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哥特式小说代表作
半朵悠莲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
15
部。分别是:
飞
─
飞狐外传
(1960
—
1961
年
)
雪
─
雪山飞狐
(1959
年
)
连
─
连城诀
(1963
年
)
(又名
素
心剑
)
天
─
天龙八部
(1963
—
1966
年
)
射
─
射雕英雄传
(1957
—
1959
年
)
白
─
白马啸西风
(1961
年
)
--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
─
鹿鼎记
(1969
—
1972
年)
笑
─
笑傲江湖
(1967
年
)
书
─
书剑恩仇录
(1955
年
)
神
─
神雕侠侣
(1959
—
1961
年
)
侠
─
侠客行
(1965
年
)
倚
─
倚天屠龙记
(1961
年
)
碧
─
碧血剑
(1956
年
)
鸳
─
鸳鸯刀
(1961
年
)
--附在《雪山飞狐》之后
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
(1970
年
)
--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古龙简介
古龙作品目录
古龙妙论精选
苍穹神剑
月异星邪
剑气书香
剑毒梅香
孤星传
游侠录
湘妃剑
失魂引
残金缺玉
护花铃
彩环曲
剑客行
剑玄录
大旗英雄传
飘香剑雨
飘香剑雨续
情人箭
浣花洗剑录
名剑风流
武林外史
绝代双骄
萧十一郎
火并萧十一郎
流星
·
蝴蝶
·
剑
欢乐英雄
大人物
七种武器
剑
·
花
·
烟雨
·
江南
大地飞鹰
拳头
血鹦鹉
白玉老虎
碧血洗银枪
三少爷的剑
绝不低头
圆月弯刀
七星龙王
英雄无泪
七杀手
风铃中的刀声
白玉雕龙
怒剑狂花
那一剑的风情
边城刀声
小李飞刀系列
多情剑客无情剑
九月鹰飞
天涯
·
明月
·
刀
边城浪子
飞刀,又见飞刀
楚留香系列
血海飘香
大沙漠
画眉鸟
鬼恋侠情
蝙蝠传奇
桃花传奇
新月传奇
午夜兰花
陆小凤系列
陆小凤传奇
绣花大盗
决战前后
银钩赌坊
幽灵山庄
凤舞九天
剑神一笑
赌局系列
猎鹰
赌局
狼牙
误记名下的他人作品
·
梁羽生简介
唐朝(时代背景)
女帝奇英传
大唐游侠传
龙凤宝钗缘
慧剑心魔
宋朝(时代背景)
飞凤潜龙
武林天骄
狂侠
·
天骄
·
魔女
鸣镝风云录
瀚海雄风
风云雷电
明朝(时代背景)
还剑奇情录
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
联剑风云录
广陵剑
武当一剑
清朝(时代背景)
白发魔女传
塞外奇侠传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冰魄寒光剑
冰川天女传
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
风雷震九洲
侠骨丹心
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
弹指惊雷
绝塞传烽录
剑网尘丝
幻剑灵旗
草莽龙蛇传
龙虎斗京华
温瑞安作品集
港台武侠小说大师,马来西亚华侨,诗人出身,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时曾组织学生
运动,在台湾坐过政治牢,后流亡东南亚各地,定居香港。温瑞安以“武侠小说的文学化”为己任,文笔好
得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
神州奇侠系列
──〈正传〉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
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
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外传〉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
人世间
(17)
──〈后传〉大侠传奇──
大侠传奇
──〈别传〉──
唐方一战
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会京师──
四大名捕会京师
骷髅画
逆水寒
杀楚
碎梦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名捕斗天王——
纵横
风流
──四大名捕打老虎──
捕老鼠
大对决
猿猴月
走龙蛇
──四大名捕震关东──
追杀
亡命
妖红
惨绿
说英雄,谁是英
雄
一怒拔剑
朝天一棍
温柔一刀
惊艳一枪
群龙之首
伤心小箭
天下有敌
神相李布衣
杀人的心跳
叶梦色
刀巴记
天威
神医赖药儿
游侠纳兰系列
请借夫人一用
请你动手晚一点
绝对不要惹我
杀手善哉
七大寇系列
闯将
战将
凄惨的刀口
祭剑
锋将
希望采纳!谢谢!
