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的手法。
情节的概括,作用。
环境的作用。
语言的鉴赏。
linyinxia
小说也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考查文体,古典小说、现代小说、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选)都是考查的范围。
高考重点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语言内涵、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同时,注意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创意性的解读。
1.体察小说人物
体察人物形象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角度审视,也可以将其放在具体的环境、情节里审视,还可以从文中其他人物或者作者评价的角度去审视。【典型例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008年高考广东卷)【相关文段】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
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河第三条岸)
【解题指导】分析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不同的侧面,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物。这里作者将“母亲”放在“父亲”故事的主线上展示她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待“父亲”的行为态度,“语言”与“行为”上是有所不同,这正好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侧面。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2.分析小说主题
小说主题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人物入手:①主要人物是谁?②主要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对其有何评价?③人物之间的关系(映衬、对比、冲突),为什么这样安排?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小说题为“侯银匠”,说明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写了侯银匠一家人的生活,表达了社会下层人物的普通生活和深厚的亲情,表现他的勤劳、精细,还有内心的寂寞、凄苦,这便是小说的主题。根据选材为主题服务的原则,总体上我们可以说,写侯菊的笔墨,也是为了写侯银匠(用映衬、烘托之法),也是为了突出主题。
(2)从情节入手:从情节透视人物命运、作者情感倾向等,进而探究小说的主题。
(3)从时代背景入手,如分析《阿Q正传》、风波等小说的主题,都要将其置于辛亥革命失败这一大的背景下来思考。
(4)从描写手法切入,即从小说对比、象征、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入手探究主题。如孙犁的小说嘱咐写水生嫂送水生的冰床在水淀上飞行和太阳光冲开浓雾的情景,就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象征着人民解放事业的飞速发展、分离的暂时性和胜利的必然性。
3.理解小说情节
理解小说情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情节的发展阶段: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把握情节的意义,透视情节表达的思想本质。
(3)把握情节安排上的特点、艺术构思的巧妙(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误会,陡转,抑扬)。
(4)分析某一情节在人物塑造、故事发展、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情节作用”类的题目,思路有三:
一是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如,这道题题干对思考点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即“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显然要求思考第二段的情节与下文的关系,并能从这个关系中悟出作者安排情节的匠心。如小说侯银匠第二段就表达手法而言属于概述,就全文情节展开而言起交待(铺垫)作用。小说后面的情节写侯银匠如何爱女儿,女儿怎样聪明能干,都有据可依。这也是小说的常见技巧之一。
二是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悲惨命运。
三是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般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4.学会创意解读
鉴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即便是探究题,也会在给学生选择机会的同时,对回答问题的角度、思考范围等进行适当的限制。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应该在题干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有创意的解读。
【典型例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威武的二牛
原贴:六年级必读书童年考点
hawaii_winnie
原贴:六年级必读书童年考点
李太圆。
原贴:六年级必读书童年考点
cherrytree
雨后的一抹笑
原贴: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汪至默
中化文明上下五千年,在人类历史中如璀璨星河一般存在,从夏朝至今,前后贯穿数千年,如果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方法很难将如此庞大的知识有效把握,刀吏在此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以时间为线索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算起,至今历时四千余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需要掌握从夏朝开始,往后依次建立的各个朝代及时间,这是一条总的时间线索,只要掌握好了这一点,要梳理清楚各朝各代的历史并不难,至少在你不知道如何总结得情况下,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框架。而在这个总线之间,又可以分为几个小段,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混乱时代,分别时春秋战国,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大家可以以此为界限,这样的分段归纳刀吏认为还是有一定效果。有人可能会说,要掌握这一点本身就比较困难,但你要想万事开头难,只要迈过这一步,后面就会容易很多,刀吏在学生时代,每当考试时就曾靠此避过了很多看似很难其实很简单的坑,尤其是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只要把时间一比较,错误答案基本排除一半,这一点相信学生党一定深有体会。
2.以朝代国别为线索
在此我们可以先立一个基本点,就是以正统王朝为主,与之同时存在的周边政权顺带提及,这就像先画一个点,在延伸成线,最后由线成面。举例,比如你想了解宋朝的历史,首先得知道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实际上分为两段历史,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5年)和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年),而在其周边又有辽,西夏,吐蕃,大理,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梳理宋王朝与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事情,然后分别概括,这样也就不至于如无头苍蝇乱撞,甚至找不到发力点。
3.以具体事件为线索
这个就比较细了,其实上面提到的两个方向在深入以后,最终也会涉及到具体事件的分析归纳,立足于具体事件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涉及到此事的朝代,时间,人物统统关联起来,加上前面时间、朝代的分析,多次归纳总结,印象自然会更深刻。
以上就是刀吏给大家提供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您。
原贴:如何归纳总结历史?
pig
感谢题主提出一个好问题。
如何归纳总结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的名字,历朝历代都会给前朝修史。因为唐太宗所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下面举例说说那些重要的历史书籍:
一 ,24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三 ,《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徵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徵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
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从历史当中人物事迹去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规避各种陷阱,取得长足的进步。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的归纳总结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我是史上杂谈,一个历史爱好者,共同以史会友,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原贴:如何归纳总结历史?
momo
归纳总结就是把分散的、零散的知识点用线索或者相关性进行串联。一般我学习历史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果给我一个问题,我先从这四个方面思考而没有得出结论,那么我就要发散思维,想出我认为可能过或者相关的答案,这就是蒙。
我说下自己自己上学那会是怎样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的。
首先我要对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就是框架,然后呢,我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向这个框架里填充。然后,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从上面四个方面考虑,不管对不对,总体的脉络要有,填充好知识点后就分析它们发生的原因,这其中又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发生事件的背景等。这个时候我就要剔除掉错误的因素,这就像盖房子似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后以面盖全。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借鉴的作用不大,有人凭记忆,有人凭温习,还有人靠理解,网上有很多学习套路,虽然有普及性,但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原贴:如何归纳总结历史?
smile_yap
原贴:初中历史总结,归纳性文字
清风一步
原贴:初中历史重难点归纳
sunnyboy
原贴: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卡卡非非
坏小子喜欢摇滚乐
原贴:历史年代归纳总结
double小QQ
原贴:历史学习 归纳方法?
大宝小牛
原贴:历史学习 归纳方法?
0sksx
原贴:历史学习 归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