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小说的cp指的是
幸福沙粒999
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有:
(一)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
首先,小说不同于诗歌、抒情散文等表现性文体,它从根本上是对人的外部现实的摹仿和再现。语言的巨大能量赋予了小说以无微不至的摹仿本领。无论是短篇小说对生活横断面的展示还是中长篇小说对长时段、大空间历史风云的重现,其描摩现实的逼真细腻和广阔无边都是其他摹仿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叙事。所谓“叙事”,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上显示着小说的特性。第一,作为名词,亦即叙事之“事”,指叙述的对象——故事。小说的直接物质材料是语言,而语言是一种线性、单维、时间性的存在,这导致了小说在表现对象上与绘画、雕塑等纯空间艺术及戏剧、影视等时空综合艺术的区别:小说主要是时间性的艺术,对持续的客观过程的摹仿是它的特长。这样,由人物的行动、事件及其后果所构成的“故事”就成为叙事的基本对象,它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可以说,讲故事是小说家的天职,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第二,作为动词,亦即叙事之“叙”,指的是“叙述”行为本身。故事在小说中不像在人类经验中那样自动展开,它必须被编织为语言文字通过讲述呈现出来;小说也很少按照故事的本然形态来讲述它,而是按照某种策略、在讲述中有目的地把故事加以改造。因此,叙述就是故事在文本中的特殊展开方式,这种经过改造后讲述出来的故事叫做情节。传统小说理论将故事与情节等同混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首先区分了二者,他说“故事是叙述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情。情节也是叙述事情,不过重点是放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1]当代叙事理论对此种解释未必赞同,但却一致接受将故事和情节加以区别的做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故事是事件的原貌,情节是故事被讲述的结果。读者从小说中看到的是情节,但通过情节又可以还原故事的原貌。在从故事到情节的转变亦即“情节化”的过程中,作家采取一系列手段,以实现特定的美学目的。这些手法有事件顺序的重组,视角的选择,概述与场景的交错,叙事速度的调节,重复、悬念等技巧的运用,抒情议论的穿插,等等。“情节化”的改造彰显、淡化、转移故事的原有意义或赋予故事新的意义。例如,鲁迅的《孔乙己》对孔乙己故事的叙述,放弃了孔乙己的自我叙述、作者的全知全能叙述、酒店掌柜及酒客们的叙述等诸种可能性,独独选择了新来酒店不久的小伙计为叙述担当者,就至少在三个方面加强了小说的表现力:1.仅通过酒店生活片断就能窥见孔乙己的漫长一生;2.“旁观者的观察评价”与“孔乙己的自我观察评价”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性;3.造成了一个“酒客看孔乙己、小伙计看酒客和孔乙己,作者看小伙计、酒客和孔乙己”的复杂的深度透视关系,大大丰富了文本含义。[2]又如,俄国作家普宁的轻轻的呼吸本来是一个血腥的凶杀故事,但作者通过重组事件顺序,完全改变了故事的意味,死亡的残酷被消解,相反,女中学生奥丽雅那充满活力的青春美荡漾在情节的字里行间。[3]总之,好的故事是重要的,但小说家的创造力更表现在如何讲述它,亦即如何驾驭情节上。
最后,小说是虚构的产物。小说中的故事具有“经验”和“符号”的两重性。它既描写活生生的、具体的个别的现实,又超越了个别,蕴含着作家对世界的普遍认识。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4]。小说家在现实中把握生活的“必然规律与可然律”,然后通过想象在更具概括力的虚拟生活中传达出来,所以虚构是小说的普遍特征。虽然它最逼真地摹写生活,但“小说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它的‘假’的”,“要有虚构,小说才能写得活”[5]。
(二)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小说世界的主人公。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法国“新小说”派曾以“静物写生”的方式写小说,将人从小说中驱逐出去,这不过是个极端的试验,况且,“新小说”也仍是关于人的:它是被高度物化的现代人处境的隐喻。至于有些动物小说,更是把人格“拟物化”的寓言。可以说,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存在的。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家的重要任务。小说拥有着最丰富的人物塑造手段: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既可静态地描画,也可在激烈斗争中展现;既可正面呈示,又可侧面点染。除了直观性不足外,小说在一切方面都胜于同是刻画人物的戏剧和影视。
亚里士多德曾强调“行动”是叙事艺术的首要因素,“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6] “行动”也确实是历来小说(特别是早期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有力手段。但晚近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心理现实,性格乃是人的本质所在。自从黑格尔指出性格才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7],小说艺术描写的重心开始有所转移——日益转向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描摹。恰恰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19世纪以来,小说家们各显身手,创造了心理分析、客观投射、内心独白、意识流等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段,使小说成为勘探灵魂深度的最有效的武器。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描写对象。现实主义小说把环境描写视为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必要条件,“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8]是现实主义的原则。人们习惯上把环境同情节、人物并列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可见对环境的重视。好的环境描写不仅是人物刻画的手段和逼真再现现实的途径,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风景画大师屠格涅夫笔下的景物描写。
小说通常依据篇幅及反映生活的广度加以分类。西方小说只有长篇小说(Novel)和短篇小说(Short Story)两类,中国则习惯于分成长篇小说(10万字以上)、中篇小说(3万字到10万字)、短篇小说(3万字以内)。近年来,又兴起了比短篇小说更短的小小说,又称千字小说,微型小说等,一般在千字以内。
