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些门派都是真实存在的。其次,“八大门派”,这种称呼是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等新派武侠小说家的武侠小说中发扬光大的。这个称呼从新派武侠小说才开始有的。
金庸小说哪几部有衡山派
sunearlier
iamvilar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boeing747
金庸小说有《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15部。
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
扩展资料
金庸小说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
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crystal53455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神经兮兮的KB
一共十五部
飞雪边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越女剑
jasonzhaoyk__
1955
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奠定武侠文学基业。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
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写《射雕英雄传》连载於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雪山飞狐》连载於《新晚报》。
1960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
1963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比较出名的有14部: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muziyingxiong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雪雪小豆丁
金庸一共写了15部小说,每部书头一个字,合起来就是一副七子对联,非常神奇。
越女剑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分别是: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早期中篇)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更改头像
鹿鼎记 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旧版) 神雕侠侣
书剑恩仇录 天龙八部 侠客行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倚天屠龙记 鸳鸯刀 越女剑
ruth笑笑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芳馨菲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采纳哦
wanglili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5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男主角陈家洛就是海宁县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工作期间,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并在《新晚报》上连载。随后一发而不可收,《碧血剑》、《雪山飞狐》,直至《射雕英雄传》,奠定了他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射雕后,金庸离开了大公报,手创明报,随后的《神雕侠侣》等大部分小说均在明报上连载,直至封笔之作《鹿鼎记》。至此,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一部短篇《越女剑》,其他十四部长、中篇小说取书名第一字而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ljs206
衡山派掌门人-莫大先生,人称"潇湘夜雨"。
莫大先生身材瘦长脸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拓。莫大以一曲潇湘夜雨名动江湖。莫大先生爱拉胡琴,一曲潇湘夜雨,听得人眼泪也会掉下来。他的胡琴中藏有一柄细剑,“琴中藏剑,剑发琴音”这八字,是他老先生武功的写照。
雪花球
飞雪边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越女剑
章鱼烧48号铺
疯行
金庸一共十六本书: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加一部《射雕英雄传》(旧版),加一部《越女剑》。
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金庸的武侠小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回到拉萨2008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ζ"潮汐丶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水煮青蛙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依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还有一部 越女剑
Oliver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侠骨柔情
金庸先生的作品有: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写过哪几部作品
