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淳老师的袁世凯空前,《走向共和》绝后!
小说资料王朝名字
auroraurora
油咚咚
????俩王朝就算了。1566会让人思考很多,一些内政中揭示历史,展现的很细腻,丝丝入扣。走向共和会让人震撼,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跌宕起伏,荡气回肠。比较全面的展现了时代风貌,以及。。为什么结果会是那样,为什么会做那种选择。以上这些,都不是康雍乾三部曲能望其项背的。在我心中,只有一部剧可与1566,走向共和媲美,但,还有些差距。那就是,人民的名义。虽不那么完美,虽不那么真实。却也都有类似的案件为原型。不过。。。目前还算不上历史剧。很多年后,或许可以算上
花京的玄玄
个人比较喜欢《大明王朝1566》,这部戏非常有深度!很多人看不深,只是看表面!其实每句话,演员的每个表情都大有深意!陈宝国演的嘉靖帝真是登峰造极!都说严嵩是奸臣,其实是嘉靖的一颗棋子而已!清流党也不“清流”做事也肮脏的很!可以说这部戏就是一个职场教科书一点不为过,甚至犹有过之!
myosotis10
这四部剧,我喜欢三部,依次排序为《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三部剧剧本优秀,演员演技超群,三个剧反应不同的历史时代,走向共和是清朝灭亡的前夜,内忧外患,官场尔虞我诈,皇家争权夺利,劳民伤财,贪图享乐,闭关锁国,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急于打开中国国门掠夺财富,国内民众己走向觉醒,开始变革图強,也反应了在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下精英的无耐和苟且。大明王朝1566则是明朝开始走下坡路的起始,皇帝,清流,贪官,宦官相互攻奸,相互倾扎,又相互利用,斗争,妥协,利用文化充斥官场,皇帝,大臣玩弄权术,玩弄平衡,就是望了国家,民众。雍正王朝则是清王朝达到鼎盛,继往开来,名为守成,实同开创的一段历史,也反应了皇家无情的一个方面,孝悌成为笑话,虽如此,也反应了康熙,雍正的帝王之术,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三部剧表现的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里有代表意义的历史阶段,说明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朝流当中,只有适者生存,也只有改革变法才能国富民強,也只有好的制度才能发展,更要有慧眼识人,重用人才的机制体制方可。另外,这三部剧主演演技超穷,服装,道剧,摄影技术高超。
缃の波斯猫
看你怎么看了,相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国产电视剧来说,这几部都有深度。但要是只说这四部的话,首先最没有深度的就是《康熙王朝》了,因为这部剧相对来讲太过于重视人物塑造了,造成剧情方面有点弱,就像小孩子背书一样,纯粹就是来完成任务的。导演估计也知道这个情况,比较鸡贼,找的演员都是极好的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几乎是顶配了,再配上无敌的配乐,老少皆宜。小的时候图个爽,稍微长大一点就是通过这个了解历史(片面),再大一点有些分析能力以后就会惊叹于老戏骨的演技,甚至拿这个当模板,可以避免看烂片。但也仅限于此,深度什么的就不要深究了,图个乐就行。其次是《雍正王朝》,这是我最近刚刚入坑的一部剧,说实话,小的时候一集都看不下去,太无聊了,咋咋呼呼半天不知道干嘛。后来年岁渐长,终于发展这部剧的可贵之处,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无意去讨论这部剧的真实性有多少,这么弄的话没法看了。首先剧情方面比康熙王朝(实事求是,无意贬低)着实硬好几个纬度,这是一部正儿八经可以剧情把你死死摁在板凳上的电视剧,每到紧张时刻,你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拿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片段来说,一个是康熙爷临终传位,看的人那个紧张着急,我们都知道是老四继位,但你就是紧张,和剧中人物一样紧张,这就是编剧的厉害之处(给刘大大打电话)。还有就是八王议政也是这样,你明明知道结局,但依然会被打动。就好像你在火车上一觉睡到终点,返程的时候发现途中竟然有如此美的风景,忍不住下车细细品赏。演技也是无可挑剔,每一个都有血有肉,就好像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康熙爷、张廷玉(老爷子一路走好)、老八、老四、李卫、年羹尧、十三等等等等,无论你隔多长时间,一想起这些人,他们立马就会蹦到你面前。最后说说《大明王朝1566》吧!依然是刘大大编剧,但气质和所有的历史剧都不同,这是我迄今为止入坑最深的历史剧,我没有办法用我个人的文字去描写看完这部剧的感觉,单单最后一集,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我在那半年里重复咀嚼了好多次,海瑞那句"在史册里、在人心里"像炸雷一样,嘉靖的"黄河长江论"简直是神来之笔,该是多牛逼的编剧居然写的出这样的台词。一句话,看完《大明》无明朝剧,看完雍正无清剧
浅浅要去西藏
这四部电视剧都非常的经典,专业的演员,专业的编剧,已经专业的导演。用了经典的剧情。
首先这个四部电视剧的侧重点不一样,《康熙王朝》侧重的是讲述康熙的一生,演绎康熙的霸气,功绩,功与过。还加入了爱情等元素。
《雍正王朝》则是侧重政治斗争,反腐,已经重现复杂的人物关系。要是有深度,这部电视剧绝对是排在前列的佳作。
《大明王朝1566》侧重的也是政治和人物,尤为在帝王权术上比较在行。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深刻的描述了政治,把当时的主要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
《走向共和》则是侧重还原历史,从1895年,到1916年,这一段中国在屈辱中发展前进的历史还原的很逼真。
要说有深度吧,这四部电视剧是各有春秋,都个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过笔者给大家推荐的是《雍正王朝》,因为还原的雍正很贴合实际。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elyn1804
把前两个去掉,你这个问题就有深度了。论深度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就是一个无底洞,看懂了这部剧你才能看懂中国封建社会官场。
juniormm
原创.请勿复制.我也写了好久的.
你叫卫紫衣
推荐者说这是一篇清茶级穿越小说 -- 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易上瘾。其实我十分赞同她的话!这也是一篇我最近看到的不错的穿越文..和我以前推荐的都不相上下... 这段时间看了太多的垃圾穿越,实在想吐..此文文笔清新,初见令人眼前一亮.不过不是聪明女主智斗男主文,但男主女主都是人间绝色,剧情虽然有点小白(PS:只是一点点...),可是情节架构上的安排却十分合理,没有垃圾穿越文的那些矫情的不通的情节,其实溪舞最讨厌的情节就是穿越文中女主见第一面就爱上男主,然后在那里犹豫要不要表白,然后看到男主心有所属就翻天覆地要死要活的...这种女人,最没骨气了.你叫卫紫衣真的很不错,希望大家看一下!
---------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时候, 不同的是她有两个小时候
第一个小时候, 她希望自己就是秦宝宝, 在梦里面寻找那个卫紫衣。
第二个小时候, 她把自己取名叫宝宝, 遇上的那人就叫卫紫衣。
卫紫衣, 卫紫衣……
一个名字, 让她穿梭前生今世。
一个名字, 已够一生一世。
一切的故事, 都因这个名字。
《不如不遇倾城色》
这篇好像不是穿越文,不过很好看。有点玄幻色彩。女主有点笨笨的,很可爱,有点不谙世事的感觉,三个男主也各有特色。妖尊霸道,帝下冷漠,天殇多情。文很搞笑。喜欢这一类的朋友一定要看看了!女主的名字溪舞不是很喜欢。叫乙蜜。。她老妈叫甲纯。我雷啊~怎么看怎么俗。结局十分雷人,可能喜欢三个男主中某个的人要失望了!我看的也是,差点被气哭了!
---------当今妖界,狐狸精纵横。
甲纯偏不信她家花妖就胜不过那狐狸精,立志将女儿乙蜜训练成天真无邪的无知少女,盖世花妖,一雪十万年前的耻辱。
只是她不知道无知比愚蠢更可怕。
但是扮猪吃老虎这个大道理大家要警惕。
还有就是不要被假象给迷惑了。
此文:小白,天雷,很小白,很天雷,十分小白,十分天雷。慎入!
[祭司的情人]。BY司徒妖妖。
此文只是推荐给大家在书荒(或者看垃圾穿越文找不到精华文)的时候看。这篇文章一般般。简单的说就是不是很耐看,一遍绝对腻!只是没看过的时候觉得还不错。书荒的人去看吧!
