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去满级,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明说传奇1到99,这样升级快,才有能力打怪
开局就跟周淑怡结婚的小说
JK所说
开局无敌的宗主
作 者:能鸽善鹉
“这个世界上,能打败我的,只有我自己。”————————秦境“我以为我是外挂,其实我是躺赢的!”————————宗门系统这是无敌后不怂,不扮猪的主角,为了变强,开始自己打自己变强的故事,然后没事养成一个躺赢宗门的故事。
原贴:求开局就无敌的小说?
巾巾
个人认为最好看的重生文就是《复生》了,是扭转乾坤之肥女翻身的同一个作者 谁家天下我记得是还不 错的 彼岸花开梦千羽最好先看这本书的前篇,开始有些虐,不过很好看的,看的人欲罢不能啊,
《苏菲的异界》是一部重生到异世的小说,与修直魔法有关,很不错,如果你也看这类的话《神仙也有江湖》不错《十世转生》啊,
回到正题,重生的话我想想......重生之风云再起+花之芬芳人生这是一二部,是都市类的文,重生到小时候的,女主很天才...
我是明日之星这本书也很好看,女主角死了后,重生到现代,但与过去没什么关系,而且后面女主角竟然是幸运女神,男主角是等待之神(好像是这样子的...)说实话,我有被雷到耶~
上面都是我看过的,下面是粘的,有简介,不用担心...
现代重生之爱无痕 作者:婧月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现代重生
内容标签: 再世重生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舒缘,秦扬,沈明泽 ┃ 配角:依晴,林横,王越 ┃ 其它:舒缘,秦扬,沈明泽,婧月
简介:
秦扬,写在手心里的两个字,一笔一划都疼入心扉。
以为是一生一世的爱恋,却只换来你毫不留情的背叛。
“扬,你有没有爱过我,有没有一点点?”
你笑了,说出的话那么残忍,“我喜欢过你,但不爱,喜欢和爱不同。一直以来,我和不同的女孩交往,到头来,我才发现,原来我爱的一直是守在我身边帮助我的王越,你见过的,是我的助理。”
“我和她,下个月就结婚了。”
仅剩的一点希望也灰飞湮灭,你是那么残忍,在我的心口上带着微笑深划下去,血盈满,眼里却流不出一颗眼泪。
看着你用曾经对我的宠溺的口吻和另一个女孩通话,看着你略带歉意地冲着我笑,想要通过金钱来补偿。
没有哭闹,麻木地接过你递来的支票。
曾经以为存在的炙热的感情,原来是如此廉价,如此廉价……
一个人,又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没家了,没有亲人没有爱人,又是一无所有啊!
手机响了,是谁啊,还会记着有一个我。
“舒缘,舒缘,你在哪儿?我一直找不到你。”
卡车的大灯伴着极刺耳的刹车声应着我的脸,一切归于沉寂。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作者:彼岸幽梦(起点)
作品关键字:重生,异能,武术,轻度耽美,郭戈,平凡,逍遥,伪装,变身
简介:
她,一个平凡的小报记者,不幸被一个势力强大的黑帮份子玩弄摧残,她发誓报仇,却不料功亏一篑……
没想到,小时候老爸送给她的便宜玛瑙竟让本该必死无疑的她带着存满东西的储存卡意外重生……
重生后,她发了两个宏愿:
一,要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再也不要受制他人;
二,不再做女生,可本就是女生的她,重生后仍是女生,这可怎么办?
幸好血色玛瑙似乎有些神奇功能,
看她如何以女子之身,
伪装男生玩转人间……
随着她再次慢慢长大,她发现,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已经完全改变……她也在脱离了正常轨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倾天魔舞》 作者:纳雪纷飞(起点)
作品关键字: 天魔,现代
简介:
玄幻版:一代魔头,都市重生,我主浮沉
————————————————————
武侠版:惊才绝艳傲群雄,曲倾城。
笑骂由心戏红尘,醉倾国。
魔影无踪掌风云,舞倾天。
重生之千面女优 作者:萧楚生(起点)(完)
作品关键字: 冯晶晶,架空都市,重生,千面,女优,言情,架空
简介:
人生安能做草状?
长相平凡的演艺女经济人遭受意外身亡,她心有不甘,未曾完成生前心愿,意料之外,她重生了……
人生际遇不可预料,看她怎样披荆斩棘,在这人世间,杀出一条血路……
女优:指演戏的女演员,也有优伶、女伶的说法(有联想到其他的不CJ筒子,站到角落,自PIA三百下)
注意:本故事有无良情节(不是“不良”,那个谁谁谁,说的就是你,去,面壁去),女主非小白非万能,其中更有险恶用心)
本文品种乃【品味人生】,注意了哈!
【特注】绝非悲剧,杜绝悲剧
天上有时打雷,请自行躲避哈!
姚水儿移魂记事 作者:虫小扁(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记事簿之 星光璀璨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姚水儿,赖苍穹 ┃ 配角:顾孟丞,言思凡,林妄 ┃ 其它:姚果儿,穿越,移魂,记事
简介:
嚣张女子姚水儿穿越过气明星温婉身上,会迸出怎样的火花?
温和谦逊的赖苍穹竟是腹黑表率?
且看嚣张女子如何玩转娱乐圈——
拍广告拍电视剧拍电影,唱歌搅和出CD,谈恋爱撒娇撒泼,从无到有,从有到很有,调节心情且满足欲望!
《七年》 作者:愿落(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心生镜花缘之 三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灵魂转换 都市情缘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紫陌,欧阳城 ┃ 配角:许牧,程梓,欧阳妈妈,小哈 ┃ 其它:现代,穿越,庐山
简介:
七年,她一路吃力追赶,以为留在了他的身边,便总有一日能挥去他心中那个影子。
但夜深人静之时,她才知道,他的心仍旧不属于她。
只是当时已枉然》 作者:斜照弄晴(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古色古香-爱情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简介: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天爷能让我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这一次,我希望我能把自己的命运抓在自己手中。
人人心中都有梦就犹如庄生晓梦迷蝴蝶
但与其说是追悼逝去的感情,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踏向美好幻境的起点
回到过去来爱你 作者:漾儿格(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古色古香-爱情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叶宇希,李敏 ┃ 配角:安浩哲 ┃ 其它:穿越,韩国,汉城
简介: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穿越时空,你会选择哪个年代呢?回到古代?秦朝?唐朝?清朝?我想抗日战争那会估计是没谁会想回去了。好吧,我承认我的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你也可以说我不正常,可是我对于那些让我陌生的年代真的没什么好感,要知道我一直对历史都不太擅长。
我心之执 作者:唐语樵(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古色古香-爱情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凌恺,方凌 ┃ 配角: ┃ 其它:
文案:
记得,佛经故事里,有个鼎鼎大名的慧能,还有个老是充当绿叶的神秀。
慧能无所执,所以慧能成了六祖。神秀执着,所以“朝朝勤拂拭”的他输得好惨。
这个故事里,方凌有所执,所以穿越时空去完成她的执念;而凌恺有所执,所以,辛苦十年去延续方凌的执念。不管是什么样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执着一点的人。所以,把我喜欢的凌恺还有方凌写给同样执着的人
不与美丽擦肩而过》 作者:抛弃
搜索关键字:主角:平未同、平未凡、慕容卓、韩绝 ┃ 配角:萧盈盈、楚飞、北堂娇、沈情
内容简介
听说过24岁的高中生吗?!
平未同17岁:一个24岁灵魂停驻的躯壳。
平未同的父母与女主坐同一班飞机,飞机失事,平未同闻讯,极痛之下昏死,被女主借尸还魂,从此展开一段美丽而绵长的故事。
17岁的平未同实际年龄已24岁,她被女主借尸还魂后不得不重新过17岁的高中生活,然而,物是人非,已全然换了灵魂的平未同,又怎能再回到原来的生活,跟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相处?于是,她远离那所城市,远离所有人,来到倾城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城市,转到了当地一所高中学习生活。
“父母”遭遇空难,平未同得到一笔数目庞大的保险赔偿费,在她学校不远的一个有投资前景的住宅区,买下了一幢宽大的两居室,开始了匪夷所思的生活。
重来 作者:维他命C(书连小说网)
内容简介:
受到我依然爱你的感触,我也想回到自己的过去
如果一切重来...
非一般的重生》 作者:亚蕾克西儿(豆豆小说阅读网)
[ 内容简介]
首先这不是纯洁的校园爱情小说!
然后这本书的女主角不是灰姑娘,是个魔女!
最后这本书的男主角不是两个,有N个男主角,但是最后结局还是一夫一妻制!
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就看下去吧!
重生之我变成了丈夫的学生》 作者:清人(豆豆小说阅读网)
[ 内容简介]
自己变成了丈夫的学生,实在在匪夷所思!
这里有真正的暧昧情感,也有狂热的校园故事,这里有龌龊的黑暗社会,还有残酷的冷漠人心。本书节奏较慢,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不草草了结,也不突生横枝。本书仅仅是写一个女人的人生奇遇而已!!!
如果要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的语言、情节和人物,那便是:平实、真实和朴实。正是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正是这样的世界,才是最缤纷的世界!
重生之伤情 作者:海洋里的热带鱼(起点)
品关键字:重生,都市,借尸还魂
简介:
什么是爱情?爱情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但我觉得,爱情只有两种:
一种是真真的爱,它让你为了爱,可以牺牲自己也再所不惜
还有一种那就是刺裸裸的伤害,但悲哀的是那个一再伤害所爱的人却不知,直到再也无法挽回的局面也无法醒悟。
我的另一个人生》 作者:亦云若然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亦云若然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简介:
莫名其妙的回到了过去,而且这身子还是自己的,但却是8岁时的样子,18岁回到8岁?郁闷啊~~~可是明明是自己的过去,怎么好象不一样了呢?冒出个Mr.Dean不算,还有……那些什么人啊?天啊!什么时候能让我回到自己的时代呢?
重生之我心尚静 作者:苏卡·千依诺
简介:
又一场车祸,又一次重生。可是这次的主角不是一般的懒耶。胸无大志对她是最明确的评价了!而且,你还无法责怪她。毕竟,人家本来是个活得很滋润的小丫头吗。
可是,当她碰到前世未曾经历的新鲜世界,怎么能忍住不去瞧瞧热闹呢?
虽然心期望平静,但也不能混吃等死吗。找好了借口,她义无反顾,投身到武术界了。会发生什么呢?呵呵,我也不知道喔!
我依然爱你》 作者:夏暮雨(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记忆之恋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夏雨柔 ┃ 配角:秋暮枫,萧云海,洪大刚 ┃ 其它:
简介:
今天,我约了暮枫来谈分手,他来的时候,还带着他的新女友,我最好的朋友。我已经不再伤心,因为我不再爱他,但看到卡车向他飞奔过去的时候,我还是冲了出去,把他推开。
那种是本能的反映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被卡车抛起,抛得很高很高,落下来的瞬间,我看到,他与他怀中的她。
再睁开眼,身边人事依旧,只是,回到了我初识他的那一年,十年前。
命运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不会再选择他?
命运,又要给我一个怎样的轮回……
我期待着。
重生之夜影清莲 作者:清水朵朵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豪门世家 花季雨季 再世重生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叶影
简介:
广播:天干物燥,小心雷电!
本文的中心思想:痛,并快乐着……
弹指成灰 作者:半点心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
内容标签:都市情缘 灵魂转换 时空转换
搜索关键字:主角:赵之晴
文案:
一个寻找爱,发现爱的故事。
一名女巡警上班的时候遇凶徒,牺牲了,醒来发现回到了十年前,变成了个陌生的小女孩,世事还和原来一样,那些国内外大事都和记忆里的无分别,可是,这里竟没有原来的自己,一切又都变了。
为什麽要重生》 作者:又见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 花季雨季 再世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沐雪 ┃ 配角:等等等等。。。
简介:为什么重生,是为了忘记他,还是为了早一点遇到他?
时光重来 作者:申由(起点看,晋江锁文了)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陈卫
简介:
如题
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将创造新的人生。
打造传媒女王 作者:ヅ黛ぃ儿≈(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都市情缘
搜索关键字:主角:凯旋;许嘉林;瑞查德;齐擎;齐宵;黛儿
简介:
她,一岁自学外语;
她,六岁成立公司;
她,十三岁考上英国剑桥大学,
她,二十五岁获得世界传媒女王的称号。
于是--整个世界因为凯旋这个名字而疯狂。
眩目的光环自从出生就围绕在她的身边,从未有一刻消失,即便是面对着比她还要耀眼的光芒时依然没有退后一步,倔强且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信念。
于是,他们失了魂,丢了心,眼里只剩下如阳光般耀眼的她……
烽火迷情1937 作者:雨中蔷薇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艺琳(江海琳),裴俊祺,真平龙之,韩绍杰,苏云菲 ┃ 配角:林樱,真平美惠,裴爱祺,裴毅生,沈艺涵
文案:
一块怀表,让正处于困境的她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37年!
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浪涛汹涌的黄浦江,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她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乱世,面对国仇家恨与情爱纠葛?
所有的恩怨种种,都在这个危机四伏而迷乱的年代中……
穿越之完美之旅 (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花季雨季 再世重生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周天梨 ┃ 配角:温海雅,离傲,寒霜雪,卓文,卓莉
文案: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异常不顺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女主人公回到了过去,一直对自己的过去留下的许多缺憾非常悔恨的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决定给自己来个彻头彻尾的“改头换面”,誓要让自己的崭新人生活得精彩。
从此,她开始展开了她注定非凡的旅程,善良坚强又活泼开朗的她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更吸引了众多优秀男主的注意,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场爱恨纠缠。
那么,她将何去何从呢……
注:虽然文案有些暧昧,但本文非NP文……= =
重生在1980 作者:狐言乱语的天蝎狐狸(起点)
作品关键字: 80年代,香港,唐心
简介:
20世纪女强人,重生再80年代的香港,如何打造出自己的花样人生,爱情与事业的抉择。
回到过去》 作者:滴血的白蔷薇(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季雨寒 ┃ 配角:林忘尘,曲君兰,梁子辉,李倩茹
简介:
“……”
“……”
谁能告诉我,现在这是什么状况?
一大早发现自己的房间变新了,父母变年轻了,而自己……变小了……很好,房子就跟高三刚搬进去时一样,也不用烦恼需要年底打扫了,父母变年轻是好事,我变小……也不算坏?
可问题是……这个时候我应该在该死的大学寝室里的床上醒过来,而不是坐在这个莫名其妙的写着高考倒计时的教室里,眼前晃动着那些个熟悉又陌生的脸!
又不是堂本刚的《我们的未来》,这算什么?噩梦吗?
逃嫁新娘》 作者:酒壑盛人(完)
类别:浪漫言情-穿越时空
作品关键字:穿越时空 民国
文案:
灯红酒绿,霓裳阑珊,笙歌艳舞,醉生梦死。
旧上海滩
=
又没搞错,我就是跑步摔了一脚就摔回去了77年!
阴差阳错我还要嫁给这个。。。这个。。。。。
拍拍手,地动山摇。
=
旧上海的东家,这个男子沉默少语。却是迷惑众生的俊俏,他的野心,他的复仇,他的不得已。
谁能知晓?
++++++++“她是一块没有雕刻过的玉,她是会飞的鸟。”
“可是我只想看见她,想她待在我身边,哪怕囚禁了她。”+++++++++
第一次写言情。哎,不知道怎么写的好呢。。。。
等你十年 作者:风雨娉婷(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都市情缘 情有独钟
搜索关键字:主角:洛以珊/苏景/欧阳平轩 ┃ 配角:小凝/凌瑶/林玉峰 ┃ 其它:时空/玄幻/缘份
简介:
十年前,她意外的出现,
成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带给了他爱情的希望;
换来的却是十年痛苦的回忆。
十年后,与她重逢,
才知等待原是必然的,
十年于她不过是短短的一瞬……
说了不再爱》 作者:茶禅一味(完)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近代现代-爱情
所属系列:“至情”系列之 “至情”系列第一部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情有独钟 天作之和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水星月(王烟儿)、上官傲云、杰斯 ┃ 配角:亚伦、西门少庭、李矽、狄洛、张海儿、沈语嫣、沈宇涵、林月娥、沈国柱
简介:
出国4年读博回来的王烟儿,踏进家门的兴奋却被躺在床上的两人降到冰点,最要好的朋友和以为从不会背叛她的老公……
她死了吗?为什么心脏这么难受?连小小的呼吸都感觉是奢求?这就是死亡的味道吗?
灵魂附到这个10岁的小女孩身上,而且是与前生背叛她的人生在同一城市,灵魂附体吗?有亲人、朋友却不能相认,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她?天生心脏病的破败身体,吸毒赌博将全家人给卖了的父亲,被打怕发疯的母亲,只会哭泣、有自杀倾向的姐姐,沉默自闭的哥哥,现在身陷黑帮,快要被卖身,老天爷,你耍我吗?
为实现前生的一个诺言,带着这个10岁的身躯进入S大校园,却遇到了这世最大的“恶梦”……我的魏晋男友》作者:苏飞烨
与王爷同居的日子作者:无良某鸡
与古代少侠同居的日子作者:重安公子
《与婠婠同居的日子》作者:李古丁
《宫斗高手在现代》作者:孤钵
清朝王爷在现代作者:梦非梦
穿越到现代:皇后的白领生活作者:水悠悠
大隐于世作者:蓝色荒漠
另类同居作者:文随心
有一种爱,一辈子只有一次作者:沧海依数
21世纪的宋朝来客作者:雪影霜魂
彦三娘(古穿今)作者:凉拖
江湖遍地买装备
男穿女之命犯桃花------反穿 而且是男穿女
额~这最后一本有点儿雷人...呵呵~面对两个男人的痴缠,她又要如何决择?
我退,我再退,我退退退……我不要你们所谓的爱情,只求不要来打挠我平静我生活,真的不想再爱了,不想再爱……
说了不再爱!
再爱惊天地
紫藤花
丝缠绵
我的皇后 强推
凤囚凰 最爱这本,看过8遍
黯乡魂
百里长安
婀娜传说
官敏儿
红颜倾君
花烛恋
凰宫:滟歌行
怜姬
盲眼公主
梦世界
三救姻缘
舞残月
愿君惜
原贴:跟男主结婚好几年?
donglixueyuan
周王迁都是西周王朝衰落的结果,而不是迁都才衰落。
自西周发生“国人暴动”后,被驱逐的周王客气他乡。这件事的本身说明王权受到极大的挑战,周王室虚弱的表现。客死他乡的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在位期间国力曾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他主持的对外战争导致周朝精锐丧失,“料民”便是周宣王的补救措施。之后的周幽王很是陷入后宫继承人斗争中,结果诸侯申侯引外敌攻破了镐京,幽王被杀。至此西周可以说是国力大伤,周平王成了天子,但已不能抵抗外敌的入侵,所以他才决定东迁。
宝马金鞍
其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在西周武王之后几代就开始衰弱了,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三代之后就没有什么亲情了。
中国古代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不外乎周朝、汉朝和明朝,暂且不说周朝,先说汉朝和明朝,刘邦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清一色的刘姓宗亲,结果到汉景帝时就发生了七国之乱。朱元璋还没有大举分封,只不过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结果刚死没多久,朱棣就爆发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的中央朝廷。
汉朝和明朝还不是单纯的分封制,而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用分封制为辅助,中央政府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权,结果还是这样不省心。更别提周朝时期的分封制,虽然姬姓宗亲占了大部分,但是为了奖励功臣,拉拢有关系的姻亲,妥协先代贵族,以及照顾边远士族部落首领,分封的诸侯里面还有很多外姓人。
周朝刚刚立国的时候,通过实行分封制的确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初期。周天子仗着刚刚消灭商朝的余威,并且拥有大量姬姓诸侯,还能维持住全国的统治,但是如我所说,用不了几代,周王室就会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
其中,周代第三任天子周昭王南征死于汉水之滨,第四任周穆王虽然东征西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朝政松弛,周王室开始由盛转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当时经过几代的折腾,周王室的威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周夷王本身就是在诸侯的帮助下才登上王位的,在即位的时候,竟然“下堂见诸侯”,这种放下周天子礼仪的亲民态度,实则是周王室衰微的一种表现。
当时很多诸侯已经不到都城去觐见周天子了,闹得最凶的就是楚国。
楚国原来是蛮夷之地,所以爵位就是一个子爵,但是楚国发展很快,认为自己应该封一个伯爵或者侯爵,但是周天子不想被挟持,没让楚国如愿以偿。
楚国当然生气,于是就自立为楚国,效仿周天子,把自己的儿子也封楚国,这件事被称为僭越,按照道理来说,周天子应该就打楚国,但是当时西戎屡次进犯关中,也让周夷王伤透了脑筋。
为了重塑周天子的权威,周夷王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装病,来试探各诸侯国对周天子的敬畏之心。
当时天下大部分诸侯得知周夷王有病都来了,唯独齐哀公没有来,齐国是姜尚的后代,是属于诸侯中的功臣封地,姜尚在当时权力很大,因此齐国也是诸侯国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诸侯。
齐哀公不来看望周夷王,让周夷王十分恼火,于是征召齐哀公到镐京来,齐哀公没有多想就去了,结果到了镐京就被周夷王派人架锅、烧油给煮了。
周夷王通过这种恐怖政策,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周天子的权威,但也让诸侯国与周王室离心离德,加快了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关系恶化的速度。
周厉王统治期间,为了加强统治,强行收回山林川泽,结果爆发国人暴动,老百姓起来反抗,周厉王逃出镐京,最后饿死在彘地。
周厉王之后,虽然有短暂的周宣王中兴,但是也难逃周王室衰微的事实,等到周幽王时期,犬戎进攻镐京,有一个烽火戏诸侯的词语,讲周幽王戏弄诸侯,结果到犬戎真正来犯的时候,没有诸侯来帮助周幽王。
真实的历史,可能没有那么多戏码,只是犬戎来犯,周幽王根本无法调动各地诸侯,因此被犬戎等部落杀死在骊山。
可以说,周朝后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影响力就在减弱,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这些都是周王室衰微的结果,而并非导致衰微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将西周与东周分割开来,表面上是因为迁都,根本上则是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衰弱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东周是被人把镐京的地盘夺了过去,不得不出走。
当然,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本来就在周王室的考虑范围之内,周武王灭商之后,就认为镐京与中原地区相距太远,不便于统治,因此打算在中原地区建都。
周成王即位后,继承了周武王的遗志,决定在洛阳一代建立新的城市,还派召公到洛阳去“相宅”,洛阳不久成为西周的另一个中心。
等到犬戎等部落攻打进镐京后,关中之地几乎已经对犬戎门户大开,进出自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袭,不得不把都城迁到洛阳去。
当然,原本属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土就不多,虽然巅峰时期相当于二三十个封国的面积,但是真正控制天下的本钱,是依靠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身份。
按照西周最初的设定,公侯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百里的封地,而伯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七十里的封地,子、男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五十里的封地。
但是为什么说东周时期是礼崩乐坏,主要的原因就是诸侯势力大了,内心膨胀了,对周天子开始吆五喝六了。
因为诸侯之间也是相互兼并,并且发展壮大的,西周初期号称八百诸侯,到东周的时候大概剩下一百七十余个,按照这个数据来算,东周初的诸侯相比于西周初的诸侯,领土平均膨胀将近4.7倍。
当然,这里面还有贫富差距扩大的事实,比如最早拥护周平王的晋国和郑国,打着帮助周天子的旗号,大肆扩张自己的实力,先后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完全不虚周天子。
可以说,周王室衰微一方面是周天子自作孽,另一方面则是诸侯逐渐扩张的现实,实际也证明,分封制这种体制,不是那么靠谱,血缘亲疏并不是能够维系政权统治的灵丹妙药。
花样美男小喇叭
周平王东迁雒邑不仅仅是迁都而已,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周平王的王位来路不正!按理说,周平王是周幽王正式册立的太子,王位的来路本应没有疑问才对。但是,周平王的王位并不是其父周幽王传位而得来的,而是在周幽王失国被杀后由诸侯“公推”成为周天子的!周幽王末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失国被杀,而勾结犬戎进攻镐京的正是周平王的外祖父申侯!换言之,是周平王的姥爷申侯内外勾结,借助犬戎之手搞掉了周幽王。而申侯此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周幽王想要废长立幼,废黜周平王的太子之位!
用现在的话说,周平王虽然是合法继承人——太子,但是他继承周天子之位并没有走正式的“法定程序”,而是由诸侯“公推”上位的。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就是与其外祖父申侯关系较为密切的鲁国、许国等。就这样,原本应该合理合法继承周天子之位的周平王却因为操作不当,变成了“半非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申侯不是一路人的另一诸侯虢石父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于是,周王朝出现了两个位周天子并存的局面。强调君权神授、以“天子”自居的周天子居然出现了两位!周天子权威的神权根基自此开始动摇,周天子渐渐走下神坛……实际上,这次两位周天子并存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后来郑庄公的那一箭!虽然后来周平王在晋文侯的帮助下诛杀了周携王,重新成为了“天下共主”。但是,周天子“君权神授”的神权基础已经动摇,无法挽回了!
其次是武装威慑力的消失。周天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共主,那些所谓“君权神授”、礼制等等都是虚的。但是,周天子直属的武装力量却是实打实的!宗周的六师、成周的殷八师,再加上专门拱卫周天子的虎贲,周天子直属的军队在周初足以碾压一众诸侯,而这正是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的底气所在。西周时期,虽然周天子“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但是凭借着武装威慑,依然维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们因为畏惧,也没有谁敢轻易挑战周天子的权威。犬戎攻入镐京之后,使得这种威慑力荡然无存……诸侯们发现,原来周天子就是一只张扬舞爪的纸老虎,根本不堪一击,小小的犬戎轻而易举便灭了周天子!经过与犬戎的作战之后,周天子不仅军事威慑力丧失殆尽,手里的军队也损失惨重。周平王东迁之后,因为手里没有了硬家伙,诸侯们自然也就越来越不拿周天子当道菜了……
其三,周平王东迁之后,对原镐京地区的控制力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换言之,周天子直属的地盘在急剧缩水。地盘的缩水就意味着收入的降低,同时为了维护周天子的脸面,分封还在继续!周天子的直属地盘越来越小,没有了地盘就意味着没有了直接的收入来源,周平王之后的周天子变得越来越穷,慢慢沦落到要靠向诸侯“打秋风”过日子。到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时,周赧王因为土地全部分封光了,不得不寄居在西周公的封地之上!甚至筑起高台以躲避债务,为此还衍生出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周天子的脸面已经荡然无存!沦落到向诸侯“打秋风”的周天子想要恢复往日的荣光,显然是不可能了!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被诸侯“吊打”的原因之一。
其四,周平王东迁之后,进入了史家所谓的“春秋时期”,而春秋时期正是礼崩乐坏的开始。由于周天子影响力和威慑力的削弱,诸侯之间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攻伐、吞并。渐渐地,大国开始称霸,成为了“二天子”!这些称霸的诸侯因为实力强盛,甚至已经超越了周天子,周天子自然越来越不受待见,沦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沦为了“夜壶”一般的角色。需要时拿来用一用,不需要时便被嫌弃,能扔多远扔多远……尤其是郑庄公那一箭之后,周天子被彻底拉下了神坛,没有诸侯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只是因为诸侯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周天子还有存在的必要与意义,这才得以保留。
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形成一家独大之势,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灭西周公国,是年周赧王去世,秦取周王室象征权力的九鼎。自此,周天子不复存在,成为了史籍中的一个符号!多年之后,秦庄襄王灭东周公国,周亡。
cinta
决定被不被吊打的,是实力。让我们看看平王东迁前后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我们就会发现:周王室的衰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镐京事变,军力损失殆尽镐京事变,在传统的印象中,非常简单,“烽火戏诸侯”后,诸侯不再相信“狼来了”,因此,在周王点燃烽火台时都不搭理,结果镐京沦陷,幽王被俘。
在这个大轮廓下,我们可能忽略了,镐京事变,是一场歼灭战,周王室在关中的军事力量全军覆没。
周幽王废了申后和太子。申侯勾结犬戎,一起发起了对镐京的袭击:申国军队,在镐京东南;缯国军队,在镐京东北;犬戎势力,在镐京西北。
镐京是王畿所在,至少“西六师”在此(周幽王原本还想讨伐申国呢),但最终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犬戎并非只是劫掠一空后退去,而是长期在关中地区劫掠,不走了。周王室早已无力拥有这片曾经的“王畿之地”,只有开“空头支票”,把这片区域分封给秦。
关东的周王室军队去哪儿了?
除了“宗周六师”,另外一支周王室的军队就是洛邑地区的“成周八师”了。那么,迁都后的周平王可以依仗这支力量吗?
很遗憾,“成周八师”可能比“西六师”更早凋零了。
比如,其中的“南国之师”。在周宣王时期,王师败绩于千亩。成周八师中的“南国之师”损失殆尽,因此,周宣王只得“太原料民”,试图从当时属于晋国的太原地区清查人口,招募力量来补充。
事实上,由于西周时期长期的征战,“成周八师”很可能已经损失惨重。
事实上,早在周宣王时期,他就采取了各种“非常手段”来维系军力了:“太原料民”,授权还不是诸侯的秦人讨伐犬戎。显然,此时的周王室军力损失惨重,越来越难以维系局面了。
经济实力有限,军力恢复困难在以战车为主要战斗力的时代,无论是战车制造,还是军队训练,成本都极高。而东迁后的周王室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恢复!
当初造洛邑,目的是为了监视关东商王朝的残余势力。但周人依然居住在关中地区,洛邑地区的供给主要由王畿地区输送。因此,此时的洛邑虽然规模宏大,经济开发条件虽然优越,但周边经济并不发达。
一
一切权力的根基,是强大的实力。又没军队,又没钱,自然失去了天子应有的“赏功罚过”,维系天下诸侯秩序的能力了。
那么,周王室有没有可能卖一卖几百年“天下共主”的老脸,一边以天子之名号召诸侯,一边恢复能力,徐图复兴呢?
来路不正的周平王周平王,正是那位与申侯一起“引狼入室”的废太子。他本人,正是那个直接给周人带来灭顶之灾的男人。因此,在镐京事变后,周人拥立了周携王。
而周平王,正是在郑、晋等诸侯的支持下,以“讳莫如深”的手段消灭周携王,才得以坐稳王位。
由于很长时间内,连周人族群都不支持周平王,因此,平王一直是晋、郑的傀儡。
而郑国,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利用周王之名,扩张实力。比如说:郑武公曾利用周王巡视虢国防务的名义,灭虢。
当周王号令参杂着某些诸侯利益时,自然“不公”,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基本。
小小的繻葛之战,蕴含了大时代变迁的方向周桓王即位后,为了周王室的威严,做了最后一击,与郑国交兵。
此战中,郑国击败了周王联军,周王室威信扫地,彻底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机会。
此战的过程,也暗含了时代变迁,周王室必然衰落的玄机。
此战中,郑国军队放弃了传统的,充满仪式感的战法。他们采取“鱼丽之阵”,将徒步的平民士兵与贵族们的战车放在一起,协同作战;并采取“先打击两翼,再合攻中军”的战法。他们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方式击败了因循守旧,死守传统的周王联军。
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却缺少活力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礼崩乐坏,却又充满大变革精神的时代已然到来!
