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家对慈安有非常大的误解,认为她只是任慈禧摆布的木偶,是个只能打酱油的角色,事实上这种想法是被影视剧给带偏了。
历史上真正的慈安,不但身份尊贵,是慈禧无法相比的;在政治影响力上,慈安比慈禧也厉害得多。而且慈安性格内敛,喜欢清静,不喜欢政治,再加上她死得早,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权势熏天的慈禧。
在咸丰帝还活着的时候,慈安就死死压着慈禧。
慈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钮钴禄氏,1837年出生。钮钴禄氏在清朝历史上很厉害,不但跟爱新觉罗氏关系密切,还是清朝建国的功勋家族,历史上钮钴禄氏家族著名的人物有额亦都,遏必隆和和珅等人。
钮钴禄氏还是清朝有名的皇后专业户,在整个清朝一共出了七位皇后,而且钮钴禄氏嫁给清朝皇帝的女子,最次也是个妃位,一般都是在贵妃位以上。
咸丰皇帝登基之后,进行过一次选妃,慈安和慈禧同时进入宫中。因为慈安的家族更为显赫,所以她在入宫第一年就被立为皇后,而慈禧则在入宫两年后才成为嫔,入宫六年后因为生下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才在第二年被封为贵妃。
从地位上上来说,慈禧的位份仅次于慈安,但差别却非常大,因为古代阶位森严,嫡妻和庶妻的区别非常大,而且难以逾越。
慈安作为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后宫,慈禧只能作为慈安的助手出现,一丁点僭越的心思都不敢有,不然后果将会很严重。
再者说了,慈禧也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慈安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很高,哪怕慈禧生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跟慈安比,也要差一截,所以她对慈安十分恭谦,不敢放肆。
除了地位上的区别之外,慈安的政治才能也是一点也不输给慈禧的。
据历史记载,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她的政治才干很出色,是咸丰帝的得力助手;慈禧虽然对权力很感兴趣,而且她也很有才干,但是她也只能给咸丰帝读一下奏折,判断一下时政利弊,处理一些小事。在大事上,咸丰帝更在意慈安的意见。
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慈禧)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由此可见,慈安在掌控权力这一点是是很有手段的,所以她在咸丰帝活着的时候,将慈禧压得死死的,一点也没让慈禧抬头。
那么在咸丰帝去世之后,慈安又是如何压慈禧一头的呢?
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去世。在咸丰帝去世前,他留下遗诏,让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为帝,还任命载垣和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
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除此之外,咸丰帝还授予慈安“御赏”印章,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这两枚印章代表着最高皇权。
我们可以看出,咸丰帝的最初安排是,让慈安辅助载淳处理朝政,没慈禧啥事。只不过后来八位辅政大臣严重威胁到了慈安,慈禧和载淳孤儿寡妇的地位,所以慈安才决定联合慈禧除掉八大顾命大臣。
在这种情况下,载淳的“同道堂”印章就自然而然地交由慈禧保管,慈禧也因此可以代替载淳行使皇权。
在辛酉政变中,慈禧虽然作为主要的策划者,但是她借助的却是慈安的影响力,慈安才是辛酉政变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慈安作为正宫皇太后,从礼法上来说,她是当时清朝第一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慈禧则是母凭子贵才成为西宫皇太后的,她跟慈安这个东宫皇太后相比,无论是资历,声望还是影响力,都远远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慈禧在最初策划政变的时候,第一个想要拉拢的人就是慈安,因为没有她,慈禧无论如何是无法拉拢一票人跟着她干,也更加没办法斗得过八大顾命大臣。
政变成功之后,清朝进入第一次两宫垂帘听政时代。在这一时期,慈安对慈禧进行了放权,她不怎么直接参与朝政,但这不代表慈安就没有手段,也不代表她斗不过慈禧。
事实上,斗这个字根本就谈不上,因为慈安根本没把慈禧当对手,而慈禧也一点都不敢跟慈安叫板,慈禧除了慈安毕恭毕敬之后,甚至还对她有所畏惧。
据历史记载,因为慈安对政治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国家大事都是由慈禧决断。但因为身份上的区别,慈禧还必须喊慈安一声姐姐,而且慈禧每次在国事上做决定的时候,哪怕她明知道慈安肯定没意见,她依然要请示一下慈安,在得到慈安同意之后,慈禧才敢拍板做最后的决定。
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也正是因为慈禧不敢在慈安面前放肆,所以两人的关系其实维持得还不错,也没有太大的分歧和冲突。
不过,慈安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是在一些她看不惯的事情上,慈安敢于大胆出手,一点面子也不留给慈禧,而慈禧则大话都不敢说一句,只能听凭慈安做主。
举两个例子说明。
一、慈安力主斩杀安德海。
慈禧身边有个太监叫做安德海,他因为善于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所以得到慈禧的宠爱。
