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最出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Shmily
原贴: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哥是牛
古龙 ,
[编辑本段]古龙简介
古龙(约1941-1985.9.21),原名熊耀华,伟大的武侠小说家。
古龙出生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六月七日,祖籍江西,幼年迁居台湾。父母离异后,古龙以半工半读和朋友资助的方式继续学业,后肄业于淡江大学(英文专业)。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3]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在2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古龙凭借《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陆小凤、《七种武器》、《绝代双骄》、《欢乐英雄》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非但征服了亿万读者,深远地影响到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同时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影视改编热潮,长时间风靡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地,历久不衰。而古龙亦由于在这些方面的巨大成就,被誉为与金庸并驾齐驱的两大武侠宗师。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武侠、奇幻小说在重复模仿古龙的路子,更有不少影视作品,借古龙的金字招牌,不断创造收视高潮。
与誉满天下的古龙小说相比,古龙影视同样魅力非凡。20世纪70、80年代的港台电影界就有“楚原+古龙+狄龙=卖座”的说法,古龙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如根据《武林外史》改编的电影孔雀王朝就让楚原于1979年获亚洲最佳动作片导演奖,徐克崛起江湖的处女作电视剧金刀情侠亦改编自《九月鹰飞》。更有甚者,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歌星在东南亚登台,若不演唱《小李飞刀》一曲,观众便会大喝倒采。而郑少秋等主演的《楚留香》系列电视剧当年在各地热播时满巷皆空的盛况,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90年代根据《流星·蝴蝶·剑》改编的莲花争霸与《剑啸江湖》,奏响了中国乃至亚洲武侠剧颠峰时期的最强音。
Ironman
周颖雯的爸爸
倪匡 奇儒 卧龙生 步非烟 沧月 凤歌 小椴 杨叛 孙晓 陈青云
易容 忆文 上官鼎 慕容美 曹若冰 柳残阳 李凉 无极 莫仁
雪雁 沧浪客 东方白 于东楼 公孙鑫 黄玉郎 马荣成 剑亭
孙玉鑫 秦红等等......
总之太多了!
原贴:中国所有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gmatboy
武侠小说家排名 来源网络 第一名,还珠楼主! 金庸在接受香港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自称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当主持人问这“最伟大”三个字应该给谁的时候,金老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道“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第二名,金庸、古龙 无论个人喜好,这两个人是应该并列的,金老就像张三丰,一代宗师,开创一代先河,古龙就像陆小凤,陆小凤未必要比张三丰差,区别却在于,张三丰教会天下人太极拳,而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练成灵犀一指。 第三名,黄易 我不喜欢黄易的书,除了他的大唐双龙传!但是又不得不提这个人,能够在金庸古龙的“阴影”下,将玄幻和武侠融合,开创“浪子异侠”的先河,本身就可以被称为一代宗师! 第四名,梁羽生 新派武侠的鼻祖是谁?金庸吗?不!是梁羽生!虽然金古二人从未谋面,但是他们又一个共同的朋友,梁羽生!没有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就没有金庸,也没有古龙,更不会有黄易温瑞安! 第五名,温瑞安 曾经很推崇这个人,不过现在的他,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继还珠楼主之后,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武侠小说家。 第六名,卧龙生 在金庸封笔,古龙未出的时候,他是唯一填补空白的英雄,那个被人称为武侠黄昏的年代,卧龙生拯救了整个武侠。 第七名,司马翎 他的小说全都很有水准,但是却趋于平庸,似乎从一开始,他的写作水准就没提升过,而且这个人的小说之前,应该加上一条注释“少儿不宜”。 第八名,倪匡 这个人让人记住的有三件事,一是他的《六指琴魔》,二是他曾代金老写过一部分《天龙八部》,三是那幅挽联“世上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第九名,萧逸 他最出名的是《甘十九妹》,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七禽掌》。 第十名,孙晓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他或许是下一个金庸古龙,最重要的是,他只有三十四岁,我一直认为,他是武侠复兴的唯一希望!
