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毒药和解药的名字
西饭
再牛逼的百草枯 也不抵 村口大爷的陈酿尿壶!!!!!本人有幸见过一次 那天在村口等车 一个壮汉背着一个妇女 大声疾呼 喝农药了 喝农药了 赶紧去医院 车子在哪里 赶紧呀!村口一群老头老太 其中一个人站起来 狂呼 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 一边往隔壁 自家跑 大概30秒后 提着一个 老古董的尿壶 就往 喝农药的妇女嘴巴里灌 我隔着5~6米 闻到尿骚味 那个 陈年佳酿呀 一灌进去 妇女 呕吐不止 哈哈哈 看她下次 再敢喝农药!。 吐完了 小车载着妇女去 医院洗胃了 要是么有大爷的 无敌阅历 估计 这妇女悬了
姜走走
中国一直是医药学大国,从远古时代就有很多关于草药的记载,其中也包括很多厉害的毒药。主要记载的有:断肠草、雷公藤、另一种断肠草—钩吻、鸩酒、砒石、鹤顶红、番木鳖、夹竹桃、天然砒霜、乌头、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树、雪上一枝蒿、奎宁、情花等
原贴:求古代毒药名字
lisuyanmeimei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万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型家具圆凳、方凳等,卧具床、塌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型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子、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
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具有了完善成熟的家具制造体系。
人们依据明清家具的功用将古代家具分为床榻类、椅凳类、桌案类、柜橱类、屏联类及杂项类。
aoaoaiww
小妖的金色城堡mm
百草枯绝对能称霸古代毒药界
百草枯是剧毒,现在都没有解药。
而且百草枯很毒,基本上吃了就没救了。
除非是把肺给换新的。
那些喝了百草枯没死的,基本上应该喝的都是假的。
所以这玩应如果拿回古代。
绝对是见血封喉,杀人灭口的神药。
无解的毒药。
喝百草枯九死一生我就认识这么一个运气好的。。。
这哥们家里很穷,然后把孩子还多,他是最小的。
现在已经好30岁了。
但是当年穷的连学都上不去了。
他17岁的时候,家里维持不了这么多孩子上学了。
这哥们也不爱上学,就辍学了。
就这样过了1年,他大哥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
让他干点活补贴点家用也好啊。
就把他领去了工地,干活,工地的活大家知道,很累。
而17岁的孩子肯定不爱干。
他就找他大哥提要求,要大哥给他买点新衣服,在买个新手机。
要不就不干了。
结果也简单,他大哥给他揍了一顿。。。
17岁的孩子处在叛逆期啊这么一搞,直接就往最极端走了。
于是他带着暴虐的思想,越想越气。
最后决定自杀了,然后他就去买了瓶百草枯。
买完了,叫风一吹,还真冷静了点。
于是,他就想在去找大哥说说,如果给买就不死了。
他就拿着百草枯去找他大哥了。
但是他哥根本没信他,让他滚蛋。
他大怒,当面就开瓶喝了一口。
你想百草枯那味道顶风能传好远,他大哥直接就觉得这特么真实农药。
赶紧枪下来仔细闻了下。
卧槽,赶紧给孩子送医院去了。
然后医院赶紧抢救啊,洗胃,洗肠。
但是百草枯这玩应毒性太强了。
还是没彻底救过来。
icu也不住不起,只能拉回家了,
无能为力的父母只能把弟弟带回家,家里已经在准备后事了。
但是这个小家伙的运气真好。
可能是送医院及时,也可能确实只喝了很少。
他竟然挺过来了。
就这样,一直到现在都健康的活着。
不过这只是特殊情况。
因为听过这么多喝百草枯。
就这么一个活下来的。
曹思宇
中国古代毒药大全zz
By 赛翎 发表于 2005-12-6 20:51:00
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原来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腾
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能与主治】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解救方法】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钩吻
另一种断肠草—钩吻,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是马钱科植物(荆蛮兄,我见到的资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好啊!有点医学知识的都知道三叉神经痛有多讨厌!)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更好了!)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它还真能治一些讨厌的病,看来金大侠胡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根据)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黄柏、甘草)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顶红
也常在小说中出现,但查阅所有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 石
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黄色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
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
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
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胎,(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淫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脱水,刺激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精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金银花,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是很好的饮品.
楼上还少了一样很著名的植物,曼佗罗,又名洋金花,一般到是很常见的。也可以说是毒性很大的。我曾经卷了一朵花,晒干过的,卷到香烟里,也就小半截不到,然后给我同学的弟弟吸,又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好香啊,怪怪的,就是心跳的忽然好快了!
我自己到是很想试下的,可惜其他的花朵当时都发霉了,现在我们这里野生的几乎也没有了!
唉!
另外还有一样比较常见的居毒的植物,经常逛天涯的朋友都应该见过它的照片,就是所谓的彼岸花,学名石蒜,有些地方土名老鸦蒜,平时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开花的时候叶片全无,就光光的一干花很绚烂的开放,美丽的很啊!园林栽培的多是橘黄色的,而我见的野生的则是大红色的,艳丽的很哦!
其他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居毒的植物,成年后并没有毒,但是它的幼苗是居毒的,剧我买的中草药大全上讲:剧毒!是唯一用这个词来形容的,具体什么植物,就不讲了,因为这个东西太普遍了,全国各地都有,你走过去 说不定脚上就粘了它的种子,嘿嘿,所以就不说了,这个东西我是没试验过的,前两种我上学时候经常采的
....................................................
