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抱朴子《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道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雌一玉检五老宝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上清大洞真经老君音诵诫经录图真经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
道家小说
[其它]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
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穿越诸天万界,在缓缓的穿越途中领略道的真意.射雕世界里,他用排云掌与洪七公对决;大唐世界中,他于战神殿悟道,风云中,雄霸是他的得意弟子,仙剑一世界,他跟拜月论道,诛仙里,他开坛讲...
vivi5000
小眼镜猴
在古代记载的神仙典籍中记载了神仙的五个层次,分别是天仙、神仙、人仙、地仙、鬼仙,天仙和神仙这个层次就是我们说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仙人,鬼仙之前我们说到过,属于神仙的最下品,只剩下人仙和地仙了。
在说人仙和地仙的区别之前,我们先要看一下这两类仙人的特点,比如说人仙,人仙是仙人的中等层次,虽然是中等层次,但是飞升不了天界,只能留在凡界,地仙的特点其实也是如此,地仙也是无法飞升天界,只能留在凡界,在记载中的人仙是这么描写的:“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大体的含义就是虽然一直都在修炼,但是却没有悟得大道,所以称为人仙,其实这么看来人仙是有很多的,很多道观里的百岁道人其实都像是人仙。
而地仙就不相同了,地仙是道教认为住在人间的仙人,也被称为遍知真人,地仙和人仙一样,是没有任何法术的,关于仙人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描写,在这两个等级上都是不存在的,不是说太高级的法术不会,地仙和人仙是不会任何法术的,但是符箓一类的还是会一些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虽然属于神仙体系中,但是与神仙和天仙的差别很大,地仙和人仙的特性上看起来有些相同,其实中间也是一个分水岭。
地仙属于神仙体系的中等层次,常常被人称为住在人间的仙人,与人仙相比差别很大,按照排序来看,地仙是大于人仙的,地仙虽然也是不会什么法术,但是寿命却是特别的长,我们说的法术和典籍里记载的法术是不一样的,像如腾云驾雾是需要一些天地灵气的,因为地仙和人仙不具备,所以不会施展;人仙和地仙差别就很大了,唯一的特点就是两点安享百年和百病不生,与我们知道的神仙相差甚大。
这么一听的话其实近代的“人仙”是有很多的,听说有很多道观的老道士都是年近百岁而百病不生,这个相信大家也听过很多,但是地仙就听说的比较少了,所以说人仙和地仙是一个分水岭,人仙、地仙和神仙这个层次也是一个分水岭,每一个层次都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体系还是挺奇妙的。
ChESsyZ斯倩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晓晓啾啊啾
金庸小说的道家门派有一些还是有渊源的,例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的全真教与《倚天屠龙记》的武当派就有渊源。按照新修版,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九阳神功的创始人斗酒神僧曾经打赌,后来斗酒神僧融合佛道之长,参考了九阴真经创出了九阳神功。而九阳神功随后又经过觉远大师,传给了张三丰。张三丰以此为基础,创出武当九阳功,建立武当派。另外,张三丰早年曾得到郭靖的女儿——郭襄的帮助,打败了何足道。而郭靖又学习过全真教的武功。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当派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张三丰本人更是深受道法的影响,例如全真教有天罡北斗阵,而武当派有真武七截阵,都参考了紫微斗数。至于笑傲江湖和侠客行里的武当派,又继承了张三丰时期的武当派。
天天 Kyle
金庸小说里最出名的几个道家门派:逍遥派、全真教、武当派(实打实的道家门派),华山派、嵩山派(与道家有关)。
逍遥派:出自《天龙八部》,与其他几个道家门派没什么联系,但逍遥派大弟子天山童姥的灵鹫宫下属“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有个“玄冥岛”,不知与《倚天屠龙记》“玄冥二老”有没有关系。
全真教:出自《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神通”王重阳所创。在射雕、神雕中为天下第一大派。
武当派:出自《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等,张三丰所创。
武当派和全真教的联系——新修版王重阳获得《九阴真经》后,输给了“斗酒僧”,斗酒僧借阅《九阴真经》后,有感于《九阴》阴气太重,自创九阳真经留于少林寺藏经阁《楞伽经》中,后被觉远和尚所得。觉远和尚临死时复述九阳真经,张三丰在场并根据自己记得的部分创武当九阳功,为张三丰开创武当基业打下基础。
华山派:出自《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所创。为《倚天》中六大派之一,《笑傲》中五岳剑派之一。
华山派与全真教的联系——创派人为全真七子之一,可说是全真教开枝散叶的传承之一。且创派人郝大通面色发紫,不知与紫霞神功有没有联系。
嵩山派:出自《笑傲江湖》,与华山派同为五岳剑派之一。五岳并派大会一章曾提到,“嵩山派和少林派虽然都在嵩山,但嵩山派并不是佛家传承,其功夫更合道家一脉”。
以上全部为本人自己打的,不是拷贝,希望采纳。
ぃ☆飄マぇ浮
没有什么关联。道家本来就是一个在中国很兴盛的文化现象,到处都有。
要说有的话,峨眉派(算道家吗?)是郭襄(郭靖的女儿)创立。
神雕中的道家是由射雕中的王重阳创立。
望采纳。
jiangluck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下是写作方法: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danshot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360问答
谁知道道教的地仙正神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
土地公公 -----福德正神 ,城隍 ,五道将军, 黑老太太 ,
地仙是道教认为住在人间的仙人。地仙也称为遍知真人。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神仙分为两类:先天神、人修仙。
神仙分为两类:
①、先天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②、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鬼仙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古今佛徒正致力于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鬼仙乃五仙最下品。
人仙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 得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为陆地游闲之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中乘。
神仙 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神仙悟得大道,登上大罗天,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神通广大,又被称为大罗神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上乘。
天仙 由于神仙厌居三岛,传道人间,道上有功,人间有行,与造物同参,经万古而不朽,及其一旦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乃为五仙仙品中之无上上乘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N8一OO
在金庸小说里佛家武学以少林为宗,达摩老祖是第一人,典型绝技包括易筋经、72绝技等,九阳神功、六脉神剑貌似也算出自佛门。道家武学门派众多,其中逍遥派算式比较特殊的一支,典型绝技包括北冥神功(吸星大法)、凌波微步,威力奇特流传教长(从宋朝到清朝),其他有如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等等。代表人物:逍遥派无崖子、全真教王重阳、武当张三丰。另外西域武学也是比较特殊的一支,明教的人大都善于此道,乾坤大挪移可能就出自域外。小说里人物常说少林武学是天下武学之祖,但事实上,且不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道教就已经在中国存在了几百年,练武的很多基本理论其实都是出自道家学说。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被你采纳,谢谢。
史大哥
小可疼
古拉小怪怪
说西游记是一本道家修炼的书是错误的。西游记作者的确是很佩服敬仰自然之道无为道佛文化的,是很赞成袁天罡《推背图》对未来人类技术发展预测推演的,而反对的正是不能促进孕育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提高的儒学文化和强调修炼祈福的假道佛文化。西游记中孙悟空要打妖捉妖降服的妖怪就是这些文化从各个层面的形容;西游记要取的真经就是道佛真骨。探索未知自然之道,进而道生一,也即实现人类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就是道佛真骨,就是真正的人(真人),就是直立盘旋而腾飞的中华龙(区别于卧龙,卧龙只是爬行草蟒。)。这就是西游记中的各种妖怪爱吃唐僧肉,以为吃了唐僧肉就会长生不老的原因,原因就是各种妖怪只懂皮肉情感而不懂不知道佛及真人骨,“白骨精”就是指错白不懂骨。只有“人骨”,也即只有探索创新科学技术制造技术的文化才是“人骨”“佛骨”,才是长生不老永恒的真经。
truetruesa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西游记,小时候都读过,有人说这是一本道家修炼的书,你怎么看?