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作为慈禧和奕訢联系的桥梁,为诛杀八大顾命大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安德海又协助慈禧打压奕訢,剥夺其议政王的称号,让慈安和慈安成功掌管朝政,安德海也因此被封为太监总管,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同治七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天福堂举办婚礼,迎娶十九岁的徽班名角九岁红为妻。太监娶妻原本就是个笑话,但因为他得到慈禧的宠信,慈禧不但亲自赐婚,还为他送去了白银一千两和绸缎一千匹的贺礼。
同治八年,同治帝即将大婚,安德海想要出宫游玩,顺便显摆一下自己,于是请求慈禧准许他出宫采办同治帝大婚需要的龙袍。
按照清朝祖制,太监是不能出北京的,所以慈禧不敢明着下旨让安德海出去,只能让他偷偷出去。
安德海出京之后,一路乘船往江南而去,但他自恃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不但在船上张挂风龙旗帜,裹挟妇女到船上,甚至还擅自抓百姓当差役,对地方官员进行勒索。安德海一路上十分嚣张,对地方形成了很大的干扰,但很多官员都敢怒不敢言,只能对安德海毕恭毕敬。
当安德海来到山东境内的时候,他依然我行我素。山东巡抚丁宝桢看不惯安德海,于是派人将他给抓了,并且还写了个奏折,说安德海违背祖制,以太监身份出京。
奏折先是被送到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奕訢看到是弹劾安德海的折子,觉得是个报仇的机会,于是将奏折直接递给了慈安。
事实上,慈安也对安德海干预政事,挑拨是非有所不满,但因为安德海是功臣,又看在慈禧的面子上,所以一直没有发作。
慈安在看到丁宝桢弹劾安德海私自出宫还危害地方的奏折之后,她也猜到安德海是在慈禧的纵容下才出宫的,但她并不打算再继续给慈禧面子,在与军机处和内务府大臣商议之后,慈安决定处死安德海。
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
慈安的这个举动极大震动了慈禧,她不但失去了心腹,而且还颜面扫地。但慈禧只能默默吞下这颗苦果,而且事后还得说慈安处置得当,是自己管教无方,云云。
由此可见,慈安有手段,也下得去狠心,她不是压制不住慈禧。只不过因为慈安性格娴静淡雅,不喜欢玩弄权力和政治,而慈禧在政治上也还算是成熟,总体而言也是可以服众的,所以慈安才大胆将权力放给慈禧而已。
二,慈安推翻慈禧给儿子同治帝选的皇后。
同治帝十七岁的时候,慈安和慈禧决定给他完婚,于是开始着手为他选择皇后。
慈禧作为同治帝的亲生母亲,所以她决定儿子的媳妇得由自己来选,于是她就提出要立富察氏为妻,理由是富察氏年轻俏丽,姿性敏慧。对于慈禧的这个人选,慈安觉得并不满意,因为她看重了阿鲁特氏,理由是阿鲁特氏淑静端慧、容德俱佳。
事实上,富察氏和阿鲁特氏都不错,唯一的区别是,富察氏家族比阿鲁特氏家族更为高贵显赫。
慈安见意见不统一,为了不伤害慈禧的面子,所以慈安提出让同治帝自己选。慈安其实已经算准同治帝不敢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以她才决定让她选。
果不其然,同治帝没有听从生母慈禧的意见,而是选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这个选择其实是很意外的,因为纵观整个清朝历史,很少有阿鲁特氏为皇后的先例,而富察氏则跟慈安的钮钴禄氏一样,是皇后大户。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慈禧摄于慈安,连同治帝也对慈安毕恭毕敬。所以说,慈禧怎么跟慈安斗?完全没有优势啊。
不仅如此,在一些关于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上,慈安也是很强势的。
就比如说在太平天国末期,因为两江总督何桂清在二破江南大营之战中弃城逃跑,慈禧虽然有心力保他,但慈安认为马桂清的影响太恶劣,于是坚决将其处死。
还有参与辛酉政变的功臣胜保,因为在对法作战和对捻军作战的时候屡遭败绩,又在军中佣兵养寇,靡费军饷,贪赃枉法,在被人弹劾之后,慈禧也有心保他,但慈安认为他罪大恶极,理应当诛。慈禧不敢违背,便派人将胜保押送到京城菜市场斩首示众。
以上两件事也足以说明慈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慈禧不得不听从慈安,不敢有丝毫违逆。
不过在光绪七年的时候,慈安突然暴毙。有人说,慈安极有可能死于非命,而且是慈禧干的。但根据现代学者和医学家分析,得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慈安是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不是被慈禧给害死的。
而之所以现在又很多人说慈安之死是慈禧干的,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虽然慈安清心寡欲,不痴迷权柄,对慈禧也大胆放权,但她始终是慈禧走向权利巅峰的最大绊脚石。慈安若在,慈禧就不敢明目张胆,为所欲为;慈安若不在,慈禧将集大权于一身,她就可以唯我独尊,无所忌惮了。
第二,慈禧跟奕訢之间因为议政王之事闹得十分不愉快,但在慈安的坚持下,奕訢在同治晚期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在慈禧看来,慈安跟奕訢结成为了政治联盟,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她。所以慈禧有意除掉慈安,让奕訢失去最强力的支持者,从而任由她摆布。
第三,慈安去世之后,慈禧下令在慈安的葬礼上做手脚,原本应该使用楠木棺椁,但慈禧却让人找了一些普通木材拼凑成棺椁,然后再将慈安下葬。而且慈禧后来还将自己原本跟慈安规格一致的陵墓,重建得比慈安的陵墓豪华得多。
而对于慈安给同治帝选择的皇后阿鲁特氏,慈禧在慈安死后对其进行百般羞辱,甚至在同治帝死后,不给阿鲁特氏该有的封号,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不过以上都只是推论,是以结果来看待问题的。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是慈禧害死了慈安。
不过这些至少可以说明,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对她虽然有百般不满,但只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有丝毫不敬之意;但在慈安死后,慈禧就开始报复慈安了,但手段也不敢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