这场战斗,虽然只是周王室漫长衰微过程中的一次“被暴击”。但周王室的衰微的根本原因,却蕴含其中。
周人依靠精细的礼治,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时代,却因为固步自封地沉迷礼治,排斥变革。
比如:当周宣王试图“不籍千亩”,废除国人集体耕种制度时,周人贵族的反馈是“国之大事在农,不可”;周宣王试图扩大赋税、劳动力来源而“太原料民”时,得到的反馈是“民不可料”。
一个制度,当它制约了变革和创新时,无论它多么精细、完善,都终究只会作茧自缚。
等待作茧自缚的,就只有“被吊打”了。
瑾瑾_jin
谢邀。
周平王可不是简单的迁一下都城而已,迁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像武则天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等都是国家大事,周平王相对于武则天、朱棣那样稳定、强大的王朝而言根本就没法比。因此,不能简单的说是“只是迁一下都”。
清华简系年中载:
幽王及白( 伯) 盘乃灭,周乃亡。所以,周幽王时期的犬戎之乱太重大了,周朝可以说在幽王被杀以后就算是亡了。
那是在没有遭受犬戎侵扰的关东地区,各诸侯支持幽王子建立新的朝廷以延续周朝,如果各诸侯没有这么一个举动,那周朝可不亡了吗,更不会有所谓的“东周”。
1、幽王时期的国力衰败
在周幽王时期,诸侯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王室需要靠个诸侯国的支持才能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从烽火戏诸侯的事件来看,一是此时周天子的军力远不如国初,二是幽王的周朝失去了各诸侯的支持。
2、周平王的权威太低
周平王自己的身份本身就很尴尬,自己是废太子的身份,虽然说周幽王废了他是不对的,但好歹周天子的诏令已出,姬宜臼就没有合法的继承权了。
其次,西周的灭亡与他有关,正是姬宜臼的外公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才使得西周灭亡,某种意义上说周平王也是亡国罪人。
有了以上两点,周平王就没有什么威权可言了,他登上王位靠的是申、鲁、许等诸侯国的拥立,这就问题大了,一是周天子是“受命于天”的,如今却需要别人来拥立,二是拥立的也就几个诸侯国而已,很多诸侯国都不认同他的天子资格。(不管是想独立、摆脱控制还是其他自身的原因,就算单纯的周天子投票,他们也会投别人或者弃权。)
与此同时,虢公翰还拥立了伯服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列的局面,这种情况竟然能一直持续十年,这就说明大家普遍对周平王也没有什么好感。
最屌的是,周携王是被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攻杀的,诸侯王胆敢杀掉周天子(虽然是不承认的),这就说明不管谁当周天子权威都低到尘埃里了,想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靠几个诸侯建立起来的朝廷,自然要靠这些诸侯维持,因此东周的朝政自然也掌握在他们手里,周天子成为了强势诸侯们的傀儡,后来大家觉得玩这个傀儡一点意思也没有,就不再玩了,周天子也彻底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3、周天子国力弱小
从东迁以后,原先周天子的土地就大部都丧失了,这些土地后来被秦国先祖先后打回来。周天子的自领地也就剩下方圆六百里的土地,所谓的“天子”寒酸得连个小诸侯都不如。没有土地就缺乏人口,自然也就没有军队,没有枪杆子,周天子的权威自然也出不来。
因此,迁都的事情表现出来的是整体周朝的日薄西山,周郑交恶等事情的出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正因为东周天子的权势低到可以忽略,因此时间的表述上用的更多的是“春秋”和“战国”,东周只是一个象征了。
周平王不迁都他又到哪里去呢?迁了都,镐京也打不回来,也就这么狗着呗。
欢迎关注、点赞、唠嗑,尽量正经答问题,期待与诸君交流!linglingcat_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看过著名影片《教父》吗?里面有一个情节。老教父将家族大权传给迈克尔.科利昂,并要求手下两大头领克莱门扎和泰西欧无条件信任和服从迈克尔。迈克尔告诉他们,家族将结束在纽约的生意,转到迈阿密发展。但泰西欧不认可这个说法,因为他们在纽约被其他黑道家族围攻,形势非常不利。泰西欧认为如果不能在纽约反攻胜利,就是把家族生意迁到迈阿密也一样会受到攻击而失败。他的说法是对的,迈克尔和军师汤姆都认可,但迈克尔不能把他在纽约的反攻计划全盘告诉泰西欧,只能请他相信会解决的。泰西欧也正是因为得不到能说服他的答案,最终倒向了家族的对手巴西尼,成为了叛徒,被迈克尔制裁。这个情节对理解周平王迁都导致朝廷衰弱很有帮助。
周平王迁都,不是建立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寻求主动发展的举措。而是由于被攻击,在不能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的躲避之举。被迫迁都本身就是示弱,不但被对手看不起,也会被自己手下的小弟看不起,甚至丧失在臣民中的合法地位。历史上由于战败被迫迁徙的,在草原民族有过翻身的例子,那是因为草原民族本就是逐水草而居。但在中原却不行,不论是东周,还是战国时的楚国、魏国,还是东晋、南宋、南明,只要一迁都就注定回不来了。
周的时代,王室自身直辖的土地是在都城周围,其余的都已经分封给了诸侯。一旦被迫东迁,自己直辖的土地没有了,还要面临和自己分封的诸侯抢地盘,力量削弱的同时还破坏了礼法分封制度,结果必然是受到诸侯的集体抵制,王室还怎么能有效控制诸侯呢!
浮尘子。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周朝衰落不是因为周平王迁都所致,而是因为周朝衰落才迁都。
事实上,周平王迁都也不是周朝第一次迁都。
首先周朝迁都这事周武王就已经在谋划,并亲自规划选址,指定的地方就是洛邑。
洛邑在伊水和洛水之间,东边有嵩山作为屏障来抵御商人,北有黄河,西有秦岭余脉崤山,西南有熊耳山、伏牛山、嵩山等等环绕,具有地理优势而且位处天下中心,交通方便,周公旦就评价道:“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是个定都的好地方,而后周公旦亲自营建一座大城。
但是,西周初虽然营建好了成周,但是由于南方淮夷的强大威胁,周王室始终未能放弃镐京而迁都洛邑,洛邑只是一个陪都。
其次,西周时期已经迁都了,从镐京迁到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很多人误以为西周一直强盛,一直到周平王时期才衰弱,其实并不是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平王之所以迁都,东周之所以衰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西周由盛而衰的最终结果。
要接下来,食堂就简单说说西周的衰落过程,从中也能发现很多令人反省的东西。
周武王灭商后,西周在周成王、周康王统治下迎来鼎盛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二十五年(公元前996年),周康王病逝死后,其子太子瑕继位,是为周昭王,成康之治宣告结束。
周昭王时期,西周已经迎来“王道微缺”之势,西周频繁爆发各种天灾和异常天象,西周受此影响,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周昭王在处理诸侯国更是昏招迭出。
周昭王十四年(公元前982年),号称“周礼尽在鲁”的鲁国发生政变,鲁国第四任国君鲁幽公被其弟公子沸弑杀,公子沸自立为君,是为鲁魏公。
最遵守周礼,号称周礼尽在鲁的鲁国,竟然出现了弑君这样严重、恶劣的政治事件!这是对西周统治秩序的严重挑战和践踏!
结果周昭王不知为何,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伐此逆臣,也不兴师问罪,使得鲁魏公安安稳稳做了五十年国君。
这样一来,就给各诸侯国开了恶例,各诸侯国开始屡屡上演弑君自立,西周统治秩序由此出现动荡。
最要命的是周昭王三次伐楚,每次都没有取得很大的战果,最后一次更是全军覆没,周昭王本人死在了汉水,成为西周第一个阵亡的天子。
周昭王怎么死的并不清楚,史书只是含糊的记载“南巡不返”,但是不管怎么样,周昭王这一死,无疑让西周声威大减。
周昭王死后,其子太子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
据史记记载周穆王继位的时候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享年105岁(此事就可信不可信了),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
周穆王是西周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内修德征,外讨不臣,使得西周之盛又续了一波。
可周穆王同时也是个花钱能手,各种打仗,各种旅游,据说还千里迢迢跑去昆仑和西王母半夜研究剧本,难道泡妞不要花钱的嘛,更何况周穆王泡的还是个女神仙。
周穆王一下子就耗费了西周大量财力物力,他给后世留下了个烂摊子。
周穆王五十五年(前951年)周穆王去世,其子繄扈继位,是为周共王。
就是在周共王时期,西周衰弱之势,成为定局,他爹太能作了,他没钱了,国库空虚。
为了赏罚分明,周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也越来越少,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周天子实力越来越弱。
周共王被逼无奈,只好他改变周穆王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做法,裁减军队,明法息民,让更多的百姓安于生产,创造财富,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对边境争端主要采用和平谈判的办法解决,尽量避免武装冲突。
在政治上,他废除原来的“土地国有,分封臣下”的旧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按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收缴税金,这是西周王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
周共王展开了积极自救,可惜他种种措施,对于日薄西山的西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阻止西周王朝继续衰落下去。
周共王十五年(前936年),周共王去世,其子囏继位,是为周懿王。
周懿王生性懦弱,才智平庸,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是江河日下,导致西周都城镐京也备受少数民族威胁。
“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狄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在少数民族威胁下,西周王朝被迫进行第一次迁都,国势更弱。
迁都这种事,自己主动迁还不算什么,可被敌人撵着跑,那丢脸就丢大发了。
周懿王也因此抑郁而终,他死后,本来应该由儿子太子燮继位,但被他的叔叔王子辟方以非正常手段,夺取天子之位,这就是周孝王。
周孝王的继位是西周历史上第一次非嫡长子继位,他是抢了自己侄孙的王位,可想而知肯定不是风平浪静。
不过成为天子后的周孝王,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励志要振兴西周王朝。
可要振兴王朝,首先要解决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要解决少数民族威胁,就要振兴军事,加强军事实力;要加强军事实力,就得有马。
而就是周孝王任用一个叫非子的人给他养马,造就了日后大名鼎鼎的秦国。
秦国就是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所封的,日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秦国,正式将周朝埋了最后一把土。
周孝王六年(公元前896年),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大业的周孝王不幸驾崩,诸侯拥立周懿王太子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和他爹周懿王一样,才智平庸,性格懦弱,远不如周孝王这般英明神武,周孝王好不容易使得西周王室有了中兴迹象,到了他手里嘎然而止。
而周夷王又耳根子软,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导致诸侯开始不来朝见天子,互相攻伐,西周统治秩序大乱。
请注意,周夷王时期,天下诸侯已经开始不朝见周天子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
周夷王十五年(前880年),周夷王去世,其子太子胡继位,是为周厉王。而周厉王时期。
周厉王倒是有心解决西周积弱之弊,有志振兴西周国势,进行一连串改革,甚至有人称他为西周改革家。但由于他残暴无道,暴虐止谤,引发国人暴动,袭击周厉王。
周厉王于是逃到晋国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当时周厉王的太子静也差点被害,幸亏召穆公忠义,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静,太子静最终免遭杀害。
堂堂周天子竟然被人给赶跑了,甭管理由是什么,这对周天子的权威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
国人暴动之后,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而此时西戎趁机入侵西周王朝,竟然攻破犬丘,这对西周是一次极大的打击。
共和十四年(前829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周厉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众多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多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一度中兴周朝,史称宣王中兴。西周又续命一波。
但是周宣王晚年,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致使周朝政治又走向黑暗,对外宣王昏招迭出,尤其是周宣王凭一己之好,干涉鲁国国君废立,废长立幼,让鲁国陷入动乱,一乱就是十多年。
虽然最终周宣王终于以强硬手段,平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鲁国内乱,强行扶立鲁孝公,但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请注意,诸侯国开始经常不听周天子使唤了。
而后周宣王对外用兵,屡遭败绩,使得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
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此战以失败告终;
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3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西周大军大败;
尤其是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90年)的千亩之战,讨伐姜戎时,周宣王大败而回,险些战死沙场,这一系列的失败,更使得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等到周宣王死后,继承周天子之位的是他的儿子,大名鼎鼎的周幽王。
这哥们几乎集所有亡国之君特点于一身,贪婪腐败,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不用忠良,听信小人,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偏偏他还重用奸臣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
周幽王也是倒霉,继位第二年,都城镐京和附近的泾、渭、洛三条河川附近都发生大地震。人祸来了,天灾来了,西周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偏偏周幽王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开始宠信褒姒,据史记记载,为博褒姒一笑,他给来了个烽火戏诸侯(史记记载的烽火戏诸侯颇有争议)。
这还不要命,要命的在后头,周幽王八年(前774年),他又来了个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这样一来申后的父亲,太子的外公申侯大为愤怒。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腐朽不堪的西周哪是对手,西周大败,西周都城镐京被攻陷,周幽王和褒姒的儿子太子伯服逃到骊山时被杀,西周就此灭亡。
西周一灭亡乐子大了。申侯、缯侯、许文公等立太子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而以虢国为首的姬姓诸侯国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周王室竟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请注意,周平王是个废太子,他实力不够,根本搞不定周携王。
最后在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的帮助下,东迁到了洛邑,东周由此建立。
而直到二十年后,周平王才在晋文侯的帮助,击杀周携王,周王室结束了分裂。
经此一遭,由此诸侯开始不朝周,周天子实际只剩下个名头了。
更尴尬的是,实力不足的周平王还得看晋国和郑国脸色,晋国还好离得远,管不着,郑国可就在周平王边上呆着,周平王什么事都绕不开郑国,头上多了个爹。
也就是说,东周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实力不够。
综上所述,东周衰弱,是西周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结果,侥幸保住一条命,苟延残喘这么久已经是得天之幸,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样的王朝注定就是一个虚弱的王朝,和迁都不迁都没多大关系,不迁都更是凉了个凉。
biad1984
所谓周天子就是诸侯的共主,是靠实力说话的。周成王、周康王是周王朝自建立至今的全盛时代。之后,周天子发生了历次荒唐的事情,大大损害了天子的威信。到了第九代天子周夷王时,周王室已经没有能力管理诸侯了,诸侯也不来朝觐天子了,并且更严重的是诸侯之间时有攻伐。以至于到了周厉王时,他不思进取,还做出了暴虐无道的事情,造成了国人暴动,最终落得个居外十四年客死他乡。
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经历了磨难,成为天子后一举试图恢复周王室往日的雄风,在他任内确实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是周宣王不争气的儿子周幽王自我感觉良好又玩“狼来了”,弄出了个“烽火戏诸侯”。最后,人家诸侯都不陪你玩了。最后自己和周王朝一起玩完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实力足够强大的诸侯,大家还需要这个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周平王这时候其实挺难的,不迁都,没有实力抵御戎狄,迁都就需要诸侯国出钱、出力。落魄至此,可见一斑。
维尔加
周平王只是把国家首都从镐京(西安)迁到了洛邑(洛阳),并建立了历史上的东周王朝。
可是周平王没有想到的是,他迁都以后大权旁落、诸侯争霸,让周天子从此有名无实、子孙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苟延残喘到战国时期被秦国所灭,期间的时间跨度有500多年。
《三字经》的描述为:周撤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大意就是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以后,大权旁落,连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贡了。诸侯国们以武力竞逐霸业,各地的游说之士也变得十分活跃。东周王朝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诸侯之中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历史上,周平王迁都到洛邑之后,仅能控制周围的700里地,而全国其他的地方都被诸侯国实际占据了。到了后来,周天子的领地更是进一步缩小,仅剩200里地。
到了战国时期,宫门之外已不受天子节制,而天子也往往举债度日、债台高筑,生活凄惨。
周天子之所以会混到这步田地,主要是因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并不是因为周平王迁都的缘故。周平王迁都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分封制崩溃了。
当年,周朝开国后推行分封制,按照“一封自家宗室成员,二封周朝开国功臣,三封前朝君主后裔”的标准,前后分封了上百个诸侯国家。
周朝分封它们为国家,但这些国家要保持效忠周天子,定期进贡,征发军队跟随周天子作战。
光是周朝开国后不久,就分封了71个国家,后来又陆陆续续增封,数量高达数百个。《荀子》称:“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中,绝大多数是王室子弟,包括周王自己的兄弟叔伯。这种依靠血缘来分封的手段,就是“血缘屏藩”。
可是这种手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越来越浅,超过五代人甚至连远房亲戚都算不上了。
血缘屏藩逐渐失效以后,周天子约束不了这些有血缘关系的诸侯国(姬姓诸侯国),自己也失去了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而与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的诸侯国就更加有恃无恐了,比如楚国不但不进贡包茅草,甚至僭越称王了(原则上只有周天子有资格称王)。
随着时间推移,周朝实力越来越弱,而地方上的诸侯国越来越强,这就埋下了周天子大权旁落的隐患。犬戎族军队进攻镐京时,周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征召四方诸侯前来救援,结果没有一家前来,可见分封制的崩溃已经非常明显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后,一小部分诸侯国拥立了周平王为君主,绝大多数诸侯没有表态,可见很多诸侯国并不认可周平王的地位,不愿意拥护他。
等到周平王迁都之时,诸侯们已经洞悉了周天子实力受损、外强中干的本质,更加不愿意再来朝贡周天子了。还有更过份的,甚至直接欺负到周天子头上来了,比如郑国的君主郑庄公。
史书记载,郑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宣王(西周)的弟弟,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血缘关系越来越浅。当周朝的君主传到周桓王(周平王的儿子)时,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居然侵占周天子的土地、抢夺周天子的麦子,甚至留下了“郑庄公箭射周天子”的丑闻。
周桓王还只是东周开国后的第二位君主,就已经混到这步田地了,可谓颜面无存。而郑国作为姬姓诸侯国,居然还带头反抗周天子,无疑让周天子自己颜面扫地,无以服众,其他诸侯国也就更加不把周天子当成一回事儿了。
amandalee0419
周天子是一家500强公司的老板,诸侯如同分公司。有一年,公司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受到了沉重打击,于是周天子决定把公司的总部进行搬迁,企图摆脱这一情况。
这一搬过后,周天子发现刚开始诸侯挺尊重自己,行事就肆无忌惮。培养权臣、放任兼并、赏罚不明……
几番折腾下来,西周规模、财富、军队都不如分公司了。这样被吊打,并不是迁都的锅。
八百里分麾下炙周朝的衰落是一个持续地过程,致命一击便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了。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申候自然不服,便联合犬戎攻破了西周国都镐京。
此战,最大的影响便是西周王室威严扫地,其次才是财富、领土、士兵相关的损失了。
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军制,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西周灭亡过后,这条制度名存实亡:一方面周天子无力维持这样的军力,另一方面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借着各种名义扩充军队。
东周建立之初,王室势力大损,无力去压制诸侯,只有依靠诸侯的势力来帮助自己维持统治。
在周平王即位的时候,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余臣(或余)为王,称携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而周平王自己却无力去讨伐他,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年才被晋文侯给打破,周朝再次归于统一。
迁都雒邑周平王是个很没有主见,也缺乏能力的人。
如果说周平王迁都对周朝的影响有多大的话,用两张图片说明。
西周:
东周:
洛阳是西周强盛时期为了展示周王朝的强大实力,方便诸侯来朝而建立,它虽在天下的中心,却也让东周的国土面积大减。东迁之后,它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在诸侯之中也勉强算中等规格。
东周依靠诸侯统治的后果便是秦、晋、郑等国家不断吞并、扩张,周王的威望势力已经逐渐跌落。
在周郑交质和射王中肩这件事后,周天子在诸侯心目中名存实亡,诸侯不断挑衅周天子的底线。
终周天子的灭亡是一件件事情的综合,而非迁都一事的原因,周平王放纵诸侯,终于导致了诸侯对周天子的敬畏逐渐丢失。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话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
Jasmine
周平王东迁,如果放在正常的周王室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
王室东迁,早在西周初就在筹划中了。周人第一次东征倒商之后,就想着东迁中原。但是,由于商人和天下其它方国大多对周人没有心服,因此周人东迁的心愿在周武王生前一直没能达成。
成周洛邑,是周武王亲自规划选址,周公旦亲自营建起来的一座都城。按照周公旦的说法:“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洛邑在伊水和洛水之间,东边有嵩山作为屏障来抵御商人,北有黄河,西有秦岭余脉崤山,西南有熊耳山、伏牛山、嵩山等等环绕,形成了一个极佳的防御型的盆地——洛阳平原。
但是,西周初虽然营建好了成周,但是由于南方淮夷的强大威胁,周王室始终未能放弃镐京而迁都洛邑。成周大多数时候,都被当作周王国的陪都。
虽然是陪都性质,但是哪位周王如果能解除淮夷威胁,正式迁都洛邑,就是实现了周武王、周公旦等人的遗愿,周王国内的各诸侯国应该要普天同庆才是,绝不敢出现所谓的“吊打”周天子事件。
然而,周平王的东迁,却事实上意味着周王室的衰落,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周平王虽然是周幽王之子,但是他被西申国立为天子与周幽王对抗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天下诸侯视为叛逆了。虽然周王室此时因为周宣王改革的后遗症,得不到天下诸侯的鼎力相助,但是周平王政权的合法性显然得不到天下诸侯国的公认。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申国联合犬戎、鄫国攻杀于骊山脚下,镐京被彻底焚毁,犬戎从此能自由进出渭河平原。这一事件,意味着叛逆的平王政权战胜了合法的幽王政权,西周正式覆灭。
为维系周王室的存在,周王国诸侯在中原拥立周幽王弟姬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与平王“伪”政权对抗。这意味着,平王政权根本得不到天下诸侯的公认。
后来,因为携王政权失去人心,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先后投靠了平王政权,这就是郑国和晋国。在这两大诸侯国的扶持下,洛阳平原周边荥阳-新密-新郑-长葛-郾城一线西北,成为周平王势力范围;这一线东南,则成为传统周王室政权势力范围。之所以说“传统周王室”而不说携王,是因为携王政权得不到天下诸侯的真心拥戴。
但是,叛逆的平王政权也得不到天下诸侯的普遍认同。
这样的前提下,平王政权虽然能够东迁,但所谓的“周王室”实力却已是大大地削弱:渭河平原被戎人占领;中原诸侯国大多不认可平王政权;认可平王政权的晋国、郑国虽然土地大大增加,但是利益却是归这两个国家所有,王室沾不了半点光。
因而,平王于公元前759年东迁后,即便后来携王政权被晋文侯彻底摧毁,周王室的实际控制土地也不过是洛阳周边及黄河北岸的河内地区,只比郑国东迁以后的国土稍大一些。
如此羸弱的周王室,怎么能不被诸侯“吊打”?Zhu-棣
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落后,所以周天子统治方式不是中央集权,从上至下授权的统治模式,而是靠“宗法制”+周天子相对较强的实力。
所谓宗法制,就是周天子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以控制整个中原,所以大封诸侯,让诸侯去外地建国,形成屏藩之势,拱卫王室。由于当时被分封的姬姓诸侯多,天下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姬姓诸侯手里。所以在宗法制度之下,异姓诸侯无法动摇周天子和姬氏一族的统治地位。
当然了,光靠姬姓诸侯的拱卫也不行。毕竟姬姓诸侯也是有可能造反的。所以周朝在建国之初,周天子就把当时开发程度最高的两块富庶之地——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留给了自己。
也就是说,周王室虽没有占尽中原之地,但凭借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的资源优势,周天子仍然可以因为在土地、人口、兵力对诸侯国的全方位优势,维持王室的统治地位。
不过由于是封建制度,各诸侯国和周天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和地方与中央的附属关系。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周天子其实跟诸侯是一样的,他也是一个诸侯,只不过他是最大的那个而已。他也要通过后续的发展,继续保持对诸侯的实力优势。否则优势不在,诸侯就不服他了。
西周早期,周天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周王室的优势始终都有。但是随着昏君上台,这种优势就逐渐不在了。
好,那么,昏君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呢?
是在周朝建国大约150年开始出现的。
公元前900,周懿王继位。这位周王在历史上的评价很低。由于他生性懦弱,导致周王室在他继位后,朝政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在与西戎的交战中屡屡吃亏。为了躲避西戎的入侵,他甚至选择了迁都,让周王室的威信大跌。(迁至现在的陕西兴平)
周懿王死后,他儿子周夷王也是昏君,由于夷王听信谗言,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用大锅把齐哀公煮熟了),搞的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严重激化。一些异姓诸侯国,比如楚国就开始不听周天子的号令了(齐国也是异姓诸侯国),明目张胆的跟周天子对着干。
周夷王死后,继位的可不得了,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厉王。
周厉王时期,由于厉王想改革,改变西周的权力结构,扭转西周的颓势。因而他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些既得利益者不满厉王的所作所为,便鼓动国人暴动,把厉王赶下了台。(现代学者认为周厉王不是昏君,是有为之君,只不过因为改革过于激进被赶下了台)
周厉王被赶走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时代。不过周公和召公也没有逆转王室的下滑,西周国势继续衰落。
在当时,由于没有天子了嘛。原本归属天子的财产,比如周天子的主力军团,也就是著名西六师,被王室近支诸侯纷纷瓜分。诸侯们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样,疯狂的攫取王室财产。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后来导致西周灭亡的大祸害郑桓公。
PS:郑桓公能把王室的财产往自家搬,是因为他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说,他有双重身份,他既是郑国国君,同时还兼任周朝的宰相。这种愚蠢的权力分配,其结果必然就是养了一堆“搬仓鼠”。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周平王东迁,郑国也跟着周王室一起东迁。当时的郑武公也是个厉害角色,即便是跑到洛阳了,他也没忘了继续薅周王室的羊毛。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后。由于关中平原的资源已经被近支宗室瓜分完毕。因此周宣王就不得不把重心挪到洛阳。(周宣王继位后,曾经想收回关中地区的控制权,但贵族们纷纷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厉王覆辙,便不了了之)
周宣王振兴王室失败后,继位的周王的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昏君——周幽王。
关于周幽王,历史上对他的记载,最有名的就是烽火戏诸侯。有一些人认为,烽火戏诸侯是后世虚构的,不存在。但是不管有没有这件荒唐事,周幽王是被犬戎杀掉的,这是不能改变的历史事实。
周幽王死后,西周的历史结束。
从周懿王到周幽王,一共129年。在这一百多年中,我们可以发现:周王室的昏君可谓是前赴后继的出现。这些周天子对外不能遏制西戎的入侵,对内不能限制自己的叔伯子侄蚕食王室资产。周王室内外交困,这要是不衰落,都是见了鬼了。
周幽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继位的时候,周王室对关中地区已经完全失去了掌控。一方面,周平王无力抵御犬戎的威胁;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战争,关中平原从富饶之地被打成了残山剩水,不再适宜王室生存。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关中平原实质上已经被姬姓诸侯瓜分完了,周平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因此,周平王继位之后,他才想要东迁。
注意了,不是周平王想迁都,而是现实情况逼得他不得不迁都。这就好比鸠占鹊巢,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除了搬家,别无选择。
迁都之后,周平王起初很有进取心。他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但是两个原因制约他的发展,导致他振兴王业的举措最终破产。
这两个原因的第一点是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诸侯们都不愿意搭理他。
第二点就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够,他是文的也不行,武的也不行,完全就是个庸人。空有想法,但完全没有执行力。
由于周平王也跟西周晚期那些昏君一样,所以东迁之后,周王室的颓势一点没变。诸侯对王室的蚕食也一点没变。
这就等于说,周平王东迁之前,姬姓诸侯跟周天子在关中抢地盘。东迁之后,姬姓诸侯跟周天子在河南抢地盘。模式没有变,只不过地点变了。这样一来,周王也就根本没有复兴的可能性了。
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更无能,诸侯对王室的蚕食更厉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阳的机动部队,也就是东八师,就在周平王死后被诸侯瓜分了。
军队都没了,周天子还怎么振兴?
周桓王死后,周王室的国力越来越弱,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形同虚设。它是既不能号令诸侯,也不能保护诸侯小国。
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制的社会,天下也不能没有周天子这张名牌。所以后来齐桓公横空出世时,就依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称号,名义上是替周天子维护秩序,实际上是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周天子的权威也就彻底的沦丧了。之后的天子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二等诸侯国的国君。
elvine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拥立为周天子,为躲避犬戎对关中地区的入侵,在郑国、晋国、秦国等诸侯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
从此之后,周天子的地位开始衰落,史书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般把平王东迁,称为春秋的开始,周王室由盛转衰,天下诸侯相互征伐。
西周末年的犬戎入侵,起因是周幽王想废太子宜臼,太子宜臼逃到外祖父的申国,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攻进镐京,杀死周幽王,拥立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
因为周平王是靠叛乱登上王位的,所以很多认为他弑杀君父,是无德之人,不配周天子的威仪。甚至虢国不服从周平王的统治,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周平王无力对付携王,最后还是依靠晋文侯才杀掉周携王,完成了王权的统一。至此周王室的威望已经开始衰落,周平王为保持天子的威望,采取以强大诸侯进行辅政的举措,来统领天下诸侯。
此时郑国在郑武公的带领下,国力达到了鼎盛,于是周平王任命郑武公为司徒,辅助朝政。郑武公死后,继续重用继位的郑庄公,但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气,朝政老被郑国把持着,周平王心里也来气。
终于在周平王去世后,继位的周桓王,与郑庄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双方在繻葛交战。
这场仗一打,彻底把周天子的权威打掉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桓王被郑国打败了,而且败得挺惨,在春秋这种打仗还讲礼仪的时候,周桓王自己还被郑国将领给射伤了,这下子周天子的脸是丢到姥姥家了,诸侯都开始看不起周王室了。
武王伐纣,灭亡殷商,建立周朝后,采取分封诸侯的策略,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前代贤王的后代,比如宋国为殷商后代,陈国为舜帝后代,越国为夏禹后代,另有大量的宗室子弟、灭商功臣等。
周天子分封诸侯,一方面目的是拱卫周王室,守卫四方土地,另一方面也在于开疆扩土,逐步将周朝控制的土地推向四面八方。
周王分封天下后,又经过“三监之乱”后,周天子直辖土地基本就是传统的周室关中地区和以洛阳为核心的河南部分地区。
整体算下来周王室直接控制着富庶的数千里土地,是当时天下土地最多、实力最强大的力量,这是天下诸侯臣服于周天下的保证。
但是周幽王末年的叛乱和犬戎入侵,虽然周平王被拥立登上周天子的王位,但是周王室的精锐已经损失殆尽,无力收复被犬戎占领的关中地区。
周平王被迫东迁,进入洛邑,此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关中的大片土地,所辖的土地不过是洛邑周围不足六百里的土地了。
周平王在被秦军护送到洛邑的时候,头脑一发热,或者说是真的无能为力了,所以对秦襄公说,镐、丰的土地被犬戎占据了,只要你能给夺回来,就是你秦国的土地了。
结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秦人在陇西都穷疯了,好不容易有了一片富庶的土地拼了命跟犬戎干,终于把关中给夺了回来,开始了强大之路。
另一方面,犬戎本来人家就是来抢掠的,人家就没打算长久待着,养尊处优的周天子被犬戎吓破了胆子,赶紧逃出来关中,将土地封给了秦国,要是知道咬咬牙,指不定犬戎自己就走了,周平王估计肠子都能悔青了。
此外,周王室为了笼络人心,依然采取了向功臣卿士分封土地的传统。本身周天子土地就不多了,东迁以后,剩余土地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的大小,越分封,土地越小实力越弱。
土地就是财富和实力,所辖土地不断减少,无法与大国抗衡在古代,土地就代表着财富和权力,拥有越多的土地,就有越多的赋税收入,就有越多的粮草储备,可以供养更多的军队。更可以拿出一部分土地奖励有功的将领和卿士,土地是吸引人才,强兵富国的基础。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战国初年,吴起为魏国训练魏武卒,五万魏武卒为魏国纵横天下,百战不殆,使魏国一跃成为天下的霸主。战国中期,魏国不断与中原诸国交战,在桂陵、马陵接连败给齐国,东部失地无数。
西边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在河西的土地逐渐被秦国夺取,就这样魏国土地不断缩小,虽然魏武卒的制度和训练方法依然存在,但是魏国再也无法训练出强大的魏武卒,因为魏国的土地已经无法供养这支强大的军队了,魏国随之衰落。
同样的道理,周天子不断失去土地,也同样失去了供养强大军队的能力,在诸侯相互攻伐的时候,周天子的威望压服不了人,动手也干不过人,谁还会在乎他呢!
拙劣的邦交政策,失去诸侯支持,同样也流失大量人才在周平王和周桓王时期,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对拥护平王建立东周的晋国和郑国,逐渐疏远,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对曾经坚决反对他的虢国,却是逐渐信任和倚重,笑脸相迎了。周平王因为想分郑庄公的权力给虢公,与郑国交恶,在郑庄公的压力下,以交换质子平息此事。
周桓王更绝,公元前718年,在晋国曲沃庄伯的教唆和贿赂下,联合郑国、邢国攻打晋国都城翼城,之前的护送迁都的恩义被狗吃了吗?这样的周王室,谁还把他当根葱啊!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朝见周桓王,对人极其无礼,气得郑庄公不再朝见。公元707年,联合虢国、陈国、蔡国、卫国,一帮二流货色,率军讨伐郑国,招致大败,颜面尽失。
战国七雄中的赵国、魏国,其祖先西周时期都在周朝担任官职,秦国先祖养马的职务还是赵国先祖造父推荐的。到犬戎入侵,周室大乱的时候,因为周王室已经无法力挽狂澜了,于是他们都纷纷离开了周天子,投入到晋国的怀抱,最后帮助晋国强大,在六卿争斗中,最终获胜!
所以说,周王室的衰落,并不是仅仅因为周平王迁一个都造成的,而迁都背后的土地大量损失、威望崩塌等种种利益关系造成了周王室的退出历史舞台!
