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发生的事
两三千字的小说
kitlai
《斩龙》:网游大神失落叶,我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要颠覆命格,扭转乾坤!我要杀尽负我之人,屠尽虚伪之辈!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我要这天上诸神,烟消云散……我要五百块钱,先交房租!!
《全职高手》:蝴蝶蓝著,网游荣耀中被誉为教科书级别的顶尖高手叶修,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俱乐部的驱逐,离开职业圈的他寄身于一家网吧成了一个小小的网管,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在荣耀新开的第十区重新投入了游戏,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和一把未完成的自制武器,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勾心斗角之后,谁夺走了我的荣耀,风雨飘摇之下,希望却不曾破灭。花团锦簇之中,没有迷失方向。万众瞩目之前,我,就在这里回归!
《网游之天下无双》: 失落叶~~手提地狱魔剑,身穿幽魂神光铠,头戴噬魂紫金盔,脚踏浮云踏浪靴,左搂死亡女神,右抱美丽天使。盘踞在极寒死亡之地,一代修罗王横空出世。菜鸟们,颤抖吧!
洋葱炒肉丝
同情LZ,第一次听说老师要学生来写小说的,以前偶们老师都劝我们最好不要写小说。LZ需要什么题材的小说?我尽量帮忙想想。不过,短篇小说的话,一般都很知名,网络上的长篇多。
爱旅行的小丸子
1《天下为聘》架空,一对一,男女一起穿越的,不过是男的空难先死了,后来女的才穿的;前世很无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若即若离的暧昧着,穿越后男女主都很坚定地排除万难在一起了,男主很腹黑。文章中一直穿插着他们在以前在现代的很多事情,挺温馨感人的,当然有心酸无奈的。。。
2《妖湄》架空,一对一,男女主在前世不认识,直到女主做了男主的妃子,两个人渐渐靠近,男主才发现原来他们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他们的相认是因为一个kitty玩偶,挺有趣的。全文都很温馨有趣
3《大唐御医》唐朝,一对一,男女主都是医生,因为公车事故,身穿到唐朝,女主是冰山美人,男主是脾气很好小人物,一路相互扶持,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生存。男主讲的很多话和故事,看似浅显,但都充分体现了小人物的智慧。而且他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公车上带去的种子,改变了很多事,挺好看的
极恶女当家讲得是女主是黑道家族的千金小姐,却是个警察,而男主则是银行抢劫犯,在抢劫的事件中,男女主角双双死亡并穿越到古代。。女主在古代搞女性美容水沙龙及娱乐场,男主则穿成九王爷,男主和女主都很聪明,非善类也非大恶之人。。。。
异界法神,鹿鼎生存法则作者:八月薇妮(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清穿),上云行作者:绿无双(完结),《孤笑倚轻鸿》作者:冬雪傲梅(11.30更新至第三卷第70章重生完结),重生老俩口悠闲红楼生活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VIP完结/应求),(种田 温馨 婴穿)田园大唐作者:田园如梦文,
满意请采纳
zhuling
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
两三千你投个毛?先写两万字再投,上传网站前最好有大纲,新人最好存稿10万字到15万字在上传网站。
各个网站的编辑对投稿的要求都在两万字以上,最好有大纲。
起点的责编QQ可以在起点吧找到。
如果你觉得你写的好,可以两千字就投,但是编辑肯定会回复你字说太少。
如果你写的不好,编辑可能回复都不会回复你。
fish21433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yangyimusic
您先写到你认为差不多时,然后再‘发表新章节’复制到上面,他会有显示字数,如果到了,您可以直接点击‘发表’如果没到,您再多写一点试试,反正仅复制到上面,不会发表……
对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可以,只是一部作品对应一个作者名吧……很多网站都可以,起点应该吧~!
