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是一条线,历史演义是一个面。众多条线组成了面。
明代长篇章回小说有哪些
花无边
章回小说格式介绍
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2.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maguoliang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 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 《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 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合称“三言”。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 湖二集等十多种。 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
jessica130
A、你可以发现历史演义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为还有很多明代小说我们都没有接触过,而接触较多的就是水浒、三国这些,所以容易给人产生误导。其实还有很多志怪类,探案类,诗词歌赋研究类,戏曲的小说都在那个时期成书的
Qbe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金瓶梅》
《水浒》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原贴:明代长篇通俗小说有什么?
郑飞_大飞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见他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相传他颇有政治抱负,而且是施耐庵的“门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写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今传世的还有长篇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三国演义》的版本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每节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英雄传奇,但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几种思想倾向:第一,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以刘关张及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方面,是正义的代表。而曹魏集团则代表了邪恶。这种倾向并不是罗贯中首创,而是早已存在于民间,罗贯中只不过是继承了民间的观念。这样的倾向对于吸引读者的感情投入是必需的。这种倾向固然沿袭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另一方面,拥刘也表现了对仁政和明君的向往,反曹则是对暴君和暴政的痛恨。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来表现对昏君贼臣及黑暗统治的痛恨,对圣君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所以,生活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奉蜀为正统,不仅因为对否定蒙元正统地位,在“人心思汉”的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道德理想。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之为封建观念而加以否定。第二,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所谓“义”,本来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在《三国演义》中,简单地说就是友谊。《三国演义》中“义”的观念特别突出,“桃园三结义”、“义释曹操”等成了“义”的经典表现。“义”,其实是一种民间观念,作者是用民间的想象来描写三国时期的某些人物,并将这种观念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集中地表现在刘备、关羽、张飞身上。“义”,使他们变君臣为兄弟,平等相待;“义”,令他们相互救困扶危、同心协力;“义”,让他们舍己救人、知恩图报。特别是关羽成了“义”的化身,虽然关羽身上的“义”被绝对化,而产生了重私情忘大义的弱点,但总的来说,并不损害他忠肝义胆、光明磊落的形象塑造。这在高层政治斗争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它虽然未必符合事实,但切合民间心理。第三,十分崇尚智慧。就写人而言,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他懂政治、精军事、通外交,是典型的智慧的象征,另外,周瑜、司马懿等人身上也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观念。作者突出这些智者,使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智力的竞赛与角逐,因而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就叙事而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被人们称为全景性军事文学。其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突出智斗,是这一作品的特色。作品写战役,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关系交织在一起,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等,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southfox2013
1.前期
台阁体: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约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体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而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
茶陵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鲁铎、石瑶等人。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2、中期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3、晚期
公安派: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琴子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扩展资料: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opiumpoppy
栩栩
明清是中国小说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多以民间传说加以润色而成。这一时期的小说大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讲述的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起义的故事。
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讲述了玄奘师徒四人历经磨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受欢迎。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分天下并最终统一于晋的故事。此书具有宏大的史诗品格,是我国第一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我这里列举的是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因为《红楼梦》成书于清代,故不在此列。
你还知道哪些明代小说呢?欢迎留言,谢谢!
原贴:明代著名的小说有哪些?
sandyzhu
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 这可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要说明代著名的小说 那也是数不胜数,咱就说一些耳熟能详的。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长期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可谓是老少皆宜,其在民间的传唱程度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从汉末一直写到三足鼎立局面与结束,生动表现了当时的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全面生动的描写农民起义的艺术作品,其中对人物的描写那真是生动,一百零八将刻画的栩栩如生,个人觉得这部书描写人物性格描写的非常好。
《西游记》不用说啦,可以说是八零九零后童年的承载体,就算没读过书,电视剧都看过吧。其实书上写的更生动。哈哈。。
其实四大名著这种耳熟能详的咱们每个人都读过。
《金瓶梅》这个虽说是禁书,但是丝毫不会影响这部书的传唱,我是在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之后再看的这部书,这个家庭日常生活和世态常情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说句大实话,在咱们这边被禁的大多数文学作品其实都还是不错的。
《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言、二拍”这些都是很通俗而且挺不错的小说,希望没事可以去读一下,我觉得这可比现代的一些无营养的要好看得多,而且不乏味。
原贴:明代著名的小说有哪些?