lucky爱旅游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布哈斯赫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答案补充 金庸不是只写武侠小说,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写了些,不过就不出名了
●其他
金庸小传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 越女剑
越女剑(英文版)
●金庸非武侠文集
“大国者下流” 相思曲与小说 北国初春有所思
快乐和庄严 历史性的一局棋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书的“续集” 谈各国象棋 围棋杂谈
也谈对联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金庸的中国历史观
三十三剑客图 金庸北大讲演纪录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韦小宝这小家伙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袁崇焕评传
亲亲幸福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5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男主角陈家洛就是海宁县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工作期间,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并在《新晚报》上连载。随后一发而不可收,《碧血剑》、《雪山飞狐》,直至《射雕英雄传》,奠定了他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射雕后,金庸离开了大公报,手创明报,随后的《神雕侠侣》等大部分小说均在明报上连载,直至封笔之作《鹿鼎记》。至此,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一部短篇《越女剑》,其他十四部长、中篇小说取书名第一字而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很让我无话可说。《侠客行》、《碧血剑》、《鸳鸯刀》、《连城诀》也没有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东西。我在正文中分别有几篇文章,不再一一赘叙了。
《白马啸西风》里最打动我的是这句话:“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办法?”每次读到,都不禁叹息。
一般认为,《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只有肉欲,没有爱情。可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肉欲,就不是爱情吗?爱情真的是我们想像中的、宣扬中的那般纯净和美好吗?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可爱的小汤圆
linxiw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MiyanaLeung
monicasy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小松鼠胖达
谢谢悟空邀请。
令狐冲一生可以分几个阶段,一个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是《笑傲江湖》里的成长时期,再有就是《笑傲江湖》以后的人生。令狐冲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在华山派从小长大,跟着师父师娘学艺,跟着师妹玩耍的日子了,那时候他在江湖上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武功不入流,没人给他面子,可是他快活呀。
待到了《笑傲江湖》的世界,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认识了许多人,在江湖上名气大增,还搭上了日月神教的圣姑,好像是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这时候令狐冲过的相当痛苦,他挣扎于师妹背叛,师父排斥,同门误会的漩涡之中,再加上身受重伤,被桃谷六仙和不戒和尚几个糊涂蛋注入了异种真气,身体的摧残也让他备受煎熬。如果让令狐冲选择,他绝对愿意选择还跟过去一样,每天快快乐乐,跟着小师妹玩玩闹闹,最后成亲,接管华山派,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令狐冲之所以过的如此痛苦,有外在因素,也有他自己本身的缘故。首先,令狐冲的性格跟师父岳不群完全就不是一路人,令狐冲虽然聪明,但是是个直性子,心无城府,想什么就做什么。看看岳不群那么规矩的人,令狐冲却喜欢喝酒,颇有点放浪形骸的样子。岳不群表面公正无私,实际上是个利益至上原则,凡事先看利害,再看是非。令狐冲表面上无行无德,实际上内心正直,凡事都讲是非对错,不计较利益得失。开始时候令狐冲喝酒也好,胡闹也好,跟岳不群没有什么根本利益冲突,岳不群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不计较。但到后面令狐冲武功大进,甚至有外人说他已经超越岳不群,该他来当这个掌门,这对名利心虚荣心极重的岳不群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的矛盾才不可调和。后来,岳不群不仅陷害冤枉令狐冲,还把他逐出师门,甚至屡屡要害他性命。
令狐冲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从小跟着岳不群夫妇长大,在他心目中,师父师母早已经是亲生父母一般的存在。小师妹青梅竹马,他曾经无数次希望两人可以喜结连理。但是这一切全都毁了,令狐冲痛苦的无以复加,甚至在洛阳时候借酒消愁,几乎就要毁掉。这些痛苦只有令狐冲一个人知道,但是在外人眼里未必是这样的,比如说莫大先生。在莫大先生眼里,令狐冲活成了他年轻时候想活成的样子,很是艳羡。
莫大先生跟令狐冲第一次相遇,在场有他师弟刘正风,有魔教曲洋,有个小姑娘曲非烟,有嵩山派费彬,再有就是令狐冲和恒山派仪琳了。莫大替刘正风出头,杀死了嵩山费彬,对于那时候的令狐冲,他几乎没有理睬,但必定也会对这个年轻人留下印象,为啥呢,作为华山派首徒,居然跟一个小尼姑在一起,这事是非曲直是什么,莫大不清楚,但势必会觉得令狐冲这小子不一般,不按套路出牌。你师父岳不群是那样道貌岸然的一个人,做徒弟的居然跟尼姑厮混,也是奇了。