原贴:四大武小说作家代表作
31°N
展开全部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铺子》
简介:
《林家铺子》是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
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2、《野蔷薇》
简介:
《野蔷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印行,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说,分别为《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书前有写在前面序文。
3、农村三部曲
简介: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茅盾。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简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孩子的角度描绘了民国时期贫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艰辛等有关内容。
5、水藻行
简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节,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唯一一部在国外发表的短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盾
原贴:茅盾短篇代表作?
八爪鱼走四方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
木茶果
高校痞子生 转身依旧是你 过招美男团 无良学长 别吻我:跟班少爷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十字架的约定 金牌女友
这些都是写 王牌男友 的作者写的别的小说 我都看过 挺好看的
另外,这是一些别的作者的,也挺好的
帅老公是高中生 霸宠甜甜妻 我的恶魔小男友 家有囍事 少爷,太胡来 一直挖不动
饭饭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与“哥特式”这个词不同,“小说”是一个现代新词,而且它的出现与西方叙事文学形式的历史演变密不可分。早期西方叙事作品的主要形式是“传奇”(romance),其主要特征是所谓“远离现实社会”。场景设置怪诞,故事情节雷同;人物塑造理想化、概念化;细节描写冗长、拖沓;有时纯粹以超自然主义的“奇闻异事”取胜。到了公元17世纪末,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这种有悖于“理性、科学”的“传奇”渐渐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是形形色色的以“新闻、传闻、丑闻”为背景的散文叙述作品,如“新闻纪实”、“罪犯传记”、“心灵自述”、“礼仪指导”、“奇闻诡事”、“宗教讽喻”、“历史经历”、“丑闻实录”等等。其中一类篇幅较短的言情故事,自诩“新颖”(novelty),被称为“小说”。但后来,“小说”的词义有了扩展,开始泛指一切实验性质的叙事作品。公元1840年前后,一类描写现实环境中日常事件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始浮出水面,并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理查逊的《帕梅拉》和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于是,“小说”的含义又由宽变窄,特指这类“现实主义虚构作品”。但无论是广义的“实验叙事小说”,还是狭义的“言情故事小说”或“现实主义小说”,均是现代意义的“小说”,均意味着“开拓、创新” 流行于欧洲18世纪前后期的“哥特式”小说是当代西方恐怖电影的直接来源之一。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后来又被用来指称一种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多用于教堂和古堡,其特点是拥有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幽暗的内部和阴森的地道等。而那些崇尚古希腊文明的思想家们,由于对此类建筑的反感,将“哥特”一词演变为野蛮、恐怖、神秘和黑暗的代名词。18世纪,一种以恐怖和神秘为基调、多发生在荒郊古堡的小说样式,被人们赋予了“哥特式”小说的名称。这类小说常以古堡、荒原、废墟等环境为背景,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常常充斥着暴力、复仇和死亡的情节。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
小满爸爸
高校痞子生 转身依旧是你 过招美男团 无良学长 别吻我:跟班少爷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十字架的约定 金牌女友 帅老公是高中生 霸宠甜甜妻 我的恶魔小男友 家有囍事 少爷,太胡来 一直挖不动
隔壁家斯坦利
代表作有《撒野》《伪装学渣》《天官赐福》等这些比较老一些的文,还有以下这些。
《全球高考》书籍简介 全球大型高危险性统一考试, 简称全球高考。真身刷题,及格活命。考制一月- -改革,偶尔随机。
《天涯客》一入江湖岁月催,少年子弟江湖老本文是一个皇家特务首领下庙堂,入江湖的故事。天下之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某某》盛望搬进了白马弄堂的祖屋院子,- -并搬进来的还有他爸正在交往的女人。他爸指着那个女人的儿子对他说:叫哥。桀骜不驯吃软不吃硬的制冷机( 攻) x自认很金贵的懒蛋小少爷(受)盛望:我笔直。江添:我恐同。