ly114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戏曲,明清小说。足以说明明代小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例如当时出现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言情和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诸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堪称不朽巨著。但是明朝的另外一种体裁的小说却往往被我们忽视,那就是笔记小说。
明朝小说中的插图
笔记小说的确切含义,学界目前尚有分歧,主要观点认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一些故事集、逸闻趣事等等,记载了大量驳杂但又难以称为正史的书籍,都可以纳入小说笔记的范围中,小说笔记从魏晋以降,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而到了明朝,小说笔记发展到巅峰。明代笔记小说数量众多,根据谢国桢先生的统计,明代小说笔记流传至今约有千余种以上,现存的笔记小说中比较经典的有刘祁的妇潜志、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
笔记小说内容丰富,语言风格各异,文白夹杂,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地方俗语,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界对其研究尚不够深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赵振铎先生的训诂学史略、《中国语言学史》等,比较简单系统的介绍了笔记小说的发展轨迹。深入的研究这些笔记小说,一方面有助于现代汉语言及方言的溯源研究,有助于推动辞书编订和古籍整理工作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发扬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
明朝小说笔记中的地图
参考文献:
1. 黄宜凤:明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原贴:明代著名的小说有哪些?
宓晓筱
从明代开始,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多数为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描绘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浒传》,明初成书,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绘了北宋未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众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西游记》,明代中期成书,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根据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而成,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形象。
△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辑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它们是——警世恒言《醒世恒言》,广为阅读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名篇,都收在这两本小说集之中。
——※11月22日于长春※——
原贴:明代著名的小说有哪些?
方包X
谢谢邀请,明代著名小说有很多,下面看一张图片
这是四大名著,其中三部作品是明朝的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都是明朝的巅峰之作水浒传说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故事,历史书上说这是农民起义,我仔细看了一下除了猎户,渔民,其余都不算农民,我觉得不算农民起义,这部著作拍成了电视剧就更棒了,李雪健老师演的松江带领手下的人揭竿而起,替天行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他们的起义叫宋王朝害怕不已,宋王朝派兵镇压,最终剿灭了他们。这一百单八将各个伸手不凡,身怀绝技,从智取生辰纲,开始一路打下来的,其中每一位都有故事,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武松打虎,喝醉了酒连喝十八碗,仗着酒劲打死了老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狮子楼等我都喜欢,这部小说我看了数遍。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这是一部神话作品,利用神话人物讽刺影射一种现象,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后来被压五行山,而那些天兵天将就是代表地一种势力,妖魔鬼怪代表另一种势力,他自己代表的是反抗势力。后来受观音点化改头换面,实则就是的得到了贵人相助,唐僧救助了他最后保护唐僧和其他师弟取得真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实际就是两种势力在对战,虽然是神话作品,可也是再说人的,是一部不可多得好作品,我第一次接触就是连环画认识了《西游记》。后来拍成了电视剧,后又接了续集,我百看不厌,每年都看。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说的是魏蜀吴三国之战,里面塑造了很多人物卧龙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曹操地霸气十足,多疑的董卓,漂亮地貂蝉,长坂坡一战成名的赵云,粗中有细的张飞吓退追兵,老骥伏枥的老将军黄忠,每一个故事都耐人寻味,神医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最后被多疑的曹操斩杀。
三部作品分别是三种不同的风格,神话,替天行道的水浒英雄,三国分天下的尔虞我诈,最后还是魏笑到了最后,我最喜欢曹植,他的七步诗至今记得,煮豆燃豆萁,豆在腹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经典作品,还有一部作品是由《水浒传》里演变而来的《金瓶梅》不过我不太喜欢这部作品。
我觉得这是明朝最好的三部小说,你们觉得呢?谢谢支持!
原贴:明代著名的小说有哪些?
varsha
Recinderella
travelogue
原贴:明代讲史小说作品有哪些?
紫色马扎儿
原贴:明代讲史小说作品有哪些?