Can若霓裳
周平王迁都之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广阔地区;但等到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就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
更可怕的是,在迁都的过程中,各种热心勤王的诸侯大佬,难免趁机发国难财,总而言之,名义上勤王,实际上抢地盘,这也直接导致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区,最后只剩下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周天子所拥有的地盘,虽然只有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但却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周天子还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关键是,此时其他诸侯此时所占据的地盘,面积就更小。
比如,此时的秦国还在偏僻的天水和宝鸡为中心的地区;晋国还在遥远的临汾和运城为中心的地区;齐国也就控制了淄博为中心的地区;楚国控制的地区,只是河南、湖北交界的一隅之地。
此时,距离秦国称霸关中,晋国称霸山西,齐国统一山东,楚国威震南方,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春秋刚开始拉开序幕时,就单个地盘、经济及军事实力而言,周天子依然是最重要的实力派之一,当时还没有哪以个诸侯,能够和周天子更占优势。所以乐观点看,周天子还是有机会实现复兴的。
但可惜的是,此后几百年,周天子不仅没有实现复兴,反而被各个诸侯吊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按照英雄史观来看,自然是历代周天子昏庸无能的结果;但其实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缺乏扩张的空间。
当时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属于河南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区,很繁华也很重要,但恰恰正因为这个原因,放眼整个河南省,那是大小诸侯林立,普遍地区都是名花有主,而且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与此同时,河南是天下的中心,而洛阳又是河南的中心,那是标准的四战之地。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反,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一方面地处当时天下的边缘,不用面临四面受敌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是偏僻地区,它们四周还有很多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无主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政权处在这种地方,自然相对统一扩张自己的地盘。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原先偏僻的地方也可以被开垦成农田,其经济实力也跟着突飞猛进。
于是乎,等到百年之后,齐称霸山东、楚称霸湖北、晋称霸山西、秦称霸陕西,甚至吴越都先后称霸江浙,而河南省呢,却始终无法决出一个真正的霸主。
另外,周天子始终无法复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周天子的地盘旁边,有一个始终能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诸侯,它就是郑国。
当时的周天子,是以洛阳为中心,而郑国是以新郑为中心,两国从地理上是紧挨着的。而且,郑国国君和周天子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想当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战死在骊山脚下时,郑国的开国国君郑桓公,就跟随周幽王一起战死在骊山脚下。并且,周幽王和郑桓公,还是叔侄关系。
因为类似的原因,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后,郑国的二代国君,就是周平王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如果周天子和郑国国君能够实现联手,那绝对可以吊打天下诸侯。
问题是,基于郑国国君的利益,自然不希望和周天子联手。因为,他们两个联手后,谁来当老大?从大道理讲,自然是周天子,那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一旦实现联合,郑国可能会渐渐被周天子给消化掉,郑国国君也将沦为周天子的一个打工仔。
对此,郑国国君自然不愿意;当然,让郑国国君当老大,周天子也不会愿意。在这种背景下,郑国和周天子自然无法实现联合;更关键是,当时周天子的实力与郑国的实力,又是半斤八两差不多。
于是乎,双方谁也无法兼并谁;并且周天子也好、郑国也好,也都不希望对方强大起来;因为对方强大了,就有可能兼并自己。因此,双方一旦看到对方有扩张领土的势头,就跑出来背后捅刀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发展不起来,只能坐困而亡。
爱车的猫熊Felix
所谓“风水轮流转”,莫过于如此了。又“此消彼长”变化,天下风云再起。随后,便看到了这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持续了数百年。
曾记否,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实现了文王之所托。其间,牧野之战,定鼎天下,始有宗周。之后,成王上位,周公摄政,以礼治天下。从此,一概天下诸侯,尽出于周王室之手,可谓“天子”之尊称,得无异乎。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或许就是最好的体现了。亦或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奠定了周礼。以至,有后世圣人向往之,周游列国,克己复礼。
时至共和,国人暴动,离心离德。俗话说,有盛有衰,发展之常态。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不该丢置一旁,来大搞我行我素,否则报应来临,悔之晚矣。这不,说来就来,周王忘乎所以,不听人劝,终招致大祸,被国人放逐了。紧接着,历史翻开了新篇章,“周召共和”时代来临。也因此,周王室权威,迎来了转折点,逐渐不可控了。往后岁月,平王东迁,一落千丈,春秋纪年,应运而生。却是,时过境迁,天子与诸侯,攻守之势异也。
总之,平王东迁,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被吊打也是情理之中,盖因力有未逮,默默承受。cacaii
国都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哪个时代,迁都都涉及到大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说成是一次政治改革也不为过。历史上有名的迁都有秦国迁都咸阳、北魏迁都洛阳,是在社会经济改革后的和平年代,为避免改革受到在旧都盘根错节的守旧势力,力推新政而迁都的。
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情况却有不同,是周王室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后被迫迁都的。
周王朝是一个联邦共主制的国家,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亲亲善恩”使得周人的势力在200年的时间里得到快速发展,各地的封国逐渐从一个个孤立的城池发展为连片的领土。虽然周王室也在发展,但是由于周王室作为联邦共主,需要不停地率兵攻打四周的蛮夷,并且巡边,以示周王威仪,使得周王室的实力在战争中受到很大损耗。
此消彼长之下,发展到周懿王时,已有很多诸侯国逐渐不朝宗周,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周厉王即位后,淮夷和东夷交相攻打成周,兵锋到达伊、洛之间,周厉王调来西六师,并且从北方调来殷八师,这才击败了戎族发起的攻势。
(改革失败的周厉王:周王室已经受制于贵族势力)
深感于周王室势力衰弱的周厉王,最终决定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改革。然而,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不成功,周厉王的“山林专卖”政策使得很多百姓没有了生路,“卖官鬻爵”的做法使得“世为卿士”的贵族失去了把持朝政的权柄,周厉王的统治基础动摇了,于是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命令调兵镇压,却被告知“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过上了流亡生活。
十四年后,周厉王去世,周宣王即位,在前期尚能举贤任能,国势复振。然而周宣王穷兵黩武,屡次为恢复逐渐没落的王权发动战争,极大损耗了国力。在公元前817年鲁国“废长立幼”的事件中,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祖法维持周制,使得周王室在诸侯心目中的威望大损。
在周宣王后期,周王朝已经已经开始衰败了。继承周宣王事业的,是“性暴戾,少思维,耽声色”的周幽王。关于这位周王,历史上有“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成为昏君的代名词。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爱美人不爱江山)
周幽王当政时,周王室力量已大不如前,正当励精图治,然而此君却喜好美色,亲近佞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佞臣逢迎周幽王,献上了一个绝色美女,唇红齿白,发挽乌云,仪容娇媚,周幽王喜不自胜,赐名褒姒。周幽王不理大臣女色祸国的劝谏,当夜便与之同寝,在后来的日子里,更是坐则叠股,食则同器,如胶似漆。
申后认为褒姒受宠,自身地位难保,在太子宜臼的设计下,教训了褒姒。美人受辱,周幽王自然愤怒,于是将申后囚入冷宫,并派人追铺在逃的太子宜臼,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逃到了娘舅那里,将实情告知舅公,申候大怒。不久就听说周幽王将派兵来攻打申国,申候是弱国,抵御周军力有不逮,因此申候历数周幽王的罪过,号召诸侯共讨,并联络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三川多次地震,民众生活艰难,城墙多有坍塌,宗周势力处于历史最低点,为了防备异族攻击,周幽王决定迁都于向地。然而还未成行,犬戎五万大军攻来。宗周重臣安排抵御,结果失败城破,周幽王被杀,褒姒不知所踪。此即西周版本的“靖康之耻”。
(西周版靖康之变:平王东迁)
西周在异族攻破都城的情况下亡国,犬戎在镐京大肆抢掠数月之久。诸侯见到镐京城破,发兵勤王,在众多诸侯的合力下,击退了犬戎。
外患平靖后,申侯等诸侯在申国共尊废太子姬宜臼为王,即周平王。但姬宜臼太子位早已被废,其交通敌国犬戎、弑父杀弟、灭亡西周王朝的恶行,已经丧失继承王位资格,所以九年之内诸侯们都不来朝贡他。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周王,史称周携王。从此二周并立,时间长达10年。在东周刚刚开始,周王室就因王位之争发生了动乱,最后要靠着晋文侯袭杀了周携王才使得二周统一。
此时的周王室,虽然失去了宗周的关中平原,但是在伊、洛地区尚有方圆600里土地,在春秋初年也堪为一流大国。然而由于周平王王位的合法性得不到诸侯的一致认可,周平王不得不分封土地的手段来巩固他的王位。在西周时周王室能够获得单边霸权,是因为其具有碾压的实力。如今的周王室被异族击败,同时自身内部发生的分裂和动乱,也需借助其他诸侯国才能摆平,这动摇了周王室“宗法制”、“礼仪制”的政治基础。人心思乱,各地诸侯从此打破了周王室王权神圣的心理迷信,理解了实力代表话语权的政治语境。
(周王室最后的救亡之举:繻葛之战)
因此就爆发了周桓王在位时的繻葛之战。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因为郑国在护送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因此被周平王任为“卿士”,以诸侯国的身份掌管全国政事。为避免郑国利用职权变得更为强大,周桓王在郑庄公回国时,罢免了郑庄公的职位,将国事委任给另一个诸侯。郑庄公气愤地质问周桓王何敢有贰心,气的周桓王牙痒痒。随后又发生了郑庄公抢收周国的麦子的事件,周桓王被郑庄公欺负到头上,不得不有所表示。
因此周桓王拉上了几个小诸侯国以壮声势,带领周师兴兵问罪于郑庄公。郑庄公倒也不怵,双方在繻葛发生了战斗。此战周桓王失利,胳膊上还中了一箭,狼狈逃回洛阳。此战后,周王室连维护自己的威信都已做不到,诸侯自此轻之。由此,拉开了春秋五霸的序幕,也开启了周王室被各种吊打的历史。
(王子克之乱:周王室的沉沦不可挽回)
此时的周王室,如果能够振作,也未必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毕竟后世统一六国的秦国此时还在宗主秦开的带领下在关中平原上与戎人打游击战呢。然而,正当有所作为时,往往容易出问题。周桓王之后,由于嫡长子继承制早已被破坏,周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又爆发了严重的三次内乱。这些内乱严重损害了周王室的国力,同时让周王室原本不多的威望再次降到谷底。由于这些内乱都是在各个诸侯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平定,因此周王室还不得不继续分封本已不多的土地用以酬谢。结果,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经泯然众人,以至于最后分封的两个封国因国土面积太过狭小,自降封国爵位为侯爵——东周君、西周君。
好奇笨死猫
此话严重了,还没到那个份儿上。迁都后,虽然周王室日渐衰微,但依然是稳坐天下共主的地位,没有谁敢行僭越之事。
周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诸侯。当犬戎进犯时,再举烽火而无一救兵至,结果幽王死于犬戎刀下,西周就此灭亡。
周幽王死后,国舅申公在秦襄公、郑武公丶晋文侯丶卫武公等各路诸侯的全力帮助下,打跑了犬戎,收复了王都,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宫阙和民居被犬戎焚烧之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由于犬戎占据了歧、丰一带,继位的周平王不思扫除膻腥,澄清华夏,而是想着避其兵锋,于是萌生迁都洛邑之念。
当时以卫武公为首的诸侯反对迁都,他说:"镐京左有崤、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并建两都,然宅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自是衰弱矣!”尽管卫武公说的在理,但周平王根本不为所动,主意己定。
从迁都问题上,不难看出周平王是一个甘为守成之君的平庸之人,没有大的政治格局,至于让他恢复先世之伟业并开拓创新,纯属无根之语。生性懦弱,不思进取,难有作为,自开始就为东周定下了基调,所以就出现了"周郑互质"王室蒙羞之事。
犬戎灭了西周后,周王室的礼制遭到了空前破坏。
为尽早恢复统治状态,周平王第一个想到能帮自己的只有郑国,先后任命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参与周王室的政治决策。而受此恩惠的郑国也在全心全意的保护着周王室。
然而,由于郑国的急速扩张,周平王为了削弱郑庄公的实力,将郑庄公的职务交给虢国国君,以此来分化郑国权力,制衡郑庄公的发展。但周平王此举明显是智谋不足,虢国虽然也是护驾有功,但毕竟国小,其影响力远不如郑国,所以当郑庄公获知此事后,立刻赶到洛阳,质问周平王此举的原因,周平王见郑庄公气势汹汹,这才明白过味来,只得矢口否认。但郑庄公老谋深算,一直咄咄逼问,周平王没有办法,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只得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当人质;为弥补情理上亏欠,郑庄公也让自己的儿子到周王这里作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互质”。
周平王与郑庄公的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周王朝"礼乐"治国的原则。"礼乐”制度,也称为“周礼”,是周公以远古到殷商时期的礼制和音乐为蓝本,制定的一种社会典丶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周郑互质"标志着周王室开始走下了神坛。
此后的周桓王为立威,欲拿郑庄公开刀,结果繻葛之战,被庄公手下之将一箭射中了肩膀。周郑彻底交恶,从此周王室失去话语权而一蹶不振。
尽管此后周王室形象受损,威严不再,政令不达于诸侯。但周礼还在,九鼎依存,所以当时天下诸侯仍然恪守着底限。在这个旧的秩序尚未被打破之际,所有诸侯国急需一个相对公平的规则来保护并均衡彼此的权益。其实这个规则也就是等于承认周天子还是大家名义上的共主,面子是必须要给的。于是在齐桓公的首倡下,“尊王攘夷”就成为大家公认的规则。在这个规则下,依然遵循征伐自天子出,只不过齐桓公作为霸主,代行征伐之事,目的是让大家继续团结在“尊王攘夷”这个礼法之下而心有所依。
由于齐桓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在之后的其它霸主时代,都自觉地维护了这个原则,即便到了战国时代的秦昭襄王时期七国攻伐仍不敢及周,畏其名也!
七釆
天子之所以是天子,有三个必备条件:其一、名正言顺;其二、诸侯拥护;其三、军队强大。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有弑父的嫌疑,周幽王死于戎人之手,而戎人是申侯引进来的,申侯用戎人杀幽王的目的是保护周平王。由于周平王是申侯所立,而申侯是弑王者,故天下诸侯不承认周平王的正统地位。周平王无法击败戎人,迁都以避戎祸,迁都是百姓没有迁走,又是诸侯护送到洛阳的,因此周平王的财力不强,军队不强。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贤德的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废长立幼,改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进攻镐京,野蛮的犬戎大肆杀掠,杀死周幽王,劫掠镐京而去,申侯、缯侯、许文公等立宜臼为周天子,周地百姓及王公贵族立余臣为携王。携王是周室所立,而平王是与周室为敌的申国为立,所以说周携王才是正统。郑武公联合郑国、卫国、晋国的军队进入关中,意图击杀周平王这个伪天子。
周平王以允许秦人立国代价,让秦襄公出兵击败戎人大军。申侯以提高郑国、卫国、晋国三国的爵位为条件,让三国反戈周携王,拥立周平王。王位的继承,一般诸侯是不能决定的,周制规定立嫡长子为君,嫡长子死,则依次立之。周平王和周携王均为诸侯所立,周平王为了争取诸侯的支持,甚至破格升级诸侯的爵位,秦国由附庸升为伯国,郑国由伯国升为公国,卫、晋二侯国升为公国。另外两王并立的时期,平王居申国,携王居虢国,戎人占镐京,因此天下诸侯有九年时间没有朝拜天子。
周平王成为天下唯一的王后,镐京残破无法居住,戎人大军不是周王室能击败的,为了避免像父亲一样死于戎人之手,周平王号召诸侯勤王东迁。周平王东迁,迁的只是王族、贵族、诸侯,丰、镐二京的百姓都没有迁走,到了中原后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关中八百里赐给了秦人立国,王室控制之下的领土不断被强大的诸侯蚕食,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土地、人民、军队是一个天子的基础,三样都少且弱的天子能得到人的尊重吗?
xiaofuzhu
其实周平王迁不迁都,都会开始被诸侯吊打了。
西周在刚建立之初,周天子控制的土地是天下最大的,从周原(周发源地,今陕西宝鸡市的岐山县)到丰镐(今西安附近)再到洛邑(今洛阳)广大土地,都是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土地,而且当时的周王室养着周六师、殷八师这样强大的军队,包括后来组建的新三建,周天子在当时是吊打诸候的,哪个诸侯不听话,周天子随时带领军队讨伐。
西周经成康之治、昭王南征、穆王周游实力开始削弱,但仍然对诸侯有着绝对控制力。周夷王时期,还将不听话的齐哀公当着诸侯的面活活煮死,而齐国一点也不敢怨恨周天子,再接下来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周宣王时期的穷兵黩武,周幽王时期的峰火戏诸侯和废长立幼,周天子的实力已经衰弱到同大的诸侯国一般的实力,但仍然对部分较小的诸侯国有着控制力。
周平王是周幽王的长子,因为被父亲所废除太子之位,结果周平王的外公申候联合犬戎把周幽王杀了,硬是立周平王为天子。周平王的外公是申候,也是当时的一个小诸侯,在周幽王时代,就敢联合外族犬戎来攻打周天子,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叛乱事件,是诸侯明目张胆反叛周天子的明证。
而且周平王涉嫌弑父。周朝是有礼制的,弑父绝对是人神共愤的,当时天下的诸侯马上就分裂了,虢公在携地拥立王子余臣为周携王,而申候、鲁候、许文公立周平王为天子,周朝出现了二个天子共存的现象,这对周王室又是一大打击,周携王直到公元前750年才被晋文侯杀死。
周平王上位后,周王室的土地已经缩小到洛阳到崤山以东一块,已经不到周初的十分之一了,而直辖军队也由于土地的急剧减少而减少,此时周平王的实力,已经只能和一个小诸侯国一般了,像齐、晋这样的大诸侯国,周王室的实力已经不如了。
周天子被诸侯吊打的原因有以下:
1、西周以来,周王室的实力一直处于下降周期,到周平王时期,已经衰弱不堪了,周平王无力阻止这一趋势。
2、周平王涉嫌弑父,导致诸侯分裂,实力进一步下降。
3、周平王时期的土地和军队实力急剧下降,已经不如诸侯国了。
4、周平王上位是其外公借助了犬戎的外军,周王室直辖军队在犬戎之乱中,被消灭殆尽,就连迁都是靠秦国护送的,而重新组建军队由于土地太小,不够供养。
mavis
周平王迁都不是周天子被吊打的原因,而是事实的体现,周平王是无奈迁都的。迁都是祖宗计划好的
东迁并不是周平王才有的想法,在他之前,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周武王、周公旦等都想要迁都。
周人第一次东征倒商之后,就想着东迁中原,但由于商人的势力犹在,其它方国也没有对周人臣服,在周武王生前,迁都之愿没能达成。
随后周公辅政,剿灭了商朝的残余反对势力,以分封笼络人心、镇守四方,天下算是安定下来。周公旦于是开始在洛邑营建了成周,想将之作为都城。
但成周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附近的淮夷实力强劲,一直到后来春秋时期洛邑附近还有不少夷人,楚庄王打夷人的时候,就顺道去问了一下九鼎。
反观镐京,虽然临近西戎,但是周人就是靠打西戎起家的,周朝建立之后,周王室也经常和犬戎等交战,都是胜多败少,镐京的安全形势比洛邑要强,所以周王室始终没能放弃镐京东迁成周。
镐京丢了周王室始终未能下定决心迁都,为什么周平王就迁了?因为他没办法,镐京都被犬戎占了,抢又抢不回来,他不去成周难道风餐露宿不成?
犬戎在西周初期被周王朝吊打,对周王室根本构成不了威胁,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到周宣王后期,周王朝再次出兵攻打,却落下了“不克”的结局,自此之后周王室多次出征变成了败多胜少。
犬戎对周王室能构成威胁,但是如果诸侯团结帮助,犬戎也不会是什么威胁,但分封制的弊端就在于想要维系诸侯对天子的臣服,天子自己必须保持强大。随着周王室衰落,不听话的诸侯越来越多,甚至有的明里暗里跟周王室斗了起来。
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了申后的王后之位和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和申后暗中逃到申国,申侯大怒,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镐京。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周天子的权威早已大不如前,申后被废,如果申侯被压制,他应该向周王上书认错,但他却是直接发兵,显然是不怕周王。
在联军的进攻下,镐京城破,周幽王被杀,太子伯服被杀。
二王并立大王死了,都城丢了,太子没了,周王朝改由谁来当家呢?为此,诸侯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申侯为首,在镐京的废墟上拥立废太子宜臼,是为周平王;而另一派在中原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是为周携王。
就合法性而言,靠外家联合异族攻杀父亲、焚毁都城的周平王怎么也比不上正正经经被诸侯拥立的周携王,事实上周平王政权的合法性也没有得不到天下诸侯的公认,周携王一直在跟周平王“伪”政权对抗。
但在利益面前,合法性算什么,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知道周携王怎么搞的,跟拥立自己的诸侯闹翻了,郑国和晋国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先后投靠了周平王政权,这可是周携王政权的顶梁柱,他们一走,周携王政权就要塌了。后来,周携王政权被晋国送上了黄泉路,其掌控的土地,也落进了晋国的腰包。
迁都后的悲惨生活虽然解决掉了周携王成为唯一的王,但是周平王的实力还是如旧,并没有得到所有诸侯的支持,晋郑的倒戈不过是利益使然,为此周平王还付出了不少土地的代价。
仅仅是利益关系,让晋郑等国去死拼犬戎,夺回镐京,显然不现实,靠周平王自己更不可能,所以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还大方地把镐京周边赐给秦襄公作为封地,秦国正式立国。
虽然迁都成功,但周平王的合法性本就遭到质疑,再加上诸侯早有脱离周王朝的意思,如今找到了借口,还不好好闹腾一番。
再加上晋郑等国,他们护送周平王可不是出于义举,而是像要控制周王获得更大的利益,周王室因此受制于支持者。
无奈迁都之后,周平王才突然发现,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周王室权威尽失,衰落已成必然。
随着诸侯的不断强大和周王室的越发衰落,不打怎么行?
沐玛
我们拉长历史看,或许能看出点原由。
清代大家顾祖禹在其名著读史方舆记要中说:
河南古所称四战之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及天下既定,守在河南,则岌岌焉有必亡之势矣。
周之东也,以河南而衰;汉之东也,以河南而北;拓跋魏之南也,以河南而喪乱。朱温篡窃于汴梁,延及五季,皆以河南为归重之地。以宋太祖之雄略,不能改其辙也,从而都汴;都汴而肩背之虑实在河北,识之者早已忧之矣。女真之季也,惧蒙古之逼,乃迁于汴,迁汴未已,又迁于蔡。始为亡宋之资,终成自弊之地。当其亡宋之日,岂料其祸之亦于此哉。
顾祖禹告诉世人,历史上迁都河南的王朝,都没有好下场。我们再看武周隋炀帝,下场也如此。究其原因,河南处四战之地,战乱之地,任谁也哀叹:无可奈何!
茉茉含香
感谢邀请,我是海天玄宇。
周平王迁都是东西周的分界点。周王室达到权利的重新分配。平王东迁这个历史事件造成了几方面的影响:
一、周王室实力衰减
二、周王室持续内耗
三、各诸侯国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强大
四、周天子的威信降低。
不过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而平王迁都是客观必须的形式所迫。而不是平王一东迁就造成了周天子的没落。而是周天子的没落造成了平王东迁。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军事,反过来军事促进政治,政治促进经济。归根结底是周天子的实力下降了,而同时有些诸侯国的实力大幅度上升了。感谢阅读,有缘关注,多情转发,真诚点赞,手有余香。
&霞谷柔情&
平王迁都是周朝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也是史学上划分东西周的依据。从史料记载来看,周朝从平王之前,包括他那作死的父亲周幽王,对诸侯的势力还有很大的制约,自身的实力(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天子的直辖地和统治人口)也比较雄厚,周天子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平王及以后,天子之名,不过仅仅是一个代表罢了,权威更是无从谈起。如此大的反差,估计后代的周王,也是十分郁闷的吧。
周平王
如此的局面,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平王的父亲,周幽王所造成的。周幽王一生荒淫无道,他自己犯下两个最根本的错误,直接就断送了西周王朝:其一,他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废除了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周朝及以后历朝历代权力交接所必须遵循的铁则,除了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皇帝无子),才会发生改变,否则基本都会爆发动乱;其二,他违背了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义务关系。我们知道,周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而诸侯则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且在战时听从周天子的调派。但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下令点燃烽火,戏耍诸侯,诸侯遵从义务,前来营救支援,却不想这只是周幽王的一个玩笑,如此行为,诸侯怎能忍受。而更为严重的是,天子的权威因此受到削弱,诸侯再也不认为遵循周天子的号令是理所当然的了,周朝的统治基础因此而逐渐瓦解了。
镐京
第二个原因,则是申侯,也就是申王后的父亲,勾结犬戎,攻破了镐京,直接破坏了周朝对西部边界的防御。周朝的丰镐两京直接便处在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而丰镐之地又是周天子的直接辖地,这便削弱了了天子的实力。
平王东迁
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迁都确实是一个相当糟糕的决定。大家看周朝的地图可以发现,周平王东迁,实际上是直接走进了大小诸侯的包围圈之中。当时的周公就说了,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防御也有很大的保障。一旦周王室离开关中,就等于猛虎离开了他赖以生存的山林,而跑到一片荒原之中,早晚必定受人欺压的。而且,更为失策的是,平王东迁,并没有将丰镐等地的居民一同迁入洛邑,反而任由其留在原地。我们知道,在古代,判断大国的标准,首当其冲的便是人口,其次才是疆域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因为古代人口死亡率很高,人口多,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可以有更多的后备兵源。而之后呢,平王更是把这片土地(岐山以西)赐给了秦国,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周室的天下,已彻底沦为洛邑的一隅陋室。
东迁后的周王室
当然,历史有历史的规律,自古以来,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周王东迁之后,不思进取,反而要讨好大国以求得自己的苟延残喘,周朝近八百年的江山,至少有一半时间,是虚有其名的。不过,从周朝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秦国,却在不久的将来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从此掀开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历史,总是让人匪夷所思。
(全文完)
小宅艺
平王东迁,影响深远。
事情源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搞的诸侯都一肚子火,于是一气之下,就决定以后都不来执行救援任务了。
其实这里就暴露出了分封制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诸侯是诸侯,周天子是周天子,诸侯并不是周天子的臣子。
分封制就好像一个商会,周天子是商业领袖,因此是会长,其他诸侯都是商会的会员。
这里诸侯生气了就决定不来了,说明这时候的周王室就已经有点难以服众了。
后来,周幽王为了废太子,结果又搞的乌烟瘴气,太子的舅舅,也是一个小诸侯,马上就跳起来了。
小诸侯毕竟是小诸侯,还不敢直接胖揍周王室,于是引狼入室,联合了戎狄一起报复周王室,攻陷了镐京。
周幽王这一次点烽火再也不起作用,死在了戎狄手里。
后来秦国的军队帮周王室赶跑了戎狄,周平王继位,面对一片废墟的镐京,决定迁都前往洛阳。
于是,在秦国的重兵保护下,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周王室威信扫地。
诸侯看着周王室被戎狄按在地上摩擦,最后居然是小诸侯秦国救了周王室,这周王室也太水了,从此,周王室威信不再。
秦国得以做大。
平王东迁后,为了感谢秦国在此次事件中所做的贡献,答应秦国,原来丰镐被戎狄占领的区域,秦人只要可以攻下来,就尽归秦国,于是,秦国得到了扩张的机会。
周王室势力大减,贵族很多落魄。
周王室失去镐京,由此丢失了大片领土。很多周王室的贵族,因为失去土地,而流落民间。
前面说到很多周王室的贵族流落民间,这时候就诞生了私学。
原来周朝只有官学,学生也都是贵族子弟,但是现在不同了,大量私学诞生,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诞生,并最终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云Celine
我的回答是何止一次迁都,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其父周幽王并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才失去人心最终死于异族之手的。主要原因就是行费长立幼事,王后,太子被废,于是后族申侯联合犬戎趁着幽王东征之际,发兵起事,最终击杀幽王,幽王死,废太子平王继位。所以平王是弑父杀君,得位不正,其政权合法性很长一个时间内得不到认同。
平王继位的时候,其实周朝有两个天子,一个是平王,一个是平王的叔父周携王,于是乎天有二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20余年,最终携王为晋文侯所杀,即便如此,弑父杀叔,平王为许多诸侯所不耻,周朝的统治秩序逐渐崩溃。
平王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于是将周天子许多直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以此换取诸侯们的支持,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周平王虽一时得逞,久而久之,周天子丧土失人,实力锐减,到了几代周王之后,逐步强大起来的各路诸侯不再甘愿作小,纷纷称霸,于是春秋争霸开始了,礼崩乐坏,上下失序,一个乱世开始了。
反反复复的坚强
依稀记得童书业的《春秋史》里面提到过,西周时期周天子的王幾大约有晋国那么大,也就是说其面积和当时诸侯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国差不多。换句话说,由周天子直辖的区域的经济军事物资水平是超过绝大多数诸侯国的。
所以在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他有能力“礼乐征伐自天自出”。但是因为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都城东迁,周天子王室丢失了肥沃的关中地区。从此王幾被限定在洛邑周围的狭小地方。周天子的直辖区域大大缩水,直接导致周天子控制的人力物力大大缩水。至此周天子只有名义上的天子地位,但实际上却不再存在能够压倒诸侯国的实力。尤其是东周天子和郑国发生战斗并且战败了之后,周王室的虚弱本质更加暴露无遗。诸侯国自然也就逐渐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
质朴的花儿
周平王迁都与周王朝衰微并没有因果关系,周王朝的衰微是其制度的负面性所造成的,而并非迁都导致。
首先,周朝的衰亡原因:
第一,周朝施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度,诸侯国拥有相当巨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力,随着周王室分封的广泛进行,王畿的土地越来越小,力量越来越微弱。
第二,随着青铜、铁农具、牛耕的出现与广泛推广,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崛起,奴隶主阶级与旧贵族不断被削弱,井田制被破坏。
第三,周王室力量衰微的同时,不断有外敌入侵,犬戎等不断侵入关中等地。
周幽王时代,周幽王姬宫涅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同时废长立幼,引起了申王后的母国申国的强烈不满,最终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覆灭。
太子姬宜臼被自己的外祖父申侯拥立为王,迁都洛邑为君,然而始终背负了弑父杀弟的罪名,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名声威望一落千丈。而诸侯们也分裂成不同派别进行攻伐,弱小的周王室为了生存,只有不断依附不同诸侯,如同饮鸩止渴,最终走向灭亡。
紫月彩琴
周被西安犬戎攻击 不得已冒着危险迁都洛阳 周朝起兵伐商时就想迁都洛阳 奈何实力不济,洛阳为夏商都城谁坐在洛阳都会被天下群起攻之,直到周朝开始衰败不能形成威胁才被允许迁都洛阳,因为洛阳这块宝地才又为周朝续命五百年
┎ Cc。小寒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周平王为什么会迁都,公元前771年,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犬戎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都城镐京,次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周平王之所以迁都是因为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和西部的游牧民族抗衡了所以不得已而迁都的。
而此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也都在日益崛起,这次迁都使得周王朝对各诸侯国的驾驭能力明显削弱,并且在西周末期出现了很多昏君还出现了“烽火戏诸侯”这样的事情导致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威信一落千丈所以就导致了后来游牧民族攻进镐京周幽王点亮烽火台却无诸侯国前来营救。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周天子手下并没有多少兵打仗的时候还是要倚仗诸侯国的兵马。
当周天子不能保护诸侯国,失去征伐天下的能力了,可以说是自己的责任没办法实施了,那么诸侯国拱卫王朝的义务也因所当然的大为减弱,甚至可以不履行了。
周平王弑父夺位,使得赖以统治的周礼开始崩溃,周平王和祖父申候串通西戎杀父夺位带头与周礼反其道而行之,天子都可以违反周礼那诸侯国也是可以的了,历史之间息息相关周幽王要是不立褒姒为后不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也不会有西戎人进攻镐京也不会惨死。
其实周平王东迁以后洛邑那块地方还是比较大的和当时的宋国和卫国的等诸侯国的面积差不多大,如果东迁以后周平王励精图治也不会在已有的地盘上好好经营说不定会慢慢好起来可是东迁以后周平王只顾日日享乐,皇室之间也为了王位折腾的不可开交本来还算不小的洛邑被折腾的越来越小。
什么事情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突然没落的西周末期出现了昏君所以导致西戎人进攻镐京无诸侯国来救自己也没有士兵,刚开始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如果励精图治说不定还可以有所作为,但是周平王只顾享乐导致了后来的春秋时期的周天子空有其名,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如同空气。
阿呆小猪猪
西周周幽王由于废嫡立庶引起后宫的内乱,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王后申氏带着太子姬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暗中逃往娘家诸侯国申,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平王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将都城迁往今天的河南的洛阳,至此东周开始,但周朝势力更加衰落,地域面积更小,诸侯国不将周平王放在眼里,各自争夺土地,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周平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曾经号令天下的威仪已经不复存在。
HIHOPEGOGO
周朝以“平王东迁”为标志,分割为西周和东周两段历史,西周天子吊打诸侯,东周天子被诸侯吊打。
西周的都城镐京,即后来的长安,东周的都城雒邑,即后来的洛阳。北魏迁都,让它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大明迁都,奠定了三百年江山基础,周平王迁都,怎么就把周王朝带进坑了呢?他为何要迁都呢?
公元前772年,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申侯勾结鄫国和犬戎,突袭并攻破镐京,周幽王在骊山脚下战死。这段故事,在史书上被演义成了“童话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其实真相是申国导演的一场叛乱。
申国为何背叛宗主国周朝?因为周幽王为了立宠妾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废掉了嫡出太子姬宜臼。
废嫡立庶引发的政治动荡,几千年都不曾间断,因为太子不光是个体,而是政治利益的代表人,每一次废立,都是王(皇权)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掰手腕,失败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申国就是太子姬宜臼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表人,申侯是太子的外公。
申侯赢得个人的胜利,姬宜臼顺利接班,是为周平王,但周王室却成了大输家。犬戎是雇佣军,人家出兵是有条件,按照协议,战后犬戎对镐京地区大肆劫掠,把一个花花世界变成了现代“巴格达”。
“挟洋自重”的下场,自古有之,今人不可不鉴!