《薄雾》简介[--我为你踏平世间苦海,永不回头。因为,你才是那渡我的岸。]超忆症,患. 上它的人能清楚记得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 ,大到世界转折,小到脑海中产生过的每一道想法 。他们过目不忘、求知若渴,使得他们极易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天才。传说宁城支队的特别顾问季雨时就是这样的天才。另外,传说他还是个Gay,长得还很漂亮。先知预见2070年将尸潮席卷,全球陷落。特别顾问季雨时空降任务小队。深度恐同的队长宋晴岚觉得,执行穿越时空拯救世界这种高危任务不需要这样的“天才”。宋晴岚:“搞什么,上头能不能分个能打的纯爷们?兄弟们是要去卖命,不需要拖后腿的绣花枕头。”后来。-行人被尸潮逼到绝境。那个拖后腿的绣花枕头眉目沉静,枪枪爆头,战斗力爆棚。宋晴岚擦一把脸上尸血,当着众人把人抵在墙角:“季顾问,只要你让我亲一下 ,我就是从这里跳下去马上摔也值了。”季雨时面无表情:“哦。"宋晴岚被他一-脚踹下去
《判官》判官这一脉曾经有过一位祖师爷,声名显赫现在却无人敢提,提就是他不得好死。只有闻时还算守规矩,每日拜着祖师青面獠牙、花红柳绿的画像,结果拜来了-位病歪歪的房客。房客站在画像前问:这谁画的?闻时:我。....别问,问就是感动。
《死亡万花筒》起初的异样,是家里的猫不让抱了。林秋石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充满了不协调感。然后某一天,当他推开家中的门,却发现熟悉的楼道变成了长长的走廊。走廊的两头,是十二扇一模一样的铁门。阮南烛对林秋石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小蘑菇》安折是朵蘑菇,毕生使命就是养出一颗自己的孢子。有一天,他把孢子弄丢了。他满世界找了很久,终于在新闻.上看到了眼熟的孢子。安折绝望地敲开了人类军方某位.上校的家门。“先生,您好。您手下那项研究周郁文得好吗?研究完可不可以把我的儿子还给我?”上校- -脸冷漠:“你的儿子? "“我生的QAQ"上校:“我养的。"
原贴:耽美代表作
dyingflower
1.《虎雏》
豆瓣评分:9.5
作品简介: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文学家之一,沈从文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本书选录了其中短篇小说经典共18篇。其中《虎雏》是最具现实讽刺意味的名篇,故事讲述了“我”作为读书人,一心想把做军官的六弟身边的小兵培养成读书人,为这个年轻人付出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代价,而最终这个小兵还是伙同一个兵杀了人,逃往异地。从充满希望到令人揪心,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仅给“我”带来愿望落空的悲痛,同时也使“我”流露出一种知识分子渴望改造国民却彻底失败的茫然与困惑,颇具反讽意味。
书友点评:虎雏,大小阮,若墨医生三篇最为深刻。
2.《边城》
豆瓣评分:9.4
作品简介: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公开的秘密》收录八个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公开的秘密》中有失踪的女学生,签约的拓荒者新娘,在晚餐会上离奇嫁给澳大利亚求婚者的女隐士,一个逃离巴尔干的女人——她又启发了一位逃离丈夫和情人的加拿大女人。《公开的秘密》收录的这八个故事中,艾丽丝门罗唤起了旧爱重来的毁灭性力量。
书友点评:淡淡的情节,潮湿氤氲的精致,没有发生的爱情?
原贴:沈从文小说代表作
嘿哟咩嗬
以下都是个人看法哦,可能不太全面~~~见谅啊~~~
中国:最爱的作家 鲁迅《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狂人日记》,巴金《家》《春》《秋》,冰心《繁星》春水,力推 王国维《人间词话》(难得的好书)...(太多了)
美国:玛格丽特-米歇尔《飘》,霍桑《红字》,海明威《老人与海》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法国(这个国家很多哦):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普罗米修斯》,小仲马《茶花女》,司汤达《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如《羊脂球》,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幻灭》
英国: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笛福《鲁滨孙飘流记》,简-奥斯汀(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约翰逊诗人传,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最喜欢的是他的《雾都孤儿》,勃朗特三姐妹《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斯格雷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希腊:阿里斯托芬《岛》,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俄国: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屠格涅夫《父与子》
日本:《源氏物语》,《枕草子》,夏目漱石《我是猫》《三四郎》《心》(喜欢这个作家)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力推!!!),安房直子(童话写的非常好)风和树的歌《谁也看不见的阳台》,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
重点推荐: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很长但是语言写的很美,看了以后心情很平静没有波澜,喜欢~(法国)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捷克)
原贴:世界各国小说代表作
獨╃愛天蠍ゞ