黄蜂1982
本都是比较接近楼主标准的好文,虽然男主不是狐狸,但是也不是一般人
下面也是玄幻,妖~
精通通灵术,面对形形色色的委托人,一次次穿越不同国度的不同时空,在一次次完成任务~
沙漠猎人
既然是鉴赏,那首先要从诗歌的表面意思去解读一下。然后在根据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背景环境来剖析他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出此作品的。可以加入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等客观因素。这样下来岂止是两三千字能表达的清楚哦。
冰凌雪儿
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是盛世还是乱世),是否符合诗人一向的写作风格,描写的是景还是抒发的情,是真实地写还是在比拟,哪些字用得很传神,哪些地方是转折,哪些地方更上层楼~
Never Sleep
因为没列大纲,没桥段铺路,没人物刻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没习惯写3000字,试着把目标定到3500字,尝试写,久之就自然一章有三千字了。
PepperMint派蒂
这是 雨霖铃 的诗歌鉴赏
可以借用一下 你只需要把他们结合一下就可以了
赏析一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赏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
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段秉武)
赏析三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赏析四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赏析五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前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赏析六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王曌
一篇诗词鉴赏例文:
七律 出外务工烦
骚童意摹李商隐
未去时烦归也烦,长江入海怎西还。
飞蛾扑火熄方罢,野草潜根烧不干。
拼命只求生计好,失眠定为板床寒。
火车有轨成双对,月到中秋总会圆。
鉴赏:
难得的一首反映现实的好诗!为草民说话的好诗!与御用诗人的粉饰太平的“托赞诗”相比,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都高出不小。简直是“现代唐诗”!!
飞蛾扑火熄方罢,野草潜根烧不干。
“飞蛾扑火”对“野草潜根”!妙!
“熄方罢”对“烧不干”!妙!
这对仗妙啊!
拼命只求生计好,失眠定为板床寒。
拼命===失眠
只求===定为
生计好===板床寒
妙啊!真难想到!
现代已经很难见到有水准的古诗体现代诗了。今天偶遇一首,甚为兴奋,故试为文欣赏之:
诗欣赏
这首诗,以西部男性农民工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对生活环境的变迁感到无奈伤情和困惑之时,主人公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对妻子的爱仍然浓烈。感情境界深微绵远,极为丰富。
颇得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七言诗的神髓。
开头两句,写主人公外出谋生的境遇和其心境:由于生计所逼一对夫妻要分隔两地生活,现实的压力使他只能无奈地忍受。首句的两个“烦”字,第一个指生计上的“烦恼”,第二个是“麻烦不易”的意思。不去则生计没着落;去则要受长期分离之苦,见面不易。这种两“烦”的局面是主人公不情愿面对但又必须面对的。这让主人公联想起长江总是要向东流一样,自己也是一定要到东部城市去打工的。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长江入海怎西还”一句,既写自然规律,也表达了当今城市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
农民感受、自然规律、时代潮流三者交融。心灵、自然与社会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自然规律反映时代的变迁、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骚童的笔底是常见的。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人的感情和社会现象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理于自然现象”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虽无奈但也不得不出外打工的农民心理,在这种不得不远离家庭的情况下表达对家庭对妻子的爱意。其情境合描手法运用得更为精奥。“飞蛾扑火熄方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对妻子家庭的忠诚,如同飞蛾扑火,火不熄灭决不罢休;二是说就算“归也烦”也必须出外打工,别无反顾,犹如飞蛾明知必死也要扑火一样,只能顺应社会潮流才有出路,别无他途。“野草潜根烧不干”有异曲同工之妙。飞蛾是农村最常见的昆虫,野草是农村最普遍的植物,农民用以自比是最恰当不过的。一是说自己会象“野草潜根”一样保重自己的,不会有事,让妻子别担心;二是说有你在家就好象“野草有根”一样,我心里就有了底,到了外面工作就更有劲不觉累“烧不干”的。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拼命只求生计好”是说自己为了家庭生活会拼命工作的。 “失眠定为板床寒”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常想念对方一样,也会记挂自己,晚上会因想念自己而睡不着。他也想到因自己不在而冷落了妻子,使妻子一人独眠“冷板床”而大为伤感!这“板床寒”三字也交代了为何主人公在两“烦”的情况下选择“扑火”的原因。就是交代了主人公为何忍痛分离也要出外打工的原因---家境贫困。他出外打工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家境。这也是主人公“拼命”工作的动力。如果对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这“拼命”二字在这里是用得非常地贴切的。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别难过别悲伤:“火车有轨成双对”,现在有火车,铁轨联着你和我,我和你也像铁轨并排而行一样,人虽离但心永远伴在一起。因主人公远离家乡,想到火车这种他有能力乘坐的最快的交通工具是很合情理的,而且“火车未到轨常连”,其寓意相当入微贴切。可反映出骚童在运用景物描比主题上简直是已进入了化境!