周平王配合外公杀鸡取卵,最后的烂摊子没法收拾了。总不能让堂堂的周天子,当重建家园的劳模吧?好在周朝疆域宽广,咱搬家,搬到东都雒邑去。
早在周公姬旦执政时期,就意识到随着疆域的扩张,必须营建东都,以方便统治东夷诸国。于是周公兴建雒邑,并亲自驻守此地,从那时候开始,周朝就存在东西两京。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周平王喜滋滋地抛弃镐京,于公元前770年,迁都雒邑。
雒邑既然是周王室经营多年的政治中心,为何周平王迁都,却落得被诸侯吊打呢?其实周天子被吊打,跟迁都没多大关系,早晚会有这一天,周平王顶多是换了个“苦主”而已。
我们梳理一下西周的历史,就能看出这个必然性。
西周第一阶段:武成康三的顶峰期从周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新生的周王朝,依靠军事实力和周公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在疆域扩张、政治联盟和经济等几方面,都迅猛发展,百余年间达到了历史顶峰。
西周第二阶段:昭穆共三王的衰退期昭穆共三王统治期间,井田制、分封制遭受挑战,周王朝出现了明显的衰弱迹象。周共王在位期间,为了弥补财政危机,开始压缩军队开支,并逐步开始放开土地私有化,井田制开始松动。
不过,这段时间周王室的军事实力依旧很强大,相对于诸侯三军的上限,他们拥有14师。昭王和穆王多次依仗军事实力,不断南征东伐,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王朝衰弱的实质。
西周第三阶段:懿孝夷历四王的坠落期庞大的军费开支,和不断分封,以及诸侯有意识地躲避义务,导致周王室经济趋于崩溃。受此影响,军队数量和质量都锐减。
于是第一个危机爆发:诸戎入侵带来的生存威胁!
西周初年,关中一直遭遇戎族的袭扰,但是基于周朝军事实力的强大,诸戎也只能在周边打草谷。但到了周懿王时期,形势逆转,周朝军队战斗力锐减,对付戎族有点力不从心了。
倒霉蛋周懿王,被写入《诗经》讽刺,其实他只是祖上的背锅侠。期间周朝四次兵败,诸戎一直打到镐京周边,严重摧残了王朝的生存安全。
在外族入侵的同时,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立国之初,诸侯国与天子血缘关系近,王室军事实力强,诸侯们既有意愿,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尽义务。
但随着王室这两大武器的丢失,诸侯们开始轻慢天子,想方设法躲避义务。税能少交就少交,朝觐能不去就不去,贡品找个借口就赖掉。
于是第二个危机爆发:王室与诸侯之间关系的倾覆!
周夷王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听信纪炀公的谗言,把前来朝觐的齐哀公,扔进大鼎活活烹杀!
周夷王本想杀鸡骇猴,震一震诸侯王们躁动的心。可他忘了一件事,刀悬在头上才有威胁,落下来后,往往遭遇反抗。周王室已经不具备对诸侯国的军事碾压实力,这种虚张声势,带来的必然是诸侯们赤裸裸的对抗。
从周夷王开始,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外部危机迭起,内部也不安宁,王畿以内,各派政治势力与周天子之间的矛盾,也开始频频爆发。
于是第三个危机爆发:政治势力逐步架空了王权!
周朝的中央政权,自周成王以来就实行周召二公辅政的模式。辅政的周召二公家族,政治势力往往压过天子,他们与王权之间必然展开最高权力的搏杀。
历史上第二个“童话”——周厉王失国,本质就是周厉王,在王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失败了,被迫流亡。
以周召二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已经掏空了王室的经济基础,周厉王决定发动一系列改革,强力打压贵族势力,企图振兴王权。
可惜周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周厉王败了,胜利者把他描绘成一个昏聩无能的家伙,其实真相根本不是如此。
外族入侵、诸侯离心、权臣秉政,到了这一部,周王朝已经不可避免进入堕落的轨迹。然而,老天又来插一脚,给了周王朝当头一棒。
于是第四个危机爆发:自然灾害频发加速王朝奔溃!
周懿王时期遭遇寒潮袭击,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人畜冻死无数。周懿王认为遭到天谴,一度向西迁都到槐里。
周宣王和周幽王期间,关中遭遇严重干旱,洛水、泾水、渭水同时干涸,后又遇持续地震,河床整整干枯了十年之久,关中经济遭遇致命打击。
这四大危机,事实上已经把周王室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西周第四阶段:宣幽二王的崩溃期周宣帝在位期间,虽然出现短暂的所谓“中兴”,现在看起来无非是回光返照,周宣王无力从根子上解决以上危机,甚至到了晚年,他自己也堕落为昏君。
昏庸的周幽王在位只有十年,即便他是武王再世,恐怕也无力回天了!废嫡立庶,无非就是点燃炸毁腐朽王朝的最后一个仪式而已。
梳理了西周王朝的历程,就不难看出,周平王迁不迁都,命运都一样,周王室早就风雨飘摇,吹弹可破!
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周平王东迁,历经276年,不偏不倚落入“三百年魔咒”!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当时的政治体制、生产力水平,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注定周王朝已经走向了“年老体衰”,下一步就是分崩离析。
唯一不同的是,迁都,他们遭遇关东诸侯国的吊打,不迁都,将遭遇诸戎和关中诸侯的吊打!
猜一下,当今世界,下一个被吊打的将是谁?
奇幻漂流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周平王为什么一定要东迁。通过史料分析,周平王的东迁并不像《史记》中所载的“辟戎寇”那么简单,其中更是牵扯了诸侯们之间的博弈,周平王东迁不过是诸侯分裂的标志罢了。因此,周平王东迁后,再也不能对诸侯们如臂使指。
犬戎为何能构成严重威胁犬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朝以西民族的称呼,北方的则被称为狄。我们知道,周朝在灭商之前,周文王就是靠着征伐西戎起家的,而周朝建立之后,建都于丰镐的周王室也经常和犬戎交战,且都是胜多败少。那么为何突然间犬戎就形成了巨大威胁呢?
犬戎在西周初期就已被周王朝打怕了,于是形成了“犬戎氏以其职来王”的局面,可以说这一时期犬戎是臣服于周王朝的。但很快犬戎就不再来朝了,于是便有了西征犬戎之战,这一次战争周王室再次大获全胜,“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后汉书·西羌传)。可见,此时的西戎对周王室根本构成不了威胁。
甚至到周宣王时期,周王室再次多次出击,仍然多次取胜。但到了宣王后期,周王朝再次出兵太原,却落下了“不克”的结局,自此之后周王室多次出征竟然变成了败多胜少。但即使如此,犬戎仍然没有形成巨大威胁,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
由此可见,犬戎是否能够构成威胁,完全取决于诸侯对周王室的支持程度,如果周王朝能够团结起来,犬戎根本构成不了威胁;反之,一旦周王室再也指挥不动诸侯,那么犬戎的威胁就变得极大了。
周平王东迁的根本原因这件事还得从周幽王被杀说起,周幽王为何被杀,如今看起来完全不是“烽火戏诸侯”那么简单,而极有可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周幽王宠信褒姒不过是诱因罢了。
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5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姬宜臼便与母亲申后暗中逃到申国,投奔申侯。(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申侯的恼怒,于是他联合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去。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由此可见,周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所致,实际上就是申侯为了外甥弑君夺位而已。
而申侯的所作所为却并没有获得所有诸侯的支持,这种情况下诸侯们自然不会团结在平王周围,于是诸侯的分裂已然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犬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犬戎虽说帮助申侯杀死了周幽王,可曾经的朋友也会变为敌人,在诸侯分裂之后,周平王根本无力对抗犬戎,这导致犬戎对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
所以说,《史记》所记载的“平王避犬戎东迁”不过是结果罢了,根本原因是诸侯分裂导致平王无法有力对抗犬戎,这才不得不用迁都来避祸。
诸侯分裂致使周王室权威尽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前文说过,周平王的继位并未获得所有诸侯的支持,谁让幽王死的不明不白呢。于是周幽王迁都后不久,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这样一来,周平王东迁后被诸侯“吊打”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根本原因有三点:
1、周平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诸侯们分裂之后,一部分诸侯出于自身利益选择了支持周平王,例如秦穆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等诸侯。另一部分诸侯对幽王之死和平王的即位与东迁心有怀疑,甚至不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幽王罪不当死,平王继位不正,周平王的合法性受到诸侯的质疑。
2、反对者脱离周王室控制。随着各诸侯的逐渐做大,原本就已经对周王室的统治不再顺从,但由于礼制的原因,加上诸侯之间相互牵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脱离控制。如今周平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更使得他们脱离控制变得名正言顺起来。如此一来,周王室的权威大失,反对的诸侯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
3、周王室受制于支持者。周王室东迁之后,远离根基之地,处于诸侯们的包围之下,虽然脱离了犬戎的威胁,却又置于了诸侯们的威胁之下。导致周王室东迁后,即公元前770年至前707年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周王室不得不依靠晋、郑两国的支持和保护,正如《左传》所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然而,与其说晋、郑等国支持周平王,不如说周平王受制于晋、郑等国。
综上所述,周平王的迁都虽然是无奈之举,奈何也着实是一着臭棋,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周王室权威尽失,衰落已成必然。而随着诸侯的不断强大和周王室的衰落,岂有不被“吊打”之理。
alexyu26
周平王迁都实是无奈之举,而周天子被吊打还没迁都就开始了,由周幽王引发的犬戎进入中原,招致灭国之祸,这是不得不提的。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走马上任。由于周幽王整日只爱吃喝玩乐,且沉迷女色,于是爱拍马屁的褒国就给他送了一个美女,她就是“千金难买一笑”的女主角:褒姒是也。
自打褒姒入宫后,周幽王半步也不愿离开她,没过多久,褒姒就给老周生了一儿子,取名伯服。由于对褒姒母子的宠爱,幽王便想废了现任皇后申侯之女和太子姬宜臼,欲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申侯闻言幽王要废了自己的女儿立褒姒为后,于是心生怨恨。结果这么私密的事情却传到了周幽王的耳朵里,幽王大怒,后果很严重,他要攻打申国。
申侯听说后,大惊失色,申国国小兵微,西周虽已没落,但终究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申国哪里是周王的对手。思前想后,他决定向犬戎借兵。
犬戎是游牧民族,曾活跃于陕甘一带,中原王朝习惯把他们称之为犬戎。这一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犹如引狼如室,由于犬戎打通了通往中原的路径,此后成为华夏民族的劲敌之一。
申侯借着犬戎的力量击败了周天子,周幽王吃掉了自己一手制造的“烽火戏诸侯”的后果,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城中财富被劫掠无数,申侯入镐京。
犬戎之主终日饮酒作乐,申侯备好金银布匹相赠,而人家丝毫没有归去的意思,申侯只好向内求助,由卫、晋、郑出面,才将犬戎赶回其本国,之后申侯迎回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是一个有点理想的青年,但是此时的周朝已经不给力了。府库空虚,诸侯也不听话了,犬戎更是经常劫掠周朝西部的疆域,并渐渐逼近镐京。
满朝文武都很惶恐,镐京上次遭到犬戎洗劫,宫殿近半被焚,光景凄惨,至今无力修复。鉴于这种情况,周平王便有了迁都的想法,他要将周都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洛阳),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于是在公元前770年,关中平原通往黄河流域的要道上,便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从此之后,东迁的周朝放弃了以镐京为核心的宗周,定都都洛邑,史称“东周”。
周幽王被褒姒吊打,被申侯吊打,被犬戎吊打,最终被自己吊打,自食恶果,引来灭国之祸。
东周与西周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本西周的宗法制被逐渐破坏,原本高高在上的周天子,也渐渐失去了权力。
周平王虽是个有为青年,但也是个苦命的青年,他爹周幽王在位时,处处谋害他,好在外公申侯出手,他顺利接了大位。
但迁都后的东周,地盘只剩巴掌大点,总共也不过六百里,仅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诸侯。周平王也很有自知知名,他知道自己没实力,不能乱来,要想有点面子的生活,只能借力。
于是他既拉拢有实力的诸侯,比如郑国和晋国,也注重培植新势力,比如,他向秦襄公曾许诺:只要你能收复镐京,不仅镐京是你的,西北的地盘,你打下多少都算你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结果秦襄公几年就收复镐京,一跃成为诸侯中的“暴发户”。秦人的崛起对东周早期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比较有实力的郑、晋、秦三国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互相制衡。这样一来,位于中心的周天子相对安全了,没有了实力,依旧保持了做大王的面子。
对于不听话的诸侯国,比如宋、郑、鲁等国,他们之间相互打来打去,周天子也无力去管,造成的局面就是,国土和人口谁抢到算谁的,因此,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到周平王执政末期,周天子与最不听话的郑国发生了重大矛盾。郑国本属周王宗室,到了郑庄公时代,郑国强大起来,在周王室的政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让周平王很是担心。
一直以来,周平王对各诸侯国采取的是又拉又踩的政策,扶持弱者上位,打压强者,以求得自己地位的平衡。对于如此强大的郑国,周平王实在无法容忍。
于是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不自量力地宣布,要撤掉郑庄公“客卿”的职务。客卿是一官职名,就是非本国人被请来本国当职的高级官员。也就是说郑庄公当时既在郑国当职,又在周王室兼职,一人吃两份饭。郑国权倾一时,在诸侯国中横着走,然后周平王就不乐意了,要将他撤职。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郑庄公一气这下,杀到了城门外。
周平王见势不妙,只好认怂,亲自出面辟谣打自己的脸,说谁说要撤你的客卿了,这纯属谣言。但郑庄公可没那么好哄,提出要交换人质的要求。
周平王只好照办,把儿子姬狐送到郑国,作为交换,郑庄公也把儿子姬忽送给周天子,这就是“周郑交质”事件。
周平王吃了哑巴亏,等于被郑庄公牵着鼻子走,这可是奇耻大辱啊。想我堂堂一周天子,你一诸侯王,竟然敢在我头上动土了,周平王受不了这样的侮辱,同年就去世了。
但是周王朝不甘心就这样屈居诸侯下,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可惜也是生不逢时,继续被郑庄公吊打。
公元前707年,今天河南的长葛市,一支狼狈不堪的军队正在仓皇逃窜。在他们的身后,杀声震天,一支威武的军队正在追杀而来。
败兵营中有一位浑身血污的统帅,他的肩膀中了箭,鲜血直流,他用仇恨的目光注视着身后呐喊而来的敌军,但再仇恨的目光也变不成大炮,他终究无力阻止敌方的凶猛。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葛之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身为周天子的周桓王和周朝的诸侯郑庄公。这两人为啥要打呢?还不是为了周天子的面子!
自打“周郑交质”事件发生后,周王室与郑庄公的关系便走向恶化,郑庄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而周王室则是一路小跑地下滑。等到周桓王时,郑庄公已经通过战争兼并了不少诸侯国,一跃成为郑、齐、鲁三家联盟里的老大。
但周平王的苦心经营也不是全没效,他的又拉又踩政策,也拉拢了一批诸侯,比如他与中原的蔡、卫就结成了铁杆联盟。周桓王也抓住机遇,在晋国遇难时,火上浇油,将强大的晋国笼络到自己麾下。
于是,此时的周桓公也想给目中无人的郑庄公一点颜色看看,到了公元前707年,经过精心准备的周桓王,要攻打郑国了,双方在河南葛对峙。
周桓公以为自己很牛,但没想郑庄公比他牛十倍还不止。此前周桓公对郑庄公还进行了一系列小儿科似的试探,一会抢郑国一块地,一会又联合陈国牵制郑国,郑庄公都未做理会,于是周桓公以为这郑庄公是个“图有其表”的人。
错误的判断必招来致命的打击,周天子虽站在了道义之上,但率领的一支杂牌联军实在不给力。大战打响,联军被打得满地找牙,雄心勃勃的周桓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在撤退的时候,自己还中了一箭,要不是郑庄公手下留情,他的小命也难保。
周室天子败光了自己微薄的家底,以致于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想打仗只能靠借钱了,而且还闹了笑话,末代天子周赧王亲自为我们发明了“债台高筑”这一成语。
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天子彻底沦为摆设,那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东周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身秦国投降,之后不久病逝,被蹂躏了多年的周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疯狂骚年@zhao
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周天子被诸侯吊打的结果,也是周王朝由盛而衰的开始。
周王室跌落神坛三部曲:周幽王身死骊山、周平王周郑互质、周桓王繻葛之战。
周幽王身死骊山西周王朝承平了四百余年的江山,到了周厉王的时候出现了颓废之势。周厉王对内极尽盘剥之事,将原本公用的山林河川一概划归天子专有,禁止人民入内砍伐渔猎。为了压制国人的不满情绪,周厉王又实行了因言获罪的高压政策,终于,在镐京城内的贵族发动了“国人暴动”。虽然周宣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是,周王室的统治却真真正正的被动摇了。
周幽王即位之初在镐京城内就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大地震,可是,周幽王面对颓废的西周王朝,不仅没有励精图治,重振文武霸业,反而迷上了一个叫褒姒的绝色佳人,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为了讨喜褒姒,周幽王不仅在烽火台上戏弄天下诸侯,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居然将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全部废除,要想以褒姒和其子伯服取而代之。申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当听到女儿被废黜的消息,一怒之下,就联合鄫国和犬戎向周幽王的镐京城发动了攻击。
无力抵抗的周幽王烽火台之上只好燃起狼烟,向诸侯求救,可是诸侯仍然以为是周幽王讨好褒姒的把戏,拒绝出兵勤王。周幽王没有办法,只好在御林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了骊山,也就是2700年后蒋中正被捉住的地方,被赶来的犬戎杀死,褒姒也在战乱之中不知所踪。
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戏码,但是吕不韦在记载这件事时,没有出现烽火台,而是从国都通往各诸侯国的大道上,修建了无数个高堡。周幽王通过在高堡之上,击鼓将各诸侯引来,博得了褒姒一笑。所以,有人就认为,依靠“烽火”或“鼓声”传递军事的可操作性不强。而在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是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国,申侯才联络戎族了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
不管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还是周幽王主动攻打申国,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从此以后,周天子已经无力掌控天下的诸侯了。
周平王周郑互质随着周王室的东迁,虽然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天下的诸侯却也不敢轻易挑战天子的权威,所以,周王室暂时还保持着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不过,很快就被周王室最亲近的本家打破了。
这个本家就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郑国。
郑国的第一位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也是周幽王的亲叔叔。郑桓公在申侯攻打镐京的时候,以身殉国,其子郑武公在周平王东迁之际,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不仅可以参与周王室政务,还获得了很多的封赏。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更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在郑武公死后,也进入了周王室担任执政的卿士。
周平王为了削弱郑庄公的权势,以其忙于郑国的事务,无暇顾及朝政为由,将郑庄公在周王室掌握的职务转交给了虢国国君虢公忌父。虢国也是周平王东迁时的有功之臣,其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弟弟。周平王之举是想利用虢国的势力来牵制郑公庄公的权势。
消息传到郑国,郑庄公勃然大怒,兴冲冲的从郑国新郑赶到洛阳质问周平王。周平王见郑庄公来势汹汹,顿时没有了先前的胆气,只好否认原先的事实。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表示自己对郑国的信赖,竟然派出自己的次子公子狐前去郑国当质子。
那个时候,诸侯国之间为了表示同盟的诚意,相互滞留对方的皇室成员,以此作为互不侵犯的保证,但是,“周郑互质”绝对如此简单,因为交换质子的一方是此前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的周王室。这也说明了周王室自降身价,把自己摆在了和诸侯国相同的地位。
周桓王繻葛之战周平王死后,由于长子泄父早逝,在郑国当质子的公子狐在回国途中伤心过度,到洛阳不久也病逝了,所以,周王室贵族只好将周平王之孙姬林(泄父之子)立为天子,是为周桓公。
周桓公年轻气盛,试图挽回周天子的脸面,就剥夺了郑庄公在周王室的所有权利,将其全部交给虢公忌父。郑庄公为了报复周桓公,就派出大军将周王室田地上的夏麦和秋粮全都抢了回来,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周桓公为了报复郑国,干脆解除了郑庄公的所有职务,并以郑庄公长期不朝见为由,召集了陈国、虢国、蔡国、卫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庄公也不甘示弱,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的结果是以周桓公为代表的王室联军被郑庄打得溃不成军,就连周桓公也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了肩膀,只好忍痛逃窜。
繻葛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权威,就这样被郑国一箭射落在地。原本代表正义、权威的周王室,竟然被区区一个诸侯国打败,此时的周天子对诸侯国已经没有任何威慑力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泡沫娇儿
这件事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周王朝的衰落是从周穆王以后开始的。周穆王巡游天下,留下了著名的穆天子传。周厉王在全国实行暴政,更是被人民所放逐,周朝进入了共和时期。周宣王继位以后虽然时刻谨记父亲被放逐励精图治实现了“宣王中兴”。
宣王统治后期,穷兵黩武,想要恢复周王朝往日的风采。四处征伐使得本来渐渐恢复的经济再次遭受重创,晚年的时候更是听信谣言,怒杀有功之臣,各诸侯王越来越不听指挥。
周宣王的继任者周幽王是一个无道昏君,沉迷美色,宠幸奸臣。纳了褒姒为妃以后,更加胡作非为,废掉皇后,赶走太子,触怒了自己的老丈人。周幽王为了薄得褒姒一笑,用尽各种办法未果,最后烽火戏诸侯。老丈人为申国诸侯王,勾结犬戎外族,攻打周朝,都城镐京被破,犬戎占据镐京日夜宣淫。
以郑国,卫国为首的四个诸侯国辅佐周幽王太子继位新王为周平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以辅佐他登上王位四国诸侯王在京辅政。郑国经过郑武公和辅佐周王登基渐渐强盛,以周郑交换人质挑战周王朝威望,郑庄公继位后,郑国几乎成为最强诸侯国,被称为春秋小霸。
文/红雨说历史
Miss_5_空
周平王可不是『只迁了一下都』,这里面还牵扯到尘封在『竹书纪年』里面的一些王室的秘辛。
其实东周和西周从立国之初,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西周立国可谓是水到渠成。周文王时期,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到了周武王时期,养精蓄锐已久的周朝趁着殷商大军东征,干脆利落的灭掉了商朝。然后在周朝的根据地镐京设『宗周六师』,在洛阳设立『成周八师』,把洛阳和镐京连成一线,震摄天下诸侯。从图上可以看出,周王室占尽了从镐京到洛阳的天下中心之地,而分封的都是当时的边境,或者需要镇压的地方。
此时周王朝中央直属的兵力,加起来就是十四个师,而诸侯呢?礼法规定最多只能有三师,这力量悬殊之大,足以让所有的诸侯都没有反意。
但是周幽王伐犬戎失败,宗周的六师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依赖着诸侯打跑了犬戎,这就让周王室的直属兵力有了很大的削弱。按照史记的说法,这个时候周平王继承了周朝的法统,后来因为镐京残破而迁都洛阳。但是如果看『竹书纪年』,会发现在这个期间,还有一位周『携王』,和周平王二王并立。 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是宗周的旧臣们所拥立的;而周平王则是幽王已经废掉的太子,又和杀父仇人犬戎的关系不清不楚,甚至有研究说正是因为幽王废了平王的太子之位,所以平王一怒之下引犬戎攻周,直接导致了宗周的灭亡——这么看的话,平王简直就是吃里扒外、令宗周亡国的罪人了。所以携王和平王谁更正统一些,不言自明。
就这样二王并立二十年,后来周平王应该是和晋、郑乃至于秦达成了一些政治交换的条件,换得了晋文侯的支持,让晋文侯攻杀了携王,才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
本来重建六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周宣王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周平王的政治交易太大了,不但把关中的位置让给了秦,还把关中和洛阳连接的区域让给了晋,东周相当于被禁锢在了洛阳,周围全是诸侯,没有任何发展壮大的空间。
但是即便如此,周天子的实力因为之前太深厚了,依然相当于一个大诸侯。和春秋小霸郑庄公打的时候,天子依然强大,如果不是郑军射中了当时的天子周桓王,胜败还未可知。但是久而久之,周边没有发展空间的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周朝永远只能把自己的土地封赐给有功的诸侯,而无法从诸侯哪里获得土地。后来经历了几次王位争夺的内乱,周天子就彻底沦为了看客,也可以说被周边的诸侯『吊打』了。
陌黎
因为历史反复证明一事,畏敌怕打仗,不敢打,那么迟早会让人吊打!
而东周正是为害怕西戎再次来袭,畏敌、怕挨揍而迁都,然后让诸侯瞧不起了。
就犹如一个本来很有名气的江湖帮派老大,让敌人揍一顿之后,从此见了敌人就要抱着头、躲着走路了。这样,形象尽毁,英雄成了狗熊,面子就没了。
他手下的那些大小头目们一看,这样的老大,咱们还跟着混什么呢?
于是,自然是各自带着自己的兄弟们,纷纷独立自主的闹单干了。
别不信,历史也反复证明,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最大的智慧!
周平王是个什样的人?他就是烽火戏诸侯的西周幽王之子,名叫姬宜臼,本为西周太子,王储。
但是,自从周幽王得了一相貌长得如花似玉、名叫褒姒的大美人之后,姬宜臼的命运就改变了。
绝色美人褒姒入怀,让幽王喜爱的,天天抱着爱不释手了。然后,褒姒给幽王生了儿子,名叫伯服。
周幽王爱屋及乌,为了搏美人一笑,连烽火戏诸侯这种不要命荒唐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不能干的?
于是,竟废了申王后及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以伯服为太子。
自古废太子,一般都是要挨一刀的。于是姬宜臼逃奔他外公处,就是申国。
申侯自然要替本家出头,便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
周幽王猝遇敌军大举进攻,首先当然是点烽火向诸侯求援。但是诸侯皆以为,这熊孩子,又在为了搏褒姒一笑,而用烽火在玩游戏了。
于是,诸候看着烽火连天,就当是看了一场烟花,呵呵一笑,洗洗就睡了,谁也没当一回事。
这下,可了不得了!攻入京都的犬戎凶猛如虎,杀了周幽王,在京辅政的郑桓公也丧于兵祸。
如花似玉的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就天天让犬戎酋长们抱于怀中了,这一下,她再也不敢耍大牌性子了,估计不想笑,也得强颜欢笑了。
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的外公引入犬戎为祸,让平王见识到了犬戎的兵锋之锐。从此,心理落下了“敌人凶狠、畏敌如虎”的阴影。
长于深宫的平王,终归是少了气魄。为避犬戎再次为祸,竟然于公元前770年,决定把都城东迁至洛邑。
于是,从周平王始,史称东周。
说实话,那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实际是没有什么中原人害怕胡人等等观念的。
那时代的中原农耕民族,绝大多数,还真的是一个士风雄烈,不服就干的战斗民族。
要论凶猛狠辣,那时代的中原知识分子,人人都是合格的甲士。个个都能挽强弓,挥长戈,驾烈马驱战车的,单挑真也没一个会怕犬戎的。
而一个畏惧敌人的周王,那是怎么也领导不了那些战斗种族的。
于是诸侯对于周天子迁都避敌,是打心眼里充满了鄙视的。
什么货色,就这熊样,也配做老大?
所以,东周一迁都,那就从本来的诸侯之共主,即将沦落成要让诸侯吊打的货,已经注定了。
就因为东周怕打,不敢打,那么,迟早就要让人痛打,这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铁律。
而周平王东迁时,因秦襄公在犬戎攻周之战中,作战得力,立有大功,而且还派兵护送他迁都,于是升秦襄公为诸侯,许秦立国。
并把岐山以西,已被犬戎攻占的土地,全部赐给了秦国。
并与秦襄公盟誓允诺,只要秦国能夺回这些土地,那这些土地就全归秦国所有。并与秦襄公盟誓。
而实际上,当时以中国军制组织起来的经制之兵,兵法、组织纪律性占优、武器占优,人数占优,勇力又不输,硬碰硬打犬戎,实际就真的像砍瓜切菜一样容易的。
所以,不久后,秦就全部攻占岐山以西地区,秦国从此开始壮大。
而周平王为何如此害怕犬戎,真是奇怪了!
由于西岐大片故土丧失,迁都后的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一隅之地,地域东止于荥阳,西不过潼关。南不越汝水,北止于沁水南。方圆只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周边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这个所谓中央王朝,实际只相当于一个中小诸侯国了。
这样的东周王朝,想不衰落,那也不行了。
东迁之后没几年,自郑庄公开始,周郑交兵,小小一个郑国,一巴掌甩过去,把周天子打了个鼻青脸肿。
从此后,王室尊严荡然无存!但也是罪有应得,谁让你明明有实力,却要自废武功,放弃实力,偏偏选择畏敌如畏虎呢。
(图来自网络)
carol8
很多人认为,西周的衰败,是由周幽王造成的,周平王东迁,虽然并没有实现周朝的中兴,但是毕竟保住了周朝,是有大功劳的。
但其实,周平王对整个周王朝的衰败,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平王东迁)第一,犬戎之乱,因周平王而起。
周幽王乱政,烽火戏诸侯,让周王朝在诸侯心中的信誉大减。但是,如果没有后面的换太子风波,周朝也不会衰败到哪儿去。
周幽王宠幸褒姒,废黜太子姬宜臼(周平王),立褒姒的儿子伯服太子,还废了姬宜臼的母亲申后的王后之位。这让申后的父亲申侯非常不满,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西周,造成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灭亡。而这时候,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害怕犬戎继续攻打镐金,才东迁洛邑。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虽然不是周平王造成的,但是与周平王有最直接的关系。再说了,如果周平王为国家大局,他就应该劝他外公别干引狼入室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所以,他是负有责任的。
(犬戎之乱)第二,诸侯做大,因周平王放权。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周王室是在周平王的时候衰败的,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相继做大,周平王把周王朝的政权,都交给了他们。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诸侯国在拥立周平王,以及帮助他东迁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周平王既然是这些诸侯国把他扶起来的,他当然只得听这些诸侯国的了。
第三,周郑交质,周礼在周平王手中失去尊严。
西周分封诸侯,周王室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能够一直坚挺不倒,靠的是什么?靠的最主要就是周礼。周礼让整个周朝的社会秩序变得非常稳定,上下尊卑,纹丝不乱。(而在后世,诸侯王的问题,之所以是一个大问题,就在于后世没有周礼作为统摄。)
但是周平王因为“周郑交质”,让周礼的尊严颜面大减。
(周郑交质)当时周平王东迁以后,因为郑国护国有功,周平王任命郑国的国君为卿士(差不多相当于宰相),但是周平王看见郑国的权利越来越大,心里很担忧。当郑庄公继位的时候,周平王就借口让郑庄公忙不赢,不来周朝担任卿士了。这让郑庄公很不满。于是埋怨周平王,还带着军队去向周平王施加压力。
周平王在这种情况下,再三向郑庄公道歉,最后还把自己的儿子放到郑国去做人质。郑庄公也把他的儿子放到周朝做人质。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平等的,其实严重地损害了周王朝的尊严。周王降到了和一般诸侯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第四,土地太少,无法节制诸侯。
我们说了,周王朝能够节诸侯数百年,靠的主要是周礼。
不过除了周礼以外,周王朝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对诸侯进行分封。但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原来所拥有的大片土地丧失了非常多。周王室的土地面积,连一个中等的诸侯国都比不上。这样一来,他又如何能够通过分封,来提高自己对诸侯的统摄能力呢?
所以说,周王朝的衰微,周平王是负有大责任的。
smilewangdan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微,这是事实,但周王室的衰微绝对不是因为周平王的东迁,而是因为周平王本来就不招人喜欢,在天下没有什么威信。
大家知道,周幽王本来册立申后为王后,姬宜臼正是王后之子,但是周幽王宠幸褒姒之后,就废黜了申后,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后来,申侯联合了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杀,而姬宜臼就被推举为新的周天子,是为周平王。
所以“凡拥护平王诸国,如许、申、郑、晋、秦、犬戎等,皆别有野心,形成一非正义之集团,为东方诸侯所不齿。因此周室东迁后,政令亦骤然解体”,周平王以躲避犬戎为由迁都雒邑,当时的局面就是“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虽然在位长达五十年之久,但一直都是不受待见的。
周平王驾崩之时,鲁国甚至都不去奔丧。但是呢,周平王的儿子周桓王依然低着头曾经五次派人出使鲁国,企图得到东方最有面子、根正苗红的鲁国国君的拥护。除了鲁国不待见周王室,更著名的则是“郑庄公射桓王中肩”之事了。
所以,周平王不是因为迁都才导致周王室衰微,而是周平王的即位,导致了周王室衰微。
伊芙琳小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西周时期的分封图:
这幅图看起来有点复杂,但从这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周王室都城所在镐京附近肥沃的关中地区,只有一个诸侯国,那就是秦国,当时秦国给周王室养马,先封在了秦城(甘肃天水),后来西戎背叛,秦国立了功,又封了犬丘(咸阳附近),但总体上而言,在西周时期,秦国还不算是诸侯,只是西周属臣,负责抵御西周核心统治区域最大的敌人犬戎。
所以,西周王室是独占关中的!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诸侯国,他们完全是被散在各地,林林总总一共108个国家,除了北面的燕国,极东边的齐鲁、南边的楚国这种名义上的封国,以及东南的吴国以外,函谷关以东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那叫一个密集。几十个诸侯国瓜分了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的重要区域。
为什么说中原是一块重要区域呢?因为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以及山西南部,从夏朝开始到西周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都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主要活动区域,很长一段时间里代表着华夏文明的生产力。
至于北东南几个方向,不好意思,很长时间里,这些地方都很穷,农业不发达,交通条件不好,文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加上距离西周王室也比较远,所以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西周的分封并不是傻了吧唧地瞎封,人家也是讲究势力平衡的。所以相比较关中而言,相对富裕的中原早就被分成了几十个诸侯国,根本没有势力抗衡独占关中的周王室。毕竟打仗打的是人口,是经济。西周王室拥有关中沃土,经济条件极好,而西周的对外战争大多都要征召诸侯作战,所以周王室能够长期形成对诸侯的绝对优势。
但周王室并非没有敌人,他的敌人来自于距离他很近的犬戎。所以周王室经常跟犬戎打仗,在周懿王时曾一度打到了镐京,周懿王不得不暂时跑到犬丘去办公。
而到了周幽王前后时期,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靠近边区的几个诸侯国靠着对外扩张逐渐强大起来,实力上虽然还没有达到周王室的水平,但已经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而至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事情有没有不好说,但是犬戎再次攻打周王室的时候,诸侯不勤王,很大程度上就是周王室分封制趋于瓦解的标志,毕竟诸侯们的实力强了,没道理还继续在周天子面前做孙子吧。
犬戎对西周的攻击是毁灭性的,导致了周王室再也没有像样的军队抵御犬戎之后的入侵,所以迫不得已,不甘犬戎骚扰的周平王,决定迁都,迁去洛邑。
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洛邑也是周公时代就开始营建的王城,但这个王城远离周人的大本营关中地区,长期处于诸侯的包围之中,就只有一座城而已。
周平王东迁之后,等于是放弃了周人传统领地,骤然跑到中原去组建新班子,可问题是这个新班子周围早的地盘早就被分封完毕了,留给周天子的地盘就只有洛邑附近有限的区域。以这样的地盘,又如何能够组建一支大军,威压诸侯?