断肠草: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鹤顶红:鹤顶红也常在小说中出现,但查阅所有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
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乌头: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原贴:古代毒药都有哪些
jackpeng
在许多的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中,鹤顶红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瑟瑟发抖,有时君王赐死臣下就会用鹤顶红。我们都知道,鹤顶红是一种具有剧毒的物质,它的另一个名字叫砒霜,它真正的面目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外观为红色,又被称为红矾、红信石。“鹤顶红”是古代人们对砒霜的一个避讳的说法,鹤顶红意为丹顶鹤头上的红色物,但其实它不仅没有毒,并且有滋养作用,所以鹤顶红只是有剧毒的化学物质而已。那么,鹤顶红是否有解药呢?
经过现代医学和化学的研究,证明了鹤顶红是有解药的。它的解药就是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醇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使由砷组成的毒素分解掉,两种化学物质经过化学反应之后,会有无毒的砷化合物生成,这样的话,鹤顶红的毒素就会被化解掉了。
鹤顶红这种物质对于人的身体有巨大的危害,除了阻碍呼吸细胞进行正常的呼吸,使呼吸细胞难以获得氧气之外,还会对人的胃有刺激作用,影响胃部功能的正常运转。此外,人的肾脏与血管也会被损坏。鹤顶红的毒在被解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步骤来缓解或减轻伤害,催吐是一种实用的办法,能把毒物排出,减轻毒性。除此之外,大量饮用奶制饮品与鸡蛋蛋清能保护胃部,有助于缓解鹤顶红对胃部的腐蚀。
因此,鹤顶红是有解药的,一旦中毒,要合理运用解药,找到正确方法。
kellyjiali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万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型家具圆凳、方凳等,卧具床、塌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型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子、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
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具有了完善成熟的家具制造体系。
人们依据明清家具的功用将古代家具分为床榻类、椅凳类、桌案类、柜橱类、屏联类及杂项类。
椅凳类
宝椅、玫瑰椅
交椅和圈椅
官帽椅和靠背椅
杌凳
桌案类
方桌和圆桌
条桌和条案
炕桌、炕案和炕几
琴桌和棋牌桌
茶几和套几
花几
柜橱类
圆角柜和方角柜
顶竖拒
书格
多宝格
箱匣
屏风类
曲屏凤
插屏和挂屏
台架类
例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
形容古代建筑、房子: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气势宏伟、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形容摆设:恰到好处、玲珑剔透、自然和谐、
形容穿着:雍容华贵、穿着得体、搭配合理
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卧榻是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的拔步床。给人的感觉是总体宽大细处密集,充满着一股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妇人陪坐一回,让进屋坐。房正面纸门儿,镶的炕床,挂着四扇各样颜色绫缎剪贴的张生遇莺莺、蜂蝶花香的吊屏儿,桌上鉴柱镜架,盒罐锡器家活堆满,地下插着棒儿香,上面设着一张东坡椅儿。
把一张苏州水磨的长桌挨了画儿,桌子上摆着许多的古董,又摆着如意君传、《娇红记》、三妙传,各样的春意图儿。梳头桌子上放着象牙镶嵌的豆柏楠减妆一个,上面铺了一张斑竹万字床,挂了项月白百蝶湖罗帐子,床上铺了一领绝细的席子,放了一个长藤枕,两眼花丝细的单被,把沉速香薰得喷鼻子香的枕头边放着一个宋朝金胎雕漆双头牡丹花小圆盒,盒儿里面盛着真正缅甸国来的缅铃一个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春睡海棠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份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着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海月岩cute
●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原来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藤
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能与主治】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解救方法】
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另一种断肠草—钩吻
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是马钱科植物(荆蛮兄,我见到的资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好啊!有点医学知识的都知道三叉神经痛有多讨厌!)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更好了!)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它还真能治一些讨厌的病,看来金大侠胡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根据)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黄柏、甘草)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顶红
也常在古籍小说中出现,通常被认为是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所含素质。但查阅所有专业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另据现代研究者试验,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
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详见后文),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 石
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黄色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
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胎,(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淫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脱水,刺激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精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情花
还记得杨过中的毒吗?情花据说就是白色曼佗罗.曼佗罗是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漏斗状。又名风茄花、洋金花、山茄花。
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广西曼佗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百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曼佗罗的叶、花、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南宋窦材扁鹊心书记“睡圣散”一方:“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即昏睡。”
曼佗罗花全株有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叶、花、籽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金银花,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是很好的饮品.
一木不水
给中医一段时间。我相信会有人找出解药或者解决办法!要知道现在中医已经落寞了!我知道一个故事(名人讲的)是一个9岁小女孩胰脏还是哪个器官坏了,流出液体腐蚀了大面积的内脏以及腹腔,都流出体外来了。西医素手无测!女孩家里穷只能回家等死!结果没多久父亲带着蹦蹦跳跳舞女儿回医院办事,医生就很奇怪怎么活过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回去后有个中医给了一小瓶红色粉末药剂让怎么怎么吃。就好了!
你说上哪说理去!现在中医没落了,连国家的标准都是西医,中医哪有生存之路。所以,你以为现在中医的样子就是古时中医的样子吗?古时全靠中医治病救人,可以说从没衰落过!你怎么能说就治不好你现在的绝症呢。
QueenHOLIC
百草枯如果放到古代,那绝对是大师级的神级毒药。
百草枯是现代化学的产物,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在化学上属于联吡啶杂环化合物。你看,古人哪懂这玩意啊?