这个说法还真不能说没有道理。比如孙悟空就是心猿,猪八戒就是欲猪(木母),沙和尚就是沙僧(这里有另解),白龙马就是玉龙(这里也有另解)。西游记不是到了吴承恩那里才有的,但是是吴老先生创作和整理了。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真实的唐朝和尚玄奘法师西游天竺国的经历和故事传说。这部古典神幻小说有非常多的版本,比较流行的就有十三种之多。这之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从唐朝到明清。
比如西游释厄传、西游证道书等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在说明这是一本修炼的书,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那么它到底是不是一本修真的书籍呢?我的答案:套用一句名言“也是,也不是。”在对的人眼里,就是;在不对的人眼里,就不是。
什么事情都看缘分,那么多苹果落地,砸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就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道法自然,悟道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谓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否则就是真人现身,我们也未必能见,如同布袋和尚说的:“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俱不识。”所以《西游记》里必然有着各种道理和秘密,正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眼中所看见的《西游记》不同。儿童看着是正义战胜邪恶,孙悟空打妖怪;青年人看重各种法力无边神仙和仙女乃至妖女或者帅哥儿;老年人看重的也许就是伦理纲常甚至温馨回忆;而文学家看重的是它的想像力和文辞语言的驾驭力;宗教家看重的是它里面的宗教哲理和信、愿、行、功。。。。。。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西游记何妨也有一千一万甚至更多的面貌呢?那哪一面不是弥勒,那哪一侧不是观音,那哪一相不是三清道祖?关键是看读书的人。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原创不易,期待大家的完阅、关注、转发、评论,谢谢!想看作者更多的文章请点击@晨曦小荷。
山南21B
《西游记》能够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每个人读它,得到的感受不同。小孩子喜欢它的神话色彩,成年人喜欢他的故事曲折。文学爱好者喜欢它的文字优美。信奉道教的从中读到了道家的修练方法和功用。信佛的从中读到了佛法的广大无边及神通妙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看角度不同,得到的看法也不同。
中国文化发展到后期,儒释道互相掺杂互相借鉴。渐有相合之意。作者吴承恩受中国文化的长期浸染,作品中包含了儒释道种种因素,是自然而然的事。
《西游记》中第二章中,菩提祖师初给悟空的口诀,即是道家修练法门。抄录如下: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休泄露,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上面这首隐晦的诗歌,正是道家性命双修的中心思想,弄通了修到了,自然达到了道家的最高追求。
本来菩提祖师是佛教人物,怎么会吟出道教的修法?这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对作者的影响。
当然,一部《西游记》中关于佛教的修法就更多了,洋洋洒洒存在于每一回中。
比如第一回悟空去找菩提祖师,路人告诉他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不就是我们的心嘛,斜月三星洞暗指人的眼晴,鼻子,和嘴巴。这里就告诉我们修行佛法不用远求,只在此心处用功。佛性不在别处,就在面门处放光。
悟空是猿,白龙是马。正是指人的心猿意马,难以安静。这才需要唐僧的节制,需要生活的九九八十一难磨砺。心才会对境不动,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八戒是指人的欲望,须时时用律去戒。沙僧挑担是人的坚持之心,跟着唐僧,坚持下去,会终得正果。
一部《西游记》,前后一百回。你想修道还是想学佛,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慢慢寻,慢慢悟。总有你想要的东西。
大草君么么哒
西游记是讲述唐僧师徒四个一起取经的艰难历程,表面上宣扬佛教的佛法无边,与人相处以行善为本,教育与引导民间是德行与善行而行于世上,不能作恶,不能有恶的观念等等这些佛教中的教义。但实质上是宣传道义与佛法的融合贯通,即道家思想中的万事万物发展都必须遵训的道与佛法中的善性的相融合。是为古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是教育百姓遵守人间的大道,遵守法律的规范,以善而行天下,以忍为做人的标准。
说西游记是一本道家修炼的书,是不全面的观点,是对西游记没有深刻认识的看法。作者吴承恩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是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发泄。通过孙悟空的行为证明这一点,不满意统冶者的做法,这是这部书的出发点。但也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另一种想法通过小说向社会民众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做人要有善行,不要有恶行,要有适度的反抗精神,不能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恰恰是道家所提倡的相吻合,因此有人说西游记是道家修炼的书的原因所在。
文文
文 | 读书君
《西游记》这部小说大家都熟悉不过,一般人看这部小说,看的是西游鬼怪,二般人看的是西游故事,“三般人”看的是西游背后真真假假的各种玄秘。
从表面上看,《西游记》就是一部群魔乱舞的神话小说,各种妖魔鬼怪粉墨登场,其飞天遁地、吃人喝血的场景描写,的确与大多数小说与众不同。
不过,也有人认为,《西游记》其实是一本佛道宗教的小说。
《西游记》到底是不是一本道家修炼的书?
关于这个问题,读书君特意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说法众说纷纭。
总结起来说,有两个比较“两极分化”的观点,值得探讨一下。
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佛道修炼的书籍。原因有几点:
首先,其实《西游记》有许多个版本,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南京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初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
还有另一个流传过程中的重要版本之一:西游证道书,初刊于康熙二年(1663)。而这其中的编者汪象旭、黄太鸿可以说是“道教中人”,对道教比较倾心。为此,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作品就免不了会被打上“道学”观念。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以上说到的这几本书,基本上都是从得道、修炼等方面去讲解的。所以,自然就有了《西游记》是修道书的说法。
其次,光看小说的故事,也能大体看出这其中的佛道内容。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小说写的是关于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取经”、“取经”,就是求取佛经的意思。
当然,除了佛,还有道。在《西游记》小说中,还写到了各种重量级的人物,比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如来等。这可以说是小说中的“三大集团势力”。这“三大集团势力”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派别。
太上老君无疑就是道教的典型代表,玉皇大帝则是儒教的典型代表,而如来则是佛教的代表。小说故事里的这些人物,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佛道文化。
下面,我们具体聊聊小说中的道教文化。
首先,《西游记》中构建的神仙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层,天堂、地府、人间,而这当中的神仙大多都是道教中的人物。
比如先说说太上老君,这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我们经常说的老子,基本和他是自成一派,都是道家人物。
道教成立之后,神仙逐渐有了一个体系概念。南北朝时期道教宗师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对神仙做出了一个排位。
在神仙体系排行中,玉帝属于最高地位,三清尊神都要听他的,即便是佛祖也要听其传唤。
比如小说的第七回,写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之下,玉帝要去拜谢,是这样写的:“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佛祖闻言,回首瞻仰。
而太上老君被划分到第四等级。
再次,道教追求生命的永恒,逍遥自在是理想追求。为此,在道教的理论体系中,经常能看到“长生”、“不死”等概念。
所以,书中才有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等这样的时间概念。所以,才有了吃唐僧能长生不老等说法,以至于一大批的妖魔鬼怪都想着吃唐僧肉,达到“与天共齐”长生不老的目的。
说到这里,顺带引申出另一个人物,庄子。
读过庄子作品的人都知道,庄子就是这类道文化理念的分派“正规军”,庄子塑造的神仙形象便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的,可以御风而行,可以不吃五谷杂粮,丝毫不用担心生死问题,寄情于天地万物之间,逍遥自在遨游。
《庄子》成玄英疏中说:“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彭祖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这是道教神仙体系的一员,话说他活了800年。当然,到底是活了几年也无从考证,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以长寿出名,被视为中国历史第一长寿之人,还留下了著名的养生著作彭祖经。
当年,孔夫子就曾推崇过他,庄子、荀子等人也曾在论述中提到过他,《史记》对他也有过记载。
虽然彭祖只活了800年,未能长生不老,但是他在长生不死的追求上,却起到了“范例”作用。以至于到了战国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信仰或追求长生不老的方仙道人,比如最出名和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
《西游记》小说中,也正是受这种长生不老的道教观念的影响,使得唐僧取经的路上,变得更加艰难险阻,各路妖怪都想着路上“截胡”唐僧。
除了妖怪们想着长生不死,连小说的主角人物之孙悟空,似乎也同样受此观念影响。
比如孙悟空在出世后不久,到菩提祖师跟前拜师求艺,两人的对话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不青色!不自色!”
