龙去世的比较早,和他本人恶劣的行径对后来出版和影视有很大的影响
我其实更喜欢古龙。自从古龙去世后,再也没有一个作家可以以古龙式的笔法出版过有影响力的书。日后更多的武侠小说是金庸式的形式写出来的。其实像金庸形式写小说更容易。只要架构没问题,故事有张力就可以一路写下去。但古龙笔尖蕴藏他个人的情感,铺垫他个人的世界观。古龙后期大部分作品都找人代笔,读者一读便读出这不是古龙写的。不能说代笔的没有文学才华,只是没有精髓。形似神不似。我感觉喜欢古龙的读者,应当是性格自由,不受约束,散漫,放纵。金庸就中规中矩得多。打比方,古龙是班级里偏科生,一门功课全班第一,其他烂到不行。金庸是班级中等生,科科功课都是70分。
郁寳
现在看好像金庸的名气比古龙要大,大约说一下原因:
1、古龙死的早,85年就死了,那时候武侠小说还是毒草呢。在学校偷看武侠和言情是很大的罪过,大到可以拉去杨教授家过电了(当然,那时候杨教授还没有开张)。而金庸活了好久,熬到了当年看金庸的小屁孩长大了,有了话语权,武侠小说登堂入室,成了一门学问。甚至某大公司创始人规定,公司高层的花名必须是金庸小说的人物名字。
2、古龙死的早,死时还在创作,武侠小说的冬天还没来,至少是小寒秋。所以他来不及把他的作品从新修改润色。而金庸活得长,十五部小说大修就修了三次,更别提小修小改,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庸作品都不是当年连载时的样子了,甚至连杨过他妈都换过人了,所以金庸的作品是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而古龙的小说有这样那样的bag,再也无法修复了。
3、古龙是靠小说吃饭的,而金庸主业是报人。小说只不过是他促进报纸销路的副产品,没想到副产品却使他爆得大名。金庸的政治地位比古龙要高,当年金大侠可是被邓爷爷邀请,一起喝过茶的。
4、金庸把古龙看做自己的接班人,当年连载完了《鹿鼎记》金庸邀请古龙连载小说,古龙受宠若惊的开了一部新小说,写的很认真,也写成了经典,这部小说名字叫陆小凤。古龙的创作一开始是模仿金庸的,后来才走出自己的路,他早期的作品《名剑风流》既有金庸小说的浩荡江湖,更初步显现出古龙后期小说的悬疑色彩。
5、当年有一段时间,古龙比金庸要红,他的小说一般都是电影票房的保证,当年根据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要比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畅销,古龙+楚原+狄龙就是票房的保证。所以他后期小说的体量都很小,因为一些小说是直接从剧本改编来的,比方说《萧十一郎》。而金庸的小说更适合改编电视剧,因为剧情丰富一波三折,电视剧更能表现他小说中的宏大江湖,但是电影则不能,所以后来电视的普及对于金庸小说走进寻常百姓起到了决定作用。
鸢尾-叶
可能是因为写作的出发点就不同吧,毕竟古龙先生是为了吃饭写作,“为等米下锅而作”。然,古龙的小说注重的是意境,可能和古大侠的出身有关,毕竟不是中文毕业的;而金庸则在于情节曲折,文采华丽。古龙的小说侧重于心理活动描写,而这是电视剧很难表现的,其实就我个人观点,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古龙的,古龙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无女人,这是传说中的英雄豪客的固有特点。而在历史中最为有名的代表我想应该就是 游侠--李白了。他们有很多共同点,而最为一样的是都是在酒后文思泉涌。当然,古龙没有李白那么大的名气,在文学上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然而有一点,怪就怪他太贪酒了,又不象李白那么喜欢运动,身体夸了,小说创作刚刚达到成熟期,人没有了,当然不及金庸先生前后N次修改了。
曾经也看过几部古龙的作品,但总觉得既不实际又太过华丽,让人有一种厌恶的感情。武侠小说会有一定的通病,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内容虚假的离奇,当然高于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泡沫也就没有人愿意看了,毕竟喜欢看史实的人不多。
无敌甲鱼
古的小说完全就是一堆装x文字的堆砌, 没有任何可读性。
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正常的对白, 都是在装x.