Helen Liu
原贴:明代的名人有哪些?
提子麻花
leiahdean
原贴: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灯火阑珊
原贴: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李李李李李李大盈_
历史上,很多著名文学家也是文学评注家,明代的文学评注家很多,如金圣叹、冯梦龙、王夫之、钱谦益、王世贞、李贽、杨慎等。
明代的众多文学家也是文学评注家,但主要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上;只有金圣叹是比较典型、著名的的文学评注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评注。
金圣叹的评注很注重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而发,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非常明确,金圣叹的评注,卓有远见,详尽细致,他的很多评能与许多经典名作相提并论,使很多名著更具可读性,为后人研究很多名著提供了佐证,是文学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评注之一,尤其在小说评注方面更是首屈一指,成为文学界的共识。
原贴: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哪些?
黄YENO
明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当首推惊天动地的纯真艳美的,“牡丹亭”再次是地气连接的“三言二刻拍案惊奇”,蒙童爱不释手的“西游记”,打家劫舍的“水浒传”,足智多谋的“三国演义”,祕不示人的“金瓶梅”江南四大才子的诗词,......呈现了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在明代的辉煌。
AW_World
1.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汉族,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先楚屈子、理学鼻祖周子等同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
评注作品代表:读通鉴论、《宋论》、《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等(哲学类);诗绎、夕堂永日绪论、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文学类)。
2.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大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评注作品代表: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石鼓文音释等。
3.徐渭(1521年-1593年),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等。明代三代才子之一,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评注作品代表:南词叙录。
原贴: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哪些?
小花旦
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
解缙,编《永乐大典》的,有部电视剧,貌似叫做大明才子
于谦,小学学过他的诗
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大思想家些啊,当然后面三个活到清朝才死的
高启,元末明初,汉族,就算他是明朝的吧,人家在明朝当了官的,还编了《元史》
袁宏道,张岱,徐渭,陶望龄
归有光,高中语文项脊轩志
王阳明,大人物啊,唯心主义大老大
徐光启,和利玛窦是好朋友,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罗贯中,施耐庵,不用介绍吧,不过这两个都是元末明初
吴承恩,孙猴子他爸。
原贴: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哪些?
ampop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原贴: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哪些?
身未动心已远
明代两百多年,可以说是文学评论之学集大成的时代,不才简单地举几个我读过而且非常佩服的大家。
1. 杨慎
杨慎身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读书量和著述量也都是无人能及的。详细资料我就不扒了,网上很容易查到。其主要文学评论著述包括升庵诗话、词品、艺林伐山等,而且他不止本身诗词文章写得好,还创作当时还比较一般市井百姓的艺术形式的弹词,著有二十一史弹词,那首有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出自此书。明朝另一位文学评论家李贽,也甚为崇拜杨慎,有一部专门的文学评注李卓吾读升庵集。
2. 李贽
既然提到了,就说一说李贽。李贽在当代颇受推崇,虽然他是我的老乡,但我觉得他的水平没如今所推崇吹捧的那么高。但是他在文学评论方面确实很有水平,如其的批水浒、西厢记等都非常棒,所以甚至出现了有人冒充他的名字而出现的文学评论,如现在流传的李卓吾批西游,有很多专家认为可能并不是出自他本人。
3. 胡应麟
因为古代读书人的目的是科举出仕,所以大部分的文学评注大家在这方面所花费的精力其实都不算大头,而胡应麟却算专门在文学评论方面花大功夫的第一人了。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贯穿古今诗史的诗论《诗薮》,还有汇集了其各种文论、笔记小说评注说史的少室山房必从
4. 王世贞
说到胡应麟,就要说说跟胡应麟相交莫逆的王世贞。其主要作品为参与明代非常重要的古文运动而产生的艺苑卮言。他难能可贵的一点还有,作为一个身份地位都很高的文人,专门做了戏曲的研究和点评,这些戏曲评论原来是收在艺苑卮言中的,后来专门拿出来刊为一册曲藻。
另外,还有很有名的王夫之、顾炎武、金圣叹等这些明末的大家,想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了,就不详扒了。
原贴:明代文学评注大家有哪些?
uijj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