有人说百草枯味道大?拜托,那是为了防止误服,后期加了警戒色、臭味剂和催吐剂这种东西,但就算这样,也没能挡住有人喝它的决心和冲动,可悲可叹!
百草枯本身无色无味,对于人毒性极高,且没有特效解毒药。
现在都没有,古代就更没有了。
一般而言,20%的百草枯水溶液,5到15毫升就能将一个人送上鬼门关。5毫升才多少?一个矿泉水瓶盖而已。
想当年,潘金莲给武大郎喝的如果是百草枯,那可神仙也没办法了,以古代的医学认知,谁都不会知道武大郎是被毒死的,武松回来也没啥好说的,阎王要收人,你还能赖到别人头上?
而且百草枯还能经皮肤吸收,当年广西就有一名女子为报复前夫,用百草枯浸泡其内裤,最后致其死亡。
这就很厉害了。
百草枯的特点是,喝下去(或经皮肤吸收)以后没有任何反常,活蹦乱跳,谈笑自若,谁都看不出是一个中毒的人。
但是在那无色无味的液体进入你身体的瞬间,死神的镰刀已高高举起,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给了你后悔的时间,但不给你活命的机会。
除了超大剂量口服外,一般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虽然百草枯对于身体多脏器都会有损害,但多数病例最后是因为肺部纤维化、呼吸衰竭而死。
肺纤维化多发生在中毒5到9天内,在2到3周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是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高峰期。
有这样一个时间差,下毒者完全可以飘然离去,制造不在场证据,深藏功与名。
而且被害者最后是死于肺衰竭,并不会有什么七窍流血的症状。在得个痨病就能要命的古代,因为肺部出问题而死翘翘的人多得去了,谁也不会怀疑到是被人毒死的。
要是真有了这玩意,宫斗剧可就更精彩了。
当然如果用得多了,估计还是会引起古代医师的怀疑,但怀疑也没用,一是治不了、二是发现不了原因,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至多在医书上记录一笔。
这玩意还是跟认知有密切关系。
bastbo
sasa-wj
原贴:古代好听的名字
Blue-wing
原贴:古代好听的名字
prinsarah
原贴:古代好听的名字
amane
鹤顶红是真实存在的,落雁沙是传说中的。 鹤顶红,即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落雁沙是传说中的一种含有剧毒的毒药,无色无味,多用于毒害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常出现于武侠小说、传奇故事,影视剧中。
liuyuanming
单纯的百草枯是无色无味的,你敢信?有人会说了,小编你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那么臭那么难闻,你还说是无色无味?这个还真没骗你,又称巴拉利,在中国台湾称巴拉刈。化学名称N,N'-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和二硫酸甲酯。
讲了这么一大堆,稍微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就知道,这玩意儿是真的透明却没有味道 。咱们闻到的臭味,那是为了避免有人误服,故意在百草枯中加入臭味剂,因此百草枯闻起来便有一股氨味。但即使是这样,百草枯依旧夺走了不少人的命。
有人会说,哎呀,这百草枯咋这么厉害?但是,这世界上无色无味的毒药多了去了,比如说星爷的什么含笑半步颠,比如说咱们中国杀手界的不传之秘鹤顶红。
那是你小瞧百草枯了,百草枯一出手,这些毒药都得叫大哥。可以说,如果古代的毒药开个会,百草枯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想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因为,你东厂有的,我们西厂都有。你们东厂没有的,我们西厂依旧有。咳咳咳咳,说错了,是你们这些毒药有的特征,我都有!你们这些毒药没有的特征,我还有!
首先,第1个特征就是无药可解。目前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能够治疗百草枯的特效药。相对于其他的剧毒农药,咱们都可以通过很多现代医疗手段对它进行稀释环节,将人脱离生命危险。
但是,百草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肺部和肾脏。因为其中毒会导致肺纤维化,患者会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喝下百草枯,那就会慢慢的呼吸衰竭而亡。
百草枯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致死的剂量很小很小!有多小?三克以上,就可以夺掉一个强壮的正常成年人的生命。三克是多少?你平时无意识咽下的一口口水,差不多都有三克。也就是说,你将这玩意儿包含在口中,很可能无意识咽下的都达到致死量了。
百草枯的第三个特征,能够让你中毒的手段多种多样:蒸发在空气中被人呼吸、沾染在皮肤上、 不小心误服、甚至是粘在刀上刺入人体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能想到的手段他都能使用。
百草枯的第四个特征,控制剂量就可以控制死亡时间。中毒以后,根据服下的剂量,人会在一个小时到半个月之内死掉。而且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死亡的过程极其痛苦。
所以嘛,这玩意儿放在现在都是顶级毒药,放在古代,我只能用星爷的那个话来说:实在是居家旅行… 杀人灭口… 必备良药!
Lava
古代的毒药毒酒,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的,比如鹤顶红、砒霜、鸩酒,断肠草等等,其本质基本上都是自然产生的,当然也有一些通过中药的形式配伍而成,比如周星驰电影中的那个含笑半步癫,真假不得而知,不过配置的毒药肯定有,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
百草枯是用现代工艺合成,凝结了无数科学家的成果在里面!论工业技艺,那要高出古代太多了!论效果,那比起自然界的一些毒药,几乎是无解的存在。自然界的毒药要取得和百草枯一样的效果,所需要的量要大的多!