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可见,这小说中的人物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有多重。而这些也反过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说的作者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其实也是受到道教思想影响的,所以说它是一部道家修炼的书,也不为过。
不过,对于这个观点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观点2:有人认为,这是瞎扯,吴承恩写《西游记》,讲得单纯的就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完全谈不上道教修炼。
比如小说中对太上老君和如来的描写,基本上就是出于情节的需要,而描写的,和所谓的佛道修炼等完全没有关系。
在《西游记》小说中,太上老君和如来两人,直接正面出现的描写并不多。不过,也有少数的几次。比如一次是在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引来众仙“追捕”的场景下。
孙悟空逃回花果山,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前去捉拿,合以其他的神仙一块“围捕”。纵然如此,也终究没有把孙悟空拿下。最后,太上老君“出马”帮助二郎神,才抓住了孙悟空。
然后,孙悟空就被投进了炼丹炉里焚烧,众仙希望能够将这个“祸害精”彻底烧毁消灭。
然而,令众仙没有想到的是,孙悟空不但没有被烧死,反而因为吞服了仙丹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更让太上老君感到难堪要找“地缝”的是,孙悟空从炼丹炉里跳出来时,还把炼丹炉给蹬翻了,还将老头儿推翻在地。吓得玉帝急召如来佛祖救驾。
之后,如来和太上老君在庆贺大会上同时出现,不过当时的太上老君,基本上就是相当于一个“路人”角色,存在感不强。所以,这基本就没有所谓的道教修炼,完全可以说不过是为了情节需要而设计出现的。
另外,鲁迅在评价《红楼梦》时,有一句经典的名言说得比较好: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
对于《西游记》其实也不过如此,你想的是什么,你认为的就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一本佛道书,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小说。到底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认知和看法。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等那几位作者,其思想因为深受道文化影响,所以在对《西游记》小说进行“解读”时,基本上都是从得道等来解释。
当然,有这样的想法,还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这些编者,处在中国的古代旧社会时期,当时社会的佛道等思想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而随着五四运动之后,反封建等民主思潮的兴起,这种旧观念也渐渐被新时代的自由、民主思想所取代。为此,曾经的那些大家,如鲁迅、胡适等人皆将《西游记》当成是娱乐的故事类的小说类型,而非是修道小说。
03 读书君说从个人的角度上看,读书君更认同后者的观点。个人觉得,这其实就是一本纯粹的故事小说,跟所谓的修道真没有一点儿关系。作者在小说中糅合了诸多的佛道等内容,其实无非就是天马行空的脚本背景需要,这种创作手法其实不仅在《西游记》中有所体现,在古代的诸多神话小说中均能找到这样的身影。
参考资料:
张晓茹,《西游记》与传统道教中神仙形象的异同研究
孟潇,黄梦娜,略论《西游记》中的道教神仙思想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鈊
西游记应该属于佛家修行方面的书,里面也包含了一些道家思想和文化,挺好的,非常完美。
记得有一个典故说:当时很多道士读了西游记之后,纷纷放弃道士身份而出家做了比丘僧。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看到,西游记属于佛家修行的书。
媚媚游天下
小说作者通过西游记。反应当时社会的黑暗,虚拟了一个天宫和下界。主人公,就是师徒4人,孙悟空是主角。反映他们师徒4人在向西天取经的路途中所见所闻,民不聊生,恶人做崇,使得百姓生活凄惨。却没人问津。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怪作乱。予以惩治,师徒意见不统一,怕妖怪缠身,误了西天取经的大事。三番五次的阻挠,甚至对悟空进行训诫。并没有能阻止悟空对邪恶的惩治决心。甚致上天宫告状。他的正义举动,惊动了天庭。每次他捉妖的时候总有天庭里的大神小神下来求情,言之:悟空:手下留情!这是他的什么什么,妖怪原来与其有关,只因疏忽管教,下界作乱,带他回去训教。说完就把妖怪收走了。之后人们无所知。说明一个问题,有能力的人想管,管不了。没能力的人苦苦受煎熬。造灾生乱的神器,则法外逍遥。
疯行天下
你的提问是胡说八道了?西游记是一部非常浪漫的神话故事书。吴承恩是当时明朝没落的大秀才,小说家,他多次落考后在家闭门著书。他著西游记发泄了他对社会和朝庭的不满。根本说不上是道家修炼之书的说法,你是在胡扯???
Jill.NI
new_play
豆丁妈妈
无为。潇洒。风度翩翩。
道无形,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了,道家是真正的护法,保佑中华文明的延续。儒家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了,大一统思想仍可以防止国家的分裂。佛家是未来文明,太仁慈,太委屈了,太信任了,没有抵抗力,很容易招致蛮族的伤害。道家一直默默保护着中华传统文明。表面看道家最衰,实际中国人是天生的道家,天选之民。勤劳、韧性、聪明、进取、明理、温和、不适合做奴隶。虽然曾经愚昧,但是学习能力强,没有阻力发展也快。心是佛,道是骨,儒为表。
明太鱼1122
道家如同儒家、墨家、法家等一样,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它最核心、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而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又被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
道家,当然以“道”为核心,可以说,“道”就是道教思想的一切。道家认为,“道”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虽然它难以捉摸,甚至无法认知,但是,它却是万物之存在及其变化的依据和普遍法则。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道”,这也是道家对宇宙起源的最根本的论述。既然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变化,皆有其规律,所以,人们只要安心地顺从规律就好了,于是,道家思想的要义就有了,那就是——无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道教与道家的渊源很深,但是,道教与道家之间,绝不能画等号,所以,当我们谈论道家的时候,一般是不谈论神仙的,我们只需谈论“无为”这两个字,也就足够了。
道法自然,大道无为!