渊源和特征 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风景线为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哥特式”(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用作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它也有多种含义。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还可以表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此处按照通常的做法,用它来表示一类通俗小说。这类小说曾经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十分繁荣,然而它们的作者,除少数外,均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所忽视。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哥特式小说的出现,既与当时英国墓园派诗人的“哥特式”情结有关,也与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学标准有联系。此外,它还借鉴了理查森的克拉丽莎的“女郎一恶棍”这一对立模式。这种小说问世不久,即引起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索菲娅·李(Sophia Lee,1750—1824)、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60—1844)等许多人仿效,成为最流行的体裁,并迅速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美。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融人病态的邪恶,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如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1775—1818)的僧人(The Monk,1795)。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保留古堡场景,但抛弃过分的神秘成分和极度的恐怖气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如玛丽·拉德克利夫(Mary Radcliffe,1764—1823)的尤道弗的奥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这两个分支对美国都有影响。在美国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家当中,代表人物是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他的威兰(Wieland,1798)等一系列恐怖哥特式小说以阴郁的色调和神秘的气氛,极为传神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对后世的严肃小说家影响很大。在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家当中,代表人物有萨莉·伍德(Sally Wood,1759—1855)和伊萨克·米契尔(Isaac Mitchell,1759—1812)。前者以18世纪的法国和西班牙为背景,创作了《朱莉亚》(Julia,1800)等一系列知名的哥特式小说。后者以哥特式小说庇护所(The Asylum,1804)闻名。
查尔斯·布朗 1771年1月17日,查尔斯·布朗降生在费城一个古老的贵格会教徒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然而,在读书和写作方面,他显示了较大的天赋。儿时,他在费城友人的语法学校上学,即博览古典作品,十岁便给哥伦比亚杂志撰稿。十六岁时,他师从亚历山大·韦尔考克斯,学习法律。但是,他的兴趣依然在写作上。1793年,他决定放弃法律,改学文学。同年他到了纽约,参加了由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德温 (William Godwin,1756—1836)领衔的友谊会(the Friendly Society)。威廉·戈德温对布朗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哥特式小说凯莱布·威廉斯(Caleb Williams,1794)促使布朗下决心从事哥特式小说创作。一回到费城,布朗即开始写作。179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阿尔克温:关于女权的对话(Alcuin,A Dialogue on the Rights of Women),为改变妇女的不平等地位大声疾呼。同年,他的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威兰也面世。在这之后,他重返纽约,出任每月杂志(Monthly Magazine)和美国评论(American Review)的编辑。短短三年,他连续出版了五部小说。它们是:奥蒙德;或,秘密见证(Ormond;Or,The Secret Witness, 1799),埃德加·亨特利(Edgar Huntly,1799),阿瑟·默文 (Arthur Mervyn,1800),珍妮·塔尔博特(Jane Talbot,1801)和克拉拉·霍华德(Clara Howard,1801)。其后,布朗再次回到费城,编辑文学杂志(Literary Magazine)、美国纪事(American Register)和美国纪事或综合事录(American Register Or General Repository)。这一时期,他撰写了许多文章,出版了一系列政治小册子。1804年,他和纽约的伊丽莎白·林(Elizabeth Linn)结婚。长期的艰苦写作毁坏了他本来虚弱的身体。1810年 2月22日,他因肺结核在费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查尔斯·布朗的声誉主要在于威兰等一系列哥特式小说。威兰述说纽约一个名叫威兰的农夫突然看见天空闪现一道亮光。两个天使敦促他“摧毁自己的偶像”。于是,他变得疯狂起来,先是杀死了所有的马,继而杀死了小孩和妻子。接着,他去探望妹妹,想将她也杀死。结果他被逮住,被作为疯子关押。查尔斯·布朗成功地将传统的恐怖哥特式小说技巧同美国的场景结合起来,并出色地描绘了威兰的复杂恐怖心理。威兰幼时,父亲即死于非命,原因是没有遵循冥冥之中神灵的指令。尽管后来威兰同自己的妻子、儿女、妹妹克拉拉一道平安地生活了许多年,但那件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浓浓的阴影。尤其是在他父亲建造的“圣殿”,在露天平台,在克拉拉的卧室,经常有一种神秘的声音。他一方面诚惶诚恐地揣摩这种声音带来的不幸,另一方面又联想起昔时父亲的惨死。恍惚中,他听到一个声音:“你的祷告听见了。为了证明你的忠诚,把你的妻子献给我。”于是,他杀死自己的妻子、孩子,又去杀妹妹克拉拉。
