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就其受众而言,上至学者教授,各界名流,下至平民学生,都有攘括,堪称华文之冠。喜欢的人很多,抨击的人同样多。就我所知,狂人李敖,明星教授易中天,著名作家王朔,都不喜欢金庸武侠小说。
一,王朔看金庸王朔表示金庸武侠小说不入流,他认为媚俗的成分居多。
王朔在我看金庸里论述金庸,语言相当犀利,被金庸认为是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次猛烈攻击”。不像李敖,牵涉人品,王朔是就小说评小说,不夹带私货。 王朔对金庸武侠提出了哪些质疑呢?起码有这几点:
一,人物之间,没来由就有滔天大仇,动不动就你死我活。生活中哪有那么大气性?这就导致金庸武侠很多情节立不住,更经不起推敲。 秦红绵被段正淳甩,整天闲着没事找人报仇。李莫愁更是不停追杀老情人全家,等等,太多。
二,见面就打,谁也干不掉谁,刚要干掉,就横飞一人出来,节外生枝。明明三两句话就能交代的事情,就是不说。 比如乔峰误杀阿朱,就是强行的悲剧。乔峰跟段正淳那样对话,故意南辕北辙,一句不多一句不少,都卡在点上,还不够强行吗?而且全程乔峰他爹都知道,居然眼睁睁看着儿子杀死无辜的人,还是自己儿媳妇。真是漏洞百出。无法圆场。
三,人物脸谱化严重,语言、情节也是大量重复。乔峰、段誉、郭靖形象都过于单一。王朔硬着头皮,实在是读不下去了。于是就写了我看金庸。
四,还是江湖仇杀那一套。没有人性的探讨,没有社会的批评,也没有历史的思考。还停留在打打杀杀的表面。引不起人的兴趣。
二、易中天看金庸易中天曾表示:我对金庸毫无兴趣,我喜欢古龙 。
在金庸武侠小说被众多人热捧,乃至被视为“金学”的时候,一些学者、教授、作家终于坐不住了。继王朔打出一记重炮,学术明星易中天也加入进来。
跟王朔的零星散论不同,易中天专门撰文发表评论文章。文中,易老师大概讲了这么几个要点:
一, 金庸拯救了武侠小说,但不是靠“学问”或“文化”。那些玩意卖不了几个钱。也就是说,读金庸小说,图个乐就行,其他都是想多了。
二,易中天认为金庸不但“媚俗”,而且“媚雅”。“媚俗”即讨好大众,“媚雅”即讨好文化人。因为金庸书里会夹带一些佛禅机理、琴棋书画来装点,也就是王朔所说“扯淡都要扯出一副大道理来”。却又半生不熟,容易让大众产生文化档次的错觉。一个有文化的人,便会觉得粗浅。 易中天认为,这是金庸不真诚的地方。又想靠武侠圈钱,又想得主流文化之名,最终也还是在俗文学里打转。总想拔高档次,然而武侠就是这么个俗底子。
三,贸然称金庸为“文学大师”实在不妥,说是“营销大师”更确切。因为金庸武侠首先拯救的是他的明报,“金学家”们应该研究的是金庸当年如何把市场做大,把份额占足,把钱赚够,而不是谈什么金庸武侠的文学水平与艺术创造。
因为金庸武侠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最多只是改头换面。这方面,易中天认为古龙比他强。古龙不掉书袋,不谈似是而非的哲理禅学。古龙也很坦诚,写武侠小说就是为了换酒喝。反倒有了别样的洒脱与魅力。
易中天老师说,写作累了的时候,我会翻一翻古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