他的小说每句话都在讲道理。 然而那些道理是“人必须吃饭,不吃饭会饿死”这样的看上去很正确,却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
实在无法理解那么多人喜欢让人教育道理, 而且是被用那种完全正确却毫无意义的道理教育。
楚一
那个年代的大师,写出那样精彩的小说,是给那个年代或那个年代相近的人看的。现在的年轻人再看那样的小说是有代沟的,现在的年轻人信息量非常大,信息接受渠道也非常多,再把以前武侠大师的作品给他们看,孩子们觉得有点幼稚,简单。因为毕竟不是必读物,现在选择面也特别广,因此,以前的小说,除非是给特别爱好文学方面或者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否则市场越来越缩水。。。
Mia暖
其实古龙的作品比金庸的更要伤感
金庸的小说内容上太过功利 这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 你看金庸里哪个主人公要不有显赫的家世要么有了不起的师傅要么有个黑白通吃的老婆而成名呢
相比之下古龙的更具人情化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到洪七公并不是谁都可以娶到任大小姐的
williamywn
古龙和金庸的小说区别在,前者写意向的多,后者迎合的现代读者对功夫的神往。据介绍,前者对武术一窍不通,反映在作品中便以“不知道从哪飞来一支箭”方式描绘功夫的神奇,而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和眉目传情的描写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精炼短焊的语句可让你回昧万千。
vantom
_少年已不年少
谁说的?陆小凤、楚留香不出名吗?古龙小说比对金庸的武侠感更强,金庸的小说时代感更强,古龙的更潇洒率性,金庸的在历史背景大时代下更恢宏,都是非常的小说家,作品风格不同受众不同,你认为金庸的小说出名是你比较喜欢他的作品,对于古龙迷来说,古龙的小说可能更出名。就是这样,当然喜欢武侠还可以看看梁羽生,在我小时候这三们的武侠小说风格不同,但同样精彩。
白萌
弈游浪子
金庸写的现代小说一时找不到,但古龙却也写了现代小说,就是《绝不低头》。
故事讲述的是女主角波波来到大都市找自己的父亲,遇到了小时候的玩伴黑豹。黑豹多次救波波与危难之间,波波为了报答黑豹,将自己奉献给了黑豹。但黑豹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黑豹,他为了向上爬,阴谋颠覆了波波父亲赵大爷的地位,顺利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子。当了老大的黑豹比赵大爷更残忍,不断迫害反对自己的人,清除障碍。在杀死高登后,小时候的玩伴罗烈找其复仇,最终黑豹众叛亲离,黯然退场。
它虽然讲的是武侠,却写的是现代。作为古龙唯一一部现代武侠小说,它经典无比,水准俱佳。尤其是塑造的黑豹,当真是经典的形象。他的冷酷,他的心机,他的狠毒,他的多情,他的无情,多面化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
琳老大爱自由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金、古笔下何谓“有价值”?
我想不外乎——江湖情、儿女情、正义、公平、和谐、团结……
“毁灭”不是读者的期待视野
也只有这样也才能更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仅为愚见
树比风高
爽爽
梨花与雪莉
一个时代一个天下
我只能这样说,就像我么小时候可能看一部动画片或者电视剧很喜欢,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才发现,看得实在是没滋没味的。
时代永远在前进着,金庸的书很精彩,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武侠世界,至今还在荧幕上活跃着,广为人知。在网络小说盛行的时代,在魔幻、玄幻小说的对比之下,,也许,单纯的武侠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内心。
人们想要飞天遁地,想要无所不能,而且不同的年龄层,对阅读有着不同的体验,如果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可能仍旧能津津有味地研读,但是在看过了诸多优秀纷杂的作品之后,,以我个人感受来说,在精神世界的想象上,,人类已经进步很多很多了。。
这是经典,经典往往被推崇,主要在于时代性、开创性、所以金庸小说能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无可厚非。当然了,小说世界是一步一步开创出来的,从武侠到神这些,都是一步一步进步的。
倔强的小栗子
tinagao
JasonYao的微博
lululpink
liulaike
原贴:金庸小说为什么这般好看?