莫大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令狐冲第一次看到他时,他骨瘦如柴,好似一个痨病鬼,令狐冲压根无法把他跟衡山掌门人联想到一块。莫大出身贫苦,拿着一把二胡,倒像是那种贫困潦倒的街头卖艺人。而刘正风曲洋谈论起莫大的音乐来,觉得俗味太重,脱不了市井气息。这样看来,莫大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世俗之人,他有着武林中人的高强武功,又有着一般俗人的哀怨情仇。当然了,身为一派掌门,莫大首先肩负巨大责任,他有着自己的精明和顾虑。
记得令狐冲互送恒山派一干女弟子的时候,恰逢任盈盈失陷少林寺,令狐冲想去救助又走不开,这时候莫大出现了,跟令狐冲来了一番近距离交流,结果十分相投,莫大先生十分看好令狐冲,还说令狐冲是正人君子,自己年轻时候倘若面对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小姑娘都不一定把持的住,看当时情况,莫大没有必要自贬自己来抬高令狐冲,他说这番话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莫大平日里或许有伪装,但是看到令狐冲这样的耿直少年就露出真性情来,甚至还爆了粗口,他还让令狐冲就娶了任盈盈。那个时候令狐冲早已经名满江湖,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莫大先生作为一个老江湖,这些事情自然都知道。
实际上,看莫大晚年时候的言行就看出来,莫大是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但是一辈子过得并不快活,可以说相当不如意了,不然不会一只二胡尽是哀怨至极的曲子。他很羡慕令狐冲的人生,可以随便跟人结交,年少成名,朋友遍天下,还受到天下最漂亮最有权势的女人的青睐,这些都是莫大想要而得不到的啊。一番交流下来,莫大发现自己跟令狐冲很对脾气,推心置腹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至于令狐冲他所忍受的痛苦和无奈,莫大是感受不到的。
当然,作为一派掌门,仅仅因为后辈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就主动去结交实在是跌份的,莫大先生自然不会如此跌份。他跟令狐冲结交更重要的原因是令狐冲跟他自身利益休戚相关。当时衡山派作为五岳剑派之一,有着日月神教这个大对头,五岳剑派内部,嵩山派虎视眈眈,自己师弟就是被嵩山派所害,单靠自己力量无法对付如此厉害的对头。这个时候令狐冲横空出世,他剑法绝伦,是华山派大弟子,跟恒山派交好,更是日月神教二号人物任盈盈的心上人,这样一个人物,当然要好好结交了,将来无论对付日月神教还是嵩山派,都有可能成为一大助力。而且听说他跟师父岳不群闹得挺僵,正是拉拢的大好时机呀。
曲洋评价说莫大市井气息太重,正是因为这样莫大才有着一般武林人士没有的精明。最后五岳剑派各个掌门人物死绝,唯有莫大先生活了下来,莫大的处世能力可见一斑。莫大主动与令狐冲结交,既是欣赏令狐冲为人,又符合自己利益需求,实在是一举多得,高明之举。
andybogard888
“潇湘夜雨”莫大先生,衡山派掌门人。爱拉胡琴,“琴中藏剑,剑发琴音”让人防不胜防,无处躲避。第一次出手就击杀了嵩山派十三太保之一的“大嵩阳手”费彬,解救了令狐冲和仪琳的性命。后来又劝令狐冲迎娶任盈盈,对令狐冲算是非常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莫大是个性情中人,这点和令狐冲一样。作为衡山掌门,他看透了左冷禅的狠毒,看穿了岳不群的虚伪。他没想到伪君子岳不群门下竟有这样坦荡磊落的徒弟,很是惊讶。他曾在鸡鸣渡的小酒店和令狐冲促膝长谈,十分称赞令狐冲的人品,作为五岳连枝的衡山前辈,自然非常喜欢这个后生。
其次,莫大先生虽然是武林的隐者,但他无时不刻在关注着五岳剑派的事。当费彬要杀刘正风、曲洋灭口时,他出手了;当嵩山封禅台比武时,他出现了。他虽然屡次出手,但难挽五岳剑派的沉陷和颓势。令狐冲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他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正义和洒脱,令狐冲才是五岳剑派真正的希望。所以他极尽全力,不时出手帮助令狐冲。
令狐冲和任盈盈新婚之夜,莫大先生再次出现,并以琴声道贺,可见其言行的坦荡不羁。金庸先生的这段构思,呼应了“笑傲江湖”之旨,真是神来之笔!
东软王坤
莫大先生是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衡山派掌门人,江湖人称“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以一曲潇湘夜雨名动江湖,一把胡琴奏的“潇湘夜雨”悲咽凄凉,令人难以忍泪。‘琴中藏剑,剑发琴音’,,莫大先生一柄又薄又窄的利剑,使出的“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教人防不胜防,无可逃避。
令狐冲,一个放荡不羁的江湖后辈,浪子情怀,不屈与人的个性又满怀侠义。辈分上来讲莫大是令狐冲的师伯,但是两人却成了忘年之交,令狐冲可以说的莫大唯一的朋友。
莫大看到令狐冲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莫大先生是欣赏令狐冲的。他总共只用了两眼,就认定了令狐冲是一条好汉。
第一、“你助我刘正风师弟,我心中对你便生了好感”。其中对师弟刘正风的关心,溢于言表,莫大看似孤僻,外人看来和师弟不和,其实内心是火热的。
第二、看见令狐冲仗义帮助恒山派的尼姑们,立刻便认定了这个人值得结交:“男子汉、大丈夫!我莫大好生佩服。”大拇指一翘,右手握拳,在桌上重重一击,“来来来,我莫大敬你一杯。”
莫大先生是孤独寂寥的,是不太被人理解的。在衡山城的小茶馆里,吃瓜群众们兴奋地传播着关于他的各种谣言,“剑法不如师弟”、“一剑只能刺三头雁”之类的话语。
江湖中,唯独能欣赏莫大先生的,只有后辈令狐冲。在旁人眼里猥琐、市井的莫大,在令狐冲看来却是个英雄人物:“偶尔眼光一扫,锋锐如刀,但这霸悍之色一露即隐。”在令狐冲的眼里莫大:“武功识见,俱皆非凡”。
贰鸑玖囸暒
首先莫大先生这个人人品性格不错,不似某些伪君子,他可能也比较喜欢令狐冲的人品性格;其次,从莫大先生经常拉的曲子来看,他年轻时也是那种笑傲江湖的洒脱之人,这一点令狐冲跟他很像,一个人看到一个跟自己很像的人,很容易增加关注。
slowlydewy
投缘,或者性格决定!
对于五大剑派,也许是名门正派,也许是门规森然,这里的弟子皆都可以看作批量生产,缺少个性,标准的流水线产品!
所以出一个莫大先生,来一个令狐冲,这一老一小,对于五大剑派来说,的确也是另类,所以彼此也很投缘!
因为投缘,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更加关注,人性使然!