阿瑟·默文的主题不同于威兰。它是展现一种自然的邪恶,即黄热病对人类的肆虐;这部小说于1798年6月开始在每月杂志上连载,但只连载了两期,便以每月杂志的停刊而告终。翌年,布朗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出版。第三年,剩余的部分又被整理出版。由于布朗本人患过黄热病,书中有关这种瘟疫的描写非常逼真。此外,小说的情节也极为复杂。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斯蒂文斯大夫,另一个是十九岁的小伙子阿瑟·默文。正是在自家门口,斯蒂文斯大夫发现了染上黄热病的阿瑟·默文。接下来,阿瑟·默文述说了自己令人吃惊的经历。这些经历大部分与韦尔贝克有关。此人出卖、掠夺、杀害了自己的所有朋友。阿瑟·默文属于智慧型的人物。他依靠的是智慧,而不是武力。当他解救十五岁的少女伊莱扎时,巧妙地战胜了她的残忍的叔叔。
继阿瑟·默文之后完稿的奥蒙德同样以黄热病为背景。不过,黄热病不再充当串联情节的角色,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突出主人公的坚强性格。主人公康斯坦蒂尔兼有普通女人的个性和理想女人的品质。她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灾难。即便是面对遗弃自己情人的奥蒙德,她也非常镇静。后来她逐渐对奥蒙德产生兴趣,与其说是为了占有他,不如说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相比之下,奥蒙德的个性就显得乖戾。大概布朗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凶悍、极端自私的男人,结果未能如愿。
埃德加·亨特利又回到了原先的主题,即展现人的扭曲了的心理。一开始,布朗通过主人公埃德加·亨特利的视角,大势渲染了克利西罗梦游时的恐怖情景。与此同时,他以肯定的语气,对克利西罗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从而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悬念。接下来,查尔斯·布朗交代了克利西罗的负罪感,埃德加·亨特利怀疑克利西罗杀死了他未婚妻的兄弟。埃德加·亨特利对克利西罗的调查最后居然走进了死胡同。他已经丧失了对最近事情的记忆。无需挑明,埃德加·亨特利本人就是梦游者。
总之,查尔斯·布朗的威兰等恐怖哥特式小说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它们反映了布朗的贵格会教徒家庭背景,体现了威廉·戈德温的社会改革思想。尤其是,书中具有独创性的复杂恐怖心理描写影响了后世的一些著名小说家,如纳撒尼尔·霍桑、爱伦·坡、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等等。尽管威兰等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但并没有受到美国读者的广泛欢迎。真正为美国读者青睐的是另一类哥特式小说,即感伤型哥特式小说。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萨莉·伍德和伊萨克·米契尔。
其他作家和作品 萨莉·伍德,原名萨莉·巴雷尔,1759年生在美国缅因州约克县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她从小和当法官的祖父一道生活,接受了他的良好熏陶。十九岁时,她和理查德·基廷结婚。但婚后仅五年,理查德·基廷去世,留给她两个女儿和一个刚出世的儿子。她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数年后再嫁,丈夫名叫埃比尔·伍德,系缅因州威斯卡西特的一个将军。从1800年起,她接连创作了五部哥特式小说,起初署名“马萨诸塞州一女士”,后改署“缅因州一女士”。这五部小说中,最重要的是处女作朱丽亚和受启迪的男爵(Julia and the Illuminated Baron,1800)。该书的场景设置在18世纪的法国,女主人公为美丽善良的少女朱丽亚。经过种种磨难,她和恋人终于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结成夫妇。小说里运用了许多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成分,如危险的高原、坟墓、绑架、强奸未遂,等等。其余的四部小说是多佛尔,或目击者 (Dorval;or the Spectator,1801)、阿米莉亚,或美德的感召力 (Amelia; or,the Influence of Virtue,1802)、费迪南德和埃尔米拉:一个俄罗斯故事(Ferdinand and Elmira: A Russian Story,1804)、黑夜的故事(Tales of The Night,1827)。它们的场景均设置在欧洲,而且均有神秘、恐怖的情节。
伊萨克·米契尔于1759年生在纽约州奥尔巴尼县。他曾是当地报纸政治晴雨表(The Political Barometer)的编辑。1804年,就在这家报纸上,他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了自己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庇护所;或,阿朗索和梅莉莎(The Asylum;or,Alonzo and Melissa)。不过,直至1811年,这部小说才由纽约州波基普西的书商约瑟夫·尼尔逊出单行本。同一年,一本署名为丹尼尔·杰克逊的书名类似的剽窃之作阿朗索和梅莉莎;或,冷漠的父亲 (Alonzo and Melissa;or,the Unfeeling Father)也出版问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受到读者青睐、一再重印的居然是丹尼尔·杰克逊的版本。后来,人们终于辨明真伪。其根据是,盗版本不像原作那样载有一篇内容丰富的序言。庇护所;或,阿朗索和梅莉莎主要叙述一个传统的“古堡救美人”的故事。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康涅狄格。女主人公梅莉莎爱上了贫困的革命者阿朗索,结果被父亲关在一个闹鬼的古堡里。后来,阿朗索参加了华盛顿的海军,在独立战争中被英军俘虏。在富兰克林的帮助下,他逃离了魔掌,并取道法国回到家乡。这是富兰克林在美国哥特式小说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亮相。故事的高潮发生在结尾。在查尔斯顿,乡人传说梅莉莎已死,阿朗索便去她的坟前祭奠。然而,梅莉莎没死,她设法逃离古堡来和意中人相会。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