香草蒔
南山之野
吴子衿
ポ 刺心ㄟagon
蔓蔓箐萝藤
popo小丸子
唯子
“金庸封笔古龙逝 江湖惟有英雄志” ,现在金老也走了。
推荐一个台湾的作家“孙晓”。他的作品非常不错,可惜的是就到现在还没有完本,断更10几年了。不过掉坑里不怪我哈,我也等了十几年了。
鄧貓仔
现在一般的小说,和金、古相比缺少了一些底蕴。
金、古小说中
有传统文化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
对应古典籍如:阿朱、阿紫、王语嫣、苏星河、无崖子、叶孤城慕容秋水
有一定历史背景,宋元之际射雕、明清之际雪山。
vrahara
古龙的作品了解的比较少,但通过大家的评价知道应该很优秀。看的比较多的小说应该是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作品的代表。
其实,金庸小说之所以如此经典在于时间的沉淀,金庸的小说存在于世间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而是一种文化的精髓,经过多年来人们的阅读和思考以及点评从而才到达如今的地步。我们知道,金庸会根据读者的质疑而对作品进行修改,这是一种匠心,也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二,金庸的作品里有着大是大非观。现在的作品,虽然情节什么的还说得过去。但是大的观念却没有确定,无非就是爱情修仙玄幻之类,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看完却很难得到什么心得。
金庸的是非观简而言之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同样是黑社会帮派之间的故事,在香港电影里出现了古惑仔,在金庸的笔下就成了武侠。武侠比起黑帮砍杀,真的多了不止一点点的文化底蕴。
金庸的小说,有着很强的文字功底的。比如《射雕英雄传》里去曲三酒馆那一段,里面的高手角色几乎都到齐了,郭靖和黄蓉在暗室里治疗。外面各种打斗,这一点对人物心理都进行了深刻的描写,运用了戏剧的写法,这种功底使得小说看上去更加精彩。
金庸的故事都是背景和主线紧密结合的,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反元为背景,屠龙刀是一条线,张无忌的成长是一条线。这样结合起来就显得非常协调而精彩。
金庸的武侠故事都是形成体系,但又不让作者感到腻的。现在很多小说,一个主角就写了几千章的故事,写到最后都毫无亮点。而金庸不同,以射雕三部曲为例,从金人南侵,郭靖开始成为大侠,到神雕里,杨康的儿子杨过成长。后来,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创立了峨眉派,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放到屠龙刀里。这三部可以说是前后照应,是同一个故事的发展,却又形成不同的主角。这就是金庸先生的才华。
这就是现实,郭靖厉害,会老会死。任何一个主角都有谢幕的时候,他不可能永远的绽放光芒。从乔峰到令狐冲,从郭靖到杨过。这些都是生长过程,都是发展过程。像现在的小说,就没有这样的感觉,造不出一个体系。而金庸武侠,早已形成了体系,正如神话体系一样,仿佛这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红楼梦》里囊括了诗词音律建筑和烹饪等多方面。而金庸小说融合的元素也特别多,金庸的小说里有道家精髓,譬如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金庸小说里有佛家智慧,譬如少林扫地僧的一些经典语录。金庸的小说里写的景色都比较出名,譬如嘉兴的特色小吃,没有经历过是不会写出来的。金庸的小说对历史的掌握也是很明确的,有些部分是以历史改编的,没有历史基础是写不出来的。
由此可见,金庸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有他的道理的,不是随便就能写好一部小说的,而创造一个小说体系,更是不易。
比猪漂亮
不客气的讲,现在的小说,传统小说,较为晦涩难懂,吸引力不够;而网络小说,却过于注重爽点,过于讲究刺激读者的多巴胺效应;一种曲高和寡,但实际上,曲也不高;另一种完全沦陷为小白文了。
而居中两者兼之,既想要在文彩上获得突破,同时又想在故事吸引力上兼顾的作家,却又处于纠结状态,结果,两者都没做到。
于是,整体读者群,开始怀念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盛行的时代,现在看来,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等前辈,确实做到了两者的统一。
这也自然得出了结果:现在的小说,没有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好看。
郑洁
武侠小说作家不少,除去梁羽生金庸古龙外,像卧龙生,陈青云,萧易等,但他们的小说就是江湖仇杀,没有更高的道德,侠义,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学传统。就这样主人公武功再高也成不了英雄。就凭这些就超越不了上面的几位武侠大匠。我二十几年前看过一套大陆作家冯家文老先生的《五凤朝阳刀》,感觉就写的特别好,射雕英雄传中就有好几个情节感觉就是与这部书的情节雷同。注意,这部书成书比射雕早
古古怪怪大作战
这是正常的文化现象!文化发展是一浪接一浪的,每一个浪潮都不太相同!诗经楚辞、汉赋晋骈、唐诗宋诗元曲,明清各种题材的小说大量涌现!