viki瑞
我们认识 道 这个概念大多来自于《道德经》,道德经,是出自春秋时期 老子 之手,后来有人用他的学说创建道教,老子被道教尊为道教始祖,可以说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所写的《道德经》内容涵盖众多,里面有老子的天地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道德经》涉及到修身,治国,用兵,告诉人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道德经》核心思想就是无为,道法自然,告诉人们处事要符合大道,顺应自然,符合大道就会过得从容,洒脱,顺应自已本心方能自在无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而为,就是佛度有缘人,不强求,懂得合适就好,道法自然,就是懂得顺应时势而为,不逆大势,能屈能伸,能高能低,上善若水,就水一样遇弯则弯,遇圆则圆,遇到什么事用什么办法,他好像和谁都聊得来,人家都不讨厌他,他的言行就像水流遍大地一样,影响着人们,水好像什么也没做就这样自然流淌,却滋润了整个大地,圣人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生活,他们的言行却悄然改变着人们。
格尔燕依
是善,忍,仁。
老子在《道德经》说过,“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器长”。
慈,慈爱,如同母亲对孩子的一种爱,无论多么困难还是恐怖的事,只要对自己的孩子不利,母亲都会无惧对抗。俭,节俭,节约,只有节约才能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不敢为天下先,不做第一,故无失,他人之失,我反省之,故可为天下器的向导。
人身亦器也。承载灵魂之用。
丁咕咕
道家思想有一个形成、并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早期哲学思辨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到后来(唐宋以后)形成的各种道家宗教派别,宣扬久视长生,消极避世的理论,但他们几乎又无一例外的尊老子(太上老君)为先祖,《老子》也被奉为道家经典。因为老子、庄子宣扬的东西,正好与后世“方外之人”追求长生不老、逍遥自在的修道理念契合,很适合做他们的理论指导。
黄崇凯kyle
道家思想就是顺其自然,依道而行。当“道”成为道家或者道教的时候,已经受制于人为的思想限制。“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人类发现了这个东西,来学习,就成了一家之言,或者教化众生了。这样就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形成了自己和自己玩的思想游戏了,已经失“道”。
《道德经》仅仅是阐述了“道”的表象,道是不可描述的,不可得,只可意会,见其一端,饮其一瓢。大道至简,无处不在,你我一念之间都是道,所谓须弥芥子,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当后世其人去学道修道的时候,已是作茧自缚,迷人惑语,背道而驰。所谓道家思想都是庸人自扰,真正得道的人已是无道而道无处不在。
至于德,失道而后才有德,这也是《道德经》里的话。德最多只是依道而行,德并没有好坏之分,后世以为有德其实都是人心造作。一阴一阳谓之道,依阴阳而为即是德,其实每个人都在阴阳之中,本来就是有德的。但是人的刻意宣扬就已经失德了。世间人心谁能安静放空则道无处不在,“致虚极,守静笃”非志士无以到达。
《道德经》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谓人可得道,但人心不足则失道,为道所制。世道人心,多是逆道而行,这就是人世纷纭,永无止境。
道家佛法之类无需学,明白自心即是道。
夕&雾
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繼續挖潛。
歸根結底: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等主張,對中醫養生保健有很大影響和促進。1、清靜無為清靜,在這裏主要指的是心神寧靜;無為指的是不輕舉妄動。具體地說,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欲”。這種清靜無為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貴柔、返樸歸真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3、形神兼養莊子養生宣導去物欲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宣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之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pianoso
道家思想很博大,可以归为五类:
一、道,这个道指的是修行。奔着成仙去的。
二、易,易学。
三、武,道家武术。其中的内家功是和修行结合的。
四、奇,奇门遁甲。三国时的左慈擅长这个。
五、医,道家医学。
可以说道家思想和应用覆盖面很广,感觉儒家和佛家教育世人思想品德提升较多。而道家直接讲个人修行,认为思想品德是前提,无须多讲。
历史上治乱时期的转折点,道家高人会出山。像刘邦身边的张良,汉武帝身边的东方朔,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等。
另外,历史上的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等,也都是道家修行人士。
道家对中国历史、老百姓生活的渗透无声无息。
beezz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与自然,但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道”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道家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核心思想是“道”,要求个人生长和社会发展都要遵循这个“道”,致下、清虚、清静、无为,都是“道”的品质,都是需要做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虚无、自然、柔弱、不争、素朴、长生久视、度人无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说偏重于尊崇自然,让事情自然发展,不去过多地干预。道家代表人物是创始人老子,老子讲“无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庄子,庄子讲“逍遥”。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要义:修德筑道、修身养性、顺其自然、反本回源、修本心、得自我。道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德、善、平等、公正、自由。
拉姆多大姨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所著作的《道德经》则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因此,道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须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管理者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这样的概念。所以说难易相承,高下相倾,又说福为祸所倚,祸为福所伏等等。
老子在所著《道德经》上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有作为的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这一思想,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
道家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千古流传、神不可测的魅力,并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足以证明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奥精微。正如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所总结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棒棒冰
曾有外国学者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烂掉了深根的大树;西方哲学家也说过:中国没有哲学,但老子的道家思想除外。
不难理解,道家思想是世界上被唯一公认的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5000年后的今天 ,它仍 是我们修身,治国,齐天下的不二法宝。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混淆一起。道家指的是先秦列国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传说在轩辕黄帝时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我们公认的就是老子《道德经》中阐释的道家思想。
道教是一种神仙宗教,它虽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一些因素,但它有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和仪 式;道教有所谓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理论,已成为一大宗教活动。但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是没有这些的,甚至更多人认为与老子的自然之道是相悖逆的。
道家思想的要义和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初始和本源,也是万事万物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规律。“道法自然”就是道的特点。老子把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称为“ 有为”,相反,把顺应自然规律的人类行为称为“无为”;“无为而治”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地去做。
因为“道”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有虚有实,又没有边界的,所以它包容万物,也是很深奥 的,但老子在《道德经》中却用简单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讲解的形象生动。所以要想深入理解道家思想,就得从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开始。
从今周起,金豆V视将从《道德经》81章中第一章开始,每天以视频解读的方式学习道德 经,真心期望能和有同好的网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心得!金豆欢迎你的到来!