天野来风
渊源和特征 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风景线为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哥特式”(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用作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它也有多种含义。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还可以表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此处按照通常的做法,用它来表示一类通俗小说。这类小说曾经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十分繁荣,然而它们的作者,除少数外,均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所忽视。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哥特式小说的出现,既与当时英国墓园派诗人的“哥特式”情结有关,也与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学标准有联系。此外,它还借鉴了理查森的克拉丽莎的“女郎一恶棍”这一对立模式。这种小说问世不久,即引起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索菲娅·李(Sophia Lee,1750—1824)、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60—1844)等许多人仿效,成为最流行的体裁,并迅速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美。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融人病态的邪恶,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如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1775—1818)的僧人(The Monk,1795)。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保留古堡场景,但抛弃过分的神秘成分和极度的恐怖气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如玛丽·拉德克利夫(Mary Radcliffe,1764—1823)的尤道弗的奥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这两个分支对美国都有影响。在美国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家当中,代表人物是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他的威兰(Wieland,1798)等一系列恐怖哥特式小说以阴郁的色调和神秘的气氛,极为传神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对后世的严肃小说家影响很大。在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家当中,代表人物有萨莉·伍德(Sally Wood,1759—1855)和伊萨克·米契尔(Isaac Mitchell,1759—1812)。前者以18世纪的法国和西班牙为背景,创作了《朱莉亚》(Julia,1800)等一系列知名的哥特式小说。后者以哥特式小说庇护所(The Asylum,1804)闻名。
查尔斯·布朗 1771年1月17日,查尔斯·布朗降生在费城一个古老的贵格会教徒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然而,在读书和写作方面,他显示了较大的天赋。儿时,他在费城友人的语法学校上学,即博览古典作品,十岁便给哥伦比亚杂志撰稿。十六岁时,他师从亚历山大·韦尔考克斯,学习法律。但是,他的兴趣依然在写作上。1793年,他决定放弃法律,改学文学。同年他到了纽约,参加了由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德温 (William Godwin,1756—1836)领衔的友谊会(the Friendly Society)。威廉·戈德温对布朗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哥特式小说凯莱布·威廉斯(Caleb Williams,1794)促使布朗下决心从事哥特式小说创作。一回到费城,布朗即开始写作。179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阿尔克温:关于女权的对话(Alcuin,A Dialogue on the Rights of Women),为改变妇女的不平等地位大声疾呼。同年,他的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威兰也面世。在这之后,他重返纽约,出任每月杂志(Monthly Magazine)和美国评论(American Review)的编辑。短短三年,他连续出版了五部小说。