说到底,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HopkinsChau
“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其实本质上和令狐冲是一路人。
年轻时他和令狐冲一样,也有过刻骨铭心的失恋,所以才会每日拉那首“潇湘夜雨”,郁郁寡欢。
莫大给人的感觉是外冷内热,虽然和师弟刘正风不和,但是却一直默默关注着师弟的动态,在刘正风全家惨遭灭门之后,莫大现身,杀了大嵩阳手费彬给师弟报仇。
他对令狐冲同样如此,令狐一路护送小尼姑,莫大暗中跟随。
虽然带有考察令狐冲的意思,但是也是一种暗中保护。
令狐冲果然经过考验,莫大“心服口服”。
故事的结尾,莫大也算是“笑傲江湖”,不输不赢。
而他一直关注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就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结局。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关注下“孙少侠品金庸”,会带给您更多不一样的阅读体会。悠悠我我
额,原著没有看过,只看过电视剧,
莫大应该是跟着刘正风认识的令狐冲吧?当初刘正风为了跟魔教长老曲洋一起合奏笑傲江湖曲,被武林中居心叵测之人挤兑,曲洋长老也被魔教追杀,令狐冲为了帮助这两位知己完成最后的遗愿,把曲洋交给刘正风的琴顺利带到,才结识了莫大。
其实个人感觉,在笑傲江湖里每位武林前辈都很照顾令狐冲,比如说方正大师,冲虚道长,还有任我行,定逸师太等等,小到桃谷六仙,还有田伯光,其实正常人看来,他们都不是什么正经角色,但是正因为令狐冲的江湖义气,侠客精神打动了他们,令狐冲就仿佛江湖中一股清流,为人正直善良,敢爱敢恨,深得武林中人的信赖和支持。因此令狐冲才会在未来的武林争霸当中顺风顺水!步步高升!
tinafotvb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一直明里暗里关注着令狐冲,这是为何?
同时,在整部《笑傲江湖》里,关注令狐冲的远远不止衡山莫大一人,少林方证大师、方生大师,恒山派“三定”等都莫不一直在关注着令狐冲,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个中缘由,且听我一一道来:
01
对衡山派莫大先生而言,关注令狐冲,就是关心自己及衡山派的前途命运。衡山派莫大先生,人称“潇湘夜雨”,是衡山派的掌门人,其生性淡泊名利,闲云野鹤,喜好云游四方,他酷爱音律,尤擅二胡,一把胡琴从不离手,琴中含剑,也是其杀人的兵器。
衡山派在江湖中的地位逐渐没落,到莫大先生手里时,前期仅能勉强自保,后期,面对嵩山派左冷禅的兼并,和五岳其他几派一样,岌岌可危,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其实,面对嵩山左冷禅的崛起,江湖各门各派都没闲着,除泰山派被收买归顺外,五岳其他各派都各自心中有数,都在暗中谋划着自己的应对之法。
如华山派岳不群,一心谋取辟邪剑谱,对抗左冷禅,恒山派面对嵩山左冷禅的拉拢和武力镇压,毅然选择硬抗,衡山派表面消极应对,暗中却在积极寻找机会,等等。
令狐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横空出世,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学得“独孤九剑”,剑法超群,以他的武功剑法,是唯一能与左冷禅抗衡的人。
他出自华山派,又不为华山派所容,甚至被逐出华山派,因而,他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对莫大先生来说,令狐冲若能与左冷禅对抗,将大大减轻他衡山派的压力,至少可令左冷禅短时间无暇顾及衡山派。
02
令狐冲是对抗野心家打击、兼并的最佳代理人。如前所述,令狐冲出现的时机,正是五岳其他几派危机四伏的时刻,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左冷禅刚倒,又冒出一个岳不群,而且更加令人头疼。
经过数次考察后得知,令狐冲心地善良,做事侠义,并无野心,若由他出面,与野心家们对抗,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因而不管是莫大先生,还是少林方证大师,都极力促成令狐冲出头,率领各路人马,不论正邪,与左冷禅、岳不群对抗。
这样一来,不管谁输谁赢,得益的永远是衡山、少林等,渔翁之利的布局,确实棋高一着。
03
令狐冲是大出各方势力意料之外的一匹黑马,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是情理之中的事。令狐冲的出现,确实大出各方势力的意料之外,他年纪轻轻,刚出道时虽是华山派大弟子,却武功平平,根本不入流,没想到事隔不久,他再现身江湖时,却已是剑法卓绝的一流高手。
懂行识货的高人,如少林方生大师,认得那是“独孤九剑”,他竟一夜之间竟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世外高人风清扬的传人,这已足够神奇了。
然而更奇的是,如此青年才俊,别门别派是求之不得,华山派居然将他逐出师门,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令人关注。
这些,在衡山莫大先生、少林方证大师等各方势力的眼里,都是非同小可的大事,必须时刻关注,弄个明白。
因此,对衡山莫大先生来说,令狐冲的一言一行,关系着衡山派自身的死生存亡,关注他,就是关心自己,这就是衡山派莫大先生关注令狐冲的真正原因。
我是周会,专注解读金庸、古龙武侠,“人生苦短,江湖情长”。更多评论与感悟,请点击左上角头像关注。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老孙
莫大先生是《笑傲江湖》中的一抹异彩,他不同于其他四派人物,既不像岳不群、左冷禅那样衷于权力,也不像定闲师太、天门道长那样嫉恶如仇。他一直游离在江湖内外,活得像个孤单的诗人。
在《笑傲江湖》中,他与谁都没有交集,更像是不屑一般,却唯独对令狐冲倍加关注,这是为什么呢?据我分析,应该是令狐冲活成了莫大最想成为的样子,或者说,莫大先生在令狐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活一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惋惜与遗憾,常言道:“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莫大也不是生下了就一副寂寥的样子的,肯定是经历了很多不如意之事,备受打击,才成为了如今的莫大。
而他对令狐冲格外关注,最有可能,就是莫大先生在令狐冲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模样,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放荡不羁。
令狐冲与莫大,是正派人士的两种极致人生。令狐冲选择小我,得以笑傲江湖;莫大选择大我,承受折磨。
金庸先生对莫大的前半生,并无任何描述。但是我们也可以进行推测一下,莫大先生是如何变成这幅模样的?