-------暗七,一个被全球知名盗者组织收养的孤女,在一次重要任务中遭到埋伏,身受重伤的她莫名穿越到君朝,并且还附在一个九岁小鬼的身上。而这个叫莫离的小女孩身世扑朔迷离,“亲生”父母竟然对她敬畏疏离,当今天子却对她青眼相加,君朝上下更是对她的存在讳莫如深。这样一个神秘的小女孩,被破格封为凤仪郡主后,一个巨大的秘密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皇帝的宠爱,皇子的争权,还有那个陪伴她长大、重生的人,纠结的情丝就像缠绕在她手腕上与生俱来的神秘缠丝。五取一的战争,爱与痛的纠缠至死方休。是抛弃万人之上的高位还是选择与心爱之人远走天涯,是眷恋这个冥冥中召唤她的古代世界,还是渴望回到那万丈红尘中忘不掉的盗者身畔?两个世界都发出深情的呼唤——不要离开,莫离,该何去何从?
宠溺无边
我无数次的觉得的这个名字起的实在.. 很毁这篇文章.很多人都说一看这个名字就不想看,所以导致点击率很低. 其实文章写得很不错,是真的不错,请大家自动忽略这个名字直接看文章. 我很喜欢那两个双生子男主.雪云歌(大哥):紫眸,黑衣,绝世妖娆. 雪逐月(弟弟):绿眸,白衣,清冷如莲. 各有特色! 两人无边宠溺一个妹妹,雪无双,小名一一.多的我就不说了,亲们自己看吧. 我很不喜欢的一点是'雅'这个角色,应该算男二吧... 总觉得他塑造的很勉强,要说七皇子是反派角色来增加剧情的我也就认了,但这个'雅'是干嘛的? 时不时出来一下,看得我很烦. 还有就是此文结局很牵强,很牵强很牵强,可能就是为了让大家满意才出的NP结局,我很不喜欢!
穿到妖精时代:落入美男窟
这篇还行,就是看着有点心幽幽的.其实不是很看的懂.不过还是喜欢,所以才推上来...女主千夏,前世就是妖精世界的神之子,此世作为人类穿越,被妖精'凤凰'推上公主之位,可是后来才发现被卷入无边的阴谋与背叛之中. 这篇每一个男主都很有特色,可怜楚楚,狡黠如狐的千夏。
活波可爱,眼泪摩挲的紫玉。
贵气十足,深情款款的白濯。
风度翩翩,故装柔弱的凤凰。
妖娆倾国,霸道别扭的绯色。
优雅高贵,温柔如水的蓝肆。
清冷如莲,淡漠如水的青鸾。
每一个男主我都很喜欢,每一个都让我心疼,一些被千夏的前世折磨伤心,一些又为今生的千夏犹豫不决...千夏千夏...每一个绝世美男都想守护的千夏,是个倾国妖姬! 不仅是男妖精, 就连女妖精也动心了... 此文NP结局(已完结),很好,不会伤到任何一个美男!
飞花之春
还可以.女主外貌很赞,绝世美女(后面才越来越美的).情节还好,起码没有强拉硬扯乱搞一通的剧情在. 只是我说..这女主也好运得有点过分了吧.. 练的武功,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出去还不是照样让人家欺负... 小样还是太自信,还有她素未谋面的师父也忒自信了! 此文NP.我很不爽的就是女主是那种吃过才负责的人.后来跟了她的有两个是因为她被下了春药硬要强上别人刚好别人又对她倾心才顺理成章的收了.还有一个是因为她色心大起诱惑别人才成了的. 我真是.. 这女人... 其实很喜欢青竹,那么淡雅如兰的一个人,神仙般的存在.永远的包容女主,就算听到她一收再收也只是淡淡的一句:你喜欢就好(虽然青竹才是她的第一个). 好感动!~ 只是女主跟青竹的相遇也太...说女主对青竹一见倾心我也就认了.但青竹对女主也是一见倾心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吧...好歹那时女主还没那么绝世啊~ 还有慕容流白.我本来以为他是男主的,结果后来发现他是男次次次次次...请大家不要对他抱有太大希望,需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前面文笔流畅,很精致!但后面,尤其是结局部分开始很粗糙了.很多重要情节都是略略略地过去了,只有一个结果出来.让我很不爽! 呃.. 我抱怨多了一点.. 其实这篇文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我不会推荐差的东西浪费亲们的时间的. 喜欢,就顶吧!
少年丞相BY小晚
这个不是小佚的《少年丞相世外客》,不过说起来还可以...看着看着就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至于剧情嘛..说实话没太懂.精神恍惚的我连看没看完都记不清了(PS:好象没看完..)..呃..我就大言不惭的在这里写推荐了..我汗颜...我比较无语的是女主其实早就穿越过去了,然后被所爱的人下了离魂引而失忆了,自然就以为自己刚穿的.其实她是比较无法无天的,碰上了个公主和她一起癫..公主为了引诱心爱的人来抢亲,就跟女主假结婚..我汗. 男主我没一个喜欢的. 有点奇怪啊~
--------凌初瑜因身染恶疾,在小爷爷的阴谋下穿回古代继续逍遥。女扮男装的她少年得志,三元及第,高中状元,钦点驸马,封侯拜相,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天下人却不知原来这位荣华覆了一身的状元爷竟然是纱帽罩了婵娟……而推动她走向这一切的竟是那个传说中抱病孱弱却才倾天下的颖华公主……
因缘妙美人
PS:我现在正看着呢!因为觉得明天肯定没时间了才从小说里抽点出来写推荐..体谅我的苦心啊~! 再呐喊一遍:今天最后一更拉! 那就... 呜..永别了!
还行的书.(现在已经开始斟酌用词了.一般,可以,还行,不错,好看,经典...厄).此书市面上有买了.两本26.1 五八折..有力的MM希望去买书吧.. 天天对着屏幕不还好.. 像我,屁股都坐僵了! 我还没有看完整本书,只看完第二卷.还真有点欲罢不能.喜欢天音,又喜欢蓝田玉...说不定后面还会让我有更倾心的人出现呢!看到天音和情洛重逢的那段就觉得情洛有点花.,让我有点难过. 去看吧,亲们! 附,作者云:女主非一生只爱一人的情痴,请慎重考虑再入!此文YY中带有现实,现实中极度YY!非常适合作为女性向游戏剧本。结局有NP的可能,并有奇幻色彩!如果看了第一卷你就对步天音死心踏地的话,就不用再看第二卷了,请自行在脑中补全步天音的完美结局吧。
-----------她是不幸的,因为拥有不容于世的倾世容颜,天不与寿,更勿论繁衍,被称为“乱世之妖”,不断遭到歧视、驱逐甚至追杀。
她也是幸运的,拥有绝世美貌的她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优秀男子。然而,现代世界父母的婚姻悲剧令她对爱情产生了深深的恐瞑和不信任。因此,面对爱的追逐,她落荒而逃。当心伤终被治愈,残破的身体却宣告生命的终结即将到来。
为救所爱的人,她把躯壳卖给了妖王。而后,又被天狩门的卜者告知,要想扭转生命终结的命运,必须辅助帝星统一四国;要想有生育能力,必须为帝星诞下后嗣。如何选择,花弄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三世劫结
请直接忽略开头,开头很小白,但后面很好看。一定要忍住,开头小白得差点让我无法容忍,捡个哥哥回来当弟弟也就算了,还偏偏叫人家强生。靠,强生惹你了?!每次看到“强生,上次教你的内功心法练得怎么样了?”都会有种看着婴儿擦屁屁的感觉。好,忽略。后面作者似乎进入角色了,文笔也娴熟多了。渐渐体现出了女主的狡黠聪慧,足智多谋。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文,除了开头。比较喜欢清扬,英俊无匹,柔情无双。有幸得他垂爱,此生不换。 结尾小白,把女主写的跟替补似的,什么原身是神女但有劫,所以让女主穿越来帮她度劫,度完之后一脚踢回现代。我无语。结果结尾是女主在现代又遇到了三个男主。小白吧?~ 所以读文忽略开头结尾就好了。
-------这是怎样一名男子啊!我的心一下子莫名慌乱起来,想移开眼睛,偏又不受控制的被一双深邃的凤目吸进不可自拔的漩涡之中……
他与记忆中不太一样了!他的眼神虽然透亮,但散出隐隐的嗜血杀气,让我觉得有点陌生;
他小麦色的面庞年轻飞扬,但带着与之不符的成熟深沉……
他阴冷的目光注视着我,极美的脸上覆着霜冻的严寒,“这是你欠我的,我一定会拿回来……”
一段恩怨纠葛的往事,三个迥异复杂的男子,我将如何抉择,何去何从?