原贴: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niemalsaufhoeren
下次没分绝不告你
电影名:铸剑
导 演:张华勋
编 剧:张扬 杨从洁
主 演:高发 马精武 阮巡 马崇乐 杨青
上 映:199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香港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铸剑 (1994)故事梗概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奢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干将夫妇采金英铁精,苦干三年,为楚王造一名剑。楚王怕干将为他人所用,剑成之日就斩杀了干将。干将妻莫邪对此早有所料,她要丈夫铸成两把剑。一把雌剑献了楚王,一把雄剑莫邪保留着。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含辛茹苦养大儿子眉间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诉眉间尺,眉间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决心以雄剑为父报仇。眉间尺凭一股勇气来到王城,杀不成楚王,又被通缉捉拿。侠士晏之敖来见眉间尺,他可以杀楚王,但要借重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晏之敖。晏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在煮头的鼎边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眉间尺和楚王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眉间尺年幼,不是楚王对手,被楚王的头咬住不放。晏之敖见状,拔剑自刎,头颅掉入鼎中,加入战团,终于把楚王头咬得无声无息。三个头都煮成了白骨,无法分出彼此,楚国王公大臣出于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颅均以王礼分而葬之。这就是三王冢的来历。
原贴:90年代的武侠电影
zhinan_001
七八十年代有很多武侠小说作家都出来了,个人看了10年武侠小说,说来说去还是金庸和古龙最为顶尖的。个人最爱古龙,温瑞安和黄易是后来接受的。90年代的,小椴还可以,不过你要想看还是去看玄幻吧,真正的武侠没落了
yanglei
作为一个90后,偶表示比较喜欢金庸 古龙 独孤红 温瑞安 小椴
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筱王与
《英雄志》
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摘自《英雄志》
排在首位的非孙晓的《英雄志》莫属,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本网络小说,因为作者并未在网络上发表,而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但因为这本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我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它的,所以把它归为网络小说也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对《英雄志》这本书的总体评价是四个字“光芒万丈”,不为别的,只因为它已经完全跳出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前辈所划下的圈圈,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作者孙晓自己所说“武侠有很大的潜力,只差一步它就可以成为‘民族文学’,而武侠的作家终有一天会是民族作家”。《英雄志》这本书就是他承载理想的实验之作,充满着雄心和野心,从目前看来,我认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成功,至少《英雄志》告诉了我,武侠小说不再仅仅是“成人的童话”,它完全能够承载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题。有人说,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曲折的情节和出色的文笔,诚然,这两者都是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仅仅能够让小说做到“更好看”,正如同一个优秀的画家通常都讲究“画其魂”而不仅仅只追求“画其形”,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才是一部小说真正的灵魂所在,此乃高下之别。
《英雄志》这本书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多元的世界观让整本书充满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正道”。何谓“正道”?孙晓通过卢云这个儒生的经历为我们给出了他的答案:“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多么简单精炼的回答,可能有人就会问:“那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呢,是非对错又如何划分呢”,这就要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本源-儒学上来,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人性中善良之本性(孟子概括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共同组成了那道无形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底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根基正植于此,而是非对错的划分同样植于此。从孙晓的很多留言中能够看出,孙晓应该是比较推崇儒家的,而对现在西方的民主则抱有很大的质疑,在此也希望孙晓能够通过新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个命题,那将会更加火花四射。
总体上来说,《英雄志》这本书无愧于其名,确实可谓是一本书写尽了英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正道”的概念来尝试对人生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解答,这个终极命题是作者灵魂的寄托,也是读者思考的源泉。曾有网友评价孙晓写《英雄志》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味道,其实我倒更感觉像是“仲尼作春秋而厄”,为了一部《英雄志》,作者付出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挨过白眼、遭过嘲笑,忍受着长期的孤独和寂寞,自写自销,只为了心中存有的那点信念。在这点上,孙晓既有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又有着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凡真正的武侠爱好者,《英雄志》这本书是非读不可。
《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这本书有够虐的!
初读凤歌的作品是《昆仑》,当时已惊为天人,一口气看完《沧海》,首先是感觉非常过瘾,其次非常欣慰。金庸、古龙之后终于又见到一位把武侠写得这么让人入迷的作者,作为一个武侠小说迷,内心的喜悦可以说是难以言表。下面就凤歌的作品谈谈我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优点:
1、文字。用词典雅方正、不文不白,意蕴深长。与金庸小说的语言非常接近。其中对经史子集的运用,对景物和境界的描写,以及作品中的原创诗词,深得意境之妙,文词之美。
2、才学。凤歌以自己对古算学、易经中太极四象八卦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武侠小说的前辈们,虽然我对此研究不多,但据我所知,中国的作家中在这方面超过他的人不多。同时,凤歌能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以及经史子集做到融会贯通,并恰当地运用在作品中,可以说是继承了金庸的写作风格,让人读起来感觉其作品博大精深。同时,凤歌不同于其他武侠前辈的地方是将现代科学的许多知识以古人的视角写出来,并写的恰如其分,让人觉得颇有新意(这点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写手将现代知识用滥用死。
3、情节与构造。无论是《昆仑》还是《沧海》,情节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主人公忽喜忽悲,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同时整体构造不限拖沓,有整体的构思和框架,没有落入又长又臭或太监文学的巢臼之中。说明凤歌确实是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对读者负责人的作者。
长刀无痕
这是一本很严谨的小说.但我希望你更愿意把他看成现实小说. 文中几乎没有YY的部分.