等我啊!一休息我就会回家看你的!“月到中秋总会圆”,这里也是用自然现象比说人事。农民都习惯用农历。用月亮的运行规律说时就好像用农历计时一样。用中秋的圆月表示回家团圆在中国那是最自然不过的手法。这样主人公以“很快就会见面的承诺”结束全诗。
bussu
jhnson9
LadyStacy
故左右
十月霜霜
Hovey_Huo
暗夜薄荷
冯力佳~毛毛
嘻哈红萝卜干儿
ZOE1412
其实是可以的,那要看你的用心程度。
历史的空间非常宽广,留下的空白也非常多。
作为一个历史写作者,一定要记住一条:我们可以点评总结历史的得失,可以合理地填写一些历史空白,但绝不能随便篡改历史。
历史是现在的影子,现在,亦有可能是历史的重复,以史为鉴,可以明志;借古讽今,可以谏言,历史是一个宝藏,你挖得越深,便越有价值,欢迎一起品读历史、解读历史、畅谈历史。
Vigny
当然可以,你是没见过我以前的同学,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写毕业论文,包括查资料时间,毕业论文是万字论文,查重率不能超过百分之15%,最后他真的只用了一个星期把毕业论文写了出来,而且初审还过了[捂脸][捂脸]
kay_fan
看我的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荔枝
不是历史领域的作者,但是觉着这个问题可以稍微回答一下。
两三天内,四五千字的高质量输出是可以做到的。单从文字输出来说,每天大概2000字,熟练的写作者不到2个小时能完成;不熟练的写作者,每天花费4-5个小时,也是可以完成的。要保证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文字输出,需要高强度的自律。
当然写文章,不仅仅是单纯的码字。可以肯定地说,两三天写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可以做到,不过长期坚持写作,保持有规律的输出,是一个很清苦的过程。
说到这里插一个话题,写原创文章不易,所以请大家不要抄袭别人的文字,转载需要原创作者允许或授权。
写文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你看到别人写了一篇不错的历史文章,他背后可能已经读过了好几本历史书。头条历史领域的作者很多是因为喜欢历史,对历史感兴趣,自己研究历史,然后开始写历史。
在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已经在做这些事了。不是要开始要写文章了,才开始去读书学历史。
一年读100本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但是对长期坚持写文章的作者来说,不知不觉中就已经看了很多书了。因为如果不保证输入,根本没货可以输出。
持续输出是坚持训练的结果长期坚持写作的人,要么是长期熬夜,要么是长期早起。不是别人输出量高,是作者真的花费了大量时间。
写文章其实很像思维训练,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重新整合、创造之后,再输出。长时间地坚持写作和训练,有规律地输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别人可能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才能有这样的输出量和写作节奏。
术业有专攻,写作有技巧所谓孰能生巧嘛,写得多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技巧。
有些厉害的作者,通过口述内容,将音频转换为文字,再稍做修改,就能形成一篇文章。有些作者看完一部电影,或者被书里的某一章节打动,就能有感而发快速写成一篇文章。
不管是哪个领域都是如此,喜欢研究历史的人,积累得多了,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积累和调动的方式,输出也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总之一切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只是别人花费了很多你不曾想到的时间和精力。
九月YiYi
他们过去的经历给了很多帮助吧,毕竟本科学历史写文章,研究生也学历史写文章,做工作也是相关的事。
当然会很快,这就是积累,不一定都在脑子里,但脑子里总有很快能查到的办法,和一般人总是有差距的
小悟
其实,历史类的、娱乐类中大多数文章,严格意义上讲都不能算原创,作者又没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也没采访过某位明星人物,都是收集资料拼凑而来,虽然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原创真是有些勉强。很多东西,包括很多大v黄v写的东西,都是十几年前地摊上的或者世纪初网络刚兴起在各大论坛的陈旧帖子,来了这里就叫原创,哦,想想也对,是头条的原创。