《兰陵相思赋》
难得一见的好文,清丽脱俗的文笔。但又非清水文。是我喜欢的味道。只不过可惜不是穿越文。与《狐戏红尘》一样是小狐狸下山历练情劫的故事。第一部东风舞、第二部西风乱、第三部南风烈、第四部北风殇,文章诗词歌赋样样俱全,可以边看边学,顺便提高文学素养。男主萧统貌似是编撰《文选》的昭明太子,就是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那个,不知亲们有印象与否?人物设置的很合我心意,女主绝色烂漫,男主丰神俊朗。只是情节稍稍有些甬长,有些地方明明可以删去却又依旧保留,有些拖泥带水。不过纵观全局,此文不失为一篇好文!因为男主总是洞悉一切,所以女主为他做的所有事他都明白,没有隐瞒,没有争吵,文章里总萦绕着一种淡淡的温馨。可以说一点也不虐。甚至连贱人女二都没有(沈忆霜不算!) 完美结局,紫儿和萧郎一起踏上修仙之路,永生永世终相伴。
------她是一只修行千年的小狐仙;他是人间地位尊贵的王子。
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千年狐妖坠入了红尘,也坠入了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心间。
当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狐族少女,邂逅深情如斯、品性高洁的昭明太子,一段人狐之恋便由此而生。那一首写尽纯真、情意绵绵的《兰陵相思赋》,书尽无限甜蜜相依、悱恻缠绵!然而,他们的感情,注定要在乱世中遭遇磨难。当世间重重危机,如惊涛骇浪一般向他们席卷而来时,诗酒琴歌的浪漫,能否掩盖宫廷争斗的黑暗?坚定执着的爱意,能否化解战火硝烟的凶险?情深似海的温柔,能否逾越人妖殊途的鸿沟?
千年孤寂,只为等待你出现的那一刻雪,飘落山顶,舞姿因你而妖娆桃花缤纷的季节,任相思静静蔓延真爱似水蝶恋双飞尘世间。
姚果儿的穿越记事
此文一般般。但剧情上还可以,比一些女主醒来就见到第一眼的男子然后就爱上牵肠挂肚开始纠结几十万字的小说好多了,至少恶心不死~ 书荒了的亲们不妨一看解乏。很多人把此文加精强推,但我认为这篇文还没好到如此地步。开场和过程都设置的可以,就是结局有应付的痕迹。看的人都应该觉得作者没有用心在写结局。再有不妥的是男主,男主和女主的戏写的平平淡淡,男配和女主的戏倒是有声有色。呵,这个作者,倒真没见过这样写的。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喜欢上了男二(我以为他是男主),结果文章都快结尾了无良作者才说男主另有其人,可惜笔墨用的太少,道歉云云(我觉得也是。。)。所以看到结局就特别无语. 亲们看的时候小心咯~
------莫依落是谁?
红色是她的代表色,鞭子是她的武器
莫依落和红色都是个忌讳!
姚果儿是谁?
用某人的话来说
潇洒中带有点玩世不恭,娇俏中带点刁蛮,温柔中带点小小的霸道,善良中又带有点腹黑
一个矛盾而又随性的人
当姚果儿穿越到了人人闻之色变的大小姐莫依落身上
当姚果儿遇到看不起莫依落的南宫逸
当姚果儿又遇到了拒绝过莫依落婚事的北堂景昊
当姚果儿又与神秘而爱笑的颜楚扯上关系...
这一场穿越记事便由此展开了.....
开运桃花陀罗尼
很久没看过这么爆笑的文了。跟《穿越与反穿越》一样爆笑~ 看到-----“乒里乓郎”一阵声响,我从兵器堆里拖出一柄残旧的大刀,刀柄上刻着“倚天剑”.我连忙拾起一柄剑仔细查看,果然,剑刃上印刻着“双截棍”.我在地上扒来扒去也没找到双截棍,倒是翻出一根通体碧绿晶莹的打狗棍,可是棍身上刻的却是“金箍棒”.最后,我终于满意地在一根24k黄金打造的“定海神棒”身上找到了“屠龙宝刀”四个字. 的时候,我无可遏止的喷了。然后。。。。 后来我又陆续发现了什么卡卡西带面罩的忍者衣,犬夜叉的铁碎牙,樱桃小丸子的假发,天马流星拳拳谱,宣纸版死亡笔记本,绣着“11”的绸缎背心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已经肯定这些都是宋秋梧所为. 我就彻底的无语掉了。。 不要怀疑作者‘2’的功底。实在是。。额啊! 故事很好玩,帅哥好多,只是一个两个都有点莫名其妙~ 女主穿越到身藏宝藏的杜家小姐身上,不过后来做了蓄发尼姑。不要嫌弃穿越成尼姑,正是因为这样女主的言辞才让人气到跳脚。唯一的缺点:因为全文都以搞笑的风格写的,所以每当写到KISS的戏份也都是恶搞的比喻句,不太好玩~ 不过抛开一切说,此文甚是经典~
------别人吟诗,鄙人念经.
别人跳舞,鄙人敲钟.
别人云,公子,奴家如何.
鄙人曰,施主,善哉善哉.
谁来砌个墙借我扶一下先~~~
黑暗王者之妖临天下
不要误会。不是网游文。此文人气爆棚。看了下,的确很不错。 女主前生是情报局的,一次任务中意外死亡,穿越到架空朝代。依着自己前生的记忆与能力在这一世成为一个强悍到变态的首领。想起文中一句话:此子若是男儿,则战神现世,若为女子,则妖临天下。女强,不喜莫入。溪舞本身不太喜欢女强文,额我承认是看了【御影随心】之后有点阴影,但是这篇文我却生不出一点厌恶的情绪。就像作者说的:文章虽然写的不好,但绝不小白,女主不会发嗲,不会撒娇,更不会见一个爱一个,女主绝对强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太谦虚了!!) 注意注意:此文最不好的地方是它未完结!俨然有小坑变大坑的趋势!!最可恶的是作者写到最玄乎的地方就断更了!!一年多没更了。穿越文我看多了,经典的穿越文我看多了,经典的没完结的穿越文我看多了,经典的没完结的写了40万字连男主是谁都不知道的穿越文我也看了不少,但是经典的没完结的写了40万字连男主是谁都不知道的穿越文还有这么多人热烈追捧矢志不渝的我就没看过几篇了... 很多看过的人都说恨死推荐给自己的人了,这么好看又没完结,不是存心折磨人嘛?! 呃,我貌似就是在做这样的人了。不要恨我~
------一个职业的杀人机器,在一次任务中因意外被枪杀,以一个婴儿的身份重生,被养父掳劫,当男子养大,一身武功诡异难测,医术出神入化,进入江湖掀起腥风血雨,她乃混元星相,亦正亦邪,正可福厚苍生,麒麟之才,邪则祸乱于世,妖临天下。六国战乱止于此女,自此,黑暗王者盛出江湖.
媚乱天下by西小舟。(不要搜成 倾城叹:媚乱天下 )
又被我挖掘到一篇好文!情节不小白,但是有点拖沓。前面有一小部分都是无关紧要内容,应该是线索伏笔之类的东西,暂且放过。在人物设置方面个人认为不太合理,前面死命写梅子邀,后面又赶着写顾西南,基本上可以认为在一方风花雪夜的时候另一方绝不会不识时务的来打扰。作者的文笔也很好,幽默的文字下不安和阴谋若隐若现。只是前半部分太安静,后半部分又太阴谋。已完结。但是途中因为打击盗版也是像七色之绿狂红虐一样发错误章节。我看了下起码有10章,在中下部分零散分布。结果我看到时候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所以看着看着就觉得顾西南前前后后也差别太大了吧。不过总的来说,这篇文难得一见的吸引了我看下去的兴趣。完美结局,亲们放心看吧。
------“我是顾西南,我是女人。”唾沫四射,声嘶力竭,我大呼我大喊,我泪奔,我泣不成声,我撞墙,括弧,豆腐墙。
你说,你说,你说,我容易么?容易么?
可顾西南这个鸟人他闪着一双黑眸对我邪笑,媚光四射,活力十足:小柳,我是你的男人。
脑袋进水死机,重启提示中毒太深,请杀毒。
==================================================
有女遇到美男,会怎么样?有女遇到众多美男,又会怎么样?有女遇到跟自己重名的美男,又会怎么样?
我是顾华宫的柳妃,是被送出的弃妃,是媚妖的卧底,是瓮山的寨主夫人,是魔剪门……媚乱江湖,风生水起,蝴蝶展翅,翩然若飞。。
《俊男坊》by末果
这个厉害了!我看了两天半终于看完了!不看完我都没心思给大家写推荐。太震撼了太经典了。当年看《绾青丝》、《寻找前世之旅》、和七色之绿狂红虐的感觉又回来了!估计是这段时期一直接触平庸甚至还要低的作品,看的我都没心情了。1分钟前刚看完我就火烧火燎心急如焚青筋爆在额头上都要过来写推荐!经典啊经典!看到经典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为了保持这本书的神秘感,我决定什么也不透露,看与不看在你自己,但我告诉你,不看一定后悔死你!