赵烈的性格复杂,也许在你的眼中,是血腥,阴暗,残暴.但这也折射出江湖的残酷.
一个真正经历过苦难的勇者.他的人生观里会把善良放在心底.赵烈的心计.暴烈.忧郁又何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他的一生,是辉煌悲壮的.
这是一本真正意思上经典的小说.我需要你能看下去.并能品味出书中所表达出的情感,理解小说想告诉读者的思想.和对人生.对江湖.对情感.对未来的感悟
侠宋(又名雁飞残月天) 作者:王晴川
该书被部分网友称为继《昆仑》之后“新武侠”的又一力作。
故事以宋金对峙为背景。小说融会了金宋的风俗历史,不仅有朝廷之间的间谍暗战、权力斗争和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更有围棋、品茶、龙舟、马球、易理、中医等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描摹。
天道、魔道、侠道、武道,唯我独尊
朝廷、江湖、战场、情场,任我纵横
刀光剑影中更有群芳竞艳,
纯情如水的明教圣女,热情如火的金国郡主。
repple115
武侠小说家排名 来源网络 第一名,还珠楼主!
金庸在接受香港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自称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当主持人问这“最伟大”三个字应该给谁的时候,金老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道“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第二名,金庸、古龙
无论个人喜好,这两个人是应该并列的,金老就像张三丰,一代宗师,开创一代先河,古龙就像陆小凤,陆小凤未必要比张三丰差,区别却在于,张三丰教会天下人太极拳,而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练成灵犀一指。
第三名,黄易
我不喜欢黄易的书,除了他的大唐双龙传!但是又不得不提这个人,能够在金庸古龙的“阴影”下,将玄幻和武侠融合,开创“浪子异侠”的先河,本身就可以被称为一代宗师!
第四名,梁羽生
新派武侠的鼻祖是谁?金庸吗?不!是梁羽生!虽然金古二人从未谋面,但是他们又一个共同的朋友,梁羽生!没有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就没有金庸,也没有古龙,更不会有黄易温瑞安!
第五名,温瑞安
曾经很推崇这个人,不过现在的他,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继还珠楼主之后,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武侠小说家。
第六名,卧龙生
在金庸封笔,古龙未出的时候,他是唯一填补空白的英雄,那个被人称为武侠黄昏的年代,卧龙生拯救了整个武侠。
第七名,司马翎
他的小说全都很有水准,但是却趋于平庸,似乎从一开始,他的写作水准就没提升过,而且这个人的小说之前,应该加上一条注释“少儿不宜”。
第八名,倪匡
这个人让人记住的有三件事,一是他的《六指琴魔》,二是他曾代金老写过一部分《天龙八部》,三是那幅挽联“世上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第九名,萧逸
第十名,孙晓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他或许是下一个金庸古龙,最重要的是,他只有三十四岁,我一直认为,他是武侠复兴的唯一希望!