cocoapple
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说打字速度的话,推荐你一个软件:讯飞输入法一边念一边打字,速度相当的快。
如果你说的是积累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很多人写这些材料都是长期积累的。你看见的是四五千字,你看不见的是他背后看过的上百万字的浩如烟海的书。
kongy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不巧,我就是历史作者,别说俩三天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哪怕一天都能写出一万字的文章来,你还别不信,至于为什么,我就为你慢慢道来。
首先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只要你懂它,那么五千年的历史,你就可以把它生生的拉下来,哪怕这一篇文章是中国历史的大粗纲,你也能写几十万字。
就拿我们简单的一个有关于三国的历史,光一个三四线角色,你就能够将其的平生和战力写成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没有个上万字,都不好意思所你懂历史。
其次就是,但凡喜欢历史的人,在阐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传说的时候,你本打算写一千字,但是一不小心,你就会写它个几千字,而且那还是一种一写,就停不下来的那一种,哪怕是停下来,你也会觉的哪里不完美,还要补上那么一点半点作为点缀的。
走啊走的考拉
其实过领!写出来的都找来的!虽然我还没有加v哦!看什么领!一般还是要实力说话!原创视频!原创歌曲也好!这要有耐心就能成功!有决心原唱一定成功过领!我可以做到。
tsuruko
知识的积累不是写文章时才开始的,论文难写是因为那是你不熟悉的领域,对于游戏达人,写几千字的攻略也不难,对于追星达人写几千字的明星档案也不会用很久,只能说别人在平时关注和钻研的时间比你以为的多太多。
米奇女孩迷逝
我虽然没有选择历史领域,但就我个人的经验看,只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有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加上勤奋写作,别说两三天写出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就是一天也可以写出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不然那些在起点签约的小说作家怎么日更一万或者更多的?
虽说写历史类的文章要严谨并尊重历史原貌,不如写小说那样可以胡编乱造,信马由缰畅快淋漓地写,但只要作者掌握规律,运笔得当,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路,溶进自己的见解,这样写作起来就会变得流畅自然,不会变得那么艰涩生硬了。
如果想在历史领域两三天能写出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其实并不难,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关健是能够写出来,但并一定是干货、硬货,代表着优质,获得赞同和认可。如果是注水货,写的乌七八糟,哆哩哆嗦,一天写出再多的字又有何用?倒不如扎扎实实,做足功夫,打好基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不重数量,只重质量,拿出干货来,才是硬道理。
你或许会这样认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历史知识积累得够不够没关系,只要想要,什么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只要会写字,谁都可以写历史题材。我要告诉你,这种思想是错、错、错!没有底蕴,没有积累,一个资料接着一个资料去查,你凭什么写过人家?你说你的文笔好,文字功底深。那又怎样,你连两三天写个四五千字的文章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文笔和文字功底?比你文笔好的人多了去了,人家一天创作个万把字都显得轻松,你两三天写个四五千字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差距啊!