珊瑚很幸福
无生有,有化无。生的环境原因,死的环境条件。积极的态度查找长寿生命奥密。揭开生命功程学的盖子,汇总出的良方法门。接受不接受是各人的造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之为之吧。
我多次说过,老子,尹喜二人的去向,就是道德经的指向。求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不要看涉及面很广,因真理是通用的。用通俗的理论来证实道的作用。道的状态。道的定向常恒,知常容,不知常妄作凶。道的存在。道的伟大。道只是名字也,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似为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大大,微微微,说大无限,说小无内,早已不道,晚矣妄想,不早不晚,中庸点上。道不远物,物远道而亡。无物不包藏才是道的本原。
anitamcc
道家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的自然规律
二、人类社会管理学
三、人生哲学
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
关于天体演化及万物生成,老子的《道德经》是这样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老子说的道,显然是指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世界,即宇宙间什么也没有,这种状态应该就是古人说的“无极“,而孔子在易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太极应是指无极,因为,由陈抟所传于后世的太极图,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两仪图。“道生一”之“一“字,就是道或无极〈整个宇宙所呈现的混沌状态〉经过曼长的演化过程〈自然界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最初生成了阴水<能量或冷能>,同时,在另一区域同样经过连续不断的演化衰变〈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阴能量〈冷能〉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形了与冷〈阴〉能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能量,这种阳能量就是热能量,这就老子的"一生二”。冷或阴〈一〉与热或阳〈二〉两种能量在一定的区域內,相互作用,就一定会形成对流,这两种截然不同对流能量,我们称其为正、负能量流〈也可叫作阴阳能量流〉。当正负两种不同的能量流在相遇的瞬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必然会形成旋涡,若这两种对流能流所产生的力相等,那么这个旋涡就应该在原地不会向任何一方偏移,若任意一方偏弱,这种气旋必向弱的一方移动,如果过弱,气旋消失…如果正、负两种能量流都保持一定的强度且二者对等(平衡),气旋就一直持续下去,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延长),气旋周围所有的物质都一定被气旋吸<旋>进核心,形成球状,与此同时该星球开始作自旋运动,这阴阳〈正负〉两种能量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天体最大且又是唯一的保护神一一运动外力!为此,我认为统一四力<四力一式>就是推动地球运动的外力。只要正、负二能量流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这个球体就一直处于自旋…当一方稍弱,球体一定向弱的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若遇上另外一和弱者相同〈同是阴或同是阳)的能量来帮助弱者,且二者最终又达到平衡状态,这个球体也只能围绕在帮忙者的周围运动…这个运动着的球体就是天体的行星…就这样天体(日丶月、星及地球)形成了,这就是老子的二生三,天体(地球)形成了,自然而然万物就争先恐后的来到地球上了…
若形成的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过程中,突然一方的能量〈力〉增强,或另一方的能量〈力〉减弱又遇上帮强力的能量,此刻,对于这个星球来说,就是雪上加霜,该倒霉,瞬间一定变成流星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最终粉身碎骨…
…
…
星_魂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文献是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也叙述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方略,可以说包罗万象。但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但是后世对老子思想也就是对道家思想有很多错解、误解和曲解。最显著的是认为老子是愚民思想,认为“无为”是不作为、消极、避世等。
简直是错的太离谱了。篇幅有限,这里只重点阐述几个观点:
1、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做人做事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不能背道而驰。特别是今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很多方面是人类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了环境。
2、无为而治。道德经很多篇章都讲“无为”,也讲“无为而无不为”,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认为无为是啥都不做。老子讲的“无为”是指不以强调个人自我而为,是以淡化自我,而以他人利益,以大局利益而为。“无为”是指不抓取、不占有、不主宰,如同天地化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3、柔弱、处下、不争。老子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特征特性就是如此,虽然柔弱、处下、不争,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所谓“柔胜刚”。老子是希望人们学习水的特征特性,做有利于人民的事,而又不逞强好胜。
4、清净、慈悲、节俭。“致虚极,守静笃”,放下头脑执念,身心合一,恢复我们的良心本心,才能客观的体会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才能真正的修身养性,提高觉悟。老子说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悲大爱为本,勤俭节约,不浪费资源,不制造污染,不逞强好胜,只做有利于地球永续发展的事。
毛哥
道家思想是道家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整套思想体系,其核心就一个“道”字。“道”为何物?是典章制度还是自然天成,又是如何生成的,以及他在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中的作用何在,如何体现?我们用简朴的文字简单分析一下,加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关于“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首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说明白的。但是老子通过道在万事万物上的具体表现,用比喻的方法给我们描述了道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运行规则等。
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揭示了道的基本内涵实质:
“道”的样貌:有“物”混成;
与万物的关系: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存在方式:寂兮廖兮;清静无为;
运行规律:循环往复,周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或曰“反者道之动”;
名称来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寂兮廖兮,无形无状,没法命名,姑且名之“道”。
在其他章节,老子也对道的样貌特性做了相应描述,比如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道产生于无极,无始无终、无形无相,因此没法命名。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其样貌、性状、颜色、大小等感官特性。但是“道生万物”,万物都是它的样貌性状颜色,这样的一种存在,该如何用概念来概括呢?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无为”的含义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若理解成什么也不做,就掉进了腐儒们挖的坑了。老子的“无为”是专有哲学术语,指的是道的不妄为,不强作,是一种顺任自然状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这里面有“生”、有“为”,不是不要“生”,不要“为”,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很明显,道性是不自私的,它生养万物,为天地母,却不据为己有;它为之而无所图报;它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这才是老子“无为”的原意,如果什么也不做,何来天地万物,何来周行不殆,何来生生不息?
1、关于“德”
老子的思想包括两个部分:道论部分和德论部分。道是自然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生养万物并内化育万物,内化的过程即是“德”。德者得也,即万物得到了道的精神禀赋,具有了道的基本特性,即清静无为。
2、关于德论
道论是关于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大体系,德论是社会观和人生观的体系。道论为“德论”提供遵循依据,德论是建立在道论基础上的。因为道生万物,万物法道自然。
1、万物法道自然,但人却因有欲有智,背道而行。在整个宇宙间,道无始无终地生养万物,为天地母,万物效法自然,无不尊道贵德,故能各安其位,各循其道,和谐相处,互为依存。但是人类因为有欲有智,人性脱离道性,故而离道愈来愈远,背道而行。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本来,社会秩序是效法道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不加人为因素,因此万物和谐,天下平和。因为人的贪欲和私念,造成人人纷争,社会动乱。为此,人们制造出仁、义、礼等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性,结果越是约束规范,人性越是趋向恶化。何故?老子说:有无相生,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万事万物都是两两对出,标榜美善,则意味着丑恶同时出现:越是标榜什么,他的对立面也就越发地明显。
2、礼,是人类制定的最高行为规范,因此也是招致天下大乱的开端。所以老子总结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从道到德,再到仁、到义、到礼,是一个从“清静无为”的天之道,逐渐滑向强作妄为的“典章规范”的过程。
易云: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发展到具体的有形质的器,是一个人为不断加重的过程。庄子云“人为即伪”,就是说进行了人工的造作,违背了道的无为原则,因此造成人心不古,天下大乱,而道、德、仁、义、礼中的“礼”正是祸患的开端。这就是老子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意思。
既然万物效法大道,就应该效法大道的自然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水瓶座宝宝