原贴:小说的审美特征指的是什么
Enid
新中国与旧中国(指1912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民国时期)时间分割点是1949年10月1日建国,10月1日后开始算新中国。
历史教材中的“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_心随梦走
新中国就是1949年10月1日建国,10月1日后开始算新中国。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扩展资料: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具体事件是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
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法判处大贪污犯、原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和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死刑。
参考资料来源: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
具体而言:
(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友情提示:“初期”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概念,和精准的统计词汇不同,比较宽松,一般出现于普通记事中。
新中国与旧中国(指1912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民国时期)时间分割点是1949年10月1日建国,10月1日后开始算新中国。
翔的左脸
网游小说目前已经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网游小说最先的起源因该追究到网络游戏传奇的开始,在很多网游玩家对网游兴起的狂热中网游小说自然诞生了,可以说网络游戏传奇对网游小说起到了决定。网游小说优势和局限性网游小说的魅力在于分享游戏心得体会,让玩家感受到现实游戏做不到的地方,反过来,看了网游小说又促进玩家去玩游戏。可以说看网游小说的都玩过网游,玩过网游又喜欢看小说的一定喜欢网游小说。
网游小说
网游发展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已经逐渐在小说阅读网等小说创作平台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网游小说包括【虚拟网游】【游戏生涯】【耽美网游】【同人网游】另外【电子竞技
网游小说是很多网络游戏的前身,网络游戏是有小说改编而成,许多网游客户群体喜欢读原版小说, 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用户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中,大型游戏(包括大型角色扮演游戏和大型休闲游戏)用户只有39.9%愿意在游戏中付费,而玩大型游戏的文学读者则有72.8%愿意在游戏中付费,付费倾向大大高于整体大型游戏用户。很大的原因是有读小说习惯的人会更容易对虚拟世界产生一种带入感。 对于网络小说改编的网游,有37.8%的大型网游玩家表示愿意去玩,而有57.5%的网络文学读者愿意玩网络文学改编的游戏,该比例再次明显高于整体网络游戏用户的选择比例。 因此国内大型网游运行商正把大手伸向文学读者的玩家,相应的也促进了网游小说的快速发展。
原贴:网游小说指的是什么?
穆林
阿假
原贴:官场不变”指的是什么?
Sophia昕
业绩非凡,几千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爱戴。姜尚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
创始人,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
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尚姓姜,氏为“吕”。在上古母系社会时期,孩子随母姓,考“姓”字为
“女”加“生”可知,“姓”为母亲社会的产物。 后来,男性社会地位提高,出现
了跟着父亲姓的。父亲的姓叫“氏”。 再后
来,人们即有“姓”,也有“氏”。春秋战国
之后,“姓”与“氏”才逐渐合二为一,就
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
姜尚生活的时代虽然已是父系社会,但
他还是随其母姓姜。据说,姜尚的祖先常辅
佐大禹江水,立下大功,受封于吕(在今河
南阳西),所以以吕为氏,后人于是也叫他
吕尚。
吕尚刻苦研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
究治国安邦之道,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
负的人。 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
不遇。为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
姜子牙 肉,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一晃
吕尚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而抱负仍然不能实现。 后来他听说西方周文王思贤若
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渭水河边。
关于吕尚遇文王的经过,《史记》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吕尚假装在磘溪钓
鱼,期待着文王来临。这一天,文王出来打猎,路过磘溪,见到正在垂钓的吕尚, 两人搭上话,越谈越投机。吕尚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安邦治国的见解。 文王无比
钦佩,高兴地说;“您正是我祖上太公亶父所盼望的圣人呀!,,从此吕尚又得了个 “太公望”的别号。文王与吕尚同车而归,封吕尚为太师。另一种说,文王暗中集
聚力量,企图反商,被崇侯虎发觉,报告给商纣王。 纣王大怒,把文王抓起来关进 梦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文王手下的大臣散宜生和闳夭知道吕尚很有本事,请他 来,三人商议出一条妙计:搜寻美女、骏马、珍宝献给纣王,表示周对商的“忠
诚”。 贪婪的纣王果然中计,释放了文王。 文王回国后拜吕尚为师。
吕尚给文王出主意,首先“修德以倾商政”。商纣王贪酒好猎不得人心;周文
王便禁酒止猎,争取人心。商纣王肆意压榨百姓,人民困苦不堪;周文王则实行 “裕民”政策,即有节制地征收租税,使人民有些积蓄,产生努力生产的兴趣。
商纣王招诱奴隶,引起其他小国的怨恨;周文王就制定一条“有亡(奴隶逃
亡)荒(大)阅(搜索)”的法律,意思是:奴隶逃亡就大搜索,“谁的奴隶归谁, 不许藏匿逃亡奴隶”。 这样,大大提高了周在诸侯国中的地位。甚至虞、芮两国之 君为争田地打官司,都愿跑到周来解决,因为他们都承认周文王是“仁人”。
天下诸侯听说此事,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有四十多国归顺了周。 接
