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过几本小说,基本都属于记实性文学。印象最深的有三部,推荐如下:
01 《
活着》——余华
初次读余华的《活着》,是受朋友的推荐。说实话,读这本书时心里五味杂全……
作者以平稳、毫无渲染的口吻讲述了男主人公福贵充满波折的一生。原为地主家少爷的福贵生活安定、衣食无忧,但好赌成瘾、风流成性的他在一次赌博中被人设计,将家产输了个精光。
而后,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妻子相继病逝、女儿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小外甥把煮熟的豆子当成零食吃被撑死……
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贵孤苦伶仃一个人……
读完《活着》的一段时间,我再次对生活陷入了沉思,我们那么努力的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者在最后给出了我们答案: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货是:生活的压力减轻了很多,生活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特别是当自己因加班累到生病、累到狂吐的时候……
这本书被评为“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之一,也曾被改编成由葛优、巩俐主演的电影,如果你也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活着》是个不错的选择。
02 《
平凡的世界》——路遥
作者路遥曾说:“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记实性文学作品,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该书是路遥历经6年时间精雕细磨,用生命写成的百万字巨著,它几乎耗尽了路遥一生的心血。当然读者也给了他中国文坛的最高赞誉,在1991年,也就是路遥离世的前一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矛盾文学奖。
这部书共分为三部,主要以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黄土高原为背景,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主线,全景式展示了那个特殊年代,一代中国青年不甘命运的捉弄,勇于突破局限,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有人说:“读懂了它,也就读懂了人生。”
这本书曾激励了亿万读者,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
马云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
贾平凹曾对路遥做出这样的评价:
路遥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像火一样燃出炙热的火焰。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记实性文学,如果你也在平凡的人生中偶尔遇到无法跨越的门槛,如果你也希望拼尽全力过好平凡的一生。那么不妨带着深刻反思读读这本深受历代读者喜爱的文学巨著吧。
03 《
人生》——路遥
《人生》是中篇小说,也是路遥的成名作。当初路遥在决定发表这部小说时曾预感: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
事实是《人生》获得了读者空前的喜爱,路遥也因此一炮而红。
这本书主要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一心想要脱离农村,在经历了县城的世界后,又渴望走向更繁华的大都市,为此他不懈与命运做抗争,甚至不惜丢掉金子般的农村恋人巧珍,企图通过婚姻彻底告别“农门”奔向大城市,遗憾的是最终被人举报被迫重新回村劳动的故事。
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以高加林卓越的才华仅仅跳出“农门”并不会难于上青天。可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打破这种局限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高加林败在了过于追求当前还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他对于梦想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机会就拼命绽放自己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这本书,一方面让我深入了解到当时处于城乡交叉地带年轻人的真实处境,另一方面也让我对梦想和爱情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如果你也喜欢中篇小说,喜欢快速了解这段时期人物命运与时代变革的关联,那么相信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时间关系,能安静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算多,所以会尽可能的精挑细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带给人深刻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会刻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甚至随着我们对生活阅历的加深,每次再读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和体会。
—END—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