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清代文人金圣叹之言,有一定道理。“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民间俗语,有无道理,分析便知。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学生课外读物。
那为什么民间对四大名著有男女老少选读之别呢?我们一起分析下,仅供参考,敬请指导。
一: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在我国历史上评价颇高。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文人长篇小说,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明清时期还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魏蜀吴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尖锐矛盾转化,又概括了这一时代恢弘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可歌可泣及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
既然这一时代矛盾尖锐、群雄割据,那么便会发生激烈的政Z与军事斗争,而斗争终究是残酷血腥的,而又需要权谋与智慧的,否则何以三国鼎力?
因此,与其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残酷的斗争史,不如说它是一部权谋的巅峰之作。
比如在书中,曹操雄才大略、凶残奸诈;司马懿工于心计、老谋深算;诸葛亮智谋双全、忠心事主又神机妙算;孙权胆识过人不乏“仲谋”之才,等等。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并以蜀汉为中心来写的,把刘备当成“仁”的化身,把诸葛亮当作“智”的化身,对诸葛亮的计谋着墨最多。
单就诸葛亮的计谋就有: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智辱仲达、火烧赤壁、三气周瑜、隆中对、反间计、七出祁山、反间计、以逸待劳、连环计、暗渡陈仓、远交近攻等好几十个。
还有曹操、司马懿、周瑜等的智谋不胜枚举。
那么回到题目,为何“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里充满了太多的权术与谋略。老年人活了一辈子,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问题圆融通达,没必要再学什么权谋之术了。如果再将三国谋略用于生活中,必会增加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此老而不死为贼,就很麻烦了。
如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叹息。他胸怀经天纬地之志,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心辅佐刘氏,成就汉家天下,但却壮志未酬,令人喟叹,而老人家更可能因此伤感,影响身心健康。
小时候,爷爷跟我讲他就没读过三国,但他用人生经历告诉我很多做人做事的智慧,我不到10岁就很爱看三国,还经常和父亲讨论里面人物所使用的权谋。
因此,老不读三国有一定道理,但凡事不能绝对,毕竟经典文学作品大家都想读,要因人而异。
二: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以及后来接受宋代朝廷招安再为之征战直至最后消亡的恢弘壮大的故事。
显然,水浒的主线就是宋江带领好汉起义、发展到失败的过程,虽然体现了勇于反抗的精神,却也充满了义气、叛乱与不服管束的人物个性。
现在的年轻人心性高,有血性,年轻气盛,还很叛逆,如果读了书里好汉事迹并模仿,更容易心生叛逆、难以管束,动不动“该出手时就出手”,那父母该情何以堪?
小时候我们村就有一少年,很崇拜梁山好汉,还和小伙伴商量偷家里钱去学武功,说要当好汉除暴安良,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才断了当江湖侠士的念想。
不可否认,《水浒传》对青少年有一定影响,感觉那时看水浒时满大街都是少年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声,孩子们也常以“好汉”自居。
当然,如果把文学与现实分开,就不致陷入虚拟世界而忘乎所以。但青少年社会经验少,判断是非观念弱,少看此类书籍也是好的,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
三: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类的长篇神魔小说,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最后成五圣的故事。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男不看西游”,难不成佛教教人禁人欲,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物影响,从而只顾翻山越岭、一路奔波,而忘记欣赏路沿途的风景了?
或者说是书中美貌的妖精太多,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身边美女的诱惑,从而忘记了人生奋斗目标,沉溺在温柔乡里难以自拔、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了?
还有人说西游主张男子通过“外创”而获得成果的,而民间传统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这两种观念是完全相悖的,因而说“男不看西游”。
但不管怎样,“男不看西游”说法还是比较牵强。毕竟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最终都获得了很大收获,如此励志的人物故事对男女都是一种激励。
四:女不看红楼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出的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的人性美、悲剧美与古代社会百相的史诗性巨著。
曹公将贾宝玉与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诗化且真实的大观园里来展示女性悲美的人生命运,里面女子如贾家元迎探息四春、林黛玉、薛宝钗、鸳鸯、司棋、晴雯等人在封建伦理关系下,结局何其悲惨?
因此,《红楼梦》虽然是一场女性的赞歌,但更是一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挽歌,它将女性的悲美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热泪涟涟。
《红楼梦》也是一场情殇之梦。黛玉容貌绝世,兼旷世之才,与宝玉真心相爱,她勇于捍卫自已的爱情,但终究与心爱之人阴阳两隔,有情人难成眷属!情僧录里情根夙愿、风月宝鉴等无一不充满着“爱情之殇”。
《红楼梦》还是一场青春消逝之梦。曹公流落北京荒郊时,忆起了少年时家中的那些女儿,认为她们才气超过自已,意在为她们著书立传。但晴雯、司棋、鸳鸯等人的青春被掠夺被侵蚀,她们被消逝的青春对曹公而言不也“南柯一梦”?
《红楼梦》更是一场朱门繁华之梦、人生之梦,繁华落幕终成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都是一门朱紫、艳绝一时的豪门贵族,但不管多么鼎盛,最终都败落了,繁华过后一场空!人生繁华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最终,回归《红楼梦》主旨:一切都是梦!
所有人生中繁华、青春、爱情等在终极灿烂之后,归于了一场梦,繁华如梦,青春如梦,爱情如梦。什么儿女情长,什么高官厚䘵,什么绚丽青春,都只不过是一场梦!
《红楼梦》如此悲美与凄惨,任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扼腕叹息。而女人心思细腻,生性柔弱,再读《红楼梦》,则更容易受其悲情与巨大落差影响,从而心性大变。
之前听说有一位女子因为读《红楼梦》太过沉迷于书中人物,竟然变得神经兮兮的,把自已的亲哥哥叫成“宝玉”,她的父母吓坏了,赶紧找了心理医生,后来才变得正常起来。
不可否认,读了《红楼梦》后多少会受到书中人物的感染,但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要我们把艺术与现实区别开来对待,切不可沉溺其中,令自已难以自拔。
写在最后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中前两句是金圣叹之言,后两句是民间新编俗语,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凡事不能绝对,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因人而异。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的经典之作,里面有很多精华部分,至于糟粕我们自然要摒弃毕竟时代不同,观念也要更新,正确科学对待名著才是明智之举。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