要是把百草枯放到古代,那可以称之为天下奇毒,没有任何一个大夫可以解毒。在小说中又会多一种毒药的名字,当然了,再称之为百草枯显然不合适,不够霸气,也不能显示百草枯的毒性之强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其实我们经常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古代的毒药毒性都很强,其实这是受到了小说作品的影响,事实上,古代的毒药比起现代的毒来说,那真的是差得太远了,自然界的毒药,首先是纯度不够,因为毒性受纯度的影响比较大。
老百姓有一句谚语,说十年鸡头在砒霜。意思就是鸡在吃石头的时候,会在头顶的鸡冠上积累毒素,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毒素会越来越多。所以,古代的毒药主要还是依靠量的积累!
再一个,古代医术比较落后,很多毒药都不能及时解毒,对于毒性的认识也比较落后,因此,在古人的认识中,很多毒药都是无解的存在,但是在现代人的认识里,很多古代的毒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对于其化学成分的认识和怎么解毒已经非常深刻了!
而现代的毒药成分之复杂,毒性之强,远非古代可比!
因此,在百草枯面前,砒霜只能称作小弟!
Way
把百草枯搁在古代,如果单纯作为毒药,那它就是一个三流的毒药而已。
我们从影视剧艺术作品里,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古代毒药的描绘。
一种高档毒药,它必须具备一个特征——不易被发现、识别。所以百草枯放在古代,肯定不是一个高级毒药——太容易被识别发现了。
比如说,唐代,太子李建成邀请李世民赴宴,席间给李世民下了毒。李世民喝了毒酒,发作了。那你想,李世民他也不傻,如果李建成给他端来一杯掺有百草枯的毒酒,李世民会喝下去吗?
你看电影《九品芝麻官》,周星驰后来在公堂上谈到女犯是否毒杀亲夫的时候,贪官说女犯用的是砒霜,跟糖水掺在一起都变成胶了,那玩意谁会喝?包龙兴怒斥贪官“连你这个猪头都不肯喝,戚家人比你还猪头吗?”
所以首先来讲,百草枯的一大问题在于太容易被识别,不能作为高档毒药。
再者,百草枯中毒的发作时间比较尴尬,既不是速发,又无法延迟很久。明代正德年间,蒙古族匪兵经常侵扰宣府、怀安等地,当时有一位大将叫丛兰,正德7年,丛兰作为督军巡视居庸、龙泉诸关,曾经率人在田埂边留下投了毒的饭食,蒙古侵略者来了一吃,中毒了,他率人杀出去,几次取得大胜。
如果丛兰投的是百草枯,那就没用了。百草枯很毒,但它不能让敌军在瞬间就失去战斗力,敌军还是会有一定的反抗阶段。甭说别的,敌军把信炮拉响把大部队召来那也是个事啊。在这里,要求就是马上使敌军中毒致死,至少要毒到不能放信号。
那么,百草枯在这就屁用都没有。它再毒,它无法让敌军瞬间丧失各种能力,在军事上就毫无价值。
至于延迟,还说李世民。李世民是从李建成的太子府出来之后才吐的血,有说是走半路在马上就吐血了,又有说是回到自己府第才吐的血。但不管怎么说,李建成不能让李世民死在自己家。假如李建成给李世民喝的是百草枯,李世民还走得出去?不用说他死在太子府,只要李世民在太子府内毒药发作,李建成还怎么收场?
又比如明代末年的“红丸案”,这玩意要是没有延迟性,太没用了。
其实作为毒药,百草枯还有很多很多明显的缺陷。搁到古代,也就是一个三流毒药。毕竟,古代毒药有的是,服下后绝对不可解的毒药何止几十种,百草枯就这么一个特征而已,让它跻身三流,已经是抬举它了。左岸之爱
百草枯现在基本上能称作百毒之王,只要用量超过四五毫升,必死无疑。
如果放到古代,放眼我华夏几千年,从神农开始,到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各辈神医,医圣,药王,数不胜数。
现代医学,什么医术,医德,都走了太多偏差,你去医院,遇到哪怕几十年的老大夫,不花钱过一遍检测的仪器,你根本看不了病,什么多年丰富经验,业界权威,都是仪器说了算。
宁可柜上药生尘,但愿世上人无病。看看古代大夫这悬壶济世的美德。再想想现在,无法想象。
说了这么多,跑题了,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百草枯,放到古代,绝对可解。
Miss老A在路上
百草枯如果放到古代应该能排进毒药前十名,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很多治病救人的方子,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有毒的草药。
下面就来说说古代排得上名的毒药
①蛊毒
见说闽山多蛊毒,千方百计避无由。殇中既有催魂鬼,一命还他方始休。
——[宋]释智愚。
这首诗里提到的蛊毒,在现在热播的电视剧鬼吹灯云南虫谷中也有出现。蛊毒,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的毒物。西周《神农本草经》中,其所收录的365味药中,具有杀蛊毒功效的就有42味。可怜当时蛊毒还是比较盛行的。
那么什么是蛊毒呢,记得小时候看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里面白眉鹰王的外孙女阿离,练千蛛万毒手的画面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其实那就是一种蛊毒,也就是靠驯养有毒的动物,达到投毒目的的一种下毒手法。
据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按照毒虫种类的不同,大致有蛇蛊、蜥蜴蛊、蜘蛛蛊、蜣螂蛊等等。
②箭毒木
传说中见血封喉的剧毒。
