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20世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他发表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他被誉为“美国的莫泊桑”,他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著称,在美国文学界有一种文学结尾叫作“欧·亨利式的结尾”。比如他的名篇《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都是短篇小说的杰作。
1《
警察与赞美诗》的写作背景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曾被判入狱五年,在监狱期间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以此获取稿酬贴补女儿的生活费用。欧·亨利这个名字原是监狱中一本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后来成了波特的笔名。
波特在狱中因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1902年,他开始专门从事写作,1903年他与纽约的星期天世界报签约,每周要向该报提供一篇短篇小说,同时他也为其他杂志供稿。他的写作生涯很短暂,1910年6月,他因病离开人世,年仅48岁。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因他的离开而销声匿迹,相反如火如荼的影响力一直蔓延了一个世纪,而且还将继续。
欧·亨利一生处于困顿之中,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因此这些人物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比如工人、女店员、公司小职员、穷艺术家、街头流浪汉、警察、骗子甚至小偷等。
《警察和赞美诗》发表于1904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美国的物质文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社会贫富两级分化日趋明显。这部短篇小说收录于他的小说集四百万。
2故事梗概:寒冬即将来临,流浪汉苏比躺在广场的长凳上睡不安稳了,每年这个时间就是他要到布莱克威尔岛上的时候。
在那里,他可以三个月不愁吃,不怕北风吹,不用担心晚上睡哪里。那个地方对于他而言,就好比纽约佬每年冬天花钱要去南方里维埃拉过冬一样。苏比也是每年上一次布莱克威尔岛,但是每年上岛都要动点小心思,设计一出自导自演的犯罪现场,然后等着警察到来,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是布莱克威尔监狱。
今年也不例外,让警察把自己带走,这件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于是,他优先选择了一个让自己也称心如意的办法,那就是到一家高级餐厅大吃一顿,吃完宣称自己没钱付,接下来的事情顺其自然,被警察带走,最后自己被送到岛上过冬。
然而今年却有些例外,他还没进到餐厅大门就被领班推到了大街上。于是他只能另想它法,苏比捡起石头砸了一家店铺的玻璃橱窗,然后站在原处等着警察来抓。然而警察认为一个干了坏事的人不会坐以待毙,他又一次失算。接着他又一次向逮捕发起冲击,走进一家普通的餐馆饱餐了一顿,吃完说没钱付,等着警察来抓,然而他只被两个侍者粗暴的扔到了大街上,此时警察恰好站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一幕,只是笑笑走开了。苏比心想,看来逮捕成了他一个玫瑰色的美梦,他忽然感觉到离那岛越来越远了。
不过,他不能轻易认输,不然这个冬天怎么过,他还是再试试。于是他准备以一个色鬼的形象去轻薄一把美貌的妇人,主要是警察就站在不远处,而且看上去显得很严肃。他对那位美人说,要不要跟我到家里玩玩。结果,那美人没有按照剧本出牌,大喊非礼引起警察的注意。而是高兴的接受了他的建议,和他一起大摇大摆的从警察身边走过去。最终逃离的是苏比。
接连失败,苏比怀疑自己陷入一个免遭逮捕的魔法,有些沮丧。但当他看到站在剧院门前巡逻的警察时,他打算“扰乱治安”。他装做一个喝醉酒的家伙,手舞足蹈,在大街上又喊又叫。结果警察背对着他,向市民解释说,这是一个耶鲁大学的家伙,他正在庆祝他们让哈特福德大学吃了个鸭蛋。上级给我们的指示是,随他们去吧。
最后的选择是拿一把伞去和别人争执了一番,结果警察都没把他怎么样。他走到一座老教堂前,里面有一位风琴师正在演奏着一曲赞美诗。这支曲子他很熟悉,陪伴过他从前拥有母爱、玫瑰、友谊、雄心和纯洁的思想时的生活。
这一刻,这支曲子慢慢把他叫醒,使他的心灵受到震颤。他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与眼前生活中的不光彩一刀两断,以另一个崭新的面目重新开始生活,同厄运搏斗一番。他打算明天就去市区打份工作好好生活。
就在这时,一名警察出现了,问他在这儿干什么。苏比说什么也没干。警察说,那跟我走吧。第二天早上对他宣布,到岛上去关三个月。
3主题及现实意义欧·亨利自己曾说过:「我的目的在于指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过上体面生活的愿望,即使那些沦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只要力所能及,都愿意回到比较高尚的生活,人性的内在倾向是弃恶趋善的。」这篇小说就展示出这样的意义,另一方面,作者同样认为,生活里永远有一些事情是始料未及的,所以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也是合乎逻辑的。
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苏比干得坏事,都没能引起警察的注意,相反,什么也没干,反倒被判了三个月。这无疑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当是社会底层人民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的社会性,并不是单单体现在他的贫穷和富有上,更多的是一个具有独立的人格,应该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平等的对待和尊敬。
一部经典的好的文学作品,常常能引起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灵魂的拷问,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正是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