它们是:奥蒙德;或,秘密见证(Ormond;Or,The Secret Witness, 1799),埃德加·亨特利(Edgar Huntly,1799),阿瑟·默文 (Arthur Mervyn,1800),珍妮·塔尔博特(Jane Talbot,1801)和克拉拉·霍华德(Clara Howard,1801)。其后,布朗再次回到费城,编辑文学杂志(Literary Magazine)、美国纪事(American Register)和美国纪事或综合事录(American Register Or General Repository)。这一时期,他撰写了许多文章,出版了一系列政治小册子。1804年,他和纽约的伊丽莎白·林(Elizabeth Linn)结婚。长期的艰苦写作毁坏了他本来虚弱的身体。1810年 2月22日,他因肺结核在费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查尔斯·布朗的声誉主要在于威兰等一系列哥特式小说。威兰述说纽约一个名叫威兰的农夫突然看见天空闪现一道亮光。两个天使敦促他“摧毁自己的偶像”。于是,他变得疯狂起来,先是杀死了所有的马,继而杀死了小孩和妻子。接着,他去探望妹妹,想将她也杀死。结果他被逮住,被作为疯子关押。查尔斯·布朗成功地将传统的恐怖哥特式小说技巧同美国的场景结合起来,并出色地描绘了威兰的复杂恐怖心理。威兰幼时,父亲即死于非命,原因是没有遵循冥冥之中神灵的指令。尽管后来威兰同自己的妻子、儿女、妹妹克拉拉一道平安地生活了许多年,但那件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浓浓的阴影。尤其是在他父亲建造的“圣殿”,在露天平台,在克拉拉的卧室,经常有一种神秘的声音。他一方面诚惶诚恐地揣摩这种声音带来的不幸,另一方面又联想起昔时父亲的惨死。恍惚中,他听到一个声音:“你的祷告听见了。为了证明你的忠诚,把你的妻子献给我。”于是,他杀死自己的妻子、孩子,又去杀妹妹克拉拉。
阿瑟·默文的主题不同于威兰。它是展现一种自然的邪恶,即黄热病对人类的肆虐;这部小说于1798年6月开始在每月杂志上连载,但只连载了两期,便以每月杂志的停刊而告终。翌年,布朗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出版。第三年,剩余的部分又被整理出版。由于布朗本人患过黄热病,书中有关这种瘟疫的描写非常逼真。此外,小说的情节也极为复杂。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斯蒂文斯大夫,另一个是十九岁的小伙子阿瑟·默文。正是在自家门口,斯蒂文斯大夫发现了染上黄热病的阿瑟·默文。接下来,阿瑟·默文述说了自己令人吃惊的经历。这些经历大部分与韦尔贝克有关。此人出卖、掠夺、杀害了自己的所有朋友。阿瑟·默文属于智慧型的人物。他依靠的是智慧,而不是武力。当他解救十五岁的少女伊莱扎时,巧妙地战胜了她的残忍的叔叔。
继阿瑟·默文之后完稿的奥蒙德同样以黄热病为背景。不过,黄热病不再充当串联情节的角色,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突出主人公的坚强性格。主人公康斯坦蒂尔兼有普通女人的个性和理想女人的品质。她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灾难。即便是面对遗弃自己情人的奥蒙德,她也非常镇静。后来她逐渐对奥蒙德产生兴趣,与其说是为了占有他,不如说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相比之下,奥蒙德的个性就显得乖戾。大概布朗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凶悍、极端自私的男人,结果未能如愿。
埃德加·亨特利又回到了原先的主题,即展现人的扭曲了的心理。一开始,布朗通过主人公埃德加·亨特利的视角,大势渲染了克利西罗梦游时的恐怖情景。与此同时,他以肯定的语气,对克利西罗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从而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悬念。接下来,查尔斯·布朗交代了克利西罗的负罪感,埃德加·亨特利怀疑克利西罗杀死了他未婚妻的兄弟。埃德加·亨特利对克利西罗的调查最后居然走进了死胡同。他已经丧失了对最近事情的记忆。无需挑明,埃德加·亨特利本人就是梦游者。
总之,查尔斯·布朗的威兰等恐怖哥特式小说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它们反映了布朗的贵格会教徒家庭背景,体现了威廉·戈德温的社会改革思想。尤其是,书中具有独创性的复杂恐怖心理描写影响了后世的一些著名小说家,如纳撒尼尔·霍桑、爱伦·坡、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等等。尽管威兰等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但并没有受到美国读者的广泛欢迎。真正为美国读者青睐的是另一类哥特式小说,即感伤型哥特式小说。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萨莉·伍德和伊萨克·米契尔。
其他作家和作品 萨莉·伍德,原名萨莉·巴雷尔,1759年生在美国缅因州约克县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她从小和当法官的祖父一道生活,接受了他的良好熏陶。十九岁时,她和理查德·基廷结婚。但婚后仅五年,理查德·基廷去世,留给她两个女儿和一个刚出世的儿子。她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数年后再嫁,丈夫名叫埃比尔·伍德,系缅因州威斯卡西特的一个将军。从1800年起,她接连创作了五部哥特式小说,起初署名“马萨诸塞州一女士”,后改署“缅因州一女士”。这五部小说中,最重要的是处女作朱丽亚和受启迪的男爵(Julia and the Illuminated Baron,1800)。该书的场景设置在18世纪的法国,女主人公为美丽善良的少女朱丽亚。经过种种磨难,她和恋人终于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结成夫妇。小说里运用了许多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成分,如危险的高原、坟墓、绑架、强奸未遂,等等。其余的四部小说是多佛尔,或目击者 (Dorval;or the Spectator,1801)、阿米莉亚,或美德的感召力 (Amelia; or,the Influence of Virtue,1802)、费迪南德和埃尔米拉:一个俄罗斯故事(Ferdinand and Elmira: A Russian Story,1804)、黑夜的故事(Tales of The Night,1827)。它们的场景均设置在欧洲,而且均有神秘、恐怖的情节。