道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里。他与道教有很大的不同。我看到有很多人还在争论《道德经》究竟是谁写的?成书于什么年代?我觉得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能穿越回古代,也未必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我只看到唯一的事实,就是五千言的《道德经》,经过那么久远的年代,能传承至今。就已经说明它是一部,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因为假的,空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传承的。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告诉人们首先要知“道”,而后有“德”。通过“有”去观察“无”,才能体会“道”的存在。再通过“无”去观察“有”,才能体会到先天之“德”的存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与“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来源。二者缺一不可。故: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与有又同来自于道,所以“道”才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
“道经”主要是指导人们,如何去与天地沟通。观察自然,思考万事万物。因为大道无形,无色,无象。但它又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只能用心去沟通,用眼睛去观察,用意识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道”的奥妙。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的内心的奥妙。心知“道”了,就是顿悟,人一旦顿悟了,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道德。“道”的“德”行。
人一旦具备了道德,才能产生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去与人,与万物,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道德经》最终的思想目的。也是它的最终要义。
girlar
道,看起来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其实道早就贯穿于古文化里,例如《尚书》《易经》《礼记》都提到道,不过《老子》第一个把道最简约的描述出来了而已。真正谈道的是《黄帝内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道家贵生”,人生的过程是生长壮老已,而人很难以完成生长壮老已这个过程,难以完成这个过程的原因很多,例如天灾人祸,例如战争等,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疾病,所以我们常常说生老病死,假若剔除疾病,那么正常状况下人生过程应该是生长壮老已。所谓善始善终。《老子》《黄帝内经》都指出“长生久视之道”,也都指出了“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又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是《老子》《黄帝内经》的共同之处。《老子》《黄帝内经》还都提出一个“得一”,《黄帝内经》曰:得其一,万事毕。《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看起来道家的“得一”才是中心概念,也应该说道家追求的就是这个“得一”。到底这个“得一”是什么,才应该是道家的最高理想。就“万物得一以生”来说,我们经常谈什么“养生”,得一就能生,既然得一就能生,还有必要天天养生吗?因为得一就能长生久视。当然《老子》也说:死而不亡者寿,这是死了以后的事,人活着不应该被病折磨死才是该探讨的,所以《黄帝内经》既是谈道的经典又是谈如何治病如何不病的经典。不病即近仙,勿药为中医,读黄帝内经能达到不病,达到勿药就算是一个真正的道家吧。
炊小C-Tracy
道家的中心思想是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的要义就是无为无不为。道家无为指的是不违背自然规律,无损道德规范,不违反社会法则,不做有害众生的事儿。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不为是无为的结果,只要不妄为不乱为,顺其自然规律没有什么事儿做不到,也就是自然归属,水到渠成。道家的这个要义从古至今,由内到外无不屡试屡胜,是指点人类生活的法典,是带人走出自我迷津,清净悠然的一盏明灯。它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辩证唯物的给人类明证。
一 以当前的教育来说,有的父母就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有的家长不考虑孩子自身成长的特点,不断的强加各种理论知识,生搬硬套的学习,孩子虽然会背,但因其特性,终不明白其所以然,忽略了孩子的心智成长,剥夺了孩子探索自然,自我认知的过程。只单一的学习而缺乏进入社会生活的尝试。造成了许多天才少年,成年后平庸无奇。学习成绩成了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重压下的心灵扭曲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例如2012年2月7日,河南中洲某名校高二学生成才(化名),因母亲平时对他的学习管教太严,期望值太高,多次萌生弑母恶念,当母亲因为学习的事儿再次数落他后,他竟亲手用哑铃将自己的母亲杀害。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逾越了无为的界限。只盯着小孩儿的成绩论英雄,岂不知千人千面,各有所长。这样下去教育的结果就是扼杀了孩子原有的擅长的灵性潜质,强硬灌输而不是乐而好学,对学习渐失热情,哪还有动力和爆发力呀?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大人加以适当的把控方向。让孩子慢慢长,给点儿时间,给点儿等待儿。别总关注结果,孩子自然会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这样大人孩子都心静闲适愉悦,这才是教育的实质。二 老子的思想还实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就现代人熬夜的生活习惯,就违背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本末倒置,晚上不睡觉,白天来补。昼夜的轮回,就是让人因时行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偏偏倒行逆施,造坏了身体,再耗时耗力地百般医治,这又何苦呢?老子这种无为无不为的思想穿行于天地宇宙万物之中,好好习之用之,必让生活受益匪浅。Хμ一心丶丢了一意
道家的思想就是顺应势时,面对变化。尊重一切自然的法则,在自然法则中学会应对变化的能力。如果非要说一个学“道”的要义我想那应该是学会洞悉“一切自然规律”的能力。
sammi_bo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法治”而反对“有为人治”的学说。
由于老子已经深刻地认识到“道”就是天地万物(其中包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及规律与规则(即“大道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所以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就应“唯道是从”地以“道”的治理模式治天下。如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即老子认为“道”只所以能“无不为”地“以辅万物之自然。”依靠的就是其“道法自然”得为万物设置好的定式定规与不乱干预乱主宰(即“无为”)的玄德精神。由此可见,“道”治理天下的模式就是“无为法治”的模式。正因此老子坚决主张实行“无为法治”。如其“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及“我无为而民自化。”与“故有德司契”。
而坚决反对一切主观有为的政治主张。而首当其冲的就儒教以礼以仁义以智治国的政治主张。如其“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及“绝圣弃智,利民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以及“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等哲理就是明证。
总之,老子学说就是主张,以“道”为核心为模式治国的宝典。
老霖NSF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道家有很多“分身”,加上主流儒家的排挤,道家“真身”都不见踪迹了。现在一般人以为老子是道家祖师,其实不是,考古证明《道德经》成书于战国晚期,更可能是诸子总结而非原创,至少庄子要早于老子。道家真正的祖师爷是谁呢?应该是杨朱。他的学说可用“无予无求天下治”来概括,而“无予无求”就是庄子的“逍遥”,只不过这种“逍遥”在入世是不可行的。庄子改为了“出世逍遥、入世王道”,而老子不过是发展了“入世王道”的思想,将易经、神仙道的东西杂糅一起,变成了汉初的黄老道。至于庄子“出世逍遥”的学说则衍生为东汉后的玄学。
lgqwelcome
个人认为,道家思想就是顺应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认识,及,学说,而已,道家思想的要义是,作为人类,万物中,比较有灵性的生物体,应,有意识的去,顺应自然法则,感悟人类生存的使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脱离苦海,肉体的!!!!!!!!!
糖豆妈咪tiffany
道家思想集中反应在道德经里,要想系统了解道家思想,最好还是通读道德经原文。内容涉及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简略列举一二
道家讲道,万物归于道,是道派生出来的,又遵循道的规律生存发展,灭亡,再生…道讲自然而然,讲无为而治,讲不争之争,讲道的运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无讲有,讲他们辩证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近乎道,最后将讲到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人之道为而不争!总之,道家思想无个性,无自我,时而宁静致远,时而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一切因时因势而动,遵循自然规律!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准确诠释老了道家思想,揭示了糊涂,不糊涂,又糊涂,贵在后面难得糊涂。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是一样道理,可以推而广之!
LibraCinderella
华夏自古以文化渊远流长,集合了儒释道三者融合的思想为一体。而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体系。
道家文化是我们老祖宗的本土体系到现在也经久不衰,其根深深的置于我们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其实每一种思想文化都是一种哲学理念。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道家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面对广阔天地,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大自然的各种神奇。人类的进步推动力就源于好奇和探索。从而就有了“道”道理和规律。当我们知道了自然规律和我们本身。就会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理念。从而“道”就成了自然与人类的联系。
道家讲就“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这些也成为了我们现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方式。
要用一篇简短的文章解释清楚道家文化思想那是痴人说梦。自古以来对道家思想理解和研穷的先贤不计其数。神话传说人物先且不论就知名的古代大家都不计其数,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等等都是其中翘楚!他们的理念思想对后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争,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根源!