周天子直属军队的丧失,加之迁都以后没有了经济实力为后盾,还处于诸侯的层层包围之中,而后起之秀秦国,又乘机占据了西周原来的地盘,如此一来,周天子还拿什么号令天下?
这个都城迁得真的很尴尬呀。
mei
平王迁都洛阳,应该不是从丰镐迁去的,可能从成周洛阳迁至洛阳王城!因为洛阳是周朝法统上唯一都城,到目前为止周朝宣布的定都之地只有一个就是周武王选定的洛阳,丰镐只是名义上的都城,不是全国政治中心!!
购物的人刍
周王朝正是因为逐渐的衰落了而无力抵抗西边的少数游牧民族民族才西迁的,也就是说周王朝在西迁以前就在衰落了,而西迁以后加速了周王朝的衰落。
周王朝毕竟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当时各路诸侯几乎都是被周天子被册封的,因此各路诸侯对于周天子也都是一片敬畏,毕竟周王朝的前期确实是非常厉害,军事实力非常之强,所以各路诸侯也都对周天子毕恭毕敬。
但是随着周王朝衰落以后,尽管周朝势力大不如前,但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此诸侯国表面上也都臣服于周天子。
然而自从周天子西迁以后,这才真正的让诸侯国看清了周王朝的势力,曾经的天下共主沦落到被西北的蛮夷部落给驱逐,因为中原各国向来都视中原周边的游牧民族为蛮夷之族,从来都是瞧不起的。
而周天子被这个所有人都瞧不起的民族给驱逐,所以诸侯国已经知晓了周朝现在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
而等到周朝西迁以后,周朝的势力再一次降低,毕竟周王朝的子民大多留在了西北边陲之地,而中原的土地原本并不属于周朝,相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西迁的周王朝其实是一个外来户,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势力再一次大减。
终于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诸侯国越来越强,而周王朝越来越弱,以至于后来的诸侯国们就连表面上的尊敬都放弃了,楚王就曾直接询问周天子九鼎的重量,意在顶鼎天下。
chenxye
本末不能倒置,周平王迁都并不是周天子被诸侯吊打的原因,而是王权旁落、不能再节制所有诸侯的结果。
周朝的都城本来是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后来周平王东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这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那么问题来了,好端端的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他没个好爹。
周平王的爹,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主角,为了博爱妃褒姒一笑,他把诸侯当猴耍,惹得诸侯们恼怒不已。但他不在乎,只要褒姒开心,让他干什么都行。
当时周幽王已有王后申氏,是申侯的女儿,生了嫡子姬宜臼,早早就立为太子。但他对褒姒是真爱,想把最好的一切给她,便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看他那意思,似乎还想要申后和姬宜臼的命,被废的母子俩不想坐以待毙,逃到申国向申侯告状。
申侯本就对这不着调的女婿心存不满,听到此事后十分恼火,为给女儿外孙报仇,当即起兵讨伐周幽王。但光凭他一个,不是周朝的对手,于是联合了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家一起攻打镐京。
犬戎率先攻入,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及周朝历代累积的奇珍异宝,大发横财,满载而归。
周幽王既死,姬宜臼就在外公申侯,以及鲁国、许国等诸侯国的拥立下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代周天子,史称周平王。
在这里得说明一下,申侯联合的鄫国也是周朝诸侯之一,算起来是自己人,但犬戎是北方游牧民族,向来被中原政权视为异族,是外敌。“犬戎”的原意是“豺狼”,由此可见中原政权有多厌恶、防备犬戎。
申侯联合他们,就类似于汉朝藩王联合匈奴,是引狼入室的不智之举。犬戎自打来过一次镐京,这条路就走顺了,时常过来侵扰百姓,掠夺土地和财物,周平王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他像前几代周天子一样掌控诸侯,自然可以命令诸侯们勤王,或者直接征讨犬戎。
哪有天子担惊受怕,诸侯站一旁看笑话的道理?但此时的周朝中央政权,已经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力。
周平王一是调不动诸侯们。诸侯对周天子的命令向来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有一堆理由,关键时刻靠不住,再有“烽火戏诸侯”一事,虽然不是周平王做的,但很多诸侯把账算在他头上,周天子的权威性大幅度下降;
二是不敢调动诸侯们。对于周平王来说,诸侯给他的压力不下于犬戎,要是把诸侯调入都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他压根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赌诸侯的忠诚。
于是思来想去,将都城迁到远离犬戎,更为安全的洛邑。迁都的时候,秦襄公亲自带兵护送周平王。这倒不是他有多尊敬周平王,而是秦人在周朝就如同后娘带来的拖油瓶,待遇很差,只好抓住时机献点殷勤。
周平王也挺够意思,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国这才得以建立。为何周平王如此大方?因为他开出的是空头支票。
赐给秦襄公的土地还被犬戎占着呢,不把犬戎赶走就得不着。但就算是这样,秦襄公也很高兴了,此后专注打犬戎,把犬戎打到了蒙古草原,不但拿回封地,还占了犬戎的很多地盘,在战争中逐步发展为诸侯中的强国。
那时的周平王和秦襄公,两人都绝对想不到未来灭亡周朝的会是秦王。
回到主题,周平王迁都一事,让诸侯们都看出了周天子是个纸老虎,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而且周朝大部分领土被犬戎或其它诸侯所占,真正属于周天子的只有河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多里,人少地少,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周朝至此衰弱,各国轮番上演自己的精彩。
但要说诸侯吊打周天子,倒也未必,诸侯相互制衡,对周天子维持着表面上的尊敬。谁若太过份了,其它诸侯就有了攻打他的理由。所以大家口头上还是以周天子为尊,不到撕破脸皮的时候,不存在“吊打”这种事。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goldhe007
东周周平王被诸侯吊打,并非仅因迁都,而是实力与影响力使之然。
周平王名姫宜臼,周幽王之太子,母申后,外公申国国君申侯。周幽王晚年宠褒姒,废申后及太子,改立褒姒为后、立其子姬伯服为太子。小姬与母亲投奔外公申侯,申侯怒,联合鄫国与犬戎攻陷西周都城镐京(今西安市)。犬戎杀周幽王,掳褒姒,尽劫财而去。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小姬即位,称周平王。
犬戎尝到甜头后,屡犯西周。周平王不堪其扰,在秦军护送下,“东迁于雒邑(今洛阳),辟戎寇。”平王东迁后,史称东周,为春秋开端。
东迁后的东周王朝,因丧失西周大片故土,只拥有河南西北一隅仅六百余里土地,实力与影响力极剧下降,沦为一个中等规模诸侯国,被“地方千里”、“战车万乘”的齐国等大国严重鄙视,只保留了一点王室的尊严,无力指挥诸侯南讨北伐。故《史记》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可见,因周室衰微,诸侯强肉弱食兼并,几个大国迅速崛起,齐、楚、晋、秦等国君已俨然成为独霸一方的山大王,每国的实力都足以吊打东周王室。故,周平王被吊打非惟迁都之故,而是由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坐大等综合因素所致。
炒饭饭饭
大家还是要分清楚这个因果关系,是因为周王室衰落了,周平王才迁的都,不是因为周平王迁都了,周王室才衰落。
换句话讲,周平王迁都只不过是周王朝没落的必然结果,是周王室衰落的一个具体表现。
早在周平王之前,周王朝的统治级地位,便已经如同风中的残烛一般微弱不堪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顺应天意挥师伐纣,建立了一统六合的周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王都镐京,荒淫无道、残暴不堪的周幽王被犬戎大军杀死,西周宣布灭亡。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周王朝的权力、尊严、地位便已经不复存在了。
名存实亡的周朝政权公元前771年,秦国、晋国、卫国、郑国、鲁国、许国拥立周朝皇室姬宜臼为“新政”的帝王,姬宜臼就是“白白胖胖”的周平王。
周平王虽然在秦、晋、郑、卫这四大诸侯国的拥护下复兴了“周朝政权”,但是此时的“周朝”已经完完全全在诸侯国的掌控之下。
换句话说“周平王”已经沦为傀儡皇帝,“周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二王并立的混乱时代次年,秦、晋、卫、郑四大诸侯国为了削弱周平王的统治权力,将周平王迁移至“洛邑”(今河南洛阳)。
个人认为,周平王迁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躲避犬戎大军的骚扰,或者是不愿居住在因战乱而毁灭的稿京,而是在晋国的压力之下不得已而为之。
根据地理位置上来看,洛邑在周王朝的东面,所以周平王统治的周朝被称之为“东周政权”。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虢公姬翰在周朝原本的都城“镐京”(今西安长安)率领当地百姓拥护姬余臣为周携王,建立“西周政权”。
如此一来,周王朝便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
天下进入“二王并立”的混乱时代。
周王朝的分裂,极大的削弱了周朝政权的统治力,各方诸侯们趁此机会开始蠢蠢欲动……
周弱而诸侯并强周平王仅仅拥有洛阳这一小块儿领土,相比于日渐强大的秦国和晋国,东周已经成为毫无统治力的弱小国家。750年,扶持东周政权的晋国将“西周”剿灭,周携王挥刀自尽。
西周灭亡后,晋国将西周的领土归还给周平王,并奉周平王为真正的周天子,
只不过“周天子”与“诸侯王”们的性质发生了转变。以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般就是谁不听话,周天子就带着一帮小弟去教训他。从始至终,周天子是主导。而从晋国灭“西周”这事儿来看。差不多就是晋国为周天子出头,曾经的小弟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大哥。
当时的天下形势是,秦、楚、晋、齐等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平王”的调遣,当然楚国一直都是不咋听的,他早就自立了。周天子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不得不依附在大诸侯,比如秦、晋两国的保护之下,这种结局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非常相似。
自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诸侯逐鹿的春秋时代。
所以周平王迁都并不是造成周天子声威大降的根本原因,是周王室衰落的一个具体表现。实际上,当周幽王被犬戎大军所杀那一刻开始,周天子的权力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周平王只不过是被各路诸侯们所操纵的傀儡皇帝,实际权力微乎其微。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王室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周王室权威的建立,明面上看是宗法制度的压迫。实际上还是因为当初周王室的拳头比较大,谁不听话我就打谁,而且还带着一大批小弟来一起打你。如果有小弟不来,那照样会被捶。但是随着战争的消耗,还有例如周厉王、周幽王这样的昏君统治,周王室的实力逐渐衰落。而周边的诸侯却在竞争中逐渐做大,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调换。
当年拳头没别人硬的时候,说啥都不好使。
shuifengqing
平王东迁,西周变成了东周,周天子变成了傀儡天下。一次迁都缘何改变了周朝的国运。
这还要从周朝的建立说起,周原是商朝的属国,在帝辛(纣王)的时候,周文王开始积攒力量,试图推翻商朝,建立以周为中心的新王朝。但周的实力并不能和商抗衡,于是周联合了周边的一些不愿意接受商主导的小国,推翻了商朝。整个过程,周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而是一个以周为中心的反商联盟完成的。
这里面也有偷袭的可能,因为帝辛当时建立了一支很强大的军队,四处征伐,朝歌空虚。在周建立之后,还存在和周一起灭商的属国,周吞并不了,并且也不能吞并。旧商贵族也需要安抚后。而周的势力在当时只是局限于西部。对于广袤的东部地区,周还需要消化。
面对这么大的版图,周人的选择只能是分封。为了稳定东方,周武王把最信任的弟弟周公旦和最重要的大臣姜尚封在了东方,这就是周分封的两个重要诸侯——鲁国和齐国。为了安抚旧商贵族,把帝辛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地,但武王很不放心,把三个弟弟封在殷地周围监督武庚,历史上称为三监。分封的还有周的属国,周王室还有功臣,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分封的局面。
帝辛的儿子武庚不甘心臣服于周朝,在周武王早逝后,武庚充分利用周公旦和三监的矛盾,联合曾经商的属国,发动叛乱。东方的齐国国君姜尚早就不同意分封武庚,因此密切监视着武庚的动向,并及时把消息报给了周公旦。周公旦率军东征,武庚战死,三监被去除。同时,让帝辛的哥哥微子回来成为国君,这个新的封国就是宋国。周公旦为了稳定东方,选择营建了洛邑。洛邑就是后来是周东迁的目的地。
周公旦在稳定了局势之后,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周朝宗法制度。可以说,周能够存在那么久周公旦功不可没。西周共有12位天子,除了周孝王为叔父篡夺侄子的位置外,其余均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可以说制度维系着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关系。
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更像是盟主和周边小国的关系。如果王室始终强,小国还是小弟,但过了几年之后,新的天下开始忘记了祖宗创业的艰难。原来的姬姓国随着血缘的变远,也与王室离心离德。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更是逐步远离王室。此时,周的天下共主位置,只不过是实力强大一些的诸侯,没有人敢挑战,却也不能辐射更远的地方。
周厉王时期出现的国人暴动,是周衰落的一个标志。周天子竟然被百姓撵走,天子已没有了颜面。而周幽王更是玩火自焚,宠幸褒姒,并最终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褒姒之伯服为太子。失去太子之位的宜臼逃到了外公申侯那里。申侯咽不下这口气,联合犬戎,进攻周王室,并最终在骊山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褒姒不知所踪。
周幽王被杀,宣告西周灭亡,但东周并没有真正的建立。宜臼虽然为幽王的长子,但他毕竟被废,并且父亲被杀,他是有嫌疑的。这样,就有一部分诸侯选择立幽王的弟弟余臣为新天子,余臣就是周携王。而申侯等诸侯选择拥立宜臼为新天子,宜臼就是周平王,周朝出现了诸侯拥立和二王并立的局面。王室已经没有了尊严,连大一点的诸侯国都不如。
此时,如果不能获得大的诸侯国承认,周天子可能是非法的。周天子由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需要诸侯拥立和承认的尴尬角色。而周平王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除掉携王,成为真正的周天子。当时的大国晋国认准了机会,宣布承认平王为唯一的天子,除掉了携王。
这个时候,如果周平王能够在原来西周的土地逐步巩固,或许周王室还有复兴的可能。但是平王惧怕犬戎的骚扰,不敢留在丰镐。把收复失地的任务留给了不显眼的诸侯秦国,秦国在收拾犬戎的过程中逐步吞食了周王室的土地,并且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得到了王室在西方的土地。
至此,由厉王的暴虐到幽王的废长立幼再到平王的被迫东迁,西周由衰落走向了灭亡,而平王复建的周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下共主,只不过是一个傀儡天子。
/sun香奈儿
西周打仗,一般都是周天子领着一帮小弟去打另一帮小弟,主要靠得是威信。
周平王刚刚迁都那会,还是有点可以的,虽说实力远不如从前,但依然是名义上的老大,各诸侯国还是会极力和周天子搞好关系,但是……
其实周平王迁一下都就被吊打只是个表现,话说周宣王时期来了个“宣王中兴”,让刚刚经历了“国人暴动”的周朝得以继续下去,周宣王时候,周朝国力彻底走下坡路了,到周幽王时期,完全把权力我在自己手上,大家都知道周幽王喜欢褒姒的吧,最后居然不顾众人反对废黜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为后,结果遭来灭顶之灾,幽王死了。
在幽王时期,周天子的威望已经严重下降,其自身已无什么实力,就是土地多一点而已,都是带一帮小弟打另一帮小弟,老大没落水,小弟还是要听他的话的,结果西边的犬戎一来,侵占了大量土地。
周平王这个新老大是被一众小弟扶到洛邑的,然后周平王把原本不多的土地还要分给功臣,这样一来就剩下国都及周围一点国土了,其中有一个小弟:郑国,原本和周天子走的最近,但是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了他人,郑国不干了,说“我对你一心一意,结果你却变了心”,于是便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老大居然要和小弟来交换质子,并且郑国还会偶尔欺负一下周朝,他们互相开战,周天子居然输了,东周出现了郑庄公“小霸”的局面,从此周王室威信大失,连郑国这样不大的诸侯都敢公然挑战周天子,还赢了,让大家觉得这位老大不行了。
周天子威信大失,实力大损,要打人,叫诸侯国,都没人理他,彻底称为诸侯国的“掌中玩物”
紫米
周平王迁都之前,周王室就已经衰败。
其实早在西周周夷王时期,周王室就已经衰弱。根据礼记·效特牲记载“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也,由夷王以下”。西周末年就已经出现诸侯国不来朝贡,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互相攻伐。但是,周天子当时还是天下共主,宗法上的大宗。
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毫无任何威信可言,无法担任天下共主的责任。另外,周平王是申侯所拥立,申侯弑杀周幽王,周平王间接犯了弑父之罪,更得不到诸侯国的尊重。
为巩固势力,周平王初期不得不依靠郑国的力量,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执掌周王室实权,成为春秋“尊王攘夷”的开端。
dunjinzhilian
平王东迁,只是东周的开始。真正标志着周天子的权势崩盘、无法控制诸侯的事件,则是公元前707年的????葛之战。
周平王是周幽王之子。他的母亲就是就是那位因为褒姒而被废掉的申侯之女申后。
为了报复这件事,申侯引犬戎大举进攻周室,周幽王被杀。申侯拥立自己的外孙为新天子,即周平王。
当时,由于镐京在战后残破不堪,周平王便在晋国和郑国的支持下迁都雒邑,史称“平王东迁”。这件事之后,就是东周的开始。
周平王的地位比较尴尬,因为他是被申侯拥立的,而且是弑父篡位的,所以一直得不到诸侯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天子的地位在逐渐削弱。
但是,真正让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的,还要数????葛之战。
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不满自己受到郑庄公的制约,所以在????葛和他发生战斗,结果却大败。
????葛之战标志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诸侯们再也没有制约的能力了。
总而言之,东周确实是个悲剧。
amore
西周历时两百八十余年,至平王东迁为分界线。平王东迁,也意味着周室正式走向下坡路。但周王权威的衰弱仅仅是因为平王东迁吗?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都洛邑的统治更优于西都镐京,这里中原之中,天正地阔,周边姬姓诸侯密集,外族无法入侵,更利于天子运筹帷幄遥控宗国。
而镐京位置偏僻,周边戎狄异族扎堆,天子遇上点急难,诸侯勤王都很费劲,显然优势大大弱于洛邑。
而且迁都自古有之,商代中期后,商王室从仲丁(商孝成王)开始频繁迁都,从南亳(河南商丘县西南)到嚣(郑州西北)、相(河南内黄县)、邢(河北邢台)、庇(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山东曲阜)、殷(今河南安阳)、朝歌(河南鹤壁),盘庚迁都殷后,反而结束了九世之乱,国力日上,还造就了武丁中兴的局面。
可见迁都并不是一个王朝衰弱的根本,如果得天时地利之便,迁都反而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
根据史书,西周初武王为了更好地统治万邦,令周公旦营建天下之中的东都洛邑,以东西两京制分治天下,确实对西周早期的社会安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那么为什么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一日不如一日呢?究其根本,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平王本身地位不正,威信不高
周平王原名姬宜臼,是周幽王和申后的长子,原本妥妥的不动摇王位继承人,却在周幽王晚期发生了一个大转折,改变了姬宜臼的命运,也终结了西周王朝的命运。
周幽王由于宠幸褒姒,心血来潮将姬宜臼的太子位废了,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这一废长立幼的举动最终成了西周灭亡的导火索。
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对周幽王的作法非常不满,申侯是替周王室负责镇守西部的西申国国君,是一手控掌西戎妖孽的“通天教主”。
为了挽回外孙姬宜臼的太子地位,申侯勾结西戎,一起攻打周幽王。结果失控,西戎火烧镐京,杀死幽王和伯服,将都城洗劫一空。
最终姬宜臼在外公申侯及秦国、卫国等大国的扶持下,坐上了王位,但以虢公翰为首的一班诸侯认会姬宜臼弑父杀兄,已经失去了王位继承资格,不支持他为王。在镐京附近拥立周宣王的另一个儿子为王,即周携王。
二王并立的局面在东西两周交替之际存在了二十年之久。
二、平王东迁前,周室已经衰弱
周王室的衰弱从西周中期就开始了。
整个两百七十余年西周王朝,从文、武建立大周,成、康开创盛世,到昭、穆开始走下坡路,西周真正辉煌不过一百多年。
周王朝的衰弱从昭王的数度南巡就可以看出端倪,《竹书纪年》载周昭王至少三次南征,从“伐荆楚”到“丧六师于汉”,再到“南征而不复”,周王室可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些付出倾国荡产代价的结果换来的却是无可挽回的王室的衰弱。
后来的周穆王一改昭王用武力挽回王室威信的传统,开始清肃内政,对诸侯加以羁縻怀柔,树立王室威信。
但周穆王的一系列良好政策还是不能避免“边夷不朝”的事实,南淮的徐戎接连反叛,西部的犬戎甚至拒绝朝贡。为此周穆王曾两度征伐西戎,也狠狠反击了徐戎。从中可以看出,昭穆时期的西周王室已经在慢慢丧失天子遥控天下的能力。
从周共王开始,周朝的天子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行事也越来越荒唐。
周本纪、《列女传》都记载了关于周共王的一个荒唐故事,开始了周王室天子们的荒唐史。
周共王妥妥继承了父亲周穆王爱游山玩水的基因,一次,共王带着密国国君密康公一起到泾水之岸游玩,恰逢有三个大美女前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欢喜得不得了,乐滋滋地将她们全都收入囊中。
后来密康公的母亲听说了此事,对他说:“你为何不顺水推舟将她们献给天子而一人独享呢?常言‘小丑备物终必亡’,这三个美女世间少有,你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得起?”密康公贪恋美色,哪舍得献给天子,最终没有听母亲的劝告。
果然,不久后,周共王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密国给灭了,将三美人占为己有。
这段记载虽然是在批判密康公的贪娈最终导致亡国,但同时也揭露了周共王的不厚道,为了三个美女,就发兵灭亡了密国,给天下诸侯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大大动摇了王室的威仪。
周懿王在位期间,周王朝内部政治腐化,周边戎狄四起,宗周镐京立国以来第一次遭到西戎的入侵,懦弱无能的周懿王被迫将都城迁到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大大削弱了西周政权。当时的人还作诗讽刺他治国无能。
周懿王还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被天象吓死的天子。周懿王统治后期,奇异天象不断显现,如“天再旦”(日全食)、冰雹、暴雨、干旱等,当时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周懿王以为上天将来惩罚于他,终日忧心忡忡,最终被活活吓死。
西周第九代王周夷王也不是个清明的主,齐太公世家载,纪国国君纪侯向周王告发齐哀公私生活腐败,对天子不敬,周夷王一气之下烹杀了齐哀公。这件事震惊列国,给诸侯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大大增加了诸侯对王室的不满。
后来的周厉王更不用说,或许是他不甘心眼睁睁看着王室日落西山,决定壮士断腕拼尽全力一搏。于是,荣夷公改革出炉,一系列的神操作,动作迅猛神速,逼得贵族阶级走投无路,被迫造反。
周厉王丢了王位,出逃外地,死于他乡。历史走向封建时代的怪胎“周召共和”,这段时间是西周王室的王位真空时期,“周召共和”为后来“宣王中兴”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世人设下了障眼法,误以为西周仍是强盛的,从而判定周王室的衰弱是从平王东迁开始。
周宣王确实是从周共王以来难得出现有作为的一位天子,由于从小经历坎坷,目睹风雨缥缈的周王室身处内忧外患的困境,使得他即位后立志要改变现状。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和征伐,打了几回胜仗,淮夷西戎征服了,诸侯前来朝贡了,确实出现了新兴之象,但终究无法挽回庞大的西周政权整体上的衰退。
等到周宣王年老体衰,无力掌控王室,周朝的政治力量又迅速下滑,回到解放前。回头再看,所谓的宣王中兴不过是熊市一路下跌途中一波小小的反弹而已,之后只会跌得更惨。
很不幸,西周从昭王开始的历代天子们历经一百余年的折腾最终由周平王来买单,说白了,平王只是个“接盘侠”,承担了前朝几代造下的罪孽。
文/堰风
江小蓝
周平王迁都后的东周被诸侯吊打,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周平王是被迫迁都,周室实力衰弱;第二繻葛之战让周天子威信扫地,开启了列国蔑视王室的先河。
先说一下繻葛之战周平王东迁后,虽然短暂出现了二王并立,但终究是王室继承的问题,最终周平王胜出,此时周王室余威尚存。周室的权威并不是一下子失去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到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郑庄公。
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繻葛之战前,周王室尚且能调停诸侯矛盾,号召诸侯进行攻伐,比如干涉晋国、包围芮国等,打压此时已经崛起的郑国,想要重振周王室的威望,最终与郑庄公发生了繻葛之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在繻葛列阵御敌。结果周师大败。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周天子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并有记载的败给了曾向自己纳贡称臣的诸侯国君。此后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震,成为三小霸之一。
繻葛之战后,周室对诸侯国的非礼所为只能苟且隐忍,而不敢妄加干涉。此后诸侯之间有战争,周天子欲救援或支持,朝臣变引用郑国射王事件来反对。
诸侯国也用此事件蔑视王室,如楚国熊通请周桓王给他尊爵,桓王不同意,熊通斥责说:"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
可以说因为繻葛之战后,诸侯的崛起以及周王室自此自缚手脚,威望最终失去,彻底沦为只有一个名号的傀儡。
周王室的迁都并不是主动,实际上是灭国之后的一次被动迁都迁都在先秦时期并非没有,商朝曾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更是造就了商朝一次武丁盛世。洛阳本就是周王室的陪都,如何周平王东迁后周朝就不行了?
1、周平王是因为外敌入侵被迫迁都,大片土地与人口丧失,地窄人寡
主动迁都跟被迫迁都是两种情况,尤其是在被敌人打进都城,烧杀抢掠后仓皇出逃的迁都。
岐、丰之地,都被犬戎占据,周平王倒是做了一次顺水人情,封给了秦朝。迁都后的东周,领域有多大呢?
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周王室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在古代,土地与人口就是国家实力,周王室实际控制面积沦落成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大小,如何与地大物博的如晋、楚、齐等诸侯相比。
2、东周前,西周实力就已经衰弱
西周自成康之治后,实力开始下降,周昭王死于南征楚蛮(不是楚国,此时楚国还是地五十里的子国)
从周昭王开始到周幽王,除了宣王中兴,其他时刻都在衰落,周王室对中原诸侯恃强凌弱的情况,或不讨伐,或加剧与诸侯的矛盾,此时西周已经衰落,诸侯不来朝贡而互相攻伐。
诸侯之所以还没有吊打西周王室,是因为此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威望尚在,还能着急诸侯进行征讨。中原诸侯敢怒但是不敢公开反抗而已。
知道郑庄公开启了与周天子对战的先例,将周王室的威望彻底踩在了诸侯国的脚底。
lllforever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平王真是——“群主”脱变成群员,一生交易“就差钱”
大部分学者认为周平王本人平庸,一生在强势诸侯的压制下苟延残喘,迁都洛邑后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其天子行政的能力,从此天下步入大争之世,周平王本人也在艰难执政五十年后碌碌无为而死。一哥俗人一枚,赞同这些观点,周平王能从亡国的灰烬中爬出来维系着周的天下,虽说是诸侯大国的利益驱动,但其本人何尝不是终生在于大小诸侯博弈交易而保残守缺啊。
第一笔交易是无知奈无所适从的交易,以各得利害收场,史记-周本纪载“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又废申后,去太子也”。老爸有了新欢废了旧爱,有了幼童废了长子,由于平王生年不详,不能妄断被废时的年龄,不过从其做王五十年来看,此时恐尚未成年,而做为外公的“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家贼引来外鬼,弑王掠城,“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落了个天子的空名与间接弑父弑王的实名,虽立尤辱,申侯以姻亲靖难也不是赢家,外鬼抢掠席卷而去,杀人放火得意而归,也不算什么胜利者。
第二笔交易是“报恩(秦襄公)”“报复(西夷犬戎)”式的交易,秦人是最大的赢家。史记-秦本纪载“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秦襄公这个交易赚得盆满钵圆,一是周天子封侯建国,成了正儿八经的诸侯国;二是把这个名誉“家长”送出远离自己的封地,与其他人玩儿去吧;三是得到天子征伐圈地的旗号,而且是周王朝以前的实际占领区,不久便得到收益,“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第三笔交易萧墙之内自取其辱的交易,郑庄公是一时赢家,要说这庄公跟平王此时的血缘关系尚在五代以内,而且庄公祖父郑桓公也死于申侯之乱,其子武公迅速展开扩张行动,站稳脚跟。并且为了各自的利益,亲族内部开始掐架,平王时,庄公就开始对平王不朝不贡了,并偷偷地干活来收割亲戚家的庄稼,以至于平王子周桓王想削弱庄公卿士的权力而庄公逼其“郑周互质”,射伤天子,真正做到了“政由方伯”的第一人啊。
第四笔交易是与各路诸侯的政治交易,其中,卫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提了一格。虢公等人也挤入卿的行列,活跃于政治舞台,也算是小赢家。
然而,政治交易也是要有政治资源的,一旦这种资源耗尽,连官帽、名号都不值钱时,天下完了。
gins
天子靠什么统治别人?靠的是实力。
没了实力,被吊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公元前771年(幽王十一年),申侯发难,联合缯国及犬戎,共同出兵进攻镐京。周幽王急忙下令,燃起狼烟,向诸侯们求援。被烽火戏诸侯玩弄过后,居然没有一个诸侯国出兵拯救周天子。
犬戎军队在申、缯两国的配合下,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镐京。周幽王一路逃到骊山,最终被杀死。一代绝色美女褒姒被犬戎的军队掳走,最后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了。镐京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申侯的外孙、前太子姬宜臼登上周天子的王位,这就是周平王。首都镐京经历浩劫之后,已破败不堪,新的周王开始漫漫的东迁之路,从镐京迁都到了洛邑,这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代结束,东周时代开始,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这是周王朝历史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周王室是天下之共尊,经骊山之役后,元气大伤的周王地位大降,完全丧失领袖的地位。原先躲于幕后的诸侯们则是群雄并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纵横捭阖,争雄斗霸。至时历史为之一变,天子成了配角,而诸侯成了主角,中国由是进入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代。
周室东迁,象征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是一个不幸的落魄君主,从他开始,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他虽然仍然保有“天下至尊”的王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权。不过,上天待他不薄,他在王位上呆的时间竟然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在位时间总计长达五十一年。
古语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帝王与臣子,就有由上而下的约束,这是一种政治秩序。这种政治秩序的先决条件,是帝王(中央)必须是强有力的,有能力约束诸侯的扩张与反叛。因此,西周政治制度对诸侯的城邑、军队有明确的约束。比如说,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王都的三分之一;周王可以拥有六个军(师)的兵力,诸侯国不能超过三个军(师)等等。
然而,骊山之役,周王室的精锐武装被打残了,没有武力支撑的中央,又拿什么来吓唬地方诸侯呢?于是乎,诸侯们开始蠢蠢欲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国进入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混战时代。东周的政治秩序出现转折,权力倒悬,诸侯打起霸业旗帜,周王沦为诸侯争霸的工具。
韩笑的菜青虫
一
周朝推行的是联邦制,周天子是联邦中间的老大。
在历史学上,最标准的称呼是封建制。周王推行的是封土建国,建立了几百个诸侯国,把自己的王室子弟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去,让他们藩屏中央。
周天子之所以在诸侯中间有很高的权威,是因为其他诸侯国的国君都是他分封出去的。另一方面,周天子是有自己的封地的,并且比其他诸侯国的封地要大得多。
这就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性,如果有诸侯国敢对周天子不敬,他就会调集自己的军队,号召其他诸侯一起去讨伐。
二
周幽王的时候,受到了外敌的入侵,他本人也被抓走了,这之后才是周平王继位。
周平王继位以后,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周朝就开始迁都,从陕西关中迁到了河南洛阳。
这同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周平王自己陕西的封地有不少被西方的少数民族占领了。他就报其他的封地给了自己的大臣,也就是秦国的祖先,让他保护自己到洛阳。同时他也承诺,只要秦国的祖先能够把丢失的领土给收回来,就全部是秦国的封地。
就这样周平王丧失了自己在陕西的封地,就只剩下洛阳附近的一点点封地。
三
到周平王的时候,周朝已经建国几百年了。其他的诸侯国虽然和周天子有亲戚,但也是几百年前的事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密切。
周天子自己的封地变小了,对其他诸侯国的震慑也就变弱了。在周国封地边上的郑国,首先开始发难,并在战争中打伤了周天子,当然他也不敢杀死周天子。
从这时起,各诸侯对周天子就缺乏了敬畏心,他们之间相互攻伐吞并,甚至连周天子自己的封地也被侵占。
这时的周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一面旗帜。诸侯利用他的时候才能想起他,只是在需要打他的旗帜的时候才表面上尊重一下。
zuozuo_sj
吊打周王室,而且还把周王室打得很受伤、很丢脸的,恰恰不是齐、晋、楚这些大国,而是中原小霸王郑国。具体事件,就是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此时距离平王东迁(前770年),已经快70年了。
此战之后,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彻底威信扫地。不仅因为战败而暴露了力量太弱,连小霸郑国都打不过,关键是诸侯国可以揍天子,而且揍了就揍了。沦落到这种境地,周天子还怎么再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后就是诸侯做大而且日益做大,天子式微而且日益式微,直至微到尘埃中。
那么,这个后果是平王东迁所导致的结果吗?