莫大年轻的时候,也许也是一位出色的剑客,鲜衣怒马,翩翩少年,一手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使的是出神入化,他也曾想着仗剑江湖,肆意快活。
但他是衡山派首徒,也是衡山派二代弟子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想逃,却逃不掉,衡山派的千钧重担,最终还是落在了他身上。
他本不想接,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没有人懂他,但是师命难违,可能在骨子里,师命始终是大过天吧。
就这样,他放弃了自己的江湖,却踏入了另一条不归路。什么名利地位、脸面名声,他根本就不在乎,当掌门之前他就不在乎,当掌门之后亦是如此。
为了保住衡山派百年的基业,为了完成师傅留下的使命,即便他不愿意,他也只能在权力的漩涡中不断徘徊。
他既无奈又怨恨,哀莫大于心死,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
莫大身处权力的边缘,因此他比谁看得都清楚,比谁都看得深远。他知道五岳剑派之中,唯一能担当大任的,只有左冷禅,但是他心术不正,奉他为主,对整个恒山派来讲,绝非善事。
再看华山派的岳不群,嘴上是孔孟之道,为人处世却光滑无比,道貌岸然,比起左冷禅,他更像一股巨大的威胁。至于泰山和北岳恒山,虽然心中有大义,却和自己一样,实力孱弱,只能自保。
他只能凭一己之力,在五岳剑派之中周旋,隐藏实力,不与任何门派发生争端,就连左冷禅,也从来没把他当过竞争对手,衡山派得到几十年的安宁日子,全赖莫大的为人低调。
他本以为,若能保得衡山派周全,他这一生不活也罢,但是自从一件事过后,他终于明白,沉默已经不能自保,唯有抗争,才能真的站起来。
这件事,就是刘正风被杀。
南岳衡山健在,左冷禅虽为五岳之主,却完全不顾及他这个掌门的面子,堂而皇之地杀了刘正风全家老小。
这个时候的莫大,才是真正的醒悟了,他杀了费斌,就是他反抗恶势力的开始。但是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实力,是不够的。
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令狐冲身上。最开始听说他,是从岳不群口中听说,他的大徒弟是个登徒浪子,行事多余礼教不合。
但是他不信,经过了刘正风一役,他看出了令狐冲心中的正义,还有那种不服输的倔强,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但是他还需要经历最后一个考验。在护送恒山派的师姐妹途中,面对着满船的妙龄尼姑,令狐冲正襟危坐,从未越雷池一步。这点,就算是莫大也难以做到。
莫大先生看中了令狐冲的道义,在心里是把他当做五岳剑派真正的接班人,如果令狐冲能够成为盟主,那么对于恒山派,甚至整个五岳剑派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同样这么认为的,还有方证大师,与武当的冲虚道长。
莫大先生格外关注令狐冲,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莫大先生就像一位历经风霜的过来人,他们的人生至此已经无法改变,但若是能看着下一代人,完成守护正义的梦想,那也真真是极好的。
令狐冲果然没有辜负期望,日月神教因他而走向正途,五岳剑派因他而得到休养生息,江湖中几十年的波诡云翳,都在这个年轻人的指挥下,得到了太平。从这点来看,莫大先生功德无量。
参考:《笑傲江湖》原著。
带头大哥
一
莫大是身在五岳剑派这场棋局之中的一颗棋子,他自己知道这个身份,可他又特别想摆脱这个身份,进而成为下棋之人。但是衡山派孤立无援,迫于无奈的他必须要接受棋子这个身份,于是,他就想尽办法成为最靠边的棋子,一方面远远看着棋局的内在变化,将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另一方面他也对整个棋局影响不大,让下棋之人忽略自己。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莫大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身为衡山派掌门人,他没有自己独立的自由空间,也无法摆脱被左冷禅所压制的局面。本来,衡山派有两大高手,莫大和刘正风,二人的衡山剑法都是炉火纯青,在五岳同盟之内算是顶尖的人物。可是,二人的强大直接对左冷禅的并派大计构成一定的威胁,于是打压衡山派就成了左冷禅重中之重的要务。
随后,针对衡山派刘正风“金盆洗手”之事更是左冷禅一手谋划的杀鸡儆猴之计,他血洗刘正风满门让五岳剑派所有前来道贺之人都无比震惊。左冷禅一时风光,而他的野心和狠毒更是暴露无遗。