武侠小说源远流长,以金庸为巅峰!!从写作手法、布篇谋局,到武功招式、生活取材,到道德渗透、家国情怀,到文学性、娱乐性,都无可逾越!!
金庸武侠,老少咸宜,文学性强,雍容大度,很耐看!横看成岭侧成峰!
粘小西
Cobalex
(1)他的小说特点之一,是注重语言。他特别善于在语言中展现人物性格、情感色彩和动作色彩。比如一个招式完成,往往用一句话就表示了一个神奇的看不见的动作。对武功动作具体描写少,就不利于形体表演。只能意会,不能展现的招数,很难让演员发挥。
(2)特点之二,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多。独白虽然可以作为影视作品的旁白,但太多就影响到视觉表演的效果。
(3)特点之三,是小说以短句子为主,人物对白很精彩而且变化快。作为文字阅读时,读者可以放慢节奏细细加以回味,但作为影视对白就显得节奏太快,不同的观众消化理解有困难,如果改编过多,又会失去作品的原汁原味。
(4)特点之四,古龙小说对大环境交代不太具体,对人物的面貌形容也比较单薄。这也会对影视创作造成一些困惑。
2、而金庸的小说对历史环境,地域,人物风貌,人物语言的描写都很具体化。比较适合改编为影视作品。比如《笑傲江湖》,比如《射雕英雄传》,改编后的作品依然比较忠于原著。
这就是古龙小说翻拍少,金庸小说拍摄了一版又一版的原因吧。
ehandcd
我小时候,一条街上就有许多的书店,金庸、古龙、卧龙生和萧逸的作品,横竖摆着几排。几年后呢,租书都要合着影碟、歌碟一起租,生意不好了。如今呢,找得到几家租书的?
现在确实有一些优秀的武侠作品,但整个江湖已不属于武侠,根本就没有市场,也没有关注度。所谓经典作品,必然是经过验证的,经得住时代考验的。新作,何来验证,更不会有人愿意把宝压在新武侠上。金古还算好的了,诸如像诸葛青云、云中岳和司马翎这样的优秀作家,估计快被人遗忘了,书都忘了,何谈拍戏呢?
斯优盆儿逗逗
ernie_young
有人说没市场了 其实如果还能有像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等高水平的武侠小说作者无论是小说推出还是拍成电视剧都会产生轰动 但很遗憾单是金庸就几乎把武侠小说给写没了 你想树立一个洒脱的小说主角 你撼动不了令狐冲和陆小凤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会导致你所塑造的角色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你想塑造傻小子你比不了郭靖和石破天 你想塑造大侠你比不了乔峰 市井的小无赖你又比不了韦小宝 所以黄易开始写穿越写玄幻算是鼻祖了 导致更多的人以为武侠已经没市场即便有好的作品也没人关注
soso135
曾经也看过几部古龙的作品,但总觉得既不实际又太过华丽,让人有一种厌恶的感情。武侠小说会有一定的通病,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内容虚假的离奇,当然高于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泡沫也就没有人愿意看了,毕竟喜欢看史实的人不多。
迷糊妈妈
1.第一,很显然,新派武侠小说诞生以来,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武侠作家,其中又以金庸古龙为代表。主要是因为当时社发展进步,市场发展多元化,而武侠小说恰恰满足了当时人们对这种新兴艺术形式的需要,符合当时的大众消费观念。而现在,市场发展已经空前繁荣,文化艺术也相当繁荣,武侠小说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第二,.大众消费观念已经转变,文学艺术竞争也比较激烈,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除了武侠小说外,穿越,玄幻,修仙,都市,职场,青春回忆等倍受热捧,武侠作家的名气已经不如这些作家名气响亮。
3.第三,中国老百姓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作为80后90后,我们的童年,几乎都被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电视剧给承包了,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还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所以,当我们看到其他新兴的作家写的武侠小说时,都感觉不如他们写的经典,这就很难看到会有更优秀的作家出现!就好比老版《西游记》一样,第一印象是六小龄童,所以再看到其他演员演美猴王,总觉得不如六小龄童演的好!