原贴:穿越到架空王朝的小说
桃小妖灬
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人们关注过多的是过去是历史并颂扬的明君帝王,停留在评价历史的功过是非,只能是绕在封建的阴影中。我们真正应该关汪的是自身,关注小人物,关注未来。
PatrickYsoSRS
cookielee
康熙王朝 是史诗 气魄宏伟但不接地气
雍正王朝 是现实 逻辑缜密且权谋机断
大明王朝 是教科 人情世故加一板一眼
走向共和 是史实 众生百态含家国与共
这四部电视剧都是少有的佳作。格局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所呈现的观念也不一样。
康熙王朝,着重与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
雍正王朝,侧重于九龙夺嫡的权谋机断。
大明王朝,偏向于皇权顶峰的最高人治。
走向共和,着眼于时代变革的风骚人物。
如果你想学习职场竞争灵感,看雍正王朝。
如果你想了解极端人治文化,看大明王朝。
如果你想阅历动荡变革人物,看走向共和。
如果你想感受荡气回肠气魄,看康熙王朝。
asong91
我觉得是雍正王朝,剧情环环相扣,斗争暗潮汹涌,细节剧情颇有深度,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其次是走向共和,剧情深度尚可,打着共和思想的主旨加分不少,李鸿章的表演水平无人可及………1566被大家奉为神剧,有些人云亦云,剧情及表演有些拖沓,而且大家奉为神剧的很大原因在于剧情主线以隐晦的道教皇上特立独行的驭下手段而来,自作高深,但是普适性不够………康熙王朝就不来凑热闹了,不在一个档次,陈道明演谁都像他自己,威严不够
zivarui
安徒生,欧州丹麦人,作家(1805-1875)安徒生童话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他的童话和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丹麦现实社会的矛盾,生活气息浓郁,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从取材看,安徒生的童话一部分取材于民间故事、歌谣和传说,而更大一部分是取材于实际生活,是他从人生和社会生活观察中独立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有寓言、故事和小说,其中许多艺术形象,如赤身裸体行进在大街上的皇帝、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等都已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语言中的典故,有不少童话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芭蕾舞在世界各国放映和上演。
安徒生经常在国内外旅行。到过挪威、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发表了不少游记作品。使安徒生获得世界声誉的,是他的童话作品。从1835年春天发表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至1872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有讽刺皇帝愚蠢、昏庸和大臣们阿谀逢迎的《皇帝的新衣》,歌颂纯洁少女追求忠诚爱情的《海的女儿》,挖苦嘲笑皇帝、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描写穷苦人悲惨生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以及反映他自己和母亲不幸遭遇和身世的《丑小鸭》和她是一个废物等。
原贴:安徒生资料
花菜小姐
谢邀。
按照我自己的观感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前两个是最有深度的。而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则更多的是一种演义。
历史剧和历史是两回事。甚至历史本身也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种是历史的本真,一种是她愿意被你看到的历史。
所以讨论深度问题,显然《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更具有深度。
在我们国家,有什么比“民主”“共和”这种东西更有深度的。至今也难以理解为什么《走向共和》会被批准上映。这部剧我以为就是禁片,越到后头越是这种感觉。到现在我们谈论政治、谈论共和也不能堂而皇之。。。
仔细看《走向共和》的片头曲甚至是插曲,像不像一种挽歌。这种挽歌可以分为两种理解,一个是以清朝为主体的中国走向没落,一个是“共和”始终夭折,最终被搞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剧本创作上,《走向共和》显然不如剩下的几部出彩。甚至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几乎能做到人人可考,其时间大多不离人物本身,杜撰的很少。在清末发生的这些,到现在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真实,往往是最大的正能量。
这就是我看《走向共和》的最大的感触。我最喜欢的就是李鸿章这个角色。
犹记得,辛弃疾中谈到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几乎是中国所有读书人,武将的最高追求,但是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的刹那,我想他也一定是明白的。但是依然还是签了。真正的应了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个角色让我对儒的敬仰重新拔高了一个高度。当然,如何评价“合肥天下”的李鸿章,每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只是就这剧来说,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文、甚至李鸿章都刻画的比较丰富,再也不是我们课本上学到的那种民族大义、革命领袖、卖国贼那种脸谱化的标志。这就是一件好事。
我扪心自问,如果把观者和剧中人物对调,在那样的环境下,难以成事。
至于《大明王朝1566》,选取这个节点,在整个明朝中可能也就是多事的一年而已。但是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才把这一年集中展示出来。立意是极好的。我以为剧中最重要的不是海瑞,而是嘉靖皇帝,尤其是嘉靖和裕王以及他孙子和海瑞的那番对话。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自己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要治理,治国用人都是这个道理。”
简简单单的一个比喻使得整个中国的历史,朋党,官宦争斗、驭人之术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前段时间我曾答题说到鲁迅评价中国的历史的根底都在道教,深以为然也。这是什么?这就是王御之术,甚至上升到王御之道了。典型的道家的二元论,懂了这个,就明白很多历史上的平衡,分权的道理。
就因为这个,我把这部剧排在《走向共和》之后。
至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我以为仅仅 小说或者电视剧本身来说依然是出彩的,但深刻还谈不上。其中《雍正王朝》更好的原因在于九龙夺嫡,在于激烈的冲突。尤其是片中一些镜头语言让人细思极恐。完美的诠释了雍正作为千古奇帝的心机,叹为观止。
另外,焦晃的演绎也是让人过目不忘,津津有味。
但《康熙》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依然是出色的历史剧。其出彩不在电视剧,而在人物本身。因为足够耀眼,所以其摄人心魄的魅力也使得历史剧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点缀。
另,焦晃的康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
yhsmile
不让播的,删减最多的那个最有深度。四个剧现在哪个没资源看不到的那个是最有深度的,其他自己脑补。
阿福哒
我认为《康熙王朝》最有深度,听我慢慢道来:
整部影片的拍摄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尽可能的还原历史,同时其表达的方式也是经过创新的,导演对演员的要求也是高规格的,像找皇太后的时候,与斯琴高丽错过几次,最终找到她出演这个角色。编剧其幕后人员都挺不错,台词铿锵有力、能够让人落泪,打动观众的感情,同时配乐也是恰到好处。同时剧组把钱花在了道具、服装和制作上,整部电影通过台词、剧情、人物很好的将康熙的一生完美的展现了出来,特别是陈道明和斯琴高娃以及其他众多老戏骨的精湛表演,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让观众真的身临其境,这也是为何多年无人翻拍康熙王朝的原因,因为剧中许多人物太经典,也很难驾驭,况且台词剧情那些也很难超越了。所有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比其他都更有深度。
简韵cherry
走向共和无疑第一位,而且的确有深度。大明王朝也不错,毕竟明代那些事,感兴趣的人多,写的也很多。两部清宫剧不做置评,再怎样有深度的辫子戏也脱离不了为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嫌疑。走向共和与大明都带有一些批判色彩,深度高了几个档次。
旅行梦想家-鱼
个人见解,《大明王朝1566》排第一,《走向共和》排第二,《康熙王朝》第三,《雍正王朝》第四。
原因:
《大明王朝1566》不论从电视剧的剧情设置,演员演技,现实意义来说都是中国电视剧里顶级的,剧情环环相扣,从改稻为桑等事件出发,讲述了嘉靖时期的一些政治斗争,官场贪腐等,加上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等演员的演绎,此剧堪称完美。
《走向共和》讲述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风云,涉及历史人物众多,事件众多,也是国产电视剧的佳品,排第二的原因是个人对明史更感兴趣。
《康熙王朝》此剧讲述了康熙从登基到去世的一生,细腻的讲述了康熙一生的各个历史事件,大部分参照史实,全方位的讲述了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加上陈道明教科书般的演绎,堪称上品。
《雍正王朝》此剧讲述了雍正帝勤勤恳恳的一生,比较客观的刻画了雍正皇帝,不足之处是前半段涉及康熙时代九子夺嫡的篇幅和政治争斗的篇幅略长。
用的来说,四部电视剧,都是国产电视剧的佳作。
素馅大包子
只能说康熙王朝拍的太早了 现在拍戏自然有更强大的智囊团 所以这几部越往后拍的越好 当初康熙王朝是红遍大江南北的 包括台湾同胞最喜欢的两部 就是康熙王朝 大宅门 过些年还会有更好的电视剧诞生 一切都在进步当中……
hddcf_yao
慕容流尊 君卿舞 君宇年 秦慕言 苏锦年 鎏凤鸣 绯夜 顾清鸿
日矅王朝 盛莲王朝 战域王朝 烈火王朝 暗夜王朝 天圣王朝 西林王朝 千卿王朝
景天皇朝
babeecho
从来不认为这俩王朝是历史剧,不过是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的伪历史剧,过度强调戏剧冲突,虚构的人物太多,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关系又被改的乱七八糟。当然,还是要比那怪力乱神的小说好很多。
所谓历史剧 人物 事件 时间 一定不能编的太离谱,否则就成了架空历史的戏说剧了。
tonybaby
个人觉得《康熙王朝》最有深度,原因如下。
剧情《康熙王朝》的剧情虽然较小说做了部分更改,但是剧情整体推进井然有序,并没有给观众有拖沓的感觉,把整个60年间的康熙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桥段至今念念不忘。智擒鳌拜、怒斥群臣、掌掴太子等等,都是经典片段。
陈道明的演技不用多讲,是久负盛名的老戏骨了,对康熙喜怒哀乐的把控,对帝王内心世界的诠释都是恰到好处。陈道明饰演的康熙从青年到老年,横跨近40年,每个年龄段的表现都是细致入微,举手投足都展现了帝王之气,不亏是当今第一“皇帝”。
斯琴高娃饰演的孝庄太后与康熙都多场对手戏,不得不说除了斯琴高娃,现金能在气场上压过陈道明的演员屈指可数,对情绪的把控,对台词的把控都是炉火纯青,老戏骨之间的对决精彩至极。
对于服装、化妆、道具的运用《康熙王朝》也是颇具用心,整部剧的表现完全让观众沉浸其中,没有出戏的感觉。帝王的龙袍、太后的凤袍都是制作的非常精致,还有各级大臣的官服都是在细节上表现出了区别。康熙从青年、中年、老年的妆容都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违和感,可见剧组对化妆上的用心。道具上为了保护演员,在冷兵器上使用了泡沫材料,这个也无可厚非,其他的道具均为真材实料,吃的、喝的。演员们有福了。
这小丫臭美
我也来凑个热闹,说两句,四部电视剧还都看过,非要排名第一就是:《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第二《雍正王朝》,第三只能是康熙了。也不了解编剧,也不会说拍摄手法,只说观后感。
大明1566看完整部剧感觉就是要做一件事,首先要搞清形式皇权不会错,大方向你要搞清楚,政策是不会错。第二了皇权让你干这件事,但你不能触犯太多人的利益,更不能伤及无辜,即使你做成了,舆论也会弄死你。第三就是要说刚正不阿海瑞,佩服他一身正气,法学知识渊博,我行我素谁都能怔住,可是又改变多少事情呢,还弄得家破人亡。不是传播负能量是你要做事要有方式和方法,要改变世界首先要有人支持你,等你强大了把你的一身正气发挥出来。
再说《走向共和》应该这么说前表李鸿章后表袁世凯,这部电视剧让我碰到历史老师还咨询了很多。观后感就是人阿做到李中堂那个位置,也就是为国为民了,细想一下他的卖国贼他不会不知道吧,也就他能卖的了国了,其他人去了让直接灭了国了。当谭嗣同要他推翻清政府的时候,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句话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改变。插句话看完电视剧还看了《李鸿章传》(应该是谭嗣同写的),一个大才,思想先进的人,临死的时候告诫后代不要当官,悲凉吧。再说说袁大头吧,和海瑞真是对立两人,也就是袁大头趋炎附势讲方式和方法,更讲做事潜规则。最终做大做强推翻清王朝的第一功臣。海瑞来了估计活不了一集。所以呢干实事就该判断形式,尊重现实……
接下来说说两个帝王传记,《雍正王朝》宫斗的鼻祖,四阿哥要告诉你什么叫做能忍(也就是咱们说的装),但是关键时刻你要抓住核心力量,毛爷爷告诉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不管咱们干什么还是在哪里上班一定要掌握核心科技,然后装一装必然能干一番事业。《康熙王朝》这部剧是要告诉我们,要成功必须先要清楚障碍,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功绩累累还要会用人啊。魏东亭,周培公,姚启圣,索额图,明珠,哪个不是旷世之功,康老板会用人啊,儒家思想的魅力啊。
最后说说以上都是个人见解,有看到欢迎指教。
多情剑客
首先说这个问题很好,基本上把四大经典政治剧都涉及了,我都看过,而且我觉得这四部是最好的政治剧了,无出其右!强烈推荐大家看,而且不止一遍的看,一点一点掰碎了看,把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铭记于心,对以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裨益!
其次,居庙堂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的功无过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就看自己怎么取舍,看这四部剧,真心觉的没有巨恶的奸臣,也没有开明的忠臣!贪官无非要的是财,而愚忠收买人心,赚取功名才是最大的贪!所以这四部真正让你明白历史,不过政治家手中的玩物!
最后,大家肯定要说排名,一走向共和,二大明王朝1566,三那什么,四雍正王朝,不过推荐大家倒着看,容易上手,最难看懂的是大明王朝1566!@解忧电影站 @海蜇
mranyan
四部都很不错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我觉得雍正王朝最有值得推荐,雍正王朝的细节桥段环环相扣,看五遍不一定理解透。大明1566太严肃,走向共和不错,只是一个历史叙述片 ,康熙王朝 最差。
东北米粒
《走向共和》是一部难得的近代历史片,以前只是从中学历史书了解过这段历史,记得第一次看是03年左右当时还在上高中,中央1套还是8套放的,晚八点黄金时间,当时只有周六能看一下,看了两集就被吸引了,特别是袁世凯,演的真好,还有孙中山最后的演讲(不过越听越越觉得讽刺现代)当然这是我上大学后从网上下载的未删减版。大明王朝我没看过,头条零星看过几段感觉也不错,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看过无数遍,也很喜欢,但论深意远不及共和,只能当小说看,另外贞观长歌看着也很不错
不做橱窗里的人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麦)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
原贴:安徒生资料
晨风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 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竟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市,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原贴:郭沫若 资料
鲍鱼臭豆腐
走向共和有热血缺智慧,有良知缺深度,有正气缺谋略,就像一个朝气蓬勃、意气奋发的年轻人,适合年轻人看,而其他几部历史剧尤其大明王朝1566,对话玄机太深、背后隐藏的东西太多,思想深度、政治艺术、历史厚度完胜走向共和
Uan辣椒酱
姓名:安徒生
性别:男
国籍:丹麦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丧父,初在店铺学徒,后到剧院当小配角。17岁时受人资助到学校念书,开始发表作品。24岁时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作品开始受到社会重视。其后,曾几度出国旅游,结识各国著名作家、艺术家。其毕生精力主要致力于为"未来的一代"创作童话,总共创作童话168 篇。题材大都从他经历过或目睹过的社会生活中提取,真实地描写了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揭露和讽刺了反动阶级的凶残和愚蠢。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的不朽名篇。
原贴:安徒生资料
不要委屈自己的梦想
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嘛,就没法一起去比较,首先陈道明和斯琴高娃不是在演康熙和孝庄太后,而是在演他们自己的形象,最大的败笔!
一尘一花
按照演绎水平:雍,康,走,大。
按照真实程度:走,大,雍,康。
其中走向共和是绝对神剧,居然对历史教材都定性的历史人物全都还原真实。走向共和就是中国电视剧的圣贤。1566堪称亚圣,你会感到任何人都真的是人。太监,锦衣卫,奸臣都不是坏人,都有人性的一面,很喜欢杨金水。
康雍乾的故事好看,演员精彩。以雍正王朝极佳。
汶猫猫
个人认为:
第一,走向共和;
第二,大明王朝1566;
第三,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只能说部分演员演绎精湛,内容空洞虚幻!