现如今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箭毒木树皮下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如果把白色汁液涂在剪头上,被射伤的人很快会心脏麻痹(即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最后窒息死亡,所以人们才称它为“见血封喉”。
③蒙汗药
蒙汗药在武侠小说里非常常见,小偷夜里去主人家偷东西,用迷魂烟也是蒙汗药的一种。
制作蒙汗药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做天仙子的草药,听名字应当是极美的,但事实上其药性也是极其强烈的。就《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故名”。
天仙子可使人变得癫狂,乃至放浪形骸,李时珍也说过“其毒有甚焉”,“能令人狂惑见鬼,昔人未有发其义者。盖此类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可见药效猛烈。
④毒蘑菇
这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不说古代,就说现代,时至今日都还有很多因为误食毒蘑菇而导致致残致死的案例。关于毒蘑菇可致人死亡最早记载,是在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博物志·异草木中:“江南诸山群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食之有味,而每毒杀人。”
⑤鸩毒
鸩毒,是我国历史上记录最早的毒药之一,先秦文献多有记载。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记载:“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寘堇于肉”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鸩毒就被当成剧毒使用。
鸩毒,相传来自于鸩鸟的羽毛或粪便中所含有的剧毒,一般会放在酒里,无色无味变成毒酒,杀人于无形。
说到这里想起了《琅琊榜》中的一个片段,梁王怀疑梅长苏就是林殊,所以赐毒酒一杯,无色无味。结果被靖王给倒掉了。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一杯鸩毒酒。
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鸩鸟分布于岭南一带,有:“瑶碧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的说法。
⑥断肠草
断肠草其实并不是一种毒药,而是各种毒药的统称。
提到断肠草,诸如八角科的野八角和红毒茴,罂粟科的白屈菜、椭果绿绒蒿,瑞香科的狼毒、毛茛科的乌头、卫矛科的雷公藤等等,共有近40种植物被称为断肠草,其中以紫堇科最多,约有21种以上。
而在诸多断肠草中,钩吻是公认毒性最强的。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这种毒药的记载,讲钩吻全株有大毒,其中以幼叶、根的毒性最强。毒素含有多种生物碱,可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强烈反应,肠发黑粘连。
⑦牵机药
这种药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过,到如果提起被它毒死的那位唐后主李煜,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他的《虞美人》流传千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北宋学者王銍撰著的默记中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归附宋朝以后,因为思念家国,填词《虞美人》,结果被宋太宗猜忌,于是派人用牵机药毒死。文中有:“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因而后来被称为“牵机药”。
⑧乌头附子
汉书·外戚传上中记载了女医淳于衍受霍光夫人的指使,给汉宣帝许皇后下药的事件:“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徐皇后中毒后昏昏闷闷,这就是乌头碱中毒的标准状态,由此附子、乌头的毒性可见一斑。
⑨狼毒
狼毒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杀飞鸟走兽,一名续毒”。可见狼毒的毒性非常大,不但飞鸟走兽,而且周边植物,都是在其杀伤力范围之内。因而,在狼毒分布较多的地区,狼毒周围的植物寸草不生,使得草场退化,影响生态安全。如今常用狼毒来制作杀虫剂和杀草剂。
此外还有砒霜,朱砂,鹤顶红等等,都是剧毒无比。
再来看看百草枯。
百草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1955年,英国Jealott's Hill国际研究中心发现百草枯具有除草作用。1962年8月,英国ICI公司(先正达前身)首先注册并开始生产百草枯,百草枯作为除草剂正式上市。
1996年,时任山东省农药研究院副所长的李德军组织研究百草枯生产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百草枯生产技术的国家,李德军后被誉为“中国百草枯之父”。