01.周天子式微,只是在时间上跟平王东迁有关繻葛之战在平王东迁数十年之后,但这并不能说明平王东迁导致了天子式微,而天子式微导致繻葛战败。
实际的逻辑线索应该是周王室式微,然后只能平王东迁,因为在关中镐京站不住脚了,所以只能往成周根据地跑。东迁到洛阳的时候,周天子和周王室还有一定实力,因为洛阳周边还有600里土地,而且极为富庶。
南阳背泽、潞,富甲天下;轘辕、伊阙,披山带河。
但是,周王室在关中镐京怎么衰落的,它在中原洛阳就怎么衰落。周王室就必须衰落而且还得一直衰落,这跟东迁与否没啥关系。
洛阳成周有六百里富庶土地,而且还有成周八师这支军事力量。这是什么?土地和军队,这是实力;但同时,这也是钱啊。你周王室即便东迁了还这么肥,那就不要怪别人惦记了。但是,齐国、晋国这些大国就是惦记也没用,因为要么是异姓要么是旁支。所以,只能是比较近的亲戚能惦记出钱来。
这时候,郑国这个损公肥私的家伙就出现了。初封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跟王室的关系非常近。所以,郑国国君就一直担任周天子的司徒。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还是非常近的亲戚,于是郑国干起损公肥私的勾当,就方便多了。即便平王东迁,郑国也要一直霸着西周的国政。
到了平王的孙子周宣王时代,周天子不干了。周天子就是脾气再好,也不能一直容忍郑国这个大蛀虫。所以,周郑交恶,恶到一定程度,那就只能兵戎相见。而兵戎相见的结果就是周王室被吊打,然后威信扫地。
02.周王室其实应该很强,因为得关中者得天下在最初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周王室的实力是最强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是因为只有天子的名号和宗法的要求,还因为天子的实力。而天子的实力就建立在千里关中之地的基础上。
秦汉以前,得关中者得天下、以关中制天下,就是战略铁律。原因是千里关中形胜千里,“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不仅能窥周室、问九鼎,而且能挞伐天下、制衡九州。
所以,周天子就以关中为总根据地,制衡天下诸侯。但是,镐京毕竟离诸侯太远,所以为了控制起来更方便,也为了让自身实力更强大,于是就筑城成周,开发了洛阳周边六百里根据地。
西有千里关中之地、东有六百里成周之地,周王室的这个实力不容小觑。所以,周初奠定的这个天下格局,完全可以确保周天子地位稳固。我土地最多、我人口最多、我军队最多、我还最有钱,那我这个天子还能不稳固吗?
战国时代,秦战国也是这个套路。西有千里关中总根据地,然后逐渐从韩魏手中蚕食了中原之地,再之后就可以想打谁就打谁。只不过秦战国比周王室多出了一块巴蜀之地。所以,如果周朝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天下格局,即便过了千年也能一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管宗法礼制、也不问诸侯忠心,咱们就论实力:携千里关中和六百里成周的周王室,天下谁与争锋?
但是,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放弃了关中这个总根据地,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还是可以以关中制天下,但是周王室放弃关中了,周天子就不能制天下了。
周平王为什么放弃关中?不是因为周平王脑子出问题了,也不是因为犬戎虎视眈眈,而是实力不允许。周王室越来越弱、周天子越来越式微,已经控制不住关中根据地了,所以只能东迁。
但东迁也没用,东迁之后,周王室和周天子还是越来越弱。变弱的原因就是因为宗法制。
03.周王室只能越来越弱,这是宗法制的反噬周人以一族之力,不仅灭了强大商朝,而且把统治区域扩展到整个九州天下。所以,商周之变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
在周以前,就是实力说了算。商人能打到哪里、能打服哪里,哪里就是商朝的附庸或联盟。这种附庸和联盟关系,跟草原民族的部落联盟差不多。关系的基础是武力,统治的范围也只能建立在武力征伐的基础上。
但是,西周则不然。它创造了宗法分封,讲了礼乐这个故事。所以,周朝可以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统治范围。
给姜子牙的部族一套青铜器,然后老姜家带着自家兄弟和族人,跑到千里之外的齐地搞军事殖民了。但是,姜齐诸侯,还要尊周天子为共主,还要常常进贡,还要出兵跟着周天子去打架。这这种政治智慧,应该是周人的一大创举。
所以,周王室就把旁支和异姓诸侯全都封到外边搞殖民、开疆拓土,然后把关系较近的同姓诸侯都封在自己周边。一是自己周边的土地最好、开发最早,淝水不流外人田;二是打仗亲兄弟,近宗亲戚还可以跟着自己压制那些远支和异姓诸侯。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宗法分封的反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原因是宗法分封。但宗法分封制却要求周王室和周天子必须把宗法分封贯彻到底。而周王是要生儿子的,而生了儿子就要封一块土地。而且,周天子直接直接封的,都是是诸侯而不是大夫和士。所以,总根据地关中镐京周边的近亲诸侯就会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诸侯,他们的土地和臣民来自于哪里呢?自然就是周王室的总根据地,即千里关中。
你这么搞下去,周天子和周王室的实力能不弱吗?所以,宗法分封就形成路径反噬,让周天子和周王室越来越弱,弱到连关中都守不住。
大夫可以用士给自己当家臣,诸侯可以用大夫给自己当家宰,而周天子只能用诸侯给自己当卿士。这就是宗法分封下的用人逻辑,周天子不允许跨过诸侯而直接启用大夫和士。而诸侯可是有封国的,封国诸侯还担任周天子的官员,那这些人就必须要损公肥私,不这么干就真心对不起自己。
又是宗法分封的路径反噬、又是诸侯卿士的损公肥私,周天子要是不弱,那就真是见了鬼。
周天子就不能改革吗?改革了,周厉王其实就是在进行一种改革尝试,结果国人暴动,把这位周天子给赶跑了。什么是国人?都是一群大族长和近亲诸侯们。周宣王跟郑国交恶,其实也是一种改革,但繻葛之战直接打得他满地找牙。
周天子能搞彻底变法吗?答案是不能。周天子之所以是周天子,就是因为宗法分封这个礼乐秩序。你周天子首先颠覆这个秩序,那天下诸侯还怎么认你当周天子。所以,周天子只能一直弱,直至弱到尘埃中。即便战国之时仅有成周一地,周天子还得咬牙分封。这就是周天子的宿命。
最后总结:
周天子之所以能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因为宗法分封;周天子之所以越来越弱,也是因为宗法分封。所以,越来越弱的周天子在控制不住千里关中后,就只能东迁成周。
但是,宗法分封的路径反噬就是周天子的宿命,他改变不了、也不能改变。所以,周天子继续越来越弱,而繻葛之战后,实力就已经只能堕落到二流诸侯国了。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宗法分封还得贯彻,这个路径反噬就要继续,所以直至弱到尘埃里。
Moom_Mm
话不能这么说,周天子不是因为迁都而不如其他诸侯的。如果实力强大,谁会不服你?周天子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周朝国势衰微,周天子才会不如其他诸侯。
国势衰微原因一大封诸侯王
封诸侯王,这并不是周朝的原创,之前的两个朝代已经有这种现象,周朝不过是“发扬光大”罢了。
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周天子封了许多诸侯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来已有国家的基础上册封,表示中央认可其政权合法性,原来的方国向周朝称臣;第二种就是把周朝的宗室以及功臣进行册封。
为了表示中央的正统性,中央规定诸侯必须定期进京朝觐,且要纳一定的贡。周天子出征,诸侯王要出兵协助。总之,周朝就是老大,诸侯一定要向老大称臣。老大出事了,诸侯就得跑去帮忙。
而周天子也赋予了诸侯一定的特权,整个诸侯政权几乎是完全复制中央的一套,有很大的独立性。换句话说,周天子有什么,诸侯王基本就有什么,只不过级别低了罢了。
不难发现,周天子为了防范诸侯王叛变,也想了一定的办法解决。可是问题就出在,周天子赋予诸侯的权力太大了。刚开始,周朝还能对诸侯进行有效的管理,但又因为先前挖的坑太大(册封的诸侯过多)。这就导致若是诸侯王都起了异心,周天子就可能忙不过来。或者说,如果诸侯王联合起来,周天子都有可能打不过。
国事衰微原因二昏庸的周天子
从共王开始,少数民族逐步入侵中原,周朝无奈只好发起战争。而不断的战争又逐渐消耗了国力,周天子也不如之前的几代那么优秀,只会借此剥削劳动人民。
从周厉王即位开始,周朝正式走向万劫不复。
当时周朝经过几代的战争,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王室的开销都颇为“紧张”。周厉王把目光伸向了“山泽之利”,他不许贵族,更不许百姓去京城以内产铜的山林,什么狩猎打渔一律不许。
周厉王的残暴统治,惹得了百姓的不满,由此发生了“国人暴动”,周朝进入“共和时代”。试想:若是没有得到诸侯王的默许,国人能暴动的起来?
“共和时代”以后,周宣王即位。虽然这个周天子励精图治,但他始终无法挽救周朝的颓势。
之后周幽王即位,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昏庸君主。他丝毫不顾当前破败的局面,反而更加奢侈更加纵情声色。
“烽火戏诸侯”后,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四方诸侯的信任。将战争视为儿戏,若是盛世还有家底可以败,但西周已然衰败,周幽王这是在玩火自焚!
后来,镐京城破,西周灭亡。
国事衰微原因三边境战事不断,国内天灾频出
穆王穷兵黩武,这激起了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的疯狂反扑。
不过那个时候,周朝似乎还不足为惧,因为战争基本上取得了胜利。但是愚蠢的周天子没有意识到,这几次胜利的获胜者并不是周,而是各方诸侯——周朝的军事实力已然下降。
不过,周天子也不是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他也在边疆扶持了很多强盛的民族作为他的藩属,来保卫周朝边境,防范犬戎的入侵。
为了奖励这些帮助周保卫边疆的诸侯王,周天子加封其土地,往往刚多占一份土地就给了诸侯王。最后土地趋于饱和,没地可封了。
到了周幽王,天灾跟人祸一起来了。地震、大旱、洪灾等,都一并涌了上来。再加上周围战事不断、诸侯王各怀鬼胎,就算周幽王励精图治都不一定能搞得定,何况他是个昏君?
最后,昏庸的周幽王想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而废掉原来的太子宜臼。不过,这激起了宜臼以及各个诸侯王的不满。于是,太子宜臼联合犬戎攻进镐京。不过犬戎却赖在镐京那不走了,无奈之下,宜臼才联合各个诸侯王赶走了犬戎。此时的镐京已经破败不堪,又是无可奈何之下, 宜臼迁都。参考资料:
西周史与西周文明
周朝那些事儿
淡水清藍
首先要说一下西周是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古代交通和国力的制约难以撑控那么多的地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将土地和人民封给王族、功臣和贵族。一开始封了七十一国,王族占了五十三。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统称为诸侯,也就是说封邦建国。按爵位大小分封土地人民。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周天子实际撑控的地盘当然是最大最好的,周天子实际撑控的地盘是公侯的十倍以上。周礼也有讲到王畿千里。除了地盘外,周天子拥有的军队也是多过诸侯的。所以说西周的力量是凌驾于诸侯之上的。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也就是说周天子有军队七万五千人、大国三万七千人、次国两万五千人、小国一万两千五百人。
西周一开始直接撑控的地盘是宗周(以镐京为中心,即后来的秦国关中。)成周(以洛阳为中心,即原来商朝的统治地盘中心)所以西周的军事国力都是凌架在诸侯国之上的,何况当时三分二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所以说周王室的地盘是最大的,而封国的地盘是很小的。周平王东迁的因为是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被杀。太子宜臼继位为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后并没有知耻后勇收复失地,反而封给秦襄公。因为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到洛邑,也是护驾有功。周王平把宗周的地都封给他。其实就是空头支票,因为那些地方都让犬戎占着。史记: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就是说周王平把宗周的地都给秦襄公了,但让秦襄公自己去打。然是秦国数代百年时间几乎都在跟犬戎打。 因为丧失宗周之地,东周地盘人口大幅减少。
西周建立一开始分封了七十一国,之后无论是还是不断的分封。必竟土地是有限的,这时西东周实际撑控土地将越来越少。 举几个例子据史记:1以河内地与晋2考王封其弟于河南3乃封其少子於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到了春秋时至少有一百七十多个诸侯,比西周初的七十一多了两倍多。 周王室土地越来越少,自然人口军队也越来越少。诸侯的地盘征反而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实力就越来越强。一些诸侯实力在西周时就在不断扩大地盘,所以诸侯越来越强。在西周末年一些诸侯的实力已经不弱于周天子,丢失了宗周之地就更不如诸侯。在西周时诸侯就已经在扩张地盘,春秋时就更加肆无忌惮。西周时诸侯主要是通过征伐夷和周子天授权征伐,两种扩充实力。东周时诸侯自征征伐,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华夏文明向四周扩张
西周时周天子直接掌管的是宗周成周,其他地盘就封给王室、功臣、贵族。目的就是让他们拱卫周天子。当时东边有东夷、淮夷、越即山东、徐州、江苏、安徽等一带。齐国、鲁国、吴国、越国、楚国就是向这些地方扩张。南边有南蛮,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楚国向这些地方扩张。所以楚国一直给中原诸国称为荆蛮、楚蛮。北方有北狄,即山西河北东北一带,赵国燕国向这些地方扩张。让赵国灭掉的中国山,就是白狄建立的。西边有西戎,即今天宁夏陕西、甘肃一带。义渠国就是西戎建立的。 因为诸夷跟周朝是有冲突和利益相争,周朝也是靠着周围的诸侯国挡住他们。诸侯国在跟诸夷征战中逐渐走向强大。
西周姜太公封为侯建国齐,地不过百里。还没到齐地,东夷就准备阻止姜太公就国。史记: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周成王时淮夷经常入侵,于是让齐国去讨伐。史记:淮夷畔周......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桓公时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诸候中谁受到诸夷进攻,齐国都会去救。如燕国受到山戎进攻,卫国受到狄人进攻。史记: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齐。卫文公有狄乱,告急於齐。 楚国一开始的爵位是子男,地不过五十里。史记: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楚国在西周时就敢称王,还把几个儿子都封王。后来又怕西周打他,又去王号。楚国跟蛮夷相争,从开始有爵位后一百多年从地五十里变成地千里。史记: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当时周天屋给楚国下命令好好看着南方。楚国在南方扩展地盘,成为地方千里的大国。史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华夏文明从四周扩张,秦、赵、燕等国都是如此。例如山东以前是东夷。到了春秋末年已经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周天子授权诸侯征伐:
西周当时直接控制宗周,成周两块经济好人口众多的地方。诸候有义务向周天子进贡、定时朝见述职、随天子征伐、等。如果有诸候没有完成他的义务,那周天子就会问罪。《墨子》: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就是说诸候一次不来朝见就削爵,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诸候的地盘,三次不来朝见就会派六师军队去打。师军队驻扎在成周,也就是洛邑。论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问罪征伐诸侯只有天子才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必竟天下太大了,西周又要防备犬戎。所以有时候这些事就会让其他诸候替自己办。 西周周成王(周武王儿子)就给了齐国姜太公这样的权限。史记: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四百年后齐国伐楚,楚国讲为啥来打我。齐国回四百年前召康公授予太公征伐之权力。你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就是有罪。史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就是说我们征伐有罪的诸候是得到周天子的任命的。而楚国打别的国家,别的国家讲:吾无罪。楚国回答:吾蛮夷。史记:楚伐随。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诸侯征伐兼并他国:
自周平王东迁后东周衰弱,周天子已经不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以一些强大诸侯的诸侯就替周天子做了。周天子还不敢反对,但诸侯明面上还是给周天子一点面子。论语: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思是周王室强大的时候,只有周天子有征伐问罪的权力。谁也不敢打破这个规则。周王室衰弱时,征伐的权力在诸候那里。所以齐晋等强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征伐他国。本来像一些诸候不朝见、不进贡、擅自征伐他国等,应该是周天子召集诸候问罪讨伐。现在变成了齐晋等大国替周天子干了。例如召陵之盟,齐国召集了八个诸候国攻打蔡国和楚国。理由是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楚国服弱表示会进贡。 春秋初至少有一百七十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只有二十多个诸侯国。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西周灭亡,而东周又衰弱根本镇不住诸侯。史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就是说因为东周的衰弱管不住诸侯,强大的诸侯开始兼并弱小的诸侯。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诸侯纷纷起来争霸抢地盘。最为有名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霸有多种说法)还有很多国家都起来争霸。吞灭小国找一些过的去的理由师出有名就行,去讨伐他国而兼并。例如齐国灭郯国。理由:当年本公路过你们那里,你们没有好好招待我。到了后面理由也懒得找了。 这时诸候表面上还把周天子当回事,有的则是不当会事。
一些大国会盟讨伐其他国家还会表面上征求得到周天子的同意,有时还请周天子到场。其实就是逼迫周天子来。只有周天子才有征召诸侯的权力。现在齐晋等国做了,再者诸候也没有征召周天子的权力。所以史书给天子遮丑就讲天子到会盟的地方巡视。到了春秋末随着诸候实力越来越强大,已经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到了战国时齐、魏、秦、赵、燕、韩等相继称王、相王。称王是自称,如当年的楚国。但没有人认的。相王是互相承认的。这时就连最后的遮羞布都没有了。因为只有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只能是公、侯、伯等。标志着周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齐秦并强时还搞出东西二帝。
所以在春秋初期齐、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国家的实力已经在东周之上。而东周不思进取只知道守着成周之地过日子,还在不断的分封,越封越小。东周丢失千里宗周之地,剩下的成周之地不过六百里。周平王把宗周之地赏给秦国,只是给秦国画了一个饼而已。秦襄公还是积极征讨犬戎,进攻到岐山让犬戎杀死。秦国用了二十年在秦文公时终于把地盘东扩到了岐山。史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秦宁公率军攻打盘居在关中中部的犬戎所建立的亳国,毫王战败逃往戎地。史记: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即长安一带,这时距离秦成为诸侯已经五十七年了。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东周连给周平王办丧事的钱都没有。还是向鲁国请求资助。继位的周桓王更惨,因为没钱下葬拖了七年。周桓王时跟郑国发生繻葛之战,给郑人一箭射中肩膀。周天子的威严不复存在。
春秋争霸时各国为了更好的在争霸中取得优势,纷纷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以制度、经济、军事等,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例如齐国管仲、楚国孙叔敖、秦国百里溪等。战国时各国变法,其变法内容很多是跟春秋时各国改革有相同之处,只是进一步深化。比如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之一,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战国时魏国李克变法其中就有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是不是跟啇鞅在秦国变法的军功制类似。魏国李克的平籴法,就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一政策历朝历代都贯彻。而早在李克之前管仲就有平准的政策,即平衡粮价。
Nemo_Ang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这就好比,你大学上了四年的课,只有在大四那年才拿到了毕业证。
周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好几个阶段,甚至迁都以后周天子都还有威慑诸侯的实力。
周平王迁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大幅衰落,这才是周王室无力威慑诸侯,进而被诸侯吊打的原因。
一、西周衰落三部曲在西周创立的武王成王两代时间里,周王朝完成了其王权和分封制的政治建设。
在中央,周王朝有丰镐之地和洛邑作为东西二周,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还有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作为王朝的军事保障。这两者为天子的无上权威提供了实力保障。
在敌方,周王朝分封了超过140多个诸侯,遍布除了王畿二周以外的河东、山东、江汉、甚至吴越之地,他们外御蛮夷,内拱王室,使得周王朝成为天下共主。
以此为基础,周公创《周礼》,这是一套完成的行为规范,为周王朝确立了制度保障。事实证明,这套周礼很管用,它确立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事实,并为诸侯们违反这一约定提供了巨大的代价。
而周王室的衰落,在西周就大致经历了三次。
经过文武成康之后,周边的蛮夷侵扰已经让周王室不胜其烦。周昭王决定亲征南边的荆楚,这样的亲征大约发生了三次。
在各种资料中,第三次战役都很隐晦,但一个事实是,周昭王死于这场战役,天子六师也不复存在。失去了军事力量的威慑,诸侯们已经开始不服了。
周王室的第二次大衰落是在周夷王到周厉王时期。周夷王时,诸侯已经不服,夷王用烹杀齐哀公的做法勉强是诸侯臣服。
周夷王之子厉王时,不顾民众反对发动了经济改革,这说明周的经济已经崩溃。然而,厉王的改革遭到了强烈反对,以致于周厉王本人遭到流放。从此,周王室的权威大幅度降低。
周王室的第三次发生在周宣王后期。周宣王虽然短暂中兴王室,但已积重难返,南征的再次失败使得中兴的成果再次毁于一旦。
为挽救颓势,宣王“料民于太原”,却遭到执政大臣的反对,周宣王含恨而终。周幽王时,周王室的衰落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了。
二、平王重建周王室衰落的周王室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本就难以威慑诸侯,而被周征服的周边蛮夷却在多年休养生息之后,再次迎来了大爆发。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申侯引犬戎的入侵。周幽王及王后褒姒、嫡子伯服身死,荡社氏、骊山氏等部落慢慢的侵蚀以镐京为中心的岐丰之地,周天子的军事力量已经被铲除殆尽。
而新即位的周平王姬宜臼没有再复周王畿的军事力量,还是在秦郑晋卫等诸侯的护送下才得以到达曾经的东王畿-洛邑地区。
周平王在洛邑重赏了护送的晋郑和卫国,还将秦国提拔为诸侯,允诺他们可以合法占有曾经的周王畿岐丰之地。
也就是说,周平王相当于在洛邑地区重建了周王室。原来周王室所拥有的的岐丰之地和成周之地两大根据地,现在只剩下了一个成周,岐丰之地已经被西戎占据,而且就算收回来,也已经赐给了秦国。
现在周天子的身边,没有任何嫡系的军队,而直系领地却少了一半。这是为何平王东迁就武力威慑诸侯的第一个原因。
当初,周成王和周公经营的周王室以镐京和洛邑为中心,分别营建了岐丰之地和成周之地。洛邑本就相当于西周王朝的陪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现在王畿地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成周地区却没有受到蛮夷的侵扰。所以,周王室如果能积蓄实力,也还是能够重振王室,再兴周室。
三、掉落的王冠然而,历史没有再给周王室这样的机会。
周平王东迁之时,周王室内忧外患频繁。
首先有周携王分裂王室,平王无力铲平;朝堂之上,郑武公庄公两代人像一只趴在王室身上的吸血虫;
对外,蛮夷势力日盛,岐丰之地收复之期遥遥无望,连原来周王畿的属民,周王室都无力保护,任凭许多周人流落在外。
而平王、桓王艰难积累的一点点国力,在郑国的挑衅下,于繻葛之战中消耗殆尽。
从此,周王室日衰,属民日减,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甚至连一个中等诸侯国都不如了。
没有军事威慑的周王室,也没有实力得到诸侯的贡赋,经济实力日渐窘迫,在分封制体系之下,不得不以土地分封有功的诸侯,更加无力供养更多的军队。
这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周王室再也没有机会崛起,更加衰落,这就是题主所说“被诸侯吊打”。
所以,并不是周平王签了一下都,周王室就被诸侯吊打,而是周王室灭亡,周平王不得不东迁,而东迁之后军事实力继续衰落,才被诸侯吊打。
文/子彧
兔奴微笑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历史长河之中。在早期社会,商代和周代都曾经有过迁都的行为,商代盘庚迁殷,周代平王东迁,看似相同,实则大相径庭。因为周王室的东迁是在无法继续掌控天下的背景中进行的,传统的周王室依靠礼乐制度来进行的统治最终被蛮夷戎狄破坏,这就导致了天下诸侯对于周王室普遍的不信任,所以平王东迁的同时也就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
平王东迁的原因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致蛮夷入侵国都而没有诸侯前来救援。周幽王死于战火之中,其子周平王只能东迁洛邑保住自己的性命。但同时,原本西周时期的政治秩序也被破坏了。平王东迁洛邑的同时还新分封了一批诸侯,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国。后来的史学家也把“平王东迁洛邑,秦国始为诸侯”作为春秋战国的开始点。西周时期,国家用来维持统治的是礼乐文明。但是当蛮夷攻破了西周的王畿时,诸侯们突然发现周王室也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礼乐文明在精兵强将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随着周平王东迁,为了讨伐搅乱社会的戎狄蛮夷,各路诸侯纷纷开始各自为战扩充实力。在西周时期只有经过周天子允许,诸侯才可以用兵。正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没有旨意进行的征战都会被视为非法僭越,会受到周天子的惩罚。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各路诸侯开始相互攻伐,开始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周天子再也没有办法进行讨伐,只能龟缩在王畿之中苟延残喘。这就是东周(春秋战国)逐渐衰微的原因,手中没有兵马,名下没有地盘,再没有天下诸侯的信服,自然就会没落。
周天子虽然延续了八百年的法统,但实际上却只风光了二百余年。剩下的五百余年都是在极度屈辱的状态下度过的,南方的楚国原本就是蛮族国家,率先自立为王。而北方的晋国势力也不断坐大,形成了晋楚争霸的春秋时代。而后就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国争霸实际上是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周天子往往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连橡皮图章可能都不如。跌落神坛的代价就是连成为最普通的诸侯都做不到,这也是周王朝的悲哀。
猪猪丫头MissT
首先纠正一下,迁都不是周天子权利旁落的主要原因,那迁都到底有什么原因呢?周平王为何到后来还要依附诸侯。
周平王迁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忌惮犬戎族,犬戎族推翻西周,了解了长安的行军图,方便作战,攫取更多的权利。
第二,长安已经被战争弄的面目全非了,如果重建的话,需要很多财政支出,但是这时候的周平王,在财政还要依赖诸侯,越来越多的诸侯不在纳贡了,所以要重建的话很费钱,而且经过西周灭亡的那一战,中央军损失惨重,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军队需要资金,所以重修长安不如招兵买马,毕竟王室实际控制区域很小,王军力量也比较弱。
第三,到了洛阳,可以依靠晋国,离诸侯国更近,可以依托晋国,发展实力。
第四,摆脱外祖父的影响,害怕历史重演。
其实在他父亲烽火戏诸侯的时候,周天子的威信就一落千丈,那是个转折点,从此王室衰微已经成为了趋势,而不是这迁都才导致周平王王权旁落,导致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流落K国的微筱
周平王迁都和被诸侯吊打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实际上至少从周幽王前开始,周天子地位下降,继而威望丧失,实力式微,周围的实力派野心家、阴谋家谁都可以来踩一脚。所以说周天子被吊打不是因为迁都,而是自己镇不住场了。
现在一般说周朝,严格来说是指周幽王之前,我们称为西周。至于从周平王开始的东周,更多的是被称为春秋战国,意思就是从周平王迁都开始,周王朝转段了,由西周变为东周,也是周王朝王权没落的发端。
镐京地处天府之国、形胜之地,做首都好好的,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
镐京的位置位于今天的西安。原来周朝的都城在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文王时期把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周武王时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载:“考卜维王,宅是镐京”。镐京位于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怎么突然就要搬家了呢?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丰、镐两京好是好,就是距离西北犬戎部落太近了。西周中期以来,西北地区的犬戎(戎狄)乘势兴起,犬戎部垂涎关中花花世界,经常过来侵扰,杀人放火打秋
风,而周王朝实力则不断削弱,到共、懿、孝、夷等朝代已经大不如前,使周朝的边患越来越严重。周幽王又比较特立独行,不但做过“烽火戏诸侯”的奇葩事,还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改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引起内乱。周幽王十一年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丰、镐两京,周幽王被杀,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同时关东诸侯国立幽王之弟携王姬余臣为王,而西申国则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王朝首都丰、镐两京经历战乱,已经完全被摧毁无法恢复,宫室被洗劫一空,关中地区又布满了戎人,土地荒芜,生产力水平下降严重。据史料记载,周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那时候比较迷信,他们认为这是王朝要灭亡的征兆。为避免厄运,迁都在所必行。
周平王迁都,也是当时具备一定条件。早
在西周初年,为控制东部地区,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啥都是现成的。更重要的是,迁都得到了秦晋郑等几个诸侯国的大力支持。这几个诸侯国是怎样运作的不太清楚,但是在迁都过程中出力都不小。原来这几个诸侯都是支持携王姬余臣的,但不知何故现在又改主意了。晋文侯甚至亲自跑到西申国把周平王接出来(宜臼被废太子一直待在西申国),安置在京师(不是首都,是周国的一个军事基地)。周平王迁都时,这几个诸侯国不但派兵护送,而且给钱给物,帮助周天子安家落户。洛阳在夏、商几个朝代之后,又一次成为政治中心。
周平王迁都改了风水,也没能挽救周王朝的没落
迁都是事关国本,是头等大事。就算是现在,也不是随随便便能迁都的。像周平王这样明显带有“偏安”性质的迁都,其后果就完全掌控不了了。周王东迁的本意在
于周王朝的中兴,迁都之时君臣也是雄心勃勃,立志要恢复先祖的无上权威。只是事与愿违,周平王固然没有成功,以后的周天子更是顺着下坡路一滑到底。当然,这个锅让周平王或者他爹周幽王来背有点冤枉,实际上周王朝自成康盛世之后就开始一路下坡了,经过周昭王一番折腾,特别是前977年伐楚失败,周王朝开始由盛入衰,太史公对此评价:“昭王之时,王道微缺。”这世道变化太快,以致国势衰落无法收拾。
影响了民心士气。平王东迁是被逼无奈,除了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很大程度是为了改变“二王并立”的被动局面。虽然诸侯国后来转变了态度,但是绝不是因为周平王多么好,而是携王姬余臣足够的坏,各路诸侯看来看去,还是矮子里拔将军选了周平王这个“外来户”。周平王上位之前,势力范围主要在西申国,要想取得东边诸侯的信任、改变他们的固有印象,离他们近一点不失为一种思路。不过
这仅仅是周平王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仅仅通过换个环境并不能改变本身根基不牢的现实(后文还要交待)。周平王失策的地方还在于,在丰、镐两京沦为战区的情况下,迁都时却丢下了所有的百姓,只顾自己逃命去了,视百姓如草芥,弃社稷如敝履,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实力,也导致人心尽丧。更重要的是,平王东迁在全国百姓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虚弱,暴露了作为君王不担当不作为的一面,留给世人一个胆小懦弱的印象,整个国家的士气一泻千里,不可挽回,这是最致命的地方。苏东坡曾经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余避寇而迁都者,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正统性进一步被质疑。周平王是在他爹周幽王死后上位的,而周幽王是被周平王的外公申侯杀死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周平王间接成了弑父(君)的人。我也相信这不是他的本意,但是他必须承受这样的结果。按说周幽王就两个儿子,死
了一个,剩下这一个上位是毫无争议的。可是因为他这个“黑锅”,开始大家都不支持他,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为王,诸侯对他不满啊!平王得位不正导致周天子信誉受损。周王朝实行的是“宗法分封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周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兄弟叔伯只能封诸侯,“二王并立”是个很危险的信号。正是由于周平王的这个污点,在诸侯中本来就不高的威信更低了,不说威信扫地吧,也快到脚脖子了,诸侯都渐渐开始不拿天子当回事,君臣关系日渐崩坏。这里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周郑交质,意思就是交换人质。迁都时郑国功劳大大的,周平王十分信任,特赐郑伯卿士身份并入朝辅政,后来关系不断恶化,为确保信任,周平王与郑庄公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君王和臣属互质,亘古未有,体统全无,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另一个是周郑交恶。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因为郑国一系列倒行逆施,周王废除了郑庄公的封号,并革去了其在周
朝中的卿士一职,并亲自率周与陈、蔡、卫三诸侯联合的大军讨伐郑国,结果周王惨败,周恒王还被箭射伤了肩膀。再一个是楚侯册封。前706年,楚国向桓王提出要提高楚国等级的要求。桓王不允,周楚闹翻,楚国国君熊通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通过这些事,周天子的地位、威信一步步降低,话语权也一步步减弱,万乘之尊自是不再提了,连陛见也逐渐免了,要命的是朝贡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天子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连维持天子礼乐的礼器都不够,只好向诸侯国乞讨。周襄王死后,儿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周顷王穷到拿不出钱来办丧事,于是找鲁国国君借,这鲁国国君拖呀拖,一年之后才把钱送去。就这样,西周时“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逐渐都没了,孔老夫子对此痛心疾首,只叹人心不古、“礼崩乐坏”
实力大幅下降。周王朝东迁,最直接的后果是土地人口权力受到极大削弱。当初支持迁都的秦晋郑从周天子那里捞取了不少好处: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成为
周朝的诸侯国。同时,岐山以西的土地归了秦国(这个是需要秦国从犬戎手里夺回来);郑国君不但入朝辅政,还占据了洛阳以东的地方;而晋文侯于前760年(周平王十一年、晋文侯二十一年)杀周携王姬余臣,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从此获得了代太子讨伐诸侯的权力。周天子说话更没人听了。以前的周天子是很牛的,周夷王姬燮执政年间,以齐哀公不向天子进贡和图谋造反为由,当着各路诸侯的面将齐哀公扔进大鼎活活煮死。后来周宣王还干涉国鲁国立储君,等等,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是昨日黄花了。
周天子的地盘儿也不断缩小,丢失了镐京和关中,周平王能管的疆域东到荥阳,西到潼关,南到汝水,北沁水南岸,方圆只有600余里。此后周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又进一步缩小到了洛阳附近,大概方圆200里的范围,比“五霸”“七雄”都要小。到了周赧王时,周王室所占据的领地就只有洛阳郊区了。
没有地盘儿没有人口,军事实力就更不能提了。过去周天子的军事实力在诸侯中是“大哥”级别。周礼•夏宫•司马曰:“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按照12500人为一军,天子直属的“六军”就是75000人,仅仅担任宿卫和在成周的就有“西六师”、“成周八师”共35000人,这还不算能够调动的诸侯军队,各路诸侯难望其顶背。但是到了周恒王伐郑的时候,周天子就没多少直属军队了,只能找几个小国七拼八凑。实际上,东周开始,诸侯国的军队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军”的规模。西周时期即使是周天子组织的战争规模也不过数万人,比如周宣王五年讨伐犬戎,出动军队36000左右。而到了秦赵长平之战时,仅秦国坑杀的赵国军队就有40万人,双方动员的军队加起来怕不有上百万?