这么排名没有理由
kikocandy
康熙王朝历史剧?孝庄没死就知道自己是孝庄了?还自称孝庄,大明1566和走向共和以及雍正王朝大体来说都不错,就是不喜欢康熙王朝!(当然陈道明老师和斯琴高娃等各多老戏骨演技没得说)
老强
胤夜王朝,胤朝(印象中古代爱用皇姓和吉祥的词来起王朝名字)
男主:(皇族的么)建议用适合男主性格的名字,霸气点的就是宇文,皇甫之类的;斯文点的就是公孙啊司徒一类的
女主:最好也看性格下
后面的名就要跟着姓一起念要好听点的
额,你还是多告诉我些我好帮你
死心眼儿的Jerry
看走向共和时高中袁世凯小站练兵那段好看雍正王朝写改革的难也不错前半段九子夺谪演的真好
honeymoon_
如果没记错,走向共和是从李鸿章吃鱼开篇的。这部剧总体意向是想真实还原历史,去光环、去腹诽,让看惯非黑即白的中国观众有个认识过去的念想。后来停播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历史。
rabbit0204
2007年,一部名为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历史剧与观众们见面,时至今天,这部历史神剧依旧霸占着豆瓣评分的最高纪录——9.5分。那么,这部戏究竟拥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我觉得我们从其主创人员和演员阵容就可以略见一斑。
这部剧的总导演——张黎。
张黎,1957年生于河北,17岁时张黎因为在电影制作厂打工,开始迷恋上电影,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张黎开始有当导演的梦想,之后顺利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一起考进学校的还有张艺谋、陈凯歌。
因为在学校学习的摄影专业,张黎毕业后一直在剧组从事摄影工作。
直到后来,张黎在采访中说,自己看不惯现在电影行业的一些不好的风气,所以决定转型当导演。
说到做到,2003年张黎执导的电影《军人机密》获得十佳导演奖。
之后凭借电影《夜宴》获得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2006年,执导历史题材剧《大明王朝1566》,该剧讲述了嘉靖皇帝与海瑞的故事;9月14日,担任摄像的宫廷悲剧电影《夜宴》上映,凭借该片获得第51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2007年4月,执导人文古装剧《中国往事》,该剧获得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剧大奖,以及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2008年,执导历史战争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该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张黎凭借该剧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剧导演奖。
要说陈宝国的头衔可不算少: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长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
可即使有这么多,陈宝国现在还活跃在演艺一线。
这说起来简单,但多年在娱乐圈里,做到这几点实属不易。
有人称陈宝国为“国宝陈”,主要是指他专业好、人品好、感情专一。
1956年陈宝国出生在北京,虽然在京城中生活,但早年的陈宝国生活得并不富裕。
为了维持生计,年轻的陈宝国在一家工厂里打工。
机械化的工作流程,渐渐磨灭了陈宝国对人生的激情,他自然不愿接受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
因此决定改变处境,谋求新契机。
恰逢此时,中央戏剧学院发表了招生简章,于是陈宝国就抱着好奇心参加报考。
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天生的演员材料,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拿到了录取名额。
1980年,陈宝国参演大渡河,从此走上荧幕,1982年,陈宝国出演《赤橙黄绿青蓝紫》,凭借叛逆青年刘思佳一职,成为第一位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名噪一时。
也是在这一年,陈宝国向相恋8年的女友赵奎娥求婚,二人步入婚姻殿堂,成婚的第二年,便有了爱情结晶,儿子陈月末出生。
在成婚之前,赵奎娥也参演了两部电影《青春似火》、《人到中年》,口碑不错,然而,当有了孩子之后,赵奎娥却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照顾家庭,照顾儿子,好让陈宝国一心忙事业。
赵奎娥再次走上荧幕,已是1986年,这一年,赵奎娥凭借昨夜的月亮提名金鸡最佳女主角,风头甚至盖过陈宝国,陈宝国曾坦言:“我夫人要是出来拍戏,会比我混的好。”。
步入21世纪,一部《大宅门》在2001年横空出世,这部国剧经典在当年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陈宝国在剧中完美诠释了白家少爷白景琦这一复杂的角色,陈宝国的演艺事业也因此而步入了一个新高度。
接下来让陈宝国继续在荧幕中大放异彩是一个个风流千古的帝王形象。
陈国国饰演过十余位帝王,从早期初露锋芒的《武则天》中懦弱文气、暗弱无断的唐高宗李治,到声名鹊起的《汉武大帝》中雄才伟略、气吞山河的一代霸主汉武帝刘彻。
陈宝国在《神鞭》中饰演混混“玻璃花”一角。
这个角色的眼睛被人打坏了,所以一只眼睛是“玻璃花”状。
然而当时的化妆技术没有现代那么高超,还没有美瞳。
为了做出“玻璃花”的效果,陈宝国跟化妆师去纽扣厂拿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纽扣,然后去眼镜厂磨成薄片,放在眼睛里面做出“玻璃花”的效果。
1985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终于拍完了。此时已经在云南片场待了5个月的倪大红,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张光北发了一个电报:“叫上张山、何政军,四川饭店定一桌!”他这么说是有底气的,因为戏拍完之后,谢晋导演给了他700块的片酬,要知道那时候普通月薪才几十块钱。
倪大红这条电报传到中戏82级表演班,同学们都炸锅了:“倪大爷,阔了!”
尽管倪大红这么豪气,但是他的同学们并不想“宰”他,后来决定在张光北家自己烧:何政军负责采购,张山负责抬煤洗菜,张光北的哥哥张光久负责下厨......
1986年,倪大红中戏毕业。
毕业之后的他,因为接到的戏太少,便去了话剧团工作。有时候空闲时间还会去外面跑跑龙套,这一跑就是将近10年时间。
在2006年的时候,经陈建斌介绍,倪大红参演了一部商战剧《乔家大院》。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有经商头脑的人物——孙茂才。
因为这个角色,倪大红开始被观众所熟知。也开始在演艺圈小有名气,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导演的青睐。
随后几年,倪大红又断断续续地出演了不少角色。
同年,又在陈建斌的推荐之下,在著名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饰演了"孙茂才",凭借这个角色的精彩演绎,他一举夺得第3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男配角奖,终于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次年,和陈宝国、黄志忠联袂主演了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当时47岁的倪大红愣是把80岁高龄老态龙钟,却凌厉威严的严嵩演活了,为了这个角色,他每天花3小时化妆,戏里戏外他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人,设计了一套动作,很多朋友还以为倪大红上年纪,真的老年痴呆了。
这部经典之作,至今是国产剧的巅峰,离不开每一位演员的倾情奉献,尤其是倪大红这位戏份极重的角色!
2011年拍摄史诗性巨作《叶落长安》中,51岁的倪大红从不吃中午饭,午饭时间总是端着一杯茶,面壁坐着,也不跟任何人说话。
这种状态中走出来的他,爆发力十分惊人,同一条戏拍三遍,能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他用沉默深沉的演技,将那个父亲对孩子们的爱,都表现在了眼睛里,“他的眼睛永远都是湿润的”。
52岁的倪大红再战荧屏,他凭借电影边境风云中小安父亲一角,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
绿-莜-莜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原贴:郭沫若 资料
南麂土著
《走向共和》没看过,但是如果论历史深度,《大明王朝1566》当属于第一,为什么会选择大明王朝1566呢?五个字:历史代入感,从没看过如此历史代入感强的电视剧,记得刚接触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自己正处于在家养病的阶段,精神状态极差,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偶尔刷到了这部电视剧,逐渐地被里面的人物、剧情、争斗所吸引。电视剧开头的一个雪夜,马上就转移了我的注意力,我好像置身于那个宦官与文官并重的朝代,随意将自己放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好像就是嘉靖皇帝的牵线木偶,似乎每一个文官,每一名宦官,嘉靖皇帝都能看到他们的心思,皆玩弄于股掌之中。哦,还有一部电视剧,叫做《贞观之治》,也是一部极有历史深度的电视剧,
bluesky23
一、以下为电视《大明王朝1566》的时代背景:
陆王学说:王阳明(1472——1529)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这一时期有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物。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要是四选一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大明王朝1566》,因为更接近历史而又保持艺术加工,陈宝国演的帝王更真实。
1.明朝初年因对外贸易,经济繁荣,大获其利,但文官集团为一己私利走上闭关锁国之路,并对内大肆搜刮,搞垮了大明,又以此为传统,调教满清新主子。
2.一个比较常见的解释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一致被确立为中国的正统,但是儒家轻视贸易行为,明朝对海上贸易不感兴趣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
3.即使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当时世界大环境不好,明朝内部党争(不团结)加腐败,也无暇顾及海外事业了。