2011年,出现大量的服用百草枯自杀事件。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但保留母药生产企业水剂出口境外登记、允许专供出口生产。
2015年7月10日,百草枯的毒性级别被修订为剧毒。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百草枯可溶胶剂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
百草枯毒性巨大,而且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
综上所述,百草枯如果在古代,应该能排进毒药的前十名。
ぉぅょぅ
首先说结论哦,如果自己持有一瓶百草枯原剂,那可以算是江湖上有名的刺客。百草枯在古代绝对是最顶级的毒药。(当然放在现代也是最顶级)
如果是百草枯农药呢,其实也好用,不过味道难闻,不能作为明面上的毒药使用。
可能会有下面这个场景:
你带着一瓶农药百草枯准备干了他,刚放到嘴边,你穿越了。回到了那个礼乐崩坏的末期,你也有了一个更著名的身份:荆轲。
你非常绝望,但转念一想,好像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现代人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放在古代(当然可能需要一个翻译,假定语言沟通没问题)那可以说都是卧龙凤雏级别的。你大喜过望,准备谋个功名。
去找盖聂,被赶走。去找鲁句践,被赶走。在燕国认识了狗屠和高渐离,最后被太子丹奉为上宾。
你对太子丹说:“臣家传一奇毒,寻常人触之30日内必死,但此毒恶臭难闻,需要靠秦王近方可得手。”
燕丹一考虑:“中,燕国地图和樊将军头拿去。”
燕丹怕你一人应付不了,叫上了纨绔子弟秦舞阳与你同行。你顺便向燕丹要了一副老者画像。
你和秦舞阳商讨,由你献双图,秦舞阳献首。
到了秦国,你向上禀报:燕国送来了长生酒,燕国地图与樊於期首级,希望面见亲王。
在秦王殿,秦舞阳那个鳖孙吓得发抖,你无奈只能向秦王呈上两幅图,一副燕国图看的秦王喜笑颜开,一副老者图看的秦王直接痴呆。
你看有戏,徐徐开口:“大王,此为我燕国隐者百草翁所制长生之药,因其常年以草炼药,所居之处百草荒芜,成功之后为纪念所居之地为其命名为百草枯,这个瓶子也非寻常之物,乃是臣在一个叫中国的地方寻到的,其透若琉璃,柔若春草,举世罕见。因其为百草寿命所凝,含有百草死前的哭喊泪水 又用水银朱砂淬炼,烈酒长煮,因为恶臭难闻,如若大王有顾虑可请侍卫试毒。”
那秦王哪见过这场面啊,拉过一个人来喝了一瓶盖,恶心的那人差点把胃吐出来。你一看马上劝阻,就差把吐出来的药给舔了,但是太恶心还是忍住了。秦王也就放下了顾虑,硬着头皮也喝了一瓶盖。你劝阻,此药为百草怨念所化,不可多饮,出使任务圆满完成。
随后秦王宴请百官,每人赏了3滴,昭彰秦王的恩赐,你也连夜逃回到燕国。
三日之后,侍卫两眼泛白一命呜呼,秦王大惊,直呼上当,立刻点兵准备讨伐燕国。结果秦国上下百官全都身心俱损,太医手忙脚乱却无计可施,一个月后秦庭一片死寂。
此后江湖上留下一个传说:荆轲献毒刺秦王
条子
1估计只能用在暴力杀害强迫喝。因为里面添加了染色剂和催吐剂还有臭味剂。暗杀用太容易被发现了。墨绿色,有臭味,喝一口就反胃。不是自杀,谁能喝下去!
2就算无色无味,也不适合,因为死亡时间太长,经历数天才死,被害者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嫌疑犯,调派人手去调查,没准凶手会更早被抓住用更恐怖的手段弄死
U盘,
百草枯原为无色无味液体,为防止意外误服,在生产时常加入警戒色、臭味剂和催吐剂,从而外观为绿、蓝色水溶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不易燃,不易爆。无色无味无解药,控制剂量还能让人缓慢死亡,多牛逼。
haohaohuanhuan
这要是带着穿越到古代,简直就是神器啊,无色无味,短时间内不发作,食用,呼吸,接触皮肤都可中毒,把它当毒药用太屈才了,有了它,完全可以当一个预言帝,比如,某某某七日必亡,这位兄台我看你印堂发黑,怕是活不过旬月,某地恶霸作恶多端,一月之内必遭报应,等等等等
雪,下了一世
百草枯放在古代,不算特别高级的毒药。因为百草枯的特性是使中毒的人产生肺纤维化,并且不可逆,整个过程持续一周到两周时间,最后病人无法呼吸,憋气而亡。即使以现代医学的高水平,也束手无策。但是呢,高级的古代毒药,讲究的是见血封喉,粘之即死,比如鹤顶红就是此类毒药。
蟹肉_aquatic
百草枯如果放在古代,一定会是很高级的毒药,除了比化尸粉差了一点,比砒霜,鹤顶红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定会受施毒行家的青睐,四川唐门应该如获至宝一样喜爱。
百草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除草剂,没有污染没有残留,只要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就高效率让其干枯,对不是绿色的部分,根径没有作用。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百草枯也是第一种被喝药自尽者喝到被禁止的除草剂。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百草枯的原液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液体,有人会说我胡说八道,明明见过市面上卖的百草枯,有着浓重的臭味,还带着墨绿色或是蓝色黏糊糊的液体!