说来也很有意思,周天子这个家族好像有不断迁徙的爱好。远古时期周天子的祖先公亶父为躲避犬戎威逼,率领族人由豳
(在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周文王周武王时又把国都迁到了丰镐,到了周平王时又因躲避犬戎,把国都迁到了洛阳,迁一次国都丢一点人口土地,到最后丢无可丢,玩儿完。东周的周天子也确实没有一个奋发图强的,既无追求,又无实力,瞅这架势,就算是不迁都,也要被诸侯吊打!只是他们的家务事非要闹得这样大,老百姓何其无辜?又何罪之有?
东周列国,风起云涌,各路诸侯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留下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除了平王东迁那些,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数典忘祖”、“债台高筑”,等等,一时也说不清爽,欢迎各位赐教!
fernando
周平王只是从丰镐迁都到洛阳为何东周被诸侯吊打?原因不在《史记》,而在清华简系年
史记 周本纪中简单的记录是导致很多认为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就能顺利即位并迁都洛阳的原因,也是题主产生只不过迁都而已为何原本强大的西周就变成被诸侯吊打的东周的原因。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遂杀幽王骊山下,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清华简系年则记录了《史记》中忽略的二王并立历史:
“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史记》中周幽王战死后,周平王就即位了。
但清华简系年中周幽王战死后:西周大臣立的是周幽王弟弟余臣为周携王、宜臼是申、缯立为周天王,但诸侯们承认合法的是周携王而非周天王宜臼;周携王即位21年,晋文侯在虢国杀死周携王,之后9年的时间里并不存在周天子;9年后,晋文侯才在京师立宜臼为周平王;周平王被立三年后,才被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卫武公四人护送到洛阳。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里前771年周幽王战死,前770年就是周平王即位。但事实是21年过后,即前750年诸侯承认的诸侯周携王才被晋文侯所杀;之后9年没有周天子;即前741年宜臼才被晋文侯立为周平王,3年后即前738年周平王才从京师迁去洛阳。
简单一句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西戎战死后,30年后宜臼才成为周平王。30年的时间,西周贵族都在干什么呢?只能做一件事情:内斗。
周平王能够即位并不轻松,一等30年才被各诸侯承认。哪怕是在周携王被杀后的9年时间里,宁可没有周天子,也没有一个诸侯想要拥立他即位——可见宜臼在当时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东周被吊打的根本原因是周弱诸侯强1、申、缯联合西戎(秦襄公应该是西戎的其中一员),击败了周幽王,拥立因为弑君、弑父而被东方诸侯拒绝承认宜臼的周天王,东方诸侯承认西周大臣拥立的周携王余臣。
于是周天王宜臼和周携王余臣双方又为了争夺丰镐而进行内战,这才是丰镐成为废墟的原因,而非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雇佣军——西戎洗劫造成的。
2、在系年中周携王被杀时丰镐已经成为废墟。周携王是在虢被拥立,更是在虢被杀。这说明丰镐在周携王和宜臼21内战中成为了废墟。晋文侯拥立前宜臼是在少鄂,拥立时是在晋国的京师而非丰镐。晋文侯在晋国内立宜臼而不是在丰镐拥立,在事实上说明丰镐成为废墟,不能住人。
3、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得到了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卫武公四人的护卫,但同时周平王也因此付出了相对的代价:秦襄公建国封侯,合法获取岐山以西的土地;晋文侯的汾水地区得到合法承认;郑武公得以担任东周卿士,控制东周,并因此首先称霸;卫武公被晋封为公爵。
秦国、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都是因为得到周平王的合法性承认扩张的土地作为称霸的基础。
顺便说一句:秦襄公被认为是西戎,晋文侯杀叔即位,卫武公杀兄即位,这是他们支持周平王的身份背景——乱臣贼子联盟。
4、楚国在周夷王时期就敢称王,原因只有一个——西周衰落。后来周厉王进行改革,振兴了西周,楚国立马去掉王号不敢称王。前704年,楚武王看见东周率领,于是就邀请江汉平原上的各个诸侯国进行会盟,自封为王。东周的衰落,连和东周来往不多的楚国都看见了。
5、西戎崛起而西周衰落。国语 郑语中史伯如此说:
“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愁求之申,申人弗畀,愁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综述
西周在周幽王战死后,经历30年的内斗,才轮到周平王即位。西周在周夷王时有过衰落,但在周厉王的改革下,再次振兴,这才有周宣王、周幽王对戎狄用兵的战功。
申、缯为了支持宜臼为太子,不惜结盟西戎,共同击杀周幽王。周幽王死后,周携王余臣和周天王宜臼为了争夺合法性和丰镐继续十几年的内战,导致丰镐成为了废墟。
丰镐成为了废墟,就意味着即便周平王即便能够在洛阳继续周王室,但无力控制关中。而秦襄公逼让周平王割让岐山以西为秦国土地,为秦国以关中为基地扩充提供了前沿阵地。
同时晋国得到了被周平王合法承认的汾水之地,成为了让晋国成为春秋双霸的基地。
周失去了关中的控制,只有洛阳一带,周边又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诸侯国,不能像秦、晋、楚、齐四国可以击败周围的戎狄扩张土地。
更加上郑国以周王室的近亲而称霸,更是让东周想要复兴的机会给扼杀了。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一地一景
“成周洛阳”是西周都城,周武王灭商后三年就去世,成周洛阳是他的儿子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置九鼎定天下之地。后来“宗周 周原(今属宝鸡,另有宗周鎬京之说)” 饱受“犬戎”(猃狁,居住在陕甘一带)骚扰,于是周人先后迁都犬丘、鎬京对抗犬戎。
为什么祖宗迁都没事,周平王迁都后周天子就被吊打呢?
周平王是被动迁都,犬戎攻破鎬京,占领整个关中;周幽王后周人国力大降,周人无力收复宗周,无力威慑各诸侯。
沉睡的喵
事实上平王迁都并不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关中被犬戎攻陷,周王朝的首都镐京都被犬戎掠夺的一干二净,周平王面对这种局面,只好迁都洛邑。这年开始,周朝就被称为东周了。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
事情的起因得从平王他老爸周幽王说起,他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烽火戏诸侯是史实吗?
西周的国策是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得听从周王室的号令。
图 西周分封制
周幽王得了一位美女,名叫褒姒,但褒姒不爱笑,周幽王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法博美人一笑,这时候有人献上了一个“好计策”,将用来报警的烽火台,诸侯见状,赶紧率军来救,到了城下,却没有发现敌人,褒姒看到诸侯狼狈的模样,哈哈大笑。周幽王也很高兴,此后多次点燃烽火。慢慢地诸侯们不再相信,就不肯应召而来。
图 烽火戏诸侯
但宠幸褒姒就冷落了原来的王后身后,还把申后生的王子废掉,立褒姒生的王子为太子,申后的母家申国就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但诸侯以为幽王又想给褒姒找乐子,就都不发兵,最终犬戎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图 犬戎灭亡西周
这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但近代历史研究认为,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灭亡。
不管怎样,幽王都身死国灭,沦为后人的笑柄,他不顾一切宠幸爱妃的举动成为了后世教育的反面典型。
国都沦丧 平王即位迁都西周国都镐京(今西安)被攻陷后,犬戎拿走了国都的全部财物,大肆抢掠,房屋也被毁坏。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此时镐京已经不适合建都了,被毁坏不说,离犬戎的大本营又很近,平王为了避犬戎之难,就迁都洛邑(今洛阳)。
图 平王迁都
内外交困 实力衰弱
经历了几世的动荡,迁都后的周王朝,大片国土丧失,统治区域只有600多里,其实力大减,诸侯们为了抢夺地盘,也开始不听周王室号令。周平王为了支撑局面,只能任命郑武公、晋文侯一同辅佐周王室。
两王并立
平王即位的时候,诸侯虢公翰拥立平王的叔叔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攻杀周携王,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结束周王朝的两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
东周——(春秋和战国)战争时代
东周统治了500多年,始终唯唯诺诺,再也没有号令天下的实力,各诸侯国相互攻伐,兼并战争时有发生,这段时期就是春秋时期。到了东周后期,形成了较大的七个诸侯国,战争更加频繁,东周后半段称为战国时期。
图 春秋战国
图 春秋初年诸侯形势
总结周平王迁都是迫于形势的举动,此时周王朝的实力大不如前,失去了众多土地,王室也难以收复,重振周王室的威望,东周时期的周王室已经形同傀儡,只得依附强大的诸侯国才能生存,
西周建立时期,确立了分封制,中央地盘大,实力强,诸侯是保护、协助中央的,而东周时期,形势逆转,诸侯们实力提高,野心膨胀,谁也不服谁,战争就一触即发。而东周也只能在春秋战国的动乱中苦苦支撑,度过了500多年,最终被秦所灭。
慢慢走且行且远
都别抢,我来答。
因为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势力格局发生了改变,而这种变化是很微妙的,它和一件事有关。
一般来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史记》,长久以来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周幽王的腐败导致发生了犬戎之乱。
从而导致西周灭亡。
但是根据《竹书纪年》和清华简记载的内容,却完全推翻了《史记》的内容。
“烽火戏诸侯”大家都知道,但是这极有可能是一个由儒家学者戴在周幽王头上的大帽子。
《竹书纪年》和清华简中都没有记载这件事。
但《史记》中还是记载了一件真事,导致发生犬戎之乱的原因就是周幽王废太子宜臼和王后。
出入在于,起初王后的娘家申候打算联合犬戎攻击周幽王。
《史记》中说周幽王举烽火,诸侯都不来,由此导致西周灭亡。
但在《竹书纪年》和清华简中记载的却是周幽王因为某种原因打算追杀太子。
还派出军队围攻申候的封国申,清华简中写“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
《竹书纪年》也是如此记载: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实。王师伐申”。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周幽王在和申候的战争失败,并在战乱中死去。
周幽王死了以后,他的弟弟余臣的被诸侯(虢(guo)国)扶持为周携惠王,“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而废太子宜臼被申候以及当时秦国和晋国拥立为周平王。
这就是西周向东周过渡时期出现的二王并立的历史,这段历史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教科书里。
甚至连后世史书都没有记载?
因为在维持二十余年的僵持后,晋文侯击杀了周携惠王。
在当时,由于周平王间接导致父亲周幽王的死亡,再加上勾结当时被视为异族的犬戎,所以已经不具备正统性。
晋文侯把周携惠王击杀后,改立周平王为唯一的周天子。
但是其中一些诸侯是不承认周平王的身份和地位的,所以当时出现一个“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的尴尬处境。
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清华简又因为原本的都城镐京已经残破不堪,而且还面临来自临近的犬戎部落的威胁。
于是就有了平王东迁的故事,而周平王不管是在被扶持为天子,还是在动迁的过程中,秦国、晋国以及郑国都是出了大气力的。
为此周平王赏赐给了两个诸侯国大量的土地,郑国也被封为诸侯。
二年,秦作西畤。鲁孝公薨。赐秦、晋以邠、岐之田——《竹书纪年》这也符合《史记》中记载的“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但其中的细节之处可能有所不同。
周平王得位不正,再加上经过这一场动乱以后,周王室的力量已经大大衰减。
王室“类乎上帝”的地位和权威也大受打击,渐渐开始在诸侯们心中失去震慑力。
再加上周平王需要依赖秦晋两国的力量以维持自己的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从周平王时代开始。
周王室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对诸侯们的节制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变化其实是非常微妙的,因为周平王知道自己有把柄被别人捏在手里。
但是他又不得不依赖这些诸侯,而诸侯们也逐渐摆脱周天子的节制,因此才开启整个东周诸侯兼并的乱象。
而关于周携惠王这一段不光彩的过去,也许当时的各国史官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忽视。
这其中可能有周平王施加的政治压力,当时由于周携惠王的都城在一个叫做“携”的地方。
这个携大致位于今天河北省望都县(汉称望都县)或任丘县(汉称鄚县)一带,以鄚阳城为王都。
所以这就是成语讳莫如深的来历,这个成语最初就是指二王并立这件事。
正因为不是那么光彩,为了照顾周平王的面子,所以就把它隐匿起来不写。
或者当时悄悄的写了下来,但是在秦始皇焚书中由于大量史书典籍被毁,所以导致资料的缺失。
可是,由于《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的出现,这段历史才大白于天下。
而周王室也在这场动乱中遭受重创,再也无力节制各个诸侯。
郑庄公时代,还发生了箭射周天子的事情,可以说让周天子颜面扫地。
而诸侯们却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分封制发展到最终阶段面临的必然结果。
因为周王室的手中已经没有军队、土地和人民,既不能壮大自己,也不能继续维持这种建立在分封制上的社会形态。
而随之变化的是诸侯们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开始相互发动兼并战争。
而周王室最凄惨的时候,不得不寄居在东周公国里。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海戈
周天子被吊打不是因为单单迁了一次都,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从周幽王说起。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来了个烽火戏诸侯,美人是笑了,但是诸侯们对周王室意见大了。周幽王回去一高兴要把皇后废了,把美人扶正,引起了申候的不满,申候和犬戎联合打破了镐京,杀了周幽王。当初犬戎来的时候,周幽王让点烽火,诸侯一看,还以为他在玩呢,就没一个来,等知道是真有事了,镐京都破了一个月了。镐京的陷落对周王室威信打击是巨大的,但还没有威信扫地。
犬戎被赶来救火的诸侯赶回去后越想越气,修整了一下又来了。这时继位的是周平王。犬戎还没打到镐京,周平王就吓破了胆,和群臣一商量就跑到洛邑了。诸侯一看周王室这样,更加看不起了。
迁都以后,朝中郑伯管事,但是因为家里不太平,就好久没来。周平王就想把管事的位子给虢公。郑伯知道了跑去把平王怼了一顿。平王为了平息事情,提出和郑伯交换太子做人质,郑伯答应了。
过了几年平王死了,太子回国继位,还没到呢就死了,于是太子的儿子继位,叫恒王。恒王把老爹的死怪在郑伯头上,过了几天找了个借口把郑伯赶回去了。郑伯很生气,等粮食快成熟了派人到周王室直辖地强行割了一片麦子,过了三月又来了一次。恒王装作要打郑国,周公一劝就势算了。从此时起,周天子就没人理了。诸侯用他的时候他还有个名义,不用的时候鸟都不鸟他。
壞簲芞
天子之所以为天子,天下共主,是因为他有别的诸侯没有的权力、威望和实力,这三个东西其实三位一体,一体三面。平王东迁前,发生了烽火戏诸侯,以及太子的舅舅联合犬戎攻破周国都杀周王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极大的损毁了周王室的权力威望和实力,而平王东迁,正是周王室实力衰微的最明显的标志,天子既然蒙灰自然有地方诸侯要蠢蠢欲动,取而代之,这就拉开了春秋300年的争霸战争。注意这个时期的战争不论是兼并也好,灭国也好,都是为了争霸,也就是争夺霸权,达到周王那样的权势威望和实力而已。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前的争霸战争变成了统一战争,也就是目的是要消灭所有对手,中华大地只有我一个政权存在的目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在我看来是法家思想家的主张。不论后世如何看待先秦法家,最起码有一点正是法家思想支持者的大秦,首次奠定了后世中华版图的基础,这是他积极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要予以承认和肯定。因为在此之前,中华大地是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而从大秦开始,奠定了后世大一统的帝国制,实现了国家形式的剧烈变革。而不论国家形式如何变化,天子之权、天子之威、天子之实力却是天下人向往的东西。而平王东迁,就标志着周王室实力威望的衰微,而其他诸侯可凭借实力威望取而代之,成为群龙之首。而从这以后,周王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到西周当年的最鼎盛期,而且还又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小国,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栗栗栗栗子
因为迁都前已经被吊打,不仅被吊打,而且还打死啦。这个说来话长,远的不说,从小邦周克大邑商说起吧。武王伐纣返回镐京,标志着周朝正式建立,怕诸侯不服,想迁都洛阳,但是仅两年不到就死了,于是周公为完成武王意愿,卜洛相宅,辅成王迁都洛阳,并留旧都为陪都,标志着真正王天下,统四海,开创了成康之治,天下诸侯无不朝贡洛阳。后因犬戎经常进犯,所以周天子再西归,此时,天下诸侯不朝周已经开始出现,不久爆发了国人暴动,天子开始被吊打并遭到流放,标志着周天子共主地位开始动摇,又不久,犬戎直接攻破镐京,天子连吊打流放的份机会也没了,直接被虐杀。于是平王不敢在镐京呆了,而且一想,成康之治多厉害,还是再迁回洛阳吧。此后,虽然天子势衰,但至少安全了,因为周围都是正宗华夏诸国,还是讲究礼义廉耻的,所以没再发生周天子被虐杀的情况。至于被吊打,也几乎没有。而且,诸侯谁想称霸,还得打着周天子的旗号。
笛韵如水
周平王,即太子宜臼,他的父亲可能更有名,就是周幽王,幽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以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亡国而死。周幽王死后,国都镐京一片废墟,而且时刻处在西方军事力量强悍的戎人部落的威胁下,而此时的西周因连年征战生产凋敝,国力也早已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幽王刚刚惹出的这么一场灾祸,更加无力抵御西方少数民族的随时入侵,所以周平王即位后,不得不向东迁都洛邑。注意,是“不得不”迁都!
而且在迁都之后,周王室以及周平王本人也不得不接受一系列已成既定事实的现实情况:
1、东迁洛邑后,国土面积大为削减
之前在西周时,有所谓“千里宗周之地”,说的就是从镐京到洛邑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其实这也就是之前商朝的故土,极为肥沃繁荣,尤其是镐京,但随着犬戎的入侵,镐京整个被掠夺一空。迁都洛邑后,又相当于直接放弃了将近一半的宗周之地,这还不算,帮助驱逐戎狄的各路诸侯总得表示一下感谢、分封一下吧?这一下又分封出去了大片国土。
所以在东周初期(平王东迁代表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开启),周王室所有拥有的,也仅仅只剩下洛邑周边的一两百里土地,这样的国土面积,又如何能够威服诸侯呢?
2、失去了控制、威慑诸侯的军事力量
有人说,有人不服,那就出兵去打呗,讨伐呗,但当时的情况是连护卫中央权威与尊严的精锐部队也在之前连年的征战与镐京之乱中彻底丧失了,中央无兵可派、无兵可用,而反观此时的各路诸侯,却在自己的封地国土上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3、财政困难,经济上要寻求诸侯的帮助
前面说过了,镐京之乱是对周王室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尤其都城里的大量珍宝都被戎狄部落抢夺一空,迁都之后,随着国土面积的削减、军事力量的减弱,诸侯对周王室也越来越不放在心上,对周天子朝见的次数以及进贡的数量也大大减少,反而周王室在经济上还要时常向诸侯开口求助。
这样的王室,各路强大的诸侯怎么可能会诚心悦服呢?
所以,那个时候的周王室,已经仅仅只剩下一个“共主”的名义来压制诸侯了。
4、道义上本已站不住脚
要说真就有这么个“共主”的名义,周天子所行所为也的确非常符合道义,那天下诸侯国也都会诚心尊奉之,至少不会让周王室太难堪不是?但事实恰恰又并非如此,因为周平王这个王位,其实等于是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周幽王而得来的!
当时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所以直接废掉了太子宜臼的太子位,而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下不但寒了天下人的心,更惹恼了原太子宜臼,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他联合自己的外公以及犬戎部落攻破镐京,逼得自己父亲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要知道,周朝从开国之始那便是以什么立国的啊?那是以宗法礼教立国啊!子弑父(尽管可能本意并非这样,但后果已然造就),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天下共同“尊奉”的“共主”身上,又如何能服天下之人心呢!?
所以可以说,周平王最后不得不迁都,以及周王室不得不面对以上所有无力回天的局面,不得不从此看各路诸侯国的脸色行事,实在是咎由自取。
naraya
周平王即位就存在很大争议,故都已经残破不堪,天子六师已经损失殆尽,继续留在故都风险很大,迁到相对完好的东都洛阳显然更为合适,也是被迫的。
周平王本为太子,父亲周幽王喜爱褒姒,拟废掉太子。太子逃到申国,即太子的母亲治国,申国国王联合犬戎进攻周天子。可见那时周天子的权威也就那样,应该是早就衰落了。结果周天子战死,天子六师也被歼灭。周国都城已被摧毁,财富人口损失很大,迁都已是不得已而为之。
周平王是在申侯、郑侯、卫侯的支持下即位的,因为周平王涉嫌弑父夺位,周国的贵族并不支持周平王,另有虢国支持下拥立了周平王的叔叔即位,为周携王,周国出现了两王并立的情况。这种情况极大削弱了周王的权威,造成诸侯无所适从的局面。直到十几年后,晋侯率兵袭杀了周携王,才结束两王并立的情况。
然后郑侯凭借拥立之功,父子相继作为王室的卿士控制王权数十年。郑国跟着东迁新郑,所谓天子周五百里之内为王畿,但新郑直接在王畿之内建国,并且不断吞并周遭小国,成为春秋第一霸,典型的损公肥私。
郑侯作为卿士首先不把王室放在眼里,反而不断损害王室权威。割王室的麦子,不去朝拜,甚至与王室交战。郑侯完全忘了自己之所以厉害,完全是因为王室。远没有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眼光,结果王室沦为无关轻重的一般诸侯,郑国的霸业也是昙花一现,也很快成为夹缝中生存的小国,最终为韩国所灭。
loveguide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周平王迁都洛邑,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否则谁闲着花这么大力气从西迁到东?完全就是因为被迫的。怎么回事呢?这说来就话长了。
这得从周平王老爸周幽王说起,说到周幽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薄自己的美人褒姒一笑,他不惜在点燃烽火,诈称有戎族入侵,召告天下诸侯火速前来救援。结果诸侯带兵急急忙忙赶来,褒姒是笑了,可是诸侯们却意识到自己被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打定主意再也不来了,结果就跟“狼来了”故事一样,犬戎入侵,即使点燃烽火,诸侯们也以为周幽王是耍他们,后来你们应该都清楚,镐京城破,周幽王被杀,天下震动!