原贴: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一碌竹
其实,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诸葛青云、黄易等一大批武侠名家,或封笔,或仙去后,谁是最好的武侠作家,众说纷坛,人们,一度将这顶桂冠,给了温瑞安,可惜,温瑞安大侠,最终也没把这顶桂冠戴起来,而且,最近几年来,更是无他老人家消息。
这顶武侠桂冠,也一直闲置着。
如果非要说出一个最好的武侠作家,而且,还在孜孜不倦创作的,我想,是龙人大大,自1983年开始,龙人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并于后来开创了以武侠小说为其的东方玄幻武侠小说,至今,仍在写他的第22本小说凡人的骄傲。而先后完结的21部著名,名篇不少,如《灭秦》《霸汉》封神双龙传《洪荒天子》《魔兽战神》等等,早已成为几代人,不磨的记忆。
而最难得的是,龙人,还在写着。
行走江湖
根据个人的阅读经历,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要谈的只是传统武侠这一块,仙侠、玄幻等等不太了解故不在讨论之列。
大学时看过不少期今古传奇-武侠版这个杂志,也认识了凤歌等一批新锐武侠小说作家。大陆新武侠四杰“南凤歌、北晴川、西未寒、东小椴”。王晴川、时未寒、小椴三位作家我只看过他们在武侠版发表的一些中短篇武侠小说,具体内容也不太记得了,印象中觉得写得很不错,各有特色但都颇具吸引力。
在这里我主要谈下“南凤歌”的凤歌。凤歌被称为“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其作品效仿金庸文风,并能推陈出新,极其难得可贵。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当推山海经系列。最新作品《灵飞经》我没有阅读,不好评价。《沧海》也还可以,但好多部分偏玄幻,在这里也不再介绍。就我完整阅读的“山”(《山海经》)而言,其好看程度可媲美金庸作品。
《昆仑》2005年出版,被评论界认为是”承金庸之风,并有所突破的武侠新经典“。小说的时间背景设定在宋末元初,讲述了主人公梁萧从江湖浪荡子成长为一位大侠的传奇经历。《昆仑》情节曲折,描写精彩,特别是文中情感极其感人,上大学读这本书时常常能联想到金庸老先生作品中儿女情长的描写比如乔峰和阿朱。小说的语言也极其出彩,比如开篇第一句“熏风酥软,又是晚春。江畔桃花已透出衰意,怀着一川汉江阔水,平缓缓地流向南方”。
个人觉得,《昆仑》是金古梁之后最好的武侠小说,至少目前还是。凭借此书,凤歌可竞争金古梁之后最好的武侠作家这一殊荣。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也希望有更好的传统武侠小说作家出现。
維多莉亞蘇
新叶聆水
yocipa
三人之中,以金庸为高,梁、古各有优劣。金庸作品,寓意深远、耐人寻味,人物性格鲜明、丰满、立体,很有生命力;金庸的长处刚好是梁羽生的短板,梁羽生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好的人就完美无缺,坏的人就一无是处,只有金世遗是刻画得比较丰满、有立体感的;古龙的作品就分两阶段,前期作品无与伦比,后期作品滥竽充数,反差极大。通过三人的作品看,金、梁二人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尤其是梁羽生,文字很优美,描写景物,有如散文的美丽,而金庸的白描,很见功力,于平淡之处见深邃;古龙以奇文见长,作品内容诡谲云涌,人物性格也是丰满多元,这与金庸相似……总之,金、古、梁三人,是现代武侠小说的丰碑人物!
一支夏尾
看过很多人的观点,我感到十分无奈。我不禁怀疑,这些人是真的喜欢武侠吗?是真的了解武侠文化、武侠文学的发展吗?
言必称金梁古温,可之前的民国旧武侠有几个人了解呢?“南向北赵”写新武侠,开启了一个时代;“北派五大家”各领风骚,堪称百花齐放,每家都有所长;更不必说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其影响从金庸、梁羽生往下,直到现在的修仙小说都还带着浓重的蜀山痕迹。
说金古之后无武侠的,是压根就没了解过别的武侠吧?《今古传奇》四十年传承,专门开辟武侠版也近二十年了,那可有多少优秀作品?大陆新派武侠“南凤歌、北晴川、西未寒、东小椴”各有千秋,当然还不能和金庸相比,但已经和民国时“五大家”参差仿佛。其他如江南为代表的九州一派、独行数十年的孙晓、一篇小兵物语打响质疑金庸体系世界观第一枪的杨叛,凡此种种不可胜数。
如果你是真的看过了这些人的作品,诸人诸作你皆能长短优劣道个寻常,那我也敬你是条汉子。但很多人明摆着是一个都没看过,估计连听都没听过几个(能把小椴的椴字打对吗?这可是人家的笔名啊!),那你张口就来“金古之后无武侠”,我觉得这是偏见源于无知。
金庸确实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他也并未写尽天下之侠。冯骥才的《神鞭》仿照老舍《断魂枪》的写实路线,这条线虽然路途艰辛,但正因其艰辛来源于写实,以后仍有无穷的空间。古温剑走偏锋,黄易甚至直接开启穿越,燕垒生走架空,萧鼎偏向仙侠,真可谓天下万道皆可成佛。
仍未有成者,道行不足而已。
圆圆的惠惠
金庸古龙的小说风格不同,我都喜欢,难分伯仲,喜欢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和逆水寒,但他的小说自我感觉有点收放不太自如,越往后写越自己收不回来,但在悬疑风彩上独居一格,有大师的风范,梁羽生的小说比较正规和传统,单在新奇方面不如前三位,黄易的小说没看过,不敢妄加评论
水的童话
从兵刃、招数、侠义,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差别
作家陈墨在金庸初探中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不同进行过比较,我们且看他是怎么说的。
1.兵刃之不同
梁羽生最喜欢的,写得最好的乃是剑;古龙最喜欢的以及写得最好的乃是刀;金庸最喜欢的以及写得最好的乃是拳掌。
自然奇妙莫过于梁羽生笔下的“天山剑法”,诸如快的有“追风剑式”,而慢的有“大须弥剑法”。其他如段珪璋之剑(《大唐游侠传》),以及耿玉京、东方晓、牟一羽之剑(《武当一剑》)等。
古龙笔下的傅红雪(《天涯·明月·刀》)、叶开(《边城浪子》)、李寻欢(《多情剑客无情剑》)都是使刀的高手,而其中尤以李寻欢的“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最为出名。