左冷禅之所以敢于如此不留情面对刘正风开刀,的确在于他找到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交往之事,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左冷禅身为五岳盟主,嵩山派的实力以及左冷禅个人实力都是五岳同盟中最强的;二是他必须借机翦除一切潜在威胁和隐患,稳固自己的实力,而刘正风只是出头之鸟。
作为衡山派掌门人,刘正风的师兄,莫大却是陷入两难:若插手刘正风之事,那么衡山派势必要被左冷禅歼灭,一个不剩;若不插手刘正风之事,莫大良心过不去,也被江湖中人取笑。
莫大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于是就只能憋屈,隐忍着顾全衡山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就葬送了衡山派的未来。
二
憋屈的莫大遇到嚣张跋扈的费彬,也是在此时,他第一次见到令狐冲。
看到师弟刘正风以及令狐冲仪琳都被费彬所欺压,莫大内心怒火中烧,只是表面隐忍不发,此时他已经决意要除去费彬,一方面救师弟和这群后辈子弟,另一方面就是为曲非烟报仇,费彬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实在可恶至极。
其实,此时莫大从令狐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令狐冲年轻气盛,狭义心肠,急人之难,敢于对抗实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大嵩阳手费彬,这是莫大内心所赞扬的。若是自己再年轻二十年,可能自己也会和令狐冲并肩作战,无所顾忌,虽万千人吾往矣!
而且,此时的令狐冲却被嵩山派高手所欺压,毫无招架之力,这是不是正如同自己衡山派,被嵩山派上门当着武林同道之面狠狠打脸,衡山派被欺负的如同一个不能还手的小孩子,莫大内心的愤怒和憋屈可想而知。于是,他看到令狐冲也是被欺压,而令狐冲舍己为人敢于对抗的行为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莫大内心的侠气。
两个处境有所相同的人自然会同仇敌忾,两个性格相同之人也许会成为莫逆之交。
莫大的性格也令狐冲性格有诸多相似之处,他年轻之际也肯定有侠义之举,随心而为,只是后来成为衡山派掌门,顾全之事就相对较多,而处于五岳剑派此时的环境,莫大只能以衡山派大局为重,处处考虑的都是衡山派,而非由着自己的脾气而来,故而莫大看起来都是一个苦大仇深的面目,拉的二胡也是尽显凄婉之音,归根到底,莫大心中牵挂之事太多,就像一家之主一样,既要顾全家庭,又得顾全孩子,哪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感受呢!
三
莫大第二次见令狐冲是在令狐冲护送恒山二定途中的一个小酒馆中。
此时令狐冲在江湖已然声名狼藉,被师父岳不群逐出华山派,又救出大魔头任我行,还与魔教圣姑有了感情,这使得令狐冲已然被正派武林所不容,可是他武功高强,好管闲事,又使得他得到部分人的认可,其中认可他人品的首先就是恒山二定,特别是高瞻远瞩的定闲师太,他真正看出令狐冲的本性是侠义心肠,而紧接着还有两个人在暗中考察令狐冲,一个是莫大,另一个就是冲虚道长。
莫大在小酒馆对令狐冲的警告如同当头一棒,让令狐冲认识到自己必须要为任盈盈做点儿什么,尽量也要避免少林寺遭受大难,于是令狐冲赶紧去整合江湖上的诸多准备去救圣姑的人士。
莫大之所以帮助令狐冲,也有他自己方面的考虑:
首先,莫大很欣赏令狐冲。在某种程度上说,莫大就是没有修炼“独孤九剑”的令狐冲,他从令狐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希望令狐冲不要像自己这般心中郁结,一生无欢,于是他鼓励令狐冲去救圣姑,赢得自己的心上之人。
第二,莫大想拉拢令狐冲。再怎么说,莫大也是一派之长,他内心也想着保全衡山一派,可是自己势单力孤,而江湖中人都是狼子野心,除了一个对权势无欲无求的浪子令狐冲,还有谁可以去拉拢。
可见,莫大此举半公半私,既照顾个人感情,又为门派拉来帮手,可见他也是深谋远虑。当然,能够在五岳之争如此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保证实力不受损,保证门派依旧传承,这是莫大的智慧。特别是在思过崖一战,唯有他和令狐冲保存性命,可见莫大不仅仅是有谋略智慧,还有保全自身的技巧,莫大此人,着实让人佩服。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446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柯尹言
乔小巴
wx5634021
风轻云淡lmx
感谢邀请!
