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
春秋史内容简介
《春秋史》作者对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进行梳理扒剔,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条分缕析、删繁就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通过对这段看似纷乱的历史的透析,明晰地反映出春秋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热门摘录
纵览春秋时代的历史,民族间的融合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周边民族内扰中原列国;二是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势力对抗;三是因政治等原因实施的联姻和结盟行动;四是各民族部落的消亡或屈服,完全融入各国。
战国秦汉时,县大夫“当则可、不当则废”,这种国君可以随意任免的中央集权制,就是从晋国发展而来的。中央集权的逐渐形成和任人尚贤尊功风气的开创,使得晋国的县比楚国的县在设置上更为先进。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部落的“融合”和“合并”而形成的,国家的产生则是它的形成的标志。据此,我国最早的民族当推夏族,他们建立了黄河流域最早的国家一一夏王朝,接着是商族和周族,他们先后建立了商王朝和周王朝。在夏、商、周同时又并存着许多其他的部落或民族,据我国古籍所载可分为中原的华夏族及其四方的夷、蛮、戎、狄五大氏族集团。其实,早在夏、商、周时代中原民族已经杂居。
春秋时代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军政合一。执政者平时处理国家政务,战时就成为最高军事长官。这种制度到了春秋末年,随着相与将的出现(楚国则由令尹、司马分任类似职务),逐渐起了变化。将、相的职司始区别,前者主理军事,后者主管国务,至此,文、武二职开始分途,开后来文官、武官之先河
晋献公时骊姬制造祸乱,献公在神前发誓不许收容众公子,从此晋国没有公族。到晋成公即位,赐卿的嫡子为公族,又封卿的其他儿子为余子,让卿的庶子担任公行。公元前607年赵盾专权后,让赵括(赵盾弟)担任公族大夫。这样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削弱,卿大夫势力日盛。 这以后,荀氏(中行氏)、范氏(士氏)、楽氏、韩氏、知氏(中行氏别支)魏氏相继掌政,先氏、郤氏、栾氏在卿大夫的争权中先后灭亡,赵氏一度衰落,后又再兴。至公元前514年,韩、赵、魏、范、中行、知氏六卿掌政。
P46与叔段奔共同时,其子公孙滑出奔卫。卫为滑出兵伐郑报仇,夺取了廪延。郑国就借周王和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南部边境,又请邾出兵,与邾在翼(今山东费县西南)结盟。次年郑军伐卫,这是春秋时代某诸侯征伐他国的开始。
P69……在中原东方各诸侯国相互争夺时,狄人乘机向黄河下游扩展,对卫、周、宋、郑、齐、鲁等国都构成威胁,使各诸侯国惶惶不安。 总之,春秋初期,由于周天子王权的衰落,大量戎狄由边疆陆续进入中原腹地,不断骚扰,对各诸侯国造成严重的威胁,许多弱小的国家要求有个强大的力量来抵御戎狄的进犯,以振兴中原华夏族的权威,这种形势就为春秋大国称霸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P71……西周初,周武王封平商的功臣姜尚(又名吕尚,号太公)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建立了齐国。姜尚建国就与东夷莱人争营丘,后来在政治上“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齐太公世家》),也就是依照东方的习俗来推行西周的政治制度,将东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突出“尊贤上功”,不拘于“亲亲上恩”的束缚,倡导了不按亲恩关系大胆任用贤良和有功劳之人的传统。(《吕氏春秋・长见》“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封于鲁,二君相善也。相谓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
P102晋文公与秦、鲁、宋、郑、陈、蔡、莒、邾等国在温会盟,召天子与诸侯相见,为掩盖此非礼之事,让周王狩猎,故《春秋》日:“天王狩于河阳。”
P153公元前497年,齐、卫又在鄭氏(今山东巨野附近)相会,派精兵攻晋河内(今河南汲县一带)。至此,中原弭兵之盟完全破裂,开始了以齐为首的东方各国的联盟与晋的对抗,晋国的盟主地位已名存实亡。
P257商业税收是各国重要的财政收入,所以统治者十分重视。春秋各国征税的记载很多,无论城关和市场都有专门收税的官吏。如宋国御者耏班因立战功,宋国国君就将城门赏给耏,让他征收城门税,并将此门称为耏门(《左传》文公十ー年)。又如齐景公问晏婴如何让百姓亲附,晏婴将减少关口和市场税收作为主要建议之(《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说明齐国的商业税收是国家的重要收入。再如鲁国的城文仲新设了六个关口收税,孔子认为这是“不仁”的三件事之一(《左传》文公二年)。由此可见,鲁国关卡林立,到处收取商税。
P285县与郡的出现,同春秋时政治形势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春秋初期,诸侯国内普遍实行采邑制度。到了中后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按田亩征收赋税,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时,一些国家在所占领的地方推行由国君直接管理的县、郡管理体制。最初的郡大抵建于边境地区,区域虽大,地位却比县低。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哀公二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推行县、郡两级制的开端。这个时,县的建制高于郡。……但是受县、受郡并不是旧式的分封,而是赏给一个县或郡的赋税。
P382综上所述,从各国政权性质的改变过程来看,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如齐、晋等国是由异姓卿大夫夺权,实行改革而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第二种如鲁、郑等国是由公族大夫掌权,进行改制而变为封建国家;第三种如楚、秦等国是新君主上台,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而转变为封建集权国家。虽然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都由宗族贵族统治的国家转化为封建制国家。所以从春秋至战国时代,中国逐步由宗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春秋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