4.至于历史课本上的倭患只是表象原因。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大争之世事,吾辈当自强。
二、以上四部电视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并不够正本清源,依法治国。我个人更欣赏西北政法大学孙皓晖先生写的小说《大秦帝国》和他编剧的电视大秦帝国之裂变以下为部分内容。
电视的开头鸿篇巨制秦魏少梁之战,
还未开始我就在痛惜魏国中层人才济济,大多却流向了秦国,卫鞅说秦人不怕死,值得敬畏。
秦国大军主帅公父认为栎阳令私减军粮,实为无粮可征,还未按军法处置,栎阳令已活活饿死。秦国七代君王励精图治,才有这纪律严明的队伍。我们做活动推广只要团结一心,何谈不能征服老百姓的心,不能去占领市场。
山西的魏人vs陇西的秦人战争十分激烈,他们身处干旱贫瘠之地,精神可嘉。
公父安排后事,让大儿子表明心迹,写下血书。
第三集秦孝公继位,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六国联合分秦,因为不满庞涓的土地分配,联盟解散,秦候觉得六国私下瓜分秦国土地这是耻辱,让老工匠刻下“国耻”二字,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到字体里面。
秦国求才
招贤馆,秦王让士子走访秦国,做出策论,再做任官的考核。
卫鞅入秦,不接受其他人的引荐,他说要走大道(我入职的时候走了捷径)
边墙芥民
走向共和 着实不错 值得反复观看,但是没有一定历史背景知识很难理解个中深意,第一。 1566开头不错,中段开始略显拖沓。 雍正王朝 开启了历史剧正说之先河,至于康熙王朝 看个热闹就行了
陌简轩
走向共和可排第一,但是后面拍的不好,逻辑混乱,故事也没讲好,不过家国情怀,一代人的无奈都在里面;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可并列第二,雍正王朝是演的真好,尤其是四爷登基以前的斗争,大明是剧本好,在现实中大小单位都能对号入座;康熙王朝跟前三个不是一个级别,没法比,小说非常宏大有气魄要比雍正王朝的小说好,但是电视剧拍出来就是康熙如何的驾驭群臣,群臣天天皇上圣明,缺了很多隐晦的细节,不是道明和斯琴高娃镇着还真不好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非要排,低于汉武大帝;就好像天天看资治通鉴,忽然给你换了寻秦记,换换口味可以,娱乐一下。
明明如月
什么叫“深度”?看了之后,能让人沉思,能让人反思社会,就叫“深度”。所以,拿这四部电视剧相比,我觉得看完后,让人能反思的电视剧排行:《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或许,《康熙王朝》走错了地方。
1、《走向共和》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这部电视被禁过;但即便是后来解禁,好像最后一集,孙中山的演讲也是被删减了的。这部电视剧展现的是从中日甲午海战之前,到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的近代史。
从这部电视剧里面,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晚清到民国的政治演变,当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主要人物。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没有影射,其实谁都不知道,只有看的人心里想到了,那就是。
演员们的演技都相当棒,因为全都是老戏骨,里面没有一位小鲜肉。喜欢近代历史的人,这部电视是绝不能错过的。这部电视的“深度”,细思恐极。
雍正王朝中对官员的展现,令人深思。尤其是追缴户部欠款的那一段,似乎在说什么?人人都在欠国库的钱,有些人把国库的钱借出来,去放高利贷挣钱。每一个官员都借钱,那不借钱的就是清高、不合流。所以连状元程文胜,即便不差钱,也要象征性地从国库借一两银子,就是不让自己在官场被孤立,难道这还不值得深思?
《雍正王朝》所展现的是一个斗争的王朝,每个人都各怀鬼胎。当然,这是根据小说来拍的,有虚构成分。
为什么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深度不如《雍正王朝》,因为《大明王朝》虽然也塑造了正派和反派,但最终要展现的是一个“忠君”理念。反思,反而没有《雍正王朝》多。
当然,《大明王朝》展现得更加细腻,将斗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出来。例如对于江浙一带的“改稻为桑”政策,各方人物悉数登场,使出浑身解数,就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细到每一个人物,这点是优于《雍正王朝》的。
《雍正王朝》就相当于给你一个点,你自己去深思;《大明王朝》是自己将这些点都给你挖掘出来,让你去看。所以,我个人认为《雍正王朝》能够引起反思一些。
这部电视剧主要是展现康熙的文治武功,属于个人传记式的电视剧,“深度”相比上述三部电视剧,都差了好几个档次。连二月河都不满意《康熙王朝》的改编。
因为这部电视剧是要拍成老少适宜的人,各个人群都能看懂这部剧,所以“深度”方面确实有欠缺。当然,这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好看的电视。
33손산
个人觉得《雍正王朝》相对于其他三部而言最耐人寻味,虽然是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而来,里面有很多跟历史不符,毕竟这是一部影视剧,注定有着他的短板,但是大体上还是一部特别优秀的电视剧。
说《雍正王朝》优秀绝对不是瞎说,这部戏里面涉及的人物众多,大大小小不下有上百位演员有台词,而且看《雍正王朝》总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剧中每个人说话办事都十分有深意,都能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不认真欣赏你绝对猜不到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因果关系。
《雍正王朝》是以九子夺嫡为背景,从康熙晚年开始到雍正当了十三年皇帝结束。这段期间康熙的儿子们就没有消停过,而康熙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暗地里默默地为大清江山挑选接班人,他也不想到了阴曹地府见到祖宗没法交代!
这里面故事太多,每一个故事都能阐述一个道理,每一个故事都能体现出人性弱点。这里面有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主仆关系,官民关系,可谓是人间各种伦理关系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电视剧不光要看热闹,还要学会看门道,当然这里不是说演员的演技,而是说从这部剧中能够学到一些东东,这样生活也会少走一些弯路!当然我不是说其他三部戏不好,只不过对比而言,《雍正王朝》是我认为最有深度的电视剧,我看了四五遍了,再看仍然不会厌烦,这就是这部戏的魅力!
摄狼NumberOne
首先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可以直接出局了,剩下两部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两部,大明王朝剧情深度在雍正和康熙之上但是思想层面到不了走向共和,走向共和有深度,但是革命党的想法要符合体制内的价值观,所以感觉被阉割了。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违背书写就是篡改历史,是有罪的。
拿铁小公主
这四部剧各有千秋,但要说深度,无疑还是《大明王朝1566》。
《康熙王朝》是一部借着历史外衣的传奇剧。按着传统的传奇人物的叙事策略,把康熙一生的大事件串联起来,擒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亲征葛尔丹,虚构的人物也是为了让电视剧剧情更加紧凑,塑造了一个传奇的明君。每件事都讲了,但每件事讲的都不深,角度也不新奇,康熙像开了挂一样加持着主角光环无往不利。《汉武大帝》也是这个路子。这样轻松好看的历史剧视是极为优秀的历史敲门砖,还谈不上深度。
《雍正王朝》讲的是反腐,反腐难,反腐是个老大的难题,有借古喻今歌颂改革的味道。这部剧排出了历史剧的水平,雍正直接面临的是和秩序的博弈,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到处都是波诡云谲的潜规则,贪腐、火耗、舞弊、建立军机处,满汉矛盾,这些剧情相比假装历史剧的言情剧就知道有多高明了,敢于直接拍皇帝遇到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手段。
《走向共和》叙述历史的角度让我们耳目一新,站在袁世凯、李鸿章,慈禧这几个在历史上背负骂名的人的角度叙述历史,开阔了人的眼界。如果不喜好历史,看这部剧很没有意思,没有固定的主角,没有完整的事件,叙述角度多变,人物众多,一部晚清群像戏,其史观、史料的把握无愧是优秀的历史剧。
《大明王朝1566》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虚构了“改稻为桑”这一贯穿全剧的国策执行,牵扯出一连串的反腐、治国、驾驭群臣的情节。
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在历经秦汉唐宋,政治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发展极为完备。通过“改稻为桑”这一政策的执行,我们可以看到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全国上下怎么在中央一声令下,像齿轮一样啮合在一起转动起来,他给我们展示了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运作模式。更具有象征意义,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
进一步展开皇权与相权的暗斗,清流与奸臣之间的明争,边防对国家的影响,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对人心的潜移默化,从而看到中央集权的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
奸臣、忠臣也不是简单的一体两面,非黑即白,奸臣何以奸,清流又何以清,不是简单的脸谱化,通过冲突《大明王朝1566》中的人物变的厚重立体起来。严嵩贪污,皇帝不知道吗,为什么不一刀砍了,为什么不用海瑞这样的清官,这本身就是制度上的悖论,这部剧更像个政治预言。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忠臣、奸臣,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商人等,这部剧解释了政治运作的奥秘。
立足于历史,其象征意义和思考的深度远超时代背景。
无敌临工
在四部历史剧里面,最有深度的应当是《大明王朝1566》。其实《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编排和设计,应当是比不上《走向共和》的,但是说到历史深度,还是《大明王朝1566》才够深。