着,吕尚替文王筹划向周围发展势力。周依次“伐犬戎” “伐密须”“败耆国” “伐邗” “伐崇侯虎”,这些都见于史记•周本纪。周原甲骨中还有“伐蜀”“征 巢”的记载,可见周不但向西,而且向南开拓疆土,势力直达江汉流域。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尊吕尚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
吕尚辅佐武王代纣。出师前,卜龟兆,不吉利,又赶上风雨暴至,诸侯们都很恐 惧,只有吕尚认识到机不可失,坚决劝武主起兵。 果然弄得商纣王措手不及,周灭 掉了商。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储存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散发给穷苦的
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添加封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 得民心。 这些主张也大多出自吕尚。
周取代了商,武王为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土,采取“封建亲戚,以屏藩
周”的政策。吕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县)。吕尚赴齐国,走得很缓 慢。这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里的人对吕尚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
的。 您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赴齐国的人吧!”吕尚听罢,连夜起床登程。 黎明 时分,他来到营丘。正赶上莱国夷人进攻营丘,吕尚及时击退莱人。这件事说明, 吕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吕尚治理齐
国,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简单适宜的政策,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 。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原贴:百家宗师指的是谁?
*●jwj
mittermeyer
黄小末
原贴:耽美小说指的是什么
KellinChiang
原贴:岳家军指的是什么?
❥.静若繁花ヽ
原贴: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
液晶
原贴:“十部乐”指的是什么?
dudususu
原贴:竹马指的是什么?
liutf
原贴:纯爱指的是同性恋吗?
芒果烧仙草
原贴:功能分类指的是什么意思?
游南子
原贴:楔子指的是什么?
嘿啦M_茗梓Zizi
弱水三千这个成语,出处有两个版本:
一:
【原文】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处】《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影响】自《红楼梦》初有影响之后,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
二:
1.“弱水” 【出处】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在古籍中,“弱水”一词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书中。
2.“三千” 【原文】盖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3.“弱水”本来意义: 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
《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称谓流传到现在还在用,比如甘肃省现在的地图上还有一条弱水河。“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当然也只限于特定的地理学著作。
4.“弱水”的引申意: 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的“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是弱水第一次与具体的数字连用。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中也有一句“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其他的诗词中就很少见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后来的小说中用的比较常见些。
5. “弱水三千”一词的形成: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中有诗描述流沙河的险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说法。鲁迅先生在他的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说道:“虽弱水四绕,孤立独成,犹将如何如何...”《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这里也是指遥远的意思。 再到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这便是我们现在口边的弱水三千的意思。
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
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稍微少人知的是近代诗人苏曼殊的碎簪记,里面有段对白:“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此处生僻字,暂未找到)复叹曰:君思‘弱水三千’之意,当知吾心。又问:然君意属谁先?余曰:淑芳。”
5.“一瓢饮”【出处】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6.“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原义:“弱水有三千华里那么长,水量虽然丰沛,但只舀取其中一瓢来喝。”
7. 情歌教父周传雄在2007年的全新专辑蓝色土耳其中主打曲目《弱水三千》。此专辑突破性采用了R&B曲风的新尝试,刷新了歌迷耳中周式情歌的固有印象。
周传雄用歌声陪伴着你我一起打开心门,多一点点想像的视野与明亮的心情,就能看见这世界上其实还有许多未知的美丽风光。
“蓝色土耳其”歌曲的背景弦乐带出高潮,一种歌者的本质情感扑面而来。往日深情忧郁的周传雄此次增添了柔和和明亮的情绪,将爱情演绎地更为浪漫柔情。
旅程的结束,便是恋人们的相遇。而此曲正是描写等待情人时候的凄凉,无奈,但同时也很坚定的心情。颇有中国风的感觉。
原贴:弱水三千指的是什么?
小凝爱大鱼
原贴: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派指的是
longlygodness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原贴: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