其实百草枯(Paraquat)又称巴拉利,化学名称N,N'-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或二硫酸甲酯,化学式是(C12H14N2)2+,以二价阳离子形式存在,该产品有二氯化物和双硫酸甲酯盐两种,化学上属联吡啶杂环化合物。原为无色无味液体,这种特性就是古代施毒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现在生产厂家为防止意外误服,在生产时加入警戒色、臭味剂和催吐剂,从而外观为绿、蓝色水溶性液体,让人看到这样粘稠的液体就恶心。
百草枯对于人类有剧毒,人误服百草枯原液3克就可以致人si亡,有记录有人误服1克就不治身亡的。这个百草枯没有解药,进入人体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对人体的肺,肝,肾,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导致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最终导致si亡。
百草枯是给自尽者足够的后悔时间,却不留给自尽者存活机会的毒药。市面上卖的百草枯一般是含20%原液的,口服这样的药液5~15ml几乎就无药可救了,这个药中毒还不是很快就能si亡的,一般要数天,时间长的要二十多天,明明知道结果就是si亡,但是由于刚开始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中毒者思维清晰,就好像没什么事一样,家属就会采取各种方法救治,不愿意放弃,最终肺纤维化越来越严重,呼吸越来越困难,肝、肾、心脏的损害也越来越重,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大家看着这种情况却无能为力,最后眼睁睁看着把自己憋si,最后落了个人财两空。农村以前有喝百草枯的,结果就是后悔了,跪下来苦苦哀求医生救命,到最后思维还很清晰,但是肺功能因纤维化几乎丧失,最后因缺氧和身体重要器官坏si驾鹤西去。
百草枯不光能通过口服让人中毒,还可以通过呼吸蒸发到空中的气体或是浸泡在百草枯里的皮肤让人中毒,这样如果在古代用百草枯当毒药害人就可以用多种手法了。
现在世界上有包含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因为大量喝百草枯自尽的人没有特效解药而死si亡,并且等待si亡的过程万分痛苦而禁止生产使用百草枯,一种很有效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除草剂硬是被喝的被禁用,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Yoga妈_Minoz
百草枯放在古代就是个三流毒药,可能都没人愿意用!毒药的隐秘性、毒性、毒发速度都很重要。
我把毒药掺在美酒里给你喝,你看酒的颜色没什么变化,会稍稍放下戒心,如果我把百草枯掺进去的话,先不说颜色会变,光是气味就暴露了。
再有就是毒性,毒性太低的话根本没人要,我不论是在饭菜里下毒还是在兵刃上抹毒,追求的都是杀伤,你中毒以后,就算不死也要瘫痪、残废那种,不能是那种吃了顶多拉肚子的辣鸡毒药,我要是想让你拉肚子的话我干脆用巴豆得了
然后就是毒发速度了,毒药的毒发速度要么快,要么稍慢;比如靳柯刺秦王,在匕首上抹的毒追求的就是毒发速度,见血封喉最好;要么就是毒发速度稍慢的,比如李建成宴请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酒里下毒,这种毒不能是迅发的毒,起码李世民不能在李建成府邸毒发,要不然李建成就是浑身是嘴也逃不了干系,史书记载,李世民是在回府途中毒发的,也有记载他是在自己府邸毒发的,不管那种说法,反正都不是在李建成府邸毒发的
这么看的话,百草枯就很尴尬,除非是被人强灌进去,否则只有猪头三才会吃(喝)掺有百草枯的饭菜,你抹在兵刃上也没什么用,砍到四肢的话,只要截肢就能活下来,而且就算给他灌进去了,被毒的人的意识也是清醒的,会反抗,会叫人除非你把他捆绑起来或者干脆打昏,要不然他会和你搏命
耀deedee
传说鹤顶红是丹顶鹤头上裸露无毛那部分,另有一种花叫这个名字,原产大理,因花瓣紫红并具有白色短毛,故有“雪撒桃花”之称,兰花中有一个品种,花瓣上染了一点朱红,也叫这个名字。丹顶鹤的血、头皮和这两种花,都没有毒。
关于前者,《疡医大全》说得比较清楚:“夫鸩毒乃鸩鸟之粪,非鸩之羽毛,亦非鹤顶红也。鸩羽与鹤顶红,皆不杀人,不过生病。”也就是说,鹤顶红并不致死,生病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剧毒。
关于后两者,记录就很多了。明朝夏旦的药圃同春里写道:“鹤顶红,一年一发。喜腴。微香。”南平县志里写道:“兰有数种,……又有中一点朱砂曰鹤顶红,亦贵品也。”显然跟毒药没有任何关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鹤顶红指砒霜或者丹砂,砒霜最早发现于信州地区(今上饶市部分地区),所以又叫信石,其中的红信石,可能就是鹤顶红,常用来炼丹,治疗寄生虫病、哮喘、疟疾。而丹砂是含汞的硫化物,同样有剧毒。
这两种矿物都含有硫化物,银针触碰硫化物会发生反应,武侠小说中用银针试毒,可能试的就是这两种毒。
但实际上,古代最早诞生的毒药,并不是矿物毒,而是植物毒。《说文解字》称:“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毒。”而《尔雅》中有“蘻,狗毒”、“杬,鱼毒。”说明最早使用的毒药,是拿来毒狗和毒鱼的植物毒素。是哪一种呢?乌头。
公元二世纪完成的《神农本草经》中便明确称:“其(乌头)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魏书》中则说匈奴宇文莫槐“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说明这项制造毒箭的技术很可能是从匈奴人那里学过来的。
此外,还有所谓见血封喉树的树汁,断肠草,曼陀罗花等数种。砒霜成为毒中之王,是明朝时提纯工艺进步,砒霜毒性大增之后的事,宋朝人写的医书里是不怎么说它的毒性的,因为升华法加工水平有限,制造不出剧毒来,用这种砒霜毒人,可能真得像《九品芝麻官》里一样买一斤才行。
飘落的小孩
武侠小说中的鹤顶红一般是指红砒,又名红信石,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所以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如果红砒提炼不纯,就会呈红色,似丹顶,故被命名为鹤顶红,也算是避讳说法。
小鱼儿澳门代购
我们来说说鹤顶红,真的鹤顶看上去要比鹤顶红还要重口味,说到毒药啊,咱们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鹤顶红,在古装电视剧里,它是民间最常用的毒药,相传也是天下第一毒物,服下即死而且没有解药,这种神奇的毒物,实在是反面角色的必备之物,不管是在江湖还是在宫廷,你要是没得鹤顶红都不好意思干点坏事。
还珠格格里老佛爷赐紫香妃的时候给的就是鹤顶红,新白娘子传奇里也有鹤顶红的出现,白娘子两次用法术解了鹤顶红之毒,还消耗了不少真元呢,据说古代皇帝在处死大臣的时候,就是在所赐的酒水当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之中以便急难的时候服以自尽,事实上,鹤顶红并不是丹顶鹤头上的红色物质,丹顶鹤头上的红色是一块布满米粒状肉瘤的红色皮肤,如果你真的放大看的话,对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来说一定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不过这种东西呢,肯定是没毒的。古代呢,大家说的鹤顶红其实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由于呢,这是一种鲜红色的毒药,就像仙鹤的丹顶一样,所以呢,人们取名为鹤顶红,加工以后呢,就是砒霜,古代常见的毒药,它进入人体之后会破坏某些细胞的呼吸酶,使人的组织细胞不能够获得氧气而死亡!由于砒霜有剧毒,而且没有味道,中毒的症状往往被人们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难以在世界上被检验出来,因此砒霜也就被很多人当作杀人的工具了!