首先是编剧的视野很广,在《大明王朝1566》中,上至嘉靖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有活灵活现的呈现和描述,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比较完整的呈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大明王朝1566》不是一部讲权术的电影,它讲的是人心,讲的是人性。说的是在乱世和不幸当中,人们应当如何生存和生活。
不是说《走向共和》剧情不好,而是在《走向共和》所有的描写过于贴近事实,甚至是深入其中,好像拿着一把手术刀,在一刀刀的剖析社会和人性。靠的太近,细节太足,剧情的张力太足,导致在历史的深度方面,不如《大明王朝1566》。
savory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不是同类的选项
A大明王朝1566 B、雍正王朝 C、走向共和 D、康熙王朝
高山泉水
说实在话,这四部电视连续剧,真正能吸引人,又有深度的两部是《康熙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康熙王朝》从玄烨由小到大到老,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不管是康熙、孝庄太后、鳌拜、吴三桂、索尼、索额图、明珠、苏麻拉姑等等,人物性格鲜明无比,阴险、狡诈、睿智、果断、忠诚等,无论是哪个人,看过一遍电视剧后,都能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许多年过去,只要一谈起该片,对一些主要角色,大家仍能如数家珍,津津乐道。包括本人在内,相信有不少人看过该剧不止一遍。
二是《康熙王朝》对主要角色康熙的刻画,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从玄烨开始,天真活泼、富有爱心、聪明机智,到年少轻狂(如参加科考、逼反吴三桂、捉鳌拜等),到中年稳重沉着、深谋远虑、顾全大局、高屋建瓴(如启用姚启贤收复台湾、平准葛尔等),到老年有点刚愎自用、多疑善变(如将爱妃打入冷宫),到垂暮之年追昔念旧、反思自省(如举办千叟宴、释放冷宫中的妃子等),每一年龄阶段,都性格分明。
三是《大明王朝1566》将一个表面吃斋念佛、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实则玩弄权力平衡之术、表面糊涂、内心明白的皇帝,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重用海瑞,铲除奸臣,装疯卖傻,引君入瓮,让人不胜感慨。对海瑞、严嵩等人物性格的塑造也非常成功,让人直接可以对号入座,认为这人本来就是这样。
总而言之,这两部片子,笔者认为拍得非常成功。
wang晓
大明1566我正在看第二遍,能当教科书了,说这个不好看的,你去看下明朝的历史,明朝的历史很长很多给你推荐个书 明朝那些事 ,看完了再回来评价这部剧,连历史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你能看懂这部剧,就像海瑞给嘉靖上的最后一个奏折说百官都看不懂,哪你就是里面的老百姓,要说你是里面的百官就太他妈抬举你了。
衰仔乐园~
你说的这个深度我姑且认为是政治深度、历史深度,其他维度的我们不谈。
一、政治深度:大明王朝,直观点来说,如果把你放在大明王朝里,活不过一集,其他有可能还能活个十集或一直活下去;
二、历史深度:走向共和,波澜壮阔,对历史的讲述更多从理性角度,颠覆了之前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刻板认知
无忧泥
个人观点,《康熙王朝》应该去掉。
我不否认《康熙王朝》中表演者的演技,只不过,《康熙王朝》更像是一部爽剧,康熙大帝开了天眼一般,纵横捭阖,杀鳌拜、平三藩、平格尔丹、收台湾。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太过拟人化,一人玩弄天下于掌中,这于现实是不符合的。
剩余的三部剧,由于着重点不同,则是各有千秋。
如果论整体质量和深度的话,我会把《大明王朝1566》排第一。如果单论深度的话,我会把《走向共和》排第一。
下面我各用一句话拟做标题,用来总结三部剧。
政治斗争,只有立场,没有好坏▲《大明王朝1566》海报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被称作我国古装剧的巅峰之作。
如果我们以人民为立场看我国的历史剧,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剧多的数不清,编剧却总会按照一个预设的立场,把角色分为好坏两个类别。
只有《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不是这样的,这部剧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是有立场的,他能且只能服从于自己的立场,他本身无所谓好坏。当人民的利益符合他的立场的利益的时候,他就是好的;当人民的利益不符合他的立场的利益的时候,他就会变坏。
整部剧里,唯一半个好人——海瑞,也是站在圣人理想的立场上,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并非是他认为他办的这些事是人民所必须的。
所以,海瑞处处以圣人的教诲和大明律为武器,攻击大明朝不合理的地方。
素有大明中兴之臣的张居正,在要落地改稻为桑这个政策的时候,也是说了一句:干脆让浙江乱起来,浙江乱了,严党这个脓疮也就到了该挤的时候了。
没有任何一部剧像《大明王朝1566》一样如此赤裸裸的讽刺过所谓的清流。
《大明王朝1566》演了46集,处处都在告诉我们,斗争讲的是立场,不是人心好与坏。
在最后一集,编剧更是借嘉靖帝和裕王之口,把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斗争讲的淋漓尽致。
▲《大明王朝1566》剧照
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这个海瑞便不懂得这个道理。
大水漫过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贤与不贤,有时也由不得他们。
什么叫赤裸裸?这就叫赤裸裸!
所有人的存在对于立场来说,都是资源,都是资本,而不是根本。
所谓政治旗号,只是一片遮羞布而已,替他们挡住他们背后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需求,让他们看起来很体面。
勤勤恳恳都救不了的王朝一定不是个好王朝▲《走向共和》海报
很多人开玩笑说,《走向共和》更像是走向鸿章。也有不少人用《走向共和》里的事迹来给清末的一干人等洗白。
更是有人说,这部剧涉及了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便于多说。
我觉得,这些人都没抓住《走向共和》的核心问题。
慈禧、光绪、李鸿章、张之洞、荣禄等人如此勤勤恳恳的救亡图存,如此耗费心血的救亡图存,到最后,依然闹的天怒人怨,人心向背,这种情节,是如何被理解成编剧给他们洗白的?
这明明就是高级黑!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5。
这部剧也存在这种情况,秀出花来的操作都救不了大清朝,那么大清朝一定不是个什么好王朝。
你秀出花来,也救不了中国,孙文一个流亡了半辈子的人却救了中国。你李鸿章、慈禧、张之洞凭什么说你比孙文还厉害,还公忠体国?
这就是编剧的深意了,大清朝的人才都已经被集中到朝廷了,一群人努力也没有结果。努力到无能为力,依然得不到结果,那就越发能够证明,我们更应该走向共和,共和才是人心所向,封建帝制已经走上末路了。
所以,在剧中,李鸿章耗费心机办这个搞那个,看似已经尽心尽力了,除了自己发家致富,对于国家来说,他这一套不管用,那就证明,在中国前途的方向选择上,李鸿章是无能的。
▲《走向共和》剧照
在第一集中,袁世凯给英子写了一副对联:
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
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慨多
这副对联,其实就是清王朝的挽联。
这是一个有悖于时代的王朝,所以这是一个救不回来的王朝,所以,为这个王朝奔走的人,都是被时代抛弃的人。
改革者势必遇到空前的阻力和非议▲《雍正王朝》海报
《雍正王朝》的立意比之于前两部剧,要稍微小一点。
这部剧的重点不在于政治斗争,在于因重新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而引发的政治斗争。
看似落脚点都是政治斗争,但是这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雍正王朝》真正的高潮在八阿哥胤禩借铁帽子王进京议政,为了颠覆雍正的统治重新搞八王议政那里。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颠覆雍正的统治?
因为雍正要剥夺旗人手中的特权,还要整顿吏治,整饬官场和经济,改革税收模式。
作为旗人的代表,这一套改革下来,已经严重伤及了八阿哥他们的利益。
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要废除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
▲《雍正王朝》剧照
八阿哥讲自由民主,比现在的公知们讲自由民主可早多了。
废除雍正的大权,由八个铁帽子王和三位旗主共掌国家大权,顺便废除冲击权贵利益的改革举措。
看起来,这天下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了,而是一群人说了算了,是不是比着以前更民主了?
不是!
因为他们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他们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话。而雍正作为皇帝,还要考虑国家稳定,对利益分配做出调整。
如果当年八王议政成功了,估计现在最厉害的财阀集团是王府井,而不是大洋对岸的华尔街。
这就是由一个人的专制变成了一个集团的专制。
作为改革者的雍正,在改革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也遇到了大量的非议。到最后,甚至有人拿权力来源的合法性来攻击雍正。
雍正除了给大清国攒了不少钱,然后累死,他还得到了什么?
不过是数百年来经久不息的猜测和非议。
写在最后涉及政治的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江湖或者庙堂长盛不衰的问题。
这种现象深刻反应了,政治决策才是真正深刻影响个人生活的因素。
虽然现在我们大讲在个个领域去政治化,但是真等爆发问题,我们依然是不相信经济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
比如学区房房价问题,有人说买不起是因为你穷。
这恰恰不是穷不穷的问题,而是政治力量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如果国家把最好的教育资源统一下放到西部山区,那么西部山区就是我们教育最好的地方。
换句话说,截止今天,美国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突破十万,不可否认,美国是目前全球经济最强的国家,但为什么美国用占全球4.17%的人口贡献了全球新冠死亡28%的人数?
经济强大,没有解决他们的新冠难题,特朗普政府不管,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