不过好在周幽王儿子周平王还幸存,在外公以及一两个诸侯的帮助下,周平王重新建立政权,只不过镐京是不能待了,谁也说不准犬戎下次还会不会来?与其担惊受怕,还不如远离这是非之地。于是就将国都迁到了洛邑,而这一迁也就标志着周王朝对天下诸侯的约束力渐渐消失。
想想看,周天子都被犬戎杀了,王朝也覆灭了,虽然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但其天子的威慑力不在了,原来周天子是这么不堪一击,难保这些诸侯没有其他心思,加上这次的迁都,意味着原来那个“强大”的周王朝不在了。
地域狭小的洛邑,你说还有什么发展前途?我想,也只有一个周天子的名号。
ai_yolanda
周平王迁都是事出有因,受周幽王所累;迁都后被吊打则是周桓王没有认清形式,自以为王室实力仍在,非要在春秋小霸郑庄公这只老虎嘴里拔牙,不被吊打才怪。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从周平王迁都到周桓王被吊打,这一切只因两个女人而起,一个是冷美人褒姒,另一个是申候的女儿,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事故的前因后果。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娶得美女一枚,名叫褒姒,幽王对其怜爱有加,无奈褒姒是个冷美人,从没笑过。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幽王想尽各种办法,,然而还是没有取得褒姒一笑。最后在臣下的建议下,周幽王点燃了示警的烽火,引各路诸侯前来往京师勤王。
当各诸侯带着兵马到了城门时,看见周幽王和美人褒姒相依坐在楼上,周边人正在敲锣打鼓。诸侯们看到是这样的场景,心里很不痛快,但又不敢说什么,只好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了。
此时站在楼上的褒姒看到这么多诸侯带着兵马来回奔跑,感觉有趣,不禁开怀一笑。褒姒这一笑可不得了,美人的笑容把周幽王迷上了,就像现代人粘上毒瘾一样。为了再次博取美人一笑,幽王又故伎重演,多次点然烽火,几次后各诸侯们都知道是幽王戏耍他们了。
当然,烽火戏诸侯这出戏,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发生过有待商榷,但周幽王的确是被犬戎杀死。原何呢!这要从幽王的王后说起。
王后原来是申国国君的女儿,生下了宜臼(后来的周平王),但周幽王偏宠幸于褒姒,因此爱乌及屋,也就更喜爱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了能伯服上位成为太子,幽王废了申后封号及宜臼的太子之位。在春秋时期,是特别讲究宗法制度的,废嫡立庶在那个时候是违背法制和常理的,周幽王的此举是无异于砸自己的招牌,王室的衰落也由此开始。
宜臼被废后逃到自己的外公申候那里,申候看到自己的女儿及外甥被欺负,就决意要为他们报仇,但申国的军力无法和周军抗衡,他想到了联合戎狄一起攻打周王室。
犬戎进犯 幽王被杀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侯引犬戎之兵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得犬戎来袭,急忙点燃烽火台,想再次让诸侯们前来勤王。
然而各地诸侯已被幽王多次戏弄,以为这次还是和以前一样,就再没有人领兵前来,无人救驾的周幽王,哪里打得过犬戎。犬戎兵杀死幽王和伯胡掠走褒姒,后下落不明。
为博取美人一笑的周幽王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是在玩火自焚,在戏弄别人的同时最后却玩掉了自己的性命。
迁都洛阳 郑国兴起周幽王死后,周平王继位,但此时的镐京已被犬戎严重破坏,同时也怕犬戎再次来袭无力抵抗,王室决定东迁洛阳。
周天子迁都,诸侯国协助责无旁贷,参与到王室的差事也是一份殊荣,毕竟那时王权还在。于是否,迁都事宜落到郑武公的身上,在武公的协助下,王室迁都顺利完成,郑国由此也捞了不少的好处。
自此之后,郑国的声望一路飙升,郑武公国力也逐渐强大。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上位后逐生王霸之心。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的小野心开始暴露,他联合了齐国和鲁国两个小弟一起吞并了邻居许国。
诸侯国被吐并,作为天下公主的周平王当然不高兴了,随后找了个借口就把郑庄公的客卿之位给取消了。此时郑庄公实力虽然已经不小,但碍于王室权威,也不敢造次,就和王室谈判了几次又恢复客卿之位了,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由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过世,他的儿子周桓王继位,桓王登基之前一向看不惯郑庄公的所作所为,毕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就决定敲打一下郑庄公这只老虎。
周桓王先收回了周王室赐封郑庄公客卿的职位。然后没经商量,就把郑国的部分田土划成了周王室的领地。
此时被欺负到头上了的郑庄公还是忍着没有啃声。然而郑庄公的忍让,却被周桓王误认为庄公是个任人采捏的的软柿子,年轻人一旦骄傲了就容易犯错,作为周天子的桓王同样不另外。
繻葛之战 天子中箭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五国军队准备讨伐郑庄公。
一看周天子御驾亲征,平时称兄道弟的两个小弟齐国和鲁国就熊了,他们害怕背负“和天子作战”的罪名,躲一边看热闹去了,郑庄公成了一支孤军。
战前,部下子元依据王室联军的情况向郑庄公献上鱼鳞阵,即是将战车布列在前面,而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
公元前707年秋,战前准备完毕后,周桓王亲坐阵中军,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市)与郑国的军队开战了。然而没想到的是,联军不堪一击,居然被郑国军队打败了,混乱中周桓王被郑庄公的部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
繻葛之战,最终以周桓王率领的五国联军大败而结束。
结语自周文王开朝立代以来,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从来没有诸侯敢轻易挑战。但没想到在繻葛之战 中,万金之躯的周天子居然被凡人一箭射中肩膀,从此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
繻葛之战后,郑国崛起,成为了春秋的第一个小霸王,王室随之开始衰落。各诸侯看到神圣的王权不是不可侵犯,于是个个开始磨拳擦掌,相互攻伐,春秋争霸的帷幕就此拉开,后面周天子也就成为了各诸侯争霸路上吊打的对象。
youlinggu
实力决定一切,其实周朝从周宣王开始就已经不行了,屡次败给犬戎,最后又尽丧南国之师,使得周宣王不得不普查户口以便征兵,从此周天子在诸侯心中的权威一落千丈。到了周幽王时,因为与舅家申国决裂,周幽王率大军征伐申国并召集诸侯支援,然而大多数诸侯都没有来,仅仅只有几个诸侯国前来,因此导致周幽王兵败骊山,身死国灭。
周平王继位后,为躲避犬戎,在秦国、晋国、郑国和卫国等诸侯国的护卫下迁都洛阳,西部地区彻底丢失,周王朝沦落为了一个普通诸侯国,竟然与郑国交互人质。而与周朝衰弱相反的是,秦、齐、楚、晋等诸侯国不断壮大,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大国并先后争霸于中原,周王朝在这些诸侯的蚕食下进一步衰弱,最终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共主。
所以,自周平王迁都后,周王朝不仅威严扫地,而且实力大大削弱,失去了对诸侯的掌控,诸侯则趁机发展自己的实力,互相兼并和蚕食周朝的土地,最终经过一番角逐,形成了春秋五霸,周天子彻底成为了这些霸主争权夺利的傀儡。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更是到了夹缝求生、苟延残喘的地步,直至被秦所灭。wanjin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约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历经275年左右。公元前770年,申侯和犬戎立周平王为天子,周平王将京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把迁都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天子之国,距京城外五百里为甸服,甸服外五百里为侯服,侯服外五百里为绥服,绥服外五百里为要服,要服外五百里为荒服。
周王朝兴盛时的状况,百兽率舞,百鸟朝阳,诸侯环拱,一派欣欣向荣,千里之外,款塞朝贡。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周成王时,周公召公辅政。成王召见召公于丰镐,使营新都洛邑,以副周武王遗愿。周公考查调研又卜筮,大吉,于是营造建筑,使其能容纳重宝国器——九鼎。并诰命:"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布局公正公平公开,无高下之分,无亲疏远近,国门大开,来的都是友,君民同一家。作<召诰>,<洛诰>以记之。
盛世讫于成康。周康王死后,周宣王继位,南巡不返,卒于江上。王道开始凋谢,其子周穆王即位己是五十余的老人了,王道衰微。及其不听忠言,执意攻伐犬戎,征伐无所虏获,倒抓了四狼四白鹿回朝。而恶果是"荒服不至",荒服乃蛮夷戎翟之主所管辖的广大地区,他们开始不听周天子号令了。
至周厉王之时,国人不服,道路以目。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把周厉王打跑了。周朝廷不得己而"周召共和″,周天子的势力严重削弱,威德受到严重挑战。
周宣王同姜氏之戎因为"千亩″的事情打了一场恶仗,结果把王朝最精锐的力三大主力之一的"南国之师"打了个干净。王朝的威信越来越衰弱,而齐,楚,秦,晋开始越来越强,国内的他们几个不听招呼了。
迁都的导火线又是谁点燃的呢?是周幽王因爱废申后母子(王后和王太子),而立褒姒母子(王后和王太子)这事引发的。申后的娘家申侯不服,就带兵攻破镐京,抢光了里面的一切,破坏了里面的宫室殿宇。把周幽王杀了扔在骊山下。把美人褒抢了。再把财物运走了。使镐京成了一座空城。申后子宜臼立为太子,继位后为周平王。
周平王一看镐京这空城己无法办公居住,就决定向东去陪都洛邑。周成王的营造真地派上了用场。
后来的刘敬劝刘邦迁都长安时说过这样的话: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
所以,在于形势强弱。不在于德行有无。能力一弱,不管你是谁,你都可以成为被吊打的对象。积威所劫,不在于结果,于"渐″,逐渐衰弱,然后,积重难返。春秋五霸,政由诸侯出,己经乱了。所以,当时圣人孔子大声疾呼"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可沒一个人听他的,可见,这呼唤得越急的东西,沦丧得越快。周王朝衰弱,众诸侯崛起,此起彼伏,这王朝就逐渐被压服得沒脾气了,东,西二周被春秋五伯,战国七雄轮番"吊打"后,为秦国所灭。
花花花花花小斑
这个要从分封制的特点说起。
西周分封制的“封”是指垒土为界,或以山川河流为界,也就是划一块区域给一个诸侯。大的诸侯最多也就方圆五百里,小的诸侯不过一百里,而周天把当时最好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也就是关中平原,这块区域称为“王畿之地”,属于天子自己的封地 ,有千里之广,地最广而拥有的人口最多,周天子的实力是最强的,同时又有险关自守,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西周初分封制
原本生产力比较低下,地广人稀。诸侯之间封地的“边界”并不完全接壤,有缓冲地带,各诸侯之间,天子与诸侯之间也还算相安无事,各管各家,这种局面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犁耕的推广,开垦能力的提高,各诸侯国就不断的往外扩张,并蚕食弱小诸侯国,逐渐的也就有了挑战天子的实力。同时两百多年来周天子在无地可分的情况下还不断的把自己的“王畿之地”分封给新的诸侯,或者赏赐给立功的诸侯。到了西周末年,天子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战国七雄
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丧失函谷关的屏障,失去大片领土的掌控,地寡人稀,实力犹如小诸侯国一般了,再加上更靠近实力强劲的东方大国,周天子也就难免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和注脚了。
暢游天下
严格来说,周平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迁都,而是放弃大片土地的逃跑和退却。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迁都只是统治中心的转移,比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明成祖迁都北京,绝不等于放弃了原有的疆土,但周平王的所谓东迁,着实是放弃了周王室西部的疆土。
为什么放弃一城就等于失去大片疆土?因为春秋以前的国家形态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城邦,以城池为中心加上周围的郊野就构成了一个国家。对周王室来说,最重要的两座城邑镐京(宗周)和洛邑(成周),放弃其中一座就等于放弃了一半的领土。
平王东迁后,关中的疆土丧失,先被犬戎占领,后被秦人占领。王室的领地大大缩小,以洛邑为中心,东不过荥阳,西仅至潼关,南不越楚水,北仅抵沁水南岸,方圆600余里。
西周时周天子能号令诸侯根本原因是实力占绝对优势,又有天下共主的名分。但此时随着疆域的萎缩必然伴随着财政收入的锐减,加之不少诸侯已不再向王室纳贡,王室财政极度困难。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桓王竟不得不派人去鲁国乞求 。
周天子的时代结束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即将登台。
candy_lei
平王东迁导致诸侯吊打周王的说法并不确切。
周王室衰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昭王、穆王之后王室就开始衰弱了。在西周末年,经历了国人暴动,厉王外逃,共伯执政,宣王千亩之战丧南国之师等一系列事件后,周王室已经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了。
周幽王执政后,试图重振天子权威,但用力过猛,反而激化了王室与诸侯的矛盾。其中幽王与申侯矛盾尤为突出,幽王废黜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起兵伐申,申侯联合鄫国,勾结犬戎击败了幽王,并于公元前771年劫掠了镐京。
公元前770年,以虢国为首的诸侯拥立了幽王之弟莫国国君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公元前768年,郑、秦、鲁、许等诸侯在洛阳拥立幽王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至此周朝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从时间先后上看,周携王即位在先,平王是携王在位已经三年后,由部分诸侯另行拥立的。从合法性上看,携王是宣王之子,幽王之弟,幽王及太子伯服战死后,携王是当然的继承人,反观平王宜臼,已经被幽王废黜,又是申侯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后送回来的傀儡天子,背负勾引外族弑君杀父的原罪,先天不具备合法性。从年龄上看,携王已经成年,可以独立治国理政,平王年仅十岁上下,显然只是诸侯掌握的小傀儡。
明确了平王是诸侯另行拥立之傀儡这一点,就可以弄清下一步平王一系列近乎自残的举动的缘由。平王任由郑国吞并极其重要的近畿诸侯东虢国,把太子交给郑庄公做人质,列秦人为诸侯,把岐山以西的起家之地一股脑划给秦国,并且坐视秦国蚕食关中的诸侯。
周朝“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二十年,漫长的时间里,多数诸侯持观望态度,不朝于周,本就遭受重创的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公元前750年,原本中立的晋文侯倒向周平王一方,袭杀周携王,顺便吞并了大片天子辖地,“二王并立”局面结束,只留下“讳莫如深”这个神秘的成语。并不合法的周平王傀儡集团再次靠出卖国家利益,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至此,周天子的大半领土被郑、秦、晋等国瓜分,在位的天子又是软弱无能的傀儡,道义上背负原罪,再也无法号令诸侯了。
周平王之孙周桓王继位后,力图扭转局势,通过与晋国翼城大宗、虢国等诸侯联合,一改周平王时期的无所作为。周桓王二年,周伐晋,击败晋曲沃小宗,周桓王十二年,周成功讨伐芮国,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伐郑失败,繻葛之战,桓王中肩,周天子再次威风扫地,但周桓王十六年,周再次讨伐曲沃成功,立晋君缗,周桓王十八年,周伐虢成功,保证了虢国的继续服从。周桓王并不是只在繻葛之战中败北的废物,总体上看,他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周天子作为郑国等诸侯傀儡的局面,扳回了些许局势。
但周桓王之后,周庄王在位爆发王子克周公黑肩之乱,周惠王在位爆发王子颓之乱,两次内乱,周天子都不得不借助诸侯的协助才得以平息,并向郑、晋等诸侯割让大量领土,周朝最后一点元气被掏空。
此时齐桓晋文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春秋五霸的时代开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就只是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了。
将将来
因为周平王是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才搞的迁都,况且周平王得位不正,本身威望在诸侯中就不足。
其实,如果有的选择,周平王也不想迁都啊,奈何周幽王非得搞烽火戏诸侯,结果审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整个镐京地区被犬戎折腾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周幽王也被犬戎杀死。
面对这种情况,周平王根本就无力驱逐犬戎,而周平王又不愿意与这些野蛮人做邻居,那他就只能选择搬家。但是哪怕是搬家,周平王自己也做不到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武力保护自己,而这一路上到处都是犬戎,那真是一不小心就能被砍了脑袋。我们从这也能看出,周平王的实力已经是太过虚弱了,连自身的安全也保证不了,最终只能依靠秦人才成功搬家,此时的周天子哪里还有压制诸侯的武力啊。
再说了,周平王本身就得位不正,勾结犬戎攻破镐京的审侯就是周平王的外公,严格来说周平王就是弑父的乱臣贼子,乃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诸侯国根本就不承认周平王的王位,这些诸侯国甚至还扶持了周平王的弟弟做了周王,在这一时期实际上是有两个周天子。所以,周平王失去的不仅仅是周王室在镐京的地盘,还失去了天下诸侯的敬畏。
既然周平王的实力已经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障了,并且还无法获得诸侯国的认同,那一些有实力的诸侯自然就不把周天子放到眼里了。就比如郑庄公就天天与周天子做对,不但割了周天子家的麦子,还打败了周桓王带领的周王室军队。
另外,周天子的进一步衰落还是源于周王室内部的分裂。本来周王室的地盘就没有多大了,结果周王室还坚持搞分封,最后还把仅有的地盘一分为二,成为了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这不再次衰落才怪呢。
所以,周天子的衰落并不是因为迁都,而是因为自己太弱了,才不得不迁都,至于后来被诸侯国吊打,这真是周王室的实力不行了,已经压不住各个诸侯国。
wolfkid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虽说是迁了一下都,但是这背后是周王室实力的急剧下滑和对诸侯控制能力的削弱。
周都的沦陷给渭河谷地带来了混乱、骚动和满目疮痍。《史记》云:“(西戎)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然而真实的情形可能要远比司马迁描述的复杂。渭河平原上的众多聚居地可能都遭到入侵者的劫掠,引起了普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凋敝。西申和鄫可能已不再是周人的严重威胁,因为他们在王室中的阵地已经被翦除。倒是西戎,这个可能从与申结盟伊始就抱有其他目的的势力,已经成为最恐怖的破坏性力量。
这意味着,渭河平原已不再是一个适合周人大都市社会和文化持续发展的安全之地。在公元前771年发生的事件中,渭河平原战略上的弱点已完全暴露。而对于西戎而言,他们既然可以成功地占领周都一次,就不排除有第二次、第三次。此时,周平王(宜臼)领导下的周王室要在渭河平原上继续生活下去殆无可能。
因此一项东迁洛邑(位于豫西洛河平原)的决议诞生了,“东周”的序幕自此拉开。这次周人中心的东迁对中国历史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它开启了一场西周国家的地缘政治重新构建的过程,牵涉到众多贵族宗族的转变。
这场转变进一步引起了新的政治对抗,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从而改变了中国后一个五百年间的政治走向。这期间,周王和他的王廷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当然,由于中心权力的消失,用以建立政治权威的新的政治规范和策略也随着新时代的开始而诞生。
1、周王地位的下降
与周王威信降低相映成趣的是,在西周后期诸侯、贵族的威信正如初升的太阳一样,趋于上升的势头。
西周前期和中期,周天子的神灵“于昭于天”、“在帝左右”,将周天子奉若天神之类的语言,在西周后期的诗作中不再出现。且不说周厉王和周幽王,就连号称“中兴”之主的周宣王的情况,亦是如此。“共和行政”以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赞美周宣王的诗篇,但其威信已经远不能和西周前期和中期诸王相比拟,并且这其中的有些诗篇,与其说是赞美周宣王,倒不如说是赞美那个时候的贵族大臣更为合适。
例如,写周宣王北伐南征的《六月》、采芑两首诗作,前者写“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后者写“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分别述尹吉甫和方叔的功业,对于周宣王则一提而过。其他如崧高赞颂申伯和甫侯,烝民赞颂仲山甫,韩奕赞颂韩侯,江汉和黍苗赞颂召伯虎,出车赞颂南仲等,都是这种格式。这些诸候、贵族在诗作中的形象十分高大完美,如谓“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等。
这类赞颂诸侯、贵族的诗句在西周前期和中期的诗歌中没有踪影可寻,可是在“共和行政”以后却大量涌现,其原因并非诗人心血来潮,而是王权下降、诸侯和贵族势力崛起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作为一种偶像而言,周王在西周后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灵光某些诸侯和贵族颇有起而代之的苗头。《尚书》载周代诰皙文献多集中于成康时期,至穆王时期已属少见,到了西周后期则成绝响。
2、后幽王时代的内耗
这其间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王权跌落、人们对于周王室的崇敬变成了抨击,由近乎狂热的顶礼变成了冷淡与漠视,从而不再关心周王室的诰誓文献,应当是一项重要原因。总之,到了“共和行政”以后,王权的趋于跌落,王权观念的淡薄,诸侯和贵族势力的兴起,这些都呈现着不可逆转的形势。这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政治格局,早在“共和行政”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史记·周本纪谓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以至于江山易主云云,显系小说家言,并不足以凭信。史记·秦本纪对于这段史事有所补充,谓:“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这个记载比周本纪增加了秦襄公将兵救周、护送周平王东迁和受封为诸侯等事。
对于《史记》的这些记载,前辈学者曾经犀利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认为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不可信的。在分析平王东迁的相关史事的时候,曾经以《国语》、古本纪年及其他材料为根据而进行了一些说明。这些材料可以证补《史记》所载两周之际史事之疏略者有四个方面。
第一,早在骊山之乱以前很久,太子宜白就因周幽王废申侯而立伯服为王而逃奔西申。
第二,宜臼称“天王”,并且其时间不是如《史记》所言是在周幽王死后,而是在周幽王死前就被申侯、鲁侯、许文公等拥立。
第三,周幽王死后的政治形势,并非如《史记》所言,即由秦襄公护送东徙雒邑,而是有“二王并立”的局面存在。与“天王”针锋相对的是虢公翰所拥立的“携王”。
第四,携王被杀于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直到此时“二王并立”的局面才告结束。
既然在周幽王死后有“二王并立”的局面在,那么当时周平王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由虢公翰所拥立并为戎人所支持的携王。假若周幽王一死,周平王就立即迁征雒邑,那就不啻是将周王室祖业根基之地——西都王畿地区拱手送给携王,此乃势所必无者。
周平王是一位颇有眼光的杰出人物。他在周幽王死后,一方面联络秦人攻击携王,一方面坚守西申而与携王针锋相对。周平王正式迁居于雒邑应当是携王被杀以后的事情。
从两周之际的形势分析,平王东迁和定都于雒邑应当不是一回事儿。周平王的东迁是有一个过程的。诗经·王风郑笺谓“晋文侯、郑武公迎宜臼于申而立之”,晋郑两国诸侯不是从西都迎宜臼,而是从申迎之,可见是时宜臼已经在申。鲁惠公三年(前766年)时的东迁,可能是指平王从西申向东迁移。然而,携王不死,周平王是不会放心东去的,因此直到前760年携王被杀,他才正式东迁于雒邑。
由此可见,平王东迁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携王被杀以后,周平王为什么不恢复西者丰、镐,而东迁于雒邑呢?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因为这里靠近与周王室关系更为密切的晋、郑、卫、许等国。二是雒邑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经济发达,历来为周王朝一个经济中心。总之,不论从政治,抑或是从经济上看,迁都于雒邑皆为上策。在西周王朝覆灭以后,周王朝还在雒邑绵延五个多世纪的时间,周平王东迁雒邑的深远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但是二十年的内斗及幽王时期的虚耗国力,导致了周王朝国力的急剧下滑,这在后来的周郑交质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周平王东迁雒邑以后,雒邑附近的周王畿地区尚有方圆六百里的土地,集中于今洛阳及其周围的济源、修武、登封、鲁山、汝阳、宜阳、新安等地,其形势尚属可观。
清儒顾栋高曾经论及此事,谓:
周自平王东迁,尚有太华外方之间方六百里之地。其时西有虢,据桃林之险,通西京之道;南有申、吕,扼天下之膂,屏东南之固;而南阳肩背泽潞,富甲天下;輾辕、伊阙,披山带河,地方虽小,亦足以王也。
东周王畿地区形势险要,经济富庶,周平王东迁雒邑以后,周王朝的实力并不太弱,但为何周王室就在春秋之始式微不振?
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尚未勃兴,西戎、北狄被秦、虢、晋等国牵制,并未对周王朝构成威胁,所以在诸国之中,周王朝不仅有共主之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尚有其实。周桓王的时候,卫公子州吁弑君自立,询问使己位安定的良策,卫国的石碏建议谓“王觐为可”,即被周天子承认和接见才行,并且说“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由此可见,当时一般诸侯国中人要朝见周王尚非易事,还需有人引荐才行。弑君篡位者可以通过被周王接见的事情而取得威信,这正表明周王权威的重要。对于周王朝影响甚巨的周、郑关系问题。
周平王东迁时,郑国为周王朝所主要依靠的诸侯国之一。郑伯向为王朝卿士而执掌朝政大权,并且常率领王师征伐。从周平王的时候开始,周王朝不再专任郑伯为卿士,试图让虢公也任卿士,图谋分散郑伯在周王朝中的权力。此事引起郑庄公的不满,并且由此而开始使周、郑关系恶化。
早在周平王末年,周王朝对于强大的诸侯已经有不能驾驭之态,以至于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平王要与郑庄公交换质子。“周郑交质”所反映的周王朝与诸侯国交换质子,乃是前所未有的事件,说明周平王末年曾有意对诸侯势力退让。
周桓王继位后,一改平王的作为,而对郑采取强硬态度,采取让虢公也为卿士的方法而分掉些郑庄公作为王朝卿士的权力。郑便出兵强取周的麦、禾,给周桓王来个下马威。但是周桓王“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听郑的恫吓,反而对郑采取更强硬的态度。鲁隐公六年(前717年)郑庄公权衡利弊,作出退让的姿态,前去朝见周桓王。
周桓王大摆架子,不给郑庄公以应有的礼遇。不仅如此,周桓王还于鲁隐公八年(前715年)正式任命虢公为周王朝的卿士,实现了周平王的遗愿。郑庄公对于这些采取了“大人不记小人过”的高姿态,于此年偕同齐僖公一起朝见周桓王,表示服从周桓王的决定。
这样做对于郑庄公来说,实际上是有利的,因为郑不和周桓王闹翻,便可以继续“以王命讨不庭”,保持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和在诸侯国中的影响。
然而,周桓王却得寸进尺,反而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剥夺郑庄公的王朝卿士权位,并且于此年亲自率领军队并且联合蔡、卫、陈等国一起讨伐郑。郑庄公出兵抵抗,遂发生了对于周王朝影响甚大的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中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郑将祝聃射中肩部而受伤。这一箭虽然射掉了周天子威风,但是郑庄公不仅不让军队追赶,而且派人前去慰问周桓王及其左右人员。这表明周天子余威尚在,以至于敢和声威煊赫的郑庄公开战,可见周桓王此时依然是有恃无恐的架势。
可以说在春秋初期,郑庄公是一位敢于为天下之先的杰出人物,这不仅反映为他的军事谋略、战略指导在同时代诸侯国君中鹤立鸡群,无人匹敌;而且也表现为他的作战艺术的卓越高明,独步一时。两者的圆满结合,使得郑国的争霸图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
但是更多的反应了周王室的衰颓的趋势还在继续,从丧失周王崇高地位到幽王后二王并立导致的国家分裂。从而使周王室沦为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再也没有往日天下共主的雄风。所以周的衰亡乃是“礼崩乐坏”背景下,诸侯中的野心家觊觎和挑战周天子权威的必然产物。繻葛之战使得周天子威信扫地,桓王之后,再没有一位周天子敢于率军出来和称雄的诸侯进行较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传统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suyijinxia
首先,西周末年,周幽王被西戎联军所杀,都城镐京及西面大片土地被占,京城毁于战火,诸侯拥立平王东迁营造新都洛邑。
其次,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立有大功,被封为诸侯,平王许诺只要他领兵夺回周朝西面被西戎占领的土地就全部封给他。后来秦襄公经过征战,真的从西戎手中取得了平王许诺的所有土地。周朝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因此大为减少,周朝的实力大大削弱,只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诸侯国,难以震慑诸侯,一些大的诸侯国开始滋长野心,慢慢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再者,1.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致身死国灭,不但成为天下笑柄,更让周王的权威大大受损,加上平王东迁实力减弱,许多诸侯开始不再愿意听从周天子号令,大诸侯甚至开始不把天子当一回事。
2.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开始依附于大的诸侯国,有时为取信大诸侯竟然还要派周王子去诸侯国做人质,天子要给诸侯送人质这是亘古未闻的丑闻,平王去世继位的周恒王竟然拿不出治理丧事所需钱财,最后只得低声下气求诸侯国出钱,周天子的威严彻底扫地,沦为天下诸侯的笑柄。
3.平王东迁后,由于周朝的衰微,各诸侯国不受约束,开始相互征伐,有的诸侯国甚至还跟周天子争土地。
最后,周平王东迁直接导致了周朝实力大不如前,导致了诸侯纷争,天子权威号令都不复存在。直接被诸侯无视。
nanmingpila
国都是天下根本,周朝的天下局势更是周朝的命脉。
几个世代的营建都投注在国都,好比辛辛苦苦建设一座豪宅,突然不住了,非得去山野住茅房,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如此抛家舍业的,岂不是太冲动了?
当然啦,周天子也不是真的脑袋有毛病,迫于无奈,不得不希望找个更好的地方。
但您得先建设好退路再搞,仓促上马,自然落个不尽人意。
诸侯有诸侯的封地,大王有大王的自耕田,虽名为隶属,但还是无法和后世的皇朝那般予取予求。
先把自已搞成狼狈落魄,如何能以雄厚实力威慑天下,号令天下,当然是诸侯国们奋勇争先的落井下石,免得再有这么一个大王在头顶上作威作福。
结果,周天子被诸侯们明里暗里的削弱搞得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最终连做个百里侯都做不成。
懒鱼时光馆
周平王只是迁一下都?你不知道他为何迁都吧?
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周朝已经衰落,甚至诸侯经常不来朝见天子。周宣王试图复兴周王朝,却因为穷兵黩武国势继续衰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首都被犬戎和申侯攻破,周王朝更是元气大伤。周平王即位时,甚至都没有像样都军队保护王城。
周平王迁都,一方面依靠晋国这些诸侯出兵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关中地区沦为犬戎之手。周王朝不仅军事脆弱而且财政困难,要靠一些强大的诸侯周济甚至救急。此时周天子已经不能约束强大的诸侯,衰败更加不可逆转。
犀犀犀
其实没迁都之前诸侯国就已经不鸟周天子了。迁都的最直接结果是秦国取代了西周。。而已秦从立国开始就取代了西周。没有平王动迁秦就不会成为诸侯国(平王东迁之前秦'只是西垂大夫)。也就没有大秦王朝了
Rap_Sha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当时国家实际开发和控制的土地都不多。从地图看似乎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但实际上仅仅是沿着黄河及主要支流形成了大大小小几百个聚居点。所开发的土地也仅仅是城市及周边一小块地区。有点类似文明系列游戏开局的样子。
在这些聚居点当中,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作为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是两个比较大的人口多的开发比较完善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了,放弃宗周的结果是周天子的力量一下子缩小了一般。如果说以前周天子的力量是强大诸侯的两三倍的话,那么现在周天子也就跟一个大诸侯的实力相差不多了。
其次,必须了解当时的文化制度。周王朝立国的基础是建立在宗法制、分封制上的礼乐制度。讲的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一套。但是周幽王时代,天子王室带头违背了礼乐制度。周幽王废立太子,这是君不君,父不父,周平王则勾结外敌弑父夺位可以说是臣不臣,子不子。这样一个没有道义的中央政府又怎么指望地方诸侯还听他号令?
所以就整个历史发展来说迁都并不是关键,经济上没有实力,政治上没有号召力才是周王室垮台的主要原因。
飞天女巫叮当猫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周皇帝威望一泻千里,戎行被严重削弱,至此再也无力统辖诸侯,只能自保。这是东周开始,分两个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所以,诸侯以扩大领土为中心,不以皇帝为中心;
2、这两个阶段,诸侯使用周皇帝时,才会纳贡,平常都不理。比如,齐桓公为了称霸,提出“尊王攘夷”,向皇帝纳贡。
3、国强必霸,称霸后会有大量财富,权势就大,能够主宰别人命运。由于这个时分,诸侯许多,丛林政治很明显,弱肉强食。
4、从东周第一任皇帝周平王,一向到最后的皇帝周赧王,都关不了诸侯。
之所以会呈现这种状况,是由于在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分,直接归皇帝统辖的戎行简直被消除尽了。这之前的状况是皇帝的戎行多于任何一个诸侯,但平王东迁之后,戎行被消除了许多,皇帝原来统辖的土地大量丢掉,导致赋税和征兵人口都大大削减,所以,一蹶不振,强大一些的诸侯戎行多于皇帝,所以皇帝管不住诸侯了。
小Z
平王东迁,表面上只是一次普通的迁都事件,实际上平王建都洛阳后,就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实际控制能力,空有其表了,原因一,丢失了关中大地就等于丢失了王权,原因二,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
丢失关中大地,就等于丢失了王权,
周平王以前,大周的实际控制范围,就是关中,这里有平原,有关隘,地理位置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关中平原物产丰富,大周的财政收入不用诸侯进贡,也能过得不错,在西周鼎盛时期,按照礼制规定,天子可以有六军,其中最出名的,宗周六师,成周八师,虎贲军,拱卫京师,而其他诸侯只能有三军,小一点的有两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诸侯是没胆量挑战周朝王室的,更不用说,周天子本身还是诸侯之主,占着大义,只要周天子登高一呼,天下景从,所以西周时,周天子靠大义,靠武力威慑,让诸侯不敢乱动,
但是,这一切都被周幽王这个二哈,登高一呼,烽火戏诸侯,给丢的干干净净,犬戎进犯,诸侯们冷眼旁观,西周的大军基本上在这一次大战中损失殆尽,等到周平王继位后,面对着犬戎大军占据的关中毫无办法,只好被诸侯带到了洛阳安家,自此一蹶不振。
洛阳地方是不错,周边都是诸侯国护卫,但是地盘却没有和之前的关中大地相比,没有地盘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军队,没军队你发的命令谁还能听,所以丢失了关中大地其实东周就等于丢失了王权,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
公元前707年,本来就国力衰弱的东周王朝,在周平王之孙,周恒王的带领下直接就走向了深渊,你说你本来军队就少,国力也弱,养精蓄锐,装怂不行吗?不!非要拿出老子天下无敌的态度,没想到遇到郑庄公这个憨货,俩人直接就顶起来了,话不投机那就打吧,周恒王登高一呼,找来四个诸侯做帮手,在自己家门口,让郑庄公一顿暴揍,这回老实了,不但仗打输了,地盘又丢了不少,自此再也没有能力养军队了,也就是从恒王以后,东周已经把能丢的都丢了,就连正常的吃喝都需要靠诸侯接济了,他还有什么能力控制全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周正式开起了春秋称霸时代。
彼岸蝴蝶蝴蝶
西周与东周最大的区别就是东周王室衰弱,再也镇不住诸侯了,而这一切是以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开始的。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除了历史原因还跟周平王缺乏战略眼光有关。具体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原因。
直接原因:改朝换代结恶果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虽然是缺乏战略眼光之举,但背后也有无奈的成分,这就是他有一个坑儿子的父亲与继母。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严格来说后面还有一个周携王),继母则是遗臭万年的褒姒。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真是假,却能反映出周幽王十分宠幸他的妃子褒姒的事实。周幽王为了褒姒可以背弃祖训,违背周礼中“废长立幼”的禁忌。他将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母子一同废掉,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结果,一下子就捅了大娄子了。
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母子为了避祸,躲到了娘家申国。结果姬宜臼的外公申侯气不过,联合鄫国与犬戎直接攻克了镐京。在此战中周幽王、姬伯服父子被犬戎杀死,褒姒也不知所踪。一直很平安且强盛的西周,就这么因为继承人问题,混着外患干扰灭亡了。
原太子姬宜臼随后继位,正是本文的主角周平王,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是东周春秋时期的开始。因为本来就是被一众诸侯国拥立上去的,再加上此次战乱造成的破坏,以及前几代周天子的挥霍,周王室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了,本身就有点镇不住局面了。即位的周平王面对残局,不得不倚仗诸侯国,利用他们的力量维持周王室的权威——但这也成为周王室权威下降的标志。
正是因为此次改朝换代的主力是犬戎,属于异族,周平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强大的外患,所以才铁了心要迁都——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次迁都失去的可是周朝的立国之本。
间接原因:自保的屏障逐渐丢失周朝的立国之本在关中平原,这里有洛水、渭水、泾水、灞水等黄河支流经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十分发达,不论对人口、经济,还是军事,都是极大的保障。关中平原往北是黄土高原与河套地区,往南是秦岭,往西延伸是陇山与昆仑山脉,往东是黄河、函谷关天险,四面都有险要可守,是绝佳的进攻防御平衡型的发展基地。
西周核心的镐京所在地临近的地方,正是后世秦国咸阳城、秦朝未来皇宫阿房宫、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所在。后人跟周朝先人眼光是相同的,看准了这块宝地。所以周武王、周公、姜太公等初代周朝领导人以此为基地伐纣灭商,之后分封诸侯让他们出函谷关向东扩张。同时他们还分封了东西虢国,作为周朝在关中地区的防御屏障之一,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不过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就意味着对关中地区的掌控将逐渐失去,这一带附近的每一个诸侯都对这块肥肉垂涎已久。
就在东周建立之初,原先的屏障虢国开始发难了。虢公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天子,即周携王,从此关中平原的控制权开始在不同势力之间流转。
3年后,东周司徒郑武公灭了东虢国,关中平原大部分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20年后,晋文侯攻入关中平原,杀死周携王,统一周王室,但关中平原也差点成为晋国的势力范围。不过好在晋文侯还是大度地将关中平原归还给了周王室,使得东周初年的局势得以稳定。但诸侯开了染指周朝的龙兴之地的先例,也为之后东周王室彻底失去关中平原埋下伏笔。
没错,秦国之后逐渐侵占这块地盘,并借此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甚至统一六国。没了关中平原的控制权,东周王室被压缩在一隅之地,更加无法制衡诸侯了。
根本原因:分封制酿苦果当然了,东周王室丢失关中平原还是能牵扯到历史原因。前面提到的外患犬戎自从尝到甜头之后,就屡次侵犯这里。周平王为了赶走犬戎,许诺秦襄公只要赶走犬戎,保障东周王室的安全,就将先前被犬戎霸占的领土分封给秦国。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借着这个盟约,逐渐霸占关中平原直到占领函谷关,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与野心。
失去了关中平原控制权的东周王室,甚至就连拥立他的郑国都无法制衡,屡次被后者侵犯抢走粮食,王室颜面扫地,开了很坏的先例。等周平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始想起周朝先人所设立的虢国屏障,才想着暗中拉拢虢国帮助自己制衡郑国。但可惜的是,虢国还是被郑国灭了,且灭国过程中周王室也帮不上任何忙。
既然已经这么弱了,从此都要看诸侯脸色行事了。
周王室已经维持不了天下秩序了,这个工作就交给参与争霸的春秋强国来完成了。经过西周两百多年的积累,函谷关以东的诸侯国已经逐渐强大,远远胜过失去关中平原的东周王室——于是秦国、楚国、晋国、齐国、燕国、宋国、鲁国、郑国等大小诸侯国之间开始了长期的兼并战争。
原来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出在分封制之上。
Simlin
呵呵,跟着司马看历史,结果看成史历(失理)了。如果再倒回来读,是“理失”。
周平王成为王,不过十岁左右,或更小。他爹周幽王死,大约二十五六之间。
周平王“弑父”,因而有两王并立现象,擕王、平王。经过十多年对立后,周擕王亡。
平王“弑父”的结果,周东八师、西六师不复存在。东迁,为什么?司马迁修改真实的历史,不责“弑”罪,周地百姓和擕王不会说吗?当然,擕王确让“春秋”大梦的鲁、郑、晋、卫、申、许等做了,结果亡了。然而,他们的后裔,在春秋,同样的梦,经常做。难道不是吗!
呵呵,提问者的“吊打”疑惑,确实看不明白。
东迁,固然避戎,但这样“弑父”的王,脸在原周地怎么放?
谥曰:平,算是平平的迁过来了吧!这样,遮羞布,确实反映了司马迁自己,把自己修到牢房了。
宝宝-想再去旅游
因为平王东迁的原因不是因为犬戎,而是秦国。当时申猴带领犬戎灭掉周幽王后,他所立的太子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得到诸侯承认。诸侯因为他灭掉周幽王而联合灭掉西申。后来出现两个继承人。一个是平王,一个是携王。幽王死后,他原来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拥戴下继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势力以虢公翰为代表拥立王子余臣在携地继天子位,史称携王。周携王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承认。秦国不断攻击周平王,周平王不得已离开西周镐京。而携王因为离晋国太近,阻挡住了晋国的扩张路线,于是晋国冒天下之大不韪袭杀了周携王,拥立一个不得诸侯承认的周平王,开启了礼崩乐坏的时代。由于继位不合礼志,各国诸侯对于周平王十分鄙视,大多都是持抵制态度。周平王及其后代微信一落千丈。
巾巾
和迁都没啥关系,虽然被犬绒搞了,但是人家还是老大,关键周天子你迁都也就算了,非脑袋抽抽,和郑国搞互换人质,这不是自降身份吗?郑国只不过是个诸侯国,你周天子把自己的太子送到你的诸侯国当人质,让其他诸侯国怎么看?当然郑庄公是严词拒绝的,但是周天子就是抽风,一定要这样,权威一下就一落千丈,然后就是继任周天子脑袋又抽抽了,发兵攻打郑国,结果响应的没几个,就这也算了,还打输了,天子被一个诸侯给打败了,这种老大谁还尊重他?
百万像素
这个事儿可以简单说。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而不是后来的封建大一统制。
周朝的大本营是在现在的陕西,除此之外的地盘都是其他的诸侯。当初武王伐纣的时候,周朝是联合天下的诸侯灭亡了商朝。之后,武王和周公旦向东方分封了很多诸侯,比如山东的鲁国和齐国,山西的晋国等等。这是用周朝的王室同姓和功臣往东方的非姬姓国掺沙子。
平王東迁的时候,周朝丢失了自己的大本营陕西。到了洛阳,其实就是到了别人的地盘,尽管名义上这些“别人”是周天子的臣子。但这些臣子有独立的封国,周天子打不过人家,人家就可以不鸟你。
况且,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多国家开始变法,变分封的奴隶制为集权的封建制。别人占有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周天子却抱残守缺,仍坚持原来的政治制度。结果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越来越多,把洛阳附近本来就不多的王室领地也分给诸侯。到了最后,周天子只是保有一个虚名,财力、人力甚至不如他手下的一个大臣。
这样的情况,周天子实际都不能说是诸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