LanShi
你应该这么问,古代真的有那么残酷的刑法吗?比如?一丈红 五马分尸 诛九族 凌迟?古代朝廷官员都知道伴君如伴虎那句话说不好就死了,可死法分上百种,其中有的一刀砍头算痛快的,还有被做梦都想不到的极刑活活折磨而且死不了...
如果证实了古代确有这种极刑那么相对来说必然有鹤顶红这样的剧毒,道理很简单,即使是最忠诚的官员也不想被折磨着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自杀,就像战场上打败了自杀一样
紫叶心雨1986
武侠剧或者是小说里的鹤顶红神秘,可使人毙命,揭开鹤顶红的面纱,或许能给你带来惊喜。鹤顶红亦正亦邪,当它处在“正”的这一端时,它的用途对人们有益,而“邪”的一面就利于一些人耍坏心眼了,老邪这次就来说一说鹤顶红。
真正意义上的鹤顶红其实并没有毒,丹顶鹤头上的那一抹红色和“毒”扯不上关系,可古人偏偏将其联系起来,认为鹤顶红有剧毒。还有个词叫做“丹毒”,古人认为,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丹毒(出自《活幼心书》),意思就是因热而使皮肤红肿,就像是中了剧毒一样,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就衍生出了鹤顶红的概念。
鹤顶红可使人毙命,毒性颇强,受到丹毒这个概念的影响,大家就习惯并普遍称其为“鹤顶红”了!
鹤顶红毒性多强说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知道所谓的“鹤顶红”是什么,它和丹顶鹤没有什么关系。鹤顶红外观泛红,“红”被用来形容中毒的某些现象,由此又联系了到丹顶鹤的那一抹红色了,事实上“鹤顶红”就是砒霜,砒霜源于砒石,不纯的砒石呈红色。
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了,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比如麻痹毛细血管,使各脏器充血,上皮细胞坏死等等,可见其毒性可不一般。
中毒反应也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毒表现为呕吐,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等等,就像我们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令人毙命,这玩意儿不能随意食用。
鹤顶红有何用途现在很少有人提及鹤顶红了,会直接叫它三氧化二砷,可以从中提取元素坤用在工业上,常作为合金以及半导体的原料,更是广泛用于玻璃工业当中,解决玻璃透光性差的问题。鹤顶红虽是毒药,却也能治病,中药上的“砒石”就是它了。
砒石,或者说是砒霜的药用记载,出自于《日华子本草》,其中说到砒霜截疟,杀虫,蚀恶肉,难怪现在的某些杀虫剂中就有砒霜,因为有毒,以前多是外用。入药的砒霜也有一定的讲究,本草衍义中就说到,入药当用乳尖长者,如今说到砒霜,人们人心惶惶,故而也没人以它入药了。
鹤顶红跟丹顶鹤没什么关系,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砒霜,成分为三氧化二砷,这种成分对工业有益,古人还以它入药,现在已经没人敢用了,若是把控不住量,直接令人死亡,你见过鹤顶红吗?关注【桂北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药材。
Shawn
古代的鹤顶红其实与“鹤”无关,它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因为砒霜布有血一般的颜色,所以得名鹤顶红。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鹤顶红被奉为奇毒,稍一沾上必死无疑。尽管鹤顶红的毒性没有影视作品说的那么剧烈,但它确实是剧毒。当砒霜进入人体后,会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性,阻断细胞内的氧化过程,让人快速死亡。所以,鹤顶红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kumar_w
鹤顶红可能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纯的砒霜可以让人马上去见阎王,而不纯的,则要稍微慢点。古人之所以用丹顶鹤来形容鹤顶红,有可能是因为“鹤”在传统文化中就和死关系密切,比如说人死了,都会说驾鹤西去,而它头顶上那抹红色又太“显眼”,估计和血又有关系,故用来称呼剧毒。
sophiejingyang
我查阅了所有历史,不曾发现有鹤顶红这种毒药。鹤顶研磨成粉末给小动物实验也未发现小动物的异状!可能是人们经常看电视和小说的一个误解。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记载的是鹤顶红就是红信石,俗称“砒霜”三氧化二砷一种天然矿物。
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急性砷中毒毒,使用者15-30分钟发作,出现腹痛,灼伤、腹泻、口渴、脉搏弱、体温低猝死,48小时之内死亡。
解救办法:催吐。
SSer潇湘子
Steven Lean
原贴:古代毒药都有哪些
小野猫
原贴:古代毒药都有哪些
bbjoycry
原贴:求古代毒药名字
乱拳近身
darling
Rai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