而我对老子的《道德经》特别有感触。煌煌五千言道尽了人与自然的博大玄奥。顺势而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是战胜自然,控制自然。我们只有在自然规律下获取自然的馈赠而不是无度的开发抢夺。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例子不胜枚举。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寂静的春天》,在滴滴涕大量使用后并没有获得人们想要的结果,反而造成了许多动物,鸟禽的大量死亡从而破坏了环境,这就是典型的与自然背倒而驰。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充分体现了思想中的精髓!天地万物都是公平一致。无论高贵,低贱,成贫,或富都是宇宙万物中的一份子。如果站在足够的高度其实大家都是一个紧密的集合体,在自然面前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所以道家的思想在“不争”“无为”中汲取自然中的知识和养份,不断的认识自然规律和合理改造自然获取自然的馈赠从而发展和壮大。
sonber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它既是辩证的也是唯物的,它的要义或核心思想是平等,它认为万物是平等的且应该和谐共处,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或哲学基础只能是道家思想。
jjggmm
看了以上回答,大多张冠李戴,把孔子曰“无为而治”说成了老子言。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道家老子言的是“圣人之治”,在道德经三章:“是以圣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无不为。”
道家思想,仅就老子《道德经》而言,老子主张社会回到“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的原始状态。老子比孔子主张回到西周礼乐社会,走的还要远。
mudan
道家思想,以一部《道德经》为总纲。
整部《道德经》,分道篇和德篇。
整部著作的核心精义,便是围绕"道"与"德“展开。究竟道是什么?德是什么?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他只是指出了寻找道与德的方向。
所以后世之人,哪怕是翻破了书本,也并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
道其实就是宇宙的本质与规律。
那么什么是德呢?德就是在掌握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而制定的科学的行为准则。读过庖丁解牛的人都知道,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关乎牛身上一切骨格、经络,结构就如一张图一样清晰地印在庖丁脑海之中。正是庖丁脑海中有这样一副构架图,所以,解牛时从何处下刀?何处转折?何时轻?何时重?在庖丁的心中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在此中,构架图即道,方案为德。何为道?
道是不可具体描述!它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客观规律。
比如战争有战争的规律,政治有政治的规律,种植有种植的规律,生产有生产的规律,天气变化有其规律,日月运行有其规律,囯家兴衰有其规律,人生的祸福贫富荣辱皆有规律……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正是因为掌握了战争的规律,在洞悉人性,分柝敌我态势的基础上,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他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于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圈中,声东击西,灵活机动,在国民党军队编织成的天罗地网中仿入无人之境。
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庖丁解牛。
《道德经》是先有道而后有德。道是基础,德因道而设。
庇如做人,亦要讲究道与德。
人之道是什么?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建功立业。用孔子的话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德是什么?谦卑、仁爱、礼让、宽容、忠勇。子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然而世间各人皆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亦有自己的德行标准。有的人走的是人间正道,德行高尚,故事业有成,受万人景仰。有的人走的是歪门邪道,品德败坏,最终是一条不归路。今天我们追寻的是民族复兴之道,国富民强之道,幸福快乐之道。怎么样掌握这其中的规律,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神圣的使命。
这也是《道德经》的意义所在。
点点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不争。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基本反映了道德经的主要思想,他的原文是: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他的基本意思是:
知道自己很雄壮,但要保持自己雌柔的状态,做天下的溪流;做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徳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的状态。(自己虽然很雄壮,但仍然要像小溪一样慈柔,像婴儿一样弱小)
知道自己很光彩,但要保持自己暗昧的状态,做天下的模子;做天下的模子,永恒的徳性就不会出错,回复到没有的状态。(自己虽然很光辉,但仍然要像模子一样暗淡,像没有一样无名)
知道自己很荣耀,但要保持卑辱的状态,做天下的山谷;做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徳性就会得以充足,回复到纯朴的状态。(自己虽然很荣耀,但仍然要像山谷一样虚空,像朴木一样纯朴)
朴木割开做成器具(没有大用),圣人用原木,做成馆房的主梁,所以大制作都是浑然天成,不能分割修补的。(不做任何加工,要保持最原始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慈柔,弱小,暗淡,无名,虚空,纯朴,不割,是无为的具体提现。
jackpeng
“道”?万物之宗,万物之母!当今世界,任何信仰教派都离不开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道无处不在,生生死死都跑不出现在已经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这个“非常道”!道家思想,就是把脚下大地视为母亲的思想。海阔天空的现在地球时空,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没毛病,但也需要有来扎根生长的大地才行。总之,“道可道”说的是地球的原始大陆板块环带,在地球自转轴没有出现倾斜之前,环绕在地球自转轨道赤道区域一周圈地(坤)平无间一贯大道!
lu.
道家的终极目标,有过改变,先秦时老庄学派的最高追求,黄老学派的最高追求,再到魏晋南北朝时候道教的最高追求,以及隋唐以后道教的最高追求,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老庄时候的道家,在庄子里,对最高境界有过很多描述: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 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如果非要描述庄子所提倡的真人之境,就是超古今而见独,与万物协一的齐物之境,但这种真人之境会如何表现出来?其实是不定的,可以是藐姑射山人那样的神人,也可以是朝生夕死的朝菌。
为何这么说?庄子里很注重自然的思想,后来道教的解释里,比较喜欢引用庄子讲神话的部分,认为庄子也是讲长生的,但是在逍遥游里庄子几个地方都说了“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
“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在后面,还有说:
“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逍遥游的最后,惠子说自己种葫芦,太大了,没什么用就砸了,庄子说,你实在是不会用,长得大,你可以干其他的嘛。一个不伤手的药方,可以拿来洗衣服,也可以卖给君主做军事战备物资,一个大葫芦,你可以剖开做成船嘛。
一棵大树,因为长得不好,所以不会被人砍,这是无用之用。一只鹅,因为不会叫,没有用,于是被杀了。
那么庄子到底推崇有用还是无用呢?庄子给的答案是“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核心在于“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 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 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 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万物各有其性,恰如有生就有死,如果人贵生而恶死,这其实是不完整的,世间有大椿,也有朝菌,如果只赞叹大椿而恶朝菌,万物也是不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功利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利自己的,但天地没有,大椿虽老,由有终时。
所以庄子推崇的,是一个人合乎自然,安于其性的逍遥之境,一个只有能力种地的农人想要去当皇帝,这就是一种妄,他不仅当不好皇帝,还会害了天下。一个皇帝之才不当皇帝,跑去种地,这也是不对的,浪费其才。
就像麻雀成不了大鹏,大鹏也不可能变成麻雀一样,但是这二者都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都是天地间的一部分。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到了《黄帝内经》的时代,已经有了开始追求长生的需求,所以《内经》记载:“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到了东汉末年,道教的追求指向是很明确的,就是肉体的长生,最不济也要尸解,在老子想尔注里就有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罚恶”
包括当时炼丹,房中术,练气等等,基本都是指向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的状态。
在葛洪大佬的抱朴子里,也描述了为什么以金玉炼外丹,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假外物以致坚固”的境地,像是草木,拿火一炼,直接就成灰了,人如何能靠草木之药而长生?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金玉,融于丹中,然后人长期服用后,身体便可转化为金玉,而获得长生。
当然,或许是后来肉体长生的太少,世人只闻其说,不见其形,所以在唐宋之后的道教,追求开始逐渐转变,从肉体长生的终极追求,变成了追求“与道合真”
天地尚且有其终日,唯大道永恒,不生不灭,所以道人修行的最高境地,便成为了与大道合二为一的境地。并且提出理论,万物是由大道演化而出的,所以只要能把握大道演化的方法,顺着这种演化去倒推回去,直到与道合一的终极境地。
当然,表现出来的,就会有与天地万物相应的广大神通和肉身的长生住世,但此时这些已经不是终极追求了,而是在与道相合路上的副产品。
张继先的明真破妄章颂就有说:“三才天地人同炁,人禀先天一炁灵。一炁具身名曰道,感通天地及神明”“本质虽殊炁不殊,当于亲处下工夫。人身大抵同天地,造化阴阳总属吾。”
人的真性,祖炁和天地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大道衍化而来,所以人如果能堪破其中关窍,在世间可行法,可长生。但这些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还是“与道合真”
分享四叶草
道家思想就是我们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是“道”,而这个“道”隐藏在天地之间,即“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大自然中万物排列和天体运行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只需要遵守它,而不要破坏它,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打破自然界中的平衡。所以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也许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janey_jx