要想提升自己,缩小差距,先别羡慕人家一天创作多少字,还是先把功夫做足,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勤写多练,只要功夫深,文字变成金嘛。
文丨原创丨图丨网络
请叫我黄小邪~
多地是对历史的叙述,一讲就是几百颗字,一个人名写10遍,有些写了几千字,看完还是没明白,究竟说了个啥(当然,我文化低[大笑][大笑])。
frankbest
记得前一阵儿,我去参加一位老师的李清照生平分享,主讲老师在一所小学任教,它通过收集各种资料,为我们立体地还原了宋词里奇女子一生的故事。
她讲的李清照,既有年轻时的婉约,又有成年时的豪放,这些与李清照有关的生活点滴,或藏于书中,或潜于诗词里,又或者出现在别人的文章里,多方记载,为我们还原了李清照从少女到老年的生活经历。
这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录,而且这只是李清照一个人的传记,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看,王侯将相,平民百姓,就如同我们使用的自媒体一样,哪个作者不在记录一种人生,又有谁的故事里不曾捎带过别人的成功与失败。
历史就是留给后人的,后人的责任就是拿起笔,将文化传承下去。
要知道古人搜集资料可不如今天这么方便,那司马迁、陈寿能写出那么多洋洋洒洒的文章,咱们这些历史爱好者,只要胸中有历史,脑中一定有故事,写几千字文章还不跟玩一样。
有位写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写的就是明朝300多年的历史,你就想想这些历史得有多少字呀,这还只是明朝一个朝代呢。
话虽如此,真要将历史领域的文章写好,不仅那些资料不太好整理,对于所处社会环境的把控,可能也不是那么准确吧,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写作者发挥的空间才多,能写出彩的机会也多,我觉得绝对可以做到,努力吧!
careless
您好。
历史领域类似于小说,只是历史领域结合了真实发生的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当你足够感兴趣的时候,特别是你对某一件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想和大家讨论的时候,随随便便就是几千字上万字。
你只是觉得自己不是很懂历史,但是又怕写出来发表会被别人骂,其实没必要,就像狗咬吕洞宾,我以前真以为是狗把吕洞宾咬了,原来那个人叫苟杳。
所以历史本就是一门不断探索,不断论证,不断寻找真相的一门学科,并且真相真是推理论证出来的,大胆推理,小心论证。
所以没必要那么大的负担,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很正常的。
cherrycheryl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写哪方面的历史,以此来找资料,当然还需要横向对比,因为网上的资料参差不齐,需要删筛选和甄别。
其次,你应该是一个懂的历史的人,喜爱历史的人,对待你自己写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的摘抄。故事讲来讲去就是那些事情,但是其中的道理,对后人的影响,历史的规律是要自己揣摩的。最起码有自己的看法才会是自己的东西。
我也是个历史爱好者,我写文章前总是先很久这次写的内容到底有没有意义,到底能不能给别人些许的启迪,或者我自己能从中收获什么。
每次的写作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提升,中国历史浩瀚无垠,我们没办法记住那么多的变迁,但是唯一可以保留的是勤奋的心,写的多了,领悟的多了自然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灵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总是希望历史可以教会我成长的真谛,一直如此!
牛大宝
只要你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写作功底扎实!完全可以!据说影视剧著名作家赵冬岺在乘飞机外出两,三个小时里就写了一集:电视连续剧!
丽江808客栈-糖糖
完全可以做到。
持续不断的阅读,加上深入的思考,好多文章就会从笔底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
坚持积累,自然会文思泉涌。
一坨坨-滴迷路T_T
两三天写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说实话,没啥感到惊奇的。我要是有时间,一天能写好几篇四五千字的,而且不是很垃圾的那种。可惜我没那么多空闲时间。我要每天早上天不亮上工地干活,晚上天黑了才下班,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写文章啊。
衣衣
猪肉卷
原贴:童年的读后感两千字
jwq1984
LY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