我觉得金庸的武功最高哈,这些小说都是经他的笔描述出来的,里面的人一招一式,一形一影都由他“传授”,他才是武功奇才呢,大家说是不是?哈哈
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其中有家国天下,有爱恨情仇,更有儿时永不磨灭的大侠梦。
另外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一个角色最悲剧,金庸笔下的表哥都是个花心的坏人,都是心胸狭窄,薄情寡义的负心汉,结局往往都是凄惨无比。
例如天龙八部中女主王语嫣的表哥慕容复、连城诀中的表哥汪啸风、倚天屠龙记中的表哥卫璧。为什么金庸笔下的表哥,都是如此不堪呢?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他就是那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别人家老婆的徐志摩。表哥是一个负心汉,抛妻并且是破坏别人的家庭的一个人,所以金庸笔下的表哥,大家懂的... ...
渔民Dyson
在天龙八部里,在我看来应该是逍遥派武功最厉害吧。毕竟三大主角之二段誉和虚竹都从不同方面受益于逍遥派。关于逍遥派,金庸老先生是从书中不同人物关系来突出的,所以逍遥派的武功也应该从不同人物来体现。
创派祖师——逍遥子,逍遥派武功讲究轻灵飘逸、闲雅清隽、威力无穷。本部天山缥缈灵鹫宫,逍遥子门下弟子有: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这三位为第二代传人。逍遥子分别传授他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神功(天山童姥),北冥神功(无崖子),小无相功(李秋水)。无崖子作为下一任掌门人。无崖子还学了凌波微步,小无相功,修为极高,拥有几十年的深厚功力。天山童姥还有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精通医学,精通暗器生死符并且以此掌管九天九部婢女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数千人,可以说是天龙八部里女性中武功最高的。而李秋水还有白虹掌力和传音授魂大法以及从无崖子那里学来的凌波微步。
第三代传人是苏星河,丁春秋。苏星河精通琴棋书画、医学占卜,但是不擅长武功。而丁春秋学了由北冥神功改编的化功大法,善于用毒,阴险毒辣,并且创立分支门派——星宿派。
为什么说逍遥派武功厉害呢,我们先从虚竹来看,他获得了无崖子的毕生功力,并且获得了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大部分功力,武功在武林中鲜有对手(和鸠摩智对打不落下风,打败丁春秋,这些都是江湖一等一高手了),只是还未把这些功力化为己用,如若之后全部吸收,必将是江湖顶尖高手。
再来看段誉,他偶然学的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这些武功就足以让他步入超一流高手之间。号称南慕容的慕容复都拿凌波微步没有办法,足以见得逍遥派武功之高。
在天龙八部里面,虽然天下武功出少林,但是逍遥派武功确实很强,并且十分怪异,练好其中一种,便可以挤入江湖一流高手之列。
好句分享:
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两人。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人间失格》
烟头
金庸笔下门派众多,如五岳剑派、峨眉派、武当派等等,这些都属于名门大派,然而武功最高的门派,当属少林。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所言非虚也,少林在金庸笔下,占据许多高手席位,这些人的武功,都是相当霸道的,下面我分析一下堪称天下第一的高手,如何难破少林,详加分辨之下,就可知少林一派,确实非同小可。
首先少林有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这两大武功,都属于少林绝学,威力不容小觑。单说七十二绝技中的一种,便可独步天下,在天龙时期,慕容博和萧远山藏身在藏经阁三十年,窥探少林武功绝学,二人将降魔仗法和拈花指法练至炉火纯青。这二人都是绝顶高手,况且慕容博还有还施水阁,为何要藏身少林呢?这恰恰说明一点,少林派的武功,绝非其它门派所能及也?