伊萨克·米契尔于1759年生在纽约州奥尔巴尼县。他曾是当地报纸政治晴雨表(The Political Barometer)的编辑。1804年,就在这家报纸上,他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了自己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庇护所;或,阿朗索和梅莉莎(The Asylum;or,Alonzo and Melissa)。不过,直至1811年,这部小说才由纽约州波基普西的书商约瑟夫·尼尔逊出单行本。同一年,一本署名为丹尼尔·杰克逊的书名类似的剽窃之作阿朗索和梅莉莎;或,冷漠的父亲 (Alonzo and Melissa;or,the Unfeeling Father)也出版问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受到读者青睐、一再重印的居然是丹尼尔·杰克逊的版本。后来,人们终于辨明真伪。其根据是,盗版本不像原作那样载有一篇内容丰富的序言。庇护所;或,阿朗索和梅莉莎主要叙述一个传统的“古堡救美人”的故事。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康涅狄格。女主人公梅莉莎爱上了贫困的革命者阿朗索,结果被父亲关在一个闹鬼的古堡里。后来,阿朗索参加了华盛顿的海军,在独立战争中被英军俘虏。在富兰克林的帮助下,他逃离了魔掌,并取道法国回到家乡。这是富兰克林在美国哥特式小说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亮相。故事的高潮发生在结尾。在查尔斯顿,乡人传说梅莉莎已死,阿朗索便去她的坟前祭奠。然而,梅莉莎没死,她设法逃离古堡来和意中人相会。
原贴:哥特式小说的起源与特点?
小wai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
josie咔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
战四野
原贴:耽美代表作
up_to_up
经典古文名篇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 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原贴:文言文代表作?
凤舞郸青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原贴:蒲松龄的小说代表作?
waterbeyond
《聊斋志异》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原贴:蒲松龄的小说代表作?
风平树静
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于笔端,集成《聊斋》一书。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本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娘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计近二百万言。
原贴:蒲松龄的小说代表作?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必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自从《聊斋志异》刊行以后,众多仿效的作品层出不穷,引起了志怪传奇小说的再度繁荣。更重要的是,这部代表作中的许多篇章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等,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原贴:蒲松龄的小说代表作?
俄们离不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原贴:蒲松龄的小说代表作?
sam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铺子》 简介: 《林家铺子》是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 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2、《野蔷薇》 简介: 《野蔷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印行,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说,分别为《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书前有写在前面序文。
3、农村三部曲 简介: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茅盾。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简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孩子的角度描绘了民国时期贫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艰辛等有关内容。
5、水藻行 简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节,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唯一一部在国外发表的短篇小说。 来源:-茅盾
原贴:茅盾短篇代表作?
河北小伙
原贴: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andy1000
原贴: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李枝LIZ
安
原贴:哥特式小说的起源与特点?
胡萝卜的潜水区
S_叽哩咕噜_S
原贴:“哥特式小说”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