金庸笔下,陈家洛出场之后的一套“百花错拳”及以后的“疱丁解牛掌”就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而《射雕英雄传》中的“降龙十八掌”及“一阳指”更是威震江湖;《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到中年之后,不再使剑,一只独臂,自创“黯然消魂掌”所向披靡,连老顽童周伯通都不得不承认是“近年来最好的功夫”。《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又是不大用兵刃的,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虚竹、萧峰则更都是赤手空拳。萧峰之神勇委实是万夫莫敌;段誉的“六脉神剑”是指而非剑,使出时也是威力无穷;虚竹的“小无相功”及“天山折梅手”奇妙无比;就连书中慕容氏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功夫也是非同小可。
之所以如此,自然有其内容的原因。梁氏之剑,自以美妙见长,古龙之刀,则以实用取胜,而金氏的掌拳则花样翻新,以深邃自然为标的。
更进一步,梁氏之剑,有其贵族化的高贵与奢华之势;而古龙之刀,则有其平民化的朴素与风俗之态;金氏之拳掌却一无贵族、平民之分,心无等级阶层之念,求其人之自我潜能的发掘。
2.出招之不同
梁氏书中的人物,无论是用何兵刃,都势必招式精妙乃至于尽善尽美;招式之精劣巧拙,常常决定着技击者的胜败。
古龙书中,到其炉火纯青之时,已然出手无招。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发而必中,只此一刀。楚留香、傅红雪、叶开、沈浪、熊猫儿……这些古龙书中的名人也大多数没有多少招数,出手必是料敌先机,出奇制胜。至于《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阿飞与荆无命这两位剑手的招式,以及《楚留香传奇》中的中原一点红等这样剑手的招式,也都是一发必中,且奔刺咽喉、眉心或心窝等致命之处,决不罗嗦。
金庸笔下的人物的招式,有两个特征,一是从有招到无招,从花招到巧招,直至心无所囿,随意而为。但这里的无招,又不是古龙笔下的无招那样简单。古龙的无招只是“一招致命”的表现,而金庸的无招则是智慧与技能的高境界的求索。金氏招式的第二个特点是智慧胜于技能,武学胜于武术。
总之,梁氏之招,必依拳经剑谱,招式精美刻意求工无出其右;古氏无招,故意一反常规,试图从环境与氛围及心理与意志入手,顾左右而言他,也别辟蹊径,自成一体。金氏招式,重在内功内力,智慧武学,出招相斗常伴之以理,热闹之余,还令人回味。
3.门派之不同
梁氏之书,首重门派,名门正派自必技高一筹,拳经剑谱流传后世,致使门派武功绵延不绝。所以系列之中,既有门派林立,并且各有其源丝毫不乱。
古氏之书,恰恰相反,出名的浪子英雄,都似是孤魂野鬼、无门无派,身世奇妙莫测,只有一身武艺出神入化有如神助天成。
金氏之书,其门派观念固然存在,既大英雄却并非出自名门,且少年侠士又每多奇遇,成为集大成者并卓然成家,其中不但包含学武之道,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
4.“侠”之不同
梁羽生的小说,最重侠道。他说:“我以为,武是一种手段,侠是一种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侠就是正义的行为。”
古龙的看法就大不相同。与梁羽生相比,古龙更似是一位自由派或现代派,也可以叫做一位务实派。古龙有言道:“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才能算正宗,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能吸引人,能振奋人心,激起人心的共鸣,就是成功的。”
金庸则说:“武侠小说的故事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
由此可见,梁羽生是主“侠”,古龙是主“非侠”,而金庸则是在“侠与非侠”之间。
梁羽生的小说中的侠客的形象总是鲜明而又高大,为大众谋福利,赴汤蹈火,从而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则大多放浪无形,一喜欢酒,二喜欢女人,三喜欢朋友,四享受寂寞,此外也做些对他人有利而又刺激自己的好事。这样的人物更具现代平民色彩,可亲可近。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常出身磨难,忧愤深广,诚厚聪慧,意志坚定,饱历沧桑,满心苦涩,故而常思退隐、无可奈何。
如果说梁羽生之侠是“正剧之侠”,古龙之侠是“喜剧之侠”,而金庸的侠则多半是“悲剧之侠”。
相比之下,梁羽生是“正”,古龙不免有一点“邪”,而金庸则在“正邪之间”。
梁羽生主张以古说古、以古论古,写出历史的真精神。古龙则是不记年代、不写背景,希望能走向现代,从而能写出现代人的新趣味。金庸则是古今制约,既写历史,又写现代人性观念;既写古事古语古人,有写今识今趣今悟,史诗相会,虚实相生,奇正相辅,古今相承。
包子馒头坊
梁羽生有一次评价他和金庸,古龙时说:“梁羽生是传统文人,金庸是新派才子,古龙是江湖豪客。”何以见得?
先从作品内容来看
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从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来说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
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
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
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Crazyaimee
1、还珠楼主: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一生中的作品多达4000余万字。金庸在接受香港当地电视台采访时,主持人称其为“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时,金庸先生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说:“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2、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共有作品十五部传世,在武侠小说领域,知名度堪称第一。
3、古龙:有多少人爱金庸,就有多少人爱古龙,他是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为后世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作《萧十一郎》、《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等家喻户晓。