十五部小说之中,许多高手慕名而来,以此挑战少林派,一来想印证自己的武功,而来可扬名天下,毕竟以自己的武功修为,能一挫少林高手,这当然值得吹嘘一番。然而许多高手来到少林,几乎无人能够取胜,这些都说明少林派的武功,确实是无人能挡。
我以天龙时期、笑傲时期、倚天时期,这三大武学盛世作为分析,少林是否为武林至尊,咱们一看便知。首先天龙时期,鸠摩智的武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人精通小无相功和少林七十二绝技,虽然是以小无相公催动,但威力也不容小觑。而且他还精通火焰刀,这种武功类似六脉神剑,按理说鸠摩智的武功决然不弱,可是只身来到少林之后,没有讨到半点便宜,鸠摩智以拈花指法和金刚般若掌作为炫耀,以此震慑众位高僧。然而虚竹的出现,让鸠摩智没有料到,任鸠摩智如何发招,虚竹都能化解。
许多人说虚竹所用武功,并非少林绝学,其实此言差矣。虚竹所用的是少林罗汉拳和韦陀掌,这两套武功,都是少林入门功夫,也正是因为如此,鸠摩智始终难以取胜,甚至虚竹凭借一招黑虎掏心,就让他无可奈何。咱们换个角度分析,倘若虚竹修炼任意一种绝技,鸠摩智能支撑多久呢?武功如此广博之人,来到少林之后,都是无功而返,试问少林武功,怎能不算最强呢?
笑傲江湖之中,恐怕除了东方不败和风清扬,以及令狐冲之外,就属任我行武功最为霸道,或者这些人并列其中。然而任我行来到少林之后,掌法和内力,不敌少林方证大师,由此可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即便任我行武功高强,也无法取胜。
许多人说二人之战,任我行取胜,其实在我看来,任我行掌击余沧海,乃是计斗少林方丈,果不其然方丈用了一招“围魏救赵”,虽然救了余沧海,可是膻中穴却遭到任我行一指。这不算真正意义的取胜,而是利用计谋,因为任我行深知,若非如此,必定难以取胜,他不想留在少林寺一辈子,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方式。故而在笑傲时期,任我行这样的高手,都无法击败少林,旁人更是难以办到。
张无忌三斗少林神僧,渡厄、渡劫、渡难,三人的辈分和武功,要高出少林见闻智性四大神僧。这次打斗分为三场,首次张无忌独闯少林,没有取胜,二次与杨逍和殷天正联手,依旧没有取胜,待到三次与周芷若联合,结果还是一样,以平局收场。
其实在我看来,初次相斗之时,若非三僧相让,张无忌恐怕不敌,毕竟有成昆偷袭,二次相斗殷天正力竭而死,这算不得平手,至于三次相斗,三渡神僧善心大发,故意让张无忌有机可乘。
张无忌武功极为广博,丝毫不逊色神雕中的杨过和天龙时期的慕容博,可即便如此,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以及圣火令之间的配合,都无法击败三位神僧。从这些情节分析,少林当之无愧第一,无论是内力易筋经,还是外家功夫七十二绝技,少林都当仁不让。
而且少林之中,还有许多绝顶高手,如练就易筋经的那位疯僧,以及斗酒僧,还有藏经阁中的扫地僧,这些人都代表少林,甚至是少林叛徒火工头陀,武功都是不容小觑的。而除了少林之外,峨眉和武当,虽然也是百年大派,可是与少林相比,还是棋差一招的。
milky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武侠小说?
yukiya78
越女剑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分别是: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早期中篇)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死胖子_Suereey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笑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武侠小说——
续鹿鼎记 《碧血剑》 《鸳鸯刀》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现代小说——
大国者下流 《相思曲与小说》 围棋杂谈 韦小宝这小家伙
杂文——
书的“续集”
网友文集——
谈各国象棋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历史性的一局棋 快乐和庄严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袁崇焕评传 也谈对联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原贴:金庸改版的小说有哪几部?
海之声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呆 回答时间 2008-01-20 18:38
其他答案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十四部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小漂回来
《雪山飞狐》(1959年)
《连城诀》(1963年)
《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傲江湖》(1967年)
《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客行》(1965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血剑》(1956年)
《鸳鸯刀》(1961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武侠小说??
shelleyxie82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qq76492934
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金庸的武侠小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
katrina_wang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徽溪小菜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很让我无话可说。《侠客行》、《碧血剑》、《鸳鸯刀》、《连城诀》也没有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东西。我在正文中分别有几篇文章,不再一一赘叙了。
《白马啸西风》里最打动我的是这句话:“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办法?”每次读到,都不禁叹息。
一般认为,《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只有肉欲,没有爱情。可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肉欲,就不是爱情吗?爱情真的是我们想像中的、宣扬中的那般纯净和美好吗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武侠小说??
NANA小妍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有哪几部小说
马振东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原贴: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哪几部
明明是自由的鱼
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
扩展资料
金庸小说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
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小说
百度百科-金庸
原贴:金庸小说有哪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