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等。《
三国演义》以陈寿《
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
三国演义》重於叙述历史事件而薄於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
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
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
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於《
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神话小说《
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像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像是人民群众敢於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於明万历年间的《
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世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籍《
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缐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
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
封神演义》、董说的《
西游补》、西周生的《
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锺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
喻世明言》(一名《
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
石点头》、《
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