4、梁羽生: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为后世留下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5、温瑞安:与金庸、古龙、梁羽生并称“新武侠四大宗师”,代表作《四大名捕》、《逆水寒》、《少年无情》等。
6、黄易:小说、书法、绘画均有很高造诣,代表作品有《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
7、卧龙生:六十年代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金剑雕翎》、《岳小钗》、仙鹤神针等。
8、司马翎:与诸葛青云、卧龙生、古龙并称“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代表作有《关洛风云录》、《剑神传》、仙洲剑影、《八表雄风》、《圣剑飞霜》、《挂剑悬情记》、纤手御龙、《帝疆争雄记》、《剑海鹰扬》、《人在江湖》等。
9、诸葛青云: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代表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
10、慕容美:与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并称“三剑一美”,是“诗情画意派”武侠小说开派祖师,为后世留下了23部经典著作,如一剑悬肝胆、刀客、解语剑、《七星剑》、《英雄泪》、《黑白道》、《风云榜》、天煞星等。
大明湖之水
原贴: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木易
原贴:90年代的香港武侠电影
wanwan在四姑娘山
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摘自《英雄志》
排在首位的非孙晓的《英雄志》莫属,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本网络小说,因为作者并未在网络上发表,而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但因为这本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我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它的,所以把它归为网络小说也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对《英雄志》这本书的总体评价是四个字“光芒万丈”,不为别的,只因为它已经完全跳出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前辈所划下的圈圈,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作者孙晓自己所说“武侠有很大的潜力,只差一步它就可以成为‘民族文学’,而武侠的作家终有一天会是民族作家”。《英雄志》这本书就是他承载理想的实验之作,充满着雄心和野心,从目前看来,我认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成功,至少《英雄志》告诉了我,武侠小说不再仅仅是“成人的童话”,它完全能够承载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题。有人说,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曲折的情节和出色的文笔,诚然,这两者都是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仅仅能够让小说做到“更好看”,正如同一个优秀的画家通常都讲究“画其魂”而不仅仅只追求“画其形”,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才是一部小说真正的灵魂所在,此乃高下之别。
《英雄志》这本书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多元的世界观让整本书充满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正道”。何谓“正道”?孙晓通过卢云这个儒生的经历为我们给出了他的答案:“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多么简单精炼的回答,可能有人就会问:“那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呢,是非对错又如何划分呢”,这就要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本源-儒学上来,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人性中善良之本性(孟子概括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共同组成了那道无形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底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根基正植于此,而是非对错的划分同样植于此。从孙晓的很多留言中能够看出,孙晓应该是比较推崇儒家的,而对现在西方的民主则抱有很大的质疑,在此也希望孙晓能够通过新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个命题,那将会更加火花四射。
总体上来说,《英雄志》这本书无愧于其名,确实可谓是一本书写尽了英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正道”的概念来尝试对人生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解答,这个终极命题是作者灵魂的寄托,也是读者思考的源泉。曾有网友评价孙晓写《英雄志》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味道,其实我倒更感觉像是“仲尼作春秋而厄”,为了一部《英雄志》,作者付出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挨过白眼、遭过嘲笑,忍受着长期的孤独和寂寞,自写自销,只为了心中存有的那点信念。在这点上,孙晓既有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又有着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凡真正的武侠爱好者,《英雄志》这本书是非读不可。
《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这本书有够虐的!