道家,道教,虽都尊老子,但却是不同的。道教追求养生炼丹,延年益寿。
道家思想,主要是老子与庄子。老子与庄子,还是有些差异。如,老子论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庄子则否定阴阳,“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
老子的“道法自然”,许多人理解错了,“自然”当作“自然规律”,其实,道为“惚恍”,无规律可言。
道德经有五个“自然”。自然,自身的样子。道生万物,各自有各自的样子。道法自然,保持天地万物原来的样子,不要改变。
面对礼崩乐坏的动乱社会,老子主张恢复到人类本初的状态,复结绳而用之的原始社会。
虹桥小妖精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的根基在于仁义,孔子认为,人与动物是非常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人有天生向善的恻隐之心,教导我们为人向善;道家认为,人性是道论的自然延伸,道必然是要在物和人上落实的,“道”即是具体物的灵魂与生命,它强调的事自然与真诚;而佛家认为复本性才能成佛,这里的本性主要只慈心与悲心,菩萨修行万度只为度化众生,菩萨不杀、不盗、不淫的清净行为方能感化众生,慈悲之心,相辅相成。
三者之间的思想要义各有不同,但都是在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除却为人处世,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应当得到保障,这便体现出了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其思维方式是较为意象的,这在中医药上的体现上尤为明显,中医主要是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再用特定的形式加以标记。
中医通过对人体表象的观察归纳出效法自然的意象生理、病理等,如五脏拟为地,属阴;六腑拟为天,属阳,而在诊断治疗上中医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理论——如肝火炽盛,有升有降,出现肝实证时,肝木是 母,心火是子,可采用泻心法,以泻肝火。又如 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 之证称为木胜克土,采用疏肝、平肝为主的方法 加以治疗,诸如此例,举不胜举。所以古时华佗等名医能一眼判断病人生的什么病,从而知道该给病人用什么药,也因为是对这套理论十分精通。中医上的学问还有许许多多,需我辈加以研究和扩展,才能使中医学问永久的流传下去。
所以我认为,即使这些文化都非常的古老,但其中的深意和奥秘却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
cryse
儒释道三家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明文化的最集中的代表,也是最亮丽的底牌!而中华本土医学一一中医则是儒释道三家教育思想的在人道主义方面的具体落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久远的以人为本的大善的思想意识一一大善文化。而大善文化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终极目标一一世界大同。
fish_peng
传统文化是须要传承和学习的,何况儒家思想,道家佛家经典都是中华之瑰宝,稳定社会,发展社会的基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为人的基本行为,道佛的积德行善,因果报应是规范人性,约束行为的法宝,如果现代社会不讲礼仪,不讲诚信,不要善良,不讲爱心,那么这样的社会将成为什么样子。再说中医是古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治病救人的良方,是从自然现象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减轻人民痛苦来自自然的神奇宝典。无论社会如何前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起精华,去其糟粕都是人类要遵循的规律,学好发扬光大是后代的责任,是前进的根源。
小鼓達人
现代人更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敬爱的李克强总理,就曾在多个场合指示,要始终坚持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
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看待儒释道与中医文化?以及年轻人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三个方面简单阐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而且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那它的精髓是什么呢?《周易》当中有句话最能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在精神层面的最佳体现!
如果具体到现实生活当中,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仁爱”!
国家追求“仁爱”,所以提倡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个人追求“仁爱”,所以推崇仁义礼智信!忠诚求实!
那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变革的时代,难道就不需要自强不息?难道就不需要以民为本?难道就不需要忠诚求实?
要想说清楚儒释道,恐怕3本书也写不完。国学大家南怀瑾对儒释道三家,曾做过这样的阐述——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做人做事不能不学儒家。
中医文化是一种源头型的文化,它追求宇宙与生命的内在统一。中医是一种讲求实用理性,强调和谐的、互补的辩证法。西医是哪里患病治疗哪里,中医则根据阴阳五行制化,从内在根本诊疗,所以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说法!
所以,简单来看,不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进步、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指引!
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文化的影响都深入我们的骨髓!我们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自己?都深受文化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文化负责任的传承!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有文化自信!才不会一味的崇洋媚外!
康康最好了
你可以只学西方的现代科技,拥有良好的职业,获取丰厚的报酬,过自己富足的生活。但你身为中国人,如果不学习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一是愧对祖先,二是缺少智慧,三是灵魂无处安放。
苜苜W喵喵
儒家道家佛家中医家,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是精华!也有很多糟粕,我们现在人应该是吸收好的精华,去除糟粕。
特别是我们的中医,博大精深,有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疾病,我们中医就能派上用场。就拿号脉来说吧!一个妇女怀孕了西医得做B超才能诊断,我们的中医号拿个脉就知道是怀孕了!还有今天的新冠病毒那些重症很多都是中医调理好的!
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就拿佛家来说吧!提倡善因结善缘,就是好诉人们要做个好人,好人就有好报,这也不是迷信啊!人们信佛做个好人不是很好吗?
我们现代人,要学习好的方面,丢弃坏的因素!
zyf
道家、儒家、医家是传统文化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者关系的基本支撑,是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里完善自我的基础。作为中国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本民主传统,在这个基础上去吸收和学习新知识,才是完整的中国人,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本民族传统的深入了解。因此,现代人以至于未来人,一样离不开传统文脉的延续。
xieting426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现代人当然值得学习。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精华指的是道法自然,大道无为;佛家的思想精髓是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中医家讲究辨证论治,救死扶伤。
现代人在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现有的文化本来就在传统文化中发展过来的,不学习传统文化,哪来的现代文明呢?
等一下吻你
儒释道中医家,同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既需要认真学习,更需要发扬光大,创造性地更新和发展,与时俱进。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人们日常生活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儒家学说讲的是人与社会,以儒治世。提倡积极入世,励志向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是以仁慈博爱,爱家人爱社会上每一个值得所爱的人,以良好的礼仪善待他人。遵守社会的规范和原则以及礼制,经常反省自己所存在的差错并加以纠正。人人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就有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
佛家慈悲为怀,积善积德,以佛修心。当父母给了自己的生命,从出身的那一天起,直至生命终结的那一天,都是在经历着一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人生苦修。如何修正果,在于自己人生的造化。因果福报,善有善报,福有福报,不是不报,而是时机未到。所以人的一生要广种福田,多行善事,为儿孙积德。心中无我,只有众生。以自己的正见、正语、正命、正精进投身于社会,奉献自己的余热。
道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其自然。讲的是清静无为,以道养神。道家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游刃有余,不压力山大。看似每天做着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事,无所作为,但是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上进,终成大业,大有作为。
中医家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古代的中医世家,知书达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们悬壶济世,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急时救治。。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古时期的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并发明针灸,素女脉诀的这三世医药学问,奠定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基础与模式。
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佛家、道家、中医家,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体。当今时代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来自于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现代人应该有所选择地学习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和正能量,避开陈旧的观念。领悟之后,灵活运用,这样对个人的思想境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