4.第四,金庸古龙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文学功底和写作功力深厚就不用说了。他们所构造的武侠世界或许早已成了一种格局,一种规范,后人很难打破这种格局。换句话说,金庸古龙几乎把武侠小说写绝了,使得后来作家很难突破他们的界限!比如说,江湖或者武林,必有武当或少林这两大门派。武林之争,总有一个救世主般的少年英侠来拯救……或许这两座大山遮盖了太多的光芒,使得其他武侠作家都是不幸的!
5.第五,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欣赏一部武侠小说。同样的,社会的浮躁,戾气的加重,也使得作家很难静下心来去构思,去揣摩,去认真创作一部武侠作品。这就使得许多武侠作品都是一种快餐式的文艺作品,很难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很难出现优秀作家。
追逐云
时代不同了,八零后之前,喜欢的都是梁古温金的小说,还有四大名著系列。琼瑶的小说等,随着后来社会进步,渐渐翻牌拍电视电影,之后的人无暇捧着书欣赏了,而现在出现的黑道 校园 都市 玄幻 魔界等等。90 00后是主力军。
slistc
小V_Vanessa
这个问题真的是见仁见智!
金庸武侠的侠,是那种英雄主义的大气,填补了很多人心中英雄主义的空白。
古龙武侠的侠,是那种自由驰骋于天地的放飞,让人感同身受,大侠离我们没那么远,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对酒当歌的侠气。
有人说金庸就像一位老爷爷,在炉前,说:来! 我给你讲个故事。而古龙却是:来!喝了这杯酒, 咱们来谈谈这个世道!
这就道出了金庸与古龙的区别。
其实,他们的作品中都承载了自己的经历,没有谁好谁坏,谁高谁低!
金庸武侠,推崇的是侠之大者,这显然是与查家历史上作为士绅大族有关,传统儒家的家国情怀在这种知识分子居多的氏族里面会传承比较深。
所以金庸武侠,早期的雪山飞狐系列,连城诀,鸳鸯刀,讲的还是以仁为核的侠义,到了后面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越来越多的上升到宏观层面,侠客的精神通过架空历史而与家国文化相融,张无忌能够为推翻蒙元统治交出权力,而郭靖郭大侠是直接在抗金抗元第一线,杨过也能放下私人恩怨顾全大局。金大侠的大侠二字,就是家国之大。
古龙武侠,是江湖武侠,显然是深受台湾黑金政治文化影响。小人物的抗争在古龙武侠里面表现的最多,这大概是台湾那种弃民离岛的社会生活的常态,以及无奈吧。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总感觉,古龙武侠小说行文风格颇为悲凉,不懂女人
hans
金庸本人博学多才,人文历史、佛经、道教、中医药学等等传统国学几乎无一不精,他的小说叙事宏大,历史背景准确专业,人物丰满、合情合理,人物叙事中可以将一个人物从出生到死亡复杂的一生描写得清晰具体,真实可信,众多复杂纷繁的人物不重复,个性独立鲜明等等,总之处处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有人能及。
金庸武侠小说胜在其思想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正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笔下的人物追求的是善良正直,公道正派,以德报怨,通篇贯彻的思想是武功暴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心术不正者武功再高也难成大事,最后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主人公最成功的不是其拥有的武功绝学,而是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号召众人誓死跟随,无处不充满了人性最真的光辉。
古龙与金庸相比,算是另辟蹊径,其“侦探式武侠”,套路含套路,意外复意外,不到最后,绝难猜中结局,让人欲罢不能,十分的过瘾。
在思想境界、人物情节方面,金庸和古龙各有千秋,如果说金庸是“阳春白雪”的话,那古龙真的就是“下里巴人”,古龙笔下的人物,多来自社会底层,贩夫走卒皆为朋友,青楼妓女可作红颜。情节场景也多为市井乡野生活,接地气。
总的来看,两位武侠大师,个人觉得金庸的“内功修为”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