《昆仑》和《沧海》
初读凤歌的作品是《昆仑》,当时已惊为天人,一口气看完《沧海》,首先是感觉非常过瘾,其次非常欣慰。金庸、古龙之后终于又见到一位把武侠写得这么让人入迷的作者,作为一个武侠小说迷,内心的喜悦可以说是难以言表。下面就凤歌的作品谈谈我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优点:
1、文字。用词典雅方正、不文不白,意蕴深长。与金庸小说的语言非常接近。其中对经史子集的运用,对景物和境界的描写,以及作品中的原创诗词,深得意境之妙,文词之美。
2、才学。凤歌以自己对古算学、易经中太极四象八卦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武侠小说的前辈们,虽然我对此研究不多,但据我所知,中国的作家中在这方面超过他的人不多。同时,凤歌能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以及经史子集做到融会贯通,并恰当地运用在作品中,可以说是继承了金庸的写作风格,让人读起来感觉其作品博大精深。同时,凤歌不同于其他武侠前辈的地方是将现代科学的许多知识以古人的视角写出来,并写的恰如其分,让人觉得颇有新意(这点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写手将现代知识用滥用死。
3、情节与构造。无论是《昆仑》还是《沧海》,情节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主人公忽喜忽悲,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同时整体构造不限拖沓,有整体的构思和框架,没有落入又长又臭或太监文学的巢臼之中。说明凤歌确实是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对读者负责人的作者。
长刀无痕
这是一本很严谨的小说.但我希望你更愿意把他看成现实小说. 文中几乎没有YY的部分.
赵烈的性格复杂,也许在你的眼中,是血腥,阴暗,残暴.但这也折射出江湖的残酷.
一个真正经历过苦难的勇者.他的人生观里会把善良放在心底.赵烈的心计.暴烈.忧郁又何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他的一生,是辉煌悲壮的.
这是一本真正意思上经典的小说.我需要你能看下去.并能品味出书中所表达出的情感,理解小说想告诉读者的思想.和对人生.对江湖.对情感.对未来的感悟
侠宋(又名雁飞残月天) 作者:王晴川
该书被部分网友称为继《昆仑》之后“新武侠”的又一力作。
故事以宋金对峙为背景。小说融会了金宋的风俗历史,不仅有朝廷之间的间谍暗战、权力斗争和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更有围棋、品茶、龙舟、马球、易理、中医等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描摹。
天道、魔道、侠道、武道,唯我独尊
朝廷、江湖、战场、情场,任我纵横
刀光剑影中更有群芳竞艳,
纯情如水的明教圣女,热情如火的金国郡主。
旅途印象街
原贴:中国所有出名的武侠小说家
心在草原
muziliri
倪匡 奇儒 卧龙生 步非烟 沧月 凤歌 小椴 杨叛 孙晓 陈青云
易容 忆文 上官鼎 慕容美 曹若冰 柳残阳 李凉 无极 莫仁
雪雁 沧浪客 东方白 于东楼 公孙鑫 黄玉郎 马荣成 剑亭
孙玉鑫 秦红等等......
总之太多了!